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湾台塑集团和富士康哪个赚钱多
台湾首富是郭台铭,所以富士康赚的多。。。
⑵ 台塑集团是做什么行业的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第二大民营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台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由塑胶工业起步,逐渐跨足石化、纤维、纺织、电子、运输、重工、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同时拓展海外投资事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也着手开办医疗、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大众,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2)台塑集团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台塑企业自1954创立台塑公司至今,共拥有生产事业超过120家,医疗及教育等公益事4家,由此结合成为一个庞大企业体。
台塑集团以连锁的造型作为共同标帜,表示各公司间之纵横联系、互助合作及和谐圆融的意义,象征台塑企业体的一贯性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强大发展力。
标帜中各公司的代表符号,均取自中国文字的意象,其用意为宏扬我中华民族固有之优良传统文化,在国际商场上独树一帜,以简洁有力的型态,加深大众印象,以及对台塑企业的信赖感。
⑶ 台塑集团不是世界500强
是世界500强。台塑集团是台塑,南亚,台化,台塑化等几十家企业组成,并分开上市。集团营业额15000亿台币左右,约600亿美元,《财富》是按营业额来算的,150亿以上的营业额大多能进500强,光是台塑化就有大约两百亿美元了,按2009年是199亿美元,排400多名。如果是整个集团算,就更多了。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就分成四大上市算,长江实业,和黄,其中,这两家是可以进500强的。因此,台塑世界500强是毫无问题的,台塑集团就是200名以内了。
拓展资料:
1、“世界500强”,是中国人对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2020年8月10日,《财富》公布了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沃尔玛连续第七年排名第一,中石化位列第二,国家电网上升至第三位,中石油位列第四,壳牌石油下降至第五位。
2、第一份《财富》500强排行榜诞生于1955年,当时上榜的仅限于美国公司。自诞生之初起,《财富》杂志的编辑们就决定将收入作为企业排名的主要依据,因为收入是衡量增长和成功最可靠、最有力证明、也最有意义的指标。1957年,美国之外的大公司首次拥有了专门的排行榜。1976年,第一份国际500强排行榜出炉,但仅包括美国之外的公司。直到1995年,第一份包含了美国和其他各国企业在内的综合榜单才正式问世:这也是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排行榜。这份榜单后来常被作为基准,用来对企业、行业或国家之间历年的表现进行数据对比。
3、和同样推出公司排行榜的《福布斯》和《商业周刊》相比,《财富》的500强以销售收入为依据进行排名,比较重视企业规模;而《商业周刊》则是把市值作为主要依据;《福布斯》则综合考虑年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商业周刊》的排名仅限于发达国家,而《财富》则将世界各国的企业都进行排名。
4、2012年、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壳牌石油荣登榜首。中国大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除美国以外上榜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地区分布统计中,中国95家上榜,比日本多33家,名列全球第二。2014年沃尔玛重回榜首,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中石化取代了埃克森美孚,在榜上排名世界第三。2015年中国上榜公司数量继续增长,达到了106家,该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提高至237.2亿美元。2016年中国上榜数为110家,国家电网排名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尽管其营业收入也下跌了2.9%。中石油和中石化紧随其后,分列第3和第4。苹果首次进入前10位,排名第9,2015年营业收入大涨27.9%,是前10位中唯一实现营收正增长的企业。
⑷ 台塑集团和华为集团哪个大
华为大,华为一年的结算就相当于台塑的总资产
⑸ 台塑集团公司在越南有投资
