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20世紀股票如何交易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20世紀股票如何交易

發布時間: 2021-06-24 08:44:22

A. 為什麼我的股票到了一定價位卻賣不出去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B. 利弗莫爾如何買賣股票

傑西·利弗莫爾全名叫傑西·勞倫斯頓·利弗莫爾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7月26日 -1940年11月28日),是一位美國的股票投資家。 利弗莫爾被認為是日交易的先驅人物, 亦是埃德溫·利非弗(Edwin Lefèvre)的暢銷書《股票大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中的主要人物。利弗莫爾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後因感情問題患上抑鬱症自殺。
在利弗莫爾生活的年代,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准確的財務報表,連了解當前的股票報價都需要花很多功夫,市場上的各種操作極為猖獗。利弗莫爾交易股票的基礎在今天被稱之為「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他的交易原則,如交易情緒的影響(effects of emotion on trading)等,都被後人反復研究。
利弗莫爾的一些大手筆,例如他在1907年的舊金山地震和1929年的華爾街黑色星期四之前的做空等,都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交易,也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
傑西·利弗莫爾的投資原則
盡管傑西·利弗莫爾先生沒有做到善始善終,身後落得個極其悲慘的下場,但作為華爾街20世紀最大的神話,無論是他的追隨者還是勁敵都承認——傑西·利弗莫爾是最傑出的股市操盤手之一。他以獨到的創見,發掘在股票市場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為無數交易人指出一條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個人的操作和紀錄從不對外泄漏。他為人所不敢為,率先買進價格屢創新高和突破阻力點的股票。反觀一般人則相信,買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弗莫爾常言:每次違背自己的守則,他一定賠錢;遵循守則,就一定賺錢。他投入無數的心力分析市場和研究投機理論;生活上,則律己甚嚴,要求時時都能有登峰造極的表現。他犯過大部分人在市場都會犯的所有錯誤,但是他不但從中學習,更埋首閱讀報價行情和研究市場,持續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
利弗莫爾相信,股市是最難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這里牽涉到許多人和人性。這也是很難一展所長的地方,因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難。利弗莫爾對市場的心理層面非常感興趣,曾經去上心理學課程,所花心血不亞於研究證券。他十分熱中於了解市場的每一個層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認為那些領域和證券業搭得上邊,而他卻願意掌握每一個機會,去改善操作技巧。從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爾積極參與股票操作長達48年,度過了無數次的興衰起伏、破產和驚人的財富。最後,他發展出幾套操作獲利的策略。
第一,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操作股票。愚蠢、懶惰、情緒有欠平衡、尤其是想一夕致富的人,不適合從事這一行。冷靜的頭腦是操作成功的關鍵素質,唯其如此才能維持健全的精神平衡狀態——不被希望或恐懼牽著鼻子走。利弗莫爾認為以下三樣特質不可或缺:
① 控制情緒(控制影響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層面)
② 擁有經濟學和景氣狀況基本面的知識(這是了解若幹事件對市場和股價可能造成什麼影響的必要智慧)
③ 保持耐性(願意放手讓利潤愈滾愈大,是傑出交易人不同於平庸交易人的特質)
另外,他認為以下四種關鍵技能和特質也是必備的。
① 觀察──只看事實資料。
② 記憶──記住關鍵事件,以免重蹈覆轍。
③ 數學──了解數字和基本面。這是利弗莫爾天賦異稟的才能。
④ 經驗──從你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第二,頻繁交易(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操作),是失敗者的玩法,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操作股票獲利的時機有許多,但有些時候,應該縮手不動,絕不操作。當市場缺乏大好機會,經常休息和度假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在紛紜的市場中,有時退居場邊當個旁觀者,可以比日復一日不斷觀察小波動,更能看清重大的變化。
第三,集中全力操作新多頭市場中的領先股,即先等市場確認哪些股票是領先股——通常是漲勢最強的股,再進場操作。集中火力操作領先股群,而不是分散投資到整個市場。避開疲軟的行業,以及那些行業中疲軟的股票,即不買便宜的股票。因為疲弱不振、價格下滑的股票總是很難回升,所以交易者要限制自己只買正往前沖刺、交易熱絡的股票。
某一股群中的大部分股票,後市展望相同,即「顯而易見的股群傾向」。領先股群中,如果某隻股票的表現異常突出,同一股群的一些股票也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是價格走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交易者應該經常觀察相同股群中的多隻股票,密切留意動向。如果強勢市場中,某一股群的股票表現不是很強,應該將該股群的頭寸軋平,或者完全避開那個股群的任何股票。
第四,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進場操作之前,最明智的作法是先了解大盤的趨勢,市場會將未來融入眼前,這也正是難以准確預測市場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的原因。市場總是做它想做的事,不做交易人期望它做的事。所以,在多頭市場中作多,在空頭市場中放空。如果市場橫向整理,就抱著現金退居場外,直到訊號證實趨勢往某個方向走為止。發掘趨勢的變化,是很難做的事情,因為它和交易人目前的想法、作法恰好背道而馳。這也是利弗莫爾開始使用試探性操作策略的原因。
該策略的執行方式是先建立一部分的股票頭寸,直到買足投資者起初打算擁有的全部股數。因此,在實際著手買進前,決定好到底買多少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是妥善的資金管理規劃下的產物,也是利弗莫爾的重要守則之一。先建立一個小頭寸,測試一下那隻股票。這就是試探性操作策略,目的是觀察初步的研究是否正確。如果股價走勢符合規劃的方式,就買入更多,但陸續買進的股票,價位一定愈來愈高,這一做法就是金字塔操作策略(在股票上漲途中加碼經營)。這一策略在當時聽起來十分離經叛道,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要買到便宜貨,應該逢低承接,而不是愈買愈高才對。但另闢蹊徑的利弗莫爾認為,最近買進的股票,如果走勢證明交易商是對的,放手買進更多,交易商得到的報酬便能錦上添花,投資利益更上一層樓。他總是在價格上漲途中,執行逢高攤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時逢低攤平。
第五,盡速認賠出場。保護自己,不受錯誤的決定太大的影響,最多損失10%。
第六,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小道消息和內幕信息。做好自己的家庭功課,只看事實,了解基本面。

