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國內首例股票大宗交易
擴展閱讀
什麼叫股票突擊賬戶 2025-05-19 19:41:26
四川遂寧股票交易所 2025-05-19 19:18:37

國內首例股票大宗交易

發布時間: 2025-05-19 18:03:53

1. 成立上市公司擔任董監有什麼好處

擔任董監高的好處是第一:薪資待遇,第二:有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一、董監高的基本義務
1、忠實義務:履行職責時必須從公司最大利益出發,不得使自己利益與公司利益相沖突。【主要規定在公司法的148條和149條】
2、勤勉義務:必須是合理地相信為了公司的最佳利益並盡普通謹慎之人在類似的地位和情況下所應有的合理注意;也就是董監高各司其職,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保證公司正常運行,利益不受損害。比如:
1)獨立董事連續3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由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予以撤換;並確保每年不少於10天時間進行現場檢查。
2)董事應當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應當作出書面說明並向交易所報告:(1)連續兩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2)任職期內連續12個月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次數超過其間董事會總次數的二分之一。
3、股份鎖定義務:主要包括大小非限售股份以及任職期間股份交易限制等。比如:
1)證券法: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2)深交所進一步規范中小板公司高管買賣股票的通知: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申報離任六個月後的十二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本公司股票數量占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比例不得超過50%。
3)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下列期間不得買賣本公司股票:(1)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2)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3)自可能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在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後2個交易日內;(4)證券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期間。
3)其他規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受讓股份的股東需自上市之日起鎖定三年;控股股東在定期報告公告前15日內、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以及對交易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籌劃期間直至依法對外公告完成或終止後2個交易日內不得買賣股票;創業板最近六個月內通過增資擴股而新增加股東,需遵守一年加50%的鎖定規則;普通股東需要鎖定一年。
4、短線交易禁止義務: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後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公司董事會應當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證券公司因包銷購入售後剩餘股票而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賣出該股票不受六個月時間限制。
5、信息披露義務:義務責任人不以是不是高管為基準,不以是不是有過錯為要求,不能以不知道或者不熟悉為免責理由,除非你已經表明異議或者進行了舉報。
1)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公司定期報告簽署書面確認意見。
2)上市公司監事會應當對董事會編制的公司定期報告進行審核並提出書面審核意見。
3)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保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實、准確、完整。
