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有幾個產權交易所
國內的產權交易所數量約300家左右。其中具有國有資產處置的交易機構76家。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產權交易所形成了省級/副省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市場。
北京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是國務院指定的中央企業資產權益進場交易場所。其他省級副省級也主要服務本地市場;地市級服務本地市,縣級服務本行政區域范圍。
產權交易所按照組織機構性質有兩類劃分方式:一類是事業法人(即行政事業單位),一類是企業法人(公司化運作)。根據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2011年對全國的56家產權交易機構的調查,其中26家為事業法人單位,32家為企業法人單位,有兩家既是事業法人又是企業法人。交易機構向企業法人轉變的趨勢比較明顯。在四大直轄市的交易所中,北京、重慶已經改制為企業法人,天津、上海仍屬於事業法人。
2009年12月22日,我國首家定位於為各類產權交易提供在線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金馬甲成功融資,設立「北京金馬甲產權網路交易有限公司」。金馬甲是由分布在全國33個省區市的產權交易機構和相關實力機構創立的機遇互聯網的資產和權益交易平台。目前已經覆蓋全國76個產權交易機構。處置對象設計行政事務、機動車、房產、運輸工具、機械設備、土地、股權、林權、版權、礦權、經營權、商標、專利技術、債權和項目融資等。
中國的產權交易所按地域分類:
北京 北京產權交易所 北京農村產權交易所
上海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
天津 天津產權交易中心
重慶 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
河北 邢台市產權交易市場 張家口產權交易中心 邯鄲產權交易所 唐山產權交易中心 邢台市企業產權交易中心 滄州市產權交易中心 衡水市產權交易中心 承德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保定產權交易市場 秦皇島市產權交易中心 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
山西 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 太原產權交易市場 大同產權交易市場 運城產權交易中心 長治市產權交易市場 臨汾市產權交易中心 晉中市產權交易中心 晉城市產權交易中心 山西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陽泉市產權交易市場
河南 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 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鄭州市產權交易市場 三門峽市產權交易中心 新鄉市產權交易中心 洛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鶴壁市產權交易市場 開封產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許昌亞太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周口產權交易中心 安陽市國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河南中原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焦作市產權交易中心 南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濮陽市華宇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駐馬店市產權交易中心
遼寧 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 大連產權交易所 鐵嶺市產權交易中心 盤錦國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朝陽市產權交易市場 遼西產權交易中心 撫順市產權交易中心 鞍山市產權交易中心 本溪市產權交易中心 丹東市產權交易中心
吉林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 遼源市產權交易中心 通化市產權交易中心
黑龍江 黑龍江產權交易中心 佳木斯產權交易中心 大慶市產權交易中心 農墾龍信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齊齊哈爾產權交易中心
內蒙古 內蒙古產權交易中心 內蒙古融通產權交易所 包頭產權交易所
江蘇 江蘇省產權交易所 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所 南京產權交易中心 無錫東華產權交易中心 常州產權交易所 蘇州產權交易所 南通市產權交易所 連雲港市產權交易所 淮安產權交易中心 泰州國聯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 徐州產權交易所 鎮江產權交易中心 鹽城市產權交易所 揚州產權交易中心 無錫產權交易所 南通眾和產權交易所
山東 山東產權交易中心 青島產權交易所 煙台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濟南產權交易所
安徽 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 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 蚌埠市產權交易中心 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 宣城市產權交易中心 淮北市產權交易中心 寧國市產權交易中心 銅陵產權交易中心 馬鞍山產權交易所
浙江 浙江產權交易所 台州中衡產權交易所 慈溪市產權交易中心 舟山信達產權交易所 寧波市產權交易中心 溫州信義產權交易所 義烏產權交易所 杭州產權交易所
福建 福建產權交易中心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 龍岩市產權交易所 福州產權交易中心 莆田市產權交易中心 福建高新技術產交所 南平市產權交易中心
