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加州股票交易所
擴展閱讀
寧波齊心科技股票6 2025-08-07 21:58:58
中國石油股票牛叉一 2025-08-07 21:54:21
股票期權交易員招聘 2025-08-07 21:41:41

加州股票交易所

發布時間: 2021-08-21 04:48:07

⑴ 拿數學公式成為全球對沖基金之王的西蒙斯是如何成功的

針對不同市場設計數量化的投資管理模型,並以電腦運算為主導,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訣。不過西蒙斯對交易細節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員工之外,沒有人能夠得到他們操作的任何線索。

對於數量分析型對沖基金而言,交易行為更多是基於電腦對價格走勢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觀判斷。文藝復興公司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電腦和系統專家,研究人員以及交易人員。西蒙斯親自設計了最初的數學模型,他同時僱用了超過70位擁有數學、物理學或統計學博士頭銜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團隊見一次面,和他們共同探討交易細節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為一位數學家,西蒙斯知道靠幸運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戰勝市場必須以周密而准確的計算為基礎。大獎章基金的數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學關系,發現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並通過杠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模的交易獲利。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基金採取了相同的策略,不過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們往往顯得黯然失色。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成立於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規模達到2.7億美元時開始停止接受新資金。現在大獎章基金的投資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種股市以及其他市場的投資標的,模型對國債、期貨、貨幣、股票等主要投資標的的價格進行不間斷的監控,並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指令。

當指令下達後,20名交易員會通過數千次快速的日內短線交易來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時能佔到整個納斯達克市場交易量的10%。不過,當市場處於極端波動等特殊時刻,交易會切換到手工狀態。

和流行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認為市場的異常狀態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暫的,「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賣出和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西蒙斯說。

西蒙斯透露,公司對交易品種的選擇有三個標准:即公開交易品種、流動性高,同時符合模型設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進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優勢之一是可以降低風險。而依靠個人判斷選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輸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是隨機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續從市場中獲利。而西蒙斯則強調,「有些交易模式並非隨機,而是有跡可循、具有預測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經指出「市場在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絕對的」一樣,西蒙斯也認為,雖然整體而言,市場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暫的或局部的市場無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機會。

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經觀察過的一個核子加速器試驗,「當兩個高速運行的原子劇烈碰撞後,會迸射出數量巨大的粒子。」他說,「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帶來的變化。」

「我注視著電腦屏幕上粒子碰撞後形成的軌跡圖,它們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卻存在著內在的規律,」西蒙斯說,「這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證券市場,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交易發生。」西蒙斯認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當交易這只蝴蝶的翅膀輕顫之後,市場會作出怎樣復雜的反應。

「這個課題對於世界而言也許並不重要,不過研究市場運轉的動力非常有趣。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西蒙斯笑起來的時候簡直就像一個頑童,而他的故事,聽起來更像是一位精通數學的書生,通過復雜的賠率和概率計算,最終打敗了賭場的神話。這位前美國國防部代碼破譯員和數學家似乎相信,對於如何走在曲線前面,應該存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發現這個公式則無異於拿到了通往財富之門的入場券。

⑵ 法拉第未來將在7月21日登陸納斯達克 與PSAC合並上市

PSAC董事長兼聯席首席執行官Jordan Vogel說:"我們很高興能達到交易過程中的這一里程碑,我們期待PSAC股東批准本次合並,繼而完成與FF完成擬議的合並交易,續寫FF作為上市公司的下一篇章。 」

FF 91作為FF的旗艦產品,擁有業界領先的1050匹馬力,百公里加速不超過2.4秒,業內最大的60度後仰角的零重力座椅以及革命性的用戶體驗,旨在打造移動、互聯、奢華的第三互聯網生活空間。

⑶ 威廉夏普在經濟學上有什麼成就

1934年6月16日,威廉?夏普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市。

1951年,夏普進入伯克萊加州大學,計劃通過主修科學而得到醫學學位。但是,一年的課程學習之後,他失去了興趣,並轉學到洛杉磯加州大學,選擇主修企業管理專業。

在洛杉磯加州大學的第一學期,他學習會計學和經濟學——這兩門功課為商科學位所必需。會計課程主要講簿記,而經濟學課程集中在微觀經濟理論。他發現簿記繁瑣且智力內容簡單。但是他卻被微觀經濟理論的嚴格和有用所吸引。因此他決定主修經濟學。對此,他說:「那時起我學會從實用和智力兩方面重視會計學,而且因為初次學習它有助於使我轉向在我的全部職業生活中愉快工作的領域而感到高興。」

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夏普得到兩個經濟學士學位,然後到陸軍服役。在1955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和在1956年得到文學碩士學位。在讀文學學士學位時,他被提名到聯誼會。

短期服役之後,在1956年夏普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加入蘭德公司。

夏普是在蘭德公司工作的同時繼續在洛杉磯加州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60年,完成了全部專業課的考試之後,夏普開始考慮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在弗雷德?威斯頓的建議之下,他向同在蘭德公司的哈里?馬克維茨求教。他們從此開始密切合作,研究「基於證券間關系的簡化模型的證券夾分析」課題。雖然,哈里並不是夏普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成員,但他的作用是整篇論文的顧問。夏普說:「我欠他的債是巨大的。」1961年,夏普的博士論文通過答辯,同時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在論文中,他根據馬克維茨首先提出的一個模型探討了證券夾分析的一些方法。當時稱為「單一指數模型」,即現在的「單因素模型」。在論文中,他討論了規范的和實證的兩方面結果。最後一章「證券市場行為的一個實證理論」包括一項成果,類似現在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一部分,但是在單一因素模型產生報酬的有限環境中得到的。

1961年,夏普在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接受了一個金融學職務,定居在西雅圖。一安頓下來,他便開始著手歸納其博士論文的規范性成果,並於1963年發表在《管理科學》上。更加重要的是他開始使博士論文最後一章中的均衡理論一般化。到1961年秋季他發現,不必對影響證券報酬的因素數目作任何假設即能得到一組很相似的結果。在1962年1月他第一次在芝加哥大學報告這個方法,此後不久將一篇這個題目的文章投向《金融》雜志。由於編輯部的原因,該文遲至1964年9月才發表。這篇文章在內容和標題兩方面為現在被稱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理論提供了主要基礎。

從1961年到1968年,夏普一直在華盛頓大學。他教學的題目范圍很廣,包括來自微觀經濟學、金融、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和運籌學。他發現學習一個主題的最佳方式是教它。他在華盛頓的歲月是忙碌的,但成果豐碩。

1968年之後,夏普應邀在斯坦福大學商業研究生院擔任一個職務,他在1970年才去那裡。在去之前他完成了一本書《證券夾理論和資本市場》,總結了這些領域中的規范和實證工作。

1973年,在斯坦福夏普被命名為鐵木根金融學教授。

70年代,他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與資本市場中的均衡有關的問題以及它們對投資者的證券夾選擇的含義上。美國在1974年通過關鍵立法後,他開始研究用於支付退休金義務的資金的投資政策的作用。他還寫了一本教科書《投資》,將制度的理論的和經驗的材料歸納在一起,便於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習。1978年出版的第一版很成功。現在與高登?亞歷山大合作的這本書已出了第四版。與高登?亞歷山大合作的,在1989年出版的另一本書《投資學基礎》,也受到讀者好評。

1976—1977年,夏普在國民經濟研究所,在邁塞爾的指導下,作為研究銀行資本是否充分問題的研究小組成員,研究存款保險和拖欠風險之間的關系。成果於1978年發表在《金融和數量分析》雜志上,支持基於風險的保險費概念。與勞里?古德曼合作的經驗工作也說明金融機構的證券的市場價值能提示關於資本是否充足的重要信息。國民經濟研究所的項目強烈提倡更多擔心金融機構的風險,並且警告一個固定保險率制度和事實上無限的覆蓋面,而監測及實施程序不完善,為經營這些機構的那些人甘冒太大風險提供激勵。

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開發了一種簡單但有效的方法,用於對一類證券夾分析問題求近似解。目前,這個程序已被廣泛應用。

1980年夏普被推選為美國金融學會主席。他選擇《分散投資管理》為講演的題目。目的是提供某種結構,用於分析大型機構投資者在一些專業投資經理之中分配資金的流行習慣之用。