4)發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財務會計報告、上市報告文件、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致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發行人、上市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發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發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有過錯的,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董監高的基本責任
1、刑事責任:虛報注冊資本騙取公司登記罪(刑法第158條)、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罪(刑法第159條)、欺詐發行股票或公司、企業債券罪(刑法第160條)、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刑法第179條)、提供虛假、或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罪(新增未按規定披露信息罪)(刑法第161條)、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增加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內容)、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刑法第180條)、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刑法第182條)、隱匿、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薄、財務會計報告罪(刑法第162條)、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刑法第163條)、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競業經營罪,刑法第165條)。另外,刑法修正案(七)還對證券期貨的內幕交易、以及其他有關行為進行了約定。
*ST深泰:涉嫌抽逃資本被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2002年9月20日,*ST深泰、深圳市新產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昊鵬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在深圳設立深圳市中委農業投資有限公司。1億元出資中,*ST深泰出資4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40%,新產業公司、昊鵬公司各以3000萬元出資占注冊資本的30%。因涉嫌抽逃中委公司的注冊資金,*ST深泰前任董事長王迎於2008年4月28日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08年5月30日被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2、行政責任:通報批評、公開譴責、公開認定其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管;行政處罰、市場禁入【3-5年;5-10年以及終身禁入】等。
3、民事責任:主要就是賠償責任。
2002年1月15日、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關於受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違反忠實義務的責任:違反競業禁止義務、歸入義務、損害賠償權;違反保密義務等;違反注意義務的民事責任:《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董事應當對董事會的決議承擔責任」。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如果董監高違反了以上的基本責任,就會構成違法違規行為,基本的情況主要包括:內幕交易、操縱市場、違規信披、違規買賣證券等。值得一提的是,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損害是永恆且頭疼的問題,在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並不發達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也會是公司的主要管理者,這一點在民營企業尤其常見。因此,很多情況下董監高的違規行為也就是大股東的違規行為,且這樣的違規行為有時候對公司的傷害可能就是滅頂的。
一、內幕交易:內幕信息和內幕信息知情人;證券法第74、75以及76條的規定。
1、華芳紡織:引狼入室
2007年6月,張萍成為華芳紡織董事,任期至2010年6月,隨後還成為該公司董秘。實際上,張萍還是上海金臣紡織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但這一重要事實,卻被此人刻意隱瞞。
