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百科 » 中汽创智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中国平安股票的相关新闻 2025-07-11 15:52:53
和蚂蚁科技有关的股票 2025-07-11 15:35:25
股票是买卖交易税 2025-07-11 15:34:02

中汽创智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2-05-12 22:27:02

❶ 中汽创智与驭势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中汽创智与驭势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展开深层合作,共同研发领先市场的智能驾驶汽车技术、产品和服务,展开多领域业务合作,引领智能出行新生态。

中汽创智由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江宁经开科技共同筹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创新型汽车高科技研发企业。

驭势科技是中国智能驾驶企业,致力于为各行各业交付安全可靠的“AI司机”服务。公司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横跨出行和物流两大领域,在乘用车智能驾驶场景和多家头部汽车品牌展开合作,在公共出行场景开展了超过1年、累计数万公里的CBD场景公开道路无人微公交运营,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去安全员、全天候、常态化、数百台规模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商业运营。

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中汽创智、驭势科技拥有优势互补的产业资源、技术产品和资本运作等合作基础,双方将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量产上的协同创新,并逐步展开智能驾驶技术及产品的大规模应用示范。

❷ 蔚来+小鹏+理想:合并后能与特斯拉一战

在过去的24小时,李斌、何小鹏和李想的一张合照,刷遍了朋友圈。
这是特斯拉国产交货后,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的创始人兼CEO首次同框,何小鹏配词很实在“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网友的配词则诗意和深意很多“有理想的鹏友,蔚来会在一起”。
嗯,这里可以有个大胆的假设,何小鹏口中的“变”,难道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要合并了吗?这也是网友好奇的地方,本文分析一下合并的可能性和实际价值。
此图一出,转发朋友圈支持的很多,周亚辉甚至代表昆仑资本拿出祖传的2000万美元,承诺只要理想和小鹏美股上市,昆仑资本都会买不低于2000万美元表示支持。二级市场远比一级市场有流动性,何小鹏当年在小米上市股价下挫时表示买了1亿美元的小米股票支持,上一轮,小鹏汽车的融资,新进的投资人正是小米。兄弟嘛,互相支持。
这会不会有更多的财务自由的个人投资人,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呢?理想的上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是美团王兴个人领投了近3亿美元,王兴现在正在干一票大的,有机会干完了再来支持一把?
而蔚来的早期用户,大多就是这类的不差钱的主,买台玩具车以示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消费者实际上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甚至是数个全新的品牌的,例如现在的年轻人,都跑去买红旗了!造就了红旗一车难求的大好形势。
回到开篇的主题:蔚来、小鹏、理想,是否有合并的可能性?合并后,是否可以与特斯拉一战。早前业内的传言就是,国资委旗下的三大汽车集团合并,地方国资旗下的汽车集团合并,传统民营汽车品牌留一个,造车新势力留一个。
01?“思变”的原
何小鹏说,三个苦逼,忆苦思变。
造车确实是很苦,李斌、李想和何小鹏,可以明显看到哥仨憔悴了很多,特别是李斌,明显感觉到了岁月的痕迹。
在合影中,李斌是笑开怀的、何小鹏是微笑的、李想是抿着嘴笑(更符合的词是苦涩的笑),哥仨的表情,真的是实际反映了仨人的处境 ,李斌在经历了最艰难的2019后,在2020年融到了截止目前为止,造车新势力融到的所有钱。
小鹏和理想,就显得没那么从容了。两者都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并且都在准备赴美IPO,这也是周亚辉为何发朋友圈愿意拿2000万美元支持的原因。
但是,赴美IPO,也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挑战,包括瑞幸咖啡造假的后遗症,包括小鹏汽车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理想技术路线的问题。小鹏被爆出希望通过IPO获得5亿美元,理想同样是类似的募资金额。
此前爆出的是,理想计划是2020年上半年IPO,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无论是小鹏,还是理想,赴美IPO,都会面临着上市后的股票走势压力,特别是解禁期后的股价走势。