在20世紀80年代,夏普繼續對有關退休金計劃投資政策的問題進行研究。1983年,與J?米海爾?哈利遜完成了對此題目的一篇理論文章。與此同時,他開始對美國股票市場中產生報酬的過程感興趣。那時在伯克來加州大學的巴爾?羅森堡是這個題目的先驅者,他在1982年發表了關於紐約股票交易所證券報酬的因素的一篇經驗論文。夏普也開始將精力集中於資產配置。為此,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准備工作,包括一本書《資產配置工具》,優化軟體和資料庫。《資產配置工具》在1985年第一次出版。現在這本書原來的出版商和易伯遜公司連同他們的大得多的資料庫集合,都可以提供使用。

1983年,他幫助斯坦福建立一個國際投資管理計劃,初期與日內瓦的國際管理研究所,以後與倫敦商業研究生院聯合提供。這個計劃是為希望得到金融經濟理論和有關經驗研究的全面基礎的高級投資專業人員設計的。夏普擔任此計劃的主任之一,直至1986年。他還獨立地幫助野村高級管理學院創設一個三星期的計劃,將大致相同的材料帶給日本的投資專門人員,並為此計劃教學五年。他也協助金融研究公司的悉尼?科特爾籌備討論班,將最新研究成果通報給投資實務人員。

1986年,夏普在斯坦福請假兩年,以創辦夏普——羅素研究公司,注冊進行研究並開發程序以幫助養老金、基金會和捐贈基金選擇對他們的情況和目標適合的資產配置。這項工作受到幾個重要養老基金及法蘭克?羅素公司支持,並在一群有才能的專門人員的協助下,他能使以前金融經濟學領域中的成果用於這些重要問題並且提供有用的新的理論和經驗材料。這個時期之後企業的注冊證擴大到包括作為養老金、捐贈基金和基金會在資產配置方面的顧問。已發表的這些活動導致的工作包括集成資產配置,資產配置的動態策略,評價經理風格和績效的因素模型,以及負債套頭交易。

由於夏普在金融領域的成就和影響,他擔任了許多名譽職務。從1975年至1983年,擔任大學退休股票基金的一名理事,現在擔任注冊金融分析家學會的研究基金會的理事,金融定量研究會的委員,注冊金融分析家學會的教育和研究委員會委員。還擔任日光證券投資技術研究所和瑞士聯邦銀行的單位證券夾管理部的策略顧問。

他也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獎金。1980年,他獲得美國商學院協會的優異貢獻獎;1989年,得到金融分析家協會尼古拉?摩洛道夫斯基金融專業優異貢獻獎。

夏普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是在有價證券理論方面對不確定條件下金融決策的規范分析,以及在資本市場理論方面關於以不確定性為特徵的金融市場的實證性均衡理論。他在20世紀60年代將馬克維茨的分析方法進一步發展為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用來說明在金融市場上如何建立反映風險和潛在收益的有價證券價格。在他的模型中,夏普把馬克維茨的資產選擇理論中的資產風險進一步分為資產的「系統」(市場)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兩部分。前者指總體股價變動引起的某種資產的價格變化,後者則是由影響股價的某些特殊要素引起的資產價格變動。夏普提出的一個重要理論是,投資的多樣化只能消除非規則風險,而不能消除規則風險。亦即投資於任何一種證券,都必須承擔系統風險。

假設有兩種具有相同β的有價證券組合,一種是由非系統風險大的股票構成,另一種是由非系統風險小的股票構成。「有風險」的有價證券組合比「安全」的有價證券組合收益更大嗎?夏普的資本定價模型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兩種有價證券組合的系統風險(即不可避免的風險)相同,風險更大的股票對理性的投資者沒有影響。

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主要部分。現在,投資公司廣泛應用該模型來預測某一種股票在股票市場上的運作情況。該模型也有助於計算與投資和合並有關的資本消耗,控制公共事業的公司股票,並能夠決定有關沒收公司財產的法律案件。它還被廣泛用於經濟分析,從而系統地、有效地編排統計數據。總之,這一模式對金融經濟學的貢獻是眾口皆碑的。

⑷ 虛擬幣(比特幣,eth,pi幣)說上交易所,這里說的交易所是哪裡

國內比較知名的火幣,okex,幣安.比特幣跟eth大部分交易所早就有了

⑸ AMD幾年開始的做的呀

amd
公司概覽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微半導體 ) 成立於 1969 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 AMD 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 AMD 致力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其在CPU市場上的佔有率僅次於Intel。

AMD 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 在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 1.6萬名員工 。 2004 年, AMD 的銷售額是 50 億美元。

AMD 有超過 70% 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業務發展

在 AMD,我們堅持「客戶為本 推動創新」的理念,這是指導 AMD 所有業務運作的核心准則。

我們與客戶建立了成功的合作關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與技術領袖開展了密切的合作,以開發下一代解決方案,拓展全球市場和推廣 AMD 的品牌;我們還與一些以克服艱巨困難並依靠技術獲得成功的世界級領先者建立了合作關系。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超過 2,000 家軟硬體開發商、 OEM 廠商和分銷商宣布支持 AMD64 位技術。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強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於 AMD 皓龍™ 處理器的系統運行企業應用,且性能獲得大幅提高。

AMD 的產品系列

計算產品

對於需要高性能計算和 IT 基礎設施的企業用戶來說, AMD 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 採用直連架構的 AMD 皓龍(Operon)™ 處理器可以提供領先的單核和雙核技術。

• AMD 速龍(Athlon64),又叫阿斯龍™ 64 處理器可以為企業的台式電腦用戶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重要的投資保護。

• AMD 雙核速龍™ 64(AthlonX2 64 )處理器可以提供更高的多任務性能,幫助企業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

• AMD 炫龍™ 64(Turion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利用移動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提供最高的移動辦公能力,以及領先的 64 位計算技術。

• AMD 閃龍™(Sempron64) 處理器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出色的性價比,而且可以提高員工的日常工作效率。

• AMD 飛龍(Phoenom)™ 處理器 全新架構的4和處理器,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為現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標明)。
對於消費者, AMD 也提供全系列 64 位產品

• AMD 雙核速龍™ 64 處理器可以讓用戶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任務(包括業務應用和視頻、照片編輯,內容創建和音頻製作等)。這些強大的功能使其成為那些即將上市的新型媒體中心的最佳選擇。

•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和性能,可以提供栩栩如生的數字媒體效果――包括音樂、視頻、照片和 DVD 等。

•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輕薄型筆記本電腦領略 64 位性能的消費者, AMD 炫龍™ 64 移動計算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提供安全的移動辦公能力。

• 對於那些希望獲得最佳性價比的消費者, AMD 閃龍™ 處理器可以提供從文字處理到照片瀏覽的各種常用功能。

嵌入式解決方案

AMD 的嵌入式解決方案以個人電腦以外的上網設備為目標市場,鎖定的目標產品包括平板電腦、汽車導航及娛樂系統、家庭與小型辦公室網路產品以及通信設備。AMD Geode™ 解決方案系列不僅包括基於x86的嵌入式處理器,還包括多種系統解決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決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處理器、無線技術、開發電路板及參考設計套件。隨著這些新的解決方案相繼推出,AMD 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有助確立 AMD 在新一代產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研究與開發

為了確保公司產品繼續保持其競爭優勢, AMD 多年來一直致力投資開發未來一代的先進技術。目前 AMD 已著手開發未來 5 至 10 年都可適用的高性能技術。

目前 AMD 設於美國加州桑尼維爾 (Sunnyvale) 及德國德累斯頓 (Dresden) 的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分別負責多個研發項目。 此外, AMD 也與 IBM 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工藝技術。

AMD 的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技術

為了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成功,跨國電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賴的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來為他們按時按量地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因此, AMD 採用了一種高效的、基於合作夥伴的研發模式,確保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始終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領先。藉助於行業夥伴的技術和資源, AMD 為它的產品集成了先進的亞微米技術。它的產品通常領先於行業總體水平,而且成本遠低於平均成本。

為了在批量生產過程中無縫地採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AMD 開發和採用了數百種旨在自動確定最復雜的製造決策的專利技術。這些業界獨一無二的功能現在被統稱為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它們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速度、准確性和靈活性。

