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中国火箭发展史的全历程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
主要数据 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
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
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
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
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
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
Ⅱ 我国目前运载火箭最大推力是多少,能把多大的卫星(飞船)发射上太空
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纪以前,中国的火箭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火箭机械能.现代火箭用来发射探测仪器,以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空间的飞行器.目前各种型号的中国火箭有: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
Ⅲ 谁知道一些卫星电视的频率什么的,告诉我一些啊
bordercolordark="#008080" width="700" class="table">
轨道位置
卫星名称
经营者
发射年
所属国家或组织
转发器/台
制造商
卫星型号
覆盖区
177.0°W
国际通信卫星-513
国际卫星组织
1988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74.3°W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5
哥伦比亚通信公司
1991
美国
12
TRW公司
TDRS
国际
139.0°W
极光卫星-2
美国电话电报与GE公司
1991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7.1°W
萨特康-C1
美国GE公司
1990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5.0°W
萨特康-C4
美国GE公司
1992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3.0°W
银河卫星-1R
泛美卫星公司
1994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30.9°W
萨特康-C3
美国GE公司
1992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29.0°W
电信卫星-7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125.0°W
银河卫星-5
泛美卫星公司
1992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3.0°W
银河卫星-10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北美
122.9°W
银河卫星-9
泛美卫星公司
1997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0.0°W
电信卫星-303
劳拉天网公司
1985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16.8°W
墨西哥卫星-5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8
墨西哥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3.0°W
团结卫星-1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4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1.1°W
兄弟卫星-E1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109.2°W
团结公司-2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3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07.3°W
兄弟卫星-F1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2000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A-2100
北美
107.3°W
兄弟卫星-E2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103.0°W
GE卫星-1
美国GE公司
1996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101.0°W
空间网卫星-4
美国GE公司
1991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北美
101.0°W
GE卫星-4
美国GE公司
1999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99.0°W
银河卫星-6
泛美卫星公司
1990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7.0°W
电信卫星-5
劳拉天网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95.0°W
银河卫星-3R
泛美卫星公司
1995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93.0°W
电信卫星-6
劳拉天网公司
1998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92.0°W
巴西卫星-A2
泛美卫星公司
1986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2.0°W
巴西卫星-B4
巴西电信公司
1999
巴西
28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91.0°W
银河卫星-7
泛美卫星公司
1992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89.0°W
电信卫星-4
劳拉天网公司
1995
美国
24
洛马公司
7000
北美
87.2°W
GE卫星-3
美国GE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84.9°W
GE卫星-2
美国GE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83.0°W
空间网卫星-3R
美国GE公司
1988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北美
79.0°W
GE卫星
美国GE公司
1999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77.0°W
电信卫星-8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74.0°W
银河卫星-11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702
北美
70.0°W
巴西卫星-B1
巴西电信公司
1994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北美
69.0°W
电信卫星-9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65.0°W
巴西卫星-B2
巴西电信公司
1995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58.0°W
泛美卫星-5
泛美卫星公司
1997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国际
55.5°W
国际通信卫星-8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8
国际卫星组织
2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55.5°W
国际通信卫星-512
国际卫星组织
198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53.1°W
国际通信卫星-706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50.0°W
国际通信卫星-709
国际卫星组织
1996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45.0°W
泛美卫星-1
泛美卫星公司
1988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国际
45.0°W
泛美卫星-1R
泛美卫星公司
1999
美国
36
休斯公司
HS-702
国际
43.1°W
泛美卫星-3R
泛美卫星公司
1996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41.0°W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4
哥伦比亚通信公司
1989
美国
12
TRW公司
TDRS
国际
34.6°W
国际通信卫星-6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1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34.5°W
国际通信卫星-904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7.5°W
国际通信卫星-6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1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24.5°W
国际通信卫星-6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0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24.5°W
国际通信卫星-9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9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3.8°W
国际通信卫星-515
国际卫星组织
1988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1.5°W
国际通信卫星-9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18.0°W
国际通信卫星-7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4.1°W
快讯卫星-1
俄罗斯
1994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Express
国际
8.1°W
电信卫星-2A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1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电信卫星-2B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2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电信卫星-2D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6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1.0°W
国际通信卫星-7A
国际卫星组织
1996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3.0°W
