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美國亞柏科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津賞科技股票 2025-09-01 23:51:34
天梭手錶股票代碼 2025-09-01 23:24:02

美國亞柏科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9-25 05:51:08

1. 愛因斯坦資料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愛因斯坦的貢獻
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恆。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
(這里的E代表物體的能量,m代表物體的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即每秒30萬公里。)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如果把1克溫度為0℃的水,加熱到100℃水吸收了100卡的熱量,這時水的質量也相應增加了。按照質能關系公式計算,1克水的質量增加了0.00000000000465克。
愛因斯坦的理論,最初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物理學家也對這位年青人的論文表示懷疑。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才一躍而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成為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公式,正確地解釋了各種原子核反應:就拿氦4來說,它的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組成的。照理,氦4原子核的質量就等於2個質子和2個中子質量之和。實際上,這樣的算術並不成立,氦核的質量比2個質子、2個中子質量之和少了0.0302原子質量單位[57]!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2個氘[]核(每個氘核都含有1個質子、1個中子)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釋放出大量的原子能。生成1克氦4原子時,大約放出2700000000000焦耳的原子能。正因為這樣,氦4原子核的質量減少了。
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在2個氘原子核聚合成1個氦4原子核時,似乎質量並不守恆,也就是氦4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氘核質量之和。然而,用質能關系公式計算,氦4原子核失去的質量,恰巧等於因反應時釋放出原子能而減少的質量!
這樣一來,愛因斯坦就從更新的高度,闡明了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指出了這兩條定律之間的密切關系,使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
沒有什麼大自然的奧秘,是人類所不能認識的;但是,大自然的奧秘又是無窮無盡的。人類永遠沒有一天完全認識得了大自然,沒有一天可以完全知道它的奧秘。只有永不知足,才能不斷前進。
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的偉大定律。它來自客觀實際,又在客觀實際中久經考驗。多少年來,這兩條定律經受了千萬次考驗,象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寶石一樣,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已經成為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石,同時,它也從根本上給宗教的唯心主義觀點以致命的打擊,因為物質是不能憑空創造的,也不能憑空消滅,所以誰也不再相信什麼上帝創造萬物,上帝創造世界的反科學的謬論了。另外,它還雄辯地說明,世界上永遠不會有「永動機」。想不花費勞動就從大自然中獲取能源,是不可能的。
定律是客觀存在著的。人,雖然不能去「創造」定律,「改造」定律,但是,人可以去發現定律,掌握定律,利用定律。現在,物質不滅宣告和能量守恆守律已經被千百萬人所掌握。人們正在利用物質不滅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揭開大自然的秘密!

2. Choptank river是什麼意思

卡洛琳郡夏普談克河(Choptank River in Caroline County,)

馬里蘭州
開放分類: 美國、地理、州

馬里蘭州 是美國的一個州。郵政縮寫是MD。

歷史
早期歷史
馬里蘭地區在冰河時期結束就開始有人類活動。早期人類以捕獵和打撈牡蠣為生。在馬里蘭地區的印地安人以說亞岡昆語的部落為主。

殖民地時期
巴爾的摩男爵一世George Calvert向英王查理一世申請了一片叫做馬里蘭省的屬地。George Calvert死於1632年4月。馬里蘭殖民地於1632年6月頒給了George Calvert的兒子巴爾的摩男爵二世Cæcilius Calvert。馬里蘭的名字來源於查理一世的王後瑪利亞。

巴爾的摩男爵創建馬里蘭殖民地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當時在英國受到鎮壓的天主教徒提供一個庇護所。第二是獲取利潤。巴爾的摩男爵的家庭信仰天主教,這在當時的英國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巴爾的摩男爵一世因此還被撤消了英國國務卿的職位。但是沒有新教徒殖民地是無法發展起來的。最後巴爾的摩男爵二世任命他的弟弟Leonard Calvert為新殖民地的總督,利用Calvert家族對天主教徒的影響來防止新殖民地上由於宗教產生沖突。

1633年11月22日,Leonard Calvert帶領兩艘船方舟號和鴿子號離開英國。1634年3月25日兩艘船平安靠岸,建立了聖瑪利鎮。

1644年,馬里蘭發生新教徒暴動,Leonard Calvert被迫逃亡維吉尼亞。

1646年,Leonard Calvert帶領軍隊返回馬里蘭,建立了專有統治。

1649年,馬里蘭通過了《馬里蘭寬容法》。第一次在美國頒布了關於宗教寬容的成文法案。但是寬容是在信仰基督的基礎上的。

15世紀中期,維吉尼亞強制推行英國國教,大量清教徒逃亡馬里蘭,被安置在Providence(現安那波利斯)。1650年,清教徒起義,推翻了Calvert家族的統治,宣布英國國教和天主教非法,燒毀了馬里蘭南部的所有天主教教堂。

1658年,Calvert家族重新控制馬里蘭,重新推行宗教寬容政策。

1708年,馬里蘭首府從聖瑪利移到了安那波利斯。

1750年,馬里蘭和賓夕法尼亞之間的界限劃定。

獨立戰爭時期

在第一次大陸會議中,馬里蘭反對從英國脫離。

獨立戰爭期間,在馬里蘭境內沒有發生大規模戰斗。

馬里蘭的部隊在獨立戰爭期間戰斗勇敢,為馬里蘭獲得了「老戰線州」的綽號。

安那波利斯在1783年11月到1784年6月為美國臨時首都。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在安那波利斯辭去大陸軍總司令。

1784年1月14日,美國國會在安那波利斯簽署巴黎協定,結束獨立戰爭。

美國早期

1786年9月11日到14日,安那波利斯會議召開討論美國憲法,決定召開憲法大會。

美國首都

美國政府建立之後需要確定首都的位置。美國南方州希望首都定在南方,而北方州希望首都在北方。最終雙方妥協在美國中部選址。最後哥倫比亞特區的位置是華盛頓決定的。馬里蘭提供61平方英里土地,維吉尼亞提供39平方英里土地。(維吉尼亞部分於1846年收回。)

1812年戰爭

1812年戰爭中在馬里蘭發生了兩次大戰役。

第一次是發生在1814年8月24日的Bladensburg戰役。Bladensburg戰役中,美國方面有6500名民兵和420名正規軍士兵參加戰斗,英軍方面有4500名正規軍參加戰斗。盡管美軍在人數上占優勢但是戰斗剛一開始美國民兵就開始潰退。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小部分正規軍士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寡不敵眾,很快也開始撤退。最終這場戰斗以美軍的全面潰退結束,但是美軍只有10人死亡。