AMD 中國簡介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日益成為 AMD 全球戰略重點之一。 2004 年 9 月, AMD 公司大中華區在京正式成立, AMD 全球副總裁 郭可尊女士任 AMD 大中華區總裁兼總經理,統轄 AMD 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所有業務,進一步 把握「中國機會」。
AMD 首開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無縫移植 32 位、 64 位計算優勢的技術;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 64 位計算。 2005 年, AMD 再開行業之先河,推出了雙核處理器。
AMD 的客戶及業務夥伴已遍布中國,覆蓋科研、教育、電信、氣象、石油勘探等行業, AMD 的產品受到了中國市場與用戶的廣泛肯定 。
在中國, AMD 已與眾多 OEM 廠商建立聯盟,其中包括聯想、清華紫光、曙光、 方佳、中科夢蘭 等中國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領先的計算機製造商。
為了實現美好的遠景,把握「中國機會」, AMD 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

AMD發展歷史

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並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尋找機會

對Jerry 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幹。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 Semicon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塊,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准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元--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 - 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盡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後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游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歷史回顧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游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台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於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准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志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志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志,並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於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並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歷史回顧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聖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聖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AMD的晶元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1981--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決定延續並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82--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簽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的技術交換協議。

1983--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 --經受嚴峻考驗

AMD以公司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銷售業績迎來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慶祝完周年紀念之後的幾個月里,員工們收到了創紀錄的利潤分紅支票,並與來自洛杉磯的Chicago樂隊和來自得克薩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樂隊一同歡慶聖誕節。

但是在1986年,變革大潮開始席捲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內存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沖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於各種晶元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於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開始考慮改革:改組整個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AMD開始通過設立亞微米研發中心,加強自己的亞微米製造能力。

歷史回顧

1984--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位於奧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啟動自由晶元計劃。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晶元。

1986--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劃。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達成並購協議。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1989-94 - 展開變革

為了尋找新的競爭手段,AMD提出了"影響范圍"的概念。對於改革AMD而言,這些范圍指的是兼容IBM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網路和通信晶元、可編程邏輯設備和高性能內存。此外,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還來自於它在亞微米處理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這種技術將可以滿足該公司在下一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在AMD創立25周年時,AMD已經動用了它所擁有的所有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目前,AMD在它所參與的所有市場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場。該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礙,可以生產自行開發的、被廣泛採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處理器。AMD已經成為快閃記憶體、EPROM、網路、電信和可編程邏輯晶元的重要供應商,而且正在致力於建立另外一個專門生產亞微米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基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獲得了創紀錄的銷售額和運營收入。

盡管AMD的形象與25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頑強、堅決的競爭對手,並可以通過它的員工的不懈努力,戰勝任何挑戰。

歷史回顧

1989年5月--AMD設立高層領導辦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層主管。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ny Holbrook繼續擔任首席技術官,並成為董事會主席。

1990年9月--SDC開始使用硅技術。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處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對市場的壟斷。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萬個Am386。

1992年2月--AMD對Intel的長達五年的法律訴訟結束,AMD獲得了製造和銷售全部Am386系列處理器的權力。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快閃記憶體產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處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員。

1993年7月--Fab 25在奧斯丁開始動工。

1993--AMD宣布AMD-K5項目開發計劃。

1994年1月--康柏計算機公司和AMD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合作協議,康柏計算機將採用Am485微處理器。

1994年2月--AMD員工開始遷往AMD在森尼韋爾的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為Am486微處理器的組裝合作夥伴。

1994年3月10日--聯邦法院陪審團裁決AMD擁有對287數學協處理器中的Intel微碼的所有權。

1994年5月1日--AMD慶祝創立25周年,並在森尼韋爾和奧斯丁分別邀請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獻藝。

1995-1999 --從變革到超越

AMD在這段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提供越來越具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地開發出對於大批量生產至關重要的製造和處理技術,以及加強與戰略性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而實現的。在這段時期,與基礎設施、軟體、技術和OEM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夠帶領整個行業向創新的平台和產品發展,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

1995年,AMD和NexGen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首次會面,探討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創建一種能夠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的微處理器系列。這些會談促使AMD在1996年收購了NexGen公司,並成功地推出了AMD-K6? 處理器。AMD-K6處理器不僅實現了這些起點很高的目標, 而且可以充當一座橋梁,幫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龍? 處理器系列。這標志著該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龍 處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標志著AMD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和生產一款業界領先、自行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夠採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專門優化的晶元組和主板、業界領先的處理器。AMD速龍 處理器將繼續為該公司和整個行業創造很多新的記錄,其中包括第一款達到歷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歷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 處理器和基於AMD速龍 處理器的系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在推出這款創新的產品系列的同時,該公司還具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對於其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1995年,位於得克薩斯州奧斯丁的Fab 25順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經為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它的下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與Motorola的戰略性合作讓AMD可以開發出基於銅互連、面向未來的處理器技術,從而讓AMD成為了第一個能夠利用銅互連技術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的公司。這種共同開發的處理技術將能夠幫助AMD在Fab 30穩定地生產大批的AMD速龍 處理器。

通過提供針對雙運行快閃記憶體設備的行業標准,AMD繼續保持著它在快閃記憶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推動當時的技術繁榮的眾多技術的重要組件。手提電話和互聯網加大了市場對於快閃記憶體的需求,而且它的應用正在變得日益普遍。AMD范圍廣泛的快閃記憶體設備產品線當時已經能夠滿足手提電話、汽車導航系統、互聯網設備、有線電視機頂盒、有線電纜數據機和很多其他應用的內存要求。

通過多種可以為客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的快閃記憶體和微處理器產品,能穩定生產大量產品、業界領先的全球性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未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製造計劃,AMD得以在成功地渡過一個繁榮時期之後,順利地進入新世紀。

歷史回顧

1995--富士-AMD半導體有限公司(FASL)的聯合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購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頓動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處理器。

1998--AMD在微處理器論壇上發布AMD速龍處理器(以前的代號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開發銅互連技術的開發建立長期的夥伴關系。

1999--AMD慶祝創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龍處理器,它是業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計算的第七代處理器。

2000---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AMD將會繼續秉持它過去所堅持的理念:來自競爭的驅動力,對客戶的關注,創新的產品,以及了解和適應變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未來將由AMD員工塑造。他們的長期努力已經讓AMD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傳奇性的公司。

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慶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開始首次供貨。

2001--AMD推出AMD 速龍? XP處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龍 MP 雙處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夥伴關系,共同擁有和管理一個位於新加坡的300-mm晶圓製造中心,並合作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

2002--AMD收購Alchemy Semiconctor,建立個人連接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擔任AMD的首席執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於MirrorBit™ 架構的快閃記憶體設備。

2003-AMD 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電腦 和筆記簿電腦的AMD 速龍™ 64處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 使基於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的系統能提供影院級計算性能.

2005-AMD推出AMD第一款雙核Opteron處理器.

2006-AMD推出了最新的AM2介面.支持DDR2內存的64全系列位處理器。並首次在閃龍中集成了內存控制器。

2006-7月24日,美國紐約 ---- AMD公司與ATI公司宣布將進行合並,交易金額約為54億美元。根據交易條款,AMD將以42億美元現金和5700萬股AMD普通股收購截止2006年7月21日發行的ATI公司全部的普通股。AMD將承受所有ATI公司的未償期權和受限股票(RSUs)。

⑹ 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推出全球首個水期貨即將問世,將會帶動哪些產業

我們以前聽過炒黃金的,也聽過炒原油的,但是從來沒有聽過炒水的,就在近日全球首個水期貨即將問世,那麼它將帶動哪些產業呢?我們會從以下幾點做詳細解答。

一、關於這個新聞是怎麼回事?