C. 股票價格下降為什麼要賣出去呢,難道不能一直等它上去嗎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D. 股市是怎樣操作的

首先要對股市有個了解 那就是看書 網上找資料 然後就是會看軟體 最後呢 就是要交易了 單獨的軟體 不好完成 你最好去論壇上 或者在網站上注冊一個賬戶 進行模擬炒股 他們會提供虛擬資金10W-20W 同花順是看盤的軟體 用它看股票 然後再模擬炒股網站上交易 就可以完成模擬炒股了 這樣達到 學習的目的 祝你成功 希望能幫到你 選擇為滿意答案 追問: 為什麼會有股市?股市成立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回答: 股市是什麼?就是向社會進行合法集資的商業工具。但是, 中國股市 集中起來的社會資金都幹了些什麼?第一,不景氣的國營大企業,眼看成為政府的 包袱 ,那就讓它上市,把包袱轉嫁給社會;第二,政府發展經濟缺錢,那就造一個概念上市,從老百姓那裡搞一筆錢;第三, 私營 老闆買下一個 上市公司 ,轉手抵押給銀行,拿到貸款後立即投入其他暴利的領域;… 我不是學經濟搞經濟的,技術層面的分析讓給專家去做吧。我只想指出 中國上市公司 的一個普遍現象:股市上籌來的錢,很少真正用到企業的實際發展上,大多都轉到了別的地方。上市公司彷彿成為某些人的超級 提款機 ,等到戶頭空了,提不出錢了,那就重組 一些上市的國營大企業,往往是 夕陽 工業,技術落後,員工眾多,上市後得來的錢基本上用來發工資,維持現狀,有多少雪中送炭的資金被用到關乎企業未來發展的刀口上?買這樣的 股票 等於你在替政府做 慈善事業 ,當然也就別指望股票升值了。一些決策機構的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情況,憂心忡忡。讓這種苟延殘喘的 企業破產 吧,擔心涉及面太大,引起社會不安定,便想出了一個「下崗」的辦法,企圖減輕企業的負擔,輕裝上陣,將寶貴的資金用到企業的發展上。但是,這類企業往往市場潛力不大,機關化的管理層難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如果再遇到一個 貪官 ,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家上市公司是這樣死掉的:政府幫助它上市之後,它就必須完成政府的任務,除了要做 利稅 大戶外,每年還要給政府的 小金庫 上交幾千萬元。上市公司發現自己成了政府的提款機,即使有心發展企業,也被政府嚴重扯住後腿。但是,問題的根源在於,它當初上市的時候就是市場作弊,他本身達不到上市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急需發展資金的 企業管理 層求助於政府,政府的某些人違背 經濟規律 ,將政府可以掌控的 資源整合 一下,以達到上市的標准。對於企業來說,吃人的 嘴軟 ,拿人的手短,你用非市場的手段獲得政府的幫助,當然只能聽命政府某些人的瞎指揮 還有一家上市公司是這樣死掉的:政府為了表現政績,需要很多錢,於是,硬生生地造出一個上市公司,編造了一個博得 股民 投資熱情和愛國熱情的利潤神話,結果被發現,所有的收入 賬目 都是假造的。 在中國股市的多個 災難 中,政府有關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一些是不懂經濟,光憑一腔熱情,結果一團糟;有一些是 居心 不良,為自己謀利,結果害了百姓。高層的很多政策都是切中要害的,但是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執行層面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屢屢發生。股市只是這種現象的受害者之一。 在中國的股市中,另一個壞角色就是大批的奸商。在股市籌集資金然後發展企業這個 市場經濟 的規律中,奸商們只截取了籌集資金這個前端,而根本不顧發展企業的最終目的。他們發現,用股市上的錢比用銀行的錢還要安全:銀行的貸款是要還的,還要付 利息 ,股市的錢是不用還的, 分紅 分不出又怎麼樣?最終企業破產了又怎麼樣?自己只要能夠一夜暴富,其他的關我什麼事!不管用什麼手段,上市之後,天真的老百姓自動送上錢來,奸商要麼轉手賣出,要麼轉移資金,企業的好壞嘛,只要不徹底死掉就沒問題。知道什麼叫「 買殼上市 」嗎?等你搞清楚你就會發現,這是奸商 大手筆 騙錢暴富的重要手段。朱鎔基前 總理 曾經萬分痛心地說過一句話:「不要做假賬!」這樣一個 道德 企盼 在一大群 貪婪 的奸商和棄守陣地的政府官員面前能夠起多大的作用 中國也有業績很好的上市公司,但是,清點一下你就會發現,中國業績最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到海外去上市了。為什麼?因為中國的股市實在太慘了,百姓的熱情已經嚴重受到傷害,好的公司在這 個股 市環境中也將無辜地遭殃。結果呢?中國最好的公司在為外國人賺錢 中國股市的糟糕現狀還有一個角色就是眾多的股民。中國的股民真的是既讓人可憐又讓人恨。最早的一批在股市 發財 的股民,基本上靠的是一種全社會的發財預期,靠的是一種心理狂熱而掙的錢。後來的一批發財的股民基本上是靠投機賺的錢。也就是說,在股市得利的股民有一個同糟糕的政府行為、惡劣的奸商共同的特點:沒有靠企業發展賺錢的。恐怕大多數賠錢的股民內心,投機的心理也遠遠大於有效投資的心理。 在今天的中國,經常可以聽到「 融資 」、「 資產重組 」、「 資本運作 」等等唬人的詞彙,每當我聽到這些詞彙,我就預感到:又一個騙局要上演了!又一個陷阱開始偽裝了 有人說,股市就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典型,因此,將中國股市的種種不是,都歸之於 資本主義 唯利是圖的結果。對此我並不同意。股市是個 雙刃劍 ,既有投機的成分,也有促進 經濟發展 的效用。令人寒心的是,中國20年來的 股市風雲 ,演繹的基本上是股市 陰暗 的單面。中國目前病態的股市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政府、企業、股民,自上而下都沒有把發展企業、提高企業 市場競爭 能力作為第一要務。