电信卫星-2C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5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26.0°E
阿拉伯卫星-2A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6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26.0°E
阿拉伯卫星-3A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9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30.8°E
阿拉伯卫星-2B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6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33.0°E
国际卫星-510
国际卫星组织
198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39.6°E
地平线卫星-31
俄罗斯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47.1°E
国际卫星-8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52.9°E
地平线卫星-32
俄罗斯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53.0°E
地平线卫星-53E
俄罗斯
1998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57.0°E
国际卫星-7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4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0.0°E
国际卫星-6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0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60.0°E
国际卫星-901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2.0°E
国际卫星-602
国际卫星组织
1989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62.0°E
国际卫星-902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4.3°E
国际卫星-8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65.9°E
国际卫星-7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8.5°E
泛美卫星
泛美卫星公司
1995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68.5°E
泛美卫星-7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1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72.0°E
泛美卫星-9
泛美卫星公司
1999
美国
12
休斯公司
HS-702
国际
73.9°E
印度卫星-2A
印度
1992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74.0°E
印度卫星-3A
印度
1999
印度
待定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3
亚洲
74.2°E
印度卫星-2D
印度
1997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75.0°E
LMI-1卫星
洛马/俄联邦国际卫星组织
1999
美国
30
洛马公司
A-2100
国际
75.0°E
Yamal卫星
Gazprom公司
1998
俄罗斯
12
能源火箭与航天公司
Yamal
俄罗斯
76.5°E
亚太卫星-2R
亚太卫星公司
1997
中国
28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78.4°E
泰国通信卫星-2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4
泰国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78.5°E
泰国通卫星-3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7
泰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79.9°E
快讯卫星-2
俄联邦国际卫星组织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Express
俄罗斯
81.6°E
东方红-2A1
中国
1988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82.9°E
印度卫星-1D
印度
1990
印度
1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Insat-1
亚洲
83.0°E
印度卫星-2E
印度
1998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国际
87.5°E
中卫-1
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
1998
中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
亚洲
88.0°E
中新-1
新加坡通信公司/中国台湾
1998
新加坡
14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亚洲
90.1°E
地平线卫星-28
俄罗斯
1993
俄罗斯
10
应用力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91.4°E
马来西亚东亚卫星-1
Binariang公司
1996
马来西亚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93.4°E
印度卫星-2B
印度
1993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93.4°E
印度卫星-2C
印度
1995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97.9°E
东方红-2A2
中国
1990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100.5°E
亚洲卫星-2
亚洲卫星公司
1995
中国
28
洛马公司
7000
亚洲
105.5°E
亚洲卫星-3S
亚太卫星公司
1999
中国
28
休斯公司
HS-601HP
亚洲
105.5°E
亚洲卫星-1
亚太卫星公司
1990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07.8°E
统一卫星-B2R
印尼无线通信管理局
1990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08.0°E
Telekom卫星
印尼无线电通信管理局
1989
印度尼西亚
24
洛马公司
A-2100
亚洲
110.4°E
东方红-2A1
中国
1988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110.5°E
鑫诺卫星-1
中国
1998
中国
24
法国宇航公司
Spacebus
亚洲
113.0°E
统一卫星-C2
印尼卫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亚
30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15.3°E
中星-5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亚洲
115.5°E
中星-8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15.6°E
中星-5R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亚洲
117.9°E
统一卫星-B4
印尼无线电通信管理局
1992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20.1°E
泰国通信卫星-1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3
泰国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22.2°E
地平线卫星-30
亚洲卫星公司
1994
中国
10
应用力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亚洲
124.9°E
东方红-3-2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97
中国
1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DFH-3
亚洲
127.9°E
日本通信卫星-3
日本卫星系统公司
1995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31.8°E
N星-1
Tel Adv公司
1995
日本
5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34.0°E
亚太卫星-1A
亚太通信公司
1996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36.0°E
N星-2
Tel Adv公司
1996
日本
5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38.0°E
亚太卫星-1
亚太通信公司
1994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39.0°E
奥里昂-3
劳拉/奥里昂公司
1998
美国
10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140.6°E
Agila-1/统一卫星-B2P
PSN公司
1987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45.9°E
Agila-2(马部海-1)
马部海卫星公司
1997
菲律宾
30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48.0°E
马来西亚东亚卫星-2
Binariang公司
1996
马来西亚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50.0°E
日本通信卫星-4
日本卫星系统公司
1997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50.5°E
统一卫星-C1
印尼无线电通信卫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亚
30
休斯公司
HS-376W
亚洲
160.8°E
地平线卫星-C1
俄罗斯
1993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亚洲
166.0°E
泛美卫星-8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69.0°E
泛美卫星-2
泛美卫星公司
1994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174.1°E
国际卫星-802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177.0°E
国际卫星-702
国际卫星组织
1994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80.0°E
国际卫星-7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3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http://www.jfspkj.com/ViewDebug.asp?ID=42
Ⅳ 中星6B、亚洲3S .卫星参数设置
┏━━━━━━━━━━━━━━━━━━━━━━━━━━
┃频_率┃_极_化_┃码_率┃频道名称[收看权限]...
