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管增持股份是好是壞
一般情況來說是好,說明高管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好,但也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
1、增持的價格:高管增持的價格從一般情況下來說是覺得企業內在價值高於現價,所以增持;
2、增持的數量:高管增持數量一定程度上說明高管的信心度;
3、增持的目的:這個從主觀角度或者從公開信息去看,看看高管是基於什麼目的增持,是為了提升股權比重、是看好公司價值、還是希望提振市場信息?
⑵ 高管買賣本公司股票是否合法
高管買賣本公司股票符合以下規定是合法,否則是不合法的。
高管買賣本公司股票的限制性規定:
一、高管在下列股票限售期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
(一)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二)高管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則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不得委託被他人管理,也不得由公司回購。但自公司上市之日起1年後,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高管申請並經交易所同意,可不受36個月的限制:
1、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
2、因上市公司陷入危機或者面臨嚴重財務困難,受讓人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組方案獲得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和有關部門批准,且受讓人承諾繼續遵守上述承諾;
3、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三)高管在任期內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所持股份總數的25%,但所持股份總數不足1000股的,可一次全部轉讓。
(四)高管在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股份。
(五)對於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高管的特別限售規定
1、高管自向深交所申報離任信息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的股份也將予以鎖定;
2、高管自向深交所申報離任信息之日起6個月後的12個月內,通過深交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票數量占其所持的股票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50%,但股份余額不足1000股的,可一次全部轉讓。
(六)高管還應遵守《公司章程》的關於限售期的特別規定以及高管自己所承諾更為嚴格的限售期。
二、禁止高管從事短線交易
高管不得將所持本公司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指最後一筆買入時點起算6個月內)賣出,或在賣出後6個月內買入(指最後一筆賣出時點起算6個月內)。
三、禁止高管在禁止股票買賣窗口期買賣本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高管在下列「禁止股票買賣窗口期」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
1、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因特殊原因推遲公告日期的,自原公告日前30日起至最終公告日;
2、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
3、自可能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
4、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期間。
註: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高管配偶在「禁止股票買賣窗口期」也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
四、禁止高管利用內幕信息買賣本公司股票
在內幕信息公開前,上市公司高管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本公司股票。
高管應當確保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其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不發生因獲知內幕信息而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行為。
⑶ 對於公司內部董事大量購買自己本公司股票怎麼看
上市公司高管包括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我們簡稱董監高,這部分人對於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較為了解,所以市場上資金較為關注公司高管持股的變動情況,如果高管大量買入本公司股票代表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如果高管出現大幅度賣出股票的情況,可能代表將來的業績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要注意後期的風險。
由於董事屬於公司的高管,如果其大量購買股票存在什麼意義呢,我們該如何看待。在分析之前我們參考最近市場的一個案例,最近道恩股份接收到管理層監管函,原因是公司獨立董事配偶在3月10日買入150多萬的股份,買入之後公司股票出現了連續兩日跌停,並未出現賺錢的情況,但仍舊受到監管層的監管,具體參考下圖事實:
通過以上四種情況分析,我們得知高管大量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存在很多因素,但我個人覺得大家盡量選擇第三種類似,雖然股價長時間下跌後會造成公司股價被低估的狀況,但本身長時間的下跌代表該股較弱,雖然你高管願意大量購買本公司股份,但市場資金普遍不認可目前的位置屬於低位,而且高管買入股票後可以持有幾年時間,但很多我們投資者根本拿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再次我們也講到很多高管大量買入股票僅僅可能就是想給股價提振信心,或許並未出現被低估的狀態,後期再次下跌的概率較大。但如果個股本身在上漲過程中,公司高管還願意大量買入公司股票,代表後期公司發展的會越來越好,不然不會選擇在上漲過程中買入股票,他們也是真金白銀買入股票,也是自己的資金。但很多投資者說為了故意買入發布利好,誘導其他資金買入呢,但我上面也具體解釋過,由於目前監管越累越嚴,此類現象較少,我們目前可以完全忽略。
總結:所以我們在投資過程中對於趨勢較好的個股大家可以參考下高管的持股變化情況,特別是短期大量買入的情況,對於個股長時間下跌後出現高管買入的情況,我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去碰,本身個股趨勢較弱短期很難起來,高管可以持有幾年,我們不會。再次個股趨勢較弱大概率會存在慣性的下跌,大部分資金被套,短期很難有資金選擇抄底給被套的解套。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⑷ 請問大資金持股占流通股本的百分數增高了該買此股還是降低了該買此股
對於一個績優股來說,大資金持股占流通股本的百分數增高了說明大資金看好該股,倉位比較重。反之則說明大資金並不看好該股後市。 如果是題材股,大資金持股比例只能說明控盤的程度,買不買還得要看這只股票是處於相對高位還是地位。如果長得比較高,哪就不適合再買了。
⑸ 對於高管持有的股票買賣有哪些規定
