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中的分红是怎么回事
股票时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股份的凭证,有优先股和普通股之分。平时散户能买到的都是普通股。不论你买了多少你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所以当你买了股票后是不能要求退股的只能转让卖出。股东享有公司的一些权力,其中就有分红的权力。公司盈利后要向其所有着即股东分配红利,这就是分红。不过分红的多少要看的盈利情况,且优先股优先享有分红权。
『贰』 股票分红后会如何走势
分红基本上不影响总体走势,还是基于公司原先基本面、技术面情况。
『叁』 对于刚刚分红的股票如何去判断以后的走向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果在分红之前,有大幅拉升,而且未来整体的经济环境不佳或者公司业绩增长放缓,那就要注意了,这种股票见顶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除权后放量下跌,那至少是个中期的顶。 如果分红之前,大幅拉升,但经济环境尚可或公司业绩依然有增长空间,那虽然分红了,但预期未来还将分红的可能性大,因此,这类股票可以继续持有,比如今年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及潍柴动力 如果公司董事会突然提出分红议案,股价还来不及反映,那这样的公司需要仔细研究研究,弄明白公司分红的原因,对是否持有这类公司股票大有好处。 其实公司是否分红,从一些表面现象就可以看出来,着重关注的指标有: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比率,公积金的金额(公积金高易分红),历年分红历史记录(历年分红,今年也可能绯红),以及公司是否有扩大生产规模或对外大幅投资需求(如果没有,则分红可能性大) 技术面不容易反映股价未来走势,可以从以上几点推测公司未来业绩及可能的股价走势,如果是想短炒,建议分红之前介入
『肆』 如何通过看股票得知该公司的分红是多少
点击股票行情交易软件中的F10,里面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资料:比如分红送股、股本结构、近期公告等等。
『伍』 股票分红前后如何交易有哪些买卖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有很多人都会选择投资一些股票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那么当我们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股票分红的时间,并且在这个前后进行交易的话,很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利润。那么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当我们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以及它分红的前后,我们有什么买卖技巧。
那最后就是对于一些有长线投资以及中线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在股票分红前后可以趁除夕前夕股票偏低的时候买入股票,并且可以享受股息的收入。同时如果这个时候股价有走弱的现象时,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股票及时的卖出,这样的话能够提高我们的利润,同时能够减少我们的亏损。
『陆』 关于股市分红
上市公司分红会提前发预告,规定一个股权登记日,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的股票的人就有资格参与分红。股利发放日,即你说的分红日,在登记日之后。
『柒』 关于股票的分红知识
最近特多股票开始分红,于是关于分红的各种问题都随之而来.比如什么叫股权登记日,什么是除权.下面我们就来普及一下一点分红小知识. 本文来自织梦
1.什么是股权登记日
当一家上市公司宣布上年度有利润可供分配并准备予以实施时,则该只股票就称为含权股,因为持有该只股票就享有分红派息的权利。在这一阶段,上市公司一般要宣布一个时间称为“股权登记日”,即在该日收市时持有该股票的股东就享有分红的权利。
在以前的股票有纸交易中,为了证明对上市公司享有分红权,股东们要在公司宣布的股权登记日予以登记,且只有在此日被记录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的股票持有者,才有资格领取上市公司分派的股息红利。实行股票的无纸化交易后,股权登记都通过计算机交易系统自动进行,股民不必到上市公司或登记公司进行专门的登记,只要在登记的收市时还拥有股票,股东就自动享有分红的权利.
(比如浦发银行昨天就是股权登记日,所有在昨天休市之前购买的都能享受到该股票的分红,但是昨天卖出的就不能享受了)
内容来自dedecms
2.什么是除权除息.
进行股权登记后,股票将要除权除息,也就是将股票中含有的分红权利予以解除。除权除息都在股权登记日的收盘后进行。除权之后再购买股票的股东将不再享有分红派息的权利。(比如:浦发银行昨天卖出价最高在35元以上,今天是除权除息后开盘价在29.6元的日子.今天开始购买的股票介格已经除掉了上年度的红利.所以不再有资格享受到上年度的分红)
在股票的除权除息日,证券交易所都要计算出股票的除权除息价,以作为股民在除权除息日开盘的参考。
因为在开盘前拥有股票是含权的,而收盘后的次日其交易的股票将不再参加利润分配,所以除权除息价实际上时将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予以变换。这样,除息价就是登记日收盘价减去每股股票应分得的现金红利,其公式为:
除息价=登记日的收盘价—每股股票应分得权利
对于除权,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格除去所含有的股权,就是除权报价。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价=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1+每股送股率)
若股票在分红时即有现金红利又有红股,则除权除息价为:
right dedecms
除权价=(股权登记日的收盘价-每股应分的现金红利+配股率×配股价)÷(1+每股送股率+每股配股率)
3.股票代码前加XR、DR、XD是什么意思?
