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星野什么意思
星野的意思
1、《美少女战士》里面的人物
动漫作品《美少女战士》里面的人物。变身口号:Fighter Star Power Make Up ( 中文译作:战斗者流星力量,变身!)
2、与天上的星象相对应的地面的区域
星野指的是与天上的星象相对应的地面的区域。人们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对照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作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3、《魔法咪路咪路》中的角色
星野,日本漫画《魔法咪路咪路》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梅园家的管家,梅园防卫队的队长,不管小桃到哪里去她都会在身边,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保镖训练学校(简称保学校)毕业,跟平井同梯受训,两人在学生时期就一直在各种小事上竞争。其实喜欢平井,但不敢承认,实情只有小桃发现并决定撮合。
4、运动品牌
星野,申请于2018年,是成都力欧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旗下运动用品品牌,产品涵盖有台球桌、桌式足球桌等。
5、《火王之千里同风》片尾曲
《星野》是电视剧《火王之千里同风》片尾曲,由谭旋作词、作曲,王铮亮演唱。
『贰』 求国有企业内部冲突的英文文献,...求求大家帮帮我
你可以参考以下一篇范文,也许对你的论文开题有所启发,希望对你有用
原 形 毕 露
超级主义者的导论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中国国内的企业,他们对“三井物产”这样的日本综合商社的了解也很肤浅。基本上普遍的认识是,综合商社是一个经营几乎所有商品的贸易公司。他们简单地认为“综合商社”的意思就是“各种商品集合经营的贸易公司”。其实这完全忽视了综合商社更重要的金融和投资功能。所谓“综合能力”,不是指“多种商品贸易”的能力,而是强调贸易、金融、投资、物流、信息和人才的综合运营和协调的能力。而综合商社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其代位政府,以类似民间企业的行为方式,行使着国家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对于普遍接受大学的西方经济学教育和美国MBA教育的中国企业家们和经济学家们,日本综合商社的学问也许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和争论了。在目前普遍矮化日本经济的舆论导向下,许多研究日本经济和社会学者被排除出中国主流学术圈外,他们的声音早已经被人数急剧扩大的美国经济学博士们的著作所淹没。特别是当今厌日情绪急升的形式下,似乎也不合时宜去提倡研习日本经济模式。所谓“不景气的十年日本经济”更放大了日本经济制度的罪过。这对于隐藏和融化在微观经济世界中的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体系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它们近在咫尺,几乎无所不在,却也无从被中国人关注和发现,更不用担心被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对手识破和模仿。当我们为中国各种宏观经济统计数字的高速增长而欣喜若狂时,他们却暗自为大方的中国带给日本的巨额财富而兴奋不已。
有一句话叫作“眼不见心不烦”。可是,我偏偏工作在一个处于日本经济领导地位的最老牌和最有影响力的综合商社中,眼见中国公司凭借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刚刚打出的一片天地,不知不觉中被纳入了日本财团的势力范围。看到周围发生的中日冲突,无不与综合商社或其所关联的财团企业有关。有谁会想过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是日本三井财团的成员呢?从宝钢的资本构成和它建设在中国土地上的事实,没有人会怀疑它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可是,如果宝钢离开“三井物产”涉猎的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没有“商船三井”的铁矿石运输和“三井造船”制造的大型矿沙船,不与三井物产和新日铁(三井物产的伙伴)建立合资物流销售公司,没有“丰田汽车”(三井财团成员)和“通用汽车”(三井财团伙伴)这样重要的客户,宝钢能够迅速提升它的产品档次吗?另一个问题,宝钢与外国谈判铁矿价格和合作投资的意志和行为是由中国人自己所能决定的吗?