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合作,总投资686亿元建设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台湾的台塑集团在越南投资170亿美元建设一座亚洲第二、世界第六的钢铁厂。
⑹ 台塑集团的经营业务
目前资本额为572亿元,兹将台塑集团目前之经营业务及产品介绍如后: 配合政府发展高附加价值品及精密化学工业,台塑集团亦生产特用化学品,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氟氯烃化物、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氯丙烷、甲基第三丁基醚,其中丙烯酸及其酯类年产能二十六万二仟公吨,系台湾唯一生产厂;同时配合丙烯酸酯厂生产之高纯度丙烯酸(HPAA),于新港厂区设厂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年产能四万公吨,系台湾唯一之工厂。氟氯烃化物是台湾唯一生产厂,供应空调、冰箱、冷冻机用冷媒,PU、PS发泡剂及电子资讯产品洗净用途,为现代生活重要的化学品。丙烯腈年产能二十八万公吨,系台湾最大生产厂,供应台丽朗厂自用及关系企业台化公司ABS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年产能九万八仟公吨,系台湾第二大生产厂,环氧氯丙烷年产能十万公吨,系亚洲最大生产厂,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南亚公司EPOXY厂,甲基第三丁基醚年产能十七万四仟公吨,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台塑石化公司作为汽油添加剂。另本公司于新港厂区生产工程塑料聚缩醛树脂(POM),该技术系台塑集团自行开发成功,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碳酸钙产品方面,包括台钙剂、优钙剂、生石灰、轻胶钙等,系台湾唯一之生产工厂。台塑集团另设有工务部,除负责工程设计、规划外,亦供应各厂之公用流体,另配合本企业六轻计划庞大配管工程,成立配管预制工厂,采自动化机具设备施工,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
配合公司多角化发展策略,成立电子项目部门,除具有生产自动化设计及规划软、硬件程序之制作能力外,并与日本富士电机技术合作,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综合电仪、计算机监控系统(DCS)软硬件之设计与制造。
台塑集团在麦寮六轻共投资兴建十二个厂,目前各厂均已完工生产中,六轻四期扩建及去瓶颈工程大部份亦已完工。完工后除可大幅增加本公司营业额外,并纾解台湾石化基本原料不足,且可再加工生产特用化学品及工程塑料,对石化业原料取得、成本控制及产品附加价值提升,都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同时可促进工业升级及带动国内塑料、电子、化纤等产品之层次。
由于台湾下游加工业大量外移大陆,加上大陆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后,其石化工业已快速发展,而且所需原料仍须大量仰赖进口,在大陆加入WTO后更将创造庞大商机,惟受大陆高关税保护措施影响,台湾原料要打入大陆内销市场相当困难。为争取大陆内销市场,台塑集团已积极进行大陆布局,并于大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一石化专区,目前获准投资项目包括年产能30万公吨PVC厂已于94年1月完工生产、年产能23万公吨丙烯酸酯厂已于95年3月完工生产、年产能45万公吨聚丙烯厂已于97年4月完工生产,及年产3万公吨高吸水性树脂厂已于97年3月完工生产。
⑺ 台塑集团的经营之神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决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1=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龙兄虎弟红花绿叶一个不少
王永在比哥哥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媒体在评价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一家杂志的文章说,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一静一动,从年轻时代开始,王永庆负责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弟弟王永在负责落实和执行。
