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码百科 » 日本安川电机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2020年6月1日中国卫星股票 2025-07-21 12:17:08
中国长城股票属于军工吗 2025-07-21 11:38:52
股票开户后多久可交易 2025-07-21 10:37:19

日本安川电机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3-02-10 04:36:20

1. 机器人股票龙头股排名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机器人龙头股票 12只核心龙头股! 1、美的集团: 全资子公司美的电气全面收购库卡的股权并私有化,库卡成立于德国奥格斯堡,是世界几家顶级为自动化生产行业提供柔性生产系统、机器人、夹具、模具及备件的供应商之一,与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并称世界工业机器人制造“四大家族”。 2、汇川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战略业务之一,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应用逐渐从 3C、锂电、光伏,往汽车装配、金属加工等行业进行延伸。 3、海康威视: 专注机器人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产品及系统,构建服务于工厂的智慧内物流解决方案。机器人概念股票一览 1、工业自动化:智云股份(300097)、 科大智能(300222)、蓝英装备(300293)、汇川技术(300124)、宝德股份(300023)、海得控制(002184)、天奇股份(002009)、

2. 安川驱动器报警F10

将pb00b.2设为1。

安川伺服器故障报警代码A.F10电源线缺相三相主电路电源中的一相未连接零速停止,可能会导致A.b33电流检测异常3电流检测器异常和A.E07COM警报7发生了伺服单元COM异常7DB停止。解决办法检修电路,将将pb00b.2设为1。

AF10是供电输入缺相报警,如果是新机可以设置参数,如果是老机器,报AF10是驱动器故障,需要维修。

日本株式会社安川电机(YASKAWA) 。安川伺服电机,又称YASKAWA安川伺服马达,原产地日本,在中国沈阳、上海嘉定也设有工厂,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值(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它分为交流伺服马达和直流伺服马达,在国内的半导体、液晶制造装置、电子部件封装装置、机床及一般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

安川电机(上海)有限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安川全资子公司,并在上海嘉定区和沈阳设有生产工厂。安川电机成立于1915年,最初专业生产电动机。

源于对电机产品的深入了解和“以独特的技术,为社会和公共事业做贡献”的理念,经过100多年的专注研究和发展,安川电机如今在多个领域都首屈一指。

公司的变频器/伺服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以及电动机产品被全球各领域用户所认可,安川产品代表着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安川电机与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孙中山先生1913年曾到访安川电机创始人安川家,并手书世界平和相赠。

3. 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1915 年:合资公司安川电机制作所成立;
1917 年:股份公司安川电机制作所成立;
1949年:公司股票在东京、大阪、福冈证券市场上市;
1954年:与德国BBC公司 (Brown.Boueri & Co., Ltd)进行直流机器的相关技术的合作;
1957年:行桥工厂成立;
1958年:发明DC伺服电机和Minertia电机、公司股票在名古屋证券市场上市;
1961年:与法国SEA公司进行印刷电机的相关技术、小仓工厂成立;
1964年:东京工厂成立;
1968年:开发硬线NC;
1969年:开发了SF6气体开关装置的旋转弧方式、申请登记[机电一体化]商标、中间工厂成立;
1974年:软盘驱动器国产化、开发了内藏微机的微型NCYASNAC;
1977年:制造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MOTOMAN-L10、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超高性能激光应用复合生产系统];
1978年:矢量控制变频器产品化;
1979年:制定公司规章;
1983年: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的开发]、“AC伺服驱动”的产品化;
1988年:开发真空机器人、东京机电一体化中心成立;
1988年:变频器工厂改造竣工;
1989年:配电设备工厂成立;
1990年:开发带电作业机器人、MOTOMAN(机器人)中心成立;
1991年:公司名称改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筑波研究所成立、开发AC伺服[Σ系列];
1992年: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微型机械的研究开发];
1993年:在英国开始生产变频器、聚四氟乙烯/三氯乙烷完全废除;
1994年:设立上海事务所·北京服务中心;
1995年:设立北京事务所、开始在美国和瑞士生产MOTOMAN、开发了并列处理计算机PIM、开始销售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VS-616G5];
1996年:成立工业用机器人合资公司(北京) 、成立通用变频器合资公司(上海·马来西亚) 、成立教育用机器人合资公司(以色列) ;
1997年:超节能可变速驱动VS-686SS5产品化、VS-686SS5作为[优秀节能装置]荣获通产省大臣奖、机器人标准部件的系列化[电弧焊接用,食品搬运用]、高清洁度场所用机器人、MOTOMAN-CR系列]产品化、英国安川电机增设通用变频器工厂、制定与环境相关的[环境中期规划];
1998年:MOTOMAN 生产达到5万台、开发超节能型电机ISM系列、东京工厂取得ISO14001认证、成立[节能支持中心];
1999年:AC伺服生产200万台、行桥工厂取得ISO14001认证、承接TOKIKO公司涂装机器人的业务、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工业用驱动系统合资开始;
2000年: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和通用中小形电机事业的合作、从安川商事株式会社处转让国内机器人销售事业、收购Hand-air公司(美国)半导体系统事业部门、与西门子公司(德国)合并,从事工作机械系统事业;
2001年:收购公司(美国)的驱动部门、与安川设备安装使用工程有限公司合并;
2002年:开设问题解决中心、AC伺服累计生产了300万台;
2003年 MOTONMAN累计生产了10万台、八幡东事务所成立;
2004年 AC伺服累计生产了400万台;
2005年 新一代工业用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单臂机器人)产品化;
2006年 开设机器人工作站、AC伺服累计生产达500万台、MOTOMAN累计出厂达15万台、开始销售小型通用变频器「V1000」;
2007年 开始销售AC伺服驱动「Σ-V系列」、变频器累计出厂达1000万台、开设驱动中心。

