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上海大眾汽車股票交易歷史
擴展閱讀
買格力還是茅台股票代碼 2025-08-18 22:38:18

上海大眾汽車股票交易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3 18:57:03

㈠ 上海股票交易市場成立於什麼時候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㈡ 上海大眾的歷史

上海大眾的歷史:
1978年11月,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自批示,正式拉開了轎車中外合資經營洽談的序幕。經過六年縝密的談判,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上海大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
在探索中國轎車工業合資經營的道路上,上海大眾迎難而上,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滾動發展的道路,為中國汽車工業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轎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的實踐模式。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國內轎車工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奠基石作用。
1991年4月16日,斯柯達公司成為德國大眾集團公司的一個子公司,大眾集團購買了斯柯達公司70%的股份,其餘30%股份在2000年收購,斯柯達進而成為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Volkswagen)、奧迪(AUDI)、西雅特(SEAT)後的第四大品牌。
2004年,上海大眾首款自主開發產品桑塔納3000型成功上市。
2004年,上海大眾喜迎20周年華誕。同年6月,大眾汽車成為北京奧運會汽車合作夥伴。上海大眾作為大眾汽車集團2008年北京奧運會合作夥伴之一。
2005年4月11日,上海大眾與SKODA汽車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歐洲享譽百年的SKODA汽車品牌正式落戶上海大眾。上海大眾將在保持SKODA汽車原有品牌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雙方的技術能力,進行本土化的創新開發,聯合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從經濟型轎車到中高端產品的全系列車型。
2007年7月,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簽署聯合聲明,雙方將合作開發一款基於德國大眾新一代B級平台、面向全球市場的全新轎車NMS。這是中國轎車企業首次直接參與國際一流汽車製造商的全新產品開發,也標志著上海大眾的研發工作正逐步納入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開發體系。
2008年,由上海大眾自主設計和研發的A級車LAVIDA朗逸成功上市;
2009年4月,PASSAT新領馭正式推出,其設計和研發具備了國際水準,標志著上海大眾的開發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上海大眾對市場的准確把握力也得到廣泛認可。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上海大眾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經過各方多次追加投資,公司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1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由9.8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69.4億元人民幣。經過一、二、三期技術改造工程和資產收購,上海大眾形成了五大生產區域和一個技術開發中心的布局;截至2009年年末,累計產銷各類轎車518萬輛,是國內保有量最大的轎車企業。鑒於上海大眾在自身發展和市場競爭中的出色表現和巨大成功,中德合資雙方已於2002年提前續簽了延長合營合同,將合作期限延展至2030年。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外雙方精誠合作,開拓進取。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上海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個中外合作成功的典範,上海大眾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㈢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史,包括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歷史,就從1982年以後開始,希望詳細些。

上海大眾成立於1985年3月,是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之一。中德雙方投資比例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集團40%、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合營合同期限為45年,即至2030年。

上海大眾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汽車工業「閉門造車」低水平徘徊的歷史,開辟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發展的道路。二十多年來,上海大眾自我積累、滾動發展,創下了我國轎車工業發展的新模式。經過合資各方多次追加投資,注冊資本已從1985年的1.6億元達到目前的106億元人民幣。

上海大眾的成功大大推進了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在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公司還開展了振興中國轎車零部件工業的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工作,這一跨地區、跨行業的宏大系統工程,帶動了一大批配套工業的技術進步,為形成符合國際水準的零部件生產打下扎實的基礎。目前為上海大眾配套的400多家零部件企業,已經廣泛地被其他汽車生產企業選作供應商,有的還被列入國際采購的行列。

在一個跨國界、跨文化、跨時代、跨技術的大背景下,上海大眾中外雙方精誠合作,開拓前進,被稱為「中德兩國成功合作的典範」。公司曾連續八年榮獲中國十佳合資企業稱號,八度蟬聯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榜首,並連續九年被評為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上海大眾創造了中國轎車工業的多項第一。