Bladensburg戰役後英軍進入哥倫比亞特區,燒毀了美國國會和政府的主要建築。

英軍在火燒華盛頓後攻擊了馬里蘭最大的城市巴爾的摩。英軍兵分兩路,陸軍從巴爾的摩東南的北角登陸,海軍則試圖進入巴爾的摩港。英國陸軍遭到早有準備的美軍的頑強抵抗,指揮官被擊斃。由於英國海軍的火炮射程比守衛巴爾的摩的McHenry堡壘的美軍火炮射程遠,英國海軍決定在美國火炮射程之外轟擊McHenry堡壘,在摧毀美軍的防守之後再繼續進攻。英國海軍在通宵炮擊守衛巴爾的摩港的McHenry堡壘後發現守軍沒有被擊潰。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英軍決定撤退。 巴爾的摩戰役結束。英國海軍對McHenry堡壘的炮擊導致了美國國歌的誕生。

美國內戰

馬里蘭州為蓄奴州,在美國內戰中傾向美國南方。但是由於哥倫比亞特區在馬里蘭,美國政府採取了強力鎮壓手段防止馬里蘭從美國脫離。

1861年,一隊美國士兵在巴爾的摩轉火車的時候遭到親南方的巴爾的摩市民圍攻,士兵向市民開槍,導致巴爾的摩暴亂。巴爾的摩暴亂的直接結果是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州鐵碗鎮壓。巴爾的摩被宣布進入軍管狀態,巴爾的摩市長和警察局長被捕,馬里蘭州議會多名議員被捕。在整個美國內戰期間馬里蘭州被置於美國聯邦政府的直接管理。 德拉瓦州則被置為北方軍事佔領狀態。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在了解到林肯政府對親南方的地區的鎮壓後宣布脫離美國北方加入南方邦聯。

1862年9月,羅伯特·李發動了馬里蘭戰役。40,000人的北維吉尼亞軍渡過波托馬克河。McClellan則指揮87,000人的波托馬克軍迎戰。9月17日,雙方在Antietam展開激戰。當天北方戰死12,410人,南方戰死10,700人,是美國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由於McClellan指揮不力,沒有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李逃回了維吉尼亞。但是南方軍損失慘重,在外交方面,南方失去了英國的支持。這場戰役稱為Antietam戰役,一般認為是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Antietam戰役後,林肯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

1864年, Jubal A. Early率領南方軍隊短時間佔領了蒙哥馬利縣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7月11日,南方軍隊經Rockville和Wheaton順Rockville Pike (MD-355),New Cut Road(現Viers Mill Road 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只有5英里的Fort Stevens。7月12日,林肯親自到Fort Stevens視察戰況,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在城堡的矮牆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中彈身亡。Jubal A. Early的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副總統John Cabell Breckenridge。7月13日,Jubal A. Early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縣撤出。en:Battle of Fort Stevens

人口

2000年馬里蘭州人口為5,296,486人。2003年人口普查,馬里蘭州有5,508,909人。大部份居民住在中部,也就是巴地摩爾到華盛頓的都會區當中。馬里蘭州的東海岸居住人口較少,大多是農民居住,與南馬里蘭州的狀況相同。至於西馬里蘭州的三個郡,阿雷格尼郡en:Allegany,格雷特郡en:Garrett和華盛頓郡en:Washington,都是山區地形,人口稀少,直到靠近西維吉尼亞州邊界才比較有大城。馬里蘭州種族的組成大略如下:

62.1% 是白人(無西班牙血統)

27.9% 是非裔美國人

4.3% 拉美裔人

4% 是亞裔美國人

2% 混合的種族

0.3% 是印地安原住民

根據人口普查,在馬里蘭州的居民祖先中,非裔美國人(27.9%)最多,其次是德國人(15.7%)、愛爾蘭人(11.7%)、英國人(9%)和美國人(5.8%)。

宗教

馬里蘭州在殖民地時期,一開始是為了天主教教徒能逃離英國國教嚴厲政策壓制,到此「宗教寬容」的地區定居。然而,這個「宗教寬容」的光環並沒有完全實現,天主教今日在馬里蘭州依然不是主流宗教。 宗教上,馬里蘭州的人口信仰比例如下。

58% 新教徒 Protestant

25% 羅馬天主教徒Roman Catholic

2% 其他基督教派的教徒 Other Christian

4% 其他宗教教徒Other Religions

8% 無信仰者 Non-Religious

在該州的新教徒中,前三大派別為:浸禮會Baptist: 17%,衛理公會派Methodist:14%, 路德會Lutheran:6%。

在宗教的數字比例之外,馬里蘭州依然帶有相當的天主教色彩,如巴爾的摩在1789年,選出了第一個美國天主教的總主教。而伊密斯伯格市Emmitsburg,是伊莎貝拉修女的家和墓園所在,她是第一位受封為天主教聖徒的美國人St. Elizabeth Ann Seton。

經濟
馬里蘭州2003年人均收入為 37,446美元,為美國第五位,州總產值位2120億美元。

馬里蘭州的經濟主要為第三產業。以巴爾的摩港為中心的運輸業是馬里蘭州最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巴爾的摩是美國按照噸位排列的第5大港口,其主要貨物為原材料和大宗貨物,例如鐵礦,石油,糖和化肥。通常這些貨物運輸到附近的工廠,但是也有一些貨物會運輸到中西部。巴爾的摩港還進口若干種進口汽車。

馬里蘭州的第二大產業為以哥倫比亞特區為中心的聯邦政府相關部門。例如國防和航空航天工業和位於馬里蘭州的聯邦政府部門。

聯邦機構
統計局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CMS)
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 (CPSC)
環境保護暑 (EPA)
食品葯品管理局 (FDA)
內稅部 (IRS)
國家檔案與記錄管理局 (NARA)
國家航空航天暑 (NASA), Goddard 空間飛行中心
國家地理信息暑 (NGA)
國家標准與技術局 (NIST)
國家健康暑 (NIH)
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 (NOAA)
核管理委員會 (NRC)
國家安全局 (NSA)
Smithsonian 環境研究中心 (SERC)
社會安全管理局 (SSA)
葯物濫用與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
交通
重要機場
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BWI)
重要高速公路
I-95
I-83
I-70
重要鐵路系統
MARC