其中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於上市公司的本質缺乏正確的理解 補充: 股票市場的起源 股票 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在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 企業組織 ,進而又將籌集資本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 出資額 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 向社會公開發行 ,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即在荷蘭成立的 東印度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 資本主義國家 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 阿姆斯特丹 進行 荷蘭東印度公司 的 股票買賣 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 企業組織形式 ;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證券市場 的重要基 本經 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 市場經濟 社會中,股票有如下四個方面的職能: 1.積聚資本 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 發行股票 來為公司籌集資本。上市公司將股票委託給證券承銷商,證券承銷商再在股票市場上發行給投資者。而隨著股票的發行,資本就從投資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2.轉讓資本 股市為股票的流通轉讓提供了場所,使股票的發行得以延續。如果沒有股市,我們很難想像股票將如何流通,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當一個投資者選擇銀行儲蓄或購 買債券 時,他不必為這筆錢的流動性擔心。因為無論怎麼說,只要到了約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約定的 利率 收回利息並取回本金,特別是 銀行存款 ,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總之,將投資撤回、變為現金不存在任何問題。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購買了股票就稱為了企業的股東,此後,你既不能要求發行股票的企業退股,也不能要求發行企業贖回。如果沒有股票的流通與轉讓場所, 購買股票 的投資就變成了一筆死錢,即使持股人急需現金,股票也無法兌現。這樣的話,人們對購買股票就會有 後顧 之憂,股票的發行就會出現困難。有了股票市場,股民就可以隨時將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轉讓,按比較公平與合理的價格將股票兌現,使死錢變為活錢。 3.轉化資本 股市使非資本的 貨幣資金 轉化為生產資本,它在股票買賣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非資本的 貨幣 向資本的轉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股市的這一職能對資本的追加、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4.給股票賦予價格 股票本身並無價值,雖然股票也像商品那樣在市場上流通,但其價格的多少與其所代表的資本的價值無關。股票的價格只有在進入股票市場後才表現出來,股票在市場上流通的價格與其票面金額不同,票面金額只是股票持有人參與紅利分配的依據,不等於其本身所代表的真實資本價值,也不是股票價格的基礎。在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有可能高於其票面金額,也有可能低於其票面金額。股票在股票市場上的流通價格是由股票的 預期收益 、市場 利息率 以及 供求關系 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但即使這樣,如果沒有股票市場,無論預期收益如何, 市場利率 有多大的變化,也不會對股票價格造成影響。所以說,股票市場具有賦予股票價格的職能。 在股市中,由於股價的走向取決於資金的運動。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大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操縱股價的漲跌。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資金實力,採取多種方式製造虛假的行情而從中獲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場有投機的一面。但這並不能代表股票市場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場的實質。 對於股票市場上的投機行為要進行客觀的評價。股票市場上的種種投機行為固然會對商品經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負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投機活動也是資本集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我們應該認識到,正是由於投機活動有獲得暴利的可能,才刺激了某些投資者,使其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從而促進資本的大量集中,使貨幣資金轉化為資本。