去年年底,出现了一件震动中国经济界的大事,“中航油”在海外石油贸易和期货市场交易的博弈中,一下损失了5.5亿美元。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一员,拥有世界上很多油田的股权,是这场赌博的庄家(受益者)。在这场赌局中,三井财团有两个重要的关键成员,一个是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向赌徒“中航油”进行放债;另一个是参股三井住友银行的美国“高盛公司”,通过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阿尔龙”向赌徒“中航油”提供财务管理和期货交易咨询。显然,在一个四人游戏的麻将赌桌前,三井财团占了三个位子,并扮演着不同角色,而另一个位子留给了“中航油”。由于三井物产拥有全球的贸易和情报网络,加上财团另一成员“商船三井”掌握的全球货运订单情报,就可以轻易判定石油价格将持续上涨,提前埋下大量订单。只要“中航油”不断从“三井住友银行”借钱,然后按照“高盛公司”的意见投入赌局。这样一来,三井物产就可以赚到大把的银子。
现在,“中航油”输光了银子,欠了三井财团的成员(伙伴)“三井住友银行”和“高盛公司”的债。他们向“中航油”催债是再合法不过的事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或者他们可以逼迫中航油的后台为他们莽撞和缺少经验的儿子“中航油”把钱垫上。“中航油”实在还不起债,把股份折价抵给债主们也是不错的事情。今后,“三井住友银行”和“高盛公司”成了与中国垄断巨头在一起工作的董事,可以分享超额垄断利润。同时,对于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行动,三井财团会更容易地捕获到有价值的情报,这对把握石油市场变化和控制贸易风险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即使“中航油”清盘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三井物产赚取的利润从整个财团看足够弥补“中航油”欠三井财团成员的2千万美元债款。对于三井财团这一年在石油生意中赢利的不止一个5.5亿美元利润而言,这点儿债款损失只是个小意思。
综合商社本身就是一个贸易和金融的综合体,再加上它的财团企业的配合,对于孤军奋战的中航油来说,犹如羊入虎口,必死无疑。我在三井物产东京工作的一段期间,亲身经历向韩国和台湾供应美国粮食的贸易与期货相结合的实战过程,才真正理解了综合商社对大宗原材料的定价机制、贸易实务和风险控制。实际上,对于粮食、油料、糖、棉花、石油、矿产、钢铁和有色金属等具备成熟期货市场的商品,综合商社的操作手法都基本一样。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我不能在这里做更进一步阐述。“中航油”不过是中国垄断石油企业的代理人,根本不具备从事大宗原料贸易的资源(包括人才、信息、决策机制、风险控制、实战经验等),出现巨额损失只是早晚的事。在旧体制下,由于国营垄断公司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或银行贷款来补窟窿,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和损失没有暴露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和台湾企业长期与日本综合商社、其它金融大亨和大鳄们对手大宗原料贸易和期货,但它们有一套自我保护的组织系统,非常值得借鉴。
中航油事件只是中日两国在石油领域展开较量的一个插曲,双方更多的冲突和对抗早就不断暴露出来了,而背后总能看到日本综合商社的身影。特别是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萨哈林油气资源上争夺异常激烈。为争取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走向,日本不惜血本,志在必得。此外,中国和日本还在印尼东固天然气项目和靠近钓鱼岛的东海油气田开发上发生强烈碰撞。事实上,日本是一个能源和矿产资源赤贫的国家,所以它把资源保障摆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结合国家政策,日本综合商社在世界各地积极获取油气田的开采权。
综合商社作为投资中介组织,主要利用其长期稳定贸易经营建立起的全球信息网,为财团内部的生产型企业寻找市场定位或投资伙伴。在与财团内的生产企业共同确定投资意向后,通常由生产企业占有支配股份,综合商社以10%左右参股。综合商社为生产企业投资提供中介工作的真正收益来自于未来长期的为该投资企业提供的贸易和物流服务的收入。日本式的以综合商社为中介体主导财团成员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是金融与商业有机结合的具有战略前瞻性的长期投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对投资企业原料供给和产品销售的控制权,从而实现其财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长期化。必须提高警惕,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掌握着大量国有资产,他们的“投资银行业务”潜在着成为被外国大资本(财团和基金)利用的工具。外国大资本渴望获得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资产,从而最终瓦解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
当大家看到电视剧《小兵张嘎》和《白求恩大夫》中的日本“零式”战机投下的印有“三井”(“井”字中有个“三”字)标识的军需品被八路军缴获时,是否意识到“零式”战机和“三井”军需品是由三菱财团和三井财团的企业制造的呢?虽然二战已成为历史,重新组建的当今日本财团还是沿袭了战时经济体制的很多重要内容,其当前所属企业通常是军民两用型企业。日本的实际军事力量并不是用军费开支来衡量的,而是看其财团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企业之间的综合配套能力。随着日本财团的产业外移和海外资产的迅速增长,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保护其不断膨胀的海外利益成为财团的一种迫切要求,这也是他们急力修改教科书和相关法律,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内在原因之一。名义上的日本政府,还会为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体系争取最大利益,确立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台湾问题牵动着海内外每个中国人的神经。在历史上,日本旧财阀是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的真正主角。目前,台湾企业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事业体系。但是,它们又与日本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几年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高速成长,引起日本综合商社高度重视。为了带领日本财团的成员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商社非常需要既了解中国市场而又按照国际商业规范进行经营的合作伙伴。由于台湾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接近日本企业,并且拥有在大陆的销售通路,自然成为日本商社将其纳入自己财团体系的首选目标。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抉择,可能会有更多的台湾企业投入日本财团的怀抱。不由的感触道:没娘的孩子象根草,这是台湾在大陆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真实写照。中国自己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体系在哪里?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否应该从实现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的统一开始呢?