行政區劃和重要城鎮
馬里蘭州包括23個縣(郡)和一個獨立市。

阿勒格尼縣 Allegany : 建立於1789年,來自華盛頓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坎伯蘭 Cumberland。
名稱來自印地安語,意為「美麗的河流。」
Anne Arundel 縣: 建立於1650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安納波利斯 Annapolis。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妻子的處女名。
巴爾的摩縣 Baltimore 縣,: 建立於1659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陶森 Towson。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的封號。
卡爾弗特縣 Calvert : 建立於1654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弗雷德里克王子村 Prince Frederick。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家族的姓,Calvert。
加羅林縣 Caroline : 建立於1773年,來自Dorchester 縣和Queen Anne's 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登頓 Denton。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五世的女兒的名字。
卡羅爾縣 Carroll : 建立於1837年,來自Baltimore 縣和 Frederick 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Westminster。
名稱來自馬里蘭州簽署獨立宣言的代表Charles Carroll。
塞西爾縣 Cecil : 建立於1672年,來自Baltimore 縣和 Kent 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埃爾克頓 Elkton。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Cæcilius Calvert的名字。
查爾斯縣 Charles ,: 建立於1658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拉普拉特 La Plat。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三世的名字, Charles Calvert。
多切斯特縣 Dorchester : 建立於1668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Cambridge。
名稱來自Calvert家族的朋友Dorset伯爵的封號的變體。
弗雷德里克縣 Frederick : 建立於1748年,來自Prince George's 縣。
縣政府所在地: 弗雷德里克 Frederick。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六世的名字,Frederick Calvert。
加勒特縣 Garrett : 建立於1872年,來自 Allegany 縣。
縣政府所在地: 奧克蘭 Oakland。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公司主席John Work Garrett 的名字。
哈福德縣 Harford : 建立於1773年,來自 Baltimore縣。
縣政府所在地: 貝萊爾 Bel Air。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六世的私生子Henry Harford的姓。
霍華德縣 Howard : 建立於1851年,來自Anne Arundel 縣和 Baltimore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埃利科特城 Ellicott City。
名稱來自美國獨立戰爭英雄,馬里蘭州州長John Eager Howard的名字。
肯特縣 Kent : 建立於1642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切斯特頓 Chestertown。
名稱來自英國的Kent郡。
蒙哥馬利縣 Montgomery : 建立於1776年,來自Frederick 縣。
縣政府所在地: 羅克維爾 Rockville。
名稱來自美國獨立戰爭戰死的第一個將軍Richard Montgomery的名字。
喬治王子縣 Prince George's : 建立於1695年,來自Calvert 縣和 Charles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上馬爾伯勒 Upper Marlboro。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女皇安一世的丈夫丹麥王子喬治的名字。
昆安妮縣 Queen Anne's: 建立於1706年,來自Talbot縣。
縣政府所在地: 森特維爾 Centerville。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女皇安一世的名字。
聖瑪利縣 St. Mary's,: 建立於1637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倫納德鎮 Leonardtown。
名稱來自聖瑪利。
薩默塞特縣 Somerset: 建立於1666年,來自未開發土地。
縣政府所在地: Princess Anne。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弟媳的處女名。
托兒伯特縣 Talbot : 建立於1662年,來自Kent 縣。
縣政府所在地: 伊斯頓 Easton。
名稱來自巴爾的摩男爵二世的姐(妹)的名字。
華盛頓縣 Washington : 建立於1776年,來自 Frederick 縣。
縣政府所在地: 黑格斯敦 Hagerstown。
名稱來自華盛頓的名字。
Wicomico 縣: 建立於1867年,來自Somerset 縣和 Worcester 縣的一部分。
縣政府所在地: 索兒斯伯里 Salisbury。
名稱來自印地安語,意為「建房子的地方。」
伍斯特縣 Worcester : 1742年,來自Somerset縣。
縣政府所在地: 斯諾希爾 Snow Hill,
名稱來自Worcester伯爵的名字。
獨立市

巴爾的摩市: 建立於1729年。 1851年脫離巴爾的摩縣。
重要的城鎮包括:

巴爾的摩(Baltimore)
安那波利斯(Annapolis)
銀泉 (Silver Springs)
羅克維爾( Rockville)
波托馬克(Potomac)
蓋瑟斯堡(Gaithersburg)
科利期帕克(大學園)(College Park)
惠頓(Wheaton)
上馬爾博羅Upper Marlboro
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黑格斯敦(Hagerstown)
坎伯蘭(Cumberland)
戴維營(Camp David),美國總統度假地。
教育
州立大學
馬里蘭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Maryland)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
馬里蘭大學凱敦斯維爾分校(Catonsville)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College Park)
馬里蘭大學安公主市分校(Princess Anne)。
摩根州立大versity)
寇平州立學院(Coppin State College)
包伊州立學院(Bowie State College)
霜堡州立大學(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
馬里蘭州聖瑪莉學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
沙利斯伯利州立大學(Salisbury State University)
美國海軍學院 ( US Naval Academy)
私立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該州最有名的私立大學。
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羅耀拉學院(Loyola College)
巴爾的摩大學(University of Baltimore)
西馬里蘭學院(Western Maryland College)
護德學院(Hood College)
華盛頓學院(Washington College)
維拉·朱利學院(Villa Julie College)

重要體育團體
籃球
NCAA
馬里蘭大學 (Terrapins)
美式足球
NFL
巴爾的摩烏鴉(Baltimore Ravens)
華盛頓紅皮膚(Washington Redskin)主場實際在馬里蘭境內。
NCAA
馬里蘭大學 (Terrapins)
棒球
大聯盟
巴爾的摩金鶯(Baltimore Orioles)
小聯盟
包威灣襪(Bowie Bay Sox,2A級東方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佛列德利克鑰匙(Frederick Keys,高階1A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戴瑪瓦濱鳥(Delmarva ShoreBird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杭格斯鎮太陽(Hangestown Sun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紐約大都會)
亞柏丁鐵鳥(Alberdeen IronBirds,短期1A級紐約賓州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3. 關於戰象的資料