以前聽說過原油期貨,也聽說過黃金期貨,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水期貨,最近有一個消息顯示,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即將發行一個關於水的期貨合約。只要目的是為了加州最大的水價,消費者提供對沖,也是為了給全球的投資者提供稀缺的指標。水期貨產品的到來是因為全球氣候問題的不斷加劇,雖然我們生活在城市,感受不到這些物資匱乏的信息,但事實上。全球氣候乾旱和污染的問題已經使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提上了日程。

⑺ 美國安捷倫科技公司的安捷倫科技公司歷史

1930s 1934年剛從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的戴維.帕卡德 (Dave Packard) 和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 去科羅拉多山脈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周的垂釣野營旅行。兩人發現彼此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非常一致,因而結為摯友。此後,比爾到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戴維則在通用電氣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及導師 Fred Terman 的鼓勵下,二人決定成立一家公司並自己經營。
1938年
帕卡德夫婦遷入加州 Palo Alto 市艾迪生大街367號。比爾就在這棟房子後面租下一間小屋。比爾和戴維以538美元作為初期資本,並利用業余時間在 車庫 里開始了創業歷程。 比爾.休利特利用其負反饋研究課題研製成功惠普的首項產品,阻容聲頻振盪器(型號為 HP 200A),這是一種用於測試音響設備的電子儀器。該振盪器把一個白熾燈泡置入電路中,以提供可變電阻,這是振盪器設計上的一項突破。利用反饋原理,惠普又相繼推出另外幾項早期產品,如諧波波形分析儀及多種失真分析儀。 華特迪斯尼公司訂購8台振盪器 (HP 200B),用於製作經典電影《幻想曲》(Fantasia)。 1939年
兩人於1939年元旦成立合夥公司,並以投硬幣來決定公司名稱。 華特迪斯尼公司利用 HP 200B 型聲頻振盪器測試製作電影《幻想曲》所使用的音響設備。 1940s 公司的測試與測量產品在工程界和科學界大受歡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美國政府的電子儀器訂單象雪片一樣飛來。惠普公司推出了許多新產品,並建造了首座公司大樓。
1940年
公司的生產車間從車庫遷到PaloAlto市PageMill路和ElCamino區的一座租賃來的大樓。 公司向員工發放第一筆獎金,5美元的聖誕獎金。後來節日獎金變為生產獎金,再後來演變為全公司范圍的利潤分紅計劃。 凈營業收入:34,000美元;員工人數:3人;產品種類:8種。 1942年
建造了首座自己的大樓(紅木大廈),位於加州PaloAlto市PageMill路395號,它集辦公室、實驗室及工廠於一體,面積10,000平方英尺。比爾和戴維把大樓設計成不設隔牆的格局,以便空間更具靈活性。 戴維設計了一個電壓計,該產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靠性,但價格卻極低廉。 1943年
惠普為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了信號發生器及雷達干擾設備,從而進入微波科技領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的成套系列微波測試產品,使惠普成為信號發生器領域公認的佼佼者。 1950s 惠普制定了公司目標,這一目標後來成為其獨特管理哲學的基礎,惠普也著手朝全球化方向發展。
高速頻率計數器(HP524A)的推出,大大縮短了測量高頻所需的時間(從原來的10分鍾左右降至1~2秒)。在技術應用方面,廣播電台使用HP524A可精確設定發射頻率(例如調頻104.7兆赫),從而符合當局(FCC)關於電波頻率穩定性的規定要求。
明確制定公司發展目標,這一目標成為公司後來的管理模式,即廣為人知的惠普之道(HPWay)奠定了基礎。
1950年
微波測量儀器領域的幾項重大技術進步使測量結果更加全面,並顯著提高了測量精確性。 凈營業收入:550萬美元;員工人數:215人。 1957年
1957年11月6日,公司股票首次上市。 1958年
凈營業收入:3,000萬美元;員工人數:1,778人;產品種類:373種。 1959年
走出加州,在瑞士日內瓦設立了歐洲市場營銷機構,並在西德的Boeblingen建立了第一家海外製造廠。 1960s 惠普在測試與測量市場領域保持穩健增長,並開始涉足其他相關領域,如電子醫療儀器和分析儀器等。惠普公司開始被視為一家積極進取、管理有方的公司和理想的工作地點。
1960年
新示波器的設計首次使用新采樣技術,以觀測廣泛用於電腦科技的快速數字化波形。 在科羅拉多州的Loveland開設美國國內的第二間製造廠。 1961年
通過收購馬薩諸塞州Waltham市的Sanborn公司,進入醫學領域。 在紐約股市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號為HWP。 1962年
惠普首次進入財富(Fortune) 雜志評選的美國企業500強,列第460位。 1963年
與日本橫河(Yokogawa)電氣公司在東京組建首家合資公司:橫河惠普公司。 生產首個能按預設精確頻率產生電信號的合成信號發生器,是對測量自動化的一大貢獻。 1964年
惠普歡慶成立25周年。 戴維.帕卡德獲選董事會主席,比爾.休利特當選總裁。 推出高精確度的HP5060A銫射束時間標准儀。 推出的微波頻譜分析儀是首個能對一組頻帶的個別信號進行直接讀數和校準分析的測量儀器。 1965年
惠普收購F&M科技公司,從而躋身於分析儀器領域。 凈營業收入:1億6,500萬美元;員工人數:9,000人。 1966年
公司的中心研究機構惠普實驗室成立,它是世界領先的電子研究中心。 公司推出第一台電腦產品(HP2116A),它用作測試與測量儀器的控制器。 首個全固態部件振盪器問世,體積小,重量輕,並帶有大顯示屏,便於實驗室和生產領域使用。 1967年
Boeblingen,惠普設在德國的分公司推出非接觸式胎心監測儀,用於測定胎兒在分娩時的狀況。 Boeblingen分廠還首先推出彈性工作制的概念,這一作法已在世界各地的惠普分廠廣泛採用。 惠普的工程師帶著開發的原子鍾飛赴全球18個國家,為當地校準國際標准時間。銫射束時間標准最終成為校對國際時間的標准。 1969年
戴維.帕卡德出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任期從1961年到1971年)。 首台用於色譜分離法的自動樣本注入器能讓分析樣本時,整個系統不受影響。 1970s 惠普繼續發揚其銳意創新的傳統。到70年代末,公司的盈利與員工人數均取得大幅增長,比爾和戴維將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交給約翰.楊(John Young)。
1970年
推出全自動微波網路分析儀,它是設計和製造微波系統不可或缺的工具。 凈營業收入:3億6,500萬美元;員工人數:16,000人。 1971年
利用激光技術生產出可測量百萬分之一英寸長度的激光干擾儀。惠普激光干擾儀目前仍是製造微處理器晶元時首選儀器。惠普也利用類似的科技開發出一種激光儀器----第一個電子勘測工具。 1973年
推出首個由微處理器控制的化學分析系統,操作簡單,分析結果也顯著改善。 邏輯分析儀成為快速成長的數字電子領域工程師的首選工具。 1975年
惠普開發的標准介面簡化了儀器系統。電子行業採用惠普的介面匯流排HP-IB作為國際介面標准,從而使多台儀器能方便地與電腦連接。HP-IB介面匯流排和惠普編程語言使現成的儀器構成測試系統成為可能。 1977年
約翰.楊出任惠普公司總裁(1978年出任首席執行官)。 1978年
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新計算機語言,稱作ECG標准語言(ECL)。作為最早的人工智慧系統之一,它使惠普計算機系統能夠象醫生那樣分析心電圖。 1979年
推出第一個集成微處理器開發系統,集軟體與硬體工程師所需的所有工具於一體。 惠普開發的石英毛細柱簡化了化學分析過程,使之可以分析更多種化合物。 新推出的用於化學分析的二極體陣列檢測器能迅速地同時測量多波長光線。 1980s 在這個日益全球化和經濟飛速變化的年代,電腦科技對所有產品領域的巨大影響不僅提高了產品性能,降低了生產成本,也徹底改變了整個生產流程與組織結構。
1980年
推出64波道心電超聲波監測儀,運作快速可以顯出實時的心搏圖像。 凈營業收入:30億美元;員工人數:57,000人。 1982年
信號數據網路是首個能快速傳遞數據、使一個終端可以同時監測24個醫院病床的網路。 1985年
世界首台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網路分析儀讓使用者能以接近實時的速度和經過前所未聞的頻率范圍進行快速方便的幅度和相位測量。 凈營業收入:65億美元;員工人數:85,000人。 1987年
比爾.休利特退休並辭去董事會副主席職務。 Walter Hewlett(比爾之子)和David Woodley Packard(戴維之子)當選為公司董事。 1988年
數字式萬用表集高頻、高精確度、和高解析度電壓測量儀一體。 開發出能測量太赫茲的傳輸頻帶寬度的分析儀,用於光電通訊領域。 1989年
