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柯達被誰收購了只聽說破產了,就沒下文了
聽說當時是用來騙股票市值的。
現在谷歌等那些美國 太空用的還不是柯達的。。
就像那個火星探測器上用的軟體設備是德國西門子的一樣。
歐洲和美國的老鋪還是老鋪。有技術又榜大腿。。
日韓貨除了賣國人。。
話說。新聞聯播都敢插播豐田廣告。這個郭嘉姓日或者姓韓。不姓中。
所以郭嘉才替日韓瘋狂打廣告。
真正的國際流行的國際名牌你一個也不知道。別以為會上個網就了不起了。就就是用代理上骨骼。該不讓你搜到的品牌你還是一個搜不到,哪怕他是世界第一的品牌。
② 柯達破產的柯達現狀
將獲7.93億美元貸款
伊斯曼·柯達公司已與債主達成7.93億美元的貸款協議,此協議可能幫助曾領導全球膠卷業的柯達擺脫破產保護,而柯達需以至少5億美元的價格賣出1100項數碼專利權作為貸款條件。
獲9.5億美元融資
柯達是在曼哈頓的一家破產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稱已從花旗集團(Citigroup)獲得9.5億美元融資,公司的經營活動將繼續維持下去。柯達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此次業務重組旨在增強公司在海內外的流動性,將非戰略性知識產權貨幣化,公正地解決遺留債務問題,並使公司能夠著重經營最有價值的業務。
發起系列專利訴訟
柯達公司周三(2012年1月18日)起訴三星電子,稱後者包括Galaxy Tab在內的平板電腦產品侵犯該公司專利。柯達當前正在為可能的破產申請做准備,這是該公司本月以來發起的一系列訴訟中的最新一起。柯達1月初對蘋果公司、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它們的手機、平板電腦產品上的圖像傳輸功能侵犯了柯達的專利。之後,柯達又對競爭對手富士膠片提起訴訟,指控後者的數碼相機侵犯其圖像記錄和處理方面的專利。
評級機構下調柯達評級
評級機構穆迪5日將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垃圾級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調,從Caa2下調一檔至Caa3,理由是該公司近期申請破產的可能性加大。Caa3意味著高度投機性,評級前景仍然為負面。當天,另一家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出於流動性擔憂也下調了該公司的評級。從CCC下調一檔至CCC-,同時將其評級放入負面觀察名單。CCC-也代表高度投機性。
股票暫停交易
2012年1月19日,紐約泛歐交易所宣布,暫停伊士曼柯達公司的普通股在紐交所的交易。紐交所發布聲明指出,交易所確定柯達公司的普通股已不適合繼續交易。柯達股票價格連續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低於1美元,跌至紐交所持續交易所必須達到的最低股價標准之下。
柯達股票19日開盤後從前一個交易日的0.55美元左右跌至0.36美元,開盤僅交易幾分鍾後被中止,維持35.10%的下跌幅度。
高層紛紛離職
2011年12月30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證實,獨立董事勞拉·泰森已經向董事會遞交辭呈,成為這家影像產品巨頭一周內第3名辭職董事。泰森辭職前,柯達在同一星期內宣布獨立董事亞當·克拉默和陳志軒辭職。兩人為私募公司KKR的代表,在KKR購買柯達3億美元優先擔保可轉換票據和4億股票權證後於2009年加入柯達董事會。
2012年1月6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柯達公司首席通訊官(Chief Communications Officer)傑拉德·穆切納(Gerard Meuchner)也表示因個人原因而最終選擇離開柯達。
賤賣專利
目前,對柯達來說籌錢支撐下去是當務之急。除了歷經百年的品牌價值之外,最值錢的就是攢了130年的1萬多項技術專利。去年8月,柯達就開始四處兜售數字圖像專利組合1100項,從而將這部分知識產權轉化為現金。據悉,自2008年以來,柯達通過專利出售共取得近20億美元的收入。
報道說,柯達可能最早於2012年1月或2月初申請破產保護;破產保護期間,企業將繼續償還債務並正常運轉。屆時,柯達將在法庭監督下出售大約1100項專利。
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12月19日,柯達宣布,將以5.25億美元出售約1100項數字成像技術專利。如果這一項專利出售交易最終達成的話,瀕臨破產的昔日膠卷巨頭有機會起死回生。柯達公布的這份專利出售協議還有待美國曼哈頓破產法庭的批准。根據規定,該交易需在2013年1月31日前獲得批准,2月28日前完成。
2013年4月,柯達以6.5億美元的價格向英國養老基金出售電影和印刷業務,用以部分抵充英國養老基金向柯達發起的28億美元索賠。
2013年6月,柯達與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和巴克萊銀行達成一項8.95億美元的融資協議。該公司還計劃出售3400萬股股票以償還債務,這部分股票總價值4.06億美元,相當於重組後公司股本的85%,所得收益將歸債權人所有。