┣━━━━━━━━━━━━━━━━━━━━━━━━━━
┃03706┃水平(H)┃04420┃东南卫视[免费]
┃03750┃水平(H)┃10490┃湖南卫视[免费],金鹰卡通[免费]
┃03796┃水平(H)┃06930┃贵州卫视[免费]
┃03807┃垂直(V)┃06000┃重庆卫视[免费]
┃03808┃水平(H)┃08800┃东方卫视[免费],炫动卡通[免费]
┃03825┃垂直(V)┃06780┃浙江卫视[免费]
┃03834┃垂直(V)┃05400┃山东卫视[免费]
┃03840┃水平(H)┃27500┃CCTV-1[免费],CCTV-10[免费],CCTV-11[免费],CCTV-12[免费],CCTV-15[免费],CCTV-2[免费],CCTV-7[免费]
┃03846┃垂直(V)┃05950┃山西卫视[免费]
┃03854┃垂直(V)┃04420┃河南卫视[免费]
┃03861┃垂直(V)┃04800┃宁夏卫视[免费]
┃03871┃垂直(V)┃09080┃农林卫视[免费],陕西卫视[免费]
┃03880┃水平(H)┃27500┃CCTV-13[免费],CCTV-14[免费]
┃03885┃垂直(V)┃04340┃山东教育[免费]
┃03892┃垂直(V)┃04420┃江西卫视[免费]
┃03902┃垂直(V)┃09300┃康巴卫视[免费],四川卫视[免费]
┃03913┃垂直(V)┃06400┃甘肃卫视[免费]
┃03929┃垂直(V)┃08840┃安徽卫视[免费]
┃03940┃垂直(V)┃05950┃天津卫视[免费]
┃03950┃水平(H)┃11406┃广东卫视[免费],广西卫视[免费],深圳卫视[免费]
┃03951┃垂直(V)┃09520┃北京卫视[免费],卡酷少儿[免费]
┃03960┃水平(H)┃03570┃辽宁卫视[免费]
┃03971┃水平(H)┃10000┃江苏卫视[免费],优漫卡通[免费]
┃03980┃垂直(V)┃27500┃中视购物[免费]
┃04000┃水平(H)┃27500┃中国教育-1[免费]
┃04060┃垂直(V)┃27500┃电视指南[免费]
┃04100┃垂直(V)┃27500┃CCTV-高清(高清)[免费]
┃04116┃水平(H)┃21370┃CCTV-4[免费],CCTV-9[免费],CCTV-阿拉伯语[免费],CCTV-俄语[免费],CCTV-法语[免费],CCTV-西班牙语[免费],CCTV-英语新闻[免费]
┃04147┃水平(H)┃06150┃湖北卫视[免费]
┃04158┃水平(H)┃08680┃DVT[免费],青海卫视[免费],青海综合[免费]
┃04171┃水平(H)┃09200┃内蒙古蒙语[免费],内蒙古卫视[免费]
┃04192┃垂直(V)┃06000┃河北卫视[免费]
┗━━━━━━━━━━━━━━━━━━━━━━━━━━
◎ 总计56个频道,是东经115.5度卫星,全部波段,全部极化,免费的所有电视节目。
◎ 卫星名称:中星6B号
┏━━━━━━━━━━━━━━━━━━━━━━━━━━
┃频_率┃_极_化_┃码_率┃频道名称[收看权限]...
┣━━━━━━━━━━━━━━━━━━━━━━━━━━
┃03673┃垂直(V)┃07463┃D-Info Channel promo[免费]
┃03684┃垂直(V)┃02073┃Zhwandoon TV[免费]
┃03706┃水平(H)┃06000┃亚洲新闻 NTSC[免费],亚洲新闻 PAL[免费]
┃03710┃垂直(V)┃11395┃BTV National[免费],BTV World[免费],Sangsad Bangladesh TV[免费]
┃03729┃水平(H)┃13650┃TVB8[免费],华娱卫视[免费]
┃03739┃垂直(V)┃02815┃Madani Channel[免费]
┃03745┃垂直(V)┃02626┃Fashion TV(亚洲)[免费]
┃03755┃垂直(V)┃04418┃阿里郎(阿拉伯)[免费]
┃03760┃水平(H)┃26000┃Al Jazeera(英语)[免费],DW[免费],DW(亚洲)[免费],MTA International[免费],NOW[免费],Paigham TV[免费],RT English[免费],TV 5 Monde(亚洲)[免费],吉本东风[免费]
┃03820┃垂直(V)┃27500┃ETC Channel Punjabi[免费],ETC(印度)[免费],Zee Jagran[免费],Zee Salaam[免费],Zee Vhrihsi[免费]
┃03880┃水平(H)┃27500┃B4U Music(印度)[免费],NHK World TV[免费],澳门莲花[免费],潮商卫视[免费],凤凰香港[免费],神州卫视(测试)[免费],阳光卫视[免费]
┃03906┃垂直(V)┃02815┃Such TV[免费]
┃03913┃垂直(V)┃07300┃AVT Khyber[免费],K2[免费],Khyber News[免费]
┃03980┃垂直(V)┃28100┃Star Utsav[免费]
┃04000┃水平(H)┃26850┃Channel V(中文)[免费],凤凰中文[免费],凤凰资讯[免费],星空卫视[免费]
┃04020┃垂直(V)┃27250┃Aalami Sahara[免费],Sahara Samay Bihar[免费],Sahara Samay Madhya Pradesh[免费],Sahara Samay Mum[免费],Sahara Samay NCR[免费],Sahara Samay Uttar Pradesh[免费],Samay[免费]
┃04060┃垂直(V)┃26666┃ARY Digtal(亚洲)[免费],ARY Musik[免费],ARY News(亚洲)[免费],ARY QTV[免费],ARY Zauq[免费],JTV[免费],Nickelodeon(巴基斯坦)[免费]
┃04071┃水平(H)┃14240┃DM Digital Global[免费],Isaac TV[免费],Paigham TV[免费],蓝海电视[免费]
┃04091┃垂直(V)┃13333┃ATV(巴基斯坦)[免费],PTV Home[免费],PTV News[免费]
┃04097┃水平(H)┃02308┃Awaz TV Network[免费]