自古各國的兵家就十分注重利用本地的特有動物-------象來沖鋒陷陣,這樣做也常常收到出人意料的戰績。藉此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產生了以「象」為基礎的兵種,即為「象兵 」或「戰象」。「戰象」是是古代一些地區的重要作戰武器。在戰場上主要用於沖散敵軍的陣列以及踩踏敵軍。戰象都是公象,因為公象速度更快而且更好鬥。戰象也許算是戰場上應用最早的恐怖武器了。它們主要的作用是在沖鋒時踩踏並沖破敵軍陣線。沖向敵軍的戰象不僅能在敵軍中製造驚恐和慌亂情緒,而且還可利用馬不習慣大象散發的氣味這一特點,令敵軍戰馬受驚失蹄。與騎兵的戰馬不同,戰象的皮很厚,不會輕易受傷,即使步兵的長矛陣也很難擋住它。
一、歷史
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但是象並未完全家養化,人們必須在野外捕捉象來使用。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於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聖歌對此加以記載。大約同時的中國商朝人也最先將象編入軍隊。商朝人馴化的是棲息於黃河流域的象。
非洲、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東南亞泰國、緬甸等國家都盛產大象,被稱為象的故鄉。我國的雲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
象的軀體魁偉龐大,是世上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但象並不笨拙。它生性聰明,通人性。象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鬥力。
波斯帝國在數場戰役中使用從印度獲取的戰象。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國與亞歷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會戰,很可能是歐洲人首次面對戰象。布置在波斯軍隊陣列中央的十五頭戰象給馬其頓軍帶來極大的震撼。以致亞歷山大在會戰前夜感到有必要為此向恐懼之神獻祭。高加米拉會戰是亞歷山大的輝煌勝利。但是他對敵軍的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征服波斯後,亞歷山大認可了戰象的使用,並將一隊戰象編入自己的軍隊。五年後,攻入印度的亞歷山大在與皮魯斯的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中,已經知道如何對付戰象了。當時統治(如今的)旁遮普和巴基斯坦國的皮魯斯在此會戰中投入了八十五頭戰象,形成對亞歷山大的巨大威脅。但是最終亞歷山大戰勝。正當此時,在當代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的摩揭陀國擁有六千餘頭戰象。不久之後,「旃陀羅笈多·孔雀」擁有九千多頭戰象。這兩個巨大的數字是波斯人和希臘人使用的戰象數量望塵莫及的。
戰象的使用開始傳播。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在戰爭中投入了數百頭來自印度的戰象。托勒密王朝的埃及人和迦太基人開始為了戰爭馴化非洲象。努米底亞人和庫什人也開始馴象。他們馴化的是非洲的森林象。可以肯定地說,北非殘余的象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捉而最終滅亡。森林象這個品種比塞琉古王朝使用的亞洲象體型小。它們經常由於恐懼而無法被驅入戰斗。非洲的草原象的體型比森林象和亞洲象大。事實證明,馴化草原象用於戰爭非常艱難,對其的使用也不廣泛。公元前217年,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朝之間的拉菲亞會戰,埃及軍隊的森林象體型小於對手的亞洲象。但是塞琉古王朝的安條克三世(大帝)並未因此而勝利。
斯里蘭卡的歷史文獻記載,戰場上率領軍隊的國王們的坐騎是象。在兩王公元前200年的歷史上著名的遭遇戰中,名為「Kanla」的象是「Dutugamunu」王的坐騎,名為「Maha Pabbata」的象是「Elahara」王的坐騎。古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提到,「Megastenes」記載了「Onesicritus」的一個說法。說是斯里蘭卡象相對於其他品種的象體型更大性情更兇猛更適合在戰場使用。這個原因加上斯里蘭卡象生活的地域靠近海港使販賣斯里蘭卡象成為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甚至在和平時期,象踩踏的死刑使用於叛國者和其他違反國法侵犯王權的罪犯。
古代的戰象參加演出亞歷山大去世之後的數百年,歐洲戰場上的各支軍隊使用戰象對抗羅馬。從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的「Heraclea」會戰,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戰象震懾著羅馬軍團。同亞歷山大一樣,羅馬人找到了對付戰象的戰術。公元前202年的扎馬會戰,漢尼拔麾下的戰象隊的沖鋒沒有效果。因為羅馬軍的陣列給敵方戰象的沖鋒留出了通道。一百多年後,公元前46年的塔普蘇斯會戰中,愷撒以戰斧裝備第五軍團,指揮軍團兵集中攻擊戰象的腿。該軍團抵擋住了戰象的沖鋒。之後戰象成為第五軍團的標志。塔普蘇斯會戰是西方戰場上使用戰象的最後一次比較重要的事例。據說豬是對付戰象的有效武器。老普林尼記載:「戰象對最小的豬的尖叫都會感到恐懼。」據說一次麥加拉城的成功解圍。麥加拉人將滾油倒在一群豬身上,使得豬身上著了火,並把他們驅往敵人的戰象隊。面對身上有火苗的慘叫的豬群,戰象在恐懼中四散奔逃。
帕提亞帝國在與羅馬人的戰爭中偶而使用戰象。不過繼起的薩珊波斯帝國軍隊中戰象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薩珊波斯在與其西方敵人的戰爭中多次使用戰象。以此著名的「Vartanantz」會戰,波斯戰象導致亞美尼亞軍的畏懼,進而粉碎了亞美尼亞的叛亂。另一個事例是「al-Qādisiyyah」會戰,波斯軍使用了為數眾多的戰象。
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很少使用戰象。查理曼大帝在804年征討丹麥人的戰爭中,帶上了他的戰象「Abul-Abbas」。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十字軍在聖域俘獲了一頭象,並在1214年攻佔「Cremona」的戰斗中使用了它。
印度的一個伊斯蘭教君主使用戰象幾乎終結了帖木兒的征戰生涯。在1398年的一次戰役中,帖木兒的軍隊面對敵軍一百頭以上的戰象幾乎因為恐慌而潰敗。歷史學家評論,這場戰役帖木兒勝在了一個天才的計謀:交戰前他命令在駱駝背上堆燃燒的麥稈,燃燒產生的煙塵驅使駱駝向前狂奔,使得戰象受驚而向後潰散,並導致敵軍撤退的企圖失敗。對本戰役的另一種評價來自「Ahmed ibn Arabshah」,他說帖木兒使用大量的騎兵遲滯了戰象隊的沖鋒。此戰之後,帖木兒軍使用戰象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據記載國王「Rajasinghe the First」於1558年圍攻位於科倫坡(當代斯里蘭卡首都)的葡萄牙堡壘時,他麾下有一支由兩千餘頭戰象組成的方陣。國王「Rajasinghe」的王家馬廄總管被稱為「Gaja Nayake Nilame」。馬廄總管的一名同僚是「Kuruve Lekham」。他負責統領馭象人即所謂的「Kuruwe」。馭象人的職責就是訓練戰象。
十五世紀後期開始,歐洲的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從此組織戰象沖鋒實在荒謬,因為火炮能輕易擊敗它們。人們從此不再驅使象沖鋒陷陣,而是承擔其他的軍事任務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象在一些地區承擔著機器無法完成的任務。
二、戰術
象在軍事上有諸多用途。象龐大的體型可運載沉重的物資,在近代機動車輛取代它們之前,象一直是一種有效的運輸方式。在會戰中,戰象通常被布置在軍陣的中央。位於中央使戰象能有效地挫敗敵方的沖鋒,也便於它們自己發動沖鋒。
戰象在沖鋒時可達到30千米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戰象的沖鋒並不能簡單地被裝備長矛的步兵方陣化解,這一點與騎兵不同。戰象沖鋒的威力在於它們巨大的力量。它們沖垮敵人的陣型,踐踏敵方的士兵,揮舞長牙破壞廝殺。敵方沒有被沖垮的那部分軍隊,至少會被戰象的沖鋒驅趕到一邊,或者是其壓迫下後退。除此之外,戰象並不需要與敵人接觸就能引起恐慌,在它們的沖鋒面前敵人會因為恐懼而望風披靡。即使是訓練有素的羅馬軍團有時也不免如此。騎兵在戰象面前也不能倖免,因為戰馬不熟悉象的氣味,很容易在象面前受驚。