4. 日本安川、台湾台安、台湾东元,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日本安川台湾东元合资後成立的台湾安台公司
台湾几家电器电机公司都是50-60年代和日本合作技术生产,然後有自己的技术
开始回销到日本或是大陆及东南亚地区

东元电机成立於1956年,初名「东元电机厂」,起初在台北县三重市设立工厂制造马达,後来迁至台北县新庄市设厂。1966年,东元电机设立东洋培林公司,与日本东洋株式会社合作制造各种精密轴承。1966年,东元电机设立台安电机,生产各种开关、配电盤、VS控制盤等。
1972年,东元电机在台北县淡水镇设厂开始生产电子计算机、电视机、冷气机,淡水厂後迁至桃园县观音乡,而马达生产也迁至桃园县中坜市。1973年11月5日,东元电机在台湾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1975年,东元电机开始生产高吨位箱型冷气机与分离式双胞胎冷气机,另成立东捷商业机器。1980年,东元电机成立东讯公司,跨入通讯设备市场。1982年,东元电机成立联昌电子。1991年1月中旬,东元电机、台湾日光灯与日本东芝合资成立台湾东芝精密,生产压缩机[1]。
1990年代起,东元电机多角化经营,跨入电控、资讯、建设、餐饮等领域。1991年,东元电机成立乐雅乐食品,跨入餐饮业。1993年,东元电机成立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1994年,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设立「东元科技奖」。1996年8月,东元电机、东讯、中国钢铁公司与德国电信合资成立东信电讯(已於2004年6月11日被台湾大哥大购并,2008年9月2日消灭),跨入电信业。1997年,东元电机成为台湾高铁公司五大创始股东之一,另成立东友科技。1998年,东元电机成立东慧国际谘询顾问公司。1998年6月,东元电机成立菱光科技。1999年,东元电机成立东捷资讯服务公司,跨入资讯服务业。

2000年,东元电机总部从台北市松江路「东元大楼」迁入台北市南港区南港软体工业园区,另成立台湾宅配通。2001年,东元电机成立东元激光科技,生产电致发光显示器(ELD)。2002年,东元电机发表新版企业识别系统(CIS),启用第二代商标;东元集团整合为六大事业群。2003年,东元电机正式合并台安电机,「无锡东元电机」正式启用投产。2004年,东元电机成立「江西东元电机有限公司」。

##2005年,东元电机与日本安川电机合资於北九州市成立东元安川马达。2005年5月17日,菱光科技股票上市。2006年,东元电机取得伊莱克斯滚筒洗衣机台湾总代理权,东元电机成立「安台创新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江西东元厂区落成启用。2007年,东元电机成功研发2MW风力发电机,另成立「福建东元精工有限公司」与「青岛东元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东元电机目前是台湾最大的重电厂商,目前营收为重电与家电各半,同时为台湾高铁公司、远通电收的发起股东之一。东元电机前任董事长黄茂雄在林长城治丧礼拜仪式说:「林长城过去在东元担任厂长时,虽然被东元员工称为『阎罗王』;不过林长城过去以来,对员工所树立『品质第一、交期第二、价格与获利第三』的要求,才会造就东元今日『马达王国』的地位。」