┃0┃垂直(V)┃02894┃PTV Global(美国)[免费]
┃04106┃垂直(V)┃02894┃PTV(测试)[免费]
┃04132┃水平(H)┃09200┃Hum 2[免费],Hum TV[免费],Hum TV USA[免费],Masala TV[免费]
┃04140┃垂直(V)┃27500┃Zee 24 Ghante Chhattisgarh'[免费],Zee Smile[免费],Zing(亚洲)[免费],传送[免费]
┃04154┃水平(H)┃05632┃Aplus[免费],测试[免费]
┃04161┃水平(H)┃03037┃Aaj TV[免费]
┃04176┃水平(H)┃02444┃Shamshad TV[免费]
┃04180┃垂直(V)┃26666┃Geo News[免费]
┃12349┃垂直(V)┃26666┃Amouzesh TV Network[免费],IRIB 1[免费],IRIB 2[免费],IRIB 3[免费],IRIB 4[免费],IRIB 5[免费],IRIB-3(英语)[免费],IRINN[免费],Jame-Jam TV Network 3[免费],Press TV[免费],Quran TV[免费],Sahar 2[免费]
┃12362┃水平(H)┃03390┃Tadiran Scopus[免费]
┃12376┃垂直(V)┃17845┃Alalam News Channel[免费],Amouzesh TV Network[免费],Bazar TV[免费],IFilm[免费],IRIB 1[免费],IRIB 2[免费],IRIB 3[免费],IRIB 4[免费],IRIB 5[免费],IRINN[免费],Jame-Jam TV Network 1[免费],Mostanad TV[免费],Namayesh TV[免费],Pouya[免费],Press TV[免费],Quran TV[免费],Shoma TV Network[免费]
┃12382┃垂直(V)┃08600┃Hamoon TV[免费],Kerman TV[免费],Khalij-e Fars TV[免费]
┃12469┃垂直(V)┃02900┃Tamadon TV[免费]
┗━━━━━━━━━━━━━━━━━━━━━━━━━━
◎ 总计113个频道,是东经105.5度卫星,全部波段,全部极化,免费的所有电视节目。
◎ 卫星名称:亚洲3S号
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的历程
远望太空,近看地球。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古老的中国自1990年因成功发射亚洲卫星一号而一举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以来,空间活动的一举一动便超乎寻常地受到世人的瞩目。去年1月26日,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亚太二号卫星时,发生了横空爆炸、星箭俱毁的事故。此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研究了中美专家分析的故障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0个月后,长二捆成功地将亚洲卫星二号送入太空。世界的目光再一次盯住中国。行家们注意到,在这次发射中,中国首次使用了河西化工机械公司设计生产的近地点固体发动机--EPKM。比起名扬世界的长二捆火箭,EPKM显然还没有得到外界足够的注意。因为,在世人面前它还是首次亮相。
然而,也正是这一次的登台亮相,便亮出了它给世人的惊叹一亚洲卫星二号发射成功,EPKM功不可没。 30年前,我国第一个固体发动机研制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市郊诞生了。大青山环抱着那个叫做南地的小地方,创业的历程便始于这一片荒坡野地之中。对于聚集在此的优秀科技人员来说,条件的艰苦并不可怕,可怕是拿不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30年中,从我国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到我国历次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河西公司研制的不同型号的固体发动机都在发射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100%成功率的奇迹。或许是火箭发动机事业过于神秘的缘故,屡建奇功的河西公司,一直在历史的消音器下默默地坚守在沉寂的荒原深处。飞转的时间就这样把封闭在大青山中的河西公司带人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八年。这一年的11月,中国为美国发射澳星的合同在美国西海岸城市洛杉矶签订。该合同规定,1990年6月30日以前,中方必须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塔架上进行一次试验性发射,以证实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能够达到发射的要求。18个月后,我国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国人似乎仅仅知道这次试验飞行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而有效载荷部分还装有一个直径为1.4米的固体发动机这一事实,却没有多少人了解。那就是今天的EPKM的雏形。还是在长二捆火箭的研制期间。