在台塑老员工眼中,哥哥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思索规划着台塑集团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一步步推动着台塑走向更高的阶段,王永庆建立制度,王永在落实细节。而两人的默契及信任更难能可贵,王永庆做了决策,王永在百分之百服从,而王永在执行过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哥哥王永庆充分授权。有记者曾问王永在两个人有没有吵过架,王永在则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了。”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一贯奉行“勤劳朴实”,事事讲究“合理化”。据说,王永庆的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的原则是“整洁”,一双运动鞋总要穿上好几年。弟弟王永在则是随遇而安,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进退自如。
近几年来,一些欧洲经济学者突然对家族企业发生了浓厚兴趣,很多知名大学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对其方方面面进行解构和研究。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令经济学者如此着迷,美国《新闻周刊》特地委托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对欧洲家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强大的数据库中,汤普森的分析师们找到了答案: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大型家族企业近年来出乎意料的发展与壮大。从综合数据来看,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及英格兰的股市中,家族企业板块近10年的总体走势要强于没有血脉传递关系的企业板块。
一些专家指出,从现代管理制度出发,公司应有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但很多家族企业却将三者揉在一起。很多人批评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容易滋生内部腐败,而一些经济界人士却认为,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专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的律师米尔斯泰因认为,在那些家族成员占有董事会和管理层席位的公司中,即使出现严重分歧,家族企业最终也能迅速达成共识,因为家族企业拥有一般企业没有的东西:维护家族团结和财富的共同愿望。
或许,这种兄弟之间的情义、家族内部的团结,就是带有家族企业烙印的台塑集团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王永庆、王永在两兄弟淡出决策层,台塑集团将从“二王时代”过渡到“行政中心集体领导时代”,今后所有重大决策都将出自由王永在长子王文渊、王永庆之女王瑞华等七人组成的行政中心。王文渊、王瑞华分别担任集团总裁和副总裁。据报道,王永在代表兄弟俩对媒体表态,说退休之后心情不错,还强调对接班人“很放心、很高兴”。
台湾当地媒体指出,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员分别代表三股力量,王瑞华、王瑞瑜是王永庆的代言人,王文渊、王文潮则延续着王永在的影响力,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是追随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作为第三方力量,可以弥补第二代王氏决策人在专业层面的不足,同时充当第二代之间的润滑剂。有熟悉台塑集团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这样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当中,仍无一人可以单挑大梁,无法让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权力移交到一个人手中。也就是说,进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员虽各有所长,但目前还无法服众,必须继续加以磨练,才能选出真正的接班人。
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认为,只要王永庆还在一天,家族就不会出现纷争,为了使家族势力平均,同时避免未来的争吵,早点安排接班事宜的确是未雨绸缪的一步好棋,同时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细观察接班人的品德与能力表现。
本来,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王永庆长子王文洋是台塑集团当仁不让的接班人。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国读书拿下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一手推动半导体事业布局,并成为“六轻计划”的小组召集人。不过,1995年王文洋因绯闻事件被逐出台塑,只能暂时自立门户。