湖北 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 襄樊市產權交易所 湖北產權荊門分中心 黃石嘉誠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湖北產權黃岡分中心 湖北產權荊州分中心 湖北產權十堰分中心 湖北產權咸寧分中心 湖北產權襄樊分中心 湖北產權宜昌分中心
湖南 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 株洲市產權交易中心 岳陽市產權交易中心 長沙市產權交易中心 衡陽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 永州產權交易中心
廣東 廣州產權交易所 珠海產權交易中心 恩平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深圳產權交易中心 東莞產權交易中心 佛山市南海產權交易中心 汕頭市產權交易市場 東莞產權交易中心 深圳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 河源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 惠州市產權交易所 江門市產權交易中心 梅州市產權交易所 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廣東產權順德交易所
廣西 廣西聯合產權交易所
江西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 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九江辦事處 江西省產權交易所上饒辦事處 南昌市產權交易中心
四川 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 自貢產權交易所 廣元產權交易中心 樂山產權交易中心 德陽金橋產權交易有限公司
貴州 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
雲南 雲南產權交易所 昆明泛亞聯合產權交易所
海南 海南產權交易所 海南經濟特區產權交易中心
陝西 西部產權交易所 西安技術產權交易中心 西安產權交易中心
甘肅 甘肅產權交易所
寧夏 銀川市產權交易中心 寧夏產權交易所 寧夏科技資源與產權交易所
新疆 新疆產權交易所 昌吉產權交易中心
青海 青海省產權交易市場
2. 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兩化互動
江水為依,文化為魂。借勢全省「兩化」互動歷史新機遇,樂山高新區致力於打造樂山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示範區」,建成樂山「城市次中心」,崛起樂山南岸新城。
規劃是龍頭,規劃管根本管長遠。新近完成的《樂山高新區「兩化」互動發展規劃》,以辯證思維和創新思路加快「兩化」互動,歸根結底是要走出一條堅持工業高端化,突出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壯大高端產業,發展高端產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走出一條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特色鮮明、集約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加快「兩化」互動發展,核心在工業化,依託在城鎮化,關鍵在聯動化。工業反哺城市,城市服務工業,「兩化」整體研究部署推進,樂山高新區蓄勢高遠。 規劃作引領,招商作紐帶,項目作支撐,管理添增量,實干促落實,市區強配合。
「兩化」互動是高新區核心區新一輪發展的起點。利用政策契機,規劃先行,建設與管理跟進,以工業、城鎮建設項目為點、交通為線,形成「一心、兩帶、三區、四組團、五園」的整體結構,「兩化」項目互融共生,城鄉統籌,產城一體,為打造「城市次中心」、「南岸新城」夯實後續發展基礎。
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為契機,抓住城市新區建設南移戰略機遇,整體規劃布局。以光伏新能源為主導產業,加快完善居住、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堅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科學發展模式,打造以高新技術產業及科技創新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產城一體化的宜居宜業宜商的示範新城區。 樂山高新區核心區位於市中區南部,東望凌雲西接安谷,背依青山面朝綠水,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一面是產業高度集中的現代化工廠,一面是暮鼓晨鍾的青松古剎,現代和古韻就此接壤、相容並包共存共生,時光的過去與現在,發展的先進與滯後,一齊集聚在這塊土地上。
縱覽10年發展歷程,一個「創」字包涵著工業區開拓者嘔心瀝血的努力成果,創立管理機構,創新管理機制,開創工業建設的大好局面。規劃高新區精神提煉升華,以「創」為精髓,延伸出「創新、創業、興城」這一發展靈魂。
深入剖析其靈魂,前提是「創新」,企業發展根子在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在市場中逆流而上不被淘汰;根本在「創業」,把產業做強,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才能全面增強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重點在「興城」,復興城鎮、繁榮城鎮,為創業者提供優質生活條件,為產業提供空間依託,最終達到推進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的目標。 ☆ 產業支撐:一是依託新光硅業、樂電天威、樂山新天源、東方電氣新能源等骨幹企業,至2015年規劃實現主營收入500億元,建成全市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二是依託明星電纜、東風電機、一拉得、晟嘉電氣、東風汽車電器等骨幹企業,建成現代機電製造產業集群,至2015年規劃實現主營收入200億元;三是依託希爾電子、嘉洋科技、天壹科技等骨幹企業,大力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集群,至2015年規劃實現主營收入200億元。
☆ 科技支撐:加快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夯實「一個中心」;建設「三大科技創新載體」;組建「五大專業孵化器」;搭建「八個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實施「十項重點科技創新項目」,進一步提高園區企業科技創新的能力,不斷提升高新區整體核心競爭力。