5. 日本安川公司简介

日本安川电机公司
自1977安川电机年研制出第一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以来,已有28年的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历史,旗下拥有Motoman美国、瑞典、德国以及Synetics
Solutions美国公司等子公司,至今共生产13
万多台机器人产品,而最近2年生产的机器人3万多台,超过了其他的机器人制造公司。2005年4月,该公司宣布将投资4亿日元,建造一个新的机器人制造厂,于11月运行,2006年1月达到满负荷生产。届时,该公司每月工业机器人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台。
其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油漆和处理机器人、LCD玻璃板传输机器人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等。是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生产领域的最早的厂商之一。2004年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051亿日元,占该公司营业总收入3096亿日元的34%。

6. 安川变频器代码

顺控不良4
相对于制动器打开指令(H2-口口=50),要经过SE4(顺控不良4)的检出时间(S6-05)后未收到制动器反馈(H1-口口=79)的确认。

7. 美的第二次大裁员背后

美的集团正在经历自己 历史 上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5月6日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未来三年,行业将面临巨大困难,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冬天”。面对老员工在内部论坛上长篇大论的辞职言论,他只能表示“深深的羞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月26日,董明珠出现在格力官方认证的Tik Tok账号上,向全体格力员工承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绝不裁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宁愿降低工资,让每个人都有简单可靠的保障”。

为什么裁员来自家电龙头企业美的集团?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从财务数据来看,美的集团并不是一个“差生”。2021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3433.61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公司归母净利润285.74亿元,也创造了 历史 新高。此外,5月23日,a股上市公司科陆电子发布公告称,美的集团将斥资不低于22亿元晋升为公司控股股东。

争议声中,美的成为裁员力度最大的一家。

01 10年后的“大裁员”

2022年5月18日,热搜榜第四,是关于美的集团裁员的。

多平台信息拼凑的整体画面显示,美的集团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目前是第二轮,6月18日之后还会有第三轮。各部门裁员情况不一,整体裁员可能在30%左右。

5月19日,美团官方回应称,“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停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巩固增长潜力,提升经营业绩。”

5月20日,在美国集团召开的2021年度股东大会上,方洪波对传闻中的裁员50%做出了“无中生有”的回应。

据悉,美的ToC业务将保留家电核心品类,优化母婴、宠物家电等品类。,实现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海外整体做强;To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四大: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建筑技术、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储能,四小:万东医疗、安得智利、美云智数码、美智光电),其他关停并转。

整体来看,美的集团更加注重ToC业务的“优化”和ToB业务的投入。

美的集团CFO兼首席财务官钟政表示,母婴、宠物家电、部分SKU等优化后的业务(单品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复合增长下滑)对美的整体收入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利润的提升。

截至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何享健直接和间接持有美的集团29.76%的股权,以目前3766亿元的市值计算,对应的股权价值为1120.8亿元。

事实上,正是在10年前的2012年,也就是方洪波刚刚接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的那一年,美的经历了更大范围的裁员。

1993年至2009年高速扩张期间,美的采取了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发展模式,各事业部拥有较高的自主权。2010年,虽然集团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但公司盘点发现,在这种全方位出击的模式下,美的的净利润还不如行业内制造单品的企业。

于是美的开始“做减法”。通过各维度的考核指标,淘汰了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亏损的业务和产品,以及规模过小、利润微薄的业务和产品。本集团的SKU(产品类别)从2011年的约22,000下降至2,000以上。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员工人数从2011年最高峰的19.6万人减少到2015年早期的11万人,裁员幅度超过40%。方洪波当时的目标是“到2017年销售金额达到2000亿元时,员工总数控制在10万人以内”。

由此,业务优化和裁员确实带来了美的集团的持续增长,10年间从1000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净利润从2019年开始终于连续三年超过格力。

然而,员工的规模并没有像方洪波希望的那样发展。虽然2017年收入达到2419.19亿元,但在连续收购东芝家电和库卡后,员工人数重回增长轨道,达到13.68万人,随后在2021年底增至16.58万人,基本回到上一轮裁员前的水平。

10年来,方洪波和美的在裁员这件事上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0KUKA增加薪资压力。

