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人可以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參觀
1、在本所交易日開市期間,除場內交易員和本所交易運行部、技術中心相關人員因工作需要可進入交易大廳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有特殊情況的,須徵得交易運行部負責人同意後,方可進入。
2、在本所交易日開市期間,場內交易員須持本所交易運行部核發的出入證和磁卡,經確認身份後方可進入交易大廳。磁卡上的號碼應與出入證上的號碼相符。出入證和磁卡僅限本人使用,不得轉借他人。對連續三個月未進場的交易員,本所將取消其進場資格,相關會員須將該交易員的出入證和磁卡交還本所。
3、無場內交易員的會員單位因辦理臨時場內業務需要進入交易大廳的,須由其有關人員持單位介紹信和交易員證書來本所交易運行部辦理臨時進場手續。
4、國內外貴賓需要進入交易大廳參觀的,須由本所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
5、參加上市儀式的來賓,須由本所相關部門人員陪同進入交易大廳。來賓須服從交易大廳監理人員的管理,在已敲響開市鑼後,不得再次鳴鑼。
6、清潔人員和物業公司人員須在閉市後由保安人員陪同,方可進入交易大廳進行有關工作。其中,清潔人員進入交易大廳須持本所行政服務中心核發的出入證,物業公司人員進入交易大廳須經本所行政服務中心同意。
7、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帶人進入交易大廳參觀或者進行其他活動。
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管理細則》
⑵ 急~~請問是去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好,還是去上海證券公司工作好
呵呵,這話問得。。。。
當然是去交易所好
原因嘛,隨便找個業內人都會不經過大腦給你我回答的這個答案。
主要差別在於「前途」。
如果你真的去交易所上班了,遇到有同學或者朋友是證券公司的,你還怯怯的說:「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我相信你收到的一定是你那些「上海證券公司」的同學們的驚嘆:哇!!~~
以上話並不是純屬開玩笑:)
祝你工作順利!
⑶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交易人有哪幾家
8家,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和齊魯證券等8家券商
上海證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⑷ 怎樣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做交易員
過去的紅馬甲到今天已經褪色了。我知道的一個駐上交所交易員月薪不過1500而已,工作極其無聊。因為現在證券交易都是通過計算機系統來進行的,現場駐守兩個人無非是為了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如果是做證券營業部員工的話,一般本科學歷就夠了,最好是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書。但是現在證券業不景氣,對外招聘很少。營業部的員工多數是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流動不太大。
證券經紀人一般是掛在營業部下面編外的中介人,負責介紹客戶,管理自己的客戶並從中提成。素質良莠不齊。
客服人員招聘條件都是hr自己想出來設置的,如果你真的很想做這方面的工作,就要努力增加這方面的經驗。比如最好有實際股票操作經驗,然後在簡歷里體現出來才可能爭取到面試機會。
⑸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所大廳的交易員會穿什麼顏色的馬甲
紅馬甲是指證券交易所內的證券交易員,因穿紅色背心而得名。
他們又稱「出市代表」,早期沒有遠程自助交易,所有的客戶交易指令都是通過電話報給交易員,由交易員敲進交易所的交易主機內撮合成交的。在證券交易所里,一線櫃台員工穿的是黑色馬甲,交易所交易員穿的是紅色馬甲,交易所管理人員穿的是黃色馬甲。
紅馬甲是券商的交易員,黃馬甲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員,當年這么設計並不符合國際慣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紅黃馬甲制度。其實,紅黃馬甲的產生是一種誤會和巧合,當時因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的色彩為冷色調,如果交易人員穿紅色,那麼整個市場的色彩比較鮮艷,氣氛就顯得比較有活力。結果負責服裝的同志去買布做馬甲的時候,看黃顏色比紅顏色好,就自己擅自決定買了黃布。 但是黃布並不符合要求,只好重新買紅布去做。到交易所開業的時候,因為已經做了幾件黃馬甲,因此臨時決定交易所人員穿黃馬甲。一次錯誤的購買後為了節省原料,才產生了後來的紅黃馬甲。
⑹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是公開招聘的嗎需要什麼條件呢
上海證券交易所自身沒有交易員,交易員都屬於交易所會員(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在交易所有席位者)的。
