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百科 »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中国在美国的股票叫什么 2025-07-14 10:01:37
芯能科技股票属什么板块 2025-07-14 09:49:18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2-07-17 03:29:45

① 巴菲特巴菲特历史上持有过哪些股票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1)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IBM索罗斯增持金融股

13F数据显示,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场上的持仓规模达到1889亿美元,市值仅比前一个季度减少了22.2亿美元。经历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动,巴菲特不为所动,只是稍许减仓。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后,巴菲特选择了彻底放手,上季度还持有的200万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IBM的时机并不好,这一笔投资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资。

② 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在老爸的经纪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进入导师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资10.5万美元。巴菲特是总合伙人,不过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伙人每人年获得投入资本6%的固定收益,同时,剩下的利润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伙人瓜分公司利润的75%,巴菲特赚剩下的25%。(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就是私募基金,如果业绩不好,每年给别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让你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赚30%多)
由于巴菲特投资业绩极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资,于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资合伙公司,后来又把这些投资合伙公司合并为一家。这样,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伙公司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时候的伯克希尔早已是上市公司,主营纺织品...,而不是巴菲特创建的),后来合伙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尔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将所有资产包括伯克希尔的股票按比例分给所有合伙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尔股票。
再后来,巴菲特发现纺织品公司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转成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是收购了一家,记不清了...),因为保险公司可为带来大量现金流(保险费交了以后鬼知道啥时候赔付)。这些现金流都成为进行投资的资金。然后,靠着无与伦比的投资技巧及能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40多年涨了数千倍。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时候每股19元,现在是12万美元多一股...(中间好像从未分红,从未拆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由美国证监会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释不分红:如果什么时候伯克希尔投资1美元,却无法创造1美元的价值的话,那就会进行分红。“我认为如果伯克希尔宣布进行分红的话,其股价很可能会下滑,因为这会被看成承认其投资机会有限。”需要用钱可以自己赎回。

③ 格雷厄姆及巴非特的有关资料

巴菲特
2003年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回到美国后,他将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发布的年报寄给江。

不过,巴菲特进入中国,源于1997年国内引进的一本名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传记,该书副标题“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一度吸引了广大散户投资者的眼球。当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点大关,但在不久后惨烈崩盘,此后三年间一路跌至3000点,而曾引发“3·27国债风波”的“中国证券业教父”管金生亦于当年入狱。

此后,虽然巴菲特之名逐渐广为人知,但其投资方法——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34年首创的价值投资理论--直至2002年才为狂飙突进的中国基金业广泛提及。很难说充斥着投机与黑幕的基金业是否真能按该理念运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业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长,就是说,如果你1965年投资1万美元于该公司,现在它已价值2595万美元,同一阶段,如果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你只能获得47万美元。

预计,如果这个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岁的时候可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亿富翁。这使得人们不断猜测此中奥秘——

事实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没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从格雷厄姆的作品《证券投资》、《聪明的投资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报中获得相应的一切知识。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对于尚处于喧哗与骚动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此话始终适用。■

巴菲特的财富轨迹

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1岁 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22岁 大学毕业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