当时,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永志、长二捆火箭总设计师王德臣等人有这样一种考虑:目前我国的长二捆火箭由于尚无国产的火箭上面级配套,因此制约了火箭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完整配套服务的能力,此番试验何不自己造台上面级试它一回?1988年底,冒着凛冽的寒风,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副主任设计师朱维增受院领导的委派,带领一个三人小组来到河西公司,向河西放出一个试探性的气球:为长二捆火箭试验飞行研制一个近地点变轨发动机,但这部分没有专门的研制经费,要干只能给150万人民币。15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原来,研制一种新型的固体发动机,除最终交付一台产品外,此前还要有一台发动机用于试验,而150万元,连研制一台发动机的钱都不够!河西人会怎样对待这个说起来多少有些苛刻的条件呢?虽然河西公司所处的环境相对闭塞,但河西人的观念并不僵化。当时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邵爱民、党委书记李德然为首的河西公司领导班子透过这苛刻的窗口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而且是国际市场。于是他们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发挥自己多年研制固体发动机的优势,全力开发国际发射市场需要的近地点变轨发动机,让河西早日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策。朴实的河西人没有过多地去计较那苛刻的条件。任务接下来便埋头苦干。15个月的时间,他们拿出了直径为1.4米的固体发动机。作为长二捆火箭试验飞行中的试验品,它与长二捆一起经受了1990年7月16日那次严峻考验--如果试飞失败,澳星合同即告失效。
长二捆火箭首飞成功,让河西人看到了前景的光明。 长二捆火箭的试飞成功,证明了长二捆火箭具备了将9.2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到2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的能力。而只有再配以合适的近地点变轨发动机,才能将2.8-3.5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正好可以满足国际上新一代重型通信卫星的运载需要。众所周知,长二捆火箭几次发射澳星所采用的变轨发动机均是由美国Thiokol公司生产的。长二捆火箭只能把卫星送到低轨道,而不能把卫星直接送到地球同步转移位置。这样一来,发射服务的市场就受到一定局限。中国航天界的许多知名人士首先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还是在1990年的7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驻美国洛杉矶代表处总代表黄作义先生为长二捆火箭试飞之事来到西昌。这位研制长二捆火箭的首倡者之一、在中国航天承揽对外发射服务任务中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在西昌第一次向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提出了研制中国自己的EPKM的建议与设想,得到了刘纪原副部长的肯定与支持。黄作义很快找到同在西昌参加试飞的老同学、河西公司固体发动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王宝山商议此事,王宝山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经向河西公司领导汇报,得到公司领导的全力支持。
决心要把中国的固体发动机推向国际市场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副总裁陈寿椿、长二捆火箭总设计师王德臣等人此时也不辞辛苦地往返于北京和呼和浩特之间积极策划,紧张地进行协调和论证工作。
很快,在尚未拿到一份购买合同,甚至没有哪家公司有购买意向的情况下,河西已紧锣密鼓地把研制EPKM的工作开展起来。 1992年4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组团赴美,在著名的AlphaLyricom公司一间大会议室里,双方就使用长二捆,火箭及EPKM发射卫星事宜进行会谈。该公司专门请来休斯公司专家做顾问。河西公司派出了EPKM副总设计师王宝山随团出征。在这次会谈中,美国专家对中国新生的EPKM进行了第一次技术评审,尽管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达到近百个,但EPKM终究引起了行家们的重视。
就在同年的10月份,一个让河西人不会忘记的神秘人物一亚洲卫星有限公司卫星运作经理邱雅惠博士出现在河西公司EPKM的研制现场。邱是位美籍华人,作为亚星公司的代表,邱博士此行带有明显的考察性质。当然,他是冲着EPKM来的。
河西人最大限度地向邱博士敞开了自家的大门,以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自己的热情与真诚,赢得了邱博士对河西的信任与好感。
时隔不久,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二捆火箭发射亚洲卫星二号的合同。同时宣布,亚星公司购买一台河西公司生产的EPKM,与长二捆火箭配套承担发射亚洲卫星二号的任务。
自此,EPKM有了用武之地。河西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合同的签订,着实让封闭久了的河西人兴奋不已,但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承担的巨大风险。
这是河西公司第一次与外国公司打交道,一上来面对的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亚洲卫星有限公司。EPKM又是第一次用于发射外星,事关发射的成与败。万一因EPKM导致发射失败,其后果让人不敢想象。
