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只買你的股票是哪個電影
擴展閱讀
國外股票上市及交易 2025-09-14 10:04:05
海淀科技股票代碼 2025-09-14 09:56:53
浙江財稅股票交易 2025-09-14 09:51:20

只買你的股票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11 18:52:22

⑴ 介紹些關於股票的電影

《大話股神》
《股瘋》
《華爾街之狼》————————迪卡普里奧暗戰布拉德·彼特
《華爾街》
股票分析員》————————.T.馬林經紀公司的核心辦公室被員工們稱之為鍋爐房。可不要小看這個地方——在這里一夜能誕生20個百萬富翁!

⑵ 美國散戶大戰華爾街將拍電影,這部電影會有什麼看點

美國散戶大戰華爾街金融巨頭,預計將被拍成電影拍成電影之後呢,這個吐槽的地方可就太多了,因為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就是反轉,無限反轉,原來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現在做到了,所以這個才有意思。

這要是真的拍成電影的話,那可是有太多太多好玩的東西了,這裡面的細節我們不知道,但是真拍成電影的話,估計導演會對這件事情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不是我們普通公眾所佔的這個視角,所以可能還原的更真實,這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拍成電影之後人們自然是更願意看的以前所拍的那些金融上的一些電影都只是虛構,就算有的話離我們也很遙遠,我們也不太懂那個歷史背景,但現在就在我們附近所發生的沒多久的,那你是非常有新鮮感的。

⑶ 吳彥祖古天樂炒股是什麼電影

《竊聽風雲》是一部由麥兆輝、庄文強聯合執導,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等主演的驚悚片,於2009年7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三名警察在利益誘惑下進行竊聽交易並銷毀證據,但最終難逃殺戮的悲情故事。 2010年,鄺志良、陳志偉憑借該片獲得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獎;麥兆輝、庄文強憑借該片獲得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

⑷ 我想求:一部電影 股市(炒股的那段情景)

我前幾天剛剛看過,是劉青雲和潘虹主演的《股瘋》,PPS影音播放軟體可以搜索到該影片。

⑸ 關於股票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

電影
《竊聽風雲》2009 香港
《金錢作戰》2009 韓國
《股市婚戀》1993 大陸
《香港1973 》1973 香港
《華爾街》1987 美國
《想飛的鋼琴少年》2007 瑞士
電視劇
《股市故事》40集 2009
《坐莊》22集 2003
《坐莊2:操盤手》
《股市人生》
《世紀之戰》香港
《陌生人》

⑹ 《阿甘正傳》中,阿甘買了蘋果的股票是真的嗎

當然是假的啊,這部電影是虛構的

⑺ 介紹幾本關於股票的電影

1、<華爾街>,任何想搞金融的都要看看已經出了第二部了,
下面是20部必看的哈佛商學院學生必看商業片
2、Glengarry Glenn Ross (1992)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的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他們如何利用資料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對准投資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國房地產蕭條肯定不會是問題。

3、Trading Places (1983)

經濟是交易行為的代名詞。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學會評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視交易對方內心的秘密。交易中學到三個核心法則,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適用的本質法則。

4、Boiler Room (2000)

難以想像的是違法交易幾乎與證券市場形影不離。一個19歲的年輕人如此近距離地目睹財富的操縱過程,讓誰富有,那不過是一個隨機的選擇。

5、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 (1999)

比 爾·蓋茨與斯蒂夫·喬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觀點都是對立的。他們只有在一個事情上是絕對共同的,那就是盡一切可能封殺這個影片。矽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 孵化的,是怎麼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不到25歲的年輕人利用了什麼樣的市場規則,又是如何讓市場規則,讓客戶,讓競爭對手形成一個共同體的。陰謀一個接 一個,層出不窮的點子籠罩在矽谷的上空。

6、The Coca-Cola Kid (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樂男孩,而是美國男孩的可樂生涯。作為一個碳酸飲料的營銷從業員,他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在邊遠的澳大利亞小鎮,為什麼沒有一瓶可口可樂?營銷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創業中不可缺少。一個男孩用可樂創造一個事業的故事。

7、The Secret of My Succe$s (1987)