2007年2月,華芳紡織披露擬向大股東華芳集團定向增發,收購華芳夏津棉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和華芳夏津紡織有限公司100%股權。6月,該議案通過了證監會審核。定向增發的利好,加上大牛市的來臨,成為助推華芳紡織大漲的動力。從2007年1月開始,該股便啟動了一輪大行情,從2.5元附近一直飆漲到2007年5月份的13.74元,漲幅逾5倍。實際上,在此之前,張萍便開始暗暗潛伏。從2006年底開始,上海金臣以253.04萬股的持股量成為華芳紡織第一大流通股東,到2007年中期,該公司還持有117.88萬股,隨後便從股東榜消失的無影無蹤。上海金臣精準抄底和逃頂的功夫令人嘆服,而其實際控制人張萍的賬戶想必不會做得比這差。
2009年7月,張萍開始「急流勇退」。華芳紡織人士告訴記者,張萍向公司董事會遞交了書面辭呈,表示因個人原因請求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根據公司章程規定,董事辭職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時生效。
中國證監會23日通報,經行政調查發現,張萍作為華芳紡織的董事,參與華芳紡織2007年定向增發工作。在定向增發方案公布前,張萍通過其本人賬戶,同時操作上海金臣賬戶大量買賣華芳紡織股票,獲利巨大,涉嫌構成《刑法》第180條規定的內幕交易罪。
2、ST黃海:偷雞不成
2007年8月10日,趙建廣開始通過朋友王某的賬戶,分次買入自己擔任總經理的上市公司ST黃海的股票。隨後兩個月,他分次買入ST黃海共計31.92萬股股票,累計成交額2860萬元。趙建廣本以為,藉助他手頭掌握的內幕信息,能在股市中狠狠地撈上一筆。在此前的2005年2月,ST黃海接受了中國化工集團重組。重組之前,中國化工集團與青島市政府簽訂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書,約定在重組之後,青島市政府繼續支持ST黃海的改革和發展。由於ST黃海在2005財年和2006財年連續虧損,為避免在2007財年再度虧損而遭摘牌,公司於當年5月向青島市政府求救——其中包括免除一筆青島市財政局代為償還的亞洲銀行開發項目的1億多元債務。
2007年7月10日,趙建廣作為ST黃海的董事、總經理,參加了公司召開的免除債務的專題會議,並在其後參與了公司就該事項與青島市財政局、國資委之間的多次溝通,還出席了青島市政府組織的財政局、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協調會。趙建廣認為,如果青島市政府最終能免除公司的這筆債務,對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於是,從2007年8月10日起,趙建廣開始了大規模建倉ST黃海股票的過程,一直到10月11日最後一筆交易完成,共買入ST黃海股票31.92萬股。11月5日,青島市財政局發文,同意免除青島市財政局代為償還的1億多元債務。
然而,想像中的「利好」並沒能拉升ST黃海的股價。2007年10月,也就是趙建廣最後一次購買ST黃海股票之時,上證綜指也攀升到6124點的歷史高位。隨後,在大盤大跌的背景下,ST黃海也難獨善其身,3個月的時間里股價累計下跌近15%。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從2008年1月24日開始,趙建廣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將賬戶中的ST黃海股票全部賣出,累計虧損35萬元。
二、操縱市場:典型的三種形式;證券法的規定
1、中核鈦白:操縱市場的教科書般案例
劉延澤和程文水是北京嘉利九龍商城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嘉利)的實際控制人,北京嘉利是中核鈦白的第二大股東。2008年8月8日,北京嘉利持有的中核鈦白限售股3920.8萬股到期解禁,並開始上市流通。然而,時運不濟的北京嘉利沒有其他「小非」一樣的好運氣,中核鈦白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下跌,在其限售股解禁當天,便遭遇滬深兩市股指超過4%的大跌,中核鈦白的股價也隨之下跌了7.38%。面對A股市場的由牛轉熊,以及由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深不見底,劉延澤和程文水決定,即使是賠錢,也要盡快把手裡的股票賣掉。隨著這個決定的做出,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也醞釀形成,並在第一時間開始付諸行動。
在北京嘉利以外,劉延澤和程文水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大量設立殼公司,包括天津聯盛、西安浩拓、甘肅新秦隴和海南太昊在內的4家公司。同時,通過借營業執照辦理證券賬戶等方式,劉延澤和程文水又將河北夏成龍公司招致麾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影子公司」。通過在上述6家公司之間大規模的資金往來,劉延澤和程文水牢牢地掌握了實際控制權,為玩起了對倒。
統計顯示,9月10日至9月12日期間,天津聯盛合計賣出中核鈦白900萬股;河北夏成龍合計賣出中核鈦白870萬股;西安浩拓合計買入中核鈦白260萬股,合計賣出1132萬股;甘肅新秦隴合計買入中核鈦白450餘萬股,合計賣出近300股。截至10月9日,甘肅新秦隴手中持有的中核鈦白股票全部賣出。截至9月19日,海南太昊合計買入中核鈦白583餘萬股,並全部賣出。