③ 膠卷科達公司的背景
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多年來,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的人們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但是隨著數碼技術的崛起,柯達公司於2012年1月19日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公司的前身是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壯在1881年建立的 「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為膠卷、膠片和第一部給非專業人士使用的相機的研發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該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膠片供應商之一,包括業余和專業市場。它也進入了其他影像相關領域(例如醫療影像),並繼續致力於在不斷增長的數碼攝影和數碼成像行業獲得更堅實的立足點。 該公司前身為「伊士曼公司」,後由於生產的第一部傻瓜型膠卷相機名為「柯達(Kodak)」,遂改名。喬治·伊士曼在被人問及此事時回答說:「從語言學上說,『柯達(Kodak)』這個詞就像嬰兒說的第一個『goo』一樣毫無意義—簡潔、突兀、甚至有點粗魯,字面上兩端都由堅定不妥協的輔音字母截斷,聽起來就像你面前的相機快門聲一樣乾脆。這不就是最好的名字!」該款相機獲得巨大成功,「柯達(Kodak)」這個詞由此被加入到公司的名稱中。 1986年1月9日,柯達輸掉了與寶利來(Polaroid)的專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時拍相機行業。 2004年1月13日,柯達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到2004年底,柯達將停止製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膠片的相機。膠片的生產還將繼續。這些變化反映了柯達已將注意力轉移到新興的數碼市場中。 柯達圖文影像集團自2005年6月完成對克里奧的並購後,正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字圖文影像新時代。目前,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圖文影像產品與服務的全方位大型跨國公司,印藝業的客戶可以在柯達圖文影像世界裡得到最廣泛、集成的行業解決方案與服務,從圖文影像的智能輸入、設計、輸出、再到圖文影像的流程管理、遠程管理和存儲管理、咨詢管理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並購的成功標志著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實現了向數字化的轉型成功,基本實現了由傳統的影像業向數碼圖文影像業的過渡,初步完成了柯達圖文影像集團在數碼領域的戰略部署。
伊士曼柯達公司自1880年成立以來,柯達一直在全球影像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業務多元化,涵蓋傳統鹵化銀技術和數碼影像技術各方面。目前,柯達公司主要從事傳統和數碼影像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服務對象包括一般消費者、專業攝影師、醫療服務機構、娛樂業以及其他商業客戶。公司設有四個業務部門:攝影事業部,醫療影像部,商業影像部和元器件事業部。憑借其技術優勢、市場規模和眾多的行業夥伴關系,柯達公司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他們對影像中所包含的豐富信息的需求。柯達120多年的歷史正是世界影像行業發展的縮影。
1880年,當時還是銀行職員的喬治伊士曼開始利用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批量生產攝影干版,這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獲成功,翌年與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1881年末,伊士曼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投入全部精力經營自己的新公司,同時繼續研究簡化攝影術的方法。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柯達照相機在1888年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攝影大眾化的基礎。幾經變化之後,伊士曼的公司在1892年更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