任 何年輕人的夢想中都至少包括兩個絕對共同的東西,一個是金錢,一個是美女。明天早晨醒來,發現你不過就是一個北漂的時候,不過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 一個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時候,如何實現自己夢想中這兩個無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國堪薩斯的男孩在紐約飄盪的歷程。如果紐約可以代表近100年人類商業活動的 中心,那麼,任何21世紀的年輕人,你不得不面對大城市的喧囂,躁動,美女可以讓你實現金錢的夢想,同樣,金錢也可以讓你品味美女的誘惑。去追求你夢想中 的金錢,美女吧。

8、In Good Company (2004)

想成為全球級別的公司,怎麼能夠不看這 個影片,至少5次以上呢。大公司都是通過收購來長大的。你會收購嗎?知道收購後銷售主管是怎麼想的嗎?知道銷售人員背後議論什麼嗎?聯想收購IBM失敗的 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沒有看懂這個影片。你看得懂嗎?當公司與公司之間發生買賣的時候,公司一元的你,位置在哪裡?

9、Barcelona (1994)

美國人的銷售方式,銷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嗎?一個美國銷售在西班牙的銷售經歷讓我們學到銷售的價值觀,銷售對客戶文化的處理方式,銷售對客戶關系的把握。

10、Jerry Maguire (1996)

做 生意要拿出誠意來。這個影片為美國文化提供了兩條經典的短語,風行美國經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讓我看到錢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麼才能看到錢,什麼情況下,你會忘記這一點,而且通常是客戶勸你忘記這一點。生意中沒有牢靠的友誼,這是你在創業 前必須要牢記的教訓。做銷售,建立大客戶關系不容易。認真看上10遍吧。

11. office space 1999
公 司縮減規模,預備裁員的時候,這個哥們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員開始的那天,他卻決定請假一天。他的兩個辦公室的好友已經處在被開掉的邊緣,無奈,哥們 三個決定實施一個神秘計劃,將公司帳號上的錢陸續轉移,當然,通過木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於這個哥們本來對辦公室工作就沒有感覺,於是,對於裁員特別輕 松,滿不在乎,公司高層偏偏就欣賞這樣的態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辦公室政治課實戰教材。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遇到危機時,裁員的本質動機,員工對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義都是必須要學習的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

12. the corporation 2003
18 世紀美國法律正式通過了一個企業可以是一個個人的組織行為後,到21世紀,僅僅兩個多世紀,美國的這個公司法居然影響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國的公司法中也看 到類似的描述。恰好是這樣的法律文本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組織形態,這個冠之以法人的稱號橫行全球,世界每一個角度都受到影響。個人的貪婪,個人的無度,個人 的慾望沒有止境地擴張,膨脹。從最深刻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商業規則,並無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敗之的機會。
商業法,壟斷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課程。

13. the insider 1999
當 商業秘密與巨額貨幣糾纏在一起的時候,阿爾8226;帕西諾主演的主持人面對了兩難的處境。在資本主義的商業社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金錢可以換來什 么?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交換什麼都可以,哪怕是交換對公眾危害嚴重的吸煙的秘密。科學家的良知能否用錢收購,中國古語說的有錢 能是鬼推磨,真的在外國對於鬼來說有效嗎?
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商科學生必須要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proxy 1994
一 個緩慢敘事風格的影片。一個票房不怎麼樣的影片,一個懂商業的人說好的影片,一個社會大眾看不懂的影片。一個公司的老闆自殺了,似乎特別符合現在的蕭條期 的潮流。然而,老闆自殺了,其公司還蒸蒸日上呢,董事會的實權人物開始行動,行動的目的當然是私慾橫流,監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等都是這個影片不可多得的實戰教案。學吧,從血淋淋中學到教訓,並用來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業。

15. antitrust 2001
商 業社會信任容易建立嗎?誰值得信任、給錢的人值得信任嗎?給你一個錄用的機會就值得信任嗎?影片中的大型軟體公司暗指微軟,公司老闆也是用比爾蓋茨為原型 的。從斯坦福錄用天才軟體工程師畢業生,然後應付已經嚴重推遲了的軟體發布日期,然而,信任卻突然成了一個問題,一個公司,法律,個人,專業性之間復雜 的,糾纏不清的問題。
任何學科的學生都要看上五遍。畢業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鱷魚一樣盯著你,不是用鱷魚般的嘴,而是用誘人的薪酬,寬松的待遇包裝起來的網,你已經准備好投懷送抱了嗎?