惠普歡慶成立50周年。 惠普推出的新型原子輻射檢測儀是首台能以氣相色譜法檢測除了氦以外的所有元素的檢測儀。 推出測試與測量系統語言(TMSL)解決了必須通過寫軟體的方式在測試系統中的不同儀器間傳遞信息的難題。TMSL開辟了一個新的工業信息傳送標准。 1990s 隨著以網路為基礎的信息與應用逐漸普及,變化的速度顯著加快,競爭更趨激烈,產品從實驗室到投放市場的周期大大縮短了。
1990年
惠普公司以其新研製的超臨界液體提取器進入試樣准備領域。 凈營業收入:132億美元;員工人數:9萬1,500人。 1991年
收購Advantek公司拓寬了公司在全球通訊市場的元器件供給。 HP SONOS 1500 型回波心力記錄儀允許醫生通過超聲波處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即時的非接觸式的心電圖定量分析。 1992年
推出新的原子鍾,是世界上最精確的商業用計時裝置。 公司的測試裝置可產生和檢測每秒25億數據比特的數據流,讓電信製造商能檢驗信息傳送設備的性能。 公司推出首個蛋白質排序系統,該設備可以完全自動地分析蛋白質和縮氨酸。 光譜分析儀被證明是迅速成長的光通訊領域的一項重要產品。 推出新型組件式示波器,用於高速數字電子產品的設計領域。 HP SONOS 1500增強型心臟多孔成像系統是首個可自動測量心臟的噴射判斷(評估心臟是否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的產品。 推出黃色和桔紅色LED發光二極體,並將LED發光二極體的應用擴大到汽車、交通控制信號和移動信息儀錶板。 劉易斯.普萊特當選惠普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1993年
AcceSS7網路監測系統允許電信客戶從一個中央地點監測SS7網路的所有元素,這大大提高了通訊網路的效率。 HP 3D 表面張力電泳分析系統為生物科學家提供了領先的分離能力。 推出 HP 83000 系統,惠普憑此打入數字式集成電路產品測試市場。 1994年
營業收入達到250億美元。 推出世界最亮的LED燈(發光二極體)。集高亮度、可靠性和低耗電等優點於一身,它在許多應用領域替代了白熾燈。 在中國與上海分析儀器廠建立合資公司。 公司進入脫氧核糖核酸分析領域,以發展可用於葯物研究和衛生保健業的系統與產品。 公司以首台可裝設在半敞開環境下的感應式耦合等離子質譜測量儀(ICP-MS)進入無機產品市場領域。此前,化學家必須依賴通常裝置在特殊實驗室並由專人操作的大型系統。新系統將感應式耦合等離子質譜測量儀帶入了日常實驗環境中。 寬頻系列測試系統崛起成為行業標准。它是首台測試自動櫃員機和ISDN網路的系統,它首次將復雜的ISDN網路各個層面的測試結果集中在一起,幫助業者證明了這些新科技可以構成能傳送聲音、數據、圖像和視像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 首次將脈沖式測氧化儀器置入纖維分離機中,SpO2提供了持續的非接觸式評估患者血液中的氧氣水平,從而改善了治療師在測量心跳時決定是否進一步作心臟控制治療措施的能力。 1995年
惠普利用數十年的石英技術和銫時間標準的經驗,開發出同步時鍾系統,使網路在提供聲音、數據、和視像通訊的新數字式服務時能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確度和可靠性。 推出業界的首台低成本、高速度的小型紅外線收發機,使在廣泛范圍的攜帶型計算應用設施,如電話、電腦、列印機、現款記錄機、自動櫃員機數字式相機之間,進行無線式點與射數據交換成為可能。 HP 6890型系列氣體色譜測定系統提供了高水平的性能和簡單的按鍵式控制,放寬了管理上的要求,並為下一代高性能氣體色譜測定法的出現提供了機會。 第二代原子輻射檢測儀可以在一萬億分之一的水平上測量大多數元素,也是以氣體色譜法進行測量的唯一商業化原子輻射檢測系統。 寬頻服務分析儀是一種設置寬頻網路的新攜帶型工具。它代表了在便於使用方面的突破,分析儀可以只需按鍵就能對網路質量進行各種復雜的測試,也方便了復雜的自動櫃員機科技的使用。 為了開發開放式醫療保健設施多方共同使用的概念,惠普組織了Andover工作小組,專門定義、發展和執行標準的解決方案,並與醫療保健企業分享所得的信息。 1996年
惠普公司的聯合創建人戴維.帕卡德於3月26日逝世。 推出1100系列的液相色譜大規模選擇檢測儀,HP 1100檢測儀是設計用於幫助化學家加快產品發展周期(如新葯的推出)和改善分析結果的質量。 惠普開發的用於有線和無線的高速數字式網路的網路時間同步設備解決了許多通過電話線傳遞數據和圖像時面對的問題,如傳真機線路掉線和數據機斷線等。 1997年
收購了Heartstream,inc和 Heartstream Forerunner,書本大小的全自動外接式纖維分離機使經過培訓的用戶,如機艙人員、警察和醫療搶救小組能對突發性心臟病人作出迅速有效的反應。 第一代單晶元實驗室(lab-on-a-chip)科技集合了大量的化學操作在一個晶元上,加快了化學分析的速度,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並使大家可以分享有關數字化信息。 基因序列掃描儀:可辨別微晶元表面上的上千種脫氧核糖核酸變異,並大大縮短了分析時間。 LumiLeds Lighting,與菲利普公司結成的合資公司,開發了一組用於交通燈業的革新信號元器件。 凈營業收入:429億美元;員工人數:121,900人。 1998年
革新的 HP 3070 系列電路板測試系統讓製造商能更快更有效地測試印刷電路板。 The HP 95000 HSM 型高速存儲測試系統可用於對隨機存取動態存儲晶元的大量生產性測試。這些系統晶元在 800MHz 狀態下操作,並為存儲晶元製造商提供了最小的佔用空間、最低測試成本和最低風險的測試方案。 數據業務測試儀(ServiceAdvisor),一個向服務裝置商提供的低成本、易於使用的筆記本(tablet)式測試平台,它接受各種可用於自動櫃員機信息傳送等電信測試服務的可互換標准件。 HP E6432A,一種新型VXI微波合成器,可用於各種自動測試,包括現場測試、航空電子設備、通訊系統和其他製造業測試。 The TestBook Wireless是一種綜合的錯誤探測解決方案,它方便了在現場或控制室的技師集中統一檢測錯誤方式和客戶服務信息,進而增加技師的生產力並減少客戶的修理成本。 單晶元實驗室(lab-on-a-chip)科技系統研究取得進展,新系統可以在一片晶元上進行量的化學操作,加快了化學分析速度並顯著降低了成本。 1999年
惠普宣布戰略性重組計劃,建立一家獨立的測量公司和一家計算與圖像公司,前者由元器件、測試與測量、化學分析、和醫療儀器業務部門組成,後者包括惠普所有的計算、列印和圖像業務。 在加州 San Jose 舉行的具歷史性的品牌形象發布會上,惠普宣布以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新測量公司的名稱。 首次股票上市交易:1999年11月18日,安捷倫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A」。 2000s 2000年
2000年6月2日,惠普把其擁有的安捷倫股份分配給惠普股東,安捷倫科技完全獨立。 安捷倫光子交換平台問世,加速了全光學網路的發展。 凈營業收入:108億美元;員工人數:47,000。 2001年
惠普創始人William R. Hewlett於1月12日與世長辭。 通過收購Objective系統集成公司(OSI),安捷倫能夠為提供3G無線通信、光通信、寬頻IP和分組語音網路和服務的服務供應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飛利浦收購安捷倫科技醫療產品事業部。 2002年
安捷倫首次入選《財富》雜志美國500強公司,排名第212位。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Ned Barnholt出任董事長。 安捷倫收購RedSwitch,在安捷倫產品系列中增加了InfiniBand和RapidIO 安捷倫在世界各地發售的光學滑鼠感測器已經超過1億個。 凈收入:60億美元;員工人數:36,000人。 2003年
公司首次將3萬多個人類基因點在一張晶元上,這些產品已經在很多基因客戶中得到正面的驗證 安捷倫為具有拍照功能的行動電話推出微型像機模塊。 安捷倫銷售的光學滑鼠感測器數量突破2億只,銷售的FBAR雙工器數量突破2000萬部。 凈收入:61億美元; 員工:29,000人 2004年
安捷倫的 Visu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VEE) Pro 系統開發軟體為」火星探測漫遊者」號車內的通信設備提供了測試界面。 通過與可轉譯基因組研究協會協作,安捷倫開發出了「比較基因組雜交」,這一突破性的應用,有助於識別和查找致癌的基因變異。 安捷倫收購了 Silicon Genetics,這是一家一流的生命科學探索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Silicon Genetics 基因組數據分析和管理工具的加入使安捷倫成為生命科學信息學市場中的領袖。 凈收入:72 億美元;雇員人數:28,000。 2005年
安捷倫主席、總裁兼 CEO Ned Barnholt 退休,William P. (Bill) Sullivan 繼任總裁兼 CEO。 安捷倫與成都前鋒電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為中國市場開發和生產測試設備。 安捷倫成立安捷倫科技(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以整合其在中國的實體。 2006年
質譜技術測試儀的主要優勢不僅促進了應用層面的增加,而且還提升了性能優勢。 橫河分析系統 (Yokogawa Analytical Systems) 現為安捷倫科技的一家全資子公司。 安捷倫引進 E4898A 比特誤碼率測試儀 (BERT),這是業界第一個運行速度達到 100 Gb/秒的設備。 安捷倫引進了 MXA 信號分析平台,這是業界速度最快的信號分析儀之一,也是准確度最高的中檔分析儀之一。

