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中的救命神器人工肝是如何炼成的
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我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在武汉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刚开始的几十人转染至几万人,有许多人在这场疫情中失去生命,也有许多人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在疫情中获得了一线生机。救治的过程中有一种“救命神器”叫做人工肺CMO,被人们称为“人工肝”,可以用来代替人的肝脏支撑身体,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毒素,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种“科学神器”在我国医学领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可能会用到更多患者身上,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人工肺”不仅仅在新冠疫情期间使用,由于它有着巨大的解毒的作用,也被用来治疗中毒时,用来清除体内的毒素,从而将患者从“死神”手上抢回来。这个机器为医生对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是非常有力的“武器”。
㈡ 李兰娟获得过祖国给了什么奖
1、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7月17日,李兰娟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捐出所得全部奖金300万元人民币,用于人才培养和促进科技发展。
其他奖项和荣誉:
1997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 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浙江省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防治策略研究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06年 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 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 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
2012年 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
2013年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 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4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15年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社会团体 一等奖
2015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 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二)
2016年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2016年 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
2020年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女,浙江绍兴人,中国传染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她和团队研发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广泛用于维持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并且因在抗击SARS、H1N1、H7N9等流行病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得多个国家奖项。其夫为另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
(2)浙江李氏人工肝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生平
李兰娟原籍萧山区进化镇下畈底村。1947年,李兰娟出生于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1960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绍兴第三中学)。
因为家境贫寒,她初中曾有一段时间是辍学在家读的,一边干活养家,一边自学。中考后,她被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破格录取。
高中毕业后,李兰娟在夏履镇当中学代课教师。在浙江省中医院学针灸后改做赤脚医生。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
1973年起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党支部委员、团委书记,1984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党委副书记,1993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党委书记、副院长,1996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8年晋升正高职称,被评为浙一医院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同年至2008年任浙江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期间主要从事重型肝炎的诊治、肝病微生态、人工肝等的研究。
2004年,李兰娟主编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05年3月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19新冠肺炎疫情开端时,李兰娟是第一位提议封锁武汉市的中国专家,曾三次提请武汉市当地政府和国务院。最终使中央政府采纳其建议,并于2020年1月23日实施武汉封城。
2月1日,她和一组来自杭州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武汉,帮助抗击疫情。
㈢ 从绍兴赤脚医生到院士,李兰娟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李兰娟院士因H7N9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被大众所熟知。可是有很少人知道,她最开始只是一个赤脚医生,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不仅如此,李兰娟也参与了SARS、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的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众多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如今李兰娟院士也奋战在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前线,70多岁的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这不由得让我们心生敬佩。
㈣ 李兰娟是哪里人
浙江绍兴人。
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
2020年2月11日,李兰娟院士进入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ICU,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她的防护服上,写有“武汉加油”几个大字。
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
㈤ 科技进步特等奖如何守护“健康中国”
今年评出的其中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2013年,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临危受命,投入到与新型重组变异禽流感病毒H7N9的“战斗”中。
此外,科学家们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预报及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成果显著,一批国产先进医疗装备成为保障民众安康的“新兵”。
㈥ 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她为国家做出了哪些奉献
在抗击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认识到了无数的医疗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前仆后继,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怕吃苦,我不怕困难。即便最累最难,他们也一直在咬牙坚持,始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并不是和军人一样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交锋,但同样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扛在肩膀,也是为我们去抵抗病毒,与病毒作斗争。
所以他始终走在前线,为大家做出努力,树立榜样。而且李兰娟院士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是足够让大家去学习。这样的老一辈医生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了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他们仍然明白自己的任务并不是休息,而是继续为祖国散发自己的每一份光亮。
㈦ 曾获“中国医学科学家奖”的李兰娟,她究竟有多优秀
曾经是“赤脚医生”的她,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可想而知她有多优秀,李兰娟院士现在已经是73岁的高龄,在过年期间,突然就爆发了冠状病毒,整个国民都在躲避这次疫情,但是始终有逆行者站在前线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往家赶时,她却在春节期间去北京参加了如何应对这次疫情的会议,当我们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时,她却一个人在机场吃了一份饺子,这个伟大的逆行者就是我国的李兰娟院士。
但是李兰娟院士并没有理会这些人,依然我行我素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终于历经数十载,她成功地研发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以她的姓氏来取名的,要知道她苦心研究出来的这套成果,给很多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因此李兰娟在国际上也享誉“人工肝科研联盟的主席”,而在我国的传染疾病方面,她也享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呼,当然这些只是她所获得的称呼,但其实她一生还荣获了很多奖项。对于成功后不骄不傲的她,现在又投入到这次的冠状病毒战役,真的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觉得老一辈的他们才是医学上的奇迹。
㈧ 她13岁险辍学,21岁成赤脚医生,今为中科院士,这个老太太为何不简单
此次疫情,让大家看到了多位英雄人物,还包括一些高龄老人,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们却选择了冲在人民的最前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李兰娟院士,而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73岁高龄仍不惧疫情的李兰娟院士的故事。
对于这样的李兰娟院士,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㈨ 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李兰娟院士发明的李氏人工肝多少钱一台
李氏人工肝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套系统,从人到技术到设备一整套的,机器是没办法单独工作的,也没有售价。
经不断开拓、创新,李氏人工肝的核心诊治技术和个体化治疗策略获重大突破,至今已治疗患者1820例,共计5000余例次,显著降低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认为,人工肝可显著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已将其纳入《肝衰竭专家共识》。此外,本课题组还创建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人工肝系统。目前李氏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300余家医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系列理论与技术创新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已通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