事实上,收购库卡是美的回归扩张路上的一个关键事件——人员的明显增加、人均薪酬的大幅提高、业绩的不理想,都可以看作是裁员背后的一个“隐形推手”。

2015年,美的集团人员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但又碰上家电市场下行周期,因此首次在年报中提出“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战略,并将工业机器人业务作为第二条增长曲线。

在全球范围内,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被称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其中库卡是全球首家将感光机器人带入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制造商。

于是美的在2015年首次增持库卡德国股份,同时与日本安川成立合资公司,深入工业自动化领域。

2017年1月,美的集团进一步完成了对库卡37亿欧元(约合271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共持有其94.55%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美的集团全球员工人数从11.24万人增至13.68万人,增幅为21.71%,为上市以来的最高增幅。

更重要的是,收购库卡直接提升了美的集团整体人均年薪——从2016年的10.34万元提升至2017年的17.84万元,增幅高达72.47%。

同样从2017年开始,美的集团大大拉大了与格力电器的人均薪酬差距。到2021年,美的和格力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9.01万元和12.59万元。

除了高昂的人力成本,收购库卡也给美的集团带来了可观的商誉。2021年末,美的集团商誉总额为278.75亿元,在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相当于美的集团2021年净利润总额。

这样的价格背后,美的收购库卡其实是有争议的。

在斥巨资收购库卡之前,双方于2016年6月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有效期为7年半。约定美的在很多方面保持库卡的独立性,不改变现有员工数量,不督促库卡退出市场,订立隔离防范协议,维护库卡的商业秘密和客户数据,等等。

当时有库卡高管对媒体表示,在协议到期前,美的无法获得库卡数据,“企业管理层的决定将继续由德国做出”。

从业绩水平来看,美的曾在要约文件中表示,“到2020年,库卡可能会超过其设定的40-45亿欧元(约合286-32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其中10亿欧元来自中国市场”。

但现实远非如此——自2017年合并报表以来,库卡的收入一直在下降,从2017年的34.79亿欧元下降到2020年的27.92亿欧元,2021年才上升到35.65亿欧元,但只有6.81亿欧元来自中国。

与其他三家“四大家族”相比,库卡的收入规模始终处于第二梯队,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始终处于最低水平。2020年有4%的亏损。即使2021年情况有所好转,仍是“四大家族”中盈利能力最弱的。

尽管美的集团现任首席财务官钟政明确表示,库卡2021年业绩有所增长,不存在减值,但鉴于过去几年库卡业绩远不及预期,未来减值风险仍是悬在库卡头上的一把“利剑”。

上市之初,美的集团的财务总监是袁立群。2016年,库卡被收购,袁立群离开美的集团,带走9075万股限制性股票。连续减持后,他仍持有3932万股,目前市值22.41亿元。

之后,从2016年到2021年,美的集团先后换了三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其中,2019年10月上任的HelmutZodl曾任IBM区域财务总监,2005年至2017年担任联想财务总监兼首席财务官。然而,HelmutZodl在担任美的集团首席财务官仅15个月后就离开了,并从上市公司领取了近千万元的薪酬。

2021年11月23日,美的宣布拟收购库卡剩余5%股权,完成私有化。交易完成后,库卡将成为美的海外全资子公司,并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退市。

这意味着原本约定2023年到期的投资协议被美的提前毁约。

有业内人士对《 财经 》表示,美的希望此举能让库卡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实现深度协同。

有迹可循。

除了库卡带来的压力,美的集团原有的家电业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美的消费家电业主主要原材料的钢、铜、铝在2021年都将面临大幅涨价——与2020年3月底相对较低的价格相比,2021年10月三种材料的价格将分别上涨119%、114%和62%。

此外,运费上涨、芯片短缺、供电紧张等多重负面因素正在挤压美的业绩。

同时,虽然多年来努力发展小家电业务,但冰箱、空调、洗衣机仍是美的核心收入和利润来源,房地产行业将对家电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肉眼可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4月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39.7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与一季度相比继续放缓。

截至5月26日,美的集团最新市值为3765.81亿元,较最高市值7348亿元下跌近五成。

在新老业务的双重压力下,美的集团的很多指标其实都有隐忧。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美的集团营收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2017年收购的库卡机器人业务负增长,以及在房地产低迷背景下,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子业务增长乏力。2021年收入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美的产品价格上涨。