我们的企业家和经济领袖们能否重新研究中国微观经济的管理模式,尽快行动起来,组建和运转自己的综合商社和财团机制,从而确立自主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支柱体系。否则,我们国家的大量关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就象是没娘的孩子一样,将会一个一个被日本财团领养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那些以经济改革为名义实行管理层持股的国有企业往往容易成为日本商社的重点猎取目标。因为当管理层个人持有大型国有企业股份时,日本商社可以投入很小的资本与该企业管理层建立紧密的人脉联系,从而影响和间接操控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层个人可能会为了自己股权价值在短期内最大化并兑现为现金,以很小的代价将战略性国有资产转给日本商社或其财团企业。当中国联想收购美国IMB股份时,美国政府立即出面干预和审查,这应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需要说明的一点,战略性资产的价值不等于企业的净资产。
中国原有的经济体系似乎完全按照美国经济教科书的指导,在跨国公司的巨大压力下,如同苏联解体一般,正在走向终点。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帮助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官僚经济体制结构,引入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但是,当一种旧的经济体制被破坏后,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经济体制才能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使中国尽快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综合商社和其财团企业在中国的大量经济活动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培养出一批重视实践和经验积累的综合性人才,也是制衡欧美企业在华谋取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日本企业带给我们更多集体主义的文化和作风,这完全区别于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理念。而且,与日本公司的近距离接触,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这样一个问题:那种以股票市场和基金管理为中心的、拜金主义的、美国式经济改革方案是否可以真正造就一个富强的中国?也许还有另外一种选择 —— 重商主义的、日本式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
明显感到,随着美国金融寡头(基金机构)在宏观领域(汇率,期货)的强大压力,和日本商业巨头(商社财团)在微观领域(资源,物流)的激烈争夺,中国经济正在受到外国势力越来越多地控制。当我们为以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中国体育军团在世界比赛中屡见战功而欢喜雀跃时,日本国民早已习惯于自己的经济军团(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在国家间的经济竞赛中所向披靡。美国的好学生南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这样的发展中地区已经成为日本财团的属地;不可一世的美国必须承认其制造产业正在被日本财团企业蚕食;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中东的丰富资源正在成为日本商社的囊中之物;毫无疑问印度和非洲正在被列入日本财团的新战略目标。唯有欧洲是个例外,因为那里是与日本经济组织模式类似的德国的势力范围,日本财团很难有空子可钻。另外在东亚,韩国是一个不可征服的国家,因为韩国有着从日本学来的以综合商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财团产业。在国内,温州是仅存的一块不被外资沾染的净土,因为它们有着类似日本人的商业行为和儒家理念,但组织方式还很原始。我禁不住要问,中国的未来将会如何?
