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红知识 » 挪威耕海集团股票
扩展阅读
津赏科技股票 2025-09-01 23:51:34
天梭手表股票代码 2025-09-01 23:24:02

挪威耕海集团股票

发布时间: 2021-12-20 05:16:44

Ⅰ 不丹王国

地处南亚,当然是东方国家,具体去网络看吧
http://ke..com/view/7805.htm
楼上的你不用把网络复制一遍吧。

Ⅱ 四大洲五大洋的基本知识(悬赏5分!!!)

七大洲四大洋

亚洲:Asia
欧洲:Europe
非洲:Africa
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South America
北美洲:North America
大洋洲:Oceania
南极洲:Antarctica

大西洋:Atlantic Ocean
太平洋:Pacific Ocean
印度洋:Indian Ocean
北冰洋:Arctic Ocean

亚洲(Asia):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Africa):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South America):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极洲(Antarctica):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欧洲(Europe):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洲(Oceania):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n 世界七大洲名称由来
亚洲、欧洲:全称亚细亚洲、欧罗巴洲。源于古代闪米特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和“西方日落之处”。
非洲:阿非利加州。希腊语意为“阳光灼热”。
大洋洲:原名澳大利亚洲。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南方的绿地”。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称美洲,全称亚美利加州。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加到此探险。
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处南极圈而得名。

亚洲(Asia)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北达北冰洋。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地表起伏大、高山多是亚洲地形的总特征。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5%,平原约占25%。亚洲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气候差别最大的一个洲。
亚洲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锡、锑、钨、铜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西亚的石油和东南亚的锡。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稻谷和天然橡胶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黄麻、茶叶的产量也名列前茅。
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亚洲人民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非洲简介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位于东半球的东南部,赤道横穿大陆。西北部有部分地区以及岛屿伸入西半球。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洲。非洲现有53个独立国。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圣赫勒拿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非洲海岸线平直(与欧洲相比,非洲面积是欧洲的三倍,而海岸线还不如欧洲的海岸线长),半岛、海湾极少。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参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横盘整个大陆,面积92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1/3。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裂谷,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公里。河流多峡谷、急流和
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于东非高原,大我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区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等。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乍得湖则是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气候高温、少雨、干燥,因此,非洲有“热带大陆”的称号。但少数地区,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区、高原地区气候冰爽,甚至四季如春。

非洲(Africa)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钴、镍、钒、铜、铝、锌、锡、铀和磷酸盐都有可观的储量,黄金和钻石更是久负盛名。非洲的植物达40000种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1%,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乌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黄漆木、栓枝栎等贵重木材应有尽有,而且储量丰富。非洲草原辽阔,占总面积的27%,畜牧潜力巨大。非洲的渔业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
非洲经济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绝大多数。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绝大多数国家是农业国。农业中经济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生、油棕、腰果、剑麻等的种植占有相当比重。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也处于落后状态。
非洲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说它古老,是由于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非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200万年以前,南部非洲和东非的“南猿”即开始使用石器工具。不少地区纪元前就建立了治理完好的奴隶制国家。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尼日尔河流域,形成了自己辉煌的古代文明。纪元后,绝大多数地区都相继建立部族国家。可叹的是,近代开始,非洲国家一个个被欧洲殖民者征服,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世界。所以,当人们打开50年代地图时会发现,当时的非洲没有几个独立的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1960年之后独立的,它们建国还不到40年。从这一意义上讲,非洲是一个年轻的大陆。60年代在非洲大陆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是本世界最伟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最后冲垮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对人类的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非洲人口74800万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陆。
非洲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之多,非洲可称世界之最。有的资料说非洲的部族数量可达3000个,最保守的数字也有250个,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数字差别,是因为一些部族之间区别不大,既可分为多个部族,又可视为一个部族。每个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征,包括风俗习惯。总体讲,各部族都有自己传统的“领地”,彼此之间可以友好相处,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处。但也有少数地区,部族之间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势不两立,冲突和格斗不断,有时上升到部族战争,双方死伤以万人计,有时死伤竟超过百万。
非洲地形复杂,历史悠久,给人类提供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非洲地域辽阔,开发不充分,给动物提供了大片的繁衍生息之所。有许多地区已被开辟为动物保卫区.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

北美洲(North America)简介
北美洲是北亚美洲加州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北美洲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岛屿),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6.2%,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山脉南北走向,与海岸平行,分布于东西两侧,西部为科迪勒拉山脉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条平行的山地:东为落基山脉;中为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美国内华达山脉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脉中的麦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从美国沿海山岭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这样,北美洲的地形明显形成三个区:西部山地和高原区,东部山地和高原区,中部平原区。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脉为分水岭:东面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面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长的河流,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河流多瀑布。尼亚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陆,著名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称,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但大陆中部广大地区处于北温带,宜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
北美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可耕地多,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高,水力资源蕴藏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8.9%,渔场面积占世界渔场总面积的20%。北美洲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工业基础雄厚、生产能力世大、科技先进。墨西哥的经济也很发达。北美洲也是世界交通最发达的大陆。