E. 20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是怎麼交易的每天股市交易時間和現在的時間一樣嗎交易時間是不是有改動

你說20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是怎樣交易的?每天股市交易時間和現在的交易時間一致嗎?交易時間是不是有改動?20世90年代交易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之間和現在股市的時間是一樣的,交易的時間沒有改動

F. 如何看待近代以來世界股票交易的發展

最早的股份公司、產生於17世紀初荷蘭和英國成立的海外貿易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募集股份資本而建立,具有明顯的股份公司特徵: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按股分紅;實行有限責任制。股份公司的成功經營和迅速發展,使更多的企業群起效仿,在荷蘭和英國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到1695年。英國成立了約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紀下半時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工場手工業。在這場變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工業革命向其他國家擴展,股份制也傳遍了資本主義世界。
19世紀中葉,美國產生了一大批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籌資的築路公司、運輸公司、采礦公司和銀行,股份制逐步進入了主要經濟領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製造業產值的90%由股份公司創造。19世紀後半葉,股份制傳入日本和中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了一批股份公司。我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建立了一批官辦和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現,促使股票交易所產生。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柴思胡同的約那森咖啡館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以後演變為倫敦證券交易所,1792年。24名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訂立協定。形成了經紀人聯盟,它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東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創立。它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前身。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進入20世世紀之後。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自由放任階段(1900~1929年)。20世紀前30年中,美英等國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場規模和籌資能力迅速擴大。 一方面發行市場迅速擴大,流通市場空前繁榮,交易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監管,股票欺詐和市場操縱時有發生,自由放任帶來了嚴重的過度投機。當時主要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普遍被抬高到極不合理的程度,遠遠超過其實際價值。1929年10月29日.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各國股票市場相繼出現了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 (2〕法制建設階段(1930~1969年),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各國政府對股票市場開始全面加強法制和規范化建設。以美國為例,政府開始從法律上對證券市場加以嚴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等一系列嚴密可行的證券法律。美國1934年成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直接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為美國證券市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市場奠定了基礎。 其他有關國家的證券法制建設也不斷加強,股票市場逐漸規范。
(3)迅速發展階段(自1970年以來)。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東南亞和拉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蓬勃興起。以及現代電腦、通信和網路技術的進步,股票市場步入了迅速發展的階段。l986年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總額為6.51萬億美元,全球上市公司總數為2.82萬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總額上升到17.79萬億美元。10年間市值增長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萬多家、達到3.89萬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繼續上升,達到20.29萬億美元。在主要發達國家,證券化率(股票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1995年,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證券化率分別達到95.5%、83.5%和121.7%。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成長也相當迅速。新興市場的股票市價總值從1986年的0.24萬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1.9萬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近7倍。在股票中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日趨活躍,1986年,全球股票中場的交易金額為3.57萬億美元,1995年達到11.66萬億美元。

G. 20世紀當時沒有電腦,人們怎麼炒股

開始買賣股票只能到上海,深圳在櫃台交易股票,很快證券營業部全國大城市都有了,基本也是櫃台報單後通過電話報單到兩個交易所買賣股票,後來有了電話委託可以不用到證券公司就能買賣股票了,那時候股票機很流行,網上交易到2000年後逐漸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