劉延澤和程文水密謀的出逃計劃大致為:北京嘉利先通過大宗交易市場將所持股票轉讓給關聯公司,然後關聯機構通過大量申報、頻繁撤單、約定交易等方式進行連續買賣和相互對倒,對股價實施操縱,使其維持成交價格、人為製造活躍的交易氣氛,影響交易量,從而最終順利將股票賣出。
按照《證券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劉延澤和程文水構成「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根據《證券法》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對於操縱證券市場的,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三十萬元的,處以三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據此,證監會對程文水開出了300萬元的上限罰單,而劉延澤則被處以200萬元的罰款,同時對兩人做出市場禁入的處罰。據了解,這是監管部門對「小非」通過市場操縱進行違規減持開出的首張罰單。
2、億安科技:股價操縱案
1999年5月,廣東億安科技發展控股公司受讓了深圳市商貿投資控股公司26.11%的股權,進駐深錦興。此後,深錦興開始了資產大重組,公司此前的經營業務——進出口貿易等被悉數置換,取而代之的是網路通訊、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名稱也在1999年8月由「深錦興」變為「億安科技」。
從1998年8月起,億安科技的股價從5.6元,最高上漲至2000年2月的126.31元,尤其是從1999年10月25日到2000年2月17日,短短的70個交易日中,億安科技由26.01元幾乎不停歇地上漲到了126.31元,漲幅達486%。在2月15日那天,億安科技突破百元大關,成為自1992年滬深股票實施拆細後首隻市價超過百元的股票,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震動,曾被稱為「股市第一股」。
2001年1月10日證監會宣布,正在查處涉嫌操縱億安科技股票案。當天,億安科技股票以42.6元跌停開盤,此後逐級下跌,最低曾達到8.52元。
3、張建雄:「深版周建明」青出於藍
在張建雄之前,浙江人周建明是我國證券市場首例以頻繁申報和撤銷申報操縱市場案的伏法者。居於深圳的張建雄,可謂「深版周建明」了。
對比兩案可以發現,張建雄雖操縱手法與周建明一致,但在操縱時間、操縱力度和獲利數額上,顯然比周建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建明案,系11個月內操縱15隻股票,核心作案時間3個小時左右,獲利176萬元;張建雄案,則僅在兩個交易日內操作一隻股票,核心作案時間469秒,獲利134萬元,更加短平快,為禍更巨。
「委託的時候,我都會以稍低於揭示價的委託價去委託申報,這樣自己就可以根據盤面量價的變化有時間來撤單,而不會被成交。」張建雄在詢問筆錄中有上述表示。
結合其所作所為,這段闡釋並不難理解:
建倉——2008年7月3日11時07分22秒至32秒,張以當時ST源葯的跌停價4.91元買入180萬股股票。
拉抬——11時15分33秒,張以4.99元、申買檔位的第3檔掛單69萬股,其時成交價為5.03元,尚未成交買單213萬股。2分18秒後,張撤銷委託申報。
11時18分10秒,張以5.1元、申買檔位第4檔掛單36萬股,其時成交價5.13元,未成交買單225萬股。4分35秒後撤銷申報。
11時19分16秒,以5.14元、申買檔位第3檔掛單60萬股,其時成交價5.17元,未成交買單270萬股。3分23秒後撤單。
上述4分鍾內,張不斷掛出大單,給人以買單洶涌的假象,吸引其他投資者跟進,造成股價的不斷上漲,而根據不斷上漲的股價,張再繼續掛出大單,如此往復。
然而好戲還在下午。
13時開盤後,張在13時01分50秒、13時02分50秒和13時03分48秒,先後以5.34元、5.38元和5.43元的當日漲停價掛出60萬股、90萬股和99萬股的大單,其時該股的跟風買入者不斷增多,成交量也開始放大,三筆單子掛出時的未成交買單分別為346萬股、468萬股和591萬股,張也「根據盤面量價的變化」加快了撤單速度,三筆單子的駐留時間縮短為21秒、34秒和23秒。
至此,通過頻繁申報和撤銷,通過其他投資者的跟風買入,股價被成功地推到漲停板。
此後的表演就更加具有諷刺意味了,為了做出巨量買單封死漲停的表象,張先後9次在漲停價上掛單共計798萬股,當然,這9單他沒有撤銷,因為事實上已不可能成交。
4、汪建中案:灰色地帶的搶帽子行為
2008年8月,汪建中被中國證監會認定為「操縱證券市場」———這個在尚不成熟的中國股市屢有發生的違法行為。隨即,他又成為因「黑嘴」而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的第一人。在作出行政處罰後,汪建中的巨額財產賬戶被凍結。此前,證監會在處罰涉嫌操縱證券市場人員時,由於並不立即凍結其賬戶,罰沒效果並不理想。
據悉,北京市檢二分院原批准對汪建中附條件逮捕,即在偵查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時,因證據等方面的原因、需要偵查機關完善取證而批準的逮捕;若經過進一步偵查無法滿足起訴條件,檢察機關可撤銷附條件的逮捕決定。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案至今尚未移送北京市檢二分院起訴處。