交易員是會員單位派駐交易所的全權代表,負責履行本單位在交易所的一切事物,所以又稱其為「出市代表」。各單位的交易員都選自一些計算機操作熟練、指法靈活、口吃清晰、應變能力強的年輕人擔任,一般不會從新招聘的人員中選拔的。
再說現在都是計算機遠程交易了,場內交易員基本上沒什麼事情,不像過去電話報單時那樣忙碌了,所以條件要求和待遇也就相應降低了不少。
⑺ 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制度是什麼
1、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2、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3、中國的股票開盤時間是周一到周五,早上從9:30--11:30,下午是:13:00--15:00,中國所有地方都一樣,以北京時間為准。每天早晨從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競價時間。所謂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成交價的時候,你可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
而在這段時間里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價格都是平等的,在結束時間統一交易,按最大成交量的原則來定出股票的價位,這個價位就被稱為集合競價的價位,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集合競價。
集合競價規則參看集合競價條目。匹配原則是買方價高優先,賣方價低優先,同樣價格則先參與競價的優先,但整個交易過程不是分布進行匹配,而是是競價結束集中匹配完成。集合競價時間為9:15-9:25,可以掛單,9:25之後就不能掛單了。要等到9:30才能自由交易。
(7)上交所股票交易員擴展閱讀: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原則:
1、價格優先原則:
價格優先原則是指較高買進申報優先滿足於較低買進申報,較低賣出申報優先滿足於較高賣出申報;同價位申報,先申報者優先滿足。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和板牌競價時,除上述的的優先原則外,市價買賣優先滿足於限價買賣。
2、成交時間優先順序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口頭唱報競價,按中介經紀人聽到的順序排列;在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時,按計算機主機接受的時間順序排列;在板牌競價時,按中介經紀人看到的順序排列。在無法區分先後時,由中介經紀人組織抽簽決定。
3、成交的決定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口頭唱報競價時,最高買進申報與最低賣出申報的價位相同,即為成交。在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時,除前項規定外,如買(賣)方的申報價格高(低)於賣(買)方的申報價格,採用雙方申報價格的平均中間價位;如買賣雙方只有市價申報而無限價申報,採用當日最近一次成交價或當時顯示價格的價位。
⑻ 上交所、深交所現在還有馬甲交易員嘛
做市商(market maker) 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地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做市商通過這種不斷買賣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通俗的講,把做市商比做A,賣家比做B,買家比做C,交易所比做D.
在中國,是B掛單,然後報到交易所,行情軟體顯示,C能買去。
在國外,是B掛單,然後報到交易所(只是備份數據),然後A全部吃掉,C要買的話A會加價賣給C。
做市商只是一種交易制度,是保證市場的流動性,不至於像中國B掛單,每一個人去買,導致B掛單的股票無法成交。
紅馬甲還是有的,只是外派員而已,一般只有幾家老牌券商會在交易所里雇幾個紅馬甲沒事蹲著,畢竟這個是沒什麼必要雇的人。撐撐門面,沒啥用的。
⑼ 上海證券交易所從事營業都是幹嘛
1、上交所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2、買股票,大機構是有專席,需要有交易所的席位;散戶,直接到券商處開戶,通過計算機、手機、電話等終端就可以交易了。按你的提問,那便是到證券公司,而不是到交易所。
3、
看清兩者的分類和定義,就知道為什麼了——
ab股是2種劃分:a
股又稱人民幣普通股票、流通股、社會公眾股、普通股,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上市的普通股票。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
B股也稱為人民幣特種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上市的特種股票。以人民幣標明面值,只能以外幣認購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