刚刚提到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的奇迹,可是多少青年人知道他们崛起的秘密:正是以日本为最强大的对手,不断地研究日本、敢于与它们竞争与对抗,最终成为世界乒坛的主宰。中日争端的实质是争夺东亚主导权的斗争,同时也是一场经济利益的博弈。如何与日本搏击,建立怎样的中日睦邻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让我们通过《中国乒乓球五十年辉煌历史回眸》的历史记录,重新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年代吧:
1961年4月4日,第26届北京世乒赛开幕了。4月9日,男、女团体决赛开赛,两场比赛的对阵双方都是中国队和日本队。女团决赛首先开始,日本女队经过五盘鏖战,以3比2获胜,实现了她们在世乒赛女团比赛中五次夺魁、三次蝉联的梦想。女团决赛尚未结束,男团大战便在万众瞩目间开始,中国队的决赛阵容是庄则栋、徐寅生、容国团。日本队应以星野展弥、木村兴治、荻村伊智朗。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了世界乒坛的天皇-日本队,第一次捧得斯韦思林杯。这枚男团金牌凝聚着中国乒乓球队九年的梦想、九年的汗水、九年的付出。男团、男单、女单金牌相继入帐,在26届世乒赛上大丰收的中国乒乓队震惊了世界。
1963年4月,第27届世乒赛中国男队继续保持优势,夺得男团冠军、包揽男单前四名、获得男双金银铜牌。中国队此番出征,派出了秘密武器--直拍削球手张燮林。张燮林,江苏镇江人,曾进入上海队,1959年参加了国家队集训。在26届世乒赛中,他的这种新打法一亮相,就削倒了日本队的星野和三木。从此,他被中国队雪藏起来,直到27届世乒赛。在团体决赛中,他又展示神削绝技,击败了日本队的三木和木村,为中国队蝉联斯韦思林杯立下大功。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由梁丽珍、李赫男、林慧卿、郑敏之组成的中国女队顺利杀入团体决赛,对手正是宿敌日本队。时任女队教练的容国团排出奇阵,用林慧卿、郑敏之两员削球手出战,打了日本队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她们以3:0战胜了蝉联四届冠军的日本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接着,林慧卿、郑敏之又在女双比赛中夺魁。中国女队连夺两金,从此吹响了崛起的号角。在女队打响翻身仗的同时,男队也连奏凯歌,庄则栋、张燮林、李富荣组成的团体阵容在决赛中击败了由木村、小中健和高桥浩组成的日本队,再度蝉联斯韦思林杯。
可惜的是,同样是60年代,以日本综合商社和主力银行为核心的日本经济军团(财团)重新组建之时,中国却没有一只象中国乒乓军团一样能够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与日本对抗的经济军团。唯有韩国人在70年代学习日本经验建立了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成为一只抗衡日本的有生力量。日本式的财团体制实质上是面对经济自由化的经济环境,采取的一种对抗外国经济霸权,巩固和发展本国独立自主经济体系的一种战略选择。根据目前中国人均GDP、人均收入,城乡差别,教育水平和企业组织等各项综合指标,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中国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日本六十年代中期极其相似和接近。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拉美和东南亚道路,一条是日本和韩国道路。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可以说将取决于中国国民对建设富强国家的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叁』 上个世纪日本泡沫究竟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到底繁荣到什么程度
现代提起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主要原因是对比时下中国社会。二者还是存在些差异化的。但国内介绍这段历史只有空洞的经济数据上,全面性回答凤毛麟角,答主详细说一下吧,后段主要集中于社会面上,看看泡沫经济虚假繁荣鼎盛与破灭后日本世相……
如果大家玩过世嘉在2015年所出的PS大作《如龙0》,其实会留有一点印象, 游戏内容背景就是泡沫时代。游戏中很多幕与情节都是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映。比如开场第一章CG动画中所描述:挥舞着万元大钞在东京大阪街头都打不到计程车,现实中确实这样。