1880年,當時還是銀行職員的喬治伊士曼開始利用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批量生產攝影干版,這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獲成功,翌年與商人斯特朗合夥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1年末,伊士曼從羅切斯特儲蓄銀行辭職,投入全部精力經營自己的新公司,同時繼續研究簡化攝影術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發明了膠卷,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888年,柯達照相機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攝影大眾化的基礎。
1889年,伊士曼攝影材料有限公司於倫敦成立。
1891年,伊士曼在倫敦附近的哈羅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廠。
1896年,柯達公司成為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贊助商。
1900年,柯達的銷售網路已經遍布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其它歐洲國家。
1921年,柯達進入中國,並創建照相學校。《申報》報道了該事件。《申報》1921年12月23日載《柯達照相公司創辦照相學校》一文: 柯達照相公司,邇來在江西路六十四號,創辦照相學校,三星期畢業,學費及材料用器費一概從免,該公司近又紛紛致函各代理公司及照相館,請派人前往學習雲。[2]
1976年,柯達就開發出了數字相機技術,並將數字影像技術用於航天領域。
1986年1月9日,柯達輸掉了與寶利來(Polaroid)的專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時拍相機行業。
1991年,柯達就有了130萬像素的數字相機。
2000年,柯達的數字產品只賣到30億美元,僅占其總收入的22%。
2002年柯達的產品數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這與100年前伊士曼果斷拋棄玻璃干板轉向膠片技術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
2003年9月26日,柯達宣布實施一項重大的戰略性轉變: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
2004年1月,柯達宣布裁員其現有20%的員工,即當時70000名員工在生產和行政部門的12000到15000人。
2004年1月13日,柯達宣布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
2004年底,柯達將停止製造使用Advanced Photo System和35mm膠片的相機。膠片的生產還將繼續。
2005年1月,柯達任命了新的CTO:William Lloyd,這位在惠普工作了31年的技術專家,被外界冠為「數字CTO」的稱號。
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國當地時間周五,擁有131年歷史的相機製造商伊斯曼-柯達公司(EK)可能提交破產保護申請。受此消息影響,美國股市盤中柯達股票一度暴跌68%,創下該公司自1974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達公司宣布已收到來自紐交所的警告,因為其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仍無起色,柯達將面臨摘牌。
2012年1月19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已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以爭取渡過流動性危機,確保業務繼續運營。
2012年4月20日,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正式宣布破產,正在進行資產評估和拍賣!
④ 昔日膠卷巨頭柯達轉型做葯,柯達到底經歷了啥
昔日膠卷巨頭柯達轉型做葯,是我們萬萬沒想到的。但最近特朗普已經在大會上宣布跟柯達已經達成交易共識,柯達獲得7.65億美元貸款進軍制葯行業。這是美國制葯史上最有歷史性的瞬間,就像柯達深入人心的廣告語“留下精彩瞬間”,那特朗普做這一決定,是否會成為歷史上的最成功的決定呢?柯達膠卷公司在攝影行業幾經浮沉,如今能夠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支持,是否會堅持下來,完成使命呢?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柯達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又屈起,做起了我們覺得它並不擅長的行業,大家也是半信半疑。特朗普的宣布給大家打了一劑強針,柯達股票也迅速上漲,大家有圍觀的也有看好的。無論怎麼樣,柯達這次真的是要生產名叫“柯達”的葯物了。