在最高檢、公安部於2008年3月印發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中,對連續交易操縱、約定交易操縱、洗售交易操縱、虛假申報交易操縱等操縱證券市場行為,均有對應規定,惟獨沒有「搶帽子交易行為」的內容。
「搶帽子」型操縱
北京首放和武漢新蘭德均是具有證券投資咨詢資格的機構,其發布的投資建議,往往對相關證券的市場交易能夠產生一定影響,市場操縱的機會也就此顯現。
根據舉報線索,證監會於2008年5月對北京首放及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汪建中涉嫌操縱市場行為立案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汪建中利用實際控制的本人和親友九組證券賬戶和17個資金賬戶,在武漢、北京等多家營業部,通過網上委託的方式,在北京首放發布建議前買入推薦的證券,並在發布以後,賣出推薦的證券,通過搶先買賣的手法,先後買賣工商銀行(4.89,-0.02,-0.41%)等38隻股票及權證產品,累計獲利1.25億元。
根據《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指引》,這是典型的搶先交易,又稱「搶帽子」類型的操縱市場手法。由於北京首放通過多家媒體對相關證券做出推薦和投資建議,同時發布咨詢報告,而汪建中參與決策過程,並擁有最終決策權,因此北京首放在汪建中控制下,參與了操縱市場的行為。中國證監會於近期做出處罰規定,沒收汪建中全部違法所得1.25億,並處以相當於違法所得一倍的罰款,即1.25億,這是目前為止我國對自然人罰款最多的一案。同時撤銷北京首放的證券投資咨詢資格,對汪處以終身市場禁入,並移送公安機關。
3、信息披露違規:主要包括信息披露不及時、前後矛盾、虛假陳述等情況。

2. 國有股減持的歷程回顧

不知道你清楚我現在的樣子不呢44

3. 大小非的歷史資料

中國證監會2005年9月4日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規定,改革後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十二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十二個月內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在二十四個月內不得超過百分之十。這意味著持股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方案實施後12個月即可上市流通,因此,「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這就是「小非」的由來。與「小非」相對應,「大非」則是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從2007年12月起,大小非陸續到了解禁期。2007年-2008年已解禁的主要大小非股票清單:
2007年12月20日 601991 大唐發電解禁38.068億股,流通盤增628%,吸錢650億元
2007年12月25日 601939 建設銀行解禁27億股,流通盤增42.86%,吸錢約265億元
2008年1月9日 601628 中國人壽解禁6億股,流通盤增66.67%,吸錢約300億元
2008年1月9日 601088 中國神華解禁5.4億股,流通盤增42.86%,吸錢約340億元2008年2月1日 601006 大秦鐵路解禁9.09億股,流通盤增42.85%,吸錢約170億元
2008年2月3日 601857 中國石油解禁10億股,流通盤增33.33%,吸錢約250億元
2008年2月5日 601166 興業銀行解禁32.79億股,流通盤增467.76%,吸錢約1400億元!!
2008年2月27日 600036 招商銀行解禁23.62億股,流通盤增50.13%,吸錢約750億元!!
2008年3月3日 601318 中國平安解禁31.2億股,流通盤增387.58%,吸錢約2000億元!!
2008年3月5日 000878 雲南銅業解禁1.74億股(成本9.5元),流通盤增47.76%,吸錢約70億元
2008年3月25日 601601 中國太保解禁3億股,流通盤增42.86%,吸錢110億元
2008年4月30日 601600 中國鋁業解禁24.915億股,流通盤增217%,吸錢約480億元!!
2008年5月16日 601328 交通銀行解禁132.43億股,流通盤增593%,吸錢約1200億元!!
2008年7月12日 601168 西部礦業解禁12.51億股,流通盤增272%,吸錢約195億元!!
2008年8月15日 600030 中信證券解禁4.937億股,流通盤增17.68%,吸錢約110億元!!
2008年9月19日 601169 北京銀行解禁27.56億股,流通盤增229.7%,吸錢約230億元!!
2008年10月10日 600028 中國石化解禁43.351億股,流通盤增51%,吸錢約430億元!!
2008年11月21日 600837 海通證券解禁12.892億股,流通盤增551%,吸錢約210億元!!
2008年12月25日 601601 中國太保解禁15.81億股,流通盤增158%,吸錢約200億元!!
2008年12月26日 600748 上實發展解禁4.767億股,流通盤增120.9%,吸錢約38億元
2008年12月27日 000783 長江證券解禁5.87億股,流通盤增224%,吸錢約 72億!!
