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百科 » 奥驰亚集团的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中船科技股票成交量 2025-05-18 04:06:16

奥驰亚集团的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1-05-12 16:35:57

1.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集团简介

2003年1月,为了确立一种多元化的经营结构,菲莫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集团业务领域被清晰地划分为烟草、食品和金融服务三大块。其中,烟草方面分为菲利浦·莫里斯美国公司(Philip Morris U.S.A),及菲利浦·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另有卡夫食品公司及菲利浦·莫里斯金融服务公司。充满烟草味的“菲莫”,改用奥驰亚之名,还一度被谴责为“隐型”行为,被认为是为了粉饰“健康杀手”的坏名声。
改名为奥驰亚只是菲莫规避矛盾激化的权宜之计,因为一直以来,其最核心的发展驱动力仍然是烟草业务。2004年,占集团总资产60%的食品业务,只带来了30%的营业利润;而只占总资产27%的烟草业务,却贡献了69%的营业利润。

2.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进入中国

菲莫公司:潜心经营十年中国之路莫测
就在加拉赫公司和帝国烟草公司的产品撬开中国市场的时候,在中国苦心经营了十年的菲莫公司却显得波澜不惊。在国内市场上,目前有软硬包万宝路、软包特长万宝路、软包特醇万宝路、硬盒特醇薄荷万宝路等众多品种进行销售。
在外国媒体眼中,菲莫尚未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市场的大门仍对它们紧闭着。有业内人士说,这种平静的表面下也许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在我国,我觉得吸烟的人恐怕都知道万宝路,万宝路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犷,很有男人味。即使不吸烟的人也可能会知道服装品牌有一个叫万宝路的。我的许多朋友都喜欢抽万宝路,觉得味道纯正,名气也大。”一位手里夹着燃烧了一半的万宝路卷烟的男人是这样评价万宝路的。
对烟民来说,生产万宝路的菲莫公司恐怕没有它的品牌名称响亮;而对烟草业来说,菲莫这个世界第一大烟草巨头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菲莫在中国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中国改革开放后,菲莫就对中国这块当今世界剩余的唯一一块“大肥肉”可谓垂涎三尺。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菲莫的足迹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
菲莫开始为中国烟草业所认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80年代后期,当时与宁波卷烟厂合作,共同开发国际牌号卷烟。时至1994年,菲莫同宁波卷烟厂的合作有了突破,合资生产在中国销售的“万宝路”,年产6400箱;为保证技术支持,两名菲莫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在宁波停留一年;技术支持明确确定在混合型卷烟配方,烟叶加工等方面。同年,菲莫公司还与上海卷烟厂合作生产“万宝路”内销中国,年产6400箱。这一年,菲莫公司又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宝丰烟叶公司签订烟叶供应合同。为了保证所购买的烟叶质量稳定,1995年起,中国烟草总公司开始与菲莫公司在河南、福建、湖北共建合作基地,还在曲靖市高梁地区扶持当地烟农种植白肋烟。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菲莫还努力开创与中国烟厂新的合作方式。 1998年,河南安阳卷烟厂与菲莫公司签订了“共同牌号香烟合作开发与出口合同”。双方合作方式主要是技术合作,合作牌号投放市场后,美方负责在中国大陆以外和国外地区的销售,中方负责中国内地销售。
菲莫对中国市场的扩展准备是全方位的,除了直接进行烟草和卷烟生产的合作外,还在人才本土化储备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2001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部规定允许企业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的第一天,菲莫便在清华召开专场招聘会,与其它跨国公司一道抢夺人才。
到2002年底,菲莫在中国重点城市已建有16个办事处,专职人员100多人,中国市场开发总部设在香港。从90年代初菲莫便开始培训中国市场营销人员,甚至到中国烟草系统挖人才,专门调查研究中国卷烟市场行情,并暗中在中国沿海地区销售清淡香型卷烟,培养烟民口味。
因此,尽管菲莫在中国的历史远不及英美烟草悠久和辉煌,但凭着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对中国市场的攻击力度比英美烟草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多次的“民意”调查,万宝路在中国知名度远远大于“555”。这主要得益于菲莫公司强劲的广告策略。
近十几年来,以“万宝路”为代表的菲莫品牌,在我国除了发布路牌广告外,还发布室内的卷烟品牌广告,甚至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发布广告。此外,遍布各地的太阳伞形象广告也十分抢眼,“万宝路”休闲服饰,“万宝路”休闲生活馆,在一些城市也能见到,此外,菲莫公司赞助的万宝路足球甲级联赛更为足球迷们津津乐道。