某股票在除权日当天,在其证券名称前记上XR,表示该股已除权,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分红的权利;证券代码前标上DR,表示除权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不再享有送股派息的权利;证券代码前标上XD,表示股票除息,购买这样的股票后将不再享有派息的权利。
本文来自织梦
4.什么叫填权,贴权,横权?
上市公司送转股、配股和派息时,产生了除权除息的情况,在股价上留下下跌缺口。如果股价上涨,将此缺口填满甚至超过,就是涨权(填权);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将此缺口越拉越大,就是跌权(贴权);如果股价长时间平盘,缺口没有动静,就是横权(平权)。 如果是仅发生了除息,则上述现象称为:涨息(填息)、跌息(贴息)、横息(平息). 织梦好,好织梦
5.10送2转增8派1.6(含税)是什么意思?
每10股送2股红股再转增8股派现金红利1.6元(含税)每十股送二股是用本年利润送,是分的红利要交税的,转增8股是用资本公积转增不用交税,是使股本增加.
http://www.okgupiao.org/gupiao/gupiaorumen/22.html
『捌』 你对股票分红派息了解多少在派息前后进行投资有何技巧
了解非常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到了股票投资市场。股票投资作为一种获得利润回报相对比较高而且比较轻松的盈利手段很多网友朋友们都非常想参与一下。但其实投资股票是有非常多的规则以及要求的。其中股票投资除了进行低买高卖来赚取差价以外,还有一种盈利模式就是股票分红派息。对于这个名词我想很多网友朋友们都感到非常的陌生,在这里我先向大家解释一下。股票分红派息其实就是投资者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享受公司分红的权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进行分红,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用。如果我们想通过股票分红派息来获得利润收益,我们就必须严格观察每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并且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股票买入。
三:有关的投资技巧
对分红公司进行投资选择的时候,我们首先先需要充分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如果这个公司的基本面比较好,我们才有必要选择买,如果不好就没必要买入了。
『玖』 投资最重要的事:股票分红为什么如此重要
作为投资者,投钱办企业,无非是为了赚钱,赚钱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找到好的退出机制,给自己的股权找个好买家,通过股权变现一次性收回投资收益;二是细水长流,通过企业经营获取利润,逐步取得投资收益。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也是同理,股价波动和股票分红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
曾多次码文讨论过股价波动无法预测,且不说跳大神预测股价短期波动有多不靠谱,即使股票已经足够低估,比如6、7倍PE,1.5倍PB买入银行股,我们很难会想象股价还会继续下跌,跌倒4倍PE,0.8倍PB,但股市就是这样,专治各种不服。
低估时买入股票,只要公司质地够好,时间足够长,大概率是会赚钱的,但等待时间有多长,只有天知道。通过市场波动赚钱存在着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而股票分红是确定可以每年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当股票估值迟迟得不到修复,股票分红提供了一层投资的保护垫,缓解投资期限的不确定性。
对投资者来说,股票分红不仅能带来客观的投资收益,还能帮助投资者增强持股信心,带来心理上的巨大优势。一是,企业真金白银地拿钱出来分红,说明企业的确有盈利,而且盈利是真实的;二是,碰到股价长期不涨的局面,完全可以把股票分红当做是理财产品收益,把股票当做是长期理财产品,耐心等待估值修复。进可攻,退可守,持股自然会更淡定。
2
上市公司的分红方式
A股市场常见的分红方式有现金股息、送红股、转增股三种。
现金股息是企业真金白银拿出经营所得利润给股东分红,给股东带来实实在在的被动现金流,尤其在熊市的时候,我个人更青睐现金分红,因为熊市股票估值通常比较低,破净股票一堆,PB<1时,如果公司质地依然优秀,分红再买入相当于占了市场的便宜,手里的股权数量超额增加。
送红股和转增都是通过股票拆分送股的方式向股东分红,最大的区别在于,送红股分配的是公司当年经营的利润,投资者需要缴纳所得税;而转增分配的是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太受当期经营利润多少的限制,只是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变为股本,对投资者来说,股东权益并没有变化,所以不需要交税。
相对于现金分红和送红股,转增有税收方面的优势,可以帮投资者节省相应的个人所得税。送红股和转增都会增加股票整体数量,分割后股票每股市场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送红股和转增并不会改变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但市场依旧热衷于炒作高转送的股票,其原因可能在于,对老股东来说,手里的股票看起来多了好多,可以趁股票高估的时候卖出变现;对潜在股东来说,股票价格变得更低,买入的门槛降低,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3