南美洲(South America)简介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西部,东面是大西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美洲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人口325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参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南美洲水系以安第斯山为分水岭:西面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独流注入太平洋;东面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广阔,其中的亚马逊河支流超过1000公里的有20多条,使亚马逊河成为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河流多瀑布,有世界落差最大的安赫尔瀑布和世界最大的伊瓜苏瀑布。南美洲的湖泊不多,最大的湖泊是的喀喀湖和马拉开波等湖。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这里的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独立后的南美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美洲的经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发展最快。战后几十年,两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南美洲的2/3。但总体看,南美洲在各大洲之中经济状况算是较好的。

欧洲(Europe)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大陆范围:东至北极乌拉尔山脉(东经六十六度十分,北纬六十七度四十六分),南至马罗基角(西经五度三十六分,北纬三十六度),西至罗卡角(西经九度三十一分,北纬三十八废四十七分),北至诺尔辰角(东经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北纬七十度八分)。北临北冰洋,西濒大两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毗连,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亚洲分界。面积一千零四十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点九,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现在欧洲共有三十二个因家。南欧巴尔干半岛上有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亚平宁半岛上有意大利、圣乌力诺以及岛国马耳他、伊此利亚半岛上有西班牙、安道尔、葡萄牙;西欧有英国、爱尔兰、荷兰、此利时、法国、摩纳哥;中欧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北欧有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东欧有苏联。居民有七亿零五百万人(197O年,包括苏联全部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百分之十九点四。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欧罗巴人种)。欧洲的民族通常根据语言接近的程度可分为:

印欧语系:属于阿尔巴尼亚语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尔巴尼亚;属于日尔曼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中欧西部、北欧和英国;属于拉丁语族(罗马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属于斯拉夫语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苏联.波兰、捷克斯格伐克、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
乌拉尔语系:属此语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匈牙利、芬兰、苏联。三、高加索语系:属此语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于苏联高加索地区。
自然环境
欧洲多半岛和岛屿,使它的整体轮廓支离破碎。周围多伸入大陆很深的内海、海湾、海峡,海岸此其他任何一洲都曲折。平原面积最广,约占全洲面积百分之六十。全洲地势的平均高度海拔三百米,是平均高度最低的一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地区。
自然资源
煤和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于顿巴期、上西里西亚、鲁尔区、萨尔区、洛林高原、英国中部,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煤矿区;铁矿主要分布十瑞典北部、洛林高原、乌拉尔;铁矿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石油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山脉西麓、罗马尼亚;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喀尔巴阡山脉附近地区。阿尔巴尼亚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沥青生产国。此外汞、铝土矿、锰、菱镁矿、钾盐、褐煤、石墨等矿物也较丰富。西北部浅海区为著名鱼场。
经济状况
欧洲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粮食不能自给,大部分国家粮食靠进口。欧洲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资本的兼并与集中达到空前的高度。德、英、法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都居前列,但工业所依赖的原料大多靠别洲供给。

大洋洲(Oceania)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公里,人口29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除没有国家固定居民的南极洲)的一个洲。全洲除少数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600米以下。大部分岛屿属珊瑚礁型,面积小,地势低平。部分岛屿是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火山型。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巴布亚和新几内亚属大陆型。
大洋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它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珊瑚海上,断续绵延2000余公里,有3000余个岛礁,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洋洲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不大。除澳大利亚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外,绝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气候。
大洋洲自然资源丰富: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有些矿藏如镍、铝土等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达9%,有桉树、白檀木和红木等贵重木材生产;草原面积辽阔,畜产品供应可观;渔业资源丰富,是沙丁鱼、金枪鱼等重要产地。
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发达,其他国家经济落后。农作物有小麦、椰子、甘蔗、天然橡胶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 20%。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工业大多集中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有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化学、建筑材料、纺织等。
参考资料:http://www.vancn.com/travel/Index.htm

地球上的陆地广布四方、彼此隔开,而海水则是四通八达、连成一体,这一连片不断的水体便构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为主体,与围绕它所附属的大海共同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个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罗的海、红海、南海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对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视吧!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 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Indian Ocean)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Arctic Ocean)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约为1479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3.6%;体积1698万立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体积的1.2%;平均深度1300米,仅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寒带洋,终年积雪,千里冰封,覆盖于洋面的坚实冰层足有3~4米厚。每当这里的海水向南流进大西洋时,随时随处可见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随波飘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庞然怪物,给人类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而且,北冰洋还有两大奇观。第一大奇观:就是那里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连续暗无天日,恰如漫漫长夜难见阳光;而另一半日子,则多为阳光普照,只有白昼而无黑夜。由于这样,北冰洋上的一昼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见北极天空的极光现象,飘忽不定、变幻无穷、五彩缤纷,甚是艳丽。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观。

Ⅲ 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比利时,捷克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挪威:铝等金属产业和渔业

挪威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范例。政府控制主要的经济领域,例如石油工业。挪威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在石油、水利、渔业、森林和矿产等方面,其中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产业及国际油价。

瑞典:采矿冶金、林业造纸、电力和机械制造

瑞典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还建立了庞大的纸浆、造纸、家具、林产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业部门,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

其中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时政府注重环境保护,每年的采伐量不超过自然生长量,使得瑞典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稳定。

瑞典在保留传统的特色同时,优势部门却已转向技术集约度高的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目前,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芬兰:制造业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大约与英国、法国、德国或意大利持平。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非常发达,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

