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汉楚兴是原武汉弘芯么
不是。武汉楚兴是一家高新技术公司,主要生产智能元控软件和智能器械,成立于2022年。武汉弘芯是一家研发半导体的公司,2020年6月被武汉政府接管,原弘芯高层李雪艳、莫森等人替换成了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李涛、李想斌等人。所以武汉楚兴和武汉弘芯并非一家公司。
❷ xx科x的股票有哪些
金科股份
❸ 武汉弘芯疑遣散全体员工,难道这真的是个千亿骗局吗谁应该为此担责
千亿投资项目爆雷的芯片公司武汉弘芯,离终结又近一步。集微网爆料,昨天,弘芯正式下文,遣散全部员工。难道这真的是个千亿骗局吗?
一、全员遣散,疑似没有遣散费
近日,有媒体爆出,一武汉弘芯高管在一个240人的内部群中发布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由于公司无复工复产计划,请全体员工提出离职申请,下班前完成离职手续办理;休假人员可于线上办理。整个通知并未提及遣散费的问题,因此,所有员工可能连一毛钱遣散费也没有。一般情况下,公司遣散员工的时候都会给予N+1的补偿,有的外企甚至可以给到N+6的补偿。从通知的内容上看,武汉弘芯是不准备给予补偿的,因为它希望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众所周知,员工主动离职,企业是不需要给N+1补偿的。作为武汉弘芯的员工可能会感觉不服,因为这可能让自己少拿不少钱。不过作为外人来看,能一分不少的拿到自己的工资已经实属万幸。毕竟这是一家已经处于绝境的项目,还要啥自行车啊?看到武汉弘芯走到这一步,着实让人们惊掉下巴?因为这个项目在刚实施的时候喊出了“以’芯‘报国,圆梦中华”的口号,由此可见武汉弘芯的志向。
❹ 弘芯全员遣散,项目已经烂尾停工,为何会落得如此田地
最近,“千亿顶流”芯片项目武汉弘芯,传出新消息——遣散全体员工!
一、千亿芯片,变芯骗
若一般企业经营不善,倒闭破产便是,没啥稀奇。可半导体行业却稍显特殊,尤其在“缺芯”现状下,每次暴雷都牵扯甚广。事实上,武汉弘芯曾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明星”,成立于2017年11月,上手就攻14nm工艺,随后转战7nm工艺 ,1280亿的总投资,是所有半导体制造项目的投资额之最,更在2018~2019年两度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另外,还请来台积电前运营长蒋尚义博士当CEO ,不惜花大价钱引入中国唯一台ASML 7nm光刻机,这可是连中芯国际都没有的待遇。当时,为迎接这台价值连城的先进机器,弘芯还专门搞过一个进场仪式,背景板赫然写着 “ 弘芯报国,圆梦中华 ” ,让人热血沸腾。
❺ 武汉楚兴是原武汉弘芯么
武汉楚兴是原武汉弘芯么
不是
武汉楚兴不是原武汉弘芯,这是两个公司。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七成立。法定代表人李雪艳,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及光掩膜制造、针测、封装、测试及相关服务,与集成电路有关的开发、设计服务、技术服务与咨询,自营或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或禁止的除外等。武汉楚兴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二二年,坐落于武汉市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发达,物流便捷。在建两座标准电子元器件制造厂房,是一家面向物联网,消费类电子等终端市场提供智能交互电子元器件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❻ 华星创业股票
5G股票概念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只股票:000636风华高科;002093国脉科技;002115三维通信;600050中国联通;600198大唐电信;600345长江通信;600487亨通光电;600776东方通信。 中通国脉:为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提供涵盖核心网维护综合技术服务。纵横通信:主要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服。通宇通讯(002792):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和微波天线。公司 2016 年实现营收12.19亿元,其中基站天线收入9.39亿元,估计在中国的基站天线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5%。(6)弘芯股票代码扩展阅读麦捷科技:生产的滤波器将受益于5G手机通信频段的大幅增加。 通宇通讯:的基站天线业务有望在5G开始大规模建设后显著增长。 中兴通讯:中国芯片行业龙头之一,子公司中兴微电子是国产芯片的先驱。集团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导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概念股
❼ 弘芯最初攒局的人是如何把武汉政府、业界泰斗,一步步骗入千亿骗局中的
令人不解的是,弘芯最初的几个攒局人全无半导体从业背景、甚至大多是大专学历,他们是怎么把武汉政府、业绩泰斗蒋尚义,以及众多合作公司,一步步骗进入了这个“千亿骗局”? 更重要的是,对于诸多急于“造芯”的各地政府、各路资金,怎么避免再次踏入“弘芯式骗局”?