更直观的是净利润指标——2015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增速一直维持在16%-17%左右,但在2020年和2021年突然分别降至8.82%和5.49%,大大偏离了原有的增长轨迹。

在大公司把预算放在第一位的财务制度下,这样的偏差意味着出现了不可控的情况。

疫情以来,商品涨价、航运物流涨价、能源供应涨价等一系列负面因素挤压了美的集团的利润。由此,其毛利率终于在2019年攀升至28.86%,随后从2020年开始回落至2021年底的22.48%,已经低于10年前的水平。

资金方面,虽然2022年一季度末美的集团账面上698.47亿元的货币资金仍能覆盖长短期有息债务合计627.72亿元,但货币资金与短期有息债务之间的“安全边际”已从2019年的637.55亿元降至2022年3月末的294.59亿元。

与此同时,在美的集团应收账款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不断攀升,2021年末达到987.36亿元,为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比应收账款和票据高出693亿元。

这种占据上游资金的能力可以解读为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但客观上也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压力——2021年末,美的集团的速动比率和现金到期负债率分别为91%和52.31%,均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时至今日,美的无疑是家电行业多元化、出海的成功代表。

在好年景,多元化发展让美的享受多轨红利,但人员扩张不可避免。2016年高光期,美的集团人均收入165.78万元,在a股79家电商中排名第三,高于海信视频、海尔智家、格力电器、老板电器。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逆境,萌芽中的新赛道显然不具备核心业务那样的抗风险能力,“扩张-试错-收缩-裁员”成为必然结果。2021年,美的集团人均收入207.09万元,在a股家电行业排名第12位,已经落后于上述企业。

崇尚多元化的美的正在经历大规模裁员,而承诺永不裁员的格力,实际上员工数量在不断减少——从2019年底的8.88万人,到2020年底的8.4万人,再到2021年底的8.19万人。

高赞网友评论,“一个师傅可以降工资,让员工自己走”“降工资相当于裁员”。从这个角度来说,两家公司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行业和自身的变化。

美的2021年年报中的一句话,对这次裁员来说,还是挺贴切的。“大时代,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没有一条路是不可改变的。伟大的企业一定经历过轮回洗礼的循环。”

2012年的裁员可以说是方洪波接过何享健接力棒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考。

如今10年过去了,美的员工规模重回高点,毛利率跌破 历史 低点。方洪波似乎又回到了一切开始的十字路口。

8. 求日本安川机器人的资料(MOTOMAN )

日本安川电机公司日前开发成功了能够从事此前由人类完成的作业的产业机器人“motoman-da20”和“motoman-ia20”。这两款机器人将于2005年12月1日上市。 据介绍,da20是一款配备2个6轴驱动臂型机器人的“双臂”机器人。ia20是一款通过7轴驱动再现人类肘部动作的臂型机器人。两款机器人将用来代替人类完成组装及搬运作业。价格方面,da20为980万日元,ia20为580万日元(均为含税价,并附带控制器及编程操纵台)。

da20在仿造人类上半身的构造物上配备了2个6轴驱动臂型机器人。上半身构造物本身也具有绕垂直轴旋转的关节。尺寸与“成年男性大体相同”。因此,可以直接设置在此前人类进行作业的场所。由于实现了接近人类两臂的动作及构造,因此这种机器人可以稳定地搬运工件。而且还可从事紧固螺母以及部件的组装和插入等作业。另外,与协调控制2个臂型机器人相比,这种机器人设置面积更小。单臂负重能力为20公斤,双臂可最大搬运40公斤的工件。

ia20为臂型机器人,实现了7轴驱动,因此更加接近人类动作。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手臂具有7~8轴的关节。此前的6轴机器人,如果以人而论,再现了手臂具有的3个关节,以及手腕具有的3个关节。而ia20则进一步增加了肘部具有的1个关节。这样一来,就可实现通过肘部折叠或伸出手臂的动作。6轴机器人由于动作上的制约,胸部就成了“死区”,而7轴机器人还可将胸部作为动作区域来使用。另外还可实施绕开靠近机身的障碍物的动作。

da20及ia20在关节部位均配备了新开发的伺服马达。该马达采用减速器及制动器为一体的设计。(来源:中国工业设备网)