或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亚星公司称:EPKM是整个发射项目中最惹人注目的关键。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河西公司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合同上规定的EPKM七次试车能否成功。EPKM不同于河西公司以往研制的发动机,除要进行各种例行试验,还要进行动力学、热力学耦合分析及发动机转动惯量、动平衡试验等,这些都是河西人过去很少或未曾做过的。第一次试车是在合同签订两个月后的5月31日进行的。亚星公司特意派来了邱雅惠博士和国际保险界专家菲力甫·梅先生;中国方面的有关专家也一同聚?quot;河西。这是EPKM第一次见公婆。短短90秒钟的试车过程,因为承载了太多的责任与太大的风险,此时便显得格外漫长。好在人们看到的是一次成功的试车。
这年9月,美国艾科斯达卫星公司紧随亚星公司后尘,选择了中国的长二捆火箭,也选择了中国的EPKM。用长二捆火箭为该公司发射美国制造的艾科斯达一号、文科斯达二号卫星,同时购买两枚中国生产的EPKM的合同正式签订。EPKM的试车工作仍在有步骤地加紧进行着。继第一次试车成功之后,第二次试车也获得了圆满成功。
然而,一帆风顺的事情毕竟只是少数。1994年1月31日,冰天雪地的塞外草原迎来了又一批外国客人,他们是亚星公司总裁杰克逊、美国艾科斯达卫星公司副总裁斯卡特以及美国马丁公司项目经理约翰、法国顾问涅日达等等,又一次试车开始了,发动机在旋转,火焰伴随巨大的响声向外喷射。当发动机工作到43秒时,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顿时,大火吞噬了钢结构的旋转试车台,100毫米厚的推力墙板烧得变了形。面对熊熊大火,河西人惊呆了。迅速查找试车失败的原因,成了河西人的当务之急。经过分析,他们初步认定是由于发动机头部的一个部件的材料缺陷所致。半年以后,经过改进的EPKM再次被送上旋转试车台。不幸的是,这一次试车仅比上一次多挺了几秒钟。发动机旋转至51秒时,同样的故障再次出现了。两次试车失败,震惊的岂止是河西人?!国际宇航界、保险界的震惊程度决不亚于河西。卫星用户--亚星公司、艾科斯达卫星公司更是关注至极,心存恐慌。
此时,美国一家生产固体发动机的公司乘虚而人,借机推销自己的产品,想以此取代中国的EPKM。
河西公司犹如陷进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境地。试车失败后的第二天,河西公司党委召开紧急扩大会,部署安排事故分析工作。凭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信念,河西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分析起故障原因来。
河西公司EPKM总设计师邵爱民亲自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故障分析,采取措施改进方案。为保险起见,河西的技术人员专程赴北京请教专家、翻阅资料。经过20多天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大胆推翻了第一次试车失败的分析结论,也否定了某外国专家提出的发动机头部密封失败的推断,大胆确定了是由于旋转试车时固体发动机头部烧蚀严重而造成穿火的原因。1994年10月,又一次旋转试车的前一个晚上,EPKM副总设计师王宝山接到了一个从香港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中的一句话令王宝山至今难以忘怀:此次试车,不成功便成仁。那话音在王总的耳畔回响了好一阵子。电话是亚星公司代表邱雅惠打来的。已经有了两次试车失败的记录,再次试车非同一般。正如中国常说的一句老话:事不过三,它将决定长二捆火箭及EPKM承接对外发射服务的命运。对于用户来说,此时只能做出不成功便成仁的选择,而对于河西公司来说,EPKM就好像是公司的半个饭碗,一旦再次试车失败,人们刚刚看到的希望又将破灭。10月30日下午,不同寻常的EPKM试车吸引着河西公司几千名职工、家属走出家门。在离旋转试车台不远的马路边、草坡上,到处可见河西人的身影;电视屏幕观察大厅,此时也座无虚席。人们对此次试车给予了空前的关注。5点10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冲破了寂静的旷野,旋转的发动机射出的火花翻腾狂舞。43秒通过了,51秒通过了,90秒也通过了--试车获得圆满成功!在以后的多次旋转试车中,EPKM再没有了失败的记载。中外专家们看到了河西公司在试车前提供的预示理论曲线与试车后的实际曲线的惊人的吻合。亚星公司聘请的一位专爱挑毛病的顾问这时也不得不承认:河西公司的旋转试车试验问题,看来是彻底解决了。
EPKM的信誉度获得了空前提高。亚星公司在其主办的《亚星通讯》上这样介绍EPKM:中国研制的近地点发动机是中国目前制造的最大型的并且是第一个作为商业用途的近地点发动机。EPKM是专为中国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而设计的,在性能效益上与其它同类发动机比占有一定优势。河西公司终于一扫笼罩在自己头上的阴云,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EPKM的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发射,使长二捆火箭具备了向国际发射市场提供完整配套服务的能力。
如果说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的不懈努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与亚洲卫星有限公司、美国艾科斯达卫星公司的大胆选择,把河西公司推入了世界舞台的话,那么河西公司自身在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呢?