☆ 三產支撐:加快金融機構、保障機構、中介服務機構,商業服務、現代物流等相關產業建設,從而建立符合新型工業園區要求的現代服務體系,完善商住、商貿、研發、物流、服務等功能,形成企業生產、經營、生活配套的良好環境。
☆ 環境支撐:與園區周邊自然山水和生態環境相協調,保護自然環境,構建環境友好的城市新區,保證可持續發展。 (2012-2015)
城鎮化:以科研中心和星級酒店度假區建設為龍頭,加快迎賓大道改造和樂高大道東段以及濱河路建設步伐,帶動濱河東路居住組團、濱河西路居住組團和車子社區快速發展,並完成安谷征地還房建設,規劃期末公共服務功能初步形成,形成城市雛形。城鎮建設規模5k㎡,居住人口約5萬人。
工業化:以新能源產業為龍頭,推進物聯網、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規劃期末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50億元,年主營收入1000億元,年出口創匯8億美元,年實現利稅200億元。
中期(2016-2020)
城鎮化:完成濱江路拓寬改造和樂高大道西段建設,以兩條幹道為骨架並依託大渡河水域,通過高起點規劃和建築設計,對濱河西路居住組團進行整體建設,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程,同時帶動安谷社區建設發展,提振高新區人氣。 中期高新區城鎮建設規模達到7.5k㎡,居住人口約7.5萬人。
工業化:保持新能源產業優勢,逐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完成電子信息產業園、現代機電製造產業園建設,規劃期末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年主營收入1800億元,年出口創匯12億美元,年實現利稅360億元。
遠期(2021-2030)
城鎮化:樂山高新區在遠期通過錯位發展策略,將靠近三江交匯地區和大佛保護區的工業用地置換為商務辦公、商業金融、文化創意等城市高端服務性功能,城市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達到4∶1比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成,形成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區南部次中心。遠期高新區城鎮建設規模達到15k㎡,居住人口約15萬人。
工業化:遠期高新區完成產業轉型,將新能源和現代裝備製造等產業搬遷至三江臨港經濟開發區內,保留4k㎡一類工業用地,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及其下游衍生產業。規劃期末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年主營收入4500億元,年出口創匯25億美元,年實現利稅900億元。 高新區片區景觀風貌控制分為商務景觀區、濱河景觀區、人居景觀區和高新產業景觀區,通過對不同功能區域的重點打造,塑造高新區「兩化」互動的城市新形象。
高新區要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的先行區、兩化互動的示範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驗區、民生工程的首善區。
加速推進高端切入的新型工業化
1、 培育發展新興產業
重點發展光伏新能源及電子信息等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一批重點企業,組建國家、省、市相配套的研發創新平台和產品實驗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2、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著重調整機電製造業產品研發方向,向高端製造業和相關新興產業靠攏,形成與新興產業密切配套的新一代裝備製造業。
3、提升園區服務水平
統籌規劃現代服務業項目布局,設立物流、物貿、教育培訓專業園區,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重點鼓勵發展物流、商貿倉儲、專業中介、金融、信息情報、人力資源、職業培訓、商務會展、網路平台及數字無線覆蓋等企業急需的現代工業服務項目。
4、加快科技創新
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樂山高新區核心區的整體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打造一批為科技創新提供硬、軟支持的項目平台。以高新區科技中介服務聯盟為核心,進一步擴大企業所需的各項專業服務。引進建設大學科技園,成為高新區引智和培育新興產業和產業持續發展內生動力的人才高地。
強力推進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
1、 總體規劃高新區配套功能
近期城鎮化主要以大橋南岸區域發展為主要拉升動力,以地塊內行政商貿服務中心、五星級酒店為空間依託,帶動商貿、度假、金融、信託等行業;推進居住項目建設;以迎賓大道為紐帶,將發展動力延伸至車子鎮,重點打造南新路兩側商業項目,配以泊灘堰綠色休閑長廊打造,形成宜商宜居宜業的生活配套區。
2、 完善城市配套服務設施
規劃范圍內現有中學將進行改擴建,遷建車子鎮小學,新建多所幼兒園,涵蓋教育的低中高各階段,覆蓋規劃范圍內所有居住區,為本區域居民提供優良教育保障,增強城鎮對長期居住人口的吸引力。
高新區南部依山而建一所新醫院(三級乙等以上),改建車子衛生院與安谷衛生院,為區內居住人口提供良好就醫條件。高新區醫院佔地面積1.2公頃,安谷衛生院佔地面積1.3公頃。
3、建設配套基礎設施項目
(1)道路。統籌交通規劃,完善路網體系建設,初步構建完成高新區生產生活道路網骨架,為高新區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綠化體系。採用「點—線—面」相結合的結構體系,充分利用和保護區域內優越的自然資源,保證可持續發展。「點」為均衡分布在片區內的綠化公園、街頭綠地等。「線」為沿大渡河、樂宜高速、城市主幹道形成的生態綠帶。「片」為依託周圍自然山體形成的向片區滲透的生態林地保育區。
(3)市政基礎設施。電力、供水、供氣、污水。 規劃以「一心、兩帶、三區、四組團、五園」城市結構,促進項目落地,互融共生,為工業反哺城市,城市服務工業創造條件,最終形成「兩化」互動的良性循環。
☆一心(科研中心)
涵蓋科研服務、金融服務、行政服務等功能。科研中心向東南帶動濱河東路居住組團,向西輻射帶動濱河西路居住組團的發展,是核心區「兩化」互動起點。