由於象的厚實皮膚,使得在戰場上殺死或者擊敗戰象極端困難。而戰象高度和重量的巨大優勢對它們的騎手們起了可觀的保護作用。除了執行沖擊敵陣的任務,戰象為投射兵器穩固的發射陣地。戰象隊布置於戰線中央,投射兵器在這個位置可以發現和攻擊更多目標。戰象馭手和位於象輿中的戰士裝備弓弩攻擊敵軍,另有長矛以供敵人近身時自衛。戰象搭載的投射兵器愈加發達。若干高棉族國王和印度族國王為他們的戰象裝備了如同投石機那般巨大的床弩,用來發射能穿透甲胄的長矛攻擊敵人的戰象騎兵和戰車。十六世紀後半葉,曾有人將大炮架在戰象背上。但是,火器時代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這種行動緩慢易遭炮火打擊的動物驅逐出火線。
然而有時在經受數創或者馭手死亡的情況下,戰象會發狂。它們瘋狂地奔跑,一視同仁地引發戰斗雙方的傷亡。發狂的戰象會給雙方帶來巨大損失。經驗豐富的羅馬軍團兵會試圖砍斷戰象的鼻子,故意引起它們發狂從而使得使用戰象的敵人陣線混亂。裝備標槍的輕裝散兵也被用來驅趕戰象向後奔跑,因為標槍的打擊能引發它們發狂。
斯里蘭卡的歷史記載,經訓練的象能嫻熟地用鼻子揮舞兩端為鐵球的鐵鏈條。這樣的象能夠驅使軍隊在絕境中繼續前進。
布匿戰爭中迦太基軍的戰象背部安有象輿。象輿中搭載三人,這三人要麼是弓箭手要麼裝備六米長的長矛。非洲森林象比非洲草原象和亞洲象小的體型使得它們無法馱起如高塔台般的象輿,它們僅能搭載二到三人。戰象必須由一名馭象人駕馭,馭象人被稱為「mahout」,通常是努米底亞人。馭象人帶有一帶刃鑿子和一錘子,在戰象發狂的時候馭象人便使用鑿錘切斷象的脊骨殺死它。戰象被比作二戰時的坦克。不過戰象和坦克的戰術使用方式實在是相差太遠。
「Jayantha Jayawardhene」1994年在他的《斯里蘭卡的大象》中認為,戰象是不可靠的武器,只能嚇唬敵人。他說:「人們發現戰象很敏感,容易被陌生的聲音或者其他原因所影響而喪失意識,陷入瘋癲四散奔逃。」
三、更多
刀槍不入的「象兵」
據傳,公元前600餘年,印度就開始訓練「象兵」。古印度亞柏格皇帝曾驅遣三百餘只「象兵」向敵八千餘名重兵據守的希托安要塞進攻。群象沖來,黑壓壓的一片,刀槍不入,勢不可擋;它那長長的鼻子輕輕地一點就將人捲起,然後將人摔得粉身碎骨: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身上,人便成為肉餅。敵軍驚慌失措,丟盔棄甲,抱頭鼠竄。亞柏格揮軍一舉奪占希托安要塞。
在泰國曼谷以北百十米,有個旅遊名城素攀府,這里每年都要舉行象節遊行,紀念象戰的偉大勝利。來這里觀光旅遊的人們,無不對那披紅戴綠裝飾得威武繽紛的「象兵」隊列贊嘆不已。那器宇軒昂的古泰王納黎萱騎象雕塑更讓人駐足仰目,遐想泰、緬象戰的盛況。
泰緬「象兵」對決
歷史追溯到1569年。泰國大城王朝被緬甸滅亡。泰王子納黎萱不甘亡國屈辱,卧薪嘗膽,積蓄力量,在愛國遺官志士的擁戴下,於1584年在肯城自立為王。緬甸國王聞訊大怒,但又一時無可奈何,經過八年時間的周密准備,於1592年派遣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率「象兵」討伐。早有準備的納黎萱和其弟弟揮師奮起迎戰。他們依託熱帶山嶽叢林的有利地形,設下層層伏兵。當緬軍進入泰軍埋伏圈時,伏兵猛然躥出。納黎萱親率「象兵」沖殺在前。霎時緬軍死傷遍野,陣線大亂,四奔逃遁。哈在此時,納黎萱及其弟所騎之象春情勃發,撒開四蹄沒命地追趕奔跑中的緬軍「象兵」。泰軍乘「象兵」之威奮力追擊,不料反陷入緬軍陣列圈裡。來到一處,泰王納黎萱抬頭環視四周,猛見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騎在象背上,停在不遠處的樹陰之下,周圍簇擁著眾衛士,好一派笑傲天下的氣勢。納黎萱不禁一愣,但很快便從驚愕中鎮定下來,不失王者風范,激將之言脫口而出:「皇兄!為何呆立樹下,敢來決一雌雄否?良機莫失啊!」
緬王儲帕瑪哈烏拔拉聽罷此言,剛要發怒,卻見納黎萱身邊只有寥寥幾名侍衛,心想倘若即令部下上前拿下這落網之徒,豈不有恃強凌弱之嫌,便二話沒說,揮鞭策象朝納黎萱的騎象猛沖過去,一下將納黎萱的坐象撞得橫在面前。他就勢舉刀向納黎萱猛力劈下去。泰王閃身躲過刀鋒,但頭盔已被砍破。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納黎萱臨危不懼急忙回過身來;使出全身力氣,驅象撞向緬王儲的騎象,並揮刀猛砍下去。這一刀從緬王儲右肩斜劈下來,傷及中樞神經。緬王儲當即斃命。帥亡兵潰。緬軍見到這般情景喪魂落魄,驚慌逃遁。泰軍大勝。從此,泰王納黎萱名震四方。他與他的「象兵」以英勇無畏的氣概,成為泰國男女老幼贊美的偶像,也使周邊蓄意染指這個美麗國家的人望而卻步。在這之後的150餘年間,再無外敵敢來侵犯,對泰國的政局穩定、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影響。
「獅兵」退「象兵」
縱然,大象是當今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體重超群力大無比。對一般的動物它不屑一顧。但是,它卻懼怕獅子。聰明的兵家抓住這一點,來制服「象兵」。相傳在我國南北朝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任命宗愨為振武將軍,討伐林邑國。林邑國王臨危急令王牌軍「象兵」部隊迎戰。這刀槍不入的龐然大物使宋軍猶如現今的步兵遇見坦克,無法招架,死傷累累。但是,宗愨並不畏敵避戰。他想到大象的勁敵是獅子,可是,又不可能馬上馴化出一批「獅兵」與敵抗爭,便靈機一動,命令部屬連夜趕制了一批獅子模型,運到陣前,威懾敵「象兵」。這一招還真靈。當林邑國的「象兵」沖來時,大象猛見只只雄獅嚴陣以待,如臨天敵,調頭就跑,任憑馭手怎麼鞭笞也不回頭迎戰。這時,宗愨一聲令下,率兵緊迫不合,一舉打敗了林邑國。
鄧子龍破「象陣」
講起破「象陣」,倒是莫過於明朝驍將鄧子龍。那是1583年,鄧子龍被任命為雲南永昌衛(今保山地區)參將,率兵反擊由漢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內的緬甸侵略軍。當時,緬軍憑借十萬重兵,尤其是浩盪的「象兵」、馬隊,所向披靡,塗炭百姓,危及雲南全省。鄧子龍臨危受命,卻不急不躁。不管敵人如何罵陣挑戰、部下如何求戰心切,他泰然自若。鄧子龍到任後,先是遍察戰場,籌謀降敵之良策。經過苦思運籌,他決定將敵誘人一狹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馬隊的行動。這時,敵人有些不明底細,便派出說客,試圖對鄧子龍施以詐降,並查明有關軍情和周圍地形。鄧子龍一眼就識破了敵人的詭計,便將計就計,不僅對說客款待備至,而且還任其在營區中隨意走動察看,並指示將士們盡量顯得鬆弛、渙散一些。說客看到,鄧子龍的部隊不足萬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厭戰不羈,差點笑出聲來。夜幕降臨時,鄧子龍又令部下在營中豎起兩個巨大的紙糊怪物,裡面點著油燈。說
客納悶地問;「這是什麼東西?」鄧子龍認真地說:「是「怯象燈」。敵人的象隊見到此物必然後退。」說客把鄧子龍的營地看了個夠,暗暗竊喜,心想,這樣的部隊真是不堪一擊,便趁夜不辭而別。其實,他的一舉一動全在鄧子龍的洞察之下。他幾乎看透了說客的心理,通知各處哨卡,佯裝打瞌睡,疲塌厭戰,讓說客安然離去。
敵軍統領聽了說客的稟報後,大喜過望,當即派出「象兵」、馬隊、步兵浩浩盪盪有恃無恐地直撲鄧營。哪知,鄧子龍早已在谷口、狹道兩旁設下了伏兵。敵軍一到,火弩齊發,利箭如雨……霎時,「象兵」大亂。此時,鄧子龍的伏兵猛然躥出,手持利劍長矛,怒吼著沖向敵軍,專照長長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斷鼻子的大象慘叫著亂竄,與馬隊相撞,人仰馬翻。跟隨在後的敵步兵還沒明白過來,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馬隊踩得血肉模糊。這時。鄧子龍率大部隊沖殺過去。入侵緬軍一敗塗地。後來,鄧子龍率兵激戰攀枝花,陣斬漢奸木邦部罕虔。這場英勇捍衛祖國邊疆的驅敵之戰永載史冊。
古印度亞柏格皇帝以三百隻「象兵」戰勝依託要塞堅守的八千餘名敵兵,得力於充分發揮「象兵」的獨特威力。宗愨將軍以獅像模型,隱真示假,智退林邑國的「象兵」。鄧子龍靠智勇兼備、運籌用兵,而打敗憑借「象兵」、馬隊十倍於己的十萬人的入侵大軍。這一切都生動地說明:兵家水平的高低就看其揚長抑短的功夫。
我國古代兵法曰:「能奪敵之所恃,則敵屈矣,能出敵之不意,則敵潰矣。總以所長攻所短,不以所短攻所長,勿舍易而圖難,勿知己而忘彼。」這段話明白地告訴人們:能奪取敵人所依靠的條件,敵人就會屈服:能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敵人就會潰敗。總要以我之所長攻擊敵之短處,不要以我之所短攻擊敵之長處,不要舍棄容易解決的敵人而謀求難以解決的敵人,不要只考慮自己而忽略對敵人的了解和研究。