⑤ 柯達破產了,股票停止交易了,手中持有柯達股票的人是不是全虧,哭多少
進入破產程序之後,等待清算和法院判決了。大公司的破產是很微妙的,或許還不至於1分不至,大體上就不要報什麼希望。並且還要看看債務的情況,有些債務是一定要還的,除非股東也宣布破產了。
⑥ 柯達是已經破產還是被收購了
柯達早就倒閉了。東芝、飛利浦、西門子等許多老牌的家電和小家電的國內部門,都被國內收購了,貼個牌子坑人,質量差,很多東西都沒有售後,像東芝電視,飛利浦凈水器什麼的千萬不要買。推薦美的、海爾、創維等國產品牌,最起碼售後有一定保障。
⑦ 很多人傳言說柯達已經被日本公司收購,尋找相關證據。謝謝
沒有收購,柯達是美國的公司。
⑧ 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發行股票
據國外媒體報道,柯達當地時間2013年6月18日表示,該公司將要求法院批准發行價值4.06億美元股票。柯達退出破產保護程序後,債權人將持有該公司大量股票。
柯達表示,債權人同意該公司以每股11.94美元的價格發行3400萬股普通股股票,相當於重組後公司總股本的85%。柯達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佩雷斯(Antonio Perez)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協議使得我們與主要債權人全面解決了債務問題。」
發行股票的收益將用於償還債務。
⑨ 柯達公司破產案例具體分析
柯達大家都知道的,然而柯達公司如今已宣布破產,我把整理好的柯達公司破產案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商院案例:柯達即將破產落幕
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准備數周內申請破產保護。這家攝影膠卷業巨頭若果真破產,將追隨寶麗來公司等昔日著名美國企業,遭到時代淘汰。
出售專利權最後一搏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這家131年歷史的企業仍在做最後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專利權方式籌措資金。不過,柯達已著手籌備申請破產保護,包括與銀行商量籌資大約10億美元,確保企業在破產保護期間繼續運轉。柯達發言人說:“我們對市場傳言和投機不予置評。”
報道說,柯達可能最早本月或2月初申請破產保護;破產保護期間,企業將繼續償還債務並正常運轉。屆時,柯達將在法庭監督下出售大約1100項專利。
如果柯達果真申請破產保護,將加入因未能適應 商業模式 日新月異變化而遭到淘汰的著名美國企業行列。柯達1975年發明數碼相機,卻未能把這項新技術變成利潤增長點。
為填補日益萎縮的膠卷業務,柯達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經營化學製品、浴室清潔劑和葯檢設備,後來在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佩雷斯領導下投身列印機行業。
地位曾相當於現在的蘋果
這家昔日近乎獨霸膠卷行業的著名企業卡在生死關頭,令前員工感到不可思議。曾幾何時,每到柯達創始人喬治·伊士曼創立的“工資獎金日”,柯達就會根據企業業績向全體員工發放獎金。員工拿到獎金後可以買車,或者去高檔餐廳慶祝一番。
現年64歲的羅伯特·沙恩布魯克1967年進入柯達。與他同時代的柯達前員工說,柯達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
沙恩布魯克回憶,那時柯達人才濟濟。午飯時間,一些年輕人擠進禮堂看電影,其他員工則在公司的 籃球 場上打球,“我們給自己灌輸這樣的意識,我們能做任何事,不可戰勝”。
隨著海外競爭對手開始攫取膠卷業市場份額,柯達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後來,柯達不得不面對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的崛起。2003年,柯達宣布停止投資膠卷業務。
即將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傳出後,柯達股票價格4日下挫28%,報收於每股47美分。
與銀行討論貸款事宜
自佩雷斯2005年出任柯達首席執行官以來,柯達僅一年沒有虧錢。佩雷斯先前在美國惠普公司分管列印機業務,他在柯達推行利用專利訴訟及轉讓賺錢的商業策略,而這一策略2011年終於難以為繼。
為填補資金缺口,柯達去年8月決定出售部分數碼專利。一些競購者擔心柯達可能申請破產保護,不願出手。柯達曾與對沖基金接洽,希望籌到“過橋貸款”,以支撐運營,直至專利售出,未能如願。現在,柯達正與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等大型銀行討論貸款事宜。柯達同樣與債權人和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等機構談判破產融資方案。而債權人考慮的是柯達的列印機業務是否值得支撐,或者柯達的價值是否盡數存在於專利。
數字技術終結膠卷柯達