⑻ 介紹一下AMD,謝謝!!!!!

AMD CPU的獨門秘術 - HyperTransport匯流排
AMD,這個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的處理器廠商,經過多年不懈地與英特爾的抗爭,終於小有成就了—憑藉此前的AthlonXP及目前K8處理器,AMD這個品牌旗下的處理器產品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心中的「最愛」。

然而你對他目前的處理器產品線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在這里就對各系列的產品進行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處於為敗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AMD當然深諳此理,其產品正是不斷技術創新中來獲取我們的「心」……

● HyperTransport匯流排

HyperTransport是AMD為K8平台專門設計的高速串列匯流排。它的發展歷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為「LDT匯流排」(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閃電數據傳輸)。2001年7月,這項技術正式推出,AMD同時將它更名為HyperTransport。隨後,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許多企業均決定採用這項新型匯流排技術,而AMD也藉此組建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從而將HyperTransport推向產業界。
在基礎原理上,HyperTransport與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採用點對點的單雙工傳輸線路,引入抗干擾能力強的LVDS信號技術,命令信號、地址信號和數據信號共享一個數據路徑,支持DDR雙沿觸發技術等等,但兩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為計算機的系統匯流排,而HyperTransport則被設計為兩枚晶元間的連接,連接對象可以是處理器與處理器、處理器與晶元組、晶元組的南北橋、路由器控制晶元等等,屬於計算機系統的內部匯流排范疇。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頻率在200MHz—800MHz范圍,並允許以100MHz為幅度作步進調節。因採用DDR技術,HyperTransport的實際數據激發頻率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傳輸帶寬。不過,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種通道模式,在400MHz下,雙向4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0.8GB/sec,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6GB/sec;800MHz下,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3.2GB/sec,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6.4GB/sec,雙向32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2.8GB/sec,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種匯流排技術。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術聯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發布了HyperTransport 2.0規格,由於採用了Dual-data技術,使頻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和11.2GB/sec。Intel 915G架構前端匯流排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處理器都已經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而最新的K8晶元組也對雙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處理器與北橋晶元的傳輸率達到8GB/s。

第2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64位技術

● AMD 64技術

AMD公司於2003年4月22日推出了第一款AMD64 處理器—即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處理器。於2003年9月23日推出AMD速龍64處理器—這是用於基於Windows的台式電腦和移動PC機的第豢詈臀ㄒ灰豢?4位處理器。

AMD64技術採用類似於從80286升級在80386的平滑升級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定址位寬,另一方面又具備向下兼容,這樣可以在讓64bit處理器運行在32bit應用環境下,而且64位計算技術可使操作系統和軟體處理更多數據並訪問極大量的內存。

在AMD64架構中,AMD在x86架構基礎上將通用寄存器和SIMD寄存器的數量增加了1倍:其中新增了8個通用寄存器以及8個SIMD寄存器作為原有x86處理器寄存器的擴充。這些通用寄存器都工作在64位模式下,經過64位編碼的程序就可以使用到它們,在32位環境下並不完全使用到這些寄存器,同時AMD也將原有的EAX等寄存器擴展至64位的RAX,這樣可以增強通用寄存器對位元組的操作能力。

與此同時,為了同時支持32位和64位代碼及寄存器,x86-64架構允許處理器工作在以下兩種模式:Long Mode長模式和Legacy Mode傳統模式,Long模式又分為兩種子模式:64位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目前支持AMD 64的操作系統包括Linux、FreeBSD還有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ntel在經過一番變革之後,也推出了類似的x86-64擴展指令集EM64T,從技術架構上有抄襲AMD64之疑!
第3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ool『n』Quiet技術

● Cool『n』Quiet技術

Athlon64系列的另一個關鍵特性是AMD特有的Cool『n』Quiet技術,這是一種智能溫控技術,可以在CPU沒有滿負荷運行的時候降低處理器頻率以及散熱風扇的速度,以此來降低系統的功耗和風扇的噪音。

類似於移動版Athlon 64所採用的PowerNow!技術,它可自動調節處理器的工作頻率,並搭配測溫器件,自動調速散熱器達到降溫靜音效果。可以這樣認為,Athlon 64的CnQ技術幾乎可以與Intel 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術和Transmeta Crusoe中的LongRun技術相媲美。目前除了32位閃龍外,目前S754、S939的Athlon64、64位閃龍處理器都支持此功能。

當然Intel也在基於Prescott核心的處理器中入引入了Thermal Control Circuit溫控技術,效果相對於Cool『n』Quiet技術要更勝一籌。不同於Cool『n』Quiet,Thermal Control Circuit熱量控制電路擁有兩套熱敏二極體。

其中一套熱敏二極體偵測CPU的溫度值並傳輸給主板上的硬體監控系統,這套裝置象傳統的內部溫控技術一樣通過關閉系統來保護CPU,不過只是在緊急情況才會自動關閉。第二套熱敏二極放置在CPU內核溫度最高的部位,幾乎觸及ALU單元,也做為熱量控制電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溫控效果更具動態性。
第4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整合內存控制器

● 整合內存控制器

在K8的處理器架構中,將原本內建於北橋晶元的內存控制器部份,轉移到處理器身上,這樣一來內存的規格便建立在使用的處理器上,而不是決定在晶元組身上了!

我們都知道,P4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雙通道DDR2內存架構的桌面平台,擁有的內存帶寬已經比此前的雙通道DDR要高許多,而Athlon 64平台目前能停留在雙通道DDR400的水準。

但由於Athlon 64平台的內存控制器在CPU內部,內存延遲要遠低於、運作效率要遠優於P4平台,而且由於內存控制器將與CPU速度相同,因此內存帶寬是隨著內核頻率提升同步提升的,這使得Athlon 64內存架構是按需配置的。

換句話說玩家在選購K8處理器時,除了運作頻率的考慮外,也得考慮該處理器是支持何種的內存架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縮短內存傳輸的時間來增些許的效能,缺點是一旦想更換處理器可能連同主機板也要一並換掉。

第5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K8處理器還有一項絕技—NX bit防毒技術。相信很多用戶還對沖擊波病毒心有餘悸,其實,像沖擊波這種蠕蟲病毒就都是靠緩沖區溢出問題興風作浪的,而通過NX bit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NX bit可以通過在轉換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的頁面編譯台中添加NX位來實現NX。在CPU進行讀指令操作時,將從實際地址讀出數據,隨後將使用頁面編譯台由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如果這個時候NX位生效,會引發數據錯誤。一般情況下,緩沖區溢出攻擊會使內存中的緩沖區溢出,修改數據在堆棧中的返回地址。

