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沒有經驗的散戶在股票交易中常見的錯誤是什麼
我曾經也是一個資深的投資玩家!!股票,期貨、微投資和外匯等很多投資我都參與過,二十幾年了,各種壓力我都經歷過,從日入十萬到一夜虧空等等遭遇,債務爆發,後來遇到了他,是他把我帶了上來(昵稱能找到他),教了我很多方法和技巧!!希望他能幫到你們,不要在這里尋求安慰了,其實困難不可怕,怕的是自己害怕困難。
㈡ 股票交易的問題
你理解錯了,每天成交量中,分為外盤和內盤,兩者相加才等於成交量。
而買盤和賣盤,下面分別有若干個價格和數量(手數),賣盤價一至賣盤價五,從低到高排列顯示在報價大盤上,低價可能先賣出;買盤價一至買盤價五,從高到低排列顯示在報價大盤上,高價可能先買到。買價一與賣價一通常有相差,如果沒有差異,就已經成交而不顯示在買賣盤中了。買賣盤是報價者報出的願意以某價格買入或賣出股票的信息,而目前沒有人以該價出售或賣入,故未成交。
舉個例:四川長虹,目前成交價6.58元,你手頭有100手,你打算6.61元賣出,已經開出了委託,這時顯示:賣盤1:6.59 200 賣盤2 6.60 314 賣盤3 6.61 526.....,這個 「賣盤3 6.61 526」 中,就是說,有526手長虹股票持有者願意以6.61元賣出,並且包含你那100手,但這個時候,大家的都沒成交.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出價6.61 買1000手,那麼,那個6.59元的,6.60元的都會成交,你那個6.61能不能成交,就看你與其他報6.61元的人相比,報價時間先後和數量大小了,當然這個過種很快就變了,因為不知道每一秒鍾有多少在報價買進和賣出,所以每一秒鍾刷新一次。
㈢ 股票交易中出現的問題是什麼
股票交易中出現的問題很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錯,建議你到杜拜金融網去看下,這里出有詳細的操作與問題解答。。。
㈣ 股票投資中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股票投資中容易出現的誤區:
1持股結構不合理
許多投資者手中所持個股均有一個缺點,即所持個股大部分沒有特色,高價不買,底價不碰,虧損不買,漲幅大的個股也不敢買,所持個股基本上為不活躍股。這種看似穩健的持股結構實際上並不穩健,實則極為被動,須知主力主要是以低位籌碼易於收集,上升空間廣闊,題材豐富易於出貨得個股為對象。作為一個投資者,必須集中精力在認真分析個股基本面的情況下,針對一些潛力大行業獨特的個股重倉持有,以達到上漲時遠遠超過大盤,大盤下跌時達到抗跌的目的。
2盲目迷信
在股市中,往往各種各樣的題材,熱點,風水輪流轉,任何題材,熱點都有其階段性,有從萌芽,發展,懷疑到一至看好,再到狂熱,退潮,留戀,最後到失望,絕望的過程,然後再從萌芽開始,周而復始。這個過程反映在股價走勢上則表現為先知先覺者建倉、拉升過程繼續建倉、整理洗盤、快速上升、大局出貨、反彈、在出貨的一個過程。投資者在某一個熱點或題材退潮後,切不可因為當初熱炒的理由盲目介入。套牢的投資者也不可對其留戀。
3 盲目設立止損點
止損包含了一個在邏輯上相互矛盾的假設:假如我以現價賣出的話,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我的虧便止不住了,但這里有兩個問題:如果股價止跌回升,則你的虧損便成為現實,何況你的個人的主觀假設並不一定正確。如果正確你當初就不會買入會跌得股,何談到現在來止損。
4買漲不買跌
股價的漲和跌都有一定的趨勢,知道這個趨勢完成。之前,盲目預測股價的趨勢均是毫無意義的,真正值得買入的是那種上漲趨勢出成,籌碼鎖定良好的個股,而那種經過大幅上漲在一路綿綿陰跌得個股盡量少介入為妙。
5沒把握,亂組合
一位投資高手說:一個投資者買到5隻股票以上,一般都是虧損的,這話也許太偏頗了一點,但確實說中了許多投資者的要害,毫無把握得亂買股,把一大堆股票捂在手中,表面看是降低了風險,其實失去了許多機會。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經驗,這樣才能在股市中保持盈利,新手在經驗不夠的情況炒股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他們都是經過多次選拔賽精選出來的高手,相對來說要穩妥得多,希望能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㈤ 股票買賣中遇到的特別問題
1.對方最優價格委託是按照賣盤的報價委託,一般是賣1的價格
2.本方最優價格委託是按照買盤的報價委託,一般是買1的價格
3.即時成交剩餘撤銷:按照當前的成交價格委託,不成交的自動撤單
4.最優五檔剩餘價格撤銷:依次最優方的5個委託價格逐一對比,有成交的就馬上成交,不能成交的,就自動撤單
5.全額成交或剩餘撤消委託;根據你的帳戶的資金可用總量按照當前的成交價,自動委託成相應的股數,不成交的自動撤單
建議你使用對方最優價格吧。
----------------
恩,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時間優先,但如果賣一價已經變了,後面用的市價委託就是另外的價了。