25岁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

1965年 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

1981年 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1988年 个人资产突破10亿

1997年,在自己的身价上添上了第10个“0”,时年67岁

聪明的投资人—格雷厄姆28点建议

格雷厄姆(格兰姆)在国内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其实在国内大名鼎鼎的芭菲特却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芭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并没有丝毫的超越。六十多年前,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陶德(David Dodd)合著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1934年问世了,从而奠定了格兰姆的“财务分析之父”的地位。在微观基本分析方面,格雷厄姆成为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股王股圣的启蒙大宗师。巴菲特曾虔诚地说过:在许多人的罗盘上,格兰姆就是到达北极的唯一指标。大卫·刘易斯甚至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是每一位华尔街人士的《圣经》,而他则是当之无愧的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之所以被公认为“财务分析之父”是因为在他之前还没有财务分析这项专业,只是在他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并接受这个概念。
让我们先来简单的追寻这位非同寻常的“财务分析之父”的人生轨迹:格雷厄姆是尤太人的后裔,他的家庭是18世纪末到美国的移民,大概算是美国的第二代移民,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诞生在英国多雾的伦敦,就在格雷厄姆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举家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并在美国的土地上成长,他的身上既凝聚了尤太民族千百年来对金钱高超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又具备了美利坚民族那种激进的、浪漫的冒险精神。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苦涩,初到美国一家的生活非常艰辛,在格雷厄姆9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而在35岁的壮年辞别了人世,一家人依靠坚强的母亲相依为命。而生活对这一家人的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亲多娜在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情况下把大部分的积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运气,到1907年底的时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那一家可怜的家产就这样在股灾中被无情的吞噬了,正是从母亲那沉痛而憔悴的脸上少年时代的格雷厄姆读到了股市这本复杂之书的第一页。青年时期的格雷厄姆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名校之一的哥仑比亚大学(很多年以后当格雷厄姆以教授的身份重返哥仑比亚大学,芭菲特及当代的很多投资大师都曾是他的学生),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顺利的从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在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上迫于生活的压力毅然的选择了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在华尔街格雷厄姆从最底层的工作起步,那个年代没什么证券分析家只有统计员,经过多年的打拼到1929年为止格雷厄姆联合帐户的资金已达250万,但大危机接踵而来,尽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但在1930年损失了20%以后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后来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机的唯一特点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糟的越来越糟”,1932年联合帐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有价证券分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其实是对1929年资本主义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凭借此书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这一行创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论,成为了华尔街的《圣经》。
随着时光流逝,《有价证券分析》已经过了多次改版,但总体上《有价证券分析》一书的内容庞杂、艰涩,特别是其中的大量实例不再具有示范意义,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问世,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简化版不仅继承了《有价证券分析》的所有精华、还有大量更新的生动实例而且通俗易懂、简单扼要,显然这是为一般投资人而写的,该书的出版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牢固的基础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虽然该书是为普通大众而写但同样受到证券、金融专业人士的青睐与赞赏,年轻的芭菲特正是在看了此书后才依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雷厄姆,在芭菲特成名后曾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时也曾用此书做为教材。
《聪明的投资人》清楚的区别了投资与投机的差别,按格雷厄姆的解释投资是建立在事实与数字的分析基础上的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臆测之上的,每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都首先要区别它们;格雷厄姆在书中讲述的两则关于股市的寓言故事:
一则是“市场先生”
另一则是“旅鼠投资”
早已成了投资者们的口头禅了;格雷厄姆一贯认为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格雷厄姆还生动的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观念之一“安全空间”的概念,总之书中的精彩观点可谓比比皆是。
《聪明的投资人》不仅提供了实际中的操作原则,在我看来更是一部思考市场的投资哲学。
《聪明的投资人》是一扇窗户,透过它让我们能够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让我们打开它吧!
附:
《聪明的投资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的读书笔记:(其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来源于此书并在书中做了更详细的演绎)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错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④ 什么是格雷厄姆指数,在哪里查

一、格雷厄姆指数
格雷厄姆指数又叫股债收益率比,是指A股全市场盈利收益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即格雷厄姆指数=A股全市场盈利收益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10%,此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5%,那么这只股票的格雷厄姆指数为2(10%÷5%=2)。 当比值>2时市场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当比值<1.6时市场投资机会不太好; 为什么比值>2时市场出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呢!因为假设市场所有的股票都把盈利的一半拿出来分红即50%平均分红率,我们在这个位置的买入,至少能获得不低于国债的收益率。

二、拓展资料
股票的投资风险大于债券,这是众所周知,不再多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则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会大体保持相对稳定”这句话理解的时候,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不能以某一较短的时间段来看,因为在短时间内,股票很有可能亏损,而债券必定有收益,就不能认定债券收益率大于股票。实质上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风险大收益也大。无论哪个国家从长期来看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都要大于债券。债券和股票收益率确实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是“同向”变动的,即一种收益率提高(或降低)了,另一种收益率也会提高(或降低)。这个问题应该从资金流向上考虑。公司发行股票或债券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一种融资手段收益率提高了,必定吸引社会流动资金向该融资手段上转移,使该融资手段上的资金过剩,剩余资金转而投向另一种融资手段上,又推动另一种融资手段收益率的提高。

⑤ 股票k线中的lower是什么意思

Md是中值,middle 的缩写;upper 是一天中股价的最高值;lower 是一天中股价的最低值。
看股票K线是炒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股市一直是风险比较大的,可以用K线找一些“规律”,分析股票找到“规律”才能更好的投资,获得收益。
教大家如何来看K线,教朋友们如何把它分析清楚精准。
分享之前,先免费送给大家几个炒股神器,能帮你收集分析数据、估值、了解最新资讯等等,都是我常用的实用工具,建议收藏: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一、 股票K线是什么意思?
K线图也可以被叫作蜡烛图、日本线或者是阴阳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线,它最先用于分析米价的趋势的,之后它在股票、期货、期权等证券市场都有用武之地。
一条有影线和实体构成的柱状条我们称为k线。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
Ps:影线代表的是当天交易的最高和最低价,实体表示的是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其中红色、白色柱体或者黑框空心都可用来表示阳线,而阴线则用绿色、黑色或者蓝色实柱体表示。

除了这些,“十字线”被我们观测到的时候,一条线是实体部分改变后的形态。
其实十字线是很容易理解的,意思就是当天的收盘价就是开盘价。
认识了K线,我们对找出买卖点就会很在行(虽然股市无法预测,但K线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新手来说最好掌握。
在这里有一方面大家值得注意,K线解析起来是有一些复杂的,若是刚刚炒股的你还不了解K线,建议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你判断一只股票是否值得买。
比如说下面的诊股链接,输入你中意的股票代码,就能自动帮你估值、分析大盘形势等等,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来过渡,非常方便:【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接下来有几个简单的小技巧是关于K线怎么分析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说说,帮助你快速入门。
二、怎么用股票K线进行技术分析?
1、实体线为阴线
这个时候主要关注的就是股票成交量如何,万一成交量不大,这就表示着股价可能会短期下降;而成交量很大,那多半股价要长期下跌了。
2、实体线为阳线
实体线为阳线代表了什么?代表股价上涨动力更足,但是具体会不会长期上涨,还要结合别的指标进行判断才行。
比如说大盘形式、行业前景、估值等等因素/指标,但是由于篇幅问题,不能展开细讲,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⑥ 谁知道股神的资料