说起与外国人的交往,河西人自感惭愧。在接触EPKM的研制工作以前,河西人很少有与:外国进行技术交流的机会。起初,他们不知道怎样与外国人打交道;谈判桌上,更是不善于运用外交辞令般的语言。然而河西人不自卑,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实力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可以闯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时至今日,河西人凭此信念已经旧貌换新颜。事实证明,河西的路走对了。不论是河西人自己,还是与河西公司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通过开发EPKM,河西人实实在在地走向了世界,这个意义已远远超过了EPKM本身。在长达三年多的研制生产EPKM的过程中,往返于中美之间的技术协调会共开了8次,其中4次在美国,4次在中国。通过参加协调会,河西公司熟悉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运作方式,从会议文件的格式到会谈内容的准备,河西越来越应付自如。想到1993年第一次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马丁公司总部参加协调会的情景,河西公司EPKM总设计师邵爱民、副总设计师王宝山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次有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四五十人参加的会议。马丁公司代表和用户顾问不断向中方提出自己的问题。尽管美方的态度是友好的,问题却提的相当深刻,这让刚刚跨出国门的河西代表感到,参加这样的协调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河西人在一次次的技术交锋中成熟起来。按照合同规定,河西公司先后完成了许多以前在国内从未做过的试验项目,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国内研制固体发动机领域的权威。重要的是,通过研制EPKM,河西公司的一批年轻人锻炼成长起来。在参与EPKM的研制工作中,不少技术人员搞出了自己专业领域中的成果,由此晋升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为数不少。仅在河西公司固体发动机设计所,三年时间内就评上研究员1名、35岁以下的青年高工6名。EPKM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河西公司五千名职工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EPKM让河西人扬眉吐气倍感自豪。同样的大环境,却常常会出现盛衰盈亏两重天的局面。慨叹此景的人们发现,河西公司正是因为及时把握住了机会,才使自己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当初河西公司没有选择EPKM,今天的河西或许就还是昨天的河西。有其志必成其事,河西公司的成功为国人树立了一个撞开国际市场之门的典范。 1995年12月28日晚,在峰峦起伏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二捆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冲云天,把美国制造的艾科斯达一号卫星稳稳地送入预定的近地轨道。火箭起飞114分钟后,卫星控制的EPKM点火,把卫星送上远地点为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对河西人来说,那是最难熬的114分钟。
著名的长二捆火箭总设计师王德臣曾有这样的评价:河西的EPKM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其可靠性不低于国际市场,我们信得过。艾科斯达卫星公司项目主任、加籍华人张海明先生则说:中国为此次发射做了很大努力。发射成功后,双方的合作前景将相当广阔。这些话,不是对河西公司最好的肯定么?!当EPKM按时点火的喜讯传来时,河西人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无论是在西昌发射场的试验队员,还是远在呼市的公司职工,欢庆胜利的鞭炮在两地同时响起。他们应当为胜利欢呼,他们应当为自己欢呼。常年养在深闺的河西公司,今天终于可以在世人面前尽情展露芳姿。仅仅不过三年的时间,河西认识了世界,世界认识了河西。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已向河西公司敞开:从1996年到2002年,中国将为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先后发射22颗铱星,研制铱星变轨发动机的已在河西进入最后阶段;去年4月,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有意把河西公司的EPKM列入该公司的轨道车(ORBUS)系列,作为EPKM的代理商,以共同开发美国和欧洲卫星发射市场,双方已就有关事宜签署了《备忘录》;
去年6月,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签订了用长二捆火箭发射全球星的合同,新的EPKM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河西敲开了国际市场大门。36000公里高的天幕上,打上了两个大大的中国字--河西!
Ⅵ 我国近年发射的火箭有哪些
1、长征一号是我国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固体第三级.固体发动机由固体发动机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抓总.箭长29.46m,最大直径2.25m,起飞质量81.5t,起动推力达106 N.二、三级有转接锥壳相连.第三级与第二级完全分离后,起旋火箭点火,使第三级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抛脱.长征一号火箭具有将300 kg的卫星射入倾角为70°、高为440km的圆轨道的运载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的改型,“长征一号丁”,在原一二级基础上,更换三级固体发动机,将使其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700kg~750kg.
2、长征二号两级液体运载火箭,全箭长约32m,最大直径3.35m,起飞质量190 t,一级装有4台发动机,地面推力为2.8×106 N,二级主发动机真空推力7.3×105 N,还有4个可以遥控的游动发动机(总推力4.7×104N),能将1.8 t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974年11月首次发射,由于一根导线有暗伤,导致飞行试验失败.1975年11月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准确入轨.接着,又发射两次,均获成功.
随着卫星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的提高,“长征二号”火箭也作了相应的技术状态的修改,使技术性能和运载能力均有所改进和提高.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 t左右,命名为“长征二号丙”,多次发射均获得成功.发射表明:“长征二号丙”设计方案正确,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
3、长征二号E即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绑式(也叫集束式)运载火箭,它是以经过改进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作芯级(一级加长4.6 m,二级加长5.2 m)第一级箭体上并联4个长15.3 m,直径2.25 m的液体助推火箭.上面级和卫星都装在直径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内,全箭长49.7 m,芯级直径3.35 m,芯级一级发动机4机关联,加上4枚助推火箭,总推力为6×106N,可把8.8 t有效载荷送入200 km的圆轨道,1988年底获准研制,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预定目标.1990年7月16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把一颗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和一模拟有效载荷准确送入轨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个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这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上也属罕见,它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满足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需要奠定了基础.1992年为澳大利亚发射两颗美制第二代通信卫星.
这种火箭,如配以中国的固体推进剂的上面级可将3 t的有效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配以液氢液氧推进剂上面级,构成“长征二号E/HO”,其同步轨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4.8t.
4、长征三号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总长44.56 m,起飞质量202 t,起飞推力2.8×106 N,第三级氢氧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启动.其同步转移轨道推力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由于第三级发动机二次启动不正常,卫星进入近地轨道运行.经过70个昼夜的奋斗,4月8日再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标志着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步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5、“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种大型三级液体火箭,全长52.5 m,直径和整流罩均超过长征三号,起飞质量241 t,起飞推力3×106 N,火箭质量近40 t,自1986年2月开始研制,重大技术有30多项,其中火箭的三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系统,动调陀螺四轴平台,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等4项技术已属世界一流.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一页新的篇章.