(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出租车行业也堪称是主要见证者,打的就跟刷公交卡一样。生意火爆,只有出租车司机挑乘客,哪轮得到乘客挑三捡四? 虽然都知道日本的计程车收费老贵,但比起那时来简直就是毛毛雨。东京都内,赤坂到六本木五公里不到距离现在计程车价也就1500到2000円左右。但1989年的起步价是1万円,完全不按规定价格。别嫌贵,还有个夸张的例子,1988年『周刊文春』8月刊里甚至记载,夜10点,银座附近区域五分钟车程有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竟然砸了100万円。你觉得多了,其实不多,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円,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円,还有曾经领过1亿円的超级传说。放到今天恐怕就是中国的土豪,BAT三巨头也不见得如此出手阔绰。)
以上只是一例,现在具体分段讲解:
”
(1) 泡沫的形成——政府的过策:
所谓泡沫时代大抵分为两个时代,1986年~1992年,是泡沫诞生以及亢进期,1992年~1997年是泡沫幻灭时代。现在日本人讲到那段历史,追究历史责任第一个想到的是1982~1987年的首相中曾根康弘。中曾根任内大规格的公共投资刺激政策与金融放宽政策被认为是祸根。
1985年9月22日,当时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政大臣,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日本的财相是接中曾村班的竹下登。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四国对美元汇率迅速升值。日元由1美元兑换240円一年不到时间内徐徐上升至120円。
(美国纽约市广场饭店)
(会谈前G5国财相合影:从左往右西德财长施托尔滕贝格、法国财长贝雷戈瓦、美国财长贝克、英国财相罗恩,日本藏相竹下登)
近些年国内沿海出口型企业饱受人民币升值苦恼,所以汇率升值的恶果也不必多说了。现在说说日本的应对措施。为了弥补升值带来的企业出口经济上的损失,第一选择是扩大内需,当然因为日本是自由市场,扩大内需必然要应付外资的进入。
(每日新闻1985年7月,成田机场外币兑换处一位入境美国游客与日本职员表情强烈反差,当时日元对美元是247:1,上个月是239:1。所以当这位美国游客用美钞兑换时,一眨眼感觉只兑这么点日元,一脸惊愕。)
当时世界形势对日本非常有利。首先是经济上,1987年10月19日,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开盘从2246.74跌到1738.74点,整整跌了508点,跌幅22.6%,创历史最高,史称黑色星期一。同日欧美香港各区域指标股市纷纷大跌。唯一不受羊群效应影响的是日经指数,反而逆势增长了9.3%,创开盘以来第二,至今历史第五的高成绩。
(1987年7月19日至1988年1月19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振荡图)
日经指数从1986年初的13,113.32円到1989年12月29日到达历史最高位的38,915.89円,当时的股评家胸有成竹地说,“4万点开头,年末5万点,三年后10万点都不成问题!”这个说法,看下面的上证指数图,诸君何曾相似,绝对想骂娘。
日本股市繁荣与美国股市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背后是1970年后半端以日本丰田汽车为首的制造业产品在欧美大获成功。日货的横行,给美国制造产业冲击最大。1984年美国贸易赤字1233亿美金,其中对日赤字最大达368亿美金,1985年这个数字扩大到496亿,砸日本车成了美帝汽车产业工人常态化发泄。大量工厂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导致犯罪率提高,治安不好的社区房价大幅下跌,资本外流向热钱市场。
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苏联的日子此时更不好过,从1979年起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10年之。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波及周围15个国家的农畜业,苏联政府的公关应对粗暴而无能,又使得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威信堕失,东欧剧变潮开始。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内部经济重轻工业失衡,官僚主义盛行,民众生活质量下降,爆发不满,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冷战末期两超级大国的式微,无疑利好的是第三位的国家,这个道理就跟2001年后的911,美国侵略阿富汗后,中国趁机大发展一个道理。战后日本从50年代后半期发力经过25年高速增长,政府与民间皆财力雄厚,泡沫危机前的1985年根据美联储预估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积蓄与外汇储备两项合计有545亿美元,为世界第一。1986年7月日本大藏省向国会缔交报告,宣布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当时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而美国对外债务却有1114亿美元。1985年美国金融杂志《American banker》评选当年世界世界银行储蓄榜上,日本银行有7家进入了前十位。第一至第四全部被日本银行(劝业 富士 住友 三菱)霸占,日本全国银行储备额超过100兆円,底气十足。