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丹麦: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

丹麦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拥有高科技农业、现代的小规模企业化工业、宽松的政府福利制度、舒适的生活水平、稳定的货币以及对国际贸易的高度倚赖。丹麦是食品以及能源出口大国。虽然丹麦的经济水平远高于欧洲货币联盟所制订的标准,2000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却最后决定丹麦不参加其他11个欧洲国家所使用的统一货币欧元。

比利时:国际贸易

人口稠密的比利时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19世纪初欧洲大陆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比利时拥有完善的港口、运河、铁路以及公路等基础设施,为与邻国更紧密的经济整和创造条件。

比利时经济十分倚赖国际贸易。全国GNP的大约三分之二来自出口,人均出口是德国的两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时的出口优势来自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术化、多语言以及高效率的劳动力。比利时主要进口食品、机械、钻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纺织品;主要出口汽车、食品、钢铁、药品、钻石(成品)、纺织品等。

捷克:钢铁、重型机械工业、木林业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

Ⅳ 北欧海盗最有名的首领的资料

北欧海盗

北欧海盗若说最著名的首领人物应当算是维京人
但没有明确的首领人物

北欧海盗是来自挪威,瑞典和丹麦的胡作非为的强盗。AD800-AD1100间,他们乘着他们的长体船活跃在西北欧的海岸线上,见到可夺的财宝便劫掠而去。人们都被北欧海盗的闪电般的抢劫吓得心惊胆战。那个时候有一句祈祷词:[解放我们吧,哦,上帝,别让斯堪的纳维亚人降怒于我们!他们毁坏我们的土地。他们残杀我们的妇女和儿童。]北欧海盗深为他们在战斗中的胆大妄为感到自豪。他们多数人徒步作战,手持剑刃,长矛和斧头。有钱的北欧海盗(维京人)骑马作战。被称为凶猛斗士的突击部队带头进攻。凶猛一词在挪威语里是[赤身裸体]的意思,因为他们从来不穿盔甲。一场战斗之前,他们大碗喝酒,吞食药物,变成乱砍乱杀之人,相信他们的神奥丁会让他们安全无恙。北欧海盗一词是后来才开始使用的。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斯堪的纳维亚人。维京人(Viking)一词可能源于维克(Vik),挪威境内的一个海盗窝地。当古挪威人去维克时,那意思就是去当海盗跟人家打仗去了。定居在东欧和瑞典北欧海盗被称为俄斯人(Rus),后来俄罗斯人(Russia)便由此得名。不是所有的北欧海盗都是不折不扣的海盗。在家里,他们是农人和渔夫,商人和工匠。许多人跟着强盗们到法国北部,英格兰北部以及都柏林一带定居下来。北欧海盗主要进攻英格兰和爱尔兰,但也远行到直布罗陀和地中海一带兴风作浪。在东欧,北欧海盗驾船沿着各种河流进入内地。他们冒险穿越俄罗斯以及乌克兰,有时最远向南劫掠,甚至到达君士坦丁堡,称它为[克米拉加德],意即大城市。定居在北部法国的古挪威人被称为诺曼底人。诺曼底的国王征服者威廉,于1066入侵英格兰,是他们的首领罗洛的后代。在AD885年11月,奥多伯爵与200名骑士在巴黎英勇地抵御成群的北欧海盗,但城市还是变成了一片灰烬。

维京人的航行

北欧海盗都是很了不起的水手,他们在古时候进行了许多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航行。维京人向东穿越了波罗的海,然后北上维斯杜拉河,后进入第聂伯河。维京人向西航行,在不列颠三岛活动,又向南骚扰西班牙,进入地中海。最为胆大冒进的各种北欧海盗的航行是向外寻求,跨过了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的大西洋北部的广阔水域。从AD900开始,北欧海盗们扬帆远行到遥远的北部海岛并且定居下来-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以及格陵兰岛。大约在AD800,维京人在奥赫瑟雷的率领下到达位于北极圈遥远的新地岛的西伯利亚诸岛。AD1000,比亚尼.赫尔柔舅玼薯b从格陵兰回国的途中被大风吹离航线,结果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海岸。利夫.埃里克森(Leif Eriksson)向西航行,找到这个不为人知的海岸。称为萨迦的各种故事描述他找到一个新大陆的经过。维京人称这块大陆为文兰,因为这片大陆据说长满了[葡萄油果酱]。他发现的葡萄酒果酱可能就是越橘。大多数专家现在都认为文兰就是北美洲,那么利夫就是登上北美洲的第一个欧洲人了。AD1004,维京人托尔芬带着130个人定居在文兰,在那里生活3年。托尔芬这次定居的遗址于1963年被发现,位于新芬兰北端的勒安斯奥克斯草原。