---------------
限價買入,你不輸價格肯定買不到啊。
㈥ 股票交易中的問題
要約收購 英文原文為Tender Offer
�要約收購是各國證券市場最主要的收購形式,它通過公開向全體股東發出要約,達到控制目標公司的目的。
��其最大的特點是在所有股東平等獲取信息的基礎上由股東自主作出選擇,因此被視為完全市場化的規范的收購模式,有利於防止各種內幕交易,保障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要約收購包含部分自願要約與全面強制要約兩種要約類型。部分自願要約,是指收購者依據目標公司總股本確定預計收購的股份比例,在該比例范圍內向目標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預受要約的數量超過收購人要約收購的數量時,收購人應當按照同等比例收購預受要約的股份。
協議收購與要約收購的區別:
收購上市公司,有兩種方式:協議收購和要約收購,而後者是更市場化的收購方式。從協議收購向要約收購發展,是資產重組市場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協議收購是收購者在證券交易所之外以協商的方式與被收購公司的股東簽訂收購其股份的協議,從而達到控制該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購人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同被收購公司的股東以協議方式進行股權轉讓。
要約收購(即狹義的上市公司收購),是指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買賣交易使收購者持有目標公司股份達到法定比例(《證券法》規定該比例為30%),若繼續增持股份,必須依法向目標公司所有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
與協議收購相比,要約收購要經過較多的環節,操作程序比較繁雜,收購方的收購成本較高。但是一般情況下要約收購都是實質性資產重組,非市場化因素被盡可能淡化,重組的水分極少,有利於改善資產重組的整體質量,促進重組行為的規范化和市場化運作。要約收購是各國證券市場最主要的收購形式,在所有股東平等獲取信息的基礎上由股東自主選擇,被視為完全市場化的規范收購模式。
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交易場地不同。要約收購只能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進行,而協議收購則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場外通過協議轉讓股份的方式進行;
二是股份限制不同。要約收購在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達到30%時,若繼續收購,須向被收購公司的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90%以上時,收購人負有強制性要約收購的義務。而協議收購的實施對持有股份的比例無限制;
三是收購態度不同。協議收購是收購者與目標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大股東本著友好協商的態度訂立合同收購股份以實現公司控制權的轉移,所以協議收購通常表現為善意的;要約收購的對象則是目標公司全體股東持有的股份,不需要徵得目標公司的同意,因此要約收購又稱敵意收購。
四是收購對象的股權結構不同。協議收購方大(相關,行情)多選擇股權集中、存在控股股東的目標公司,以較少的協議次數、較低的成本獲得控制權;而要約收購中收購傾向於選擇股權較為分散的公司,以降低收購難度。
五是收購性質不同。根據收購人收購的股份占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比例,上市公司收購可分為部分收購和全面收購兩種。部分收購是指試圖收購一家公司少於100%的股份而獲得對對該公司控制權的行為,它是公司收購的一種,與全面收購相對應。撤單 撤單就是撤回未成交的委託單、訂單等合同性約定。
在股市中,當你判斷行情有可能無法按照你想像的預期進展的時候,你先前的委託一直不能成交,這時候可以撤單.你發出委託買賣申請後,他們還沒有成交,但你又不希望你剛發出的申請能成交,把這種申請撤回,即可以為為是撤單了.(比如你看到價格降得比較厲害,覺得他能降到4.7元,但你剛也委託4.8元買入,你就會先撤掉4.8元的買單,再以4.7元的價格委託買入)
撤單 撤單就是撤回未成交的委託單、訂單等合同性約定。
在股市中,當你判斷行情有可能無法按照你想像的預期進展的時候,你先前的委託一直不能成交,這時候可以撤單.你發出委託買賣申請後,他們還沒有成交,但你又不希望你剛發出的申請能成交,把這種申請撤回,即可以為為是撤單了.(比如你看到價格降得比較厲害,覺得他能降到4.7元,但你剛也委託4.8元買入,你就會先撤掉4.8元的買單,再以4.7元的價格委託買入)
為何要撤單?