告诉你个股神,他叫带头大哥007

⑦ 本杰明格雷厄姆相关介绍有哪些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证券分析师。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婴儿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虽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坎坷,在一批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埋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但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1914年格雷厄姆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同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不久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性的投资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由于他充足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文风,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步一时。

⑧ 巴菲特旗下有自己上市公司么

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在老爸的经纪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进入导师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资10.5万美元。巴菲特是总合伙人,不过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伙人每人年获得投入资本6%的固定收益,同时,剩下的利润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伙人瓜分公司利润的75%,巴菲特赚剩下的25%。(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就是私募基金,如果业绩不好,每年给别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让你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赚30%多)
由于巴菲特投资业绩极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资,于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资合伙公司,后来又把这些投资合伙公司合并为一家。这样,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伙公司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时候的伯克希尔早已是上市公司,主营纺织品...,而不是巴菲特创建的),后来合伙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尔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将所有资产包括伯克希尔的股票按比例分给所有合伙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尔股票。
再后来,巴菲特发现纺织品公司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转成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是收购了一家,记不清了...),因为保险公司可为带来大量现金流(保险费交了以后鬼知道啥时候赔付)。这些现金流都成为进行投资的资金。然后,靠着无与伦比的投资技巧及能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40多年涨了数千倍。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时候每股19元,现在是12万美元多一股...(中间好像从未分红,从未拆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由美国证监会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释不分红:如果什么时候伯克希尔投资1美元,却无法创造1美元的价值的话,那就会进行分红。“我认为如果伯克希尔宣布进行分红的话,其股价很可能会下滑,因为这会被看成承认其投资机会有限。”需要用钱可以自己赎回。

⑨ 华盛顿邮报的历史沿革

1877年(丁丑年)斯蒂尔森·哈钦斯创办了《华盛顿邮报》,1880年该报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
1905年《辛辛那提探询者报》的拥有者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多数权。1933年由于经营不善《华盛顿邮报》几乎倒闭被拍卖。金融家、美联储前任主席尤金·迈耶在破产拍卖会上买下了《华盛顿邮报》。
1946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在与凯瑟琳结婚后于这一年开始主管该报,次年成立华盛顿邮报公司。
1954年《华盛顿邮报》购买了它在华盛顿特区的主要竞争者而成为华盛顿特区的唯一日报。1981年它的另一个主要竞争者《华盛顿星报》关闭。
1961年收购《新闻周刊》。
1963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开枪自杀;他的妻子凯瑟琳·格雷厄姆成为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
1971年凯瑟琳·格雷厄姆带领华盛顿邮报公司上市,每股股价为26美元。
1972年《华盛顿邮报》首发文章,称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水门大厦的办公室遭到非法闯入。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之后的详细报道对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4年的辞职起到关键作用。
1973年沃伦·巴菲特首次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
1980年《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珍妮特·库克所写的有关一名8岁儿童吸食海洛因的文章,随后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但在被曝光该报道的主人公为虚构后,评委会收回了该奖项。
1984年华盛顿邮报公司以4500万美元收购了斯坦利·H·卡普兰教育中心。
1986年华盛顿邮报公司以3.5亿美元从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买下了服务35万用户的有线电视系统,成为美国第20大有线电视公司。
2001年《华盛顿邮报》的零售价格从1981年最初的25美分已经增加到35美分。
2004年《华盛顿邮报》获得18项普利策奖。
2008年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孙女凯瑟琳·韦茅斯出任《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
2010年该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将《新闻周刊》卖给西德尼·哈曼。
2013年8月5日,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将旗下《华盛顿邮报》在内的报纸业务以2.5亿美元出售给贝佐斯,结束格雷汉姆家族四代人对该报业的掌管。《华盛顿邮报》将改名,新名字还未公布。
2013年11月18日,老牌企业“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更名为格拉汉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原因是旗下主力报纸《华盛顿邮报》已经转让给了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
2013年11月2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前东家格雷厄姆控股公司(Graham Holdings),把该报位于华盛顿下城的总部大楼以1.59亿美元出售给卡尔地产(Carr Properties)公司,预计2014年3月底可以完成交易。
华邮将继续寻找新的办公地点,而在2015年9月之前,估计则将继续租用总部大楼。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2013年10月以2.5亿美元完成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收购,之后将华盛顿邮报公司易名为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早在收购前,华邮就在寻找新的办公地点。
2013年11月29日老牌企业“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更名为格拉汉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宣布,改名从11月29日生效,该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代码,也将从WPO修改为G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