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靠著妈妈跟亲戚借的七万人民币左右
白手起家,
七万人民币,现在变成约四千亿人民币年营业额的公司
『贰』 鸿海股票分红18美元是持股多少
红海股份分红是18美元指股市3000股,这些股票他的持股都是比较少的,而且分工比较贵。
『叁』 我是富士康集团鸿海内部职工,公司为鼓励员工每年都会给我配一些股票,可股票一只都在跌,这是为什么
呵呵!开始动援工人买股票。这不是扯淡吗?最好别买。在等等。即使可以买了,这别买这样的股票。毕竟你有原始股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就是可以优先分红。出售还有一定的不方便吧!
『肆』 鸿海股票分红我们大陆的持有者可以获利吗是不是大陆这边的信托中间又要交税20个点!谢谢了
大陆这边的信托,一般情况下,是这样操作的:
比如你投了100万,10%的年收益,一年合同到期后,信托公司直接打110万到你的个人账户,信托公司并不代扣个人税,至于你自己是否去报税,由你自己决定。
不过,据我所知,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去报税的。
『伍』 富士康今年将给每位员工分红现金33万元吗
据台湾媒体报道称,鸿海集团(内地业务普遍使用“富士康科技集团”品牌)已经提出申请,首次采取不配股票,直接给给员工颁发现金105亿元新台币。
以鸿海过去经验来看,曾连续9年采股票分红为主,另有5年是股票分红、现金分红双轨制。
发放时间方面,按照惯例,鸿海往往在11月下旬发出员工分红,最晚在12月初发放。今年绩效奖金方面,外传于明年1月发出。
去年12月1日,富士康于发放总额达156.38亿元的股东股票股利,以及员工股票酬劳12.66万张
『陆』 华平基金为什么愿意投资7天酒店,4000多万美元,却只占百分之十几的股份折价率很高吧…………
7天酒店最新股价11.83美元,总股本5000万股,市值5.92亿美元,华平4000多万能占百分十几的股份已经是很合算的了。7天的估值并不高,市盈率只有24倍,汉庭的市盈率在42倍,而如家亏损的,每股股价还达到27.8美元。
『柒』 台湾第一首富是谁
郭台铭
20年前在台湾,他名不见经传,所属企业规模连台湾一千大制造业都够不上;但如今却是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台湾科技首富,麾下企业遍及欧美。他就是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
英雄莫问出身低 黑手雄心与天齐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目标大 雷厉风行明赏罚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因此,虽然鸿海集团近年配股分红居高不下,郭台铭也成为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郭台铭和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为一名世界级大企业的总裁兼董事长,郭先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日运筹帷幄,商务缠身。然而,无论他驰骋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缕缕乡情不绝, 赤心依旧。为了改变家乡偏僻闭塞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腾飞。多年来,郭先生慷慨捐资1700多万元,先后为家乡修建了"万芳桥"、"牛土路"、"富晋桥"、"葛万小学"、"富康新优果品示范园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父老乡亲无不拍手赞誉。
郭先生从徒手创业至今30载,企业资产由最初的30万元,增至拥有市值300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百万倍,他个人的身价早已高达23亿美元。然郭先生艰苦创业本色始终不变,并以"抠"闻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我比较有兴趣把钱投在为大众谋利的领域……。几年来,郭先生为省、市、县、乡教育、助残、筑路、饮水解困、抗击"非典"捐资8000多万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乡一位诗人所赋:"煌煌骄子乃家乡荣耀,巍巍丰功令海岳流芳。"
『捌』 有谁知道鸿海的23个“技术委员会”吗(富士康)
在鸿海内部,庞大的组织架构可分成三大层级,分别由五个英文字母、四个英文字母及三个英文字母做区分。
三个英文字母代表“部门”层级,四个英文字母代表“事业单位”层级,只有升格到五个英文字母,提升至“事业群”层级,才由郭台铭亲自管理破例提拔郭台成团队
每个部门的升级,只看业绩表现。
郭台成在担任郭台铭特助任内,掌管的是鸿海的PCEBG(个人计算机嵌入式事业群)事业群,包括惠普、戴尔、英特尔、宏、苹果的主机板、桌上型计算机组装业务、乃至手机机壳业务,最初都由这个事业群负责。
在郭台铭的刻意栽培下,PCEBG事业群因为业务量快速扩增,目前已再分拆出两个事业群,总计营收规模占到鸿海集团的一半以上。单靠带领这个事业群,已让郭台成在集团内战功彪炳,无人能撄其锋。
三年前,郭台成又建立富士康通路事业群,主打富士康自有品牌的通路市场,一开始的部门名称是CSD(Channel Service Department,通路服务部),只是部门层级。经过三年时间,它的营收占不到鸿海兆元帝国的千分之一,部门也还没有转亏为盈。
但在今年内部会议上,郭台铭硬是破格将它升格为CISG(Customer Innovation Service Group,客户创新服务群),已经跻身“准事业群”层级,代表郭台铭将灌注更多资源与心力在郭台成建立的业务上。郭台铭当天更对着所有干部公开宣示,“通路事业群是郭特助的心血,一定要好好照顾通路事业群的员工,一定不可以失败!”
