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麦格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怎么样
麦格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是2017-09-14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耀华路251号一幢一层。
麦格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15MA1K3W844J,企业法人范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麦格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一)在国家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依法进行投资;(二)受其所投资企业的书面委托(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向其所投资企业提供下列服务;1、帮助或代理其所投资的企业从国内外采购该企业自用的机器设备、办公设备和生产所需的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在国内外销售其所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2、在外汇管理部门的同意和监督下,在其所投资企业之间平衡外汇;3、为其所投资企业提供产品生产、销售和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等服务;4、协助其所投资企业寻求贷款及提供担保;(三)为其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为其关联公司提供与其投资有关的市场信息、投资政策等咨询服务;(四)承接其母公司和关联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麦格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㈡ 八大投行有哪些
如果您指的是今天八大投行力挺恒大的新闻,那么八大投行指的是花旗银行(美国)、德意志银行(德国)、美银美林(美国)、摩根大通(美国)、瑞信、瑞银(瑞士)、麦格理证券(澳大利亚)、星展银行(新加坡)。
在传统的概念里华尔街没有八大投行的概念,只有五大投行,是指在股票交易,承销,固定收益等纯投行业务上做的最好的五家投资银行机构。分别是美林证券(金融危机被美林收购),摩根斯坦利(已转为金融控股公司),高盛(已转为金融控股公司),雷曼兄弟(因杠杆使用过度,次贷资产过高,在金融危机中破产),贝尔斯登(同样原因,被摩根大通低价收购)。
残存的两家机构加上花旗,摩根大通,瑞信,瑞银,德意志,巴克莱几家银行基本就是当前最大的几家投资银行机构了。
(2)麦格理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中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例如华兴资本、易凯资本、绿桥资本、汉能投资、贝祥投资,等)。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
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中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第三类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他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并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中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业务范围
⑴发行承销风险
⑵经纪业务风险
⑶自营业务风险
⑷做市商业务风险
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模式: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分离,分别由两种机构相对独立经营。
混业经营模式: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互融合渗透,均由混合银行提供。
㈢ 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的七个集团
投资银行集团结合银行的批发业务、股票经纪、包销和顾问服务。集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北美、欧洲、南非和中东均设有办事机构,提供多项专业服务,包括:项目融资,并购、收购和企业重组顾问,股票资本市场和资金管理,专门基础设施和专家资金管理,专门租赁和资产融资,批发和零售,金融
机构,企业股票经纪服务,证券研究。 麦格里股票市场集团为澳大利亚、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南非的批发客户和私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专门投资、买卖和风险管理产品。
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团队
产品包括股票挂钩产品,让客户可以涉足在世界所有主要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证券,以及一系列由麦格里管理的基金及由其它公司管理的精选基金组合组成的对冲基金。集团还从事麦格里银行的全球证券借贷和股票融资活动。公债和商品期货业务。 金融服务集团由澳大利亚两个重点部门组成:麦格理顾问服务及麦格理私人理财,两者合共服务逾67万名客户。该集团同时设有一个团队,专责开拓其它国际投资及分销机会。麦格理顾问服务负责联系集团以外的金融中介机构,并同时销售、管理麦格理旗下、或其它公司的财金产品,包括退休金产品。
麦格理私人理财部门与大约23万5千名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服务包括:全方位股票交易服务及投资方案策划。
在线股票交易。策略理财策划。优异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私人投资组合管理。麦格理最近与TMB合作,在泰国建立零售经纪业务。
㈣ 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怎么样
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2015-10-30在上海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澳路239号2幢3层312室。