16. rogue trader 1998
學習銀行業務,尤其是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材。一個能夠將百年老字型大小銀行一夜之間弄垮的業務模式到底是什麼?其中伴隨著一個職員怎樣的人生輝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價的不懂業務的員工?如何利用大銀行罕見的機會?
還記得里森在巴林銀行的所作所為嗎?應該不會忘記2008年華爾街橫行的杠桿吧。學習金融,學習投資,學習銀行業基本操作的實戰教案,怎麼能夠錯過?!

17. other peoples』s money 1991
商業法,企業兼並,商業訴訟規范,商業流程,兼並重組流程等。也是一個基於美國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美國商業自由市場中到處充滿了利己行為與利他行為的沖突,矛盾。也恰好是這些沖突和矛盾中可以學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動機,以及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手段。
商業法的學生,商科學生,法律學生必看。

18. disclosure 1994
邁克爾道格拉斯的影片總是讓人經久不忘。這個影片的主題是性騷擾,是公司辦公室性騷擾。一個高管面對提升的機會,提升的關鍵人是他大學的女友,女友的動機並不單純,在辦公室發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卻在法庭相見。
商業法,辦公室行為,公司群體人際關系行為准則,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難得的教材,生動的雷人的教案。
萬萬不能錯過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絕,振振有詞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羨慕的帥哥自以為是,從事的又是廣告行業,居然沒有機會升遷,居然老闆還是女性。一個意外,就一個小小的車禍,讓他具備了能夠閱讀女性頭腦的能力,他居然真的發現了女性竟然是這么想的。
商業心理學,女性行為學,廣告學等都是這個影片中最需要學習的亮點。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 1993
當 一個大師級的銷售高手銷售的產品是他的公司的時候,你要小心了,因為你面對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那就是發大財的機會。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購買,無論多 少錢都要買,因為眼看著他將這個公司的股票從40推到100,一個夜晚並不漫長,一個夜晚讓有錢的更加有錢,貪婪是商業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迴避的主題,當然 也無法忘記,每次貪婪遇到正直,為什麼贏的總是貪婪。