维京人社会

维京人食用他们农场生产的件肉,奶酪,鸡蛋,也吃猎人捕来的鹿肉,海豹肉,还有鳕,鲱鱼以及鲑鱼之类的鱼肉。维京人住在木屋里,屋顶倾斜,用草皮或者稻草铺成,没有窗户。在屋子中间一眼炉子用于取暖和做饭。家里的男人坐在一把称为上座的椅子上,家里的其它人则坐在皮凳上。维京人的男人穿裤子和长袖的长罩衫。女人穿羊毛或者亚麻裙装。维京男人可以娶两三个妻子,婚礼是由父母操办的。一个维京女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源,也可以与自己的丈夫离婚,但这种情况很少。维京的妇女照看小孩和曷,但也有在当时的女人所享受不到的其它权利。吟唱诗人参加战斗,用诗歌描述战斗。维京人都是了不起的讲故事能手。他们把自己经历的各种冒险活动用称为萨迦的超长故事讲述出来。一开始,萨迦只是在口头传述。从AD1100到AD1300间,萨迦才形成了文字。最著名的当数尼亚尔的萨迦。北欧海盗的村子由被称为公所(Thing)或是群所(Folkmoot)的委员会统治。维京人十分崇尚宗教,信奉几路神灵。他们相信如果他们战死就会到一个瓦尔哈拉殿堂去,即一个在仙宫中占据一个特殊位置的厅堂。据说维京人的奥丁神骑着一匹叫斯雷普尼尔(Sleipnir)的马,长着8条腿,两只渡鸦相伴,向他报告所有的战斗消息。

Ⅳ AGROSUPER是哪生产的

2018年,全球养殖三文鱼约220万吨,养殖和野生总计约320万吨。自1995年以来,大西洋鲑的供应量增加了443%(年增长率为8%)。近年来,年增长率有所下降,2009- 2018年期间年增长率为6%。挪威鱼类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预计大西洋鲑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少,并预计2018年至2022年的年增长率为4%。


大西洋鲑是数量最多的鲑鱼种类,尤其是养殖大西洋鲑,可用于如烟熏、冰鲜生食、寿司等,养殖大西洋鲑仅在挪威、智利、英国(苏格兰)、北美洲(加拿大)、法罗群岛、爱尔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澳大利亚)养殖。

大鳟鱼:产自挪威、智利和法罗群岛,主要市场是日本和俄罗斯。鳟鱼主要是冰鲜出售,但也用于烟熏生产。

小鳟鱼:在许多国家养殖生产,最常在当地消费,作为热熏或部分鱼类的传统菜肴。小鳟鱼与大西洋鲑没有直接竞争。

Coho:主要在智利生产,用于腌制产品,是鳟鱼和红大马哈鱼的竞品,尽管俄罗斯在过去几年中增加了对Coho的进口,但日本仍然是最大的市场。

粉鲑:在美国和俄罗斯海域捕捞。

帝王鲑:数量不多,单价高。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新西兰是主要供应国。大多数数量在当地消费。


养殖大西洋鲑鱼的全球贸易流量1

从历史上看,每个大西洋鲑主产区的主要市场是:

挪威:欧盟、俄罗斯(2014年禁止进口)和亚洲

智利:美国、南美洲和亚洲

加拿大:美国(西海岸)

苏格兰:主要是国内/英国境内(出口有限)

由于大西洋鲑冰鲜产品的特殊性,每个大西洋鲑主产区历来都专注于开发其附近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运输成本优化和空运路线发展,大西洋鲑跨大西洋贸易趋势越来越明显,亚洲市场通常是共享的,因为所有产区的运输成本大致相似。

Ⅵ 说出挪威西北部耕作业不发达的自然原因

地势因素:山地地形,地势不平坦,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气候因素:寒流流经,干燥少雨,降水少。其他因素:无河流,无法提供灌溉水源等

Ⅶ 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哪个发达

挪威,芬兰,瑞典,挪威,冰岛
挪威

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从9世纪开始,威被许多小王国统治而且侵略集团到达诺曼底,冰岛,格陵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外的岛屿,及新世界海岸,挪威最终于12世纪统一并在13 世纪到达它中世纪繁荣的高度。1397年后它被丹麦和瑞典轮流控制。1905年获得独立。奥斯陆为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4,122,707。
国花:石南花 国鸟:河鸟
挪威(Norwy)——国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据传说古代北欧人来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一条沿岛北部海岸的“北路”,故名。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其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达15万多个,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
在位于其西海岸的贝根,可欣赏到由百万年冰川地形变动而形成的峡湾景色,远眺群山环抱两岸风光美丽,令人目不暇给。奥斯陆是挪威的著名港口,四周山水环抱,风光如画,亦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福洛格纳公园、维京船博物馆等都是这里的著名游览区,还有一座滑雪博物馆,详细介绍关于滑雪的历史。
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北极圈横穿挪威北部,北部一些城市到了6、7月份根本没有夜,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以及美丽的北极光。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欧洲大陆的最点。
许多人把木制狭板教堂看成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特色,如今,这类教堂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主要是在挪威。挪威现存30座木制教堂,而奥尔内斯木制教堂则是它们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它位于西海岸的松恩-菲尤拉讷郡,建于12世纪。教堂是一个四方形的三层建筑,全部用木材建成,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为尖顶,外形颇似东方的神庙。教堂的山墙上刻有各种图案。教堂内的陈设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时的风格。教堂目前保存完好,观光者络绎不绝。1979年,奥尔内斯木制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滑雪圣地霍尔门考伦山霍尔门考山是挪威的滑雪圣地。它位于奥斯陆东北约13公里处,海拔371米,风景优美。从1892年起,每年3月,世界闻名的滑雪大赛都在此举行。如果从远处眺望奥斯陆城市的轮廓,你会看到霍尔门考伦跳雪台非常醒目地高高耸立在奥斯陆霍尔门考伦山上。它也是这项最具有挪威特色的体育项目的非常生动、形象的一种标志。霍尔门考伦山下还有一个滑雪博物馆。