2008年12月27日 601099 太平洋證券解禁2.239億股,流通盤增533%,吸錢約30億元
2008年12月28日 000937 金牛能源解禁4.15億股,流通盤增111%,吸錢約70億元
2008年12月29日 600837 海通證券解禁20.6944億股,流通盤增123%,吸錢約180億元
2008年12月29日 000063 中興通訊解禁3.696億股,流通盤增49.3%,吸錢約70億元!2008年12月29日 600348 國陽新能解禁2.806億股,流通盤增 %,吸錢約120億元
2008年12月30日 600026 中海發展解禁15.785億股,流通盤增 %,吸錢約450億!!
2009年還將陸續解禁的主要大小非清單:
2009年1月4日 600598 北大荒解禁10.7億股,流通盤增184%,吸錢約120億!!
2009年1月6日 600663 陸家嘴解禁10.677億股,流通盤增 %,吸錢約270億!!
2009年1月10日 000933 神火股份解禁1.357億股,流通盤增 %,吸錢約70億
2009年1月12日 600639 浦東金橋解禁3.7億股,流通盤增 %,吸錢約70億
2009年2月27日600036 招商銀行解禁48億股,流通盤增66.22%,吸錢約750億!!
2009年3月13日 601988 中國銀行解禁83.8億股(社保基金清倉),流通盤增129%,吸錢280億
2009年4月27日 601899 紫金礦業解禁49.25億股(零成本負成本),流通盤增352%,吸錢190億!
2009年5月8日 600816安信信託解禁1.468億股, 流通盤增48.36%,吸錢約26億!
2009年7月5日 601988 中國銀行可減持509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342%,吸錢1500億!
2009年8月1日 601006 大秦鐵路可減持29.77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84.8%,吸錢250億!
2009年10月12日600028 中國石化可減持137.36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107%,吸錢1950億!
2009年10月27日 601398 工商銀行可減持690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680%,吸錢2800億!
2010年1月9日 601628 中國人壽可減持66.9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743%,吸錢1500億!
2010年4月28日 601998 中信銀行可減持106億股(中信系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461%,吸錢400億!
2010年6月29日 600837 海通證券解禁7.6344億股,流通盤增19%,吸錢約60億
推遲到2010年8月11日 002024 蘇寧電器解禁3.82億股,流通盤增39.13%,吸錢約230億!!
2010年10月9日 601088 中國神華可減持81.44億股(國有50%控股減持),流通盤增452%,吸錢1600億!
推遲到2010年10月23日600104 上海汽車可減持16.3億股(國有減持上限),流通盤增99.1%,吸錢約90億
2010年11月5日 601857 中國石油可減持664億股(國有50%控減上限),盤增1660%,吸錢超10000億!2010年11月8日 600837 海通證券解禁34.6196億股,流通盤增72.6%,吸錢約280億
2010年12月25日 601601 中國太保可減持25.47億股(國有50%控減上限),盤增98.5%,吸錢超200億! 2008年4月21日,股指創調整新低、大小非減持淪為眾矢之的之際,證監會推出大小非大宗交易平台。
2008年4月23日,《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實施當天,中體產業第二大股東二級市場拋售量控制在總股本的0.999%。這是兩市首例縮量減持。
2008年4月29日,滬市宏達股份兩個股東違規減持被曝光,為兩市首例大小非違規減持。2008年5月7日,深市冠福家用大小非違規減持被曝光,為深市首例大小非違規減持。
2008年5月8日,深交所連發《關於發布的通知》、《關於做好客戶解除限售股份減持行為規范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對福建恆聯股份有限公司給予處分的公告》三個文件,遏制大小非違規減持。
2008年5月9日,媒體質疑江淮動力大非大宗交易疑為「過橋交易第一單」;市場認為現有規定難阻過橋減持。
2008年5月14日,上證所發布《證券異常交易實時監控指引》,規范大小非違規減持。
2008年6月30日,深滬交易所發出通知,兩所要求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自願追加延長股份限售期、設定或提高最低減持價格等股份限售承諾的情況,應當在「重要事項」中予以披露。
2008年7月21日,證監會加強大小非減持信息披露,要求大小非減持需定期披露,此前股指一度考驗前期低點。 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最近發布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自第一筆解除限售以來的不到2年裡,深市主板超過四成的解除限售股份已被減持,累計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深交所表示,盡管「大小非」減持並非導致2007年以來市場深幅調整的主因,但應當提前應對將於2009年到來的「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
