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联想员工持股计划的详细情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7%(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只有两家,其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17年以来,从一间传达室到现代化的办公大厦,从11名技术人员到上万名员工,从初始资金20万元到年营业额超过280亿元,从坐在外国产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为亚太第一,从
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国内电脑行业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无论是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还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都把联想的成功归结于两个字:“创新”。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正是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的创新造就了“联想奇迹”。
“没有机制创新,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
柳传志常常兴致勃勃地讲起他的“房子理论”:企业管理就像一座房子——运作层面的管理是“屋顶”,流程层面的管理是“围墙”,而基础层面的管理则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整个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实了再撒另一把土。”
那什么才是企业的“地基”呢?柳传志认为就是机制与理念。他说:“为什么一些企业有了一次好主意之后,下一次就没有了?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机制和不断发展的理念,而这才是不断产生好主意的源泉啊。”柳传志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以机制创新为基础的,没有这条线,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
杨元庆也认为,转化机制是发展核心技术的基础,只有好的机制和管理,才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新产品,进而不断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
早在1984年,联想就向上级单位——中国科学院争取到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而分“几步走”完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通过转变根本机制实现了这个国有大企业的“软着陆”。1994年,作为国有民营体制的联想,创造性地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身上,并在200 0年将其转化为股权,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是联想得以再次腾飞的动力。在联想历史上,这次股权变动被称为“值得树碑立传的35%”。
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后,联想开始完善其独有一套管理理念,柳传志把它叫作“我的管理三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用一个有威信、有激情的领导班子,去激励一层又一层的员工;其次是定战略,让每一个人都清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发展路线;第三是带队伍,使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做到后继有人。这三个要素,使联想免受了很多损失,并推动联想不断走向成功。
“技术创新是最耀眼的一颗珍珠”
柳传志是一个爱打比方的人,他把各种创新比作一颗颗珍珠,而管理理念就如同一根金线,把它们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
第一颗珍珠就是在1996年以前疏通物流系统,展开“价格战”从而降低库存。众所周知,电脑就像鲜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积压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就越没有竞争优势。联想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万元以下的电脑,一举打破过去由外国公司主导市场的局面,很快成为国内电脑销量第一。
但联想同时意识到:这样做下去很容易变成家电价格战那样,因此必须提高产品毛利。这就诞生了第二颗珍珠——“贸工技”的发展道路。要提高毛利,就必须从技术入手;想搞技术,却没有资金,又不了解市场,怎么办?只有先搞“贸”,也就是规模经销,通过“贸”掌握市场开发、物流运作、资金管理、销售网络建设与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制造,也就是“工”。“贸”与“工”的充分结合打通了将技术变成金钱的各个环节,推动了技术创新。就这样,“弱小”的联想在当时竞争极为激烈的IT市场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达到百亿元的规模,组成千人的研发团队。
接着,联想将“企业推”变成“市场拉”,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定价,形成连供应商都得跟在后面不断调整的“弹性生产供应模式”。杨元庆说到这项“安全库存结合按订单生产”的创举时,总是神采飞扬:“这个灵感来自于计算机CPU、内存与高速缓存之间的关系。用户订单就是CPU,要求速度相当快;而按订单生产就像内存,速度较慢;所以把用户经常大规模采购的品种先大量生产出来放到安全库存中,就像一个高速缓存区,将80%以上的订单命中在这里,既能马上满足产品数量又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个性。”
如果说弹性模式是第三颗珍珠,那么第四颗就是组织结构的创新了。最初,各部门之间只强调各自的权力和职责,甚至企划部不用和市场部商量就能定价。1994年起,联想将十几个部门整合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微机事业部,也就是联想电脑公司的前身。当时29岁的杨元庆,当上了这个部门的总经理,果断地把直销转为分销方式,力挽狂澜,抵住了外国电脑公司的“大兵压境”。
在这串“项链”里,技术创新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从只着眼于打字、计算、玩游戏,到倡导“应用电脑”、“功能电脑”,甚至“一键上网”、“家庭数码港”,联想开始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此后,又有一系列的创新出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联想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站在高高的台子上,背对着台下张开双臂、排成一排的同事们,品牌推广部的王桂馨鼓足勇气笔直地向后倒了下去……从这一刹那起,她学会了信任别人。这就是联想每个新员工都曾经历的“入门培训”。
“除了‘信任’,还要学会‘分享’。在联想每个人学到点东西,都想马上告诉别人,想当老师。”培训中心的吴晓蓉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员工唐长军自己搞了一个“FAST学习加油站”,他每天早上都会把一些小故事、小知识用电子邮件发给所有的朋友,这些朋友又会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多部门的同事虽然没见过唐长军,但都和他分享过获得新知的快乐。打开他的电子邮箱,一连串的《FAST学习加油站第XX站》映入眼帘,标题也是各式各样,《用另一只眼来学习》、《成功是什么》、《有效的学习模式》、《每天进步一点点》、《把木梳卖给和尚》……
唐长军认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把知识表达给别人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而坚持每天都做,也是对自己毅力的一种考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他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人们都知道‘钱财乃身外之物’,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也是身外之物’,捂着、藏着都没有用,只有理解了、会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分享知识,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联想深知,高科技企业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只有把握住优秀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拥有握紧的拳头。以“会用人”著称的柳传志认为,企业就像一个“木桶”,其“容水量”取决于木板中最短的那块。如何用人、留人,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创新、持续发展。
Ⅱ 联想控股在国内哪些上市公司有股份
联想控股持有42.3%的联想集团股票和16.23%的神州数码股票。联想集团目前市值329亿港币,相当于290亿人民币,42.3%的股份大约是122亿人民币。神州数码目前市值65.5亿港币,相当于57.67亿人民币,16.23%的股份大约是9.36亿人民币。光这两个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就价值131.78亿人民币。所以,联想控股就凭所持有的股票就至少值131亿人民币,而29%的股份至少值38.21亿人民币。
联想控股集团:
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 、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 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Ⅲ 联想集团上市的股票名称叫什么
尊敬的联想用户您好,联想集团上市的股票名称就是联想集团(0092).