如果高管持有的是原股東上市的限售股,參考以下規定:
首先是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如果是IPO限售股: 則新股上市日起3個月,網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上市日起1~3年,原股東的限售流通股陸續上市流通。限售流通股的鎖定期結束後,持股人可以直接按照市價減持,不需要支付對價。
至於買賣本公司股票的規定相關法律及責任如下:
《公司法》第142條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票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票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
《證券法》第47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份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
證監會《管理規則》第八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當年可轉讓但未轉讓的本公司股份,應當計入當年末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的總數,該總數作為次年可轉讓股份的計算基數。」
證監會《管理規則》第十五條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制定專項制度,加強對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持有本公司股份及買賣本公司股票行為的申報、披露與監督。」
深交所《業務指引》第二十一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確保下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不發生因獲知內幕信息而買賣本公司股份及其衍生品種的行為:(一)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二)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三)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四)中國證監會、深交所或上市公司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認定的其他與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特殊關系,可能獲知內幕信息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⑹ 買股票還是買高管有股好還是買公司高管沒有股份好
是好事。
一般來說,公司高管增持股票,大多是因為看好公司中的長期發展,認為當前股價被低估,客觀上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息。究其原因,高管是最了解上市公司潛力的人。
高管持股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股價的上漲,但也會有股價的下跌,這就需要投資者根據其他因素進行仔細的分析。
從表現上來看,公司控股股東莊家已經表示要吸收籌碼,這肯定是好的?事實上,增持公告中有很多特殊的門道。首先,你要注意幾個要點:
1.公司發布公告的時候,有沒有明確具體的增持金額:比如我決定增持10億。有些公司特別雞賊,只說「增持不超過10億」,裡面會有很多水,1000萬不超過10億,1億不超過10億。之前,某分行發布公告稱「公司增持股份,但未超過100億,最終僅增持1億」。這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拉著散戶抬轎子。
2.公司發布公告的時候,有沒有具體說明增持的具體時間:比如我決定下個月增持10億股。有些公司沒有說明需要多長時間,只是表示會增持股份,裡面有很多水分。之前某公司宣布增持5億股,但最近半年只增持了2000萬股。
3.公司發布公告時,有沒有明確具體的股價漲幅上限:比如明確說明股價漲幅不超過50元。一些公司宣布了他們增持公司股份的計劃。目前股價在30元,宣布「待漲股價不超過40元」,也很濕。如果基本漲了就不增持,然後宣布沒有增持,因為股價太高。
所以,如果高管因公司經營狀況改善、盈利能力較強而具有較大發展潛力,或股價長期下跌後處於低位,被嚴重低估,且後市有較大增長空間,則會加大股票購買。在這種情況下,高管的增加表明高管對公司的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其股價被低估,因此有增長空間。
⑺ 員工持股價高於現價的股票能買嗎
員工持股價高於現價的股票肯定可以購買。增持價低於市場價,對員工持股是不利的。只說明現在股價低迷,但員工增持一般是對本企業看好是一個長期的利好。
⑻ 高管減持股票屬於好還是壞
高管減持股票,說明其有短期行為,缺乏持股信心;這樣勢必影響到市場,是一種利空消息,會有不少人跟風拋售該股票,後市將逐步呈現股價回落趨勢。
⑼ 公司要內部職工持股了,買還是不買
具體得看公司的情況。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你可以通過股價來進行參考;而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話,你就必須得了解公司的業務好不好,發展前景大不大,這也是購買公司股票的基本前提。
員工持股計劃是讓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然後委託員工持股會或金融機構來作為社團法人託管運作,集中管理,而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一般員工持股都會讓員工以相對低的價格來買入自己公司的股份,也就是低價入股。但低價入股並不代表公司股票就真的值得買,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你可以通過股價來進行參考;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話,你就必須得了解公司的業務好不好,發展前景大不大,這也是購買公司股票的基本前提。
在考慮是否入股的時候還需要警惕,如果公司要求你入股後要不斷發展內線的話,這很可能是傳銷的騙局,一定不要上當受騙。
拓展資料:
從企業經營及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角度聊一下員工持股計劃加入與否對勞動者的一些影響,以做出正確決定:
一、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最關鍵
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是勞動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與一般股民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不同,勞動者作為公司的員工在員工持股計劃中購買公司股票之前對公司的經營情況一般已經有所了解。這種了解有利於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做出正確決策。
對於勞動者而言,首先不要過於關注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而是要注意當前公司的盈利情況是否符合正常,經營業績是否真實等。
二、個人經濟情況要考慮
勞動者即便同意加入員工持股計劃也要結合個人經濟情況來確定在員工持股計劃中的購買數量。
對於勞動者而言,這種購買行為仍然屬於投資,須知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有風險的,更何況兌現的業績考核要求往往並不簡單。實務中有的勞動者自己沒有資金就從親戚朋友處借款,甚至接受朋友的委託來代為購買公司股票。這種高風險操作對勞動者而言與勞動者的抗風險能力並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