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红最多的港股是哪些
汇丰银行
买高成长的也不错
B. 港股分红 为什么比A股分红要多
香港股票是延續英國的正宗市場, 就是一般股票是要分紅派息的, 如果一個股票不分紅派息, 那它是沒有人要的, 但是股神又是另一種分紅, 他的股票不斷成漲到達10000元一股, 人民通過它的差價或股價增長而獲利, 中國的股市人為因素比較大, 政策一出股票就漲或跌, 我們的分紅多是送紅股, 但是這樣股票的很多數據都被攤薄, 股票數就變大, 這樣要持有更多的股票才能得到以前的派息了 , 但是我們的股市股票數不多, 如果按人均算的話, 那是少的厲害, 所以我們擴充的股份就變成利好, 自然就更多的上市公司採用, 所以港股分紅比A股分紅多。
C. 如何理解港股 A 股化的趋势
悄悄进行的大变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点事02-03
古人云 " 风起于秋萍之末 ",又云 "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很多大的变革都是有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如果不在一个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而是过多纠结于细节,我们就不会得到一个对于环境的正确认识。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正在悄悄进行不可逆的结构性大变革,格隆汇会员黄超(作者公众号:知机语)将此总结为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在此,借格隆汇的平台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各位做投资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从前是欧美机构投资者主导,来自内地的投资只占少数,而近年开通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 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这个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 9%,市场人士预计,2016 年将上升至 20% 左右。
根据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的说法,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 3 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资金的投票必然带来它的偏好和估值逻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强大的实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对抗不了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机制的设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间的导管,由于估值水平不同引发的大资金的缓慢流动最终会导致总体水平的动态均衡。据统计,从沪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开通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达到 3828.57 亿元,而从香港北上的资金合计只有 1265.87 亿元,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的 3.02 倍。国内资金最终会取代现在的欧美资金,夺得港股市场上的话语权,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国内资金实力的增强增加了港股估值逻辑的 A 股色彩,这种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体现。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师有数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数个分析师,每个公司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研究。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师才几百人,远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没有分析师覆盖造成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们根植内地,因为市值小、覆盖成本较高而长期被欧美机构投资者忽视。但如果它们报告的业绩优良很容易被各路资金追捧,股价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是待发掘的金矿。
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国内分析师开始覆盖港股公司,毕竟其实市场联通的桥梁已经建好,港股市场已经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港股中还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标的,如科技股,赌博股,殡葬股等,它们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国内资金的影响。
对于大市值公司,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两地的价差也会因为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有缩窄趋势。AH 溢价指数是追踪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价差综合水平的指数,指数高于 100 说明 A 股更贵,指数低于 100 说明港股更贵。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长期低于 100,也就是普遍来讲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贵;但 15 年牛市之后它就一直保持在高于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维持 A 股比港股贵的态势。
由 AH 溢价指数十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也发现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价迅速攀升,说明 A 股受情绪化影响更多,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过后在更长期的时间内它们的价差都比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动。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机会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不可错过》里做过介绍,包含的都是很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观察十年的估值区间可以说,这样的估值是处在一个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区间。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人民币贬值。
大多数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来自中国内地,盈利以人民币计价,而却以锚定美元的港币交易。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那么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大幅减少。但这些因素已经被计算在现在的价格里。已经众所周知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实际结果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反而这个预期差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外界疑虑的逐渐消除,未来港股会有很大机会。两地市场的融合和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让港股变得越来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沪深交易所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记录,而作为对比,港股一直被诟病缺乏流动性。笔者相信,随着未来 A 股注册制的放开、退市制度的成熟,这种超高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将成为历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
