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市投機性泡沫是什麼意思
一般是指股市在連續上漲後,股價已沒有投資價值,但是因為市場處在牛市,追漲情緒重,出現了不理性的買入,也就是投機性買入
Ⅱ 股市休息時間
股市是按照法定節假日休息的。2022股市休市安排時間表,(一)元旦,1月1日(星期六(21.400,-0.88,-3.95%))至1月3日(星期一)休市,1月4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二)春節,1月31日(星期一)至2月6日(星期日)休市,2月7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為周末休市。(三)清明節,4月3日(星期日)至4月5日(星期二)休市,4月6日(星期三)起照常開市。4月2日(星期六)為周末休市。(四)勞動節,4月30日(星期六)至5月4日(星期三)休市,5月5日(星期四)起照常開市。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為周末休市。(五)端午節,6月3日(星期五)至6月5日(星期日)休市,6月6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六)中秋節,9月10日(星期六)至9月12日(星期一)休市,9月13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七)國慶節,10月1日(星期六)至10月7日(星期五)休市,10月10日(星期一)起照常開市。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為周末休市。
股市日常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周六日休息。華泰證券的一站式財富管理平台-「漲樂財富通」方便快捷查詢交易日歷,歡迎下載了解。華泰證券,貼心管家,您想要的都在這里,快點擊下方圖片加入我們
Ⅲ 怎麼看股票股票現價有沒有泡沫,實際價值在哪看
我理解為,股票是一種投資,市場運作後轉變為數據,體現在圖表上,就是K線圖!實際上就是一種賭博,看看你有沒有眼光,買哪個公司的股票能讓你獲利!
簡單一點說就是,你投資100元買其中一個公司的股票,這個公司經過市場運作後,因為你的100元能讓你得到1000元的回報!
只要能賺錢就行了,泡沫不泡沫的不是某一個人能解決的!
Ⅳ 怎樣判別當前股票價格有無泡沫
通常用P/E值【Price to Earning,市盈率】,股票市盈率反映該股的投資價值,市盈率越高說明該股泡沫越大,未來收回本金的可能性更小,虧損可能性極大;市盈率越小,說明該股具備投資價值。市盈率的計算(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0 :指該公司盈利為負(因盈利為負,計算市盈率沒有意義,所以一般軟體顯示為「—」);0-13 :即價值被低估;14-20:即正常水平;21-28:即價值被高估;28 :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但中國股市受消息影響大,市盈率參考價值不高。所以在分析股票時還得根據多方面去綜合分析,平時多關注些財政消息,多看、多學,多做模擬盤,掌握好基本面和技術面知識
Ⅳ 股票中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股市短期瘋漲,市盈利急劇攀升,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即產生股市泡沫。
Ⅵ 股市泡沫是如何產生的
股市短期瘋漲,市盈利急劇攀升,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即產生股市泡沫。泡沫在詞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體中的氣泡。亦用來比喻人事的空虛或幻想。經濟學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機交易極度活躍,金融證券、房地產等的市場價格脫離實際價值大幅上漲,造成表面繁榮的經濟現象。
何為泡沫:一般的看法是,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開始的價格上漲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過買賣牟取利潤,而對這些資產本身的使用和產生贏利的能力不感興趣。漲價之後便是預期的逆轉,接著就是價格的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對泡沫的定義,理論界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對它是否可能發生,也沒有一致的看法。何為泡沫,目前來說還沒有較為明確的數量化標准。