現代公司政治,公司價值,投資機會,銷售技巧等都是這個影片貫穿始終的啟發

⑻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

[《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2011-01-14 21:51今天好難受,一天沒有吃飯了,做什麼都干不下去,只好一口氣看完《華爾街》,囿於對影片的喜愛,只能說非常精彩,《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特此寫了影評,貼出來。看完了邁克爾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華爾街》。這是一部經典的商戰電影。道格拉斯主演的金融大亨蓋葛在股票市場上翻雲覆雨,叱吒風雲,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言談舉止充滿著咄咄逼人、自信飛揚的個性,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中。很顯然,這種性格的人要麼令人討厭得徹底,要麼令人著迷得崇拜。影片里的巴德(查利希恩飾),一個剛從紐約大學畢業還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盡管滿腔理想努力工作,卻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掙扎在華爾街的最底層--每個人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靠機敏接近了股市大亨蓋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巴德開始利用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以及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消息,將情報提供給蓋葛進行股票內線交易。於是金錢,豪宅和美女,一切都滾滾而來。而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違背當初的諾言准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這與良知正義尚存的巴德發生了沖突。於是巴德反戈一擊,挽救了藍星航空,但最終也因為從事違法的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曾經有一段時間,或許還包括現在,我極度迷戀關於華爾街的一切,書櫃里擺著盡是《偉大的博奕》,《對沖基金風雲錄》,《一個華爾街癮君子的自白》之類的書籍。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集中著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精英們才能工作的地方,這些人智商奇高,個性鮮明,精力十足,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即使資歷最淺的人也拿著6萬以上的美金,呼吸的空氣都彌漫著金錢和財富的味道。在這種著迷的情緒下,我對所有關於商戰、財經、股票的書籍趨之若騖,並自以為看完了所有面世的和在網上流行的商戰小說,但顯然僅僅看文字的描寫是不夠的,因為還有電影《華爾街》。順便說一句,大陸的財經和商戰小說僅僅處於啟蒙階段,泥沙俱下良莠不齊,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好的是丁力,有望成為中國的阿瑟黑利。而對那種工作經驗比兔子尾巴還短,還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一輪牛市和熊市,卻也能編造出基金經理資本劍客之類小說的人感到欽佩無比,也總算了解了圖書行業為什麼不景氣的原因。關於為何迷戀華爾街的問題,我想拿破崙的話或許是一種答案。拿破崙說過,男人的事業只存在於兩個地方:馬背上和女人的肚皮上。和平時代已經沒有了戰爭,無法騎上馬背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但在股票市場、金融市場上可以找到這樣的感覺。通過電腦、網路和終端,你可以在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成為一個將軍,一個統帥,調遣著所有的貨幣和千軍萬馬作戰,可以叱吒風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塵埃落定後,你會是嬴家,還是輸家?一切就會自然見分曉。這是一場零和游戲,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有人傾家盪產,所謂一將功成萬古枯,用在金融市場上也許再恰當不過了。對於這個行業的男人來說,K線圖比女人的S形身材更好看,更有趣,用影片中道格拉斯的台詞就是,賺錢的成就感"比還棒"。電影《華爾街》中,貪婪,金錢和人性的沖突時刻存在,而實際上,這種沖突也彌漫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你或許像狗一樣地努力工作,空有滿腔抱負和理想,但卻僅僅掙扎在生存的邊緣,居無定所,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夢想。而身邊存在著不如你的人,卻能身居高位,香車豪宅,享受人生。這個時候,你是否會動搖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則?就像影片中蓋葛教導巴德說,"賣命工作?我打賭你熬夜分析那些你要我買的爛股票,對吧?你又得到了什麼好處?我父親推銷電子零件,每天工作得死去活來,卻在49歲就心臟病發而死,還欠了一屁股的稅沒繳。"恰好昨晚在有線電視台重溫了劉德華主演的《雷洛傳》,雷洛剛出道時也想當一個正直有為的好警察,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卻走向和別人一樣的道路,而且比別人更黑更貪,觀後感《《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關於貪婪。某些時候這個詞語並非貶義詞。