奥斯陆
挪威首都奥斯陆是北方之路上的都城。这座城市正如北欧人直爽的性格,透彻而奔放。远古时代,巨大的冰川使不堪重负的山体一点点下沉,最终与海洋连通而形成了今天的峡湾。奥斯陆市南侧的阿布列格区是观赏峡湾绝好去处,可乘班轮在峡湾是畅游。码头最北端,专辟为露天鱼市。不知是因为鱼市的吸引,还是良港的天然特征,奥斯陆峡湾可称得上水鸟的世界,很远处就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峡湾之旅之后,再乘船约20分钟可抵达对面的比格岛,岛上有著名的海盗船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整个挪威的民风民情。能在一天内“走遍”挪威全国。民俗博物馆展出从全国各地原物移来的153座古式房屋,还有1700年至1800年的城市建筑如旧式加油站等。
民俗博物馆边的海盗博物馆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受欢迎的海盗文化宝库之一。展品均是从奥斯陆峡湾地区维京人墓穴中发现的,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两艘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建于公元9世纪的木制海盗船。博物馆中还展示了维京人的许多出土用品,包括马车、炊具等,游人可根据它们遥想“海盗岁月”。
岛上有公共汽车返回市区,奥市中心不大,可徒步游览。从旅游资讯中心出发,先去对面的市政厅,这座砖红色的建筑于1950年为庆祝奥斯陆建城900年而建,布局为凹字形,周围有大量雕塑,表现了挪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市政厅广场港东边是临海而立的阿克斯胡斯城堡,建于700年前。从这里可以俯瞰峡湾。出城堡北行10分钟,就可到达奥斯陆最繁华的卡尔·约翰大街。大街东起奥斯陆最大的基督教堂,横贯市中心。在每年五月十七日的挪威国庆节时,街边豪华旅店的阳台就成了最佳的观景点。
沿街而行,在国家剧院前,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戏剧大师易卜生的雕像。两年一度的易卜生戏剧节使这里成为奥斯陆重要的文化展场。继续西行,路北广场上有一组仿古罗马风格的建筑,这就是著名的奥斯陆大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每年就在这时举行。在大街的尽头,是气度不凡的皇宫,后面是古木参天的国王花园。公园南侧的大街上有易卜生博物馆和诺贝尔学院,前方不远处著名的雕塑--“加莱义民”群雕中的“拿钥匙的人”是罗凡赠送给奥斯陆的珍贵礼物。
提起奥斯陆和名胜,最著名的要算是维吉兰雕塑公园了。它是以弗洛格纳公园的绿地、湖泊为自然背景,由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维吉兰用40年时间精心设计建造的,整个公园以人生为主题,用铸铁、铜和花岗岩三种材料雕成500多座雕像。公园中最有名的雕像是“生气的男孩”、“人生喷泉”和“生命之柱”。
喜爱运动的朋友自然不会错过有100多年历史的侯门库伦跳雪台。这座位于奥斯陆北面山坡上的高大建筑物造型优美,雪白的台体高达百米以上,用蓝色绘的是挪威北部的驯鹿,红色绘着夏季挪威北部特有的奇妙自然景观“午夜太阳”。雪原上的驯鹿用角顶起不落和太阳,挪威人以此诠释冰雪运动的含义。从市内任何一点都可以看到它,而从高高的跳台上也可将整个奥斯陆市区一览无余。每年3月的跳雪节都吸引了成千上万滑雪者,在此惊人一跳的记录有113米远。

罗弗敦群岛
罗弗敦在挪威语中是“山猫脚”的意思,同时也暗指其领海拔地而起的一列险峻的岛屿——“罗弗敦之墙”。这堵“罗弗敦之墙”在西部峡湾与北海之间形成了一道长达160公里的屏障。墨西哥湾暖流使得这里的冬季相对比较温暖湿润,每年从1月到4月末,大批的鱼群会汇集到罗弗敦的浅岸水域产卵,每年这时就会有大量渔民涌入。
近年来,罗弗敦海岛上的渔民少了,旅游者和艺术家的数量却增加了。那些创造了罗弗敦历史的渔民的棚屋,现在成了前来度假的游客们的假日居所。被罗弗敦日光所吸引的画家们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在靠近斯沃尔瓦的斯维内亚,人们新近为六位瑞典画家和两位挪威画家建造了一所“艺术之家”。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是个小小的城市,从这里坐火车向北穿过北极圈到博德,从博德再乘渡船就可到达对面的罗弗敦群岛。由莫斯肯内斯码头上岸,离码头不到100米的渔屋,这是一些由木柱子架在海边上的红色木房子,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罗弗敦一带没有那种有服务员和总台的旅馆,全是清一色的自助式渔民屋。夏季供游人小住,冬天供渔民长租。