☆「兩帶」
大渡河濱河景觀帶(規劃秉承防治結合、生態優先的宗旨,致力構築大渡河沿岸親水生活的新版圖。)
泊灘堰濱水景觀帶(規劃通過結合泊灘堰的自然水體和駁岸進行整體塑造,重點突出生態和諧、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公眾提供高品質休閑開敞空間。)
☆「三區」
星級酒店度假區(興建五星級酒店推動商業地產迅速發展,構築高端商務平台,聚集城市消費。)
文化博覽區(位於濱河大道南側,主題為科技與歷史文化,集中展出區內企業尖端技術產品集群、奇石、根雕、遠古化石等,形成差異化特色,提升高新區文化品位。)
洛都寺文化區(位於車子鎮南部,擁有大渡河南岸不可多得的宗教文化資源。規劃將其作為高新區文化事業三角支撐之一,不僅豐富高新區文化類別,更將高新區融入到樂山市文化旅遊圈,增強對外吸引力。)
☆「四組團」
濱河東路居住組團
濱河西路居住組團
車子生活配套組團
安谷生活配套組團
☆「五園」
總部經濟園(位於園區中北部,吸引企業總部集群布局,形成總部集聚效應。)
光伏新能源產業園(主要以樂山新天源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為產業基礎,規模化生產以光伏為產業鏈的產品群,是未來樂山高新區核心區的主導產業。)
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園(主要包含電子信息標准廠房、會展孵化中心、行政商務綜合辦公中心、倉儲物流、研發及電子信息交易中心,員工居住等功能。)
現代機電製造產業園(主要依託明星電纜、東風電機、一拉得、晟嘉科技,聚集壯大先進機電製造技術,形成150億產值,建成現代機電製造產業集群。)
科技孵化園(孵化科技企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平台;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集成創新基地。建設方向為光伏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物聯網等相關產業,圍繞現代裝備製造業等行業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進行開發。)
3. 有誰知道樂山現任副市長都有誰
田文 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協助市長分管審計工作。負責財稅、監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編制、外事、城鄉規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管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彝家新寨建設、旅遊、商務、服務業、應急管理、督查督辦、民生、績效管理等工作。分管市政府辦公室、市監察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務員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旅遊局、市城管局、市外僑辦、市接待辦、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應急辦、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單位。聯系市人大、市政協,市委統戰部,市國稅局、市地稅局、樂山長線局等工。
黃正富 負責交通(含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郵政管理)、食品葯品、宗教事務、金融、保險、證券等工作。分管市交委、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市宗教局、市口岸辦、市金融辦、市駐京聯絡處、市駐成都辦事處、市商業銀行等單位。聯系樂山海關、樂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郵政管理局、人行樂山市中心支行、市外匯管理局、樂山銀監分局、市保險行業協會、各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證券機構等工作。
張奇偉 負責公安、民政、國安、司法、社會管理、信訪、國防動員、民兵、人防等工作。分管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法制辦、市人防辦、市保密局、市防邪辦、市徵兵辦、市老齡辦等單位。聯系部隊、市國安局等工作。
徐建群 負責教育、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體育、衛生、婦女兒童等工作。分管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市衛生局、市檔案局、市地誌辦等單位。聯系團市委、市婦聯、市文聯、市精神文明辦、市社科聯、市紅十字會等工作。
廖磊 負責國資、國土資源、環保、安全生產、招商引資、征地拆遷等工作。分管市國資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核安全管理局)、市安監局(市安辦)、市投促局、市征拆辦等單位。
阿劉時布 負責農業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民族、扶貧移民、防震減災、助殘等工作。分管市民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市林業局、市人口計生委、市扶貧移民局、市糧食局、市畜牧局、市供銷社、市防震減災局、市殘聯、市台辦等單位。聯系市委農工委、市氣象局等工作。
袁曉松 負責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民營經濟、兩化互動、園區建設、科技、知識產權、統計、工商行政管理、質監、煙草專賣等工作。分管市發改委(市物價局)、市經信委(市中小企業局)、市科技局、市統計局、樂山高新區管委會、市信息中心等單位。聯系市總工會、市科協、市工商局、樂山質監局、國網樂山供電公司、省郵政公司樂山分公司、國家統計局樂山調查隊、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省鹽業總公司樂山分公司、中石油樂山銷售分公司、中石化樂山分公司、中國電信樂山分公司、中國移動通信樂山分公司、中國聯通樂山分公司等工作。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現任樂山市副市長有誰
童光明、徐建群、方為加、黃若建、阿劉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