伊士曼柯達公司Kodak,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
曾經的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的人們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娛樂時光。公司2002年的全球營業額達128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
柯達作為感光行業的王牌品牌,曾經創造出一系列的輝煌成績,但是瞬息萬變的市場和飛速發展的科技使每個企業都面臨著挑戰,柯達也不例外。
首先是來自市場領域的激烈的價格競爭。自加標簽(或零售商品牌)將柯達產品的價格壓低了40%。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價格便宜的膠卷也給柯達造成極大的威脅,因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價格而非品牌和質量。柯達實施了一系列價格反擊策略,曾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無法徹底清除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
柯達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造成的沖擊。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設備、嚴重的污染是底片與相紙生產和沖印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體積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難是使用底片和相紙給人們帶來的不便。
隨著數字成像技術的出現,照相技術逐漸告別底片和相紙。一張巴掌大的光碟可存貯成千上萬張照片;然後,通過電腦列印機可以直接列印出照片……總之,數字成像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底片和相紙除了部分專業人士外,基本已經無人問津。這場技術革命宣告膠卷行業進入瀕死狀態。
作為感光技術的龍頭老大,柯達在數碼照相這一新技術領域並不具備先天的優勢,而數字成像技術的普及意味著柯達公司喪失膠卷、相紙所帶來的豐厚利潤。現在,柯達公司似乎要隨著膠卷一起退出人們的生活了。
“傻瓜相機”誕生
1877年,照相機已被發明出來,但當時的照相設備極為龐雜,包括一個黑色的大帳篷,一個水箱,一個裝著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更復雜的是操作,沒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術,誰也無法駕馭這個龐然大物。
柯達創始人喬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觸到照相機時,就忍不住想:照相機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伊斯曼堅持不懈的追求終於給感光業帶來了一場劃時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輕便“人人都會用”的照相機誕生了,伊斯曼為它起了一個字母不多,但讀著響亮的名字:“柯達”。
而在中國,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傻瓜相機”。
溫馨家庭回憶
柯達建立品牌忠誠的另一著眼點在於建立清晰而有力的品牌識別。
柯達早期 廣告 多表現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場景,而且多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易於拍攝到的鏡頭。上世紀30年代,人們常可以從電台上收聽到“這就是柯達一刻,別讓它溜走”、“柯達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動人的畫面中,這些廣告語深深刻進了消費者的腦海,使消費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樂時光與“柯達”這一名字聯系在一起。
世界膠卷之王
柯達公司在很早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隨著照相機銷量的增加,膠卷沖印服務肯定會有大量的需求。於是在大家爭相生產“立即自動”相機之時,柯達已將生產能力重點放在了膠卷的生產和沖印上。
果然,柯達的膠卷銷量猛增,同時幾乎壟斷了整個沖印市場。“迷你型”相機上市後,柯達又以同樣的 方法 降低價格,使“人人都買得起”,結果柯達的膠卷、照相機及相關器材的銷量扶搖直上,盡管愛克發拼力使出密集式供應的老方法,富士、櫻花不惜血本降價,但總敵不過柯達膠卷的銷售量。
感光界的霸主
1930年,柯達佔世界攝影器材市場75%的份額,利潤占這一市場的90%。
1964年,立即自動相機上市,當年銷售750萬架,創下了照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紀錄。