很多影評說《華爾街》是為人類的貪婪慾望辯護的一部電影,但在我看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導演只是塑造了一個極有個性和魅力的貪婪大亨,最終的結局很明顯是要面臨法律的制裁。人本貪婪,每個人奮斗的過程就是一部滿足個人貪婪的歷史。蓋葛在股東大會上的精彩演講,或許就是影評人所說的為貪婪辯護吧。"貪婪是好的,貪婪是對的,貪婪是有用的,貪婪可以釐清一切,披荊斬棘直搗演化的精髓。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對於生活要貪婪,對於愛情,對於知識…貪婪激發了人類向上的動力。貪婪,你們記住我的話,不僅能挽救泰達紙業(公司),更能挽救機制失調的美國。"影片里的很多台詞被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用一種張揚自信的語言表達出來,舉手投足極富魅力,張弛間盡顯道格拉斯的表演功力,我想這就是他憑藉此片獲得87年奧斯卡影帝的原因吧。關於成功。我想現在大多數中國人衡量成功的標准,顯然是用一個人的財富、地位和權力來作為評價的尺度,這和影片里的蓋葛一樣,與巴德也一樣,當然直到最後他幡然醒悟。巴德和他的父親對此曾有過激烈的交鋒,巴德認為他的父親不支持他並購藍星航空公司,是嫉妒他的兒子比他成功的事實,是缺乏膽量放手一搏。而巴德的父親說"你看到的這個人,從不以皮夾厚薄來衡量成功"。好萊塢的影片中,常常讓你無形之中就接受到他們灌輸的主旋律,基督徒的精神,那就是對妻子、家庭忠誠,正直剛正,平凡而努力地工作,用男人的身軀給家庭撐起一片綠蔭,讓妻子兒女們生活幸福。這就是他們眼中的成功和偉大,所有的美國影片中都可以找到類似的共同點,並讓觀眾深有共鳴。反觀中國的電影,只能無言以對。影片中巴德的父親這個角色,給人印象深刻,話語不多,更多的是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來表演,將一個平凡、正直、具有深沉父愛的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他的扮演者馬丁希恩,實際上也是飾演巴德的演員,查利希恩的父親。其實我一向對"人性本善"的觀點持懷疑態度。人也是動物,我們並不比這個星球上其他動物來得高尚和純潔。甚至恰恰相反,人類學會了披著文明的外衣,來隱藏自己作為動物的劣根性,顯得更虛偽更狡詐。我很煩某些影評,動不動就把人的貪婪性和資本主義社會聯系在一起,社會主義國家的人難道更崇高更高尚?這與政治體制無關,只是人的本性。東方社會似乎普遍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幾千年來一直是以人治為中心,將國家和社會的昌盛公平建立在出現"聖人、清官、明君"的身上。西方社會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總是有缺點和易犯錯誤,所以設計出了一整套的監管、法律、分權、制衡制度。孰優孰劣,一望即知。影片的結尾,仍然是好萊塢主旋律的模式,正義良知戰勝了貪婪慾望,巴德戴罪立功錄下了與蓋葛的談話,並交給了監管局。而實際上,我很難相信僅僅憑借短暫的錄音就能將蓋葛定罪,因為導演在之前埋下了伏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律師讓巴德簽署了文件,授權給巴德處理蓋葛的帳戶,全權處理每一筆交易,股票的買賣在法律上與蓋葛完全無關。巴德與蓋葛相比,就是綿羊和豺狼的區別,而用蓋葛的話語,"綿羊就是要被宰的"。影片中的台詞。道格拉斯飾演的蓋葛在影片中經常教導巴德,自信、貪婪、赤裸而直白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外面的人買股票是猜的,我可不會亂槍打鳥,我只做最有把握的事。""你(巴德)沒有我想像中聰明,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基金管理人,打不過史坦普500股價指數,因為他們是綿羊,綿羊就是要被宰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多數比狗屎還不如。(股票買賣)這一行需要窮苦的聰明人,要夠飢渴,還要冷血,有輸有嬴,但要一直奮戰下去。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外面的世界是場近身戰。""醒醒吧,朋友,你若不是局內人,那你就是出局了。""我不是指年薪40萬、在華爾街討生活的老古板,坐坐頭等艙、生活舒適就算了。我說的可是大筆的現金,有錢到可以自己買飛機,有錢到不會浪費時間,我說的不是五千萬就是一億。做不成真正的玩家,就只能當無名小卒。""美國企業的法則似乎變成了,不適者生存。而我的看法是,你要不就做對,要不就是被消滅。""(賺錢)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這是場零和游戲,非輸即嬴。金錢本身並沒有輸嬴,只是轉手了而已,就像變戲法一樣。""我不去創造,但我能擁有。規則就是我制訂的,朋友!"人類貪婪的慾望與道德法律的交鋒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撕碎我們的心靈和肉體。可我們也必須保持必要的貪婪,對知識,對生活,這也是我們奮斗前進的動力。就像恩格斯所說的,人類的貪婪、慾望和永不滿足,是推動人類歷史前進的杠桿。可在兩者之間究竟保持什麼樣的平衡,什麼的尺度,可能只有每個人自己才能解答了。或許我們只能用康德的話聊以自慰: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華爾街》電影觀後感(金錢永不眠)〕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⑼ 求一部關於股票的電影

電影:股瘋
1992年,炒股熱悄悄在上海興起。許多老百姓厭倦了平凡無味的生活,開始紛紛投入這個讓人瘋狂失常的怪圈中。香港男人阿倫(劉青雲 飾)熱衷賺錢,因此忽略了女友安娜的感受。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關系逐漸出現裂痕。安娜不辭而別來到上海,阿倫於是追來這里。失望的阿倫在上海小青年三寶的介紹下,權且借炒股打發時間,也因此結識了公交車售票員阿莉(潘虹 飾)。阿莉和丈夫、女兒住在底層的弄堂里,鄰里間吵架拌嘴不斷,生活條件遲遲得不到改善。憑借阿倫的指點,阿莉終於嘗到日進斗金的快感,她的生活逐漸改善,周圍人也對她尊敬有加,只是在這一過程中她漸漸成為股票和金錢的奴隸,沉湎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