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蜡烛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蜡烛精神是一种“隐喻”,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世纪,蜡烛精神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希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最初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蜡烛”隐喻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明亮的光、温暖的爱和不图报答也无以报答的恩,它们如空气一般充盈在青少年学生的周围。
“蜡烛”这个隐喻喻指的内容可能包括:
第一,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这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喻”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如同太阳给地球的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将“教师”比作“太阳”)、春雨给庄稼的爱(“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自然予人类的爱(老子的“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
第三,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他们一生之中所给予众多学生的启蒙、激励、关心、指导、爱护、帮助是无从言说、无法计量,也从不谋求学生报答的,他们从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