股息率与分红率
股息率和分红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股息率=每股股息/股价,分红率=每股股息/每股净利润。以兴业银行为例,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538亿,现金分红约126亿,分红率=126/538,约为23.5%,以2016.12.30收盘价16.14元计算,股息率为3.8%;同期招商银行分红率约30%,以2016.12.30收盘价17.6元计算,股息率为4.2%,单从股息率来看,招行要更胜一筹。
站在2016年底看,招行、兴业的股息率超过了绝大多数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而这两个庞然大物依然能够保持百分之六七的净利润增长率,恶劣情况下,假使未来净利润增长率变成0,甚至是负增长,这两家银行的股东一定会要求提高分红率,届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股息收益。所以像招行、兴业这种优质的银行股2016年底的投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投资风格相对保守,投资的股票以大而不倒的蓝筹股为主,这些上市公司通常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所以对股息率的要求比较高。对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应更看重净利润增长率,而不是一味追求高股息率,但随着企业从快速增长期逐步走向成熟期,应当逐步提高分红率,而不是将利润留存在企业里低效运转。
对于业绩长期稳定,成长性差的股票,比如某些公用事业类公司的股票,股息率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公司的股票更像是无限期的债券,拉长投资期限,投资回报率约等于股息率。
『拾』 分红除息问题
下面有详尽的分析:
公司的分红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公司的分红政策所涉及的是对公司的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所以分红政策也可以叫做分配政策。每年公司的经营都有对股东有个交代,即今年的赢利分红还是不分红,若是分红如何分。按照法律和公司制度,应该是董事会提出预案,交股东大会讨论表决。对公司的分红政策,股东各有相同和不同的预期和利益,理想的公司分红政策应该是公司经营者和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妥协,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分红政策,股东们有一个目标是一致的,即股票能够增值,价格能够持续上涨,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跌的股东就会以脚投票。但问题是分红政策对股票价值有影响吗?若是有,什么政策有正面效应,什么政策有负面效应?对这些疑问理论上是有争论的,实际操作中也各有不同情况。 一、理论上的争论 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送现金,一种是送股票。前者因为送的真金实银,公司的资产要减少,后者是拿股票替换现金,现金留下来,公司的净资产没有变化,只是股票数量增加。因为股东的钱以股票方式留在公司,所以股票红利是股东的再投资。含有分红权的股票叫含权股,股权登记日后的交易要做除权处理,按分红比例降价。不分红当然一切照旧,而分红股东虽然得到现金和红股,但手中所持的股票价格也相应地降了一块,所以从表面上看,不分红与分现金或股票实在是半斤八两,股票的真实价值和价格没有什么变化。美国学者默顿.米勒(MertonMiller,曾因投资组合理论的贡献获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持这种“股利无关论”(DividendIrrelevance)。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假设:(1)个人和公司都没有所得税;(2)没有发行和交易成本;(3)分红政策对股东权益的成本没有影响;(4)公司的分红政策与投资方向和资金使用计划没有任何关系;(5)股东和公司经理有对称的信息(SymmetricInformation),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相同的预期。基于以上假设,他认为公司的分红政策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没有影响,股票的投资价值是由公司的基本赢利能力和风险等级决定。前者是指公司所有资源的赚钱能力,后者是指公司股票的风险系数β,简单地说,若是公司赢利和股票价格波动大,风险系数β值就高,反之就低。基本赢利能力和风险等级决定了馅饼的大小,而分红政策讲的是如何瓜分现有收益这个馅饼,与馅饼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分不分,如何分,馅饼还是那么大,不会因此而增大或减小。 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只盯着股票价格,对公司分红漠不关心,投资者有不同的预期和利益要求,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股票价值的估价,事实上公司的分红政策确实会影响到股票价格。