芬兰
独立日:12月6日(1917年) 政体:共和制
面积:337030平方公里
人口:519.1万(2003.7)
民族:Finn@93%,Swede@6%。 语言: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宗教:基督新教@89.0%,东正教@1.0%
首都:Helsinki 二城:Espoo
货币:EUR(欧元)
时区:GMT+02,使用夏令时
国庆:12月6日
国花:铃兰、绣球菊
国鸟:大天鹅
国歌:《祖国》.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1/3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历史
约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兰人的祖先从南方和东南方迁居至此。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2世纪后半叶开始隶属于瑞典,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9年成立共和国。1939年至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的芬苏和约。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续战”)。1944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1948年4月,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冷战后,芬兰于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创始加入欧元区。
政治: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1999年芬议会通过新宪法,名称由《政府组织法》改为《宪法》。新宪法加强了议会和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减了总统部分权力。议会为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长和19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长和20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政府机构和省、市(县)机构的行政案件。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另设有国家法律监察官,有权出席内阁会议,监督总统、内阁和政府各部门的决定是否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长、法官以及最高检察长均由总统任命。

地理
基本位置:地球/东半球-北半球/欧洲/北欧
地理区划:
1)本土 2)Aaland群岛(位于波罗的海)
陆地界:729公里对挪威,586公里对瑞典1313公里对俄斯。
海岸线:1126公里(不包括岛屿)
海占有:领海12海里对波的尼亚湾,4海里对芬兰湾,专属渔区12海里。
气候: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2月平均气温-14~-6℃,7月平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400~600毫米。
耕地面积:640平方公里
人口壮丁率:66.9% 壮丁性别比:1.02男/1女
人口增长率:0.14% 平均寿命:女81.68岁,男74.28岁
平均母婴率:1母/1.7婴
国民识字率:100%
主要国民外语:
1)瑞典语 2)英语 3)德语
政治
建国:
1917年12月6日从俄国独立。
宪法:1919年制定。
国家元首:总统,Tarja HALONEN(女),2000年3月1日就任。
政府首脑:首相,Matti VANHANNEN,2003年6月24日上任。
议会:一院制,共200个议席,任期四年。
行政区划:设省(Lääni)、道(Maakunta)、县(Kunna)三级,共有6省,20道。
经济
人均GDP:26200美元(2002)
三率:
(2002)经济增长率:1.1% 通货膨胀率:1.9% 失业率:8.5%
(2001)经济增长率:0.6% 通货膨胀率:2.6% 失业率:9.4%
(2000)经济增长率:5.6% 通货膨胀率:3.4% 失业率:9.8%
(1999)经济增长率:4.0% 通货膨胀率:1.4% 失业率:10.2%
三大出口伙伴:德国@12.4%,美国@9.7%, 英国@9.6%
三大进口伙伴:德国@14.5%, 瑞典@10.2%, 俄罗斯@9.4%
货币:EUR(欧元)
兑换率:1EUR兑?美元,?=1.0626 (@2002), 1.1175 (@2001), 1.0854 (@2000), 0.9386 (@1999)
交通
铁路:585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400公里。
公路:77831公里,其中有路面公路497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4公里。
水路:6675公里。
管道:原油0公里;石油0公里;天然气580公里。
机场:159个,其中有路面机场74个,其中主跑道3047米以上机场2个。

特色:首都赫尔辛基有地铁和有轨电车。
传媒
最大通讯社:芬兰通讯社
最大报纸:Helsingin Sanomat
国家广播台:YLE
国家电视台:YLE
国家窗口网站:www.finland.fi
其他
最大城市:Helsinki
地名<SUO>Helsingfors

地名<SSK>
城市人口55.5万
Espoo Esbo 21.3万
Tampere Tammerfors 19.5万
Vantaa 17.8万
TurkoÅbo16.7万
Oulu Uleåborg
12.0万

采摘采摘
到野外采摘野浆果和野蘑菇,是领略芬兰清纯大自然的途径之一。在其他国家,你可能需要缴费,并且有地区限制,但在芬兰国家法规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随意采摘。在芬兰,有67%的人会以此作为夏季的活动项目。

天文景观
极夜与极昼
由于芬兰的拉普兰省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所以可以看到极夜与极昼,在极昼中,午夜的天空也不会灰暗,即使在南部海岸,也有19-20个小时的日照。

北极光
在寒冷、干燥的夜晚,纬度越大,越有多的机会看到北极光,北部的乌茨约基,每年观赏北极光的日期为11月25日到1月17日

芬兰Finland
位于欧洲北部的共和国。全称芬兰共和国。面积33.81万平方千米;人口504万(1992)。其中,芬兰人占93.6%,瑞典人6.2% ,还有少数萨米人(以前曾称拉普人)。芬兰语与瑞典 语均为官方语言 。 88.4% 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1.1%信奉东正教。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国旗 国徽
地理 北接挪威,东界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西北与瑞典接壤。海岸线长110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9%强 ,有千湖之国之称 。西南部的塞马湖最大,约4400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帕茨、凯米、科凯迈基等河。全国1/4领土在北极圈内。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 。从北至南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间。