3. 国际主要的烟草公司有哪些,

一、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 Group, Inc.)
1、简介
2003年1月27日,菲利浦·莫瑞斯公司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tus”,意思是“高的”,“步步高升”。PM赋予新名称的含义是:保持公司持续发展,追求更高的经营目标。ALG主要的经营子公司有菲利浦·莫瑞斯美国公司、菲利浦·莫瑞斯国际公司、卡夫食品公司、菲利浦·莫瑞斯资本公司等。ALG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烟草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制造商,ALG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15.6万人,所属的制造和加工企业约245家。
ALG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2005年,ALG列《财富》全球500强第17位,《财富》股票市值最大500家公司中列第13位,《财富》全球盈利500强第9位。
2、发展历程
19世纪在英国的经营 ALG最早起源于英国,创办于19世纪中叶,历史已超过150年。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制造商。PM的创办人菲利浦·莫瑞斯先生当初只是英国的一个小烟草商,1847年他在伦敦的班德街(Bond)开办了一个商店,1854年莫瑞斯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卷烟加工作坊,开始制造手工卷烟销售。
在美国的创业 20世纪初,在PM进入美国经营的时候, 19世纪末出现的新型机制卷烟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取代了传统烟草制品在烟草制品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成为美国烟草市场的主角。1927年,卷烟在美国烟草制品市场上已占到30%。
成为全球第一大烟草制造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PM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持续增长,在国内超过雷诺士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烟草制造商,在国际上超过英美烟草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PM的成就与“万宝路(Marlboro)”牌卷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万宝路”造就了PM。
3、公司主营产品
万宝路(Marlboro)、达能饼干
二、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
1、简介
英美烟草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成立于1902年。BAT的产品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制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卷烟市场。在64个国家拥有81家卷烟厂,另有9个雪茄和手卷烟加工厂分布在7个国家,每年加工处理6.6亿公斤烟叶,年生产卷烟8500多亿支(1600多万箱),全球雇员(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万多人。
2、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前
1902年,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联合,共同出资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国际业务.
20世纪初,英、美的两家老牌烟草厂商——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频频发动商业战,争夺对方市场,双方竞争十分激烈。1902年,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败俱伤,双方达成联合的协议。按照协议,共同出资(美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二,帝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一)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本土以外的国际品牌和海外烟草业务。
21世纪
2000年,并购加拿大帝国烟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韩国、越南和埃及等国市场投放大量资金。
2003年,收购意大利烟草公司;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雷诺士美国公司,BAT拥有42%的股份
3、主营品牌
英美烟草具领导地位的国际品牌包括555、健牌、金边臣、希尔顿、总督、卡碧及时运,各自以不同的市场部分为销售对象。与乐富门合并后,英美烟草的品牌组合将增添卡地亚、乐富门、登喜路、威豪、黑猫及皇庄等品牌。而这些国际品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品牌,主要有555、健牌、乐富门等,这些品牌在一百多个国家畅销,是英美烟草的业务核心和利润源泉;第二类是区域性品牌,如英美烟草在欧洲生产的一些品牌、在巴西生产的一些牌号。第三类是仅在一国或一个地方销售的牌号,如在中国合资厂生产的“黑猫”和“君子竹”品牌。