蔚来的股价,在解禁后一路走低,逼近退市的1美元红线,最近由于销量的坚挺,并且李斌融到了最多的钱,解决了目前的资金困境,蔚来的股价才终于回到了5-6美元的区间,但仍旧低于6.26美元的IPO价格。
从销量上看,理想自交付后,虽然经历了车型问题、自燃问题、断轴问题、补贴滑坡问题,其公布的销量还是一路走高的,理想ONE的月销量已经仅次于蔚来,虽然马路上看到的概率并不高,但据说下线了超过1万辆。
至于小鹏汽车,其销量这几个月在1000出头,销量并不出色,和威马的销量差不多。但是,小鹏P7的上市,凌厉的广告攻势,由于尚未开始交付,并没有体现在终端交付量上。总结就是,蔚来现在是融资最多、销量最高的造车新势力,小鹏和蔚来,加起来都没有融到蔚来那么多钱,销量加起来是有得一比的。这就是三家目前面临的状况,那么思变的目的是什么呢?
02?“思变”的目的
“思变”的目的,自然是要多融一些钱,多卖一些车,让公司可以活下去。
实际上,造车新势力,普遍的经历了裁员。拜腾,被爆出是宝能汽车正在进行并购尽调。爱驰则把一批500辆的车发往欧洲,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对公司活下来来说,意义可能并不大。其他欠薪、倒闭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为了让公司活下,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资金来源已经不多了,一级市场基本融不到造车需要的钱了,去IPO也是赌一把,一些资金还是愿意去赌pre-IPO的项目,解禁期出来就看能否赚个短平快的钱,当然了,风险是很大的。
如果蔚来、小鹏和理想“思变”的方向之一是合并呢?这就变得有趣起来了,从品牌力而言,现在蔚来的品牌力是最强的,从产品力而言,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即便是特斯拉,旗下的产品品控,也是备受质疑的,还因为漆面的问题被大规模诉讼。
从产品构成而言,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加起来,是可以和特斯拉一拼的。
蔚来在售的产品有ES8和ES6,ES8的目标是Model X,一半的价格获得接近Model X的体验,而ES6则是走量的车型,与储备的EC6一起,对抗即将国产的Model Y。
小鹏汽车刚刚发布的P7,则直接杠上了国产的Model 3,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价格定位,都是直接对抗,从这点来看,何小鹏是真的勇士。在轿车领域,蔚来此前因为资金问题,放弃了轿车的研发,这是小鹏汽车可以补足的地方
至于理想嘛,想不到合并过来的作用在哪里,还是保持独立发展的吧,理想ONE现在交付很不错,但是,在没有看到毛利率转正前,交付一台多亏一台的钱,是对存量资金极大考验。可能理想也是在赌,希望做好销量数据去IPO。如果毛利转正了,理想应该第一时间去降价,以获得补贴,从而进一步扩大销量。
蔚来+小鹏,在车型构成上是能够对抗特斯拉的存在。但是,问题来了。蔚来和小鹏的整车架构、车载系统等等,都是不同的产品,这对于整合而言,是极大的考验,一旦合并,如何取舍,这就是个大问题。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合并后,人员优化、整合营销、维保、充电渠道,都是可以降成本的地方。一旦蔚来和小鹏合并,那么就可以去冲击科创板的整车第一股,这个对投资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一汽、东风和长安,随着中汽创智的成立,合并走向了实际操作的一步。相比国企之间的合并难,市场化的造车新势力,合并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毕竟大家都是奔着赚钱的目的,谈好利益分配就好。
由于市场环境的剧变,融资难、上市难、退出难,将会让今年的资本市场更加好看,可能会有新一轮的大合并,并且可能是正在进行中,静候官宣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中汽创智正式成立,高规格起点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6月29日上午,由一汽、东风、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江宁经开科技,共同出资筹建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暨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

在成立仪式上,除了南京主会场之外,还包括国资委、工信部、科技部、一汽、东风和兵装6大分会场。国资委党组书记和主任郝鹏、工信部党组书记和部长苗圩、科技部副部长王曦分别致辞及祝贺。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和兵装集团董事长许宪平也分别在各自的会场发言。在南京主会场,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江苏省长吴政隆赶赴现场,为该公司的成立揭牌。

该公司明确表示,将会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获取关键资源,快速构建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之内,可以期待中汽创智在智能电动底盘、智能网联等方面的收购举措。