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000MA1K31CL4R,企业法人KAN ENG HOE,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麦格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㈤ 麦格理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麦格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麦格理资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㈥ 奥康股票什么时间上市
还没有消息发布出来,没那么快,请看下面的最新消息;
奥康集团筹划上市温州民企集群观摩先行者
日期:2007-9-9 来源:经济观察报
实习记者 曲春辉 本报记者 陈周锡 上海报道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最近异常忙碌,除了出席各种展销会和行业论坛外,他还在紧锣密鼓地与投资者们进行会晤。本报近日获悉,奥康集团已与高盛洽谈多轮,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战略投资者筛选工作也已进入尾声,目前已是“5选2”的阶段。
不仅仅是奥康,很多温州民企最近都在关注上市,有些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半个月前现场参观报喜鸟上市给温州老板们很多启示。除了奥康,正泰集团、人民电器都在为上市做着努力,与浙江其他地区不同,上市进程“慢热”的温州民企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也是一种 “稳健”的表现。
筹备上市
9月5日,奥康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近来先后有包括高盛、麦格理在内的20家左右的投行和证券公司到公司来咨询参股上市等事宜。目前,奥康通过层层筛选,初步确定了5家候选战略投资者,接下来将选择其中两家进一步洽谈。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对此也并不避讳,“战略投资者基本上已经确定了,现在正在‘5选2’。”他也证实了目前正在与高盛、麦格理等机构进行洽谈。而据此前相关媒体报道,奥康也曾与渣打银行进行过接洽。
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奥康与高盛的几轮洽谈非常愉快,就在9月5日晚间,奥康总裁王振滔与高盛亚洲区的一位投资经理进行了会谈。
此外,麦格理也已经与奥康谈了很长时间。据上述人士透露,虽然奥康方面认为麦格理相对名气较小,但麦格理寻求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
王振滔告诉本报,“其实奥康的盘子不大,但是一些投行非常重视奥康的上市工作。”
在今年5月,王振滔曾公开表示奥康将在两年内上市。日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并没有再次透露上市时间表,只是表示要看具体情况和相关政策。
奥康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威表示,“上市时间要看形势的变化,可能越接近实质性操作就越谨慎,所以具体事宜要等做了以后再说。”
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也成为了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样是鞋企的百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奥康一些启示,百丽在香港上市时曾因内地监管部门对民企赴港上市持保留意见而受阻多时。内地监管部门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过高,建议民企在A股上市。
王振滔并未透露具体上市地点,但是他认为香港股市相对规范,而在A股上市还需“排队”。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家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应当考虑自身的业务范围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果在香港上市,这将有利于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也有利于品牌的国际化推广。但如果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都在中国本土,则选择A股上市更为有利。据周威介绍,目前奥康集团的出口额占总收入的比例低于20%。
对于高盛的可能参股,有投资人士表示,高盛方面可能会更倾向于让参股公司在香港上市,那样高盛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帮助。
缘何上市
奥康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一家重点生产男鞋的温州民企。奥康以生产皮鞋起家,随后涉足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
“以前一些民企投资房地产可能只是一种投机行为,他们发现做一个房地产项目要比卖几年的衣服、鞋子还赚钱,”温州社科院教授洪振宁说,“但是在经过实业和资产运作以后,一些民企有了资本运作的想法和能力,认为上市是对企业各方面的考验和提升。”
“前几年鞋业是夕阳产业,但想不到中国发展速度这么快,未来两三年间,鞋业将出现一个分水岭,”王振滔说,“鞋业终究是我们的主业,虽然现在公司是家族企业,但并不是家族管理,奥康肯定要上市。”
“现在已经不是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而是‘狮子吃老虎’。”王振滔说。
今年5月23日,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880.HK)挂牌上市。虽然主攻男鞋的奥康与百丽属 “分业竞争”,但百丽上市后的表现以及一些内部动作还是让王振滔坐立不安。
公开资料显示,注册于开曼、总部位于深圳的百丽国际,旗下拥有百丽、天美意(Teenmix)、思加图(Staccato)、真美诗(Joy&;Peace)等八个鞋类品牌的连锁店,以生产女鞋著称。
“最近睡不着了,”王说,“原来觉得大家目标客户不同,所以没什么担忧。但前几天我带团队去百丽参观,我突然发现百丽已经在大力推广自己的男鞋了,做女鞋的百丽一只脚已经伸到我们男鞋这里来了。”
温州板块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 “排头兵”,但温州的上市公司却屈指可数。
今年8月16日,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温州全流通IPO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鞋服民营企业。
就在报喜鸟上市当天,奥康、红蜻蜓、美特斯·邦威、森马、红黄蓝、天正、凯泉、宣达等30多家民企相关负责人到深交所观摩“报喜鸟”上市。
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天军当天表示,“温州不少民企是行业龙头企业,一旦上市必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资本市场出现‘温州板块’将为时不远。”
事实上,这只是温州历史上第5家上市公司。