三、 日本烟草公司(Japan Tabacco Inc)
1、简介
日本烟草公司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日元,现为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26家卷烟厂,年销售卷烟860多万箱,业务遍及约12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球员工共3.26万。2001年,日本烟草公司居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71位。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898~1948年) 为了垄断烟草收入,为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日本政府于1898年颁布了《烟叶专卖法》,成立专卖局,对烟叶实行专卖。20世纪初期,专卖范围逐步扩大到烟草制品和盐业。政府在这一时期对烟草和盐业实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与经营。
第二阶段(1949~1984年) 1949年,日本政府将财政部下属的烟盐专卖局改组为日本烟盐专卖公司。专卖公司是一个由国家出资、依据特殊公法设立的法人企业,它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经济法人,另一方面,特别公法对其经营范围、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必须依据特别公法开展活动。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放松对外烟进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烟草专卖。
第三个阶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烟草专卖公司依法改组成日本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烟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烟草国际公司,1996年,按照日本盐业法,盐业务从日本烟草公司剥离出去。2002年,日烟国际与雷诺士国际业务进行重组,不仅扩大了日本烟草公司在海外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完成了日本烟草公司向国际化烟草大公司的跨越。
第四个阶段(2002年以后)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烟草公司法,根据修改的日本烟草公司法,日本政府将逐步减少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的民营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3、主营产品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的烟草事业在日本市场占有约80%的市场占有率,以MILD SEVEN(七星)、CASTER、SEVEN STARS和CABIN(佳宾)等名牌为中心,骆驼、云斯顿、沙龙。

四、 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
1、简介
帝国烟草公司为全球第四大烟草制造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烟草公司之一。帝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33个工厂,产品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卷烟约350万箱,手卷烟2.67万吨,共有员工1.56万。
2、发展历程
ITG成立于1901年,是在英国的一些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应对美国烟草公司的威胁,许多英国烟草公司决定联合起来抗争。13家英国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走到了一起,在伯明翰的皇后酒店召开会议。随即在190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帝国烟草有限公司
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与合作
相比其他世界知名的烟草公司而言,帝国烟草公司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不甚频繁,该公司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近期在中国免税品市场推广的香烟主要是“英伯乐”(Imperial)烟。该品牌卷烟具有原味(焦油12毫克)和醇烟(焦油8毫克)两种选择,具有国际一流的宽包包装。
尽管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还不太多,但帝国公司有信心扩大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一方面,帝国公司的产品口味比较适合亚洲人;另一方面,帝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卷烟生产商,而中国又拥有悠久的手卷烟历史,或许将能成为帝国公司与中国烟草业合作的基点。
3、主营产品
在英国分销万宝路香烟。帝国烟草的产品涉及烟草的所有领域:卷烟、手卷烟丝、烟纸、雪茄和烟斗烟丝等。这里我们只介绍卷烟的著名品牌。
Lambert&Butler是英国销量最好的品牌
Embassy是英国南部著名的高档品牌,
Richmond就成为了英国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Superkings是英国市场超长支卷烟市场的领导品牌,
JPS迅速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品牌,
Regal是帝国烟草主要的烤烟混合型品牌,
Fusion是新近推出的国际型高档低焦油卷烟以迎合全球低焦油的消费浪潮。
TheImperial是国际型的高档卷烟,主要针对全球免税和亚洲市场。

五、加莱赫集团公司(Gallaher Group Plc)
1、简介
加莱赫集团,是国际烟草生产及分销商,总部设在英国。在奥地利,德国,哈萨克斯坦,爱尔兰,俄罗斯,瑞典和英国都占有市场领导位置。
2、发展历程
加莱赫公司的创始人1896年,加莱赫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加工厂,同年,加莱赫成立有限公司,拥有资金100万英镑,他本人也变成为当时的“烟草之王”。
在20世纪30年代,加莱赫先后收购了Peter Jackson和J A attreiouex等公司,使其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
1941年,二战摧毁了加莱赫的Belfast工厂
1953年,加莱赫完成了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收购—— Benson and Hedges,这次收购行动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使加莱赫得到了著名的品牌,还为公司新品牌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英国市场开辟了道路,如Benson、Hedges Special Filter和Silk Cut牌号等。
1999年,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海外业务,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卷烟加工厂。
2000年,加莱赫以2.6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卷烟制造商利吉特-杜克,并最终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烟厂之一。
3、主营品牌
加莱赫深入人心的品牌包括::Benson & Hedges (金边臣) ,Silk Cut (时运) ,Mayfair,Sovereign,Sobranie (寿百年) ,Dorchester,Troika,LD (乐迪) ,Memphis (孟菲思) ,Meine Sorte,Ronson,Blend,Hamlet,Old Holborn,Amber Leaf and Condor。