4. 台灣為什麼稱森林寶地

大概是因為曾經荷蘭科學家亞柏Jaap Van Etten說過,
台灣這塊土地,蘊含著較世界知名的美國能量城亞利桑那州瑟多那市Sedona更高的能量
,極有可能取代每年擁有百萬遊客的瑟多那市,成為另類療法的國際觀光勝地!

強調人類與大自然結合重要性的亞柏,以他特殊的工具探測棒及計算方式,
為台灣這塊土地檢測能量,銅質的探測棒透過順時鍾或逆時鍾旋轉的方式,
除了幫助判斷何處有地穴點,還可以告知該處地穴點的能量類別及大小,
適合用來進行那一種治療及能量的提升。

台灣土地能量 世界第一

以探尋地穴能量聞名國際的荷蘭生物科學家亞柏近日應自然風文化邀請來台,
經過連日來測試北台灣包括陽明山竹子湖等地,
意外發現台灣土地所展現的驚人能量,躍居他所測試國家的第一位,
極可能成為世界各國中最適合用來進行靈性治療的地方。

台灣公園,蘊藏世界罕見的治療能量!
亞柏利用探測棒發現,台北市好幾處公園,土地能量驚人,尤其是南港公園,能量指數最高,
只要民眾常常散步,配合冥想(靜坐),就能吸收大地精華,提升免疫力,達到身心平衡的階段,
效果比森林浴還要好,民眾測試後也嘖嘖稱奇。

台灣有許多地點就測到5單位以上,
光是台北市的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測到5單位,地穴能量好,
榮星花園也一樣,有免費的高能量釋放,
最驚人的還是南港公園,居然蘊含1千單位,也就是說,在南港公園待1小時,勝過森林浴一整天。

所謂結合地球能量的治療方法,對大多數的民眾還是個新鮮的話題。
1980年代,美國瑟多那市被靈療界人士發現擁有極強的治療能量後,每年吸引百萬遊客前往,
遊客們趨之若鶩,就為了吸收那個城市特殊的地穴能量,達到治療病痛、提升能力及平衡身心靈的目的。

亞柏很訝異,他在家鄉荷蘭測得的能量值半徑是2.5單位、美國瑟多那市是4單位,
但陽明山上的竹子湖及新竹北埔一處有機農場的能量值半徑竟高達5.5單位,
遠高於他所從事研究的德國、比利時、東非、秘魯、墨西哥、波多黎各等10個國家,
至於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龍山寺也測得了3單位能量值,
野柳女王頭旁更測得人類靈性溝通最高層次的能量。

人們對土地的傷害及電磁能的過度運用,都會破壞大地蘊含的原始能量!
亞柏透露,這正是為何他在高度開發的西歐國家所測得的能量值半徑只有1單位的原因,
而經過他來台將近三周的探勘,他認為台灣中央山脈富含的森林資源,
與台灣特殊地形地脈使得能量線綿密,極可能是台灣土地富含高能量的兩個主要原因。

長期從事丹道研究的中研院文哲所教授李豐楙:透過探測棒找尋水源、礦脈或能量的方法自古就有,
中國人練功也喜歡到能量強的地方;亞柏的探測法確有存在價值,但必須小心運用。
台灣,這類「經驗法則」的研究仍被視為旁門左道。