一旦改寫了返回地址,則堆棧中的數據在被CPU讀入時就可能運行保存在任意位置的命令。通常由於溢出的數據中包括程序,因此可能會運行非法程序。因此,操作系統在確保堆棧及緩沖區的數據時,只需將該區域的NX位設置為開啟(ON)的狀態即可防止運行堆棧及緩沖區內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過把程序代碼與數據完全分開來防止病毒的執行。

英特爾也在它的「J」系列處理器中加入了類似功能,但其與AMD硬體防毒技術的實現原理是一樣的。

第6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3DNOW!是AMD推出的指令集,主要中通過單指令多數據(SIMD)技術來提高CPU的浮點運算性能;它們都支持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同時對多個浮點數據進行處理;都有支持如像MPEG解碼之類專用運算的多媒體指令。與Intel公司的MMX技術側重於整數運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針對三維建模、坐標變換 和效果渲染等三維應用場合,在軟體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處理性能。

不過,由於受到Intel在商業上以及Pentium 3/4成功的影響,軟體在支持SSE、SSE2、SSE3上比起3DNow!更為普遍。因此,雖然Intel是自己的冤家,AMD仍繼續推出了增強版Enhanced 3DNow!,引入了SSE、SSE2、SSE3指令集的支持。其中目前基於Venice核心上的新Athlon 64處理器也是目前支持最多SIMD指令集的處理器,包3DNow!,SSE2和SSE3一樣不少。從技術上來看,SSE3對於SEE2的改進非常有限,我們不應該期望SSE3指令集能為新Athlon 64帶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性能提升也需要有軟體支持為前提。
第12頁:AMD全系列桌面處理器點評 - Athlon64 X2

● Athlon64 X2

Athlon 64 X2是AMD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競爭對手是英特爾的Pentium D處理器。從架構上來看,Athlon 64 X2除了多個「芯」外與目前的Athlon 64並沒有任何區別。Athlon 64 X2的大多數技術特徵、功能與目前市售的Socket939 Athlon 64處理器是一樣的,而且這些雙核心處理器仍將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與晶元組連接及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

目前Athlon 64 X2共有Toledo、於Manchester兩個核心版本:其中Toledo核心就相當於是兩個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處理器的集成,而Manchester自然就相當於兩個Venice核心了,兩者主要區別是L2緩存容量之一。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共推出五個型號,分別是3800+、4200+、4400+、4600+與4800+,這五款處理器除了在頻率上有2.0Ghz與2.4Ghz的差異外,L2高速緩存也有1MB+1MB與2MB+2MB的差異。

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由AMD德國Feb 30晶圓廠生產,晶體管數目為154—233.2 million(視L2緩存容量而定),採用90納米SOI製程設計,除了具備x86-64Bit架構外,並具備了3D NOW! Pro、SEE、SEE2、SEE3指令集,並整合防毒與Cool」Qulet節電技術。

結語:

可以說,AMD目前的產品劃分做的很好,從Socket 754的Sempron、Athlon 64,Socket 939的Athlon 64、Athlon 64 FX,再到雙核心Athlon 64 X2,幾乎每一個價格範圍都有產品,這一方面說明了AMD市場運作的漸漸成熟,我們也期望AMD未來一路走好……

⑼ 美國全境通用的MSB數字貨幣牌照怎麼申請

你好 樓主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看來你很重視的你項目合規。
申請美國MSB牌照需要的資料
1 注冊美國公司,美國公司注冊條件非常簡單,提供以為公司董事的身份文件就可以(身芬證,護照,地址證明)
2 開設銀行賬戶(此賬戶並非必須開設,做區塊鏈項目可以不開),代理都可以開戶,只是看有沒有這個必要!

有了這兩個基本條件後,遞交資料進行美國MSB牌照申請,資料詳細如下:
一.美國公司基本資料;
1公司注冊證書
2公司章程或同等文件
3公司成立1年以上的良好信譽證明。
4公司EIN稅務編號
二. 美國公司股東、董事詳細個人資料(護照掃描件,個人電話,住址等)
三. 交易所的簡要概況
1交易所提供的服務
2交易所目前經營狀況
3交易所的客戶群
四. 服務類型,參考MSB服務類型列表。
五. 總交易金額
注冊完成之後的的文件有;1.MSB牌照的PDF電子檔 2.注冊證書 3.紙質牌照。

牌照申請工作包括:

• MSB牌照的金融業務方案設計
• 准備與撰寫申請材料
• 向美國財政部遞交MSB牌照的申請
• 申請過程中,負責回答由美國財政部及FINCEN提出的問題。

以上是申請美國MSB牌照的整個流程,一般的注冊時間為1到2個月,申請時間短,注冊成本低。是目前金融牌照中的首選牌照。
但目前比較火熱的牌照包含:美國MSB牌照,加拿大MSB牌照,愛沙尼亞牌照,澳大利亞牌照,開曼牌照。
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牌照也可以申請:馬爾他牌照,直布陀羅牌照,瑞士牌照,日本牌照,柬埔寨牌照,泰國牌照,賽舍爾。
其中愛沙尼亞牌照與其他牌照有一些區別,因為它是屬於雙牌照(虛擬價值交換服務+虛擬價值錢包),但是做區塊鏈項目來說,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各位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進行合理選擇,還是那句話,金融監管牌照,沒有好或不好,只有適合還是不適合,你要在哪個地區發展,就申請哪個地區。
潘潘為您分享,喜歡請點贊,需要請私信,謝謝。

⑽ 請介紹一下ATI和NVIDIA.

ATI 和 NVIDIA 是兩家公司,也就是兩個不同的牌子,都是生產顯示卡晶元的公司。

▲ATI Technologies Inc.成立於1985年,是全球領先的圖形卡、視頻設備和多媒體產品的提供商。它的產品廣泛應用於台式機、工作站、筆記本電腦、數字電視、行動電話和游戲設備等。憑著在員工、產品和卓越技術上的實力,面向客戶的策略,及對新技術和市場關鍵領域的洞察力和運用能力,ATI公司已成為圖形卡行業的先行者、革新者和領導者。
ATI公司的業務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
PC業務:
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ATI公司以其在PC平台的頂尖技術,為PC和工作站用戶提供頂級的圖形性能。採用最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ATI公司生產的Radeon系列圖形處理器將給PC用戶帶來頂級的視覺體驗。 ATI公司專為移動產品生產的Mobility Radeon圖形處理器,目前在筆記本電腦市場已經占據了半數以上的份額,這款圖形處理器能在不降低機器性能、處理能力和移動性情況下,提供更多激動人心的特性。 ATI公司的該集成顯卡產品,讓價值和主流用戶之流均可以實惠的台式機和PC機價格而獲得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功能。
消費電子產品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基於對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的需求,整個消費電子行業都在追求更高的圖像處理功能。 ATI公司為行動電話配備的Imageon圖形處理器和為數字電視配備的Xilleon圖形處理器由此應運而生。同時,ATI為任天堂(NINTENDO)的GameCube主機提供圖形處理器,並同時與任天堂和微軟Xbox產品簽署未來技術協議。
ATI公司擁有超過2500名員工,它的總部分別設在馬克姆和安大略,並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等地都設有辦事處。其產品在加州、佛州、馬薩諸塞州、安大略和賓夕法尼亞州等地的研發中心進行研發,並在加拿大和台灣生產。在2004年,ATI公司的財政收入達到20億美元。公司的股票在NASDAQ(股票代碼ATYT)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ATY)進行公開交易,並是NASDAQ股市百強之一。

▲NVIDIA公司(Nasdaq代碼: NVDA)是圖形處理技術的市場領袖,專注於打造能夠增強個人和專業計算平台的人機交互體驗的產品。公司的圖形和通信處理器擁有廣泛的市場,已被多種多樣的計算平台採用,包括個人數字媒體PC、商用PC、專業工作站、數字內容創建系統、筆記本電腦、軍用導航系統和視頻游戲控制台等。NVIDIA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全球雇員數量超過2000人。