六、阿达迪斯公司(Altadis S.A)
1、简介
阿达迪斯公司为阿达迪斯集团的控股公司,是欧洲重要的烟草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烟草公司,其雪茄业务在全球排名第一,卷烟业务在西欧地区排名第三。阿达迪斯的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2.74万人。
2、发展历程
阿达迪斯公司由法国的塞塔公司(SEITA)与西班牙的塔巴克莱拉公司(Tabacalera, S.A)于1999年合并成立的。1999年10月6日,塞塔公司与塔巴克莱拉公司宣布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共同在合作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宣告阿达迪斯公司正式成立。
3、主营品牌

淡色卷烟

Gauloises Blondes、Fortuna、Anfa、Brooklyn、Colt、Ducados Rubio、Fine、Fox、Iris、Marquise、News、Nobel、Popularne、Royale、Smart、Spike

深色卷烟

Case Sports、BN、Ducados、Gitanes、Habanos

自卷烟

Amsterdamer、Kennings

七、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T&G Corporation)
1、简介
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orea Tobacco and Ginseng Corporation.,简称KT&G),是韩国最大烟草制造商。2005年占据韩国烟草市场73%的份额。KT&G拥有4家卷烟厂,2个原料加工厂和1个印刷厂。在海外市场方面,KT&G公司的香烟出口到全世界的大约30个国家。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成立时——1997年的国家垄断时期 前身是韩国人参公司,1921年更名为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 1987年成立完全国有化的企业,该时期公司没有竞争者,处于高速发展和资本积累时期。
● 第二阶段:1997年——2002年底的私有化进程时期
该时期是公司脱离政府走向完全商业化的重要时期,期间通过海外GPS股票来实行私有化的前奏,进而发行普通股票。于2002年底,公司完成了决定公司命运的私有化进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随着国际竞争者参与到国内市场,韩国的烟草竞争开始激烈, 2005年,KT&G占有国内的73%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收获颇丰。在国内,KT&G是最大、最有竞争力的烟草企业;在海外,利用其优势品牌产品也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伺机进入新的市场。KT&G已着眼于全球,特别是中东、中亚的烟草市场,以尽快成为全球性的烟草公司。KT&G这个世界上第7大烟草制造商,正在向世界前5大公司行列迈进。目前,世界前5大公司为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和加拉赫。
3、主营品牌
嘉年华 (海外版) 松树 (海外版) 宝恒一号雪茄 宝恒六号雪茄 Cloud9 Cloud9 1mg Esse Special Gold Esse Blend IN 3 Esse One Esse Field Esse Menthol Esse Lights Esse Classic Esse Soon 0.5 The One fresh The One 1 The One 0.5 Raison Red Raison Blue Raison Black Raison Fresh 印第高 阿里安 Ents 卢吉士 卢吉士 M 泽士 Vision Humming Time Timeless TIME Light Timeless TIME Simple Doraji Yeon 富翁 THIS THIS plus Hanaro Lilic Lilac Menthol 玫瑰 哈里信 发光

八、环球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
1、简介
环球公司(简称UN)成立于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烟叶公司,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农产品、木材及建材贸易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环球公司经营业务包括贸易、加工、储存、分销、服务等,经营的商品主要有烟叶、木材、建材及农产品(茶叶、橡胶、向日葵、坚果、干果以及罐装和冷冻食品等)。
2、发展历程
环球烟叶公司的诞生
环球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公司的创办人杰奎琳·P·泰勒先生于1886年在弗吉尼亚州创立J·P·泰勒公司,主要从事烟叶运输和出口业务。当时,J·P·泰勒公司较具规模,是美国南部地区最大的烟叶商之一。
扩张之路
环球烟叶公司创立不久,在持续扩大国内烟叶贸易量的同时,开始了在美国本土之外的扩张进程。
多元化经营历程
环球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6年,戈登·克因绍(Gordon L. Crenshaw)出任公司总裁,他积极推动多元化经营战略。

