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公司的股票,预期报酬率为20%,股利为每股2元,估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求股票价格
p=d1/(r-g)
p=2*(1+10%)/(20%-10%)=22
这完全是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得出的价格
⑵ 3.某公司发行的股票,预期报酬率为20%,最近刚支付的股利为每股2元,估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则
2*(1+10%)除以20%-10%=22
选c
⑶ 某公司股票最近每股分红1.20元,投资者对该股票的要求年回报率为12%,如果市场预计其股利每年增长
首先求出股票价格
P=1.2*(1+6%) / (12%-6%) = 21.2元
然后计算每股盈余为1.2/40% = 3元
所以市盈率为21.2/3 = 7.067
⑷ 假定某股票明年每股分红预期为3元,每年红利预期增长10%,必要收益率为20%。如果该公司目前股价为45元
预期股利D1=3
股利增长率g=10%
必要收益率K=20%
根据DDM模型,可以求得股票的内在价值P=D1/(K-G)=3/0.1=30元
由于实际价格为45元,大于其内在价值30元,故现在的市价被高估,宜卖空。
⑸ 股票a预计下一年分红五元,之后五年每年红利增长20%,然后就不在分红了,贴现率为10%,股票a的价值是多少
这股票也太不值钱了。5年后不分红,就意味该股票5年后的价值为0,他的价值只有这5年来的分红的折现值。5*1.2∧1/1.1∧1+5*1.2∧2/1.1∧2+5*1.2∧3/1.1∧3+5*1.2∧4/1.1∧4+5*1.2∧5/1.1∧5=32.7元。
⑹ 求助,大学财务管理问题 某公司未来3年股利将高速增长,年增长率为20%。在此以后转为正常增长,年增
D2当中没有包括D1。D1预计发放的股利是2.4,D2预计发放的股利是在D1的基础上增加了20%,为2.88元/股。D3,D4同理。
股票的价值P=预计未来各年股利的现值合计,
预计未来各年股利的现值合计由2部分组成,高速增长期各年股利现值合计(D1-D4)和稳定增长期股利现值合计(D5-永续)。
⑺ 假设每年20%利润,不分红不派息,公司股价是保持不变还是每年20%增长
股票理论价格应该是每年20%增长,前提条件是市盈率始终保持在15倍且每年能够实现增长20%的利润,且不分红派息的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
⑻ 某股票预计未来第一年的股利为2元,预计以后每年以4%的增长率增长,某公司认为需要得到12%的报酬率
预计未来第一年的股利为2元即D1=2元
股价P0=D1/(r-g)=2/(12%-4%)=25元
⑼ 每年增长的速度为百分之20,这样现实吗
你说的是什么的年增长速度?
如果是企业绩效或者国家GDP之类的
在发展起步阶段当然可能有百分之二十的较快速度
但是在达到一定的基数之后
年增长速度显然将要放慢
年增长速度速度为百分之20就不现实了
⑽ 股票市值涨跌与公司分红的关系
公司最常见的分红方式分为现金股息和股票股息两种,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股息方式,如实物分红等,目前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现金分红对公司和股票的影响我在上次中已经分析过,这次我们讨论一下股票股息对公司和股票的影响。
一、对公司的影响
股票股息的分派也分为两种,一叫转增股,另一个叫送股。这两种方式一个是从公积金项上进行处理,另一个是从未分配利润上进行处理,严格的说,只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说现金股息对对公司以及股东还有一些正面或则负面的影响的话,我实在想不出股票股息对公司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如果一家公司目前共有1亿股本,净资产是4亿,净利润为8000万,则每股净资产是4元,每股收益为0.8元,净资产收益率是20%。假设公司进行10转5送5的分红,则目前的状况是,总股本2亿股,净资产4亿,净利润年8000万,每股净资产是2元,每股收益为0.4元,净资产收益率是2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改变的是总股本、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而与运营相关的财务指标没有任何影响。股票除权就相当于您本来有一张100元的钞票,现在成了两张50元的钞票,本质上没有区别。
二、对股票的影响
但在二级市场上却是不同的,股票股息对股价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不成熟的股市中。
既然股票股息对公司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为什么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交易呢?
我想主要是一个心理因素和购买力。
1、心理因素。由于股票进行除权以后,股价会成比例的下降,股价看起来更加便宜,本来50元的股票现在成了25元,所以有一些人会考虑购买。就像目前许多基金净值在2元以上,大家嫌贵,当基金经过拆分以后,净值在一元附近,大家心理上感觉便宜了,便疯狂认购一个道理。
2、购买力。购买力也是一个原因。由于股民构成不同,中国股市规定每次交易的最小单位是1手,即100股,如果想购买茅台,就必须至少有1万元以上。所以许多投资几千元的小股民是绝对不可能买的。再如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神巴菲特的公司)的股票,目前每股股价在10万美金左右,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买不起的。
除权对于股票短期和长期的走势是不同的。从短线来说,一般除权的股票上涨的概率大一些(全凭经验,没有仔细论证),尤其是在牛市中,当然也有一些庄家利用除权进行出货的行为,但在基金主打的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从长线来说除不除权对股价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比如上述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增长一直与公司业绩增长比较吻合,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力量。
个人认为,股票分红应该与业绩增长成正相关。没有业绩增长支撑的股票不应该进行大比例的分红。如果按照公司业绩增长与股票分红二者关系来分析,无非有三种情况:1、分红比例超过业绩增长,这样股票的每股收益将逐渐下降;2、分红比例与业绩增长相同,这样股票的每股收益长期维持不变,3、分红比例低于业绩增长,结果是每股收益持续增长。如果采取第一种方式,公司的每股收益会下降,长期下来,而采取第三种方式却恰恰相反。从长期趋势来看,我更倾向于第三种方式,即分红比例低于业绩增长的方式(伯克希尔属于第三种方式的极端形态)。
在A股市场上也有一些这样的股票,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指标选择长期成长股。如金发科技、茅台、民生银行、苏宁电器、烟台万华、万科等等,小商品城有些类似伯克希尔,不进行股票拆分,所以目前股价曾经高过百元,但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好多投资者还不会接受这种方式,所以,我认为小商品城的股价与其它这些成长股相比有些低估。
长期能够大幅走强的成长股票在股票分配上存在这么一个现象(不是共性),即基本上每年都拆细,但分红幅度不是很大,一般都在10送5以下,如民生银行、茅台、万科、金发等,当然在最后可能配合某些政策或者现象(如股改、股价太高、融资需求等)也采取大比例分红,但一般都比较稳定、持续。而苏宁电器是个特例,因为它的业绩增长太快了,所以能够持续的大比例分红,一般的企业是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的。
所以,对于那些业绩持续增长,而股票分红比例又不是太大的公司,可以考虑长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