比如投资者会认为投资股票获得现金收益是天经地义的,拿到手里的现金要比留在公司风险小,因为公司未来的赢利不稳定,有风险,投资者的感觉是“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所以每年都有现金红利,或现金分红比例较高的公司股票必然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还有一种观点是从税赋的角度来考虑,因为现金分红要纳税,中国该税率为20%,若是公司有一亿发行在外的股票,十股送一元的话,要1000万,税就要交200万,而送红股则没有这项额外支出。所以少分现金,或什么都不分,或只送红股是明智的选择。 笔者的看法,从理论上讲,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总的价值取向是对的,分配不会使股票增值。但是问题在于他的五项假设条件均不真实,税赋、发行和交易成本都是逃不掉的,股东的构成不同,有不同信息来源、价值判断和利益要求,股东与公司经理,不同的股东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经营者比股东更清楚公司的底细,控股的大股东也比一般的中小股东更容易操控和获得内幕信息。因此不同分红政策肯定会对股东权益的成本、公司投资计划产生不同的影响,股票的帐面价值在总量(公司+股东个人)上看虽然没有变化,但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估价出现了变化,也就是说投资者的预期因不同的分红政策而改变,赞成的就买进抢权,成为新股东,不赞成就卖出逃权,从而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 如果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正确的选择就是不分配。事实上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选择不分红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公司近年来一直不分红,股价每年都有涨幅。这些现象大致可以作为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的佐证。不过相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每年都坚持给股东以红利回报的公司也赢得不少的拥护者。 应该说投资者偏好现金股息收益甚于资本收益(价差收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决非普遍现象。除非投资者面临不可推迟的现金支出,如个人必须到期偿付的住房贷款,退休基金必须定期支付的退休金等等,否则投资者拿到没有任何收益的现金还是要选择投资方向再投资。如果认为原来的公司每年都有现金分红,因此有投资价值,莫不如再增持该公司的股票。由此看来,这种即期现金偏好理论是一种“在手之鸟悖论”(Bird-in-the-HandFallacy),即期收益与长远收益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只要公司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倒闭,赢利能保持持续增长,投资者并不在意现在能否拿到现金。中国与此意类似的故事来自“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其原意是有一个耍猴的人原来的分配制度是每天早上给猴四颗枣,晚上三颗。他觉得这样做没有激励作用,宣布改为早上三颗,晚上视表现赏四颗作为奖金。此举遭到猴的强烈反对,“朝三暮四”在人看来是一样的,但猴的感觉是利益受到损害,因为现在早餐比原来少了一颗枣!而且晚上那四颗能否吃到变得有风险了,于是躺倒罢工,主人无奈只好改回旧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在笔者看来,“股利无关论”和“在手之鸟论”最大的区别是假设投资者有不同的性格,对现在未来有不同的预期和判断,前者是理想主义、贪得无厌,可以用画饼充饥,泡沫概念糊弄的人,后者是现实主义、只相信眼前利益,不被增长的泡沫所迷惑的猴。 税赋对分红政策是有影响的,但并非是主要因素。每年都有许多公司实行现金分红,分到股东手里的是已扣税的股息,吃亏是明摆的,所以这样做肯定有其他更重要的考虑。 二、两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理论上三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并没有解决我们对公司分红政策的疑问,这或许是因为每个公司都面临不同的情况,所以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所谓最佳分红政策,但是理论上的争论却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内涵和发出的信号,以及对信息内涵、信号的不同理解;二是股东的构成及其影响力。 理论上讲,如果公司提高了红利的派发率,股票的含金量也会随之提高,股票价格理应上涨。但实际上现行的股票价格也许已经完成了和包含了对红利权的估价,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一般投资者不会先于市场得到信息。先于市场得到信息的庄家和凭直觉介入的投资者对有分红概念股票的追捧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默顿.米勒认为与其说投资者重视分红,莫如说投资者更为关注分红政策信息里所包含的内涵和信号。在他看来,若是公司经营者对公司未来的赢利前景看好,认为赢利会持续增长,就会提高红利派发率,否则就会不分或少分。