九、 联一国际公司(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Inc.)
1、简介
由世界第二大烟叶公司德孟公司(Dimon Incorporated)和标准商业公司(Stand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合并成立的。第一联盟公司专营烟叶,主要业务是进行烟叶收购、加工、贮藏和销售。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发展历程
德孟公司的诞生及发展
1994年10月,美国两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烟叶公司—— 德布勒兄弟公司(Dibrell Brothers Incorporated)和孟克·奥斯汀公司(Monk-Austin, Inc.)为了实现争霸全球烟叶市场的雄心,在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决定进行合并。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了一项高达14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并且以两家公司的开头字母作为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德孟公司由此诞生。
2005年5月13日,与全球第三大独立烟草商标准商业公司合并,建立第一联盟国际公司。
十、雷诺士美国公司(Reynolds American Inc.)
1、简介
2000年后被英美烟草收购。由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BAT占有42%的股份。旗下有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Santa Fe Natural Tobacco Company, Inc.和Lane Limited,目前为美国第二大烟草制造商。特威尔、沙龙、骆驼、云丝顿
与厦门卷烟厂合资建设了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华美卷烟有限公司生产的卷烟牌号有“金桥”、“喜必利”,以“云丝顿”、“骆驼”等国际牌号。

4. 实名羡慕!人均130万年终奖,你的年终奖有多少

别说这个,就不知道年终奖是什么。

5. 谁能找到这个公司在中国的电话,Altria Group 奥驰亚集团

*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
奥驰亚集团是除中国烟草总公司外(下同)的世界第一大跨国烟草公司,由菲莫美国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烟草公司、卡夫食品公司和菲莫资产经营公司四家公司构成。2005年,集团总资产为1079.5亿美元,营业收入为978.5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65.9亿美元,全球雇员达19.9万人。
奥驰亚集团拥有全球第一大卷烟品牌“万宝路”,2005年销量达4705亿支,是中国第一大卷烟品牌“白沙”的6.2倍。2005年,“万宝路”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40%,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在西欧市场,由于卷烟税负不断提高以及各种限制烟草发展政策的实施,2005年奥驰亚集团卷烟销量继续下降,比2004年下降了2.7%,其中德国下降了15.9%,市场份额为36.6%,下降了0.2个百分点;西班牙下降了2.2%,市场份额为34.5%,下降了1.1个百分点。但由于“万宝路”的优秀表现,2005年奥驰亚集团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2.6%和41.7%,比2004年分别提高了1.1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除在西欧市场总体出现销量滑坡外,近年来奥驰亚集团在其他区域市场上均保持着不同程度的销量增长。在收购印度尼西亚第三大烟草公司三宝麟公司、中止与日本烟草公司关于“万宝路”品牌的产销协议、实现“万宝路”在中国生产销售后,奥驰亚集团实现了在亚洲市场上的强劲增长,2005年卷烟销量比2004年增长了21.3%。在东欧、非洲和中东市场上,由于在埃及、俄罗斯、北非、土耳其和乌克兰市场有不俗表现,卷烟销量增长了6.4%。在拉美市场,奥驰亚集团花费3亿美元收购了哥伦比亚最大的烟草公司Coltabaco(该公司占哥伦比亚48%的市场份额),推动集团在这一地区的卷烟销量增长了5.5%。

但是外国的烟草公司在我国没有分支机构!

6. 美股股王50年上涨1万倍 贵州茅台能赶超它吗

被称为“美国第一大牛股”的烟草巨头奥驰亚(Altria Group, NYSE: MO)近日遭遇政策利空,大跌不止。这只半个世纪上涨了1万倍的大牛股再次引起市场关注,A股不少茅台粉丝们又开始想入非非:美股有奥驰亚,A股有茅台,同为消费品,贵州茅台会成为下一个奥驰亚吗?