历史 12世纪前处于原始社会。12世纪后半期开始隶属于瑞典。14世纪中叶正式成为瑞典王国的一部分。1809年俄瑞战争后沦为俄国的大公国 。 1917 年 12 月6日宣布独立 。1918年工人阶级发动武装起义,成立革命政权,后遭镇压 。1939~1940 年芬苏战争之后 , 芬兰被迫同苏联签订向苏割让领土的和约 。1941~1944 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 ,芬兰参与对苏战争 。 1944年2月芬兰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 1948年4月芬苏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帕西基维、吉科宁先后担任总统。1966年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从此开始了以社民党、中间党为主的联合执政局面,总理基本上由两党人士担任 。 1979年3月议会选举后,保守的联合党开始成为议会第二大党,但未入阁。1981 年吉科宁总统因病辞职 。1982 年提前进行总统选举 ,科伊维斯托当选总统。在1987年议会选举中,联合党获胜 ,与社民党、瑞典人民党组成“蓝红”政府,改变了战后40多年来主要由“中左派”政党执政及20年来一直以社民党中间力量为主体组阁的局面。1988年的总统选举,科伊维斯托再度当选总统。1991年3月议会选举后,在野4年的中间党获胜,与联合党、瑞典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组成4党联合政府。1994年1月 ,芬兰总统选举,M.阿赫蒂萨里当选总统 ,3月1日就任。
政治 芬兰宪法于1919年7月17日颁布生效。它规定 :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解散议会,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统帅三军等实权。每6年选举一次。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一院制 ,由选民直接选出的200名议员组成,任期4年。主要职能是立法、监督政府、监督财政。1991年4月26日由中间党 、联合党 、瑞典人民党和基督教联盟组成联合政府。总理E.阿霍。
芬兰主要政党有:①芬兰中间力量,简称中间党,1906年成立。②芬兰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1899年成立。③民族联合党,简称联合党 ,1918年成立 。④ 瑞典人民党 。1906年成立,由芬兰的瑞典人组成。还有芬兰基督教联盟 、芬兰左派联盟、绿色联盟、芬兰农村党、芬兰共产党(团结)等。
经济 20世纪80年代 ,芬兰经济以年均增长3.7%的速度持续发展 。1989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 。 自1990年下半年起出现严重衰退 。1991 年4月上台的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紧缩政策,采取节约措施。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87亿芬兰马克(按当年价格计算)。货币单位为芬兰马克,汇率为5.71芬兰马克兑1美元(1993)。
芬兰自然资 源最丰富的 为森林 , 覆盖率达 66 % , 约2006.5万公顷 ,木材储积量18.8亿立方米 。 矿业资源以铜较多,还有少量铁、镍、钒、钴等。煤炭资源丰富,能量相当于40亿吨石油 。 有两座核电站(4个核反应堆),核能相当于453.2万吨石油 。 木材加工和金属工业为经济两大支柱。化工、电子工业部门迅速发展。造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和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新闻纸占世界新闻纸总产量的6% 。 芬兰农业与林业密切结合,几乎所有农民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森林管理、育苗、栽植、采运等均居世界先进行列。农畜产品自给有余。主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 、黄油 、肉类、鸡蛋、牛奶等。
芬兰服务业发达,包括商业、贸易、旅馆、饭店、银行、保险、社会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主要旅游点为赫尔辛基、土尔库、中部湖泊地带、北部拉毕地区和阿兰岛。

芬兰小景
交通运输发达。1991年有公路7.64万千米 ; 铁路5874千米,28%已电气化。港口近30个 。有4家航空公司 ,国际机场有赫尔辛基、土尔库和坦佩累。
芬兰出口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强。约80%的木材加工产品和40%金属工业产品供出口。所需能源的80%和许多工业原料均需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欧洲自由联盟国家。主要投资对象为上述两个欧洲组织的成员国。芬兰主要外援对象为坦桑尼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斯里兰卡和尼泊尔。重点项目为农业、水利、交通等。在芬兰的主要投资国为瑞典、德国和英国。
文化教育 芬兰教育事业发达 。 实行9年一贯制的义务、免费教育。高等学校有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科技大学 、坦佩累大学等。主要报刊有《 赫尔辛基报 》、《晨报》、《新芬兰报》、《首都日报》、《国土报》和《芬兰社会民主党人报》。芬兰有5家通讯社 , 最大的为半官方的芬兰通讯社,1915年创立。芬兰广播公司于1926年成立。芬兰电视 台1958年开始播送节目。
对外关系 芬兰战后一直奉行同苏联保持友好睦邻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同各国友好的“ 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 。为适应欧洲形势变化,逐渐调整外交政策,在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的同时,强调芬兰中立的核心是军事不结盟和防务独立。
芬兰与中国于1950 年10月28日建交 。 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正常友好。1992年两国贸易额为3.45亿美元。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芬兰在继续发展同它们的关系的同时,发展同欧共体关系,欧共体已成为芬兰的投资和贸易的重要市场。1995年,芬兰成为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同北欧国家的传统合作是芬兰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芬兰重视同美国发展关系。同第三世界关系发展较快。