此外,演化證券學理論認為股市是一個「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股市泡沫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內在運行規律,是一種周而復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
產生原因:
證券市場本身的系統特性是根源
證券市場交易對象的虛擬化、符號化,使得股票市場上的各類投資者有了自由和充分的理由去根據自己的需要理解股票的價值。當股票市場的某些權威機構和人士對某隻股票做出了某種價值理解後,很容易得到市場的響應和認同,從而產生市場一致認同的偏離真實價值的理解價值,泡沫便產生了。
流動性過剩,大量資金流入股票市場
人民幣升值以及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國外資金流入股市,導致股價攀升。油價持續高漲,石油美元一直在全球范圍及新興市場尋覓投資機會,部分資本流入中國資本市場。日元利率低,日元的利差交易帶來了大量流動資金。中國國內儲蓄率居高不下,A股市場流通部分市值僅占儲蓄總額的10%。此外,由於經常賬戶順差不斷增加,中國的財富亦以每月超過2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官方外匯儲備總額現已超過1 5萬億美元。擁有如此巨額的流動性資金,股票市場存在出現泡沫的風險。
股票市場的體制不完善
首先,政府行為發生扭曲。一是政府對股票發行上市的嚴格管製取代了市場機制;二是股票交易管制不合理。其次,監管部門行為發生扭曲。一是監管行為扭曲,我國證券市場監管活動的行政化、短期化、隨意化造成了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加大了市場的泡沫;二是制度執行不力。監管制度執行不力使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從而使中小投資者行為取向短期化,加大市場主體的投機動機。
股票市場可供交易品種少
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只有股票、債券的現貨市場,缺乏期貨、期權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場,其結果是資本市場只有做多機制而沒有做空機制,遠沒有期貨市場中特有的價值發現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大大抵消了資本市場本身所固有的優點和優勢。
機構投資者扮演莊家角色
大量的莊家充斥股市,人為地放大了市場中的「博傻」機制。莊家利用資金、人力、信息、工具、輿論的優勢,把自己控制的股票價格拉起來,使它的價格遠遠大於其實際價值,人為地製造泡沫。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占據著股市波瀾的主導地位。中小投資者有貪婪與恐懼等心理,他們中的大多數又表現出「羊群效應」和「博傻心理」。伴隨著這些因素,股價在短期內震盪不止,長期內又泡沫堆積。
Ⅶ 什麼是股市泡沫
超過真實價格的部分就稱為泡沫。
股市泡沫就是股市高於真實價格的那些部分。
股市必須有泡沫,不然就沒人去炒股,只是這個價格不能太高。太高,就是脫落實際太大,會迎來下跌,而且下跌也會下跌過頭。這就引來投資商賺取利益。
那麼,怎麼才是股市真實價格呢?其實股市的真實價格也是一個不確定的數字,每個投資者都有自己對他的定價。所以,所謂的泡沫其實也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數字。
那麼有人要問,這個不確定,那個不確定,在股市中還有確定的嗎?我的回答是,股市中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一定要找出股市中確定的,那就是,股市中唯一確定的就是:股市一直在變化,股市中任何事都是不確定的。
有了這些不確定,投資者才能從中尋找贏利點。
謝謝你的提問
Ⅷ 股市泡沫是什麼意思
股票價格的虛高,就是股市泡沫。比如:美國股市市盈率是10-20,中國股市有時候能漲到40倍,就是說你的投資需要40年才會撈回本,
Ⅸ 如何看懂股票有主力,只需看懂這篇文章就夠了
你好,怎麼看股票有沒有主力
眾所周知,個股的上漲,靠的是資金推動,僅靠我們中小投資者手中有限的資金,是做不到這點的。俗話說得好,莊家選股散戶選庄。因此要想買到能夠連續上漲的股票,必須關注主力的動向。所謂「炒股要聽主力的話」。