从资本为零到强大的资金链,有钱真的可以使鬼推磨吗?不过要撑起弘芯版图,三人势必会露出马脚,为了假戏真做,龙、曹、李三人迫切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技术团队。金钱驱动下,上海精泰通过层层关系,辗转联系到当时正好结束中芯国际任期、郁郁不得志的蒋尚义。蒋尚义上当,与曹山等人的巧言令色不无关系。蒋尚义在识破迷局,迅速离开武汉。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曾说:“我在弘芯的经历是一场噩梦。
这场骗局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地方造芯热潮的无奈和图谋,对不上的账目,骗子的金口袋等等。
❽ 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2008-11-27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田林东路75号7楼。
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268224524X0,企业法人余珊,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电子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票务代理,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装潢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仪器仪表、通讯器材、家用电器、五金交电、汽摩配件、机电产品、机械配件、办公用品、日用百货、化妆品、珠宝首饰、服装鞋帽的销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弘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❾ 武汉弘芯抵押了光刻机,我们的芯片行业到底出了啥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的禁令让中国整个半导体行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差评君相关的文章也写了不少,大家在评论里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 美国这样制裁芯片,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自己研究出来?
毕竟在几十年前最艰难的时期,前辈科学家们靠着算盘,都造的出原子弹, 现在面对这个小小的芯片,真就无能为力了吗?
在讲结论之前,差评君先给大家说说最近 武汉弘芯半导体 爆出来的事儿,捋完一遍之后,再来聊聊我的看法。
事情是这样的。
武汉有一家叫弘芯半导体的公司,最近被爆出因为资金问题,很有可能运作不下去了。
要说一般的企业经营不善,倒闭破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半导体这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中,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
弘芯半导体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芯片企业,他们在成立之初,也喊出了相当响亮的口号。
根据弘芯官网的描述,他们的野心真的不小▼
上手就 14nm 工艺,紧接着就 7 nm ,还要达到每月 3 万片的产能,这对于一家刚起步的芯片企业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去年的时候弘芯也是秀出了一系列骚操作,他们先是把台积电前运营长 蒋尚义博士 请来当 CEO 。
这位老人家可谓是芯片界的传奇人物,今天的台积电在国际上能取得这样的技术优势,离不开他的努力,弘芯请他过来坐镇,看来是铁了心要啃下芯片代工这块硬骨头。
接着,弘芯又花了大价钱,把荷兰 ASML ( 阿斯麦尔 )公司的光刻机买了进来,这台型号为 1980Di 的光刻机,理论最小能支持 10nm 以内的芯片制程。
为了迎接这台价值连城的光刻机,弘芯还专门为它搞了一个进场仪式,背景板上赫然写着 “ 弘芯报国、圆梦中华 ” 八个大字,让人热血沸腾。
资金方面,在今年武汉市发改委的《 2020 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 》红头文件中,武汉弘芯的半导体的总投资达到了 1280 亿人民币,首期投资为占到了先进制造业项目的最大头。
人才、器材、钱财、 全都到位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弘芯也能像中芯国际那样能整出点干货的时候,出事情了。
雷声大雨点小,才刚过了一个月,弘芯就把刚引进的 ASML 1980Di 光刻机给抵押了,并以此向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了 5.8 亿人民币。
更蹊跷的是,在抵押信息的状态一栏写着的 “ 全新尚未使用 ” ,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刚引进没多久,用都不用就把机器给抵押了,是有多缺钱才会这么干?这波微操差评君实在是没看懂。
根据知乎网友 @ 水果简笔画 的爆料,弘芯这个项目账上的钱并没有看上去的多,仅仅是在场地建设方面就似乎拖欠了很大一笔钱。
巧合的是,在天眼查也能搜索的到,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单位 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确实以合同纠纷的案由,在今年将 弘芯半导体 和总包商 火炬建设公司 告上了法庭。
尽管弘芯在之后发出了澄清声明,表示媒体说的那些都是假的,大家别去相信,但并没明说,具体哪些信息是不实的。
此外,网上不少收到了弘芯 offer 的准员工也在抱怨公司一直在拖延入职的时间。
整个公司似乎在向着 暴雷 的方向发展。。。
我们没办法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差评君也没办法下定义,但从这件事情中能看出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确实存在问题。
国外的行业媒体也对弘芯这样的企业抱着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 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引进确实是很大的优势。
但如果没有足够大量的基础人才储备,而又同时运行几个大型的芯片制造项目的话,要赶超一线这基本就是痴人说梦了。
虽然我们花了重金请了行业内顶尖的人才,但是基础的芯片工程师却严重匮乏。
这不是差评君在危言耸听,大家有渠道的问问学校微电子专业的学生还从事微电子行业的比例就知道了,低的吓人,优秀的人都去了互联网行业,这样怎么能让我们的芯片产业活起来呢?