毫无疑问,中国国资委下属的三大央企,联合南京江宁,以16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打造如此庞大的一个高科技平台,为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其后续工作也值得引发关注。但这个平台,如何能够高效地与一汽、东风和兵装既有的业务有效协同,恐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2020年6月23日,长安与重庆江北签署协议,其关键的软件中心业务板块将落户于该区,计划招募2000多名软件工程师,打造该公司的软件能力。

6月22日,一汽集团注册成立了北京旗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网联,可视为红旗i.RFlag“旗偲计划”的落地。截止目前,三大汽车央企,能否敢于将“宝”押在中汽创智?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一方面极大影响了全球经济,进而拖累了汽车市场,另一方面,经济的下滑使得更多的资源向新经济聚集,导致了智能电动化的提速。

传统燃油车企不得不一边在燃油车市场血战,一边投入巨资进行科技转型。这个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传统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中国的三大汽车央企而言,是时候认真地考虑,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和如何为打造有竞争力的本土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发挥作用而绸缪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中汽创智和奇瑞哪个好

个人认为奇瑞更好。
它更耐用。
奇瑞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50位。

❺ 东风一汽长安160亿设立创智科技,通用或推电动货车抢占市场

▎4月新能源专用车销售9778辆 下降近16%
2020年4月新能源专用车销售4129辆,同比暴增3.87倍,环比增长98%。前4月,新能源专用车累计销售9778辆,累计同比下降近16%。车型方面,4月新能源物流车销售3863辆,占比93.56%;新能源环卫车销售259辆,占比6.27%;其他专用车7辆,占比0.17%。根据新能源物流车细分,其中微面销量最高,达到2548辆,占新能源物流车占比超过一半,达65.96%。
▎东风/一汽/长安携手 160亿设立创智科技
6月2日,东风、一汽、长安等共同投资160亿元,设立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智科技),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研发等,地点设在南京。新设立的创智科技,主营业务除了汽车零部件研发,还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等,业务几乎都有汽车关键零部件,而且集成电路、软件等均为国内行业“卡脖子”的领域。
▎5月东风股份销量破1.8万辆,同比增长33%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最新产销快报:5月份,实现汽车销售18080辆,同比增长33%。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东风轻卡5月份实现销售16459辆,同比增长63%。其中,东风凯普特实现销售2279辆,同比增长308%;东风多利卡实现销售8224辆,同比增长27%;东风福瑞卡实现销售2785辆,同比增长86%。
▎通用或将推出电动货车 进一步抢占市场
据外媒报道,通用汽车正在开发一款面向商务用户的电动货车。此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计划为商业用户开发电动汽车,潜在客户包括亚马逊和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等。这个预期将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战略有可能会让通用、福特和至少两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开始生产和交付更多的电动车型,当前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需求在整体汽车销量中占比依然较小。同时,这些车企还将进入一个特斯拉尚未涉足、且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
▎嫌原装车灯不够亮 货车加装LED灯具被查
6月2日晚11时30分许,南京交警三大队民警在凤台路开展夜查行动时,发现一辆自南向北的黄牌货车灯光特别耀眼,遂对该车进行拦截。经核查,该车辆加装了光电设备,耀眼的强光正是来自于货车挡风玻璃上方的一排LED大灯。驾驶员辩解称施工工地昏暗,必须要加载光电设备才能看清。民警表示,非法加装灯具不但会破坏原车线路,增加夏天自燃的概率,同时会影响对向车辆的视线,属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民警对驾驶人进行了处罚,监督其当场对加装的灯具予以拆除。
▎一觉醒来穿越了?英国规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戴口罩
昨夜,英国交通大臣夏普宣布,6月15日起,所有人乘公交必须遮挡面部,强调医用口罩应留给医务人员和病人,民众可使用布制口罩,有证据表明遮挡面部能对病毒传播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不遵守该规定的乘客将可能面临拒载及罚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❻ 三大央企又一大手笔,注资160亿元搞新公司,5年出成绩

[汽车之家行业]?三大央企又要合作搞一件大事。日前,东风公司、中国一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江宁经开科技共同筹建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汽创智”)在江苏南京揭牌成立,计划将在5年内建成超级智能新能源技术平台。

2019年7月,一汽、东风、长安3家车企联合苏宁、腾讯等共同打造的出行平台T3出行亮相南京。数据显示,T3出行运营车辆已进入南京、武汉、重庆、杭州、长春、广州6座城市,累计投入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