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资金充裕的日本政府开始了公共事业大投资。1986年9月19日经济对策阁僚会议上了通过了总额为3兆6320亿的“特别综合经济对策”,其中2.8兆全部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设施道路兴建上。此后连年增加预算,整个80年代日本公共事业投资合计为291兆3,439亿円。90年代变为460兆2,869亿円,翻了1.6倍。1992年日本公共事业投资占GDP的6.4%,约为英国的3倍,美国的3.8倍。公共事业投资费用膨胀一直是日本财政赤字主要原因,至今仍然困扰着日本政府。
1985~1986年开始的公共事业大投资主要为三类:①公路桥梁,②港湾地域开发,③旅游度假国民福祉设施。现在看有些投资是纯粹浪费,但有些投资在如今看来,也是相当值得的。
首先是公路桥梁。
(1972年开始起工1987年竣工,纵贯七县的东北大动脉,日本最长高速公路的东北高速全线679.5公里通车,如果没有1986年追加预算,可能要拖到1989~1990年度。青森到东京8个小时成为可能,过往青森到东京,只能坐普通列车先到岩手盛冈,然后转乘东北新干线到东京,一般要1天多。这条公路意义不言而喻。)
(1988年3月13日,本州青森县和北海道函馆地区之间津轻海峡之下的青函随道通车,全长53.9公里,计划投资6890亿円,实际支出9126亿円。因为铁道建设的庞大开支,国铁累年亏损,中曾村政府于1986年开始国铁分割民营化,连年拖迟的青函随道被划管JR北海道,一度差点开不了工,谣言后来是初代社长大森义弘领着随道专务与高工跑去跪在当时运输大臣三冢博家门口,方才取得765円亿追加投资。在离海面135米以下,本州青森县中小国站32.5公里处有个名叫龙飞海底的车站,这个站台现在是不下车的,除非紧急情况。但每趟都会停留3分钟并报站,名字的起源因为本州最北端岬角叫龙飞崎,这里也建有全工程34名殉职者慰灵碑。)
(1988~1999年连接四国与本州的三条跨海大桥线[濑户 明石海峡 今治尾道] 相继竣工通车,五座大桥总工期历时21年,花费4兆日円。本四大桥事业耗资过大,小泉内阁执政后把其又剥离出去,减少政府开支。但以1988年4月10濑户大桥通车为象征,算上1973年贯通的九州至本州关门大桥,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日本四大区域陆上交通从此被彻底联通,无论从军事还是民用意义均十分重大。)
下面就是有点浪费的工程:
(1989年开工,1997年竣工的全长15.1公里东京湾横断高速道路,设想是从东京湾神奈川县川崎,直接连接房总半岛一端的木更津。主体是由木更津一侧4.7公里桁桥与川崎侧9.5公里海底隧道组成,建成以后原来千叶以南到东京需要90分钟减至半小时内,同时也缓解首都圈公路压力,形成京滨房总两地联动性,每年至少为沿线3县1都带来5兆円经济附加产值。这条公路原定计划资金1.15兆円,实际花费1.44兆円。因为建设前期属于日本泡沫经济鼎盛之时,该公路海底隧道用上当时日本最先端的土木技术,建造两座换气塔用于通风。建设后原定每日可通行各类车辆3.3万车次,偿还贷款期为30年。但梦想虽然美好,现实是残酷的。竣工前一年,公告通行费普通车辆是4900円,但时代己经不是泡沫虚幻时代,日本老百姓手里没钱。京叶高速收费不过1200円,4900円可以来回跑两趟,中间还可以买瓶矿泉水。JR京叶线更方便只要740円。所以公告一出,遭到社会媒体非难。当时交通大臣龟井静香跑出来站台,说大家放心5年后必定降到4000円,被人扔了鸡蛋。开通后普通车收费降为4000円,搭载ETC 3320円,但即便这样现在日均通行辆只有1.1万辆,绝大多数还是半夜凌晨段,节假日的ETC 800円大优惠时段, 从通车至今一直亏损,更不可能带来5兆円附加值。现在偿还期限已经升为50年,在这条路白天开车基本可以“无人驾驶”,被千叶人称为无用的长物。)
②港湾开发;
8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沿海大都会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把旧有的港湾闲置仓库地区改造为观光旅游经贸新兴区为象征,日本也很快在神户、东京、千叶、大阪、横滨、福冈等地进行港湾区的开发大建设。
(1987年开工,神户人工岛港岛第二期开发现场与2011年从神户市章山远眺摄影图。二期占地390公倾,2010年完全竣工。原定是神户医疔产业都市区,建设大型医院与养老福祉机构25家,吸引日本乃止亚太区域中坚富裕阶层。但生不逢时,1995年阪神大地震,1996年资金不足,工程被废止了两年半,计划中19个医疗机构因负债累累,经营不善撤出,改为居民小区与贸易屯货港囗,但听说最近中国南方某医疗大企要投资介入,道理嘛,你懂的!)