A 股的注册制正在悄悄进行。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 尽管去年 IPO 数量创新高、再融资体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这也说明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 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A 股是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最开始中国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现在则是给实体经济输血。让投资者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国家考虑问题的优先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6 年中国股市 IPO ( 首次公开募股 )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 5 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也创历史新高。2017 年 1 月以来,沪深股市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在每周 12 家左右。有观察家预测 2017 年上市公司将会超过 400 家。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意在维持或提高新股发行速度,减少排队企业,加快给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为中国是审批制发行新股,新股发行定价不能超过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数的交易价格都远远超过 23 倍市盈率。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IPO ( 首次公开发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场的一个门票,需要尽量少地以如此低的价格发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资便利之后的增发或者减持过程中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发之后。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金额大大高出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
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自 2016 年以来,A 股新股发行约 300 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 1865.36 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 6.22 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 2 万亿元。具体来看,A 股自 2016 年以来实施了 855 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 1.97 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 23 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 160 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 11 家,募资总额 298.51 亿元。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的规模超过首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注册制发展还必然带来更严格的退市制度。再过几年 A 股将拥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过 10000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国股市的规模站到了世界巅峰。
吐故纳新是自然界的真理。美股在十年里退市了上万家上市公司。A 股将来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在打开进入的门的同时也打开出去的门。壳股、烂股炒作将会逐渐成为历史。只要业绩好,不愁没办法上市;同理,如果业绩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反而高估值蓝筹股是稀缺的,并且它们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动性能提供流动性溢价,可以让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本有比较大的回转空间。低估是王道,我认为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开始还有一个现象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里面暗含着 A 股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A 股从前是散户主导的市场,而现在携万亿天量资金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主导 A 股市场。
从前万科是个大笨象,市值大、成长低,不受散户青睐,但它拥有强大的品牌、优秀的管理团队,还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险资金和恒大等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也不难理解。
和港股一样,A 股同样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上市公司宽进宽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数量众多而缺乏流动性,而大型蓝筹股拥有流动性溢价。同时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逻辑,A 股终将进行成人礼。
机会在港股
笔者相对于国内市场更喜欢港股市场,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红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没有扭曲的自由市场,没有操盘的国家队,也就是潜在的数万亿的空头。
三、没有大量等待融资减持的企业,它们也是潜在的空头。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多。港股虽然在低估区间,但也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资固定或不固定数额的资金到股票里。股票在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长时间的定投可以平均买入成本,化解买入成本过高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根据指数估值水平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这样的表现会超越大多数散户甚至专业基金。
D. 港股的分红是怎么规定的
港股分红更多,A股少有股票分红。
港股是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国内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国内的股票有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港股一般以现金的进行分红,有这种文化,市场制度不一样,H股(港股)分红后并没有象A股一样有个所谓的“分红后除权”,分红后的股价并没有相应的按分红金额降低实际交易股价,分红和交易股价完全没有关联。
用户如果是通过港股通购买的港股,红利税需要缴纳股息的20%。用户如果是通过港股直通车购买的港股,红利税是股息的10%。
内地居民如果需要买港股,最方便的还是通过A股账户申请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交易港股,如果需要直接办理港股账户的话,是需要找香港的证券公司办理的。
(4)港股高分红股票2016扩展阅读:
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在香港,公司分红派息股东不需要缴纳股息税。也就是说,港股现金分红时,不需要扣税,但股票托管的证券行和银行也会按比例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另外如果投资者打算长期持有该股票,也可以通过提取实物股票的形式来规避这笔费用。和A股不同,港股定期会收取账户管理费,一般是100港元/年。
E. 2016股票高分红一览表
打开软件找板块监测找送转预期里面可以找到
F. 分红最多的港股是哪些,最近几年的统计
分红最多的港股是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直译为“香港和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英文缩写HSBC,中文简称汇丰,取“汇款丰裕”之意)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渣打银行)。
总部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现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亚太地区设立约700多间分行及办事处。
G. 2016年分红多的股票
中国A股,在二级市场从来没有真金分银回报!中国政府设置股票,给谁带来利好,只有许多无语的操纵。暴风科技,上演30个涨停,政府干预了吗?市场从5000下来23%,就贴标签-股灾,用全国人民的钱去救市。二级市场,不对等的增发价,必须纠正。
H. 港股分红超10%有那些
您好! 港股分红一般没有10%那么高的,除非公司某一天有重大资产出售,特殊分红才会那么高。港股分红比较高的,一般是5%左右,例如: 港灯 (02638.HK); 越秀交通基建(01025.HK) ;越秀房地产信托(00405.HK).
I. 港股分红
港股分红更多,A股几乎少有股票分红,
区别是港股一般以现金的进行分红,有这种文化,市场制度不一样.
J. a股和港股现金分红一样除息吗2016
A股和港股分开的就像一个公司下面的分公司的财物报表都不一样,每个部门的营业收入都是分开的一样,这个是分拆上市的所以分红以各个公司公布预案为准,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