平均年回报率超20% 奥驰亚“秒杀”所有股票

世界卷烟巨头奥驰亚(Altria)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旗下品牌万宝路却是全球最大的香烟品牌,每年为公司贡献利润高达80%以上。中国财富网记者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获悉,2016年万宝路美国香烟市场占有率高达41%,比排名其后的八个品牌市占率之和还高,而万宝路霸占垄断地位已长达40余年。

万宝路如此霸气,那么这只“美国第一大牛股”有多牛呢?世界顶级投资和金融专家、沃顿商学院教授Jeremy Siegel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试图寻找1957年后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而他们的发现既不是激动人心的科技股,也并非石油巨企,而是一只简单的消费股票:卷烟制造商Philip Morris(现在称为Altria)。在Jeremy Siegel看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Altria媲美。他还发现,长期表现最佳的20只股票中有11只都来自一个沉闷无趣的板块:必需消费品。

CNN算了一笔账——如果1968年投资于Altria这只股票1美元,那么截至2015年2月,这1美元股票的投资价值竟高达6638美元(包括分红)。这意味着这只股票在过去47年里年平均回报率高达20.6%。而如果当时把1美元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那么现在则只值87美元。

美国一位基金经理Patrick O’Shaughnessy在基于Jeremy Siegel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测算范围——美股所有股票。结果显示,1963年至今表现最出色的股票仍然是Altria:年均升幅20.23%,半世纪累计回报超过1,000,000%(1万倍)。虽然未考虑通胀等因素,但仅从名义回报看也鲜有能超越Altria的股票。

超级暴利“邪恶股票” 遭遇政策利空股价受重挫

作为美股“史上最赚钱”的股票,Altria拥有超高的净利润率,也是美股最暴利的公司之一。Altria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美元,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总营收257.44亿美元,净利润142.39亿美元,净利润率高达55.3%。而其2015年总营收254.34亿美元,净利润52.41亿美元,净利润率也达到20.6%。这意味着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知名公司的盈利情况。

如图所示,与同为消费类巨头股票相比,奥驰亚2016财年55.3%的净利润率具有绝对优势,即使是2015财年20.6%的净利润率也远高于耐克、可口可乐、百事、宝洁等公司。再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比较下,这些科技垄断企业都以高利润率著称,2016财年苹果、谷歌、微软三家的净利润率相对接近,分别为21.19%、21.58%、23.57%,脸书和奥驰亚一样出现2016财年净利润率逆袭暴涨的现象,达到36.97%,不过与奥驰亚的55.3%相比仍然不够“暴利”。

烟草行业其实一直是过去几十年美国表现最差的行业之一,烟草广告已经被禁十几年。除了处于垄断地位、利用消费者上瘾提价等因素促其保持暴利外,烟草公司保持超额回报还有其他原因。

“奥驰亚是典型的‘邪恶股票’(sin stocks),美股中有不少‘邪恶股票’,业绩股价都非常好。比如私营监狱股票,过去一年两倍回报;大麻板块的一些列股票也是涨势凶猛。这类‘邪恶股票’盈利能力非常强,如烟草、大麻、监狱、夜总会都属于高利润行业。”美国海银资本首席策略师、纽约大学教授陈凯丰告诉中国财富网记者,“美国很多机构投资人因为法律限制不能投资这些股票,比如州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导致股价因为投资人受限制而有溢价,对一般投资人投资便有额外收益。”

不过,这只“股王”最近却遭遇监管政策利空。7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一项烟草和尼古丁监管计划,通过制定可实现的产品标准,将香烟中的尼古丁降至不至瘾水平。而这只是FDA对该行业法规全面审查的第一步,审核目的是鼓励开发比香烟危险性更小的新产品。

消息发布后,美股烟草公司股价出现集体下挫。奥驰亚最深跌幅近20%下探60.01美元,盘后下跌9.49%,收于66.94美元;拥有Lucky Strike等品牌的英美烟草也大跌逾10%。此后几天,遭遇重挫的奥驰亚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尚未走出利空阴影。

茅台会成为下一个奥驰亚吗?业内警示“茅粉”别想得太多了

奥驰亚走弱,倒是让国内一众茅台粉丝们遐想连篇起来,国内不少茅台拥趸者一直把美股奥驰亚作为茅台的对标标的。作为A股最暴利的上市公司之一,贵州茅台2016年营收388.62亿元,净利润167.18亿元,净利润率达到43%,“暴利”程度与奥驰亚不相上下。

