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知識 »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股票
擴展閱讀
中國最貴的前三甲股票 2025-07-02 07:55:35
法蘭克福股票代碼 2025-07-02 07:44:59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4-22 12:24:34

A.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到底岀了什麼舊題

現在有太多的平台跑路了,被騙走的錢根本不可能拿回來。參與非法平台就是有這樣的風險。

B. 芝加哥交易所短期期權要納稅嗎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源於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期權定義的要點如下:
1、期權是一種權利。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家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利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2、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一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3、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及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4、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應答時間:2020-1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性指數是什麼

1、波動性指數(CBOT Volatility Inde),目的跟蹤市場波動,簡稱VIX指數。旨在跟蹤市場波動性的指數。波動性指數按期權交易的情況計算,以反映投資者的情緒。高值意味著悲觀而低值則意味著樂觀。
2、指數種類: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三大波動性指數分別追蹤3主要股票指數:跟蹤S&P500指數的VIX波動率指數最受廣泛使用,除此以外,也有跟蹤納斯達克和的VXN和跟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VXD。

D.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數據

平均日交易量(ADV)達到創紀錄的1920萬份合約,同比增長18%。

總而言之,CME的期權日均總交易量(ADV)同比下跌了14%,達到了每天3,436,806筆交易,而去年該數據為4,005,997。

與現貨交易相對應的期貨交易,已經成為一種現代交易方式。系統地認識期貨交易的特徵是深刻理解期貨市場的有效途徑和關鍵所在。

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4)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股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善用理財預算,切忌用生活必需資金為資本--賭徒心理特徵:患得患失、沒有節制、過度緊張之人切忌用生活資金做為交易的資本,資金壓力過大會誤導投資策略,徒增交易風險,而導致更大的錯誤。

2、善用免費模擬帳戶,學習期貨交易--投資家的耐心:等待收益率為正的時刻,初學者要耐心學習,循序漸進,勿急於開立真實交易帳戶,可先試用模擬帳戶。里有免費模擬賬戶的申請,新投資者可以去體驗。

3、期貨交易不能只靠運氣和直覺--賭徒心理特徵之不聽勸告之人如果沒有固定的交易方式,那麼獲利很可能是很隨機,即靠運氣。這種獲利是不能長久的。

E.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下單交易方式

CBOE雖是採用公開喊價制度,但其流程與電子交易大同小異。CBOE也運用許多先進的電子設備,處理資料收集與傳送的工作,使其下單流程更快速,也使公開喊價制度更有效率。
CBOE下單流程與其它交易所不盡相同。85%的委託是經由經紀商進入CBOE的ORS(Order Routing System)系統,其它15%則是經由電話下單的方式輸入。ORS接收到委託資料後,會根據不同的條件與參數,決定該委託的處理方式,可分為以下七種:
RAES
(Retail Automated Execution System):專門處理小額委託。這些委託是經由電子交易系統,以目前的市價撮合,從成交到回報只需數秒鍾。
FBR
(Floor Broker Routing):符合特定條件的委託會直接傳送至所屬的交易廳內,由場內交易員(Floor Broker)以公開喊價方式撮合。成交資料會再通過ORS 回報給經紀商。
會員公司櫃台
(Member Firm Booth): 附條件委託或其它需經由特殊處理的委託,會以人工方式傳至場內的會員商櫃台,並交由場內交易員以公開喊價方式撮合。
EBook
(Electronic Book):與目前市場報價差距太遠的委託,會先傳送並儲存在EBook系統中。EBook只收錄限價單和開盤前輸入的委託,且比交易廳內條件相同的委託,具有優先成交權。目前經由EBook撮合的成交量,約占總數的34%。
BART
(Booth Automated Routing):BART可視為一種電子跑單系統(electronic runner),提供一種更佳的下單功能。BART允許場內經紀商設定相關參數,過濾ORS上符合條件的委託傳送到場內經紀商的交易櫃台,場內經紀商在其 櫃台上BART的屏幕中可看到其設定符合條件的委託。
MMT
(The market maker hand-held terminal):是一種供做市商使用的個人計算機系統。大致可分為二種,一種為CBOE所開發,另一種為非CBOE所開發,簡稱為NCCs(non- CBOE Computer)。目前MMT大約處理做市商93%的交易量。MMT主要提供三種主要的功能介面:RAES(Retail Automatic Execution Interface):當做市商被指定為某一產品市場做市商時,RAES將自動實時的將委託傳送到做市商的MMT中;Stock Order Routing System:做市商可通過MMT,在CBOE的交易池中,通過手持式屏幕買賣期權;Electronic Trade Notification (ETN):是一項最新開發的功能,場內經紀商或委託簿管理員(order book officials)可將其交易信息鍵入ETN中,ETN會將其自動傳送到做市商的MMT,做市商看到交易信息後,可輕易的在屏幕上點選接受或拒絕該交易,加快交易速度並且減少發生錯誤。
CBOE Hybrid Trading System
(CBOE direct HyTS):為CBOE與Belzberg Technologies,Inc.共同合作推出的一個多功能交易系統,CBOE於2003年6月12日起正式啟用。其功能特色為: 提供市場交易資料信息傳遞最大的速度及效能;
個別且多個報價:提供做市商個別實時連續的報價;對於客戶而言,也可得到更深入的報價信息;
操作簡單:提供多項功能及自動化操作方式;
開放性電子委託:提供開放性的委託簿,對於非做市商的委託也可自動加入電子式的委託簿中參與自動撮合。此外,HyTS 的開放式環境,讓許多獨立軟體供貨商可以自由發展程序介面,提供使用者和會員連接至HyTS;
獨特的撮合系統:CBOE將參與競價的委託區分為二大類:委託(order)與報價單(quote)。由於二者的性質不同,其交易系統撮合邏輯也不相同。對於報價,HyTS設立了許多特殊設計,如自動報價、風險控管機制、批次取消(Class Quote Cancel)等。而報價單在委託簿的排序遜於一般委託,且不同做市商報價單不會彼此成交;
價格發現功能的改善:有別過去人工喊價方式,對於復式或其它委託,能提供更有彈性的價格空間,具有深遠的價值及意義。此外,HyTS公開披露的委託簿,僅及於最佳買賣一檔的價、量。更詳細的委託簿信息則僅提供給有權人(如指定做市商DPM);
開盤價的決定:HyTS取代了CBOE原有的開盤系統(ROS)。不過,與原有作業方式相似的是,HyTS同樣是採用循環報價方式(Rotations)決定開盤價格。在循環喊價階段(至少維持15秒),HyTS每三秒鍾假撮合一次,並將預期開盤價格及數量對外披露,做市商可據此修正報價單以便開出適當的開盤價格。
CBOE Hybrid Trading System 上線後,原有的RAES、LOU、EBook、Trigger、自動報價/賣方報價、ROS、VTATs及手動報價,將陸續由新系統取代。自2004 年7月21起,CBOE引進Hybrid2.0 版(簡稱H2O),其主要功能e-DPMs,提供給場內指定做市商(Designated Primary Market Makers)更方便的報價環境;此外,CBOE也提供了交易會員的終端機功能(稱HyTS terminal),該系統提供交易會員通過窗口點選即可參與CBOE 市場交易,甚至可以交易其它期權、股票或期貨交易所的產品。