2006年8月第一筆解除限售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解除限售股份共計193.86億股,減持82.66億股,占解除限售總額的42.64%,累計成交金額1006.37億元。截至2008年4月,深市共有335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解除限售,在二級市場出售股份的上市公司,占解限上市公司的87.16%。其中,持股5%以上的股東出售20.7億股,占總減持額的25%。從時間分布看,「大小非」股東減持主要在2007年,共減持67.78億股,占總減持額的82%。
深交所對主板的分析發現,作為產業投資人的「大非」傾向於持有股份,而作為財務投資人的「小非」以股權投資盈利為目的,基本上不打算長期持有,是減持的主要力量。超過60%的上市公司的「小非」減持數量達到解限比例的50%以上,有39家上市公司的「小非」已將解除限售股份全部售出。
從月度來看,減持股數最高的2007年4月共計減持13.32億股,當月也是深證綜指漲幅最大的一個月,上漲33.63%;減持股數占市場總成交比例最高的是2007年12月,占總成交量的1.184%,而當月深證綜指上漲17.04%。平均而言,每月減持股份總量占交易總量的比例為0.538%。因此,「大小非」通過減持股份賣出的數量十分有限,不是導致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盡管深交所不認為「大小非」減持導致2007年以來的市場深幅調整,但其在報告中仍警告說,由於「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在明年才真正到來,因此有必要未雨綢繆地應對未來「大小非」解除限售高峰期。深交所預計,剔除因非公開發行、增發而導致的新限售股,深市主板2008年因股改產生的限售股解禁規模為225億股,比2007年增長53.06%,明後兩年的解禁規模分別為412億股和136億股,2011年為149.8億股。
為消除市場對「大小非」減持的盲目恐慌情緒、增加透明度,報告建議通過深交所網站披露「大小非」解限、減持總體情況。其中,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成交的,按大宗交易相關規定進行披露;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主板上市公司與中小板上市公司可分別披露。大非」則是指持股量5%以上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定期披露
從2008年7月21日起,「大小非」減持情況將在每月上旬定期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網站進行披露。這是繼頒布一系列規范減持的措施之後監管層針對「大小非」的又一重要舉動,旨在加強信息披露力度,增強「大小非」減持的透明度。「大小非」指限售非流通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被稱為「大非」,低於5%的被稱為「小非」。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21日首度披露了「大小非」減持相關數據。數據顯示,由於股權分置改革而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億股,從2006年6月開始到今年6月底,共解禁842.96億股,占總限售股份的18.43%。這其中,累計減持250.07億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2008年6月份,「大小非」解禁數量為29.61億股,減持4.51億股,減持的股票市值占兩市交易量的比重不足1%。
近兩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市場的減持比率為26.02%,低於深圳市場40.30%的
比率。統計還表明,在股市上漲時期,「大小非」拋售量稍有增加,在股市下跌時期,「大小非」減持量則稍有減少。為規范「大小非」減持,證監會在2008年4月20日就發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此類股份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此後,交易所也多次發文,規范「大小非」減持,並完善大宗交易系統。
然而,盡管監管層三令五申,市場仍然發生了多起「大小非」股東違規拋售案件。其中,部分違規股東已經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對於個別涉案股東,證監會已經要求其回購違規減持的股票。

4. 中國中投是什麼公司

「中投"是金融投資界及相關聯行業人士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簡稱,有時也簡稱為"中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