对赢利预期预先反应最快是股价,最大限度的增长空间在股价,微不足道的分红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和信号。因此清楚内情的公司经营者制订的分红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和信心,对不知内情的股东来说披露的则是一种可以解读的信号。 公司的股东往往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人构成,对公司的分红政策当然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保险基金偏好现金红利,中小股东可能喜欢多送红股,大股东有更为复杂的小算盘,股东当然希望能有对自己最有利的分红方案,谁控制的票数多谁就能通过对自己有利的方案,因此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对全体股东有利只是旗号而已,按照公司制度,实际上是谁有力谁就有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是奇特的,有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前两者处于绝对控制地位,大股东和内部人士操控现象司空见惯,对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影响应该说是决定性的。由于股票有上市流通和不流通的巨大差别,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股东之间利益的冲突。站在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立场上看,由于红股的收益不能通过上市交易获得,股价的涨跌也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所以更倾向于获得现金红利甚至不分红。1998年银河科技的国有股股东否决了公司10送3股的预案,改之以10派2元现金就是这种利益冲突的现实表现。送红股的方案能获得国有股和法人股投票通过,其背景并非是资本预期收益的推动,而是另有其他考虑。尽管这些考虑迂回曲折了一点,但目的是明确的,一是如何将原来的投资和收益变现,二是如何能更多地圈钱。 信息不对称和信号,股东构成及其影响使我们对分红政策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同时也架起了理论通往现实的桥梁和观察公司分红政策的多元视角,运用这些观点我们可以透过对公司可选择的分红方式的分析看一看公司分红政策的实际效果。 三、在不分红现象的背后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有赢利可分的公司选择了不分红的政策,所以不分红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想分。其中原因有两个:第一,从实际效果看,分红对公司和股东好处并不明显,现金分红股东实在是拿了一点蝇头小利,公司的发展却受到影响,股票红利送少了股东觉得不过瘾,多送,一次送个够,经营者觉得盘子大了,经营压力也大,所以没有把握最好维持现状。从股价与分红政策的相关性来看,送现金基本不受欢迎,市场反应平平,大剂量送红股股价才会有较大幅度上涨,但一毛不拔,什么都不送,股价却仍旧十分坚挺。这些现象说明分红与否的确与股价没有什么关系,公司的不分红政策与默顿.米勒的“股利无关论”不谋而合;第二,单向解读不分红这一信息,其内涵和信号是不清晰的,也就是说它没有透露出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赢利前景的看法,我们可以说经营者将利润留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信心,要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说不分红是因为公司有头寸短缺等财务风险,当然我们可以结合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的说明来解读。但对投资者来说,有一个内涵和信号是明白无误的,就是公司盘子没变,又累计了一年的滚存利润,这就大大提高了公司将来大剂量送股的潜力。用预期理论的道理来讲,越是未来前景不清晰的公司,其变化潜力就越大,也就是说,投资者对这项信息做的是反向解读和加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公司虽然不分红,股价却波动不大。 有些持传统投资价值观念的学者和投资者会说,成熟的股市和上市公司应该是以普遍派发现金红利为标志,长期来看,从来不分红或很少分红的公司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首先,顽固坚持不分红的铁公鸡公司是不道德的,有没有赢利可分是能力问题,有赢利而故意不分是态度和道德问题。其次,长期不分红的公司不是被特殊的利益集团和大股东所把持,就是在经营上根本没有前途,因此不会赢得长线投资者的拥护。股市不相信道德的眼泪,这些持传统投资价值观念的学者和投资者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还是让我们看一组统计数据。 表1是上市两年以上,从未送股派现的10只股票。分红和股价变动计算期为每只股票上市日到2000年6月30日,赢利和股本计算期为上市日至1999年末。通过对该表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10只股票的总体情况确实与传统投资观念的判断相符,业绩从上市之后全部是大幅度滑坡,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公司的分红政策上,赢利越来越少甚至亏损,当然无力分红。