截至2007年9月,上海大眾已累計產銷量達到380萬輛,是國內保有量最大的轎車企業。

㈣ 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的股票代碼是什麼

上海大眾沒有單獨上市,母公司上汽集團才是上市企業,600104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截至2013年底,上汽集團總股本已達到110億股

㈤ 如何查詢上海股票市場歷史走勢情況

用軟體啊
你進入大盤(上證指數),按F5進入K線圖,這時候看到的是日線圖,然後可以再自己選擇周線、月線、年線。。。

㈥ 大眾汽車中國發展史

大眾汽車中國發展史: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由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和德國奧迪汽車股份公司三方共同出資建設的大型轎車合資企業。公司於1991年2月6日在長春成立,同年9月1日正式開業。

一汽-大眾公司是我國第一家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成立之初,公司堅持邊建設、邊生產、邊國產化的方針,各項工作進展顯著。1996年12月,公司全面建成投產,形成了年產15萬輛整車、27萬台發動機、18萬台傳動器的生產能力。一期工程的主要建設項目是由沖壓、焊裝、塗裝、總裝、發動機和傳動器車間組成的兩個生產廠以及產品開發中心、培訓中心、銷售中心、鐵路發運站、商品車停車場和備件中心庫等輔助設施。公司尚有部分預留空地用於第二期工程的建設。1997年8月19日,公司的15萬輛轎車工程項目通過了國家正式驗收。同年,公司實現利潤1億8千萬。這標志著一汽-大眾已完成了由大規模建設到大規模生產的歷史轉折,步入了一個上規模、創效益的新階段。全面建成後的一汽-大眾向著更高的經營目標邁進。
1998年4月30日,公司正式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從98年開始,公司先後向市場推出了國產A級車中率先裝有ABS(剎車防抱死制動)系統、自動變速箱和安全氣囊等先進裝備的捷達轎車,並依靠自己的開發能力對車身作了改型。奧迪系列作為合同產品轉入一汽-大眾生產以後,公司又研製開發出了奧迪200 1.8T高級轎車。99年9月6日,奧迪A6中國型高級轎車順利下線。目前,一汽-大眾已具有捷達、奧迪兩種車型的五十多個品種,是國內唯一一家既能生產普及型中檔車,又能生產豪華型高檔車的轎車企業。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一汽-大眾走出了一條「質量至上、技術領先、管理創新、市場導向」的成功之路。

㈦ 上汽集團的歷史

上汽集團早期的成功與和德國大眾的成功合作有莫大的關系。大概是看到了這種成功合作帶來的機遇,1997年6月,通用汽車集團也決定和上汽集團合作,建立了合資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與通用的合作同樣非常成功,在2000年-2004年,上汽集團總銷量較之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就來自上海通用的貢獻。
● 憑借MG品牌打入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通過收購獲得的英國MG品牌於2011年4月13日在英國的長橋(Longbridge)工廠正式開始量產,量產車型為MG6。雖然這個品牌是英國的,但目前已經完全歸屬中國上汽集團旗下,能在海外建廠生產值得肯定,尤其是在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除了在英國進行投產外,上汽集團在今年(2012年)6月,在美國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由其旗下的美國分公司上海汽車工業美國分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stries Corp. USA Inc.)開設了新的北美管理中心。開幕式還邀請到了美國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Rick Snyder)以及通用汽車的高層管理。因此很有可能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的合作將不僅限於在中國,很可能還會延伸至北美。
● 目前中國最強大汽車廠商之一
1996年的時候,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為30萬輛,如今上汽集團的年總產量已經超過300萬輛,增長幅度超過十倍。2010年,上汽集團年產量達到358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製造商。2011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突破40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5個百分點。這也標志著上汽集團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汽車企業之一。
上汽集團相比許多自主品牌,相對更有歷史。但我們將上汽集團的發展史看下來,才知道上汽真正的崛起是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其地位的穩固和高速發展都是在近20年左右的時間內發生的。而上汽集團的「發家史」也恰好是一個「合資史」,早期與德國大眾的合作以及後來去美國通用汽車的合作都是上汽集團高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但我們要討論的是自主品牌,而不是合資品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真正屬於上汽自己的品牌。
● 榮威品牌
榮威是上汽集團真正具有完全自主權的品牌,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在6年時間裡面發展迅速,其產品已經覆蓋中級車與中高級車市場,「科技化」已經成為榮威汽車的品牌標簽。榮威品牌口號為「品位,科技,實現」。目前,榮威在售車型有榮威950、榮威750、榮威550、榮威350以及榮威W5。
● 榮威750
作為國內首款實現量產的具有純正英倫設計及技術基因的中高級轎車,榮威750廣泛應用了歐洲高檔車技術,而它所具有的優雅經典的外形、激情澎湃的動力,更貼合了社會進取族群在價值和審美取向上的趨勢。同時,榮威的推出,也標志著上汽創造性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高起點地打造自主汽車品牌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源於網路分享。。。