全球各地眾多OEM廠商、顯卡製造商、系統製造商、消費類電子產品公司都選擇NVIDIA的處理器作為其娛樂和商用解決方案的核心組件。在PC應用領域(例如製造、科研、電子商務、娛樂和教育等),NVIDIA公司獲獎不斷的圖形處理器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和鮮銳的視覺效果。其媒體和通信處理器能夠執行寬頻連接和通信應用中要求十分苛刻的多媒體處理任務,並在音頻應用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NVIDIA產品和技術的基礎是NVIDIA ForceWare,這是一種綜合性軟體套件,能夠實現業內領先的圖形、音頻、視頻、通信、存儲和安全功能。NVIDIA ForceWare可以提高採用NVIDIA GeForce圖形晶元和NVIDIA nForce平台解決方案的各類台式和移動PC的工作效率、穩定性和功能。

NVIDIA是全球第一家能夠提供適用於工作和娛樂應用並且同時支持眾多操作系統的全套影院級著色三維圖形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公司。其 GeForce系列圖形晶元(GPU)能夠為娛樂和游戲應用提供最出色的三維、二維和高清晰度電視性能,並可滿足企業用戶所要求的高速性能、鮮銳視覺效果以及水晶般清晰度。GeForce已成為全球領先PC廠商及顯卡生產商的首選品牌。

數字媒體革命已經到來。當今的用戶希望獲得能夠處理、存儲和分配大量數字化內容的PC解決方案。NVIDIA公司的nForce媒體和通信處理器(MCP)可以實現無以倫比的系統性能、高速聯網、擴充數字媒體連接和高保真音效。基於NVIDIA nForce MCP的主板和PC解決方案能夠滿足32位和64位計算環境對可擴充性、功能和性能的需要,是專業和家庭用戶以及游戲發燒友的理想之選。
NVIDIA公司的Quadro®產品線面向專業三維和二維圖形市場。NVIDIA憑借領先的技術將基於Quadro的工作站解決方案與 NVIDIA統一驅動架構(UDA)和nViewTM軟體完美地集成在一起,為設計、創意和科研專業人員提供了穩定的開發和應用環境。 NVIDIA還將系列移動工作站圖形晶元——NVIDIA Quadro Go納入其工作站解決方案中,從而在移動工作站上實現了專業工作站級的特性和性能,並為移動專業人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NVIDIA可提供一整套移動解決方案,滿足最終用戶的多種要求,包括在保持系統性能的前提下運行工程設計應用,為多功能娛樂設備提供圖形處理能力等等。伴隨GeForce™ Go移動圖形處理器家族(包括性能超群的GeForce FX Go系列)的推出,NVIDIA 成為業界首家提供適用於移動市場的高性能三維圖形處理器的企業。對工程師和動畫師而言,全球第一款移動工作站圖形晶元 Quadro Go GL能夠讓他們在移動平台上實現實時交互。立足於大獲成功的媒體和通信處理技術,NVIDIA nForce3 GO MCP集成了能夠擴充筆記本功能和實現極致數字媒體PC體驗的軟硬體技術。
NVIDIA GoForce媒體處理器產品線能夠讓手持終端OEM打造極富誘惑力的產品。NVIDIA GoForce節能型圖形晶元能夠在極低的功耗下高效處理圖形和視頻內容,為手持終端設計者提供了一種激動人心的產品,能夠讓他們為配裝數碼相機的手機和其他手持終端開發高解析度圖片採集、視頻採集、視頻播放、游戲和彩信應用。NVIDIA的GoForce產品家族能夠在軟體上兼容MediaQ公司早期推出的媒體處理器,因此,擁有基於MediaQ的產品設計的OEM能夠快速升級產品,支持新的應用。藉助基於硬體的多媒體處理技術,NVIDIA GoForce能夠實現業內領先的性能和超炫視覺效果。
微軟XboxTM視頻游戲控制台藉助NVIDIA Xbox圖形處理器(XGPU)以及Xbox媒體和通信處理器(MCPX)實現出色的圖形效果和令人難以置信的音頻效果,以及最富動感的游戲體驗。除此以外,NVIDIA的XGPU和MCPX還能實現超凡脫俗的三維圖形、DVD和高清晰度電視、三維環境音效以及寬頻連接功能。
NVIDIA公司與全球所有領先OEM合作,包括戴爾、Gateway、MPC、惠普、IBM、微軟、索尼、日立、蘋果和富士通-西門子。在渠道方面,NVIDIA公司與全球的系統製造商合作,提供面向所有消費者的各種價位的解決方案。此外,NVIDIA公司還與下列公司合作,提供基於 NVIDIA技術的獨立產品,升技計算機、青雲科技、建基、華碩計算機、BFG、映泰、承啟科技、EPoX 國際、eVGA、耕宇、技嘉科技、Jaton、麗台科技、MSI、同德、 Pine、PNY、寶聯、浩鑫和XFX等等。
NVIDIA 歷史

2000年初,NVIDIA發布全球最快的工作站GPU:QuadroNVIDIA,獲得Microprocessor Report 分析家選擇獎:最好的3D加速器。之後NVIDIA 被Microsoft 選為X-Box游戲機的指定圖形處理單元,並且相繼發布了全球第一個可每一條渲染線著色的圖形處理單元:GeForce2 GTS、主流圖形處理單元 GeForce2 MX。2000年6月,NVIDIA 獲得<商業周刊>評為全球第一半導體公司。隨後,它又發布全球最快的工作站圖形處理單元:Quadro2 Pro、高端專業工作站圖形處理單元:Quadro2 MXR以及第一個十億像素的圖形處理單元(GPU):GeForce2 Ultra。2000年9月,NVIDIA 被公認為矽谷發展最快的技術公司之一。

2001年NVIDIA被FSA評為最受尊敬的和財務管理最好的半導體公司。並很快成為全球最快達到10億美元營業額的半導體公司。在這一年裡, GeForce3的3D圖形技術獲得<游戲開發雜志>的最創新獎,被FSA評為最受尊敬的和財務管理最好的半導體公司。2001年11月, NVIDIA的GeForce3圖形處理單元(GPU)被<電腦顯示世界雜志>評為2001年最創新的產品。其生產的圖形處理器(GPU)入選<PCWorld.com> 前十名名單並且發布GeForce Titanium 系列產品, 再次擴大圖形處理單元的領先地位。

2001年NVIDIA被FSA評為最受尊敬的和財務管理最好的半導體公司。並很快成為全球最快達到10億美元營業額的半導體公司。在這一年裡, GeForce3的3D圖形技術獲得<游戲開發雜志>的最創新獎,被FSA評為最受尊敬的和財務管理最好的半導體公司。2001年11月, NVIDIA的GeForce3圖形處理單元(GPU)被<電腦顯示世界雜志>評為2001年最創新的產品。其生產的圖形處理器(GPU)入選<PCWorld.com> 前十名名單並且發布GeForce Titanium 系列產品, 再次擴大圖形處理單元的領先地位。

2003年是NVIDIA有史以來推出新顯示晶元最多的一年:NV30、NV31、NV34、NV35、NV36、NV38,六款產品相繼出現在市場上。年初已推遲許久的NV30,即GeForce FX 5800 Ultra上市,可因為多種因素很快便悄然退出市場(它針對專業領域的變種Quadro FX倒是因種種新特性和強勁性能而值得稱贊),這是NVIDIA加速推出新品的一個重要因素。隨後而來的GeForce FX 5900 Ultra(NV35)表現出了成熟的風貌,它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ATi在高端市場獨自稱雄的局面。同時NVIDIA暑期推出了性價比突出的簡化版GeForce FX 5900 SE,彌補了其在1500元到2000元市場的產品空檔。

2004年nVIDIA動作連連,相繼發布了nForce晶元組的一系列驅動後,又帶來了Forceware56.72驅動。這款驅動的文件生成日期是03/24/2004日,支持nVIDIA全系列顯卡,並且這款驅動已經通過了微軟WHQL認證,在Windows平台的穩定性和兼容性上都有保障,再加上ForceWare55系列驅動的一系列增強功能:支持DirectX9.0,支持OpenGL1.5,支持每個應用程序3D屬性的獨立調節和存檔,內建3.5版本的nVIEW多顯示技術支持IE廣告窗口封鎖功能,支持顯示Gridlines技術,支持480i、480p、720p和1080i 的HDTV輸出。因此我們建議使用nVIDIA顯卡的朋友更新此款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