那麼,主力入場有沒有表現呢?怎樣才能買到有主力關注的個股呢?古人雲:若要人不知,出非己莫為。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是可以及早發現主力關注的個股的。綜合起來看,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少可以看出主力的動向。
1、分時圖上忽上忽下,盤中經常出現100手以上的買盤。
2、換手非常活躍,呈增加趨勢。
3、原先成交極度萎靡,某天起,成交量逐步放大。
4、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5、在5分鍾走勢圖上經常出現一連串的小陽線。
6、大盤急跌他盤跌,大盤橫盤它微升 ,大盤反彈時,它強勁反彈,且成交量放大。
7、股價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8、BBD數據持續流入。
判斷一隻股票是否有主力,
(1)股價大幅下跌後,進入橫向整理的同時,間斷性地出現寬幅振盪。
(2)當股價處於低位區域時,如果多次出現大手筆買單,而股價並未出現明顯上漲。
(3)雖然近階段股價既沖不過箱頂,又跌不破箱底,但是在分時走勢圖上經常出現忽上忽下的寬幅震盪,委買、委賣價格差距非常大,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4)委託賣出筆數大於成交筆數,大於委託買進筆數,且價格在上漲。
(5)近期每筆成交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市場平均每筆成交股數的1倍以上。如:目前市場上個股平均每筆成交為600股左右,而該股近期每筆成交股數超過了1200股。
(6)小盤股中,經常出現100手(1手=100股)以上買盤;中盤股中,經常出現300手以上買盤;大盤股中,經常出現500手以上買盤;超大盤股中,經常出現1000手以上買盤。
(7)在3-5個月內,換手率累計超過200%。
(8)近期的「換手率」高於前一階段換手率80%以上,且這種「換手率」呈增加趨勢。
(9)在原先成交極度萎縮的情況下,從某天起,成交量出現「量中平」或「量大平」的現象。
(10)股價在低位整理時出現「逐漸放量」
(11)股價尾盤跳水,但第二天出現低開高走。
(12)股價在低位盤整時,經常出現小「十字線」或類似小十字線的K線。
(13)在5分鍾走勢圖下經常出現一連串小陽線。
(14)雖遇利空打擊,但股價不跌反漲,或雖有小幅無量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線。
(15)大盤急跌它盤跌,大盤下跌它橫盤,大盤橫盤它微升。
(16)在大盤反彈時,該股的反彈力度明顯超過大盤,且它的成交量出現明顯增加。
(17)大盤二、三次探底,一個底比一個底低,該股卻一個底比一個底高。
(18)股價每次回落的幅度明顯小於大盤。
(19)當大盤創新高,出現價量背離情況時,該股卻沒有出現價量背離。
(20)股價比同類股的價格要堅挺。
(21)日K線走勢形成縮量上升走勢。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Ⅹ 資產價格泡沫的識別方法
據定義,要判斷資產價格是否存在泡沫,就必須估計由基本面因素決定的內在價值,並將其與當前價格進行對比,看兩者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然而,估計內在價值意味著必須對預期收益和未來利率水平做出假定。如果假定出現問題,內在價值的計算就存在偏差。因此利用戈登公式來判斷是否存在泡沫是非常困難的。一個替代的辦法使用特定資產當前的市盈率(PERatio)與該資產的歷史市盈率、資本市場當前的平均市盈率進行比較。
要在泡沫形成過程中事前(ExAnte)識別資產價格泡沫尤其困難。誠如金德爾伯格(2007)所言,資產價格泡沫就像美女一樣,事前你不知道如何界定它,然而一旦你遇見過,你就肯定能認出來。因此在下文中只討論如何在事後(ExPost)識別資產價格泡沫。Diba和Grossmann(1988)認為,如果存在理性泡沫,那麼股票價格的一階差分應該是非線性的。Campbell和Shiller(1987)指出,如果股利收入數據和股票價格數據不是協整的,那麼就存在泡沫。Craine(1993)聲稱,如果市盈率存在單位根,那麼就意味著存在「非理性繁榮」。
