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書,無法理解利弗莫爾為什麼賺的是投機行
投機行就是對賭行,公司和客戶對賭的一種性質。
利佛摩爾在對賭行被列入黑名單之後,他開始准備去華爾街進行真真實實的交易了。他在【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前幾章末尾寫過這樣一句話,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
他說,要是對賭行還允許我在那做交易,我根本不會知道原來投機還包括其它許許多多內容,遠不止在幾個點的波動上弄潮。
這句話已經點明了,投機者不應當只看眼前,一天兩天的行情,一隻兩只的股票,一個兩個的品種。投機也不是只靠突破買進,對頭持倉,不對頭平倉就能在交易中賺到錢的。
而且,那幾個點的波動才能讓你賺到幾個錢?
㈡ 股票作手回憶錄好點還是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好點
回憶錄有點小說的味道,其中人 性分析更加深入;操盤術為傑西親筆,就在寫這書本的那一年底他舉槍自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書中內容為其畢生精華。畢竟這些書的成書年代距今將達百年,同樣是證券市場,已不可同日而語,其中操作方法不可無鑒別地照搬。我們需要參考和吸取的是其中的精華,就是"千變萬變,人 性永遠不變「,書中質朴的股諺要深刻領會。
㈢ 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這本書,對交易真的有幫助嗎
看過一遍 沒什麼用 裡面沒有操作方法 只是作者的心得體會和經驗 看完之後 剛賠的錢還是要賠的
㈣ 傑西.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的對賭行是什麼意思
你好:
在問題中提到的,傑西.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的對賭行?
對賭行:
是場外對股價變動的方向進行賭博的商號,顧客並沒有真正參與到股票交易中去,顧客實際是在與莊家賭博,由於在對賭行的顧客都是資金量很小的賭徒,加上高杠桿的原因,莊家依靠價格小波動,或者資金優勢短時間控制價格的方向,可以很輕易的清洗這些玩家,和現在流行的割韭菜差不多。
傑西•利弗莫爾初次、二次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做交易均以破產告終,其原因有二:一個在於他所習慣的對賭行交易,其交易價格等同於報價機報價,而在正規的證券交易市場,報價機價格落後於交易價格,這讓利弗莫爾無法使用過去在對賭行積累的交易知識,去抓住市場較快較小的波動。
二個是在於過去在對賭行的交易並不會影響到市場價格,而在證券市場,只要他的指令達到一定程度,自己的賣出可能進一步壓低價格。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1891年 15歲
在記錄行情變化六個月左右,陪同一名「書童」同事在對賭行進行了第一場交易,獲利3.12美元。並在隨後與對賭行的交易中,積攢出他的第一筆1000美元。
1893年 16歲 佩因•韋伯公司要求傑西利弗莫爾抉擇,要麼放棄在對賭行的投機交易,要麼放棄這里的飯碗,他放棄了後者。
20歲 在對賭行交易,積攢出他的第一筆1萬美元。
21歲 由於經驗不足交易過頻等原因,他的財產減少到2500美元,多次獲利使得對賭行不再願意接受他的交易,於是他帶著2500美元首度轉戰紐約,通過合法的股票經紀商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交易。
22歲 交易所內的交易指令滯後於他習慣的交易方式,初次交易以破產告終。他向經紀行老闆借了500美元,前往聖路易斯的對賭行進行交易。隨後他帶著2500美元返回紐約,償還500美元債務,第一次卷土重來,決心弄明白證券市場全新的游戲規則。
1901年5月 23歲 財富達到5萬美元,然而,經過狂亂的一天,收市時他再次破產。
1901年 24歲
重新與對賭行進行交易,積攢了足夠的資金,添置了小汽車,帶著「相當厚的一卷鈔票」重返紐約,再次卷土重來。
㈤ 丁聖元翻譯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和《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兩個有什麼區別嗎
1、作者不同;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是埃德溫·勒費弗(EdwinLefèvre),《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就是那位著名的股票大作手)他本人寫的。
2、體裁不同: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埃德溫·勒費弗以小說體裁寫成有關知名股票作手傑西·利弗莫爾。《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傑西·利弗莫爾的自傳,完全是講解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既講解了他的實用理論,又介紹了具體做法。
3、出版時間不同:
