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有哪些出版社
1、人民文学出版社
2、商务印书馆
3、中华书局
4、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
5、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6、人民音乐出版社
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东方出版中心
9、现代教育出版社
10、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1、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
12、中译出版社
13、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4、华文出版社
15、现代出版社
16、新华联合发行有限公司
17、北京中新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中版联印刷物资有限公司
19、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中版教材有限公司
21、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22、中版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23、中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24、中版昆仑传媒公司
(1)中国出版集团这几年股票扩展阅读:
1、中国出版集团是适应出版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4月9日成立的中央级出版机构。2004年3月25日,国务院授权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国家相应计划中单列,对原中国出版集团所属成员单位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2011年12月19日,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8月21日,中国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所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名称“中国出版”,股票代码601949。
B. 中国新上市的股票从05年到现在有跌破发行价的么
很多,臭名昭著的就是中石油啦!估计很多年都难翻身了(指二级市场那些30-48元买入的。中签的没跑的也要等半年。
C.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3)中国出版集团这几年股票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D. 中国出版股票现在涨停了是不是可以卖出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题主一句:你这样问,说明你买入的时候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是随意买的,或者说是蒙着买的,属于赌博心态。如果你有买入的理由,你就应该清楚卖点在什么地方,现在一个涨停又拿不住,这种赌的心态,偶尔运气好可能会赚点钱,但长久下来是必然亏损的。投资有风险,需要多学习才行。
下面再说这个股票,今天封板后没有开板,所以下个交易日大概率还是会继续冲一下的,这个股票首先是小盘股,也就是说今天的涨停大概率是短线游资所谓,不太可能是大机构,也就是说这种属于短期热点炒作,没有长期投资价值。
然后1月14和2月8出现过两次涨停,现在可以确定这两天中间是一个缩量洗盘的过程,今天放量涨停创新高,有两种可能,1是主力继续在拿筹码,2是主力已经开始出货。重点是通过周一的走势来判断,如果周一直接高开,放巨量冲高不能涨停,反而回落,或者放巨量涨停,但中间炸板,就需要格外小心,及时止盈。如果是平开、低开或者小幅高开,然后缩量下跌,那大概率是主力在继续洗盘,可以继续拿着观察看是否有第二波拉升。如果低开低走但没有缩量,或者放量下跌,建议直接卖出。如果直接强势封涨停,不炸板,你就一直拿到不能涨停为止就行了
另外晚上可以看看有没有龙虎榜,看看主力是买入还是卖出,确定性会更高一些
E. 中国第一支股票是哪年发行的
中国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发行的。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经营成套设备并承包宾馆、影剧院、体育馆等音响设施的设计、安装工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
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
(5)中国出版集团这几年股票扩展阅读:
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俗称“小飞乐”的“中国第一股”让世界为之轰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984年发行的股票(通称“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这“中国第一股”究竟是怎样勇敢地横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设想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各单位开始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干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于1958年顺利考入复旦大学电子专业。毕业后,被分派在上海无线电九厂技术科。年轻好学、思想活跃的秦其斌被抽调到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下面的元件工业公司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当时吴邦国委员长是元件公司的副经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第一副厂长,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厂长成了电声总厂厂长。这时的秦其斌43岁,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有知识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他不甘于仅仅为仪表系统的产品做配套,开始带领电声总厂开拓经营。
当时,“音乐茶座”十分红火,他就大胆设想,提出本厂生产的扬声器除了给电视机做配套,还可以做成音响。于是,就有了电声总厂下设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即“小飞乐”)的创新,有了以后“小飞乐”发行股票的故事。
F. 如何评价 中国出版(601949) 这支股票
中国出版(601949
上面阻力被套出货
目前很盘也没有人接盘
G.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近五年的股市情况比如几几年几月大跌了
中国股市历年牛熊市情况(2009-01-17 15:31:20)■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96.05——2年半后——1429) 1380%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1429——386)1992年11月17日 (半年时间) - 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386——三个月后——1558)303%
快速下跌之后,峰回路转,迎来了快速上涨,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让海外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1558——17个月后——325)-79%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一个半月时间——1052) 223%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1052——8个月后——577点)-45%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582——三天后——926)59%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说法被充分验证。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926——8个月左右时间——512) -45%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512——17个月时间——1510) 194%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1510------101-----1025) -33%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1047-------104-------2245) 114%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245-----199---------998) - 55.5%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998 -----118-------6214) 513%