F.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介紹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CBOE)成立於1973年4月26日,是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的會員所組建。在此之前,期權在美國只是少數交易商之間的場外買賣。CBOE建立了期權的交易市場,推出標准化合約,使期權交易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正式成立,標志著期權交易進入了標准化、規范化的全新發展階段。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先後推出了股票的買權(Call Options)和賣權(Put Options)都取得了成功。

G. 美國交易股票期權的交易所有哪些

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

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

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依客戶所開的條件在埸內公開尋找買賣主,本身不左右價格,買方與賣方,實是在直接交易。在Nasdaq,買方或賣方跟交易員打交道,交易員隨意開價,買賣方無從得知他的成本。

紐約證交所的場內共有十七個馬蹄形的『交易站』,每支股票固定在某個交易站買賣。埸內人員分『專家』和『經紀人』兩批。專家守在交易站不動,只買賣自己分配到的六支股票。他們主持競標、執行買賣、記錄和傳送價格資訊。經紀人代表證券商,他們遊走各交易站,可買賣任何股票。電影中的股市鏡頭,多是一群經紀人在交易站前競標。專家就像拍賣會主持人,他必須從面前眾多經紀人的叫聲中選出最好的價碼。交易所里不準有任何秘密交易。

場內另一陣營是牆邊的『會員』攤位。紐約證交所共有四百八十名會員,多是證券商。會員攤位接到公司買賣的指令,立刻用行動電話告訴遊走的經紀人,經紀人再到交易站尋找買賣主。近年來,為增加效率,單純的指令已由證券商用電腦網路直接送到交易站,經紀人只處理大宗或復雜的指令。

紐約證交所電視廣告的口號是:『我們不僅是一個場地,更代表一種做生意的方式。』不管科技怎樣進步,面對面的交易永遠讓人覺得誠信與踏實,這就是紐約證交所獨特的魅力。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幾家美國大公司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例如IBM(行情 論壇)電腦公司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波音 公司 ( The Boeing Company (BA(行情 論壇)) )、奇異電器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行情 論壇)) )…等等。

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之外,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是全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它跟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座落於紐約市的華爾街附近。

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

大致上的營業操作都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是一個中、小企業股票上市的場所。一般在美國交易所的股票價格較為偏低,所以投資者之股票買賣會高於一百股。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

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

以下是在美國店頭市場里銷售的一些股票、證券:

