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神巴菲特如何炒股
巴菲特投資基本原則
1.企業原則
巴菲特說:「我們在投資的時候,要將我們自己看成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師或經濟分析師,更不是有價證券分析師,所以他將注意力集中在盡可能地收集他有意收購之企業的相關資料」主要分為:
(1)該企業是否簡單以於了解
(2)該企業過去的經營狀況是否穩定
(3)該企業長期發展的遠景是否被看好
2.經營原則
在考慮收購企業的時候,巴菲特非常重視管理層的品質。條件當然是誠實而且干煉明確的說,他考慮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階層是否理性
(2)整個管理階層對股東是否坦白
(3)管理階層是否能夠對抗「法人機構盲從的行為」
3.財務原則
(1)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
(2)計算「股東收益」
(3)尋求高利率的公司
(公司每保留1每元都要確保創匯1美元市值
4.市場原則
股市決定股價,分析師依各階段的特性,以市場價格為比較基準,重新評估公司股票的價值,並以此決定是否買賣及持有股票。,總而言之,理性的投資具有兩個要素:
(1)企業的實質價值如何
(2)是否可以在企業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價值時,買進該企業的股票?
巴菲特先發現要買什麼,再決定價格是否正確,並在一個能是你獲力的適當價格時才買進,這也體現出內在價值之所在。
誠然,巴菲特的成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聯想前期的大盤的破位和庄股的跳水,無不有內在的原因,結合中國股市的特點及新的影響因素,革新投資理念,是每一位投資者應該重新考慮的問題,是決勝股市的前提。
⑵ 沃倫巴菲特是靠炒股發的財嗎
是啊
他的理念就是找業績好的公司 買那個公司的股票做長期投資
⑶ 沃倫·巴菲特最出名的一本關於股票的書叫什麼名字
1、《證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十遍以上。
2、《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專門為業余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3、《怎樣選擇成長股》(費舍爾著)。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4、《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
5、《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著)世界第一CEO自傳。本書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這本書稿酬高達700萬美元,被全球翹首以待的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這本自傳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贏》(傑克·韋爾奇著)。巴菲特的話"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這種說法雖然顯得誇張,但是也證明了本書的分量。《贏》這類書籍,包括下面要介紹的《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技巧,那麼你只需要抄寫下書中所有粗體標題,因為那些都是作者對各種事例的總結,所以厚厚的一本書,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但如果你認為這便是本書精華,那麼你就錯了,書中那些真實的實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才是這類圖書的賣點。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⑷ 你認為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沃倫•巴菲特的股票交易怎麼樣
美國參議員的股票交易,和巴菲特的股票交易,都差不多水平吧
⑸ 股神巴菲特是幹嘛的是不是炒股的
是做股票的,他是美國有名的股神,從小經歷很多,持有股票是長期投資,將很多有錢人的錢投資在股票當中,成立基金公司,投資有價值的公司,進行長期投資,在資本市場中佔有很重份額,如中國的比亞迪他就投入了資本,他買的是有價值創新長期有發展前景的公司。
⑹ 股神巴菲特購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他是怎樣賺到他的第一桶金的
他請教了當時的以為高手侯富成.受他的教誨,果斷地賺到了第一桶金.
⑺ 沃倫.巴菲特是做什麼的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內希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當地的證券經紀人和共和黨議員。從最初開始,沃倫就超乎年齡地謹慎,他被母親稱為"很少帶來麻煩的小孩"。小沃倫對數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迷戀。他常私小夥伴們這樣消磨整個下午的時間:俯瞰著繁忙的路口,記錄下來來往往的車輛的牌照號碼。暮色降臨以後,他們就回到屋裡,展開糧馬哈世界先驅報》,計算每個字母在上面出現的次數,在草紙上密密麻麻地寫滿變化的數字。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使父親霍華德的證券經紀人工作陷入困境,致使家裡的生活非常桔據。母親常常剋扣自己以便讓丈夫和孩子吃得更飽些。直到沃倫開始念書的時候,這種狀況才漸漸好轉。經歷了這些艱辛的歲月之後,他便懷有一種執著的願望,想要變得非常富有。他在5歲之前便有了這個念頭,而且自那以後,這種念頭就從來沒被拋棄過。
沃倫曾坐在小學的太平梯上,平靜地對他的好友們說他將在35歲以前發財。他從來沒表現出自吹自擂,頭腦發漲的跡象,他自己也對此深信不疑,有人曾問他為什麼想賺那麼多錢,沃倫答道:「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來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巴菲特回到奧馬哈,到父親的交易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做股票經紀人。在巴菲特一福爾克公司他取得的最大進展不是在投資業上,而是在戴爾·卡內基的公開課上。在課上,他學到了在大庭廣眾之中談吐自如的本領。以後,通過在奧馬哈大學教《投資學原理》,他使自己的這種本領
日臻完善,這種本領對他日後的投資至關重要。1954年,巴菲特前往紐約到恩師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任職。由於格雷厄姆的保守態度,使他拒絕對公司進行任何主觀的分析,而是樂於堅持自己的教學准則。這常使投資公司出現持幣待投的現象,從而喪失了許多機會。巴菲特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研究質量因素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影響。為此他會親自到公司拜訪,探尋一家企業比另一家更成功的秘密。盡管格雷厄姆並不贊成巴菲特的做法,但巴菲特還是把這些研究結果默默地用在自己的投資上,他取得了比格雷厄姆一紐曼公司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從1950年離開大學校園以來,巴菲特的個人資本已由9800美元激增到了 14萬美元。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
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⑻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