在目前的决策层中,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渊历任纺拓会董事长、台塑区塑胶原料公会理事长、台湾区人纤公会理事长,在岛内知名度较高、行政经验丰富,是台塑第二代领导集团的领军人物。而担任副总裁的王瑞华长年居住美国,被当作老爸王永庆的海外替身,沉稳而内敛,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员工肯定。王文潮做事低调而稳健,很像父亲王永在,属于第二代当中的稳健派,掌管的台塑石化是台塑集团的“火车头”,一些台北媒体认为他在未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很大。王瑞瑜和社会各界有较多接触,今后可能充当台塑集团的亲善大使。
此外,按王永庆体系和王永在体系目前的持股比例看,持股较多的王永庆体系略占上风。但是,台塑集团如此庞大复杂,并非一两个后辈就能完全掌控,有股权不等于能让集团顺利运作,这是王永庆体系接受集体领导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台塑企业集团中,实力最雄厚的当属台塑石化和台化两家公司,分由王文渊、王文潮两兄弟担任总经理,3年来两家公司获利屡创新高,经营成果卓著。假如王文渊、王文潮失去对两家公司的主导权,不仅在集团内部会有异音,也会引起其他股东的不满。
还有分析指出,王永庆兄弟相当欣赏美国洛克非勒家族,希望效法洛克非勒家族将财产信托的作法,确保兄弟两人的股权永不分离、王氏家族永不崩离。未来台塑集团各公司的运营权主要交由专业经营团队负责,而实际拥有股权者,将是王永庆两兄弟捐赠股权的基金会,以及与家族有关的法人机构。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国时间十月十五日凌晨在美国辞世,享年九十二岁。“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于2008年10月11日赴美视察业务,于美国时间十月十五日凌晨在睡眠中安详辞世,台塑企业全体员工闻此噩耗,均同感哀戚。”
“王创办人为确保台塑企业的永续经营,于民国九十五年指示成立行政中心,由七位企业资深领导干部担任委员,负起全企业经营督导重责,运作两年多以来,幸而不负王创办人所托,已能承接重责大任,带路台塑企业继续稳健向前迈进。今后台塑企业全体同仁亦将持续秉承王创办人‘勤劳朴实’的精神,共同努力以赴,创造企业良好绩效,以求不负王创办人的期待。谨此敬告关心台塑企业的社会各界人士。”
王永庆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八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厅新店支厅新店区直潭庄(今属台北县新店市),祖籍福建泉州安溪。是台湾著名的企业家,为台塑集团创办人,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自一九五四年创办台塑企业迄今五十四年,目前发展为资本额达新台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三亿元,员工超过九万五千人,去年税后纯益高达二千一百九十亿元新台币的企业集团,业务涉及塑化、纺织、石化、电子等,集团下挂牌上市公司达十家。
⑻ 台湾台塑集团有那些子公司
台塑关系企业 总管理处 国内生产事业 台湾塑料公司 南亚科技公司 文方公司 台宇汽车公司 南亚塑料公司 南亚电路板公司 达兴公司 台朔环保科技公司 台湾化学纤维公司 台湾小松电子公司 福懋公司 台塑旭弹性纤维公司 台塑石化公司 台湾必成公司 华亚科技公司 台塑大金公司 台朔重工公司 麦寮汽电公司 台朔汽车公司 长庚生物科技公司 台朔光电 台塑讯科 台塑生医科技公司 南亚光电 国外生产事业 台塑海运公司 / 船期表 南亚美国公司 印度尼西亚南亚公司 J-M塑料公司 台塑美国公司 南亚美洲公司 INTEPLAST 纽曼天然气公司 医疗与教育事业 长庚纪念医院 长庚大学 长庚技术学院 明志科技大学 其它 台塑汽车货运公司 台塑通运公司 六轻汽车货运公司 麦寮港口公司 长庚球场 台塑网科技公司 台亚石油
⑼ 台塑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吗
是世界500强,395名
http://hi..com/hugeboss/blog/item/2957d72b6b943f9d023bf645.html
⑽ 台塑集团的相关信息
台塑集团的介绍
(摘自官方繁体介绍)
本公司成立于民国四十三年,历经五十余年之努力,目前资本额为572亿元,兹将本公司目前之经营业务及产品介绍如后:在塑胶原料制品方面,包括PVC粉、VCM、液碱、盐酸、塑胶改质剂、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产品,其中PVC粉年产能一佰三十万一仟公吨,不仅系台湾最大生产厂,若含美国及大陆投资公司年产能达二佰九十二万公吨,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产厂之一。配合政府环保政策,碱厂生产方式由水银法改采离子交换膜法,液碱年产能一佰六十万公吨。塑胶改质剂是本公司自行研发成功之产品,其中MBS耐冲击改质剂年产能一万九仟七佰公吨、PA加工助剂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合计年产能四万四仟七佰公吨,对国内发展高附加价值产品颇有助益。高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五十三万公吨,系国内最大生产厂,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低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二十四万公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年产能二十六万四仟公吨,聚丙烯年产能四十万公吨。