(2)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是靠配股,既股东持续的输血。我们可以说这是业绩不良造成的,但当时在上市之初看上去都是相当不错的,经营者在业绩尚好的时候配股圈钱积极,分红却为何一毛不拔?我们有理由推断他们当初就不大看好公司的经营前景!换句话说,分红不积极,不仅仅是思想有问题。(3)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要让传统投资理论大跌眼镜了,与业绩大幅度滑坡相对应的是股价的增长,这种现象是股市所司空见惯的,本文不想做过多的探讨。这里只是指出,股价上涨有短线因素的作用,这些股票的表现的确可以证明股市的另一番道理,既股价与分红,甚至与业绩无关,但比较而言,从长线表现看,尤其是对比大幅度送派的公司股价(见表2、表3),这些股票的涨幅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表1十大不分红股票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上市日期 股价涨跌 股本增长 业绩增长0411 ST凯地 1996-7-16 201.09% 22.33% -580.46% 0613 ST东海A 1997-1-28 -37.02% 51.71% -226.19% 0669 中讯科技 1996-12-10 19.14% 28.48% 149.23% 0691 寰岛实业 1997-2-28 15.58% 188.15% -6.38% 0788 合成制药 1997-6-16 -9.71% 48.08% -196.09% 600065 大庆联谊 1997-5-23 -45.40% 45.45% -93.72%600083 PT红光 1997-6-6 -62.09% 43.75% -459.70% 600097 ST恒泰 1997-6-19 -6.81% 43.52% -265.12% 600113 浙江东日 1997-10-21 23.23% 51.28% -39.91% 600115 东方航空 1997-11-5 -26.88% 62.23% -34.76% 平均 3.1年 7.11% 58.50% -175.31% 四、现金红利轻飘飘 现金红利为何轻飘飘,因为好处不大,弊病甚多。勉强能举出的好处大致有两点:一是迎合了部分股东的愿望和利益,二是减少股东净资产和经营者的压力。而现金红利的弊病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现金红利派发率相对于股价波动实在是不够塞牙缝,比如10送10元应该是个相当惊人的大红包,但这可是一年的收益,而对于50元的股价来说,只是2%的涨幅,这种涨幅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在牛市中2%的收益根本不值一提。其次,前面提到,除非有些特殊情况,实际上偏好现金的股票投资者几乎等于零。如果当真偏好现金的话不如去买国债或基金,国债无风险,收益又高于银行利息,证券投资基金按政策规定须拿出年收益的90%分现金。而股票因为公司永续经营,能否每年都有现金红利可分是不确定的。第三,默顿.米勒认为公司增加红利派发是经营者对未来有信心的表现,但笔者认为这里应把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区别开来。西方投资理论有一种说法,就是当企业没有什么盈利的项目可做时,不妨还钱于民,减小经营压力。实际上经营者制订派发现金政策时确实有这个考虑,这样做也确实有这个实际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信息内涵和信号原理推测,如果某个公司送现金,就表明该公司发展停滞,经营萎缩,经营者对前途缺乏信心。第四,是有额外的纳税支出。公司如果确有送现金取悦股东的愿望,不是没有其他替代的办法,比如股票回购,既能达到送钱的目的,又能避税,何乐而不为呢? 前面曾提到过,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既有面上的原因,内幕里也许别有隐情。面上的和内幕的原因如大股东的压力、国际惯例的束缚、公司经营者不同的观念和风格、公司所处的行业已进入成熟期等等。B股的早期股东多是国外的各类基金,讲求现金投资回报,公司不得不遵循国际惯例来满足此类股东的要求,而A股的股东看不上那一点蝇头小利,于是就出现了B股派现金红利,A股派红股的怪现象。公司进入成熟期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所从事的行业难以找到赢利的投资项目,手头有大量现金没有出路,二是大比例派送现金红利。这两个特征是公司经营性衰退的表象和信号。 表2以累计派现金额超过10元/10股,累计送股低于10股/10股为标准选择了10只股票,剔除了原来也在前10名之列的深发展、四川长虹、深中集、粤电力等几只既有大量派现,也有大比例红股的股票,目的是突出那些在现金红利上有所侧重的股票。其他计算条件与表1相同。 表2 十大现金分红股票 股票 股票简称 累计 累计 上市 股价 股本 盈利 代码 送股 派现 时间 涨跌 增长 增长 600854 春兰股份 8 43.2 1994 507.64% 155.26% 22.46% 0016 深康佳A 9 31 1992 661.01% 294.11% 449.21% 0418 小天鹅A 2 16.35 1997 68.06% 20.00% -20.34% 600690 青岛海尔 7 15.5 1993 369.51% 112.94% 222.24% 600684 珠江实业 5 14.8 1993 18.61% 107.66% -80.86600814 杭州解百 8 13.7 1994 109.15% 171.34% -62.18% 600682 南京新百 5 13.5 1993 165.40% 93.35% -1.57% 600642 申能股份 0 12.8 1993 41.41% -32.03% 10.19% 600826 兰生股份 6 12.6 1994 100.52% 98.00% 13.81% 0529 粤美雅A 10 12.5 1993 5.52% 298.99% -318.35% 平均 6 18.595 6.4年 204.68% 104.82% 23.46% 为什么这些公司偏重于派现金呢?