第一種情況,追高,你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買入,而你手頭沒有資金,需要把之前的委託撤掉,用更好的價格追入
第二種情況,割肉,股價調得很厲害,你必須以更低的委託價格賣出才能成交,這時候需要撤掉之前的賣單
第三種情況,就是上面的提到的,你發現能有更好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那麼撤掉之前的委託,而選擇更好的價位進行委託。
埋單 在現在看來,買單和埋單其實都是結帳的意思,但最早不是這樣的。「埋單」一詞由來已久,源於廣東話。因為廣州的飲食業,以前有先食後結賬的傳統做法。
粵語「埋單」與「買單」中的「埋」與「買」兩字,音近義遠,這兩個詞的意思也是大相徑庭。粵語的「埋」字,有多個含義,其中之一,有聚合、結算之意,如「埋口」(傷口癒合)、「埋份」(參與一份)、「埋堆」(志趣相投者常相聚一起)等等。從前做生意者年終結算,叫「埋年」;至茶樓酒肆,食畢開單結賬,便是「埋單」。而「買單」一詞源起早年廣州開埠穗港異地間商業票據往來,本地付款,異地取貨,當下的付錢「買」到的其實是一紙提單。可見「埋單」「買單」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
餐館結賬叫「埋單」,這是廣東方言的用法。《廣州話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有「埋單」無「買單」,「埋單」釋義為「開單,結賬」。這種用法是廣東文化的縮影,包含了廣東人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其中有三層意思:一是提醒服務員「行埋來」(走過來),「埋」乃「靠近」,這種貼身服務既可方便顧客,又可避免餐館的忙亂;二是服務員隨時「記埋」(記下來)顧客吃的菜,讓顧客明白消費,「埋」有「積累」的內涵;三是用餐結束時,服務員已經把顧客的消費數額預先「埋好」(算好),以免顧客久等結賬的尷尬,「埋」又有「結算」的意思。
近年來,南風北漸,一些粵語詞彙成了各地民眾習語,作為外地人,辨音會意,「埋單」諧音而成「買單」,倒也直觀簡捷。這個問題算是地區間商業、文化交流中的趣事一樁吧。 當然,有些不了解廣州話的字義和廣州的民俗文化,把「埋單」誤作「買單」,也是不足為奇的。買單和埋單都是結帳的意思,但最早不是這樣的。
「埋單」這一詞在保險行業出現頻率較多,其行為涉嫌構成犯罪,具體情形是:機動車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繳納7項交強險時,基層的支公司把投保人一部分保費截留,只向上級公司上交一小部分,這樣在上下級公司之間就出現兩筆帳,也就是投保人拿的全額保險單,而在上級公司的記錄上,卻顯示只有一項交強險。如果保險公司是股份制,那麼行為人涉嫌構成職務侵佔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如果保險公司是國有,那麼就涉嫌構成貪污罪。第三百八十二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㈦ 股票交易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不需要辦任何手續,只要在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後你仍然持有該股(次日你賣出也不要緊),到時候會自動進入你的帳戶的。
㈧ 股票交易中常出現55數據意味什麼
出現55一般是操盤手用的盤口語言,大多是要准備漲的前兆,還有很多盤口語言要經過多次實戰驗證才能發現。
㈨ 關於股票交易中的一些問題
像你說的這個情況,只會在開盤之前的集合競價中出現,開盤後,如果在行情板上買家看到有人4.9就賣,買家就不會出5.00了,同樣賣家看到有人5.00買,就不會4.9賣了。
開盤前的集合競價是電腦撮合交易,按照成交量最大確定價格。所以價格不一定是你出的賣價或買價。
㈩ ●●●股票買賣中的幾個問題,求●●●
原成本44元800股
賣400*36=14400*0.3%=43.2
手續費用43.2+43.2+5+1=92.4
14400-92.4=14307.6/400=35.77
44-35.77=8.23
44+8.23=52.23
計算機成本計算與實際計算存有差距。也就是說將割肉賣出的虧損部分加手續費除以剩餘股數加進原來的成本。
同理計算出賣出股票的利潤減手續費除以剩餘股數,算得每股所賺,從原成本中減去,成本也就成為現在的12元
補答
同志:不是的你得到的錢原來的36*400
現在的是現價*400
如果避免賠錢須待股價漲到54元以後你才不賠錢,應該是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