希望能够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Ⅳ 柳传志拥有联想多少股份杨元庆是不是给柳打工他自己有多少股份
柳应该是大股东吧,杨是打工的,不过他一年有两千多万赚,应该也持有联想的股份,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
Ⅳ 联想系投资有多牛
一.首先要弄清楚,“联想系”是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在这个集团中,联想控股是母公司,下属有五家主要子公司,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 1.联想控股 董事长:曾茂朝 总裁:柳传志 2.联想集团 董事局主席:杨元庆 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 主营电脑 (并购IBM PC部门的是这家公司) 3.神州数码 董事局主席:李勤 总裁:郭为 主营IT分销 4.联想投资 董事长:柳传志 总裁:朱立南 主营风险投资 5.融科智地 董事长:柳传志 总裁:陈国栋 主营房地产 6.弘毅投资 董事长:柳传志 总裁:赵令欢 主营并购投资 请注意: 1.董事会的“家长”,在大陆一般成为董事长;在香港一般称为董事局主席。两者只是名字上的不同,本质相同。 2.大家非常容易将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混淆,一定要记清楚,虽然名字相似,但这是两家不同的公司。 二.为什么这样设置职务?利于公司的发展吗? 个人认为,联想系现在的局面是集团壮大后的一种必然结果,是有利于集团发展的。可以从两方面说 1.从集团的股权结构图上看,(“联想系股权结构图”可以浏览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88242714 ),这样可以更好的融通资金和控制风险。 2.职位上看,可以通过《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中,柳传志的话体会:...“今后,控股的主要职能是定方向,选人才,配资源,监督和考核。”柳传志表示,“五大子公司的业务方向是由控股来定;选人才,谁做领军人物,是控股定的;配资源,启动资金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是由控股定;此外控股也会对子公司进行监督考核工作。”...柳传志特别强调,联想控股不会介入子公司本身以及被它投资的企业的具体业务。“我们扮演的是制片人的角色。”他说,“不仅仅是我个人如此,整个控股公司相对子公司来说也是如此。”... 三.换句话说:柳传志完成了从企业家到资本家(投资家)的角色转换。
Ⅵ 一个关于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的问题
当年柳传志把联想一分为二 杨元庆控制联想集团(主营pc),郭伟控制神州数码,总而言之,联想控股大的去了,他还有弘毅投资等,石药等,只不过联想集团把ibm的pc业务收购了了知名度高些而已,我们平时所说的联想其实是指联想集团,而不是联想控股,他们是股东的关系,
Ⅶ 杨元庆是联想公司的最大吗
联想集团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
2007-3-29 9:55:00
联想集团应商务部邀请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年中国国家展。联想集团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的代表与三峡工程和青藏公路共同放在了体现中国国家整体实力的综合展区。
3月27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在参加完开幕式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综合展区。在走到联想展台时,胡主席亲自向普京总统介绍了联想集团,他说,“联想在完成IBM PC的收购后,已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的PC制造商。”
元庆向两位国家领导人介绍并演示了我们自主创新的闪联技术,超级计算机以及加固型笔记本。 在介绍加固型笔记本的防水功能时,元庆把一瓶水倒在了笔记本上,普京总统看后惊讶之余开玩笑说,“如果把一瓶二锅头倒进去,不知会怎样?” 元庆也开玩笑说,“那可能会让功能更强吧。”
上面一段文章,就是讲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一个片段,以及杨总向国家领导人汇报时的一个场景。这说明杨元庆是联想集团老大没有疑问了。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业务总经理是童夫尧。
Ⅷ 柳传志和杨元庆,谁是联想集团的老大
柳传志是联想集团真正的老大,谁反对他,谁就走人
Ⅸ 联想集团为什么不在中国A股上市
并非联想不想在国内上市,因为联想提起上市较早,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非常不规范,并未为创业公司提供平等上市融资机会,上市之路十分曲折,联想才舍近求远,去香港上市。
如果楼主读过中国股市历史变迁的话就会明白当时为什么联想不在大陆上市,中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联想某高管曾对此发过牢骚。
Ⅹ 联想集团目前一共有多少股股票
公司名称:联想集团集团主席:柳传志公司业务:集团的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美国、欧洲、...已发行股本(股):10008898107已发行股本-H(股):10008898107每手股数:2000每股净值产值(倍):1.274每股盈利(港元):0.110市盈率(倍):48.07市值(亿):530.47电话号码:-网址:www.lenov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