在塑胶加工品方面,配合高密度聚乙烯之生产,在新港厂区设加工厂生产市场袋、购物袋、垃圾袋、透气膜等,年产能一万五仟公吨。其加工品配合环保需要,供应焚化炉专用含碳酸钙塑胶袋、可分解塑胶袋及使用水性油墨印刷等产品,销往日本、澳洲等地区。
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 七万二仟公吨,为国内最大之生产厂。碳素纤维年产能三仟九佰五十公吨,其生产制程所需原丝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是国际上少数生产厂之对国内高科技工业发展贡献良多。
配合政府发展高附加价值品及精密化学工业,本公司亦生产特用化学品,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氟氯烃化物、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氯丙烷、甲基第三丁基醚,其中丙烯酸及其酯类年产能二十六万二仟公吨,系国内唯一生产厂;同时配合丙烯酸酯厂生产之高纯度丙烯酸(HPAA),于新港厂区设厂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年产能四万公吨,系国内唯一之工厂。氟氯烃化物是国内唯一生产厂,供应空调、冰箱、冷冻机用冷媒,PU、PS发泡剂及电子资讯产品洗净用途,为现代生活重要的化学品。丙烯腈年产能二十八万公吨,系台湾最大生产厂,供应台丽朗厂自用及关系企业台化公司ABS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年产能九万八仟公吨,系台湾第二大生产厂,环氧氯丙烷年产能十万公吨,系亚洲最大生产厂,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南亚公司EPOXY厂,甲基第三丁基醚年产能十七万四仟公吨,主要供应关系企业台塑石化公司做为汽油添加剂。另本公司于新港厂区生产工程塑胶聚缩醛树脂(POM),该技术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年产能二万五仟公吨。碳酸钙产品方面,包括台钙剂、优钙剂、生石灰、轻胶钙等,系国内唯一之生产工厂。
本公司另设有工务部,除负责工程设计、规划外,亦供应各厂之公用流体,另配合本企业六轻计划庞大配管工程,成立配管预制工厂,采自动化机具设备施工,提升工作效率及品质。
火灾事件
台塑集团旗下南亚塑胶位于嘉义县太保市的珠光纸厂3日发生火灾,延烧17个小时后于4日凌晨扑灭。这是台塑集团继7月六轻麦寮烯烃一厂、重油加氢脱硫二厂两起火灾后,短短3个月内第三起重大火灾,引发社会关注。前天专程南下嘉义坐镇指挥的塑胶厂总经理吴嘉昭,也已在当晚返回台北。
过火面积近7000平方米
起火点为南亚塑胶2厂电器控制室,初期厂内烟大、温度高,嘉义县消防人员在接到报警12分钟后就赶到现场,先后出动包括台南县、云林县共50辆消防车,同时也出动直升机从空中施救。
消防人员称起火原因,是当日上午在现场作业的员工看到1部机器下方有热煤油渗漏冒烟并迅速延烧,员工一度曾持灭火器灭火,但未能奏效。
南亚塑胶嘉义厂区内共有7个厂房,发生火警的二厂是台湾生产珠光纸的主要工厂,现场为5层楼高的密闭式仓库与厂房,堆放有成品及煤油等易燃物,面积近7000平方米。消防部门表示,依据消防局专业及人员安全考量,他们决定让起火的厂房完全燃烧,再做善后。所幸大火并未扩及其他厂房。
火场高温达1000多摄氏度“这是嘉义县有史以来最大的火!”从事消防工作25年的嘉义消防局代理局长吕清海在现场说。
吕清海指出,现场烧的全是珠光纸,类似家里放的一捆捆的保鲜膜原料,加上是密闭空间,热煤油瞬间爆开,现场高温达1100摄氏度,消防队员一度穿上保护衣进入欲灭火,但“实在太热、受不了”,又退了出来,否则队员们可能会灼伤。
一名加入抢救的消防队员说:“热气逼人,火场高温达1000多摄氏度,50米范围都很难靠近。”消防队员所穿的衣服只能防200度高温,“我们根本无法接近火场”,只能破窗、排烟、降温、四周布水线,防止延烧。
大火在延烧17个小时后,终于在4日凌晨零点53分扑灭,但消防人员仍然不敢大意,留守大批人车,彻夜进行残火处理,同时加派大型挖掘机械等机具进行火场清理。
空气污染引当地居民抗议
大火将该厂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付之一炬。火灾发生时,浓烟笼罩了云林县和嘉义县市,甚至下起黑雨,后证实是火场飘散掉落的粒状污染物。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由于火灾导致严重空气污染,一度引发当地居民的抗议。嘉义县政府已对厂方罚款100万(新台币,下同)并勒令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