芬兰历史

芬兰又称“千湖之国”,在瑞典的埃里克国王(King Erik)1154年将基督教带入芬兰之后,两国在700年间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瑞典语一直是行政、教育机构的第一语言,而芬兰语直到19世纪芬兰民族主义高涨以及芬兰的第一篇民族诗史《卡勒瓦拉》(Kalevala)发表后才受到重视。
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十月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简短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这场战争中瑞典提供了芬兰部分协助)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纳粹德国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苏联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政治
芬兰的政治体制以议会为主,虽然总统也有较大的权力。多数行政权力控制在由总理领导的内阁中,而总理由议会选出。内阁由中央政府各个部门的部长、总理本人与一名大法官组成。
宪法规定,200人的一院制议会(芬兰语:Eskunta;瑞典语:Riksdag)是芬兰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可以修改宪法,解散内阁或否决总统的决定;但议会无权改变司法决议。内阁或任意一名议员都可以提出立法动议。议员任期4年,按比例选出。
司法体系分为一个负责民事以及刑事司法争议的法庭,以及一个专门负责公众与行政部分诉讼的特别法庭。芬兰为明文法国家,法庭分为地方法院、地区上诉法院及最高法院。

行政区
芬兰最早有12个省份(芬兰语:单数lääni,复数läänit;瑞典语:län),1997年重新划定行政区后现有省份减少到6个:

奥兰府 (芬兰语:Ahvenanmaan maakunta;瑞典语:Åland)
东芬兰省 (芬兰语:It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Östra Finlands län)
拉普兰省 (芬兰语:Lapin lääni;瑞典语:Lapplands län)
奥卢省 (芬兰语:Oulun lääni;瑞典语:Uleåborgs län)
南芬兰省 (芬兰语:Etelä-Suomen lääni;瑞典语:Södra Finlands län)
西芬兰省 (芬兰语:Länsi-Suomen lääni;瑞典语:Västra Finlands län)
其中奥兰府(Åland)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

芬兰被誉为“千岛之国”与“千湖之国”: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7,888个湖泊和179,584个岛屿。芬兰地势平坦,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海拔1,328米,为芬兰最高点。除了湖泊之外,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可耕种面积较少。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著名的有奥兰群岛。
芬兰地处北温带,冬天寒冷,有时严寒,夏天则比较温暖。芬兰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处在北极圈内,这些地区夏天有73天,冬天有51天不出太阳。

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大约与英国、法国、德国或意大利持平。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非常发达,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的玻璃工艺制造世界闻名,金属处理工艺也相当精细。由于盛产木材,芬兰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业在世界享有盛誉,20世纪初芬兰设计的家具现在看起来依然非常现代。

人口

芬兰有两种官方语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兰语和6%人口的母语瑞典语。少数人口包括了萨米人、俄罗斯人、犹太人等。
大多数芬兰人(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大约1%的人口则信奉东正教。其余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罗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犹太教徒。
冬季战争后大约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战争赔款、失业问题以及对芬兰保持独立前景的不确定曾导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离开芬兰。而到了1990年代,芬兰又开始接收大批难民与移民。

文化
芬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使芬兰人形成了极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芬兰人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但实际上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的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
芬兰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开创了民族音乐的新纪元,被誉为芬兰民族音乐之父;语言学家伦洛特搜集编撰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世界文学史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以充满芬兰本土传统浪漫风格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潮流中独树一帜。芬兰还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尤为特别的是,芬兰极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使许多几十年前的工艺品和建筑物在现代人眼中仍是新颖别致、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出自芬兰设计大师之手的作品大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优质的材料和精美的做工而享誉世界。
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Ⅷ 挪威首都奥斯陆是什么类型的气候

挪威首都奥斯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奥斯陆临近北海大西洋,受盛行西风以及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全年降水较多。由于奥斯陆三面被群山丛林和原野所环抱,因而既有海滨城市的旖旎风光,

又有依托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浑气势,街道两旁的楼宇大多只有六七层,带有浓重的中世纪色彩和独具一格的北欧风光。苍山与绿原相辉映,十分迷人。奥斯陆城市面积的75%为森林和耕地,人均绿化面积居欧洲各国首都之首。城市位置濒临海湾,空气湿润,气候温暖适宜。

Ⅸ 那个很出名的海盗

索马里海盗 ?
这不是一个人名, 索马里是个沿海国家, 在索马里海域附近的海盗,统称“索马里海盗”。

==============================================================
电影“加勒比海盗”也比较好看!

Ⅹ 介绍一下芬兰,挪威这两个国家

1、芬兰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瑞典语:Republiken Finland),简称芬兰(芬兰语:Suomi, 瑞典语:Finland),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

国土总面积3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年俄瑞战争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大公国。1917年12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2、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语: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简称“挪威”(挪威语:Norge 或Noreg), 意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

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属地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首都为奥斯陆。

9世纪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14世纪开始衰落,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814年起成为瑞典属国,1905年宣布独立。

(10)挪威耕海集团股票扩展阅读:

经济状况:

1、芬兰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超过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老牌强国,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

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倚赖进口。

2、挪威

挪威是全球最发达的福利国家之一。人均GDP达到81085美元(2010数据),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卡塔尔和卢森堡。2013年人均GDP过10万美元。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是欧洲十大经济国之一。

人均GDP是北欧之首。挪威90年代起油气产量超过英国,成为一个新兴的油气生产国。北海油田生产的油、气,除满足本国自身消费外,还大量出口。在北海主要油田的集中海域,新建了许多新输油管道、石油终点站和油港。深海采油技术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