Voth(2000)將資產價格泡沫定義為,資產價格在峰值後至少下跌50%,並在至少5年時間內不能恢復到峰值。Sklarz和Miller(2003)發現,股票指數5年變化率(以月度數據為基礎)是對美國1900-2000年期間股票市場泡沫的良好預測指標,如果該比率超過200%,在該時期內就存在較為明顯的泡沫。芬蘭央行開發了一個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該指標衡量過去3年間資產收益和資產價格之間的相對變化。其核心思想在於:在一個特定時期內資產收益和資產價格不可能偏離太大。如果股票價格上漲幅度顯著超過股利增長幅度,就表明存在泡沫(MelolinnaandTaipalus,2006)。Bordo和Jeanne(2002)設計了一個指標來衡量資產價格的繁榮與蕭條(BoomandBust)。如果特定資產價格過去3年內的年均增長率大於所有國家該資產價格過去3年內的年均增長率的算術平均數加上1.3倍所有國家該資產年均增長率的標准差的算術平均數,則該資產價格在過去3年間存在繁榮;如果特定資產過去3年內的年均增長率小於所有國家該資產價格過去3年內的年均增長率的算術平均數減去1.3倍所有國家該資產年均增長率的標准差的算術平均數,則該資產價格在過去3年間存在蕭條。
運用不同的泡沫識別方法,對同一次資產價格漲跌作出的判斷可能截然相反。Simon(2003)以1929年美國股市為例說明了這一點。例如,McGrattan和Prescott(2001)通過驗證投資的Q理論,得出1929年美國股價被低估的結論。Delong和Shleifer(1991)通過考察封閉式基金相對於其持有的基礎股票組合的價值,發現1929年存在泡沫。Rappoport和White(1991)考察對股票經紀商提供的貸款中蘊含的風險溢價,發現該溢價在1929年股票市場上顯著上升,因此推斷存在泡沫。Santoni和Dwyer(1990)通過判斷股票市場收益是否遵循隨機漫步來驗證泡沫的存在(這是對有效市場假設的偏離),他們發現在1929年並不存在泡沫。Siegel(2003)用持有股票的30年已實現收入是否高於30年前預期收入兩個標准差來判斷是否存在泡沫,他發現在1929年美國股市並不存在泡沫。
資產價格泡沫是與整體經濟相聯系的,特別是股票泡沫與住房泡沫更是如此。對此比較典型的分析莫過於Shiller的分析。
對於股票泡沫,Shiller提出了關於股市價格與整體經濟之間的反饋機制(FeedbaekMechanism)。當股票價格迅速上漲時,向上反饋(UpwardFeedback)機制形成。即公眾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股票價格上漲上,普通預期與信心增強,對股票的需求增加。這又導致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上揚。而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又會導致預期與信心的進一步增強,導致股票價格更進一步上漲。這種情形對整體經濟會產生較大影響。因為對股市增強的預期與信心會鼓勵人們對商品或服務進行更多的消費(支出),從而推動整體經濟的迅速增長,從而提升公司利潤,這又會進一步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在這個向上反饋機制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股票價格的上漲應該是穩定的和連續的。但事實上股票價格每天都是不斷波動的,而且市場中還存在許多雜訊(Noise)。股票價格的變化並不總是在前一日交易價格的基礎上發生變化,有時則是反映一種很多年的長期趨勢。二是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化,公司應該存在更多的盈利(機會)。但事實上這種機會的存在只是一種可能性,並不是確定的,而且也不是經常發生的。所以,這種向上反饋機制是存在風險的。關於財產(住房)價格泡沫,Shiller等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當利率下降或某種其它因策的出現,導致住房需求上升,住房價格上漲,住房所有者收益增加,其歸還借款能力增強。這導致其預期和信心增強,借款會進一步增加,對住房的需求進一步擴大,住房價格更進一步上漲。同時隨著這個過程,消費支出增加,整體經濟向好。同樣,這個過程也是有風險的。第一,利率會隨著借款需求的上升而上升,對借款會產生一定的抑制;第二,其『他因素會消失或別的因素出現,也會導致住房需求的抑制。如果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或其它因素產生重大影響時,則可能出現一種向下的趨勢,即:利率大幅上升或其它因素導致住房需求減少,住房價格不再上漲,住房所有者收益減少,其歸還借款的能力減少,甚至導致高債務的借款人還款的困難。進一步的借款同時減少,住房供給相對過剩,住房價格更進一步下降。同時,住房所有人緊縮消費支出,整體經濟向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