《股票大作手操盤術》是美國投資領域的經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0年。埃德溫·勒費弗的主要著作都是關於華爾街的。1922年,他首次在《星期六晚郵》發表《股票作手回憶錄》。
㈥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投機大師愛德溫李費佛為何自殺
作者埃德溫·勒費弗(Edwin Lefèvre)在1922年以拉瑞·利文斯頓之名描寫傑西·利弗莫爾股市生涯的大起大落,連載於《星期六晚間郵報》
到1930年的時候,情況發生變化。不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管他的腦子里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傑西開始有些玩不轉了。或許是因為家事的干擾?妻子因為他的不忠,正在鬧離婚。或許像一些偉大的體育明星,他們的體育生涯中總有個巔峰,一旦他們走過了,下坡就非常的快了。究竟什麼原因,誰知道呢。總之,傑西突然之間變成了進入冬眠狀態的昏昏沉沉的大熊了。
到1931年底,他財產的半數不見了。
到1933年,剩下的另一半也不見了。
傑西在一些必勝無疑的生意上,輸掉大約3000萬美元。這些生意跟他以前曾經做過的差不多相同,可是現在,他做這些生意卻不靈了。
這時候,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於賣空的規則作了許多修改。在這以前,那規則是"買方得多留神",而這時已變成"賣方得多留神"了。傑西過去專做賣空生意,新規則對他有了諸多限制,對他來說更是困難重重。
到了1934年,傑西已成為一名醉鬼。人們看到他穿著邋遢的衣服,喝得醉醺醺的,瘋瘋癲癲地出現在股票交易大廳里。他變成了以前他自己的影子,在股市摔得頭破血流。他成為他以前敵手們鷹嘴啄食的一塊肉。這塊肉終於被啄食光了。
傑西窮困潦倒,1934年3月4日,他不得不申請破產。經過清理,傑西欠下的債務達226萬美元。而他剩下的錢,只有18.4美元。
傑西的妻子早已離他而去。他孑然一身,住進了到處透風的公寓。羅爾斯一羅伊斯轎車沒有了,豪華住宅和別墅、游泳池沒有了,前呼後擁的僕人沒有了,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為了苦度光陰,1940年傑西出版了《怎樣做股市生意》一書。但是這本書出得太晚了。在他一帆風順的年代,這本書肯定會賣得上百萬美元。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輸家。為出版這本書,他東奔西走,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出這本書實在是一場慘敗。
傑西像個賭輸了的賭徒,有時空手去股票交易大廳轉轉。交易大廳里照樣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他看到了像他以前那樣的大贏家,滿面春風得意揚揚,也看到了一些輸家滿臉沮喪。有的以前被他玩慘了的炒股者,見到他會挖苦他一句:"喂,傑西,你今天又拋了幾百萬?"
1940年11月,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房東又來找傑西逼討房租。他喝下僅剩的半瓶威士忌,從寓所溜了出來。他在大街上轉悠著,望著大街上往來穿梭的豪華汽車,望著商店櫥窗里琳琅滿目的商品,望著街邊伸手乞討的乞丐,他長嘆一口氣說:"他媽的!這世界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它永遠只屬於富人。"
傑西走進一家大旅館的衛生間,從口袋裡掏出手槍,朝自己的腦袋扣動了扳機,終年63歲。
他留下的遺書寫道:"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㈦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哪個版本好
丁聖元版本的,以下是目錄,望採納謝謝。
第一章:小後生抄價格悟出行情模式
第二章:首戰紐約遭挫敗,對賭行里找本錢
第三章:再遭執行價偏差重挫,5萬美元得而復失
第四章:回老家「療傷」反省,再戰對賭行
第五章:大勢!大勢!大勢!
第六章:神奇直覺來自交易靈感
第七章:順勢步步為營的建倉方式
第八章:時機!時機!時機!
第九章:從基本形勢預見流動性危機,成為市場之王
第十章:市場最小阻力路線初顯的關鍵時刻
第十一章:聲東擊西,唯變所適
第十二章:說客巧舌如簧蒙蔽主見,巨資數百萬盡付東流
第十三章:無良資本家巧計羈絆,痛失翻本良機
第十四章:行情慘淡債務纏身,苦熬五年東山再起
第十五章:政府幹預拉偏架——投資總可能遭逢意外
第十六章:對貼士執迷不悟是人性弱點啊
第十七章:敬慎不敗、當機立斷,養成職業本能
第十八章:市場歷史重演,交易也重演
第十九章:賣空與逼空——史上有名的市場操縱案例
第二十章:分銷大量股票的操作過程與交易本質一致
第二十一章:帝國鋼鐵操作成功,石油產品公司不如人意
第二十二章:老江湖使詐大派貼士,大眾受騙狂熱跟風
第二十三章:內部人明借「空頭打壓」等解釋行情,暗度陳倉
第二十四章:給大眾朋友一點忠告
附錄一 傑西·利弗莫爾年表——利弗莫爾的交易生涯
附錄二 利弗莫爾的股票交易規則
㈧ 股票作手回憶錄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是一樣的,但華安版本的翻譯得更好,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