1966年,柯達海外銷售額達21.5億美元,在《財富》雜志中排名第34位,純利居第10位,當時位於感光界第2的愛克發銷量僅及它的l/6。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顧問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達位居第4,是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本報訊 作為曾經的攝影業巨頭,老牌膠卷英雄柯達如今卻面臨著退市的風險。柯達公司本周二宣布,因為其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日跌破1美元,公司已收到來自紐交所的警告。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仍無起色,柯達將面臨摘牌、退市。
本周二收盤,柯達股價已跌至63美分。因為其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日跌破1美元,紐交所對其發出警告。柯達表示,由於公司面臨著流動性挑戰,並不能保證在未來6個月期限內達到紐交所的上市標准。根據規定,如果想避免被摘牌,柯達必須在未來6個月中有一天收盤價為1美元或高於1美元,且在到該天為止的前30天中平均股價也要達到1美元或者高於1美元。公司除非以發行新債券或出售專利的方式籌到5億美元,否則很難熬過2012年。
北京時間1月5日凌晨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柯達正准備在未來幾個星期內按照美國破產法第11章的規定申請破產保護,前提是該公司出售一批專利的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據匿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這家正在艱難求存的攝影業標志性企業正在與潛在的貸款商展開談判,就通過所謂“債務人持有破產資產融資”方式來申請總額大約為10億美元的破產保護的問題展開談判,這種方式將使其在破產期間可繼續維持業務運營。目前,柯達的員工總數大約為1.9萬。據一名消息人士透露,柯達最早可能會在本月或2月初申請破產保護。
所謂“債務人持有破產資產融資”(debtor-in possession financing),是指公司一旦按照美國破產法第11章規定的成功申請了破產保護,即可停止向債權人還款付息,直至提出法院批準的重組方案。因此,債權人不能將申請了破產保護的公司清盤以抵債,這相當於公司暫時為債務人所佔有及控制,因此稱為“債務人持有破產資產”。
⑩ 真實的「華爾街之狼」是怎樣的
首先要指出,看奧斯卡入圍影片《華爾街之狼》之前,請不要期待能看到一部類似《華爾街:金錢永不眠》或者《大而不倒》那樣的金融題材電影。事實上,馬丁?斯科塞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聯手打造的這部《華爾街之狼》,基本上可以說和華爾街一詞所指代的金融業沒什麼關系,更像奢靡的生活方式的「禮贊」片。
但電影《華爾街之狼》的主人公原型喬丹?貝爾福特—他也是《華爾街之狼》一書的作者—確實是一位相當成功的金融騙局製造者。
23歲的喬丹?貝爾福特在自己的肉類生意失敗之後,便去了股票經紀公司,學會了金融世界的一些基本規則,之後他便買下一家名為Stratton Oakmont的股票經紀公司,於1989年開始「創業」。
喬丹?貝爾福特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做的事情非常簡單,方式與一種被許多人稱為「拉高出貨」的經營策略很相似。這家公司先慫恿不知情的投資者購買低價的垃圾股,以推升垃圾股的股價,然後拋售自己持有的股票,進而謀取巨額利潤。而投資者卻很可能會在股票崩盤時一無所有。
騙局的邏輯很簡單,所以重在「執行」。貝爾福特拒絕聘用任何有經驗的股票經紀人,反而將原來為他開卡車的一批年輕熱血的銷售員招至麾下。他向他們傳授了自己拿手的陌生電話推銷技巧—「柯達推銷術」—首先不要提及某隻無名的場外交易股票(低價股),而是吹捧一隻藍籌股(比如柯達)。在投資者接受了藍籌股這個誘餌並開始信任經紀人之後,經紀人才會推銷垃圾股。據相關人士回憶,當時貝爾福特的座右銘就是:「別讓客戶掛斷電話,除非他們接受或者扭斷脖子。」
此外,為了刺激這些渴望財富、願意奮斗的年輕人,貝爾福特開著法拉利跑車上班,每天要對員工進行兩次演講,打造對自己的個人崇拜。當然,貝爾福特也不會虧待自己的小弟。根據《福布斯》雜志1991年的報道, Stratton Oakmont的經紀人每年可以賺到大約8.5萬美元,而此前他們可能只是一個負責鋪地毯的普通藍領。上世紀90年代,貝爾福特在其巔峰期聘用了1000名股票經紀人,涉及的股票發行總額超過10億美元。
不得不說,在銷售技巧和為員工洗腦這類事情上,貝爾福特天賦異秉。FBI檢察官丹?阿隆索在調查貝爾福特的案件時,被貝爾福特的口才深深吸引,並邀請他到曼哈頓區檢查院為檢察官們演講。
1998年,貝爾福特被起訴,罪名是因為欺詐和哄抬股價導致投資者損失近2億美元。但他利用自己「講故事的能力」再次「翻身」—「自傳」《華爾街之狼》一書大賣,還吸引了萊昂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