中國人風水師使用的羅盤,到南港公園測試的結果居然一樣。
中國地理風水協會理事長:羅盤在這里搖晃的就不一樣,羅盤指針感受到能量,搖來搖去,
這一塊能量旺的地方,就靠近公園籃球場這塊草地。
請民眾拿著測試棒,依照亞柏的方式測試,走到一處草地,
發現測試棒轉個不停,原地放輕松,三分鍾後就有不同感覺。
測試民眾:「心跳會變快,還會覺得說,頭皮會麻麻的。」

5. 美國康州有哪些大學

大學:
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
耶魯大學
衛斯連大學(WesleyanUniversity)
亞柏特麥格納斯學院(AlbertMagnusCollege)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橋港大學(UniversityofBridgeport)
橋港電機學院()
聖心大學(SacredHeartUniversity)
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恰特歐克學院(CharterOakCollege)
哈特福研究中心(HartfordGraateCenter)
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
康涅狄格大學(UniversityofConnecticut)(2.7萬個學生)
康涅狄格學院(ConnecticutCollege)
東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費爾菲爾德大學(FairfieldUniversity)
哈特福大學(UniversityofHartford)
聖約瑟夫學院(St.JosephCollege)
紐罕文大學(UniversityofNewHaven)
郵政學院(PostCollege)
昆尼皮雅克學院(QuinnipiacCollege)
聖艾爾奉薩斯學院(St.AlphonsusCollege)
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康涅狄格州約有25所大學和15所社區學院。重要高等學府有:著名的耶魯大學,創立於1701年,校址在紐罕文。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建於1881年,校總部設在首府以東斯托斯。首府哈特福德有保險業及法律學院;法明頓有醫學院及牙科學院。布里奇波特大學,建於1927年,
建校76年來一直以優秀的教學實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在USNEWS2003年度最新版的排行榜上被列為最具國際化的大學之一。

6. Randy Pausch 的更多信息

蘭迪於 1982 年在布朗大學獲得計算機學本科學位。1988 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然後他執教於弗吉尼亞大學並提前一年拿到終身教職。1997 年他到卡內基梅隆大學任職於計算機科學系、人機界面和設計系。他單獨或與人合作著有五本專著和超過 60 篇經專家評閱的期刊和會刊文章。與唐.麥瑞乃里一起, 他創立了娛樂技術中心, 迅速成為訓練藝術家和工程師共同工作的樣板機構, 娛技中心被認為是裁判世界上其它交互項目的標准。

2007 年 9 月 18 日,蘭迪·波許教授在他的母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做了一場題目為《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的講座,引起了旋風般的反應。演講的視頻片斷在網上播出後,數以千計的人同他聯系,表示他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影響。對於蘭迪來講,這真的是一場非同尋常的「人生最後一場演說」。

不管是直接地影響學生, 創建象娛技中心那樣的機構, 發明象愛麗斯那樣的工具或做他最拿手的,鏈接文化, 對任何有緣遇見蘭迪的人來說, 他對建立一個更好世界的奉獻是不言而喻的。如本.高登, 藝電公司的首席創意官, 所說, 比蘭迪的學術, 慈善, 和創業成就跟重要的是他的博愛和每天給學生和同事帶來的熱忱。

對於那些了解蘭迪的人,他帶來對生命的別樣熱情和幽默,即使是面對死亡。對蘭迪來說,這只是另一種探險。
------------------------------------
蘭迪·弗雷德里克·波許(Randy Frederick Pausch,1960年10月23日-2008年7月25日)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人機交互及設計教授。2006年9月,他被診斷患有胰腺癌。盡管進行了手術和化療,他還是於2007年8月被告知癌細胞已經轉移至肝臟及脾臟,至多可以再存活3到6個月。2008年7月25日,蘭迪·波許教授在家中去世,終年47歲。

個人概況
[編輯本段]
研究領域 計算機科學
著名成就 計算機語言教學軟體Alice項目的創立者
卡內基梅隆大學娛樂技術中心創立者之一
參與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的虛擬現實研究與癌症病魔抗爭關於生命的感人演講
國籍 美國
研究機構 卡內基梅隆大學
母校 布朗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
導師 Al Spector
獲獎 2007年度Karl V. Karlstrom傑出教育家獎
2007年度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組計算機科學教育傑出貢獻獎
個人網頁 http://www.cs.cmu.e/~pausch/

學術造詣
[編輯本段]
1982年5月,波許在布朗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又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哲學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7年在弗吉尼亞大學工程及應用科學學院擔任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及副教授。1997年回到母校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任副教授。1998年同Don Marinelli一起創建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娛樂技術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一職。2000年升任計算機科學、人機交互及設計教授。

除教職外,波許還擔任Media Metrix,Inc.的董事,Google、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及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顧問,並在學術休假期間在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及電子藝界從事研究工作。

波許是5本書的作者或合作者,發表過70逾篇論文,並發明了用於計算機科學教學的Alice語言及其集成開發環境。2007年,波許獲得了美國計算機協會(ACM)頒發的Karl V. Karlstrom傑出教育家獎,以及美國計算機協會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組(ACM SIGCSE)傑出貢獻獎,同年他成為美國計算機協會資深會員(ACM Fellow)。匹茲堡市議會宣布2007年11月19日為「蘭迪·波許博士日」。

與癌症抗爭
[編輯本段]
2006年,波許被診斷患有晚期胰腺癌。次年8月,他被告知可能僅剩3到6個月的生命,於是他舉家從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遷回弗吉尼亞州切薩皮克。
2008年3月13日,波許在美國參議院勞工、衛生、公眾事業、教育及相關機構撥款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Appropriations Subcommittee on Labor,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Ecation, and Related Agencies)游說,希望聯邦政府增加對胰腺癌研究的經費支持。在此之前的一周,他還因為要從右肺中抽取胸腔積液而住院。
2008年7月25日,蘭迪·波許教授因胰腺癌在家中去世,終年47歲,在生命中的最後時刻妻子和三個孩子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最後一課
[編輯本段]
美國很多高校在資深教授退休前都會為他們安排講授一堂面向全校學生的「最後一課」,表達學校師生對其的崇敬和感激,讓教授為自己的教學生涯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卡內基梅隆大學將其命名為「旅程(Journey)」,希望演講者能和聽眾一起分享自己的個人或學術旅程。波許雖然還沒有準備退休,但是鑒於他的病情,他在2007年9月18日做了題為:「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的最後一課,這也是「旅程」系列的第一課。

在演講開始之前,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務長英迪拉·內爾向與會師生引薦了當天的嘉賓:電子藝界負責Sims品牌的副總裁史帝夫·西柏特,西柏特是波許的好友兼同事,他介紹了波許的學術和工作簡歷。伴隨著全場長時間的起立鼓掌,蘭迪·波許登台,開始了他的「最後一課」。