对于2001年至2005年大熊市中经济快速增长的股指的修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并且国有股减持即股权分置的原则确定,有种利空出尽变利好的感觉,沉寂了4年的A股市场也该有上涨的动能了。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达到2005年9月20日的1223.57点之后盘整了二个多月后,几乎是一路上扬至6124.04点,演绎着疯狂的旋律,投资者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入市,但是冲动之后必然会有“冲动的惩罚”。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6124 --------54------1664) -73%
A股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疯狂的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截止2008年9月12日,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由于A股市场前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一定泡沫,有回调的需要,再加上市场再融资规模巨大,股权分置确定的大小非开始解禁,中国股市与国际的联动性逐步增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国内金融业和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都已一定的冲击。
H. 关于出版行业上市
要拿出不一样的概念题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关注未来产品及业态的改造,这样资本介入才会成功。
作为业内知名的社科类出版策划人,北京的唐剑(化名)最近忙碌了许多,不仅重庆出版集团上门“谈选题”,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文轩)也邀他做策划总监,负责畅销书产品线的操盘。
与此同时,众多著名策划人被地方出版、发行集团“狩猎”的情况也多了起来。不过这些动作都异常低调,只在出版人的聚会上才传递出零星信息:有的人获得策划邀请,有的获得资本投资,有的则被直接“挖脚”。
四川文轩是中国第一家按照上市公众公司标准和规范设立的大型股份制出版发行企业,主要发起人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四川新华也是全国七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四川文轩在人力资源上的攻坚战只是其加紧上市的步伐之一。原因似乎很简单,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7年是中国出版分销行业全面放开的第一年,貌似低调的背后孕育着重大变革,上市正是文化企业重要选择之一。
政策破冰
众多出版人受到地方出版、发行集团礼遇相邀只是一个表象,幕后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围和出版发行集团改制上市的资本冲动。这种冲动与政策层面的破冰一脉相连。
2006年7月,《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等等。
几十天之后的10月17日,整合多时的上海新华传媒(18.21,0.00,0.00%)有限公司,通过借壳华联超市(600825.SH),实现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核心业务整体上市的战略。这标志着中国出版发行企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诞生。
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涛曾委婉透露,总署已推荐六家国内出版企业上市。几天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再次强调,2007年要切实加强对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分类指导,在总结上海新华传媒集团上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骨干企业上市融资。
对此,一些改制试点企业频频表达出自身上市意愿,出版发行集团的上市问题似乎变成了一个难以降温的话题。
蜂拥上市
《财经时报》获得的信息表明,新华发行系统的集团公司,上市前景比较明朗,四川文轩最有可能成为今年中国出版发行集团上市的“黑马”。此外,江苏新华、安徽新华都在积极备战上市,但没有具体时间表。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秘书长张雅山告诉《财经时报》:“新华发行系统的资产一般都归各地方管理,上市工作也多由地方主导,一般要将后勤、旅游、酒店、地产等非主营业务剥离后,才能将图书经营业务等优质资源注入集团等待上市。”
按照张雅山的解读,资产规模十几亿,三年以上持续盈利,且达到20%以上利润率的发行集团比较容易受资本青睐。
据了解,四川文轩是发行企业里较早拿到上市“名额”的,但四川文轩上市路途并不顺利。四川文轩成立于2005年,囊括了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图书、音像产品连锁等业务,号称净资产11亿元人民币。
成立之时的四川文轩就表态要争取在2006年实现国内A股上市,当时预计融资10个亿,但直到2007年3月,四川文轩的上市依然在“准备中”。
3月2日港股市场有消息称,四川文轩等新股有望在短期内展开上市聆讯,集资15.6亿港元。而四川文轩出版事业部总经理王益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进展不方便透露,如果有消息会有正式公告。”
《财经时报》的调查显示,被看好的六大出版巨头(辽宁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和外研社)均称上市工作都在“推进中”。但部分出版集团上市遭遇了暗礁,有的集团甚至已经表示上市并不是融资的唯一选项。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3月就传出要在香港上市的辽宁出版集团希望募集资金超过5亿元人民币,为此还进行了经营性资产的拆分。但迟至今日,辽宁出版集团并无太多进展。
“辽宁出版集团目前还没上市的原因很多,有时候领导意见也很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诉《财经时报》。“不过几大出版集团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加速规范改造,由于编辑机构和经营性资产需要拆分,所以出版集团直接上市还有待加速,毕竟目前内容编辑方面的资产还没开放。”
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钟建华则透露了好消息:“江西出版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公司改造,积极筹备发行集团、书报刊集团,并有望明年上市。”
盈利模式待突破
“我们曾有望借壳诚成文化上市,集团现在上市的目标依然没变。但是先通过私募再上市,还是直接IPO有待比较。时间表并不重要,核心是找到出版界一个新的盈利模式。”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龚曙光告诉《财经时报》。
事实上,是否能成功上市并被认可,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除了未能全面开放的出版编辑业务,包括发行、广告、印刷、物流等都可成为出版发行集团优质资产上市的“打包方案”。
龚曙光表示,出版集团纷纷上市,首先要有区别,“要拿出不一样的概念题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关注未来产品及业态的改造,这样资本介入方成。”湖南出版集团也在探讨网络出版、电子杂志、手机报等新型盈利模式。
无论如何,上市后持续表现良好将是资本对出版发行集团上市的必然要求。“传统出版规模在缩小,网络出版分流、教材降价、阅读人群减少等等,都是正在筹备上市的出版集团所面临的难题。此外,专业的出版上市辅导机构的缺失也是新难题,毕竟这些机构要了解中国出版发行的游戏模式。”龚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