㈧ 網上怎麼查股票的歷史交易明細

你好,投資者憑有效身份證明文件、證券賬戶到登記結算公司櫃台列印證券變更記錄;也可以到開戶證券公司營業部,由證券公司代理投資者向交易所查詢和列印歷史成交記錄。最方便的還可以登錄你的交易軟體查詢交割單。

㈨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史

我國從80年代初期對於民族汽車工業就開始了「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當初第一個走進來的就是德國大眾,但是30年過去了,我們換來了什麼技術呢?當年紅旗品牌被大眾有意無意的設置障礙,上海(上海牌汽車)更是直接在上海大眾被大眾公司直接否決(50年代就馳名中國的上海牌汽車在大眾的阻擋下於1991年退出歷史舞台),1991年一汽大眾的成立沒有幫助一汽集團重新生產大紅旗(這也是我國幾代汽車人的夢想),到最後還讓一汽集團不得不另外花錢借用美國林肯的底盤生產大紅旗。可以說大眾汽車從根本上就沒有給過中國自主品牌任何機會,只有阻礙!經過多年的軟磨硬泡,2000年大眾拿出了老掉牙的奧迪100平台來忽悠中國人製造出了所謂的「民族汽車」---紅旗明仕和世紀之星! 但是我們得到技術了嗎?答案是沒有,除了那個老掉牙已經淘汰許多年的奧迪100平台,大眾在發動機技術上根本沒有給一汽任何幫助,最後名士和世紀之星架在老掉牙的平台上使用的卻是日產提供的比較先進的2.0V6發動機,而豐田則將旗下皇冠的平台技術提供給一汽幫助一汽製造出了紅旗H3,馬自達汽車貢獻出馬自達6的平台技術提供給奔騰B50,B70等等,我不相信日本廠商會無條件支持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但是相對這些大家天天喊抵制的日本車企,看看德國大眾30年來除了在中國市場上賺出了他那含金量不高的銷量以外,為中國自主汽車工業做出過什麼貢獻呢----沒有任何貢獻,暫且意淫日本人可能有自己的考慮和心懷鬼胎,但是我們畢竟得到了部分技術----就好像早期自主品牌大量甚至全部使用的三菱發動機,而現在,自主品牌的自主發動機技術哪個不是從當年那款三菱發動機得來的!!就算是美國人,也慷慨大方的拿出他們的很多平台技術提供給中國,而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從日本和美國那裡得來的技術提升了自身的實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德國車企的任何幫助,卻竟然還賺來了神車的名號,僅從這個角度來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一目瞭然!!!
最後說一下所謂的「愛國人士」抵制日貨的情況:要真愛國就乾脆直接買自主品牌的國產車,也別假裝愛國不買日系而買德系了-----那你這是愛的哪一門子的國啊,愛德國嗎?。扭扭咧咧的購車情結沒有幫助自主品牌車,卻成全了不地道的大眾汽車,真是中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