首试锋芒送双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34分,最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一颗“实践4号”空间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卫星送上太空.
前功尽弃经磨难.第二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时2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成功,火箭点火升空后,经过24分钟飞行,把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近地点20.58 km,远地点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完成第三次变轨,进入巡航姿态.经过三次变轨后,卫星已在准同步轨道上运行.由于星上姿态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达到进入同步轨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次发射,成功地将“东方红3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长征三号乙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菲律宾卫星送入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 000 kg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这是长征火箭第46次成功发射,也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第12次执行商业发射服务合同.
“长征三号乙”火箭全长54838 m,起飞质量426t,可将50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为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它充分继承了长征系列的芯级除贮箱加长,结构加强及整流罩加大以外,与长征三号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条件下二次启动能力的氢氧发动机技术和同轴挠性平台等技术.火箭一级周围捆绑的4个助推器,与长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绑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遥测系统在长三甲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修改,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马部海卫星是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fs1300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三轴稳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它共有30个C波段转发器和24个KU波段转发器,能向菲律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提供语言、图像和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马部海卫星是亚洲地区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其最大分离质量约3770kg,在轨道寿命超过12年.它将定点在东经144暗某嗟郎峡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发射升空,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远地点47 922 km近地点201 km,倾角24.4º,卫星质量3 700 kg,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48次发射.
7、风暴一号是两级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长32.6 m,直径3.35 m,起飞推力2.8×106 N,起飞质量191 t,推进剂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级发动机由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四台可切向摇摆的游动发动机组成.制导系统采用平台一计算机全惯性系统,姿态控制采用有源网络校正装置,贮箱采用主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压方案.“风暴一号”可把1 500 kg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为了提高运载能力,采用了大幅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发动机混合比偏差,一级采用耗尽关机.二级主发动开机后采用游动发动机小推力飞行入轨等措施.为了提高轨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导引有机结合的制导方法,为了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攻克了结构动力学和多星分离运动学的技术关键.
1975年以来,“风暴一号”先后发射了六颗卫星.它们是三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三颗卫星.
8、长征四号是一种多用途三级常温推进剂运载火箭,具有性能优良,结构可靠,成本低廉,发射场通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长征四号”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全长41.9 m,改进的一、二级直径为3.35 m,新研制的三级直径为2.9 m,火箭起飞质量249 t,起飞推力3×106N.“长征四号”在总体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加长一级推进剂贮箱4 m,加大一级发动机推力2×105N,三级采用两台5×104N推力的发动机,减轻结构设计质量约300 kg,使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高,该火箭运送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250 kg,运送900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载能力为1 650 kg.“长征四号”在国内大型运载火箭上首次应用了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三子级全程氮气压力值增压输送系统,三子级双向摇摆发动机.无水肼表面张力定箱,三级单层高强度铝薄壁共贮箱等多项先进技术.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均获圆满成功.“长征四号”具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卫星整流罩,可适应不同质量和尺寸的有效载荷,也可一箭多星发射,这为承担多种卫星的发射业务,特别是为发射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
主要数据 长/m 芯级最大直径/m 起飞推力/N 运载能力/t 轨道/km
长征一号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长征二号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长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长征三号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轨道
长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轨道
长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轨道
风暴一号 32.6 3.35 2.8×106 4.8 200
长征四号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轨道
Ⅶ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和休斯电子公司被曝出“丑闻
《1999年国防授权法》在上世纪90年代末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和休斯电子公司被曝出“丑闻”后出台。美国政府的调查结果表明,两公司以“不正当的方式”与中国分享技术,增强了中国的远程核导弹能力。美国国务院随后分别处以两公司2000万美元和3200万美元的罚款。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Ⅷ 2016年中国有亚太8号卫星吗
中星8号卫星(ChinaSat-8)是公司拥有的新一代大容量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设计生产,将由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升空,轨道位置为东经115.5度。
中星8号卫星采用FS-1300平台,载有38个C频段转发器单元和22个Ku频段转发器单元,波束覆盖中国全境及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覆盖区内具有较高的EIRP值。卫星设计寿命大于15年。
中星8号卫星将为用户提供评语音、数据、图像、广播电视等多种高质量的卫星通信传输服务。
中星8号是中国向劳拉卫星公司定购了一颗卫星,并支付了1.3亿美元定金。但是美国有关方面不同意,因此这个合同没有兑现,1.3亿美元也没有归还。
中方曾向劳拉公司定购过三颗卫星,除了“中星8号”外,另外两颗分别为“亚太2R”卫星和“亚太5号”卫星,美国劳拉公司旗下的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是这几颗卫星的制造商,“中星2R”卫星已经发射在轨,而“亚太5号”卫星和“中星8号”一样,也都没有交付中方。
“中星8号”卫星的主要用途是公众通信系统和广播,同时可以把一些国外媒体电视信号等发送到中国的三星级以上宾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