演講分為三個部分:
1.波許自己的童年夢想及他是如何逐一實現的;
體驗零重力
參加NFL比賽
編寫大網路全書條目(其中特別提到了維基網路全書)
成為Star Trek中的柯克船長
贏取游樂場的毛絨玩具
成為迪士尼幻想工程的工程師
2.波許如何通過開設「構建虛擬世界」課程、創建娛樂技術中心和開發Alice軟體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並感受其中的快樂;
3.關於生活態度、學習、團隊合作等的人生經驗。

演講過程中,波許風趣幽默,將人生哲理寓於淺顯事例,甚至還在台上為觀眾表演了俯卧撐。
波許講完後,西柏特宣布電子藝界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將創立波許紀念獎學金,獎給學習計算機科學的女性,紀念波許對女性在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習的支持。
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傑瑞德·柯亨高度贊揚了波許的人格,稱他對學校和教育的貢獻非凡出眾,並且宣布學校將在計算機科學系和藝術中心之間架設一座以波許命名的天橋,以紀念波許對連接計算機科學和藝術設計兩個學科的貢獻。波許在布朗大學時的導師安迪·范·丹也發表演講,贊揚波許的對抗癌症的勇氣和非凡的領導才能,稱他行為楷模。

媒體報道
[編輯本段]
2007年9月21日,蘭迪·波許被ABC世界新聞列為「本周人物」,他也得到了明鏡等國際媒體的關注。波許的「最後一課」成了互聯網上的熱點,在發布一個月內被收看超過一百萬次。2007年10月22日,波許現身CBS的人氣脫口秀節目奧普拉·溫芙瑞秀,向數百萬的電視觀眾講述自己的現狀,並概要復述了他的「最後一課」。

2007年10月6日,匹茲堡鋼人隊在得知波許的童年夢想之一是參加NFL後,邀請他參加了球隊的常規訓練。
華特迪士尼公司所屬的亥伯神龍出版公司出資670萬美元購買了波許和華爾街日報記者Jeff Zaslow合著的《最後一課》的出版權,此書已於2008年4月8日發行。
電影導演傑弗瑞·亞柏拉罕在2007年11月發電子郵件給波許,邀請波許在將於2009年上映的Star Trek第十一部電影版中出演一個角色。波許欣然同意,並前往好萊塢參與了拍攝工作,導演甚至給他安排了一句對白。

2008年4月9日,ABC播出了一小時長的關於波許的特別節目:「最後一課,你生命的愛的故事」。

2008年4月21日出版的時代刊登了波許對讀者十問的回答。

其他演講及活動
[編輯本段]
2007年11月27日,蘭迪·波許在弗吉尼亞大學做了關於「時間管理」的演講,聽眾超過850人,這是他以前的同一標題演講的更新版本。2008年3月,他出現在一則胰腺癌公益活動宣傳片中,並在國會作支持癌症研究的陳述。

著作
[編輯本段]
Learning to Program with Alice, Brief Edition(用Alice學習編程,簡明版,合作者Wanda P. Dann及Stephen Cooper)(2006) ISBN 0132397757
The Last Lecture(最後一課,合作者Jeffrey Zaslow)(2008) ISBN 1401323251

個人生活
[編輯本段]
2000年5月,蘭迪·波許與潔·波許(Jai Glasgow Pausch)結為夫妻,他們共同育有兩個兒子:迪倫(Dylan)及洛根(Logan)和一個女兒克洛伊(Chloe)。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277468.htm
http://..com/question/53276009.html?si=1

7. 誰回答我、貝多芬死了多久了

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貝多芬中心今天宣布,獲得貝多芬頭蓋骨的稀世珍藏。該中心先前已經收藏了貝多芬一撮頭發,加上這批頭蓋骨,將很快就能揭開貝多芬鉛中毒的「百年之謎」。 舊金山地區一名商人卡夫曼今天將二大片和十一小片貝多芬頭蓋骨,無限期交由聖荷西州立大學貝多芬中心保存和研究,未來這些頭蓋骨和頭發將接受科學家分析研究,並在未來供世人參觀。 貝多芬在1827年過世下葬,他死後的解剖造成頭蓋骨損壞。後來世人認為這位舉世音樂奇才的遺體,應該妥善保留於世間,因此在1863年將他的遺骸挖掘出土,並從原本的橡木棺材移靈至鐵棺材內。 當時貝多芬的頭蓋遺骸更因為解剖和腐爛,破碎成九大片和數小片,有人便將部分遺骨偷偷交給了維也納醫學歷史系的塞里格曼醫生。這次捐贈者、舊金山商人卡夫曼的曾叔公,就是這位維也納的醫生塞里格曼(Romeo Seligmann)。 1888年,貝多芬的遺體再度開棺,研究人員發現他的部分頭蓋骨不見了。 1892年,塞里格曼醫生過世,貝多芬頭蓋骨由他擔任維也納藝術評論家的兒子亞柏特繼承。 1945年,亞柏特過世後,下一代分別移民至法國和美國。貝多芬頭蓋骨由其侄子繼承後帶至法國。 1990年,亞柏特侄子的下一代,為了安全保存的原因,將貝多芬頭蓋骨帶到美國舊金山的親戚家。 1993年,塞里格曼醫生的曾侄子卡夫曼在繼承貝多芬頭蓋骨後,開始與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貝多芬中心聯絡,促成今天的捐贈儀式。 貝多芬的死因究竟是什麼?他過世後173年,經由貝多芬遺留下來的一撮頭發,初步解開他是因為慢性鉛中毒,而非梅毒死亡。 現在這批最新出現的大片頭蓋骨,將能夠給科學家更多材料進行研究,以揭開貝多芬耳聾和人格障礙,是否都是因為鉛中毒的「百年之謎」。

8. 美國康涅狄格州都有哪些大學

康涅狄格州約有25所大學和15所社區學院。重要高等學府有:著名的耶魯大學、康涅狄格州立大學,衛斯連大學。

此外還有

  • 亞柏特麥格納斯學院(AlbertMagnusCollege)

  •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 橋港大學(UniversityofBridgeport)

  • 橋港電機學院()

  • 聖心大學(SacredHeartUniversity)

  • 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 恰特歐克學院(CharterOakCollege)

  • 哈特福研究中心(HartfordGraateCenter)

  • 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

  • 康涅狄格學院(ConnecticutCollege)

  • 東康涅狄格州立大學()

  • 費爾菲爾德大學(FairfieldUniversity)

  • 哈特福大學(UniversityofHartford)

  • 聖約瑟夫學院(St.JosephCollege)

  • 紐罕文大學(UniversityofNewHaven)

  • 郵政學院(PostCollege)

  • 昆尼皮雅克學院(QuinnipiacCollege)

  • 聖艾爾奉薩斯學院(St.AlphonsusCollege)

  • 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