首先,我们看到家电类的股票有4只,占40%,商业类有两只,占20%。这两类都是成长性不高,但却直接面对消费者,有大量的现金流量和存量的行业;其次,公司的规模盘子已经相当大,主营业务上几无拓展空间,反映在盘子上也差不多达到了最大的规模,公司经营者看到了这种前景,但没有将资金胡乱投向其他领域,搞多元化经营,而是加强研究开发投入,多余资金选择了现金分红,暂时还利于股东的政策,这个政策应该说是明智的,也印证了信息内涵和信号理论对这种现象的推断。 最后的疑问是,派现金的分红政策能持续下去吗?1999年的数据显示,这10家除了深康佳和青岛海尔保持高增长外,其他股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另外,在2000年中期分配中均无贡献。 五、股票红利多多益善 送红股在过去是一种纸上概念或叫纸上操作(PaperWork),如今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则叫数字概念,在公司来讲只不过倒个帐户,在证交所和登记公司的中央电脑里做个加法,增加数字而已。送红股固然不会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对股东来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首先,收到红股,将收益作为本金留存公司是一种再投资行为。作为股票的职业或长线投资者,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赚的不是钱,而是股票。只要公司经营长线看好,股票多多益善。其次,从市场评价来看,送股题材相当吸引人,但送股之后若能实现每股盈利的同步增长甚至更快增长就越发理想了。根据信息内涵和信号理论,大剂量送股可以说是一个信号,它起码表明了公司对盈利增长的信心,因为大剂量送股后每股收益被稀释,为了填补每股盈利的缺口,公司就须加倍努力。第三,大幅度除权后,股价相对便宜,交易也较以前活跃,容易激起投资者的填权预期。投资者对股票红利的偏好与公司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同时也向公司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对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的追求。第四,送股还有避税,没有交易成本等优点。 公司经营者一般情况下并不情愿分红,既不愿意送现金,也不愿意送红股。但是为什么有些公司选择了送红股呢?除了一些外部压力外,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还是为了更多地圈股东的钱。例如,某一小盘股要配股,承销商会出主意说,先送红股将盘子做大,然后配股,这样配股价不致大高,还可以多圈钱。所以中国的上市公司如果大剂量送股的话,接下来可能就是大剂量的配股。 纵横国际(原南通机床,ST通机,600862)的资产重组和以后的送股、增发是笔者曾接触过的一个案例。该股从98年的7元多起步一直涨到99年的36元,涨幅500%。其中原因是江苏国际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入主以及而后可以预期到的资产重组、业绩提升、送红股等利好。当时公司的重组方和投资项目需资金4亿多,计划先送后配股或增发。但公司决策层有几个疑虑:第一,是否需要送红股?要送的话送多少合适?因为不送照样可以配股或增发,如果照原计划10送10,送过之后,再加上配股或增发,流通盘子大增,以后日子不好过,股票有可能成为一只死股。第二,是配股还是增发?价格多少合适?第三,除权之后盘子谁来接?有些庄家对填权不感兴趣,除权后可能要出货。笔者的意见是:这些问题要综合起来看。首先,送肯定要送,而且还要10送10,现在的股价已经是骑虎难下,庄家的目标是10送10,投资者也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无论是配股还是增发,股价都不能过高,你总不能弄出20元的配股价和36元的增发价来。那么大剂量送股就可以大幅度除权,10送10之后除权价是18元,这个价格就可以为配股和增发扫清投资者的心理障碍。其次,配股有30%的限制,还要给股东至少20%的折扣,就南通机床来说,送股后流通股5000万,只能发行1500万,14元发行价,大致能筹资2.1亿。不仅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还有一个国有股、法人股如何参与配股的问题。增发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对投资者尤其是大机构投资者,要积极地展开公关推介工作,既要稳住现有的,更要争取新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公司决策层对未来是否有信心。公司决策层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手里赚钱的项目很多,只恨钱少。既然如此那就放开手脚大干吧,只要你能挖出金子,不怕股东不掏钱。 南通机床重组不到一年,历史上大比例送红股的公司是否都实现了高增长?
由于字数太多,放不完,原文请看
http://www.cs.com.cn/csnews/20001219/3010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