9. yaskawa是什么品牌 yaskawa是什么

1、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是有近100年历史的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全额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于1999年4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110万美金。 随着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广州、北京、沈阳、成都等地开设了分公司,并在中国各地区设立了代理店和经销商,组成一个强大而全面的服务网络,使客户能最快捷地获得专业的咨询服务。公司设有销售部、技术部、售后服务部、物流部等部门,企业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中。

2、公司名称: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Yaskawa Electric(China)Co.,Ltd)成立时间:1999年4月,注册资金:3110万美金。经营范围:安川品牌的变频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机器人、各类系统工程设备、附件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中国国内的销售及服务。

10. 安川的历史

1915~创业期
1915 年 合资公司安川电机制作所成立
1917 年 股份公司安川电机制作所成立
1930~电动机和控制器
1949年 公司股票在东京、大阪、福冈证券市场上市
1950~电动机及应用
1954年 与德国BBC公司 (Brown.Boueri & Co., Ltd)进行直流机器的相关技术的合作
1957年 行桥工厂成立
1958年 发明DC伺服电机和Minertia电机
公司股票在名古屋证券市场上市
1960~工业用电气
1961年 与法国SEA公司进行印刷电机的相关技术
小仓工厂成立
1964年 东京工厂成立
1968年 开发硬线NC
1969年 开发了SF6气体开关装置的旋转弧方式
申请登记[机电一体化]商标
中间工厂成立
东京工厂
1974年 软盘驱动器国产化
开发了内藏微机的微型NCYASNAC
1977年 制造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MOTOMAN-L10
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超高性能激光应用复合生产系统]
1978年 矢量控制变频器产品化
1979年 制定公司规章
1980~FA机电一体化
1983年 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极限作业机器人的开发]
“AC伺服驱动”的产品化
1988年 开发真空机器人
东京机电一体化中心成立
1988年 变频器工厂改造竣工
1989年 配电设备工厂成立
1990~FA机电一体化
1990年 开发带电作业机器人
MOTOMAN(机器人)中心成立
1991年 公司名称改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筑波研究所成立
开发AC伺服[Σ系列]
1992年 参加通产省大型工程计划[微型机械的研究开发]
1993年 在英国开始生产变频器
聚四氟乙烯/三氯乙烷完全废除
1994年 设立上海事务所·北京服务中心
1995年 设立北京事务所
开始在美国和瑞士生产MOTOMAN
开发了并列处理计算机PIM
开始销售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VS-616G5]
1996年 成立工业用机器人合资公司(北京)
成立通用变频器合资公司(上海·马来西亚)
成立教育用机器人合资公司(以色列)
1997年 超节能可变速驱动VS-686SS5产品化
VS-686SS5作为[优秀节能装置]荣获通产省大臣奖
机器人标准部件的系列化[电弧焊接用,食品搬运用]
高清洁度场所用机器人
MOTOMAN-CR系列]产品化
英国安川电机增设通用变频器工厂
制定与环境相关的[环境中期规划]
1998年 MOTOMAN 生产达到5万台
开发超节能型电机ISM系列
东京工厂取得ISO14001认证
成立[节能支持中心]
1999年 AC伺服生产200万台
行桥工厂取得ISO14001认证
承接TOKIKO公司涂装机器人的业务
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工业用驱动系统合资开始
2000~运动控制和机器人自动化
2000年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和通用中、小形电机事业的合作
从安川商事株式会社处转让国内机器人销售事业
收购Hand-air公司(美国)半导体系统事业部门
与西门子公司(德国)合并,从事工作机械系统事业
2001年 收购公司(美国)的驱动部门
与安川设备安装使用工程有限公司合并
2002年 开设问题解决中心
AC伺服累计生产了300万台
2003年 MOTONMAN累计生产了10万台
八幡东事务所成立
2004年 AC伺服累计生产了400万台
2005年 新一代工业用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单臂机器人)产品化
2006年 开设机器人工作站
AC伺服累计生产达500万台
MOTOMAN累计出厂达15万台
开始销售小型通用变频器「V1000」
2007年 开始销售AC伺服驱动「Σ-V系列」
变频器累计出厂达1000万台
开设驱动中心
2008年 MOTOMAN累计出厂达20万台
2009年 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用马达驱动系统
2010年 大型风力发电用系统电机[Enewin]产品化
在中国沈阳开始生产伺服马达
安川电机(印度)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 车载电池用极速充电器[Enewell-ECV]产品化
利用SiC开发出电动汽车用高效率伺服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