在“茅粉”们看来,二者的性质也非常相像:都生产(过量就会)危害健康的产品,却都是超高净利润的暴利之王,且都是一度不被价值投资者承认的终极价值标的。也有茅粉认为,奥驰亚无以伦比的上涨速度,源于烟草公司的天然护城河“上瘾性”牢不可破,尽管美国吸烟率一直下降,但由于高度垄断可以不断提价,净利润一直高速增长。而具有这样潜质的公司在A股只有茅台。甚至有茅粉网友计算,2001年8月贵州茅台上市发行价格为31.39元,如果以后复权计算,8月7日的复权价格对应为2910.65元,增长幅度高达91.73倍。对比奥驰亚的市场表现,茅台后市想象空间巨大。

不过,对烟草行业投资与白酒不尽相同,二者不可简单对标。“茅台已经从原来的消费品变为收藏品,很多人是收藏茅台的,这导致茅台的价格不断上涨,而产量供不应求。白酒并不算对身体有伤害,是一种消费品;但香烟是对身体有害的,在烟盒上都有提示。”尽管资本都是逐利的,对人体是否有害不构成投资的关键因素,但投资仍要看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润增长。

“奥驰亚是一只比较特殊的股票,不能和茅台直接比较。”从奥驰亚公司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奥驰亚一个主营业务是香烟,会导致上瘾、肺癌,所以历史上由于这个原因被各个州起诉,赔偿了几千亿美元。起诉最终导致公司分拆四个,剩下奥驰亚以烟草业务为主。所以,公司所谓历史业绩确实很高,但它的计算部分归功于已经分拆出来的食品公司等其他股票,不能简单的把历史业绩套到现在。现在的奥驰亚只是以前传统公司中的部分业务。”

据了解,2003年万宝路生产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更名为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经营涉及烟草、食品、啤酒、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卡夫、吉百利、奥利奥、米勒啤酒等多个知名品牌。其后,公司逐渐将国际业务、食品业务进行分拆。

除了对标茅台外,奥驰亚因FDA文件引起市场恐慌股价一泻千里,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波抛售是市场误判,对这只“股王”来说现在正是难得的买入机会,可以尽快“买票上车”。

奥驰亚仍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很有可能将来再发生集团诉讼的时候,公司会继续出现大规模诉讼、支付大规模赔偿金的问题。不建议投资者当成茅台的对标,两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投资者们纷纷惊呼机会来了,国外机构却依然将奥驰亚最新评价设为“卖出”。本周,BidaskClub将奥驰亚集团评级从“强烈卖出”升级为“卖出”,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也警告投资者不要买入该投资标的。尽管RBC分析师Nik Modi将奥驰亚评级从“低于行业”升级为“与行业一致”,但仍将其股票目标价格设定为62美元,较周五大跌后收盘价66.94美元仍降低7.4%。Modi认为,尽管监管导致的股价冲击在过去二十年里创造了不少买入机会,但这次却有所不同。

7. 卡夫公司是不是奥驰亚的子公司

2003年,万宝路香烟的生产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 Cos.)更名为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 Inc.)。
2007年,卡夫食品(Kraft Foods)从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 Inc.)中分离。
2012年,卡夫食品(Kraft Foods)国际业务分拆为亿滋国际(Mondelez International)。
也就是说,亿滋国际脱胎于卡夫食品,卡夫食品原来是菲利普莫里斯的子公司。