在洪振宁看来,“稳健”是温州民企的一大特点。“温州民企走过了几个阶段,原来是家庭作坊式的,后来逐渐有了合伙制,到1993年开始有了一批公司,1998年出现了大型的集团公司,而现在他们认识到新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了。上市是这些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也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洪振宁说,“温州的一些企业非常务实,不像其他一些企业一下子就做大,温州企业大多是一步步很踏实稳健地走过来的,很多企业为上市可能都准备很多年了。”
温州市上市办上市工作处处长陈基义指出:“上市并不是为了 ‘圈钱’,很多民企逐渐意识到进入资本市场能把企业做大做强,要想把众多资源聚集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资本运作。”
据了解,温州民企以皮革、服装等低技术的轻工业居多,在生产运营中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强烈。但是随着行业的竞争加剧也使得温州企业将上市提上日程。
㈦ 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的中国攻略
麦格理银行是澳大利亚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七的投资银行。1994年麦格理刚一进入中国就盯紧了当时刚刚崛起的房地产行业,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从事普通商品房开发的非亚洲基金,准备为国内的房地产项目作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
麦格理银行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首席投资执行官姚蔚:“我们虽然直接进入开发商行列,但我们毕竟是金融机构,为项目投融资,进行资本运作才是我们真正的特长。”
刚进入中国时,中国内地还有内、外销商品房的区别,而天津是当时唯一允许外商投资普通商品住宅的试点城市,因此麦格理把当时的总部设在天津。那时候,麦格理还坚持他们的基金在海外一贯的运作模式,通过投资入股合作伙伴给对方提供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服务,并不想直接介入项目开发管理中去。
但不久他们就发现只作为基金管理者投资开发商并不可行。麦格理在天津投资的时候曾经收购过一家公司,当然在收购的时候,对方并没有什么负债,所有的债权债务通过审计后,他们收购中方公司的股份,两三年之后,项目接近尾声,楼都造好了,突然有一天一家公司跑过来说:你们欠我多少钱,我才是这幢楼的绝对大股东。这张白条是当时收购的公司盖章打出去的,虽然公司账上并没有体现,作为股东的麦格理却不得不为此埋单,惹出不少债务官司。即使地产商们对海外基金的接纳程度提高了很多,态度也更为温和,但能够和外资基金合作的项目仍然不多。
麦格理银行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通过近10年的积累,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所有关于政府、法律、技术等复杂步骤并不是一般的海外基金管理者所能够掌握的东西,他们也都完全掌握。他们采用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在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会在不同的阶段聘请不同的专业公司去操作:设计是设计公司做,楼宇包给建筑公司来造,销售有专业的销售公司,物业管理也有专门的物业公司操刀,他们只是管理不同的专业公司以确保物业从开工到入住不存在任何问题,或出现了问题以后帮助解决问题。但是,为每个项目募集资金才是让他们费尽心思的地方,“在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的谈判中,我们往往只有10%~20%的时间是讨论项目,40%~50%的时间是花在讨论合作模式上,其他时间是讨论资金如何进出的问题。”姚蔚解释道。
在这样情况下,麦格理银行决定摆脱这种介于开发商和投行之间的角色,趁机引进更多的海外基金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2002年,和施罗德亚洲物业基金(SchroderAsianProperties)合资组建了第一中国房地产发展集团,双方各占50%的股份,投入3.8亿美元的物业基金用于中国投资业务。第一中国这个基金进来之后,麦格理就从原来的项目开发职能中逐渐隐退出来,一步步回归它最初的投资银行身份,由第一中国代替原来麦格理在中国投资开发住宅市场的功能。对麦格金咨询而言,则是它的母体发生变化,本来是麦格理银行投资麦格金管理,现在是由第一中国投资麦格金管理。
房地产市场
2002年,上海内外销商品房并轨,较之当时的天津更显现出在商业领域的无限潜力,麦格理银行便将总部从天津搬到了上海。至此,麦格理银行在中国的布局基本完成。然而,2002年麦格理开始从项目开发中逐渐隐退出来的时候,上海房地产业还处于一片狂热之中。在那个供远远小于求的特殊年份,楼只要能够盖出来就会被买家抢购了去,而且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扶植政策下,开发商完全没有缺钱的担忧,麦格理银行根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收购固定资产。“那时候开发商根本不管租金市场的投资回报只有3%,甚至更少,只看到资本市场上房价在不断上扬。国内开发商的这种观念与相对保守、更注重稳定收益的海外房地产基金的理念根本就格格不入!”大氛围如此,因此再牛的基金在中国也只能望洋兴叹。 早年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基金似乎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即使从未有过受骗上当经历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和摩根士丹利,也都曾经因为经受不住“暴利”的诱惑,而不同程度地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锦鳞天地雅苑和西郊的国际网球俱乐部等高档楼盘都有外资基金的身影。然而,随着最近两年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的风险逐渐上升,这些房地产基金和麦格理银行半主动半被动地又重新回到他们基金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能。不论如何,麦格理银行回归基金管理者的身份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看似混乱无章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向西方规范化市场靠拢,而心态日益平和、现实的地产商也正为此做出努力。
麦格理银行的转变令人瞠目,不到10年时间,这间澳大利亚投资银行就已从地方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金融集团,并拥有考虑竞购伦敦证交所的实力和信心。麦格理的亚洲战略是要在亚洲建立全面的业务,就像它在澳大利亚的业务一样,包括交易撮合、咨询服务和股票经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