郭台铭用尽心思、时间与金钱,不惜一切资源要救郭台成。即使郭台成卧病在床一年,这位台湾首富的亲弟弟不仅继续挂名鸿准董事长,郭台铭还破例拔擢郭台成一手建立的部门,这一切动作都在证明:郭台成迄今仍是鸿海集团最关键的接班人。
尽管鸿海今年尾牙,郭台铭再次重申他的二○○八年退休计划,还写了一幅“争权夺利是好汉,开疆辟土真英雄”的对联给高阶主管,鼓励手下年轻的干部跳出来争取接班。
但在实际运作上,郭台铭精心打造的事业群架构,已将鸿海导向一个“联邦制”的事业体。九大事业群负责人在外开疆辟土,个个都是现在能扛千亿元、未来要挑战兆元业绩的一方之霸。
他们有的是跟郭台铭一起创业的老臣,如负责游戏机业务的戴正吴、模具铸造的徐牧基,有的是近年陆续投效的战将,如拿下苹果系列产品代工业务的蒋浩良、协助鸿海进军液晶面板产业的群创光电总经理段行健。除了郭台铭,谁能罩得住这些头角峥嵘的战将?
维系九大事业群恐怖平衡
“郭台铭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已不是如何开疆辟土,而是如何维持鸿海九大事业群负责人之间的‘恐怖平衡’。”与鸿海处于竞争态势的华硕计算机高层如此观察。
因为每一年哪位事业群总经理可以拿到多少股票,最后的仲裁者都是郭台铭。这个分红制度是维系鸿海帝国每年营收能够成长30%的“金手铐”。鸿海每年风光举办的尾牙活动,其实就是一场争权夺利、论功行赏的大戏。
谁能稳稳操盘这场大戏,让各事业群总经理来年继续为公司拼命抢战功,是郭台铭接班人最大的挑战。
至于这支分配“金手铐”的令牌,按照外资法人观察,最好是由不会对专业经理人股票分红产生利益冲突的人士持有。最佳人选,当然是掌握多数股权的郭家人。
否则,一旦由专业经理人取得这项权力,鸿海九大将军之间的“恐怖平衡”迟早会被破坏,鸿海帝国也将走上分崩离析的道路。
国内财团中,能够让专业经理人维持“恐怖平衡”的经典案例,当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王永在兄弟规画出来的接班模式。
台塑集团由七人决策小组掌权,小组成员包含四位王姓家族成员和三位专业经理人。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的子女,很早就进入集团历练,他们是台塑集团最大股东,王家对台塑集团庞大的交叉持股结构,则是他们能够稳稳掌握权力的关键。
郭台铭四年前接受台湾《商业周刊》专访时,谈起他的接班布局,已经规画出一个六年接班时程表。今年,是郭台铭六年接班布局的第五年,从去年起,他已把日常营运重任交出去,由九大事业群总经理负责。
展现在今年的年度业务检讨会上,各事业群总经理每个人的报告时间就已从去年的每人超过一小时,缩短成每人十五分钟,充分落实郭台铭权力下放的计划。
明年,按照郭台铭原本的想法,集团将成立类似台塑集团的经营委员会。而“鸿海内部唯一具有王家子女特色,拥有经营实力及身分背书的,只有郭台成一人。”花旗环球证券董事总经理杨应超表示,因为鸿海接班人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要承接郭台铭的财富分配权。
尤其,鸿海帝国与台塑集团最大不同处,在于郭台铭以股权信托方式,把自己的股票拿出来犒赏员工。因此郭台铭的接班人,等于同时接下他个人股权与财富的分配权,如此重责也不是一般专业经理人能够扛下。
『玖』 买下时是个小公司或者是快要破产的公司,某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公司重新恢复生机的案例,最好是有名的人
IT名人榜之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 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1950年10月8日出生,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烟台莱山区的"永铭中学"正是他与母亲初永真捐资1500万元创办的。
英雄莫问出身低
对于鸿海的成长过程,郭台铭曾经说过:“阿里山的神木(台湾最著名的风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回顾鸿海成长的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铭自己能够体会。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是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立即从日本购买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白手起家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创造了自己的经营哲学。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成目标,他曾经在美国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52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自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个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饭。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期准、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业管理方面,郭台铭治厂如治军,重视纪律,讲究细节。郭台铭用人方面的口头禅是:“不管高科技还是低科技,会赚钱的就是好科技”。为了获得高回报率,他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与技术骨干,郭台铭从不吝啬,给予巨额奖金。近几年每年年末鸿海员工聚餐,郭台铭提供的奖品总值都高达数亿元新台币,头奖高达数千万元。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因此,虽然鸿海集团近年配股分红居高不下,郭台铭也成为股东热烈追捧的对象,但郭台铭和鸿海却始终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为一名世界级大企业的总裁兼董事长,郭先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终日运筹帷幄,商务缠身。然而,无论他驰骋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缕缕乡情不绝, 赤心依旧。为了改变家乡偏僻闭塞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腾飞。多年来,郭先生慷慨捐资1700多万元,先后为家乡修建了"万芳桥"、"牛土路"、"富晋桥"、"葛万小学"、"富康新优果品示范园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父老乡亲无不拍手赞誉。
郭先生从徒手创业至今30载,企业资产由最初的30万元,增至拥有市值3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百万倍,他个人的身价早已高达23亿美元。然郭先生艰苦创业本色始终不变,并以"抠"闻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我比较有兴趣把钱投在为大众谋利的领域……。几年来,郭先生为省、市、县、乡教育、助残、筑路、饮水解困、抗击"非典"捐资8000多万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乡一位诗人所赋:"煌煌骄子乃家乡荣耀,巍巍丰功令海岳流芳。"
『拾』 富士康分配的鸿海股票(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忘记用户名及密码如何处理
必须打电话给以前单位的人资,让他们把邮箱信息给到中国信托,这样才能重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