那为什么我们国家微电子专业的人才都涌入到了互联网行业, 有一个关键原因 —— 资本。。。
如今发展的最好的互联网产业,在 场地、设备引进、人才储备 方面并没有严苛的要求,甚至只需要租一间办公室、有一个不错的想法,就有投资人提着大桶大桶的钞票过来,给你投钱。
就比如像前两年的共享经济,概念炒的火热,ofo 出来之后更是被资本无限看好,以至于整个行业迅速膨胀。
正因为膨胀的快,资本积累就越快,资本本身是趋利的。在那段时间,只要你有关于共享经济的项目书,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和投资人把融资给签了。
再往后,盘子越铺越大,资本也越吹越大,当市场认清了共享经济的本质之后,泡沫就破灭了。。。
不同于互联网,实体制造业本身并没有能吹的天花乱坠的好故事,摆在面前的就只有各种各样的预算表。
人力、场地、研发、原材料、物流、供货渠道 每一个关节都需要靠钱砸开,每一分利润都赚的明明白白。
最关键是它资本积累的速度慢啊,等一家实体企业做大,那边互联网企业估计已经膨胀完好几轮了。
投资方割了韭菜收了钱就跑,无缝切换下一家, 这不比制造业香?
而当某个行业的投资者变少的时候,从业者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连饭都吃不饱,谁愿意累死累活去研究芯片?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学微电子专业的,大学毕业之后你留在实验室和导师一起搞研究,每天累死累活每个月就拿个几百块钱的补贴。
而你的同学则早已看破红尘、剃度防秃,去了每天 996 的互联网公司,尽管也是累死累活,但上手就能拿到 2 万、3 万的工资。。。
基础人才如果给不到应有的待遇, 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去薪资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技能门槛更低的行业呢?
原本好好的半导体人才,就因为资本的走向而流失掉了。
做芯片就好比建大楼,我们虽然能花钱给我们搭钢架,但是没有混凝土填充进来,这个楼依然盖不好。
这基础人才的事情估计要通过几年,十几年来慢慢修复,可如果弘芯项目就此垮掉的话,破坏力可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大多了。
像蒋尚义博士这样的高端芯片人才,经过这个事件,还会不会对中国大陆的芯片企业有信心呢?
那从台积电高薪挖来的那几十个高级技术专家,又会怎么看待大陆的芯片产业?
是不是以后连花钱搭建钢筋都变得遥不可及了?
这些问题谁也说不好。
目前看起来,芯片产业想好好搞,通过 国家主导、政策扶持是肯定没错的 ,当年不论是日本还是韩国的半导体崛起,都少不了这关键的一环,光靠某个资本集团,本质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当年德州仪器想要在日本设立独资公司,打入日本市场,日本政府提出 “ 拿技术来换市场 ” ,德州仪器被迫和索尼组成了合资企业,并在三年内公开了技术专利。
70 年代,日本政府还联合过 三菱、日立、 NEC 、东芝、富士通 等 科技 公司,共同攻坚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总投资超过了 2.4 亿美元 ,通过三年的努力,最后获得了 1210 件新型专利,已经能够和美国技术抗衡了。
40 年前的 2.4 亿美元,真的很难想象了。。。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 2018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中国大陆完全有能力不依靠欧美,独立发展半导体设计。
不过在芯片制造这块儿,制程技术的进步并不是说一下子花很多钱就可以做成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没法迅速赶超。
试玉要烧三日满,取材须待七年期。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更是急不得。慎思之、缓行之、徐图之、有计划的攻城略地。
不能因为美国掐了我们脖子,就开始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否则噎死的有可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