8.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战略合作

除了与烟厂进行具体的合作之外,菲莫公司更注重长远的战略规划,频频同中国烟草总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2001年2月5日,菲莫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在京签署了长期友好合作意向书,继续加强烟叶、卷烟品牌开发、生产技术合作和防止未成年人吸烟等合作,并更进一步确定了未来合作活动的框架。一年后,2002年2月5日,中国烟草总公司与菲莫国际集团在京共同签署了平等互利的长期友好合作意向书。该合作意向书所涉及的合作范围基本与一年前的相同。
在2002年里,菲莫又两次拜访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合作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沟通。2002年8月 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菲莫公司亚洲集团总裁宋德英(DUCKSONG)先生一行。三个月后于2002年11月7日,姜成康又会见了菲莫集团新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金瑞礼一行。菲莫在短时间内频频拜访国家烟草专卖局,并且官员的级别一次比一次高,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欲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急切心情。从双方会面的结果来看,达成了多方面的共识,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就在一切看来进展顺利的情况,2003年上半年,菲莫中国公司突然停顿了烟草业务,这引起了业内的各种猜测。不过,菲莫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开始走马灯地对中国烟厂进行访问。
2003年1月21日,菲莫公司亚洲公司副总裁夏卓域(Harold&nbspDyrvik)、副总裁韩信(Guido& nbspHenschien)一行四人到昆烟参观访问,表达了希望与昆烟加强交流的愿望。2003年4月1日,奥驰亚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金瑞礼先生,带领集团下属的菲莫国际集团的总裁谭崇博、菲莫(中国)公司总裁夏卓域先生,对长沙卷烟厂进行了一次商务访问和考察。2003年4月2日,这一行人又出现在上海烟草集团。金瑞礼表示,菲莫公司愿意利用在全球的销售网络销售上海烟草集团的产品,并希望与上烟在卷烟市场打私打假、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等广泛领域开展密切的合作。2004年4月16日,菲莫(中国)公司新任总裁马天行拜访了上海烟草集团,双方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加强在混合型卷烟配方技术、品牌树立和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交流和探讨的愿望。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菲莫似乎在中国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只能从菲莫公司的只言片语中猜得一二。2003年8月26日,姜成康局长在国家局会见了来访的菲莫国际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谭崇博。姜成康局长说希望双方能为今后更加广阔的合作进行探讨,在目前合作的基础上能在品牌、销售等方面进一步的合作。而谭崇博先生则表示,菲莫对双方正在与长沙卷烟厂开展的合作感到满意,并表示非常有信心能与国家局的其它具体合作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对于菲莫与长沙的合作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目前进展,双方都非常谨慎,对此缄口不言。
此外,菲莫又加大了向中国市场渗透的力度。 2003年8月26日,菲莫国际公司斥资1500万美元在朝阳区设立了外资企业菲莫(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与烟草行业有关的企业管理及市场推广的策划和咨询服务。该公司可以看作是菲莫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烟草业内影响的一个“破冰之船”。

9.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更名缘由

菲莫公司早在1989年就开始讨论更名事宜,经过十二年旷日持久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直到2001年底才对外宣布将要更名为奥驰亚集团。菲莫公司的高层认为只有更名才能解决由控烟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头疼的问题。菲莫公司的顾问团卫斯林(Wirthlin Group)发现,尽管菲莫公司在烟草和食品行业雄居霸主地位,但菲莫的品牌认同度相对较低,并且这种认同几乎全部是和烟草联系在一起的负面形象。因此,卫斯林认为,只有更名才有可能掩饰这种负面形象,提高品牌认同度,而又不牺牲烟草的利润。
更名之前的菲莫公司,麾下有菲莫美国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烟草公司、菲莫资本公司,以及包括卡夫通用食品在内的菲莫公司群。因为共聚菲莫旗下,控烟人士常常将没有争议的菲莫其它产品和菲莫烟草产品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公众心目中降低了菲莫其它产品的品牌认同度。更名之后,这种联系将大大削弱,菲莫的名字只用于烟草,不再和其它产品发生关系。名称不同,菲莫的其它产品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将大大提高。
之所以更名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例如菲莫的烟草形象已经开始影响公司在营销、司法和融资上的成功率,并且使公司难以招募到优秀经营人才。波士顿第一银行在1994 年就向菲莫公司提出,菲莫的股票贬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菲莫被单纯地看成一个烟草公司。如果菲莫对此无动于衷,将会遭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
奥驰亚
“奥驰亚(Altria)”的名字源于拉丁文“altus”,意为“高”,表达了菲莫公司想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憧憬,同时也展示了菲莫公司意欲尽到更大社会责任的决心。对“奥驰亚”这个名字,品牌专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菲莫公司采用这个新名字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从人们视线里隐去原有的负面身影;也有人认为,菲莫公司采用这样一个新名字,就是想告诉人们,“奥驰亚”什么也不是,只是一支股票。
菲莫的高层人士意识到更名举动有着潜在的风险:一些人可能趁机散布,说菲莫利用更名来躲避烟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名不过是一场烟草大逃亡;更可怕的是,新的“奥驰亚”名称会立即和烟草紧密联系在一起。

10. 求最精确的翻译,谢谢

少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