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百科 » 墨子通信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股票中国太保601601 2025-07-13 06:16:00
股票交易买方是否交税 2025-07-13 06:02:11

墨子通信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2-07-19 01:32:16

⑴ 墨子号的量子通讯有几千公里的距离,能否用电磁波作载波

近日,“墨子号”再次取得新的突破。潘建伟团队及合作者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这项实验成果不仅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即使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15日晚上11点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

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种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要从实验室走向广泛应用,需要解决两大挑战,分别是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问题和远距离传输问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介绍,目前现实条件下,地面现场点对点的安全传输距离只能做到100公里。潘建伟说:“全世界科学家经过长期的努力,到今年最好的结果,也是由中国科学院我们团队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在实验室里面点对点用光纤可以做到500公里。但是在现场,比如真的从合肥连到上海,走物理距离的时候又有一些其他的扰动。到目前为止,全球在地面的两个点现场距离只能做到100公里。”

⑵ 墨子传信是什么意思

通过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将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而构建起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实验体系!

⑶ 量子通讯卫星为什么命名为“墨子号”

《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该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而这正是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

⑷ 中国“墨子号”的研发背景是什么

8月10日消息,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为建立最安全保密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可靠基础。

“墨子号”的研发背景是什么呢?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已经从实验室演示走向产业化。在城市里,通过光纤建构的城域量子网络通信已经开始尝试实际应用,我国在城域光纤量子通信方面已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后来,科学家意识到,真空里不会有光的损耗,想要实现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还需要借助卫星的中转。

200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13公里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实验,证明光子穿透大气层后,其量子态能够有效保持,从而验证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近几年开展的一系列后续实验都为发射量子卫星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样一来,通过发射卫星,去除干扰因素,就可以实现几千公里的量子通信。”潘建伟说,有了量子卫星,还可以在宏观距离上检验所谓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也就是“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看看在实验室里不断被重复检验的理论,放在太空是否还能实现。”


⑸ 为什么量子通信卫星要以墨子的名字命名

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通过他们所做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那么墨子他们的实验是如何做的呢?当时墨子和他的弟子在一间黑暗房屋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然后,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房屋的外面,结果发现,房屋的墙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光学八条”中对这一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说道:光就像箭一样沿着直线行进,人体的下部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通过小孔成像在上边,而人体的上部则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这样就成了一个倒立的人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作出的科学解释,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275)的光学记载还早百余年呢。

潘建伟说,这个实验指出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也是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这在光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理,为量子通信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墨子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和卫星本身的意义相符,也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⑹ 中国“墨子号”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墨子通信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2016年8月16日凌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出闪亮的火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从发射塔架上缓缓升起。这是长征二号丁火箭的第29次发射,然而,这次发射注定是不平凡的,因为被送入轨道的那颗卫星“墨子号”,是一颗量子通讯卫星。

在墨子号发射之前,中国就已经走在量子通讯的前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团队,在合肥市实现了国际上首个所有节点都互通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后来又利用该成果为60周年国庆阅兵关键节点间构建了“量子通信热线”。

然而,发展量子通信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广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体系。而想建设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必需依赖多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未来一系列量子通信卫星的探路者。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只是一个开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兼卫星系统副总师彭承志表示: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多颗卫星的组网。”这条征途没有尽头。好在,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⑺ 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不是又是世纪大骗局

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是国家发射的,当然不是骗局。2016年8月16日凌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将得以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⑻ 潘建伟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该相信谁

量子通信工程是国家品牌,很多测评专家的专业知识也在那里。量子通信的国际学术界也很权威,能被这么多人认可,说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厉害。

墨子号推出已经快三年了。有哪些新发现?量子通信与大众有什么联系?是伪科学吗?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了很多话。

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以来有哪些新发现?潘建伟说,“墨子”作为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实用。为了实现卫星与地球之间非常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它还有一个基本的科研目标,需要验证爱因斯坦严格意义上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

潘建伟表示,中国目前在量子信息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部分优势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与传统的国际科技强国相比,中国以往的科研组织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项目,在满足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与发展相比

潘建伟表示,他所从事的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需要跨学科交叉融合和攻关。他希望国家在这一领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实验室。

去年,在全国政协双周咨询论坛上,潘建伟发表了“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演讲。考虑到欧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已经启动,国际竞争激烈,潘建伟建议中国尽快实质性启动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同时, 依托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创新单位开展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具体负责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