中汽创智的成立,进一步拓宽了三大央企的合作范围,有利于各大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为加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❼ 中汽创智“擎立方”发布 包含智能底盘/氢燃料动力/智能网联

一年前,中汽创智在南京正式揭牌成立。这家由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兵器装备集团、江宁经开科技共同出资160亿元设立的公司,定位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引领下,中汽创智将借机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加快对下一代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攻关和突破。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使命,增强战略决心和定力,集中力量攻克汽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

❽ 自动驾驶能否激活新机遇

蔚来汽车致力于打造“更可靠、可持续、长期、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

类似的乐观情绪背后,是依旧诱人的市场和真金白银的投入。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在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带动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人民币。这无疑为尚处于争论中的自动驾驶释放出了更加积极的信号。

盘和林判断,未来,无人驾驶一定会对整个汽车消费市场乃至网约车等市场形成冲击。因此,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企业,都不能被动等着这一天的来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保障数据安全 中汽协发布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

来自工信部一所、公安部一所、信通院、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一汽、上汽、长安、东风、北汽、广汽、长城、吉利、奇瑞、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奥迪、华为、博世、中汽创智、上海汽检、四维图新、地平线、能链科技、Momenta等32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参与研讨。会上各企业针对数据的安全监管、行业发展、私人数据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可信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认为,数据安全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行业急需建立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可信体系;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推动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完善该体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可信存证的问题作了专题介绍。中汽协会联合相关企业,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数据体量大、存储成本高、难溯源、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向全行业发布“汽车数据可信存证区块链平台”。

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防篡改、可溯源等特性,仅依靠上传数据哈希值(不需要上传任何原始数据)即可为企业提供数据可信存证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建设,即日起就可以免费为会员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❿ 三大国有车企龙头再聚首 160亿成立中汽创智共造电动车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继联合出资打造T3出行后,三大国有车企龙头的合作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制造和销售方面。启信宝的信息显示,6月2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为长安汽车母公司),以及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0亿元。
结合长安汽车1月曾发布的公告,业界认为这家公司很可能是此前各股东方筹划成立的“T3科技平台”的落地公司,当时的信息显示,一汽、东风、长安、兵装集团以及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江宁经开科技”)签订协议,共同发起设立T3科技平台公司,注册资本160亿元。无论是股东方,还是注册资本,均与本次成立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相同。
启信宝尚未披露五位股东在新公司出资比例。此前关于“T3科技平台”的资料显示,在总共160亿元的投资中,一汽出资40亿元、东风出资40亿元、长安及兵装集团共出资40亿元,国企三大龙头共出资120亿元。另外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40亿元。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李丰军,而李丰军为一汽集团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信息显示,此次成立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电池、电子元件的制造及销售等。据此前对“T3科技平台”的介绍,该平台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三家企业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的联合研发,以整合各方优质资源,降低研发成本。
新合资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三大国有车企加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的开端。随着汽车“新四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车企至关重要的布局方向。但目前,三大央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发展节奏较缓。在这种情况下,“抱团取暖”有望加强三者在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协同。
此次成立合资公司并不是三大国有车企第一次“牵手”。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多次传出三方合并传言,但均被辟谣。不过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陆续展开。
三大国有车企龙头动静最大的合作是共同出资组建T3出行及T3科技平台。2019年3月,一汽、东风、长安与腾讯、阿里、苏宁等多方共同投资97.6亿元成立T3出行,其中三大央企每家出资16亿元,共计出资48亿元,T3出行也因此被成为共享出行领域的“国家队”。资料显示,截至目前,T3出行的运营车辆已进入南京、武汉、重庆、杭州、长春、广州六座城市,累计投入的新能源车辆超过15000辆。
而在此次新合资公司成立后,国企三大龙头已经在合作中累计投入有望达到近170亿元。另外,除以上合作,2020年1月,一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与东风等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国创新能源汽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业务范围为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
一系列的合资动作表明,三大国有车企龙头之间的合作逐步进入深水区。此前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一家车企在“新四化”领域全面投入,接下来的十年至少需要5000亿元资金,这几乎超出了所有“玩家”的承受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抱团模式或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汽车行业,以降低总投入成本,并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而一汽、东风与长安作为国有车企龙头,它们之间的密集合作可被视为车企新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