公債 ( Corporate Bonds )

市政公債 ( Municipal Bonds )

新股票 ( New Issues of Corporations )

美國政府證券 ( U.S. Government Securities )

開放型投資公司 ( Open-end Investment Company )

外國公司證券 ( Securities of Foreign Corporations )

未在證券交易所登記,而在店頭市場買賣的股票 ( Unlisted Stocks )

全國證券商公會自動報價系統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

簡稱:納斯達克

是一套電腦系統,專門提供給在店頭市場股票作報價之用。在美國約有5,540家大、中、小企業公司在NASD(行情 論壇)AQ(行情 論壇)上市。

目前在NASDAQ掛牌的幾家知名的電腦公司有微軟電腦公司 ( Microsoft Corporation )、戴爾電腦公司(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英特爾電腦公司 ( Intel Corporation )、雅虎網路公司( Yahoo! Inc. )。

H.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交易的產品

CBOE目前共計推出52種指數期權合約。
1983年3月11日,CBOE推出S&P100指數期權(代碼OEX),是最早推出的綜合股價指數(Broad-Based Stock Index)期權,也是目前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美式期權合約。之後,CBOE又推出S&P500指數期權(SPX),是目前全球成交量作活躍的歐式期權合約之一。
1992年,CBOE推出三種新型的指數期權,分別為生化科技指數期權(Bio Tech Index, 代碼BGX)、羅素2000指數期權(Russell 2000Index,代碼RUT)以及金融時報100指數期權(FT-SE100 Index, 代碼FSX)。生化科技指數的成份股,是由中小型生化科技公司所組成。羅素2000指數系由NYSE、AMEX和NASDAQ前三千家大型上市公司中,資本額較小的兩千家所組成,因此是中小型股的指標。金融時報100指數,則是由英國證券交易所的前一百大上市公司所組成。
1994年,CBOE推出NASDAQ100指數期權(代碼NDX)。該指數的成份股是由NASDAQ中一百家非金融股的上市公司所組成。除此之外,CBOE也於同年10月推出類股指數(Sector Indices)期權,標的資產涵蓋許多重要產業。1994年CBOE推出墨西哥指數期權、日經300股價指數期權及以色列股價指數期權等產品,使投資者能夠規避海外新興市場的風險。
除此之外,CBOE於1997年6月5日獲得道瓊斯公司的授權,於同年10月6日推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權(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 DJIA,代碼DJX)、道瓊斯運輸業平均指數期權(Dow Jones Transportation Average, DJTA,代碼DTX)和道瓊斯公共事業平均指數期權(Dow Jones Utility Average, DJUA,代碼DUX)的歐式期權。這也是CBOE自1983年推出指數期權以來,與全世界最重要的藍籌股指數結合的歷史性創舉。DJX於上市第一天,即 創下24,700張合約,是CBOE成立以來最成功的新上市產品,而且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DJX的成交合約已達到1,750,485張合約。
2000年8月,CBOE推出Mini NASDAQ-100指數期權(Mini-NDX,代碼MNX),其合約值為NASDAQ 100指數的十分之一。Mini NASDAQ-100 推出後,已迅速躍居CBOE交易的第三大指數期權,為相當成功的指數期權之一。
除上述種類指數外,CBOE也與高盛(Goldman Sachs)及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合作推出Goldman Sachs Technology 指數期權以及Morgan Stanley 指數期權。此外,CBOE也針對客戶需求編制有類股及國際股價指數。 1990 年,CBOE推出名為LEAPS(Long-Term Equity Anticipation Securities)的中長期個股及指數期權合約。LEAPS與一般期權一樣分為買權及賣權兩種,最大的不同就是LEAPS的合約期限最長可達3年,目的在鼓勵投資者以長期投資的目的持有個股。至2002年底止,目前共有450種股票及10種股價指數LEAPS。

I. 證券投資學中nyse,cboe,amex分別指哪幾個交易所

1、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

2、cbo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成立於1973年4月26日,是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會員所組建。在此之前,期權在美國只是少數交易商之間的場外買賣。CBOE建立了期權的交易市場,推出標准化合約,使期權交易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3、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大致上的營業模式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樣。但是不同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

(9)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股票擴展閱讀

在美國證券發行之初,尚無集中交易的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大都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里進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年5月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

協議規定了經紀人的「聯盟與合作」規則,通過華爾街現代老闆俱樂部會員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級商品,這也是紐約交易所的誕生日。1817年3月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

100多年前,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之初,美國證券交易所主要是交易那些不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企業的股票,而且交易的地方也非常簡陋,是在路邊的大街上,類似於一個自由市場。

當時由於其交易要求低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故也曾被稱為「門檻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於1921年,到這時才有了固定的交易場所,後來固定在紐約青尼狄坊86號,在華爾街附近,在80年代納斯達克交易所大發展之前,它曾一直是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