(千叶县千叶市与习志野交接处,靠近成田机场 面向东京湾的千叶幕张新都心,占地552公顷。该开发实际1967年便计划,1980年运土填岛公程完毕,开始进入发展快速期。1989年随着标志性的幕张国际会展中心开业,当时千叶县知事沼田武喊出了10年内超过横滨,15年后成为新东京的的豪言壮语。县企化厅打出「职住学游」四位一体未来国际化大都市模板。口号熟不熟悉,有没有不过不要以为他们吹牛,当时东京地价太贵,有不少大企业为了海外与新事业部门发展都纷纷与千县政府签订搬迁入驻备忘录或协议。如索尼、日本航空、三得利、夏普10余家。但泡沫一破,通通不认账了。他们一走,三井为首不动产公司立即停止开发计划。截止2016年1月还有116.2公顷地域被闲置,计划常住人口2万6,就业人口15万。实际常住人口1万人不到,就业人口5万多。而某些地方现在只能屈就,改为小卖店,连锁超市,杂货铺。至于那位县知事沼田先生自知愧对千叶人民,2001年宣布退休不再竞选,2011年去世。不过也不是他的错,2000年他一年跑了十四个国家27个城市,172家海外企业作推介会,还能责怪他?截止2015年,幕张新都心开发事业带来的地方专项県债是31.96亿円,这个债务预计还需要6到7年消化。不过“好消息”是现在他们千叶人攀上了上海绿地集团,先期投资100亿円。)
除了这些比较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主要是传统经济地区强势,比如东京的佃岛,天王洲,台场,横浜市未来港,大阪的天保山。
(东京佃岛)
(横滨未来港)
(大阪天保山)
③观光业发展的名所与旅游度假村:
1987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部『総合保养地域整备法』,旨在鼓励地方政府兴建国民福祉的度假疗养设施。最初设想是全国36县至少一县一所观光酒店,一座疗养设施,总投资计划25兆円,全部参照欧美风格式样,希翼带动日本第三产业大飞跃,如上图所示。为了能够让这个计划实现,日本出台、修正多部法律,比如为了保证度假村的充分利用与客流量,劳动基准法规定企事单位用工不得少于每人10天带薪休假改为20天。土地整备法案中农林用地转换审批由农林省权限下放至县厅,银行优先贷款以及前3年免息还贷方案。在这样的优渥条件下,各县市纷纷上马大大小小新项目,1991年总务省会计局统计全国41道府共计有9000个己建成或正在施设,计划中项目,占国土农林面积19.2%,总计划金额高腾至365兆円,近乎到了疯狂的境地。这个计划带来了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助长了土地投机行为。当然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彼祸我福,现在去日本各地旅游,住的高级旅游酒店大多数都是日本泡沫时代的遗产,建得相当漂亮,有的现在成的我国国资境外资产。下面就介绍三处度假村,真心浪费。
(1):北海道勇払郡占冠村旅游度假村
(1984年由北海道官厅提案,四家民间会社开发,1987~1989年建成四座30层高以上,总容纳1万5千人的大型旅馆。是当时日本唯一在山岳地带建成的大型旅店,该酒店特色便是天台观云海。整个度假村总投资2000亿円,占地6000公顷。但其最鼎盛时期客流量不过1万1千人次,要知道该郡总人口不过2万3,村人口1300余。1993年经营困难,负债142亿,转手给北海道拓殖银行,但1998年该银行也宣布破产,几经转手,2015年该度假村归上海复星集团豫园旅游商城股份公司所有,买断金额为183亿円,委托日本星野酒店集团管理。)
(2) 九州宫崎县宫崎市日南海滨度假中心
(九州东南端的宫崎县算日本几个倒数经济发展的“穷县”,为了追赶时代潮流,1988年该县上马立项了九州地区最大的度假避暑中心,总投资2157亿円,建成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沙滩与海水浴场,能仿真夏威夷的开闭式模拟采光系统。初年度入场者目标250万人次,实际最高峰也只一半。但建造时候就有人提出质问,我们这儿出去3公里不到便是大海,为什么非得搞室内游泳池?这不是胡闹嘛?然后截至2001年负债总额3260亿円,每年200亿赤字,2001年卖给了美国公司,2009年美国公司又甩手给了宫崎县厅,现在成了宫崎人心痛,据说宫崎县观光科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各地广泛游说,诚招接盘侠!)
(3)千叶县船桥市室内滑雪场。
(1989年建造,1993年开业,总工费400亿的船桥SSAWS室内滑雪场,【SSAWS】取英文'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in Snow',汉语就是一年四季都在冰雪世界的意思。建成后成为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和上面宫崎的例子一正一反,一个是画蛇添足,这个是无中生有。构思层都是心血来潮的奇葩。当时日本流行滑雪热,最有钱的当属东京人,但新泻,岩手,青森太远,来回不方便。不如我们千叶造一个,就在旁边地利人和。有人问,我们这没雪没山啊?真是笨蛋,没雪不会造一个室内嘛?于是项目立马。开业后门票是7千円,前三年客流量是100万人次勉强保本。但1996年泡沫崩坏后,就情况不妙了。首先客流量降到了70万人次,门票也降到了1400~2000円区间,来的大部分还是中高校的青少年,半价、优惠卡、打折券不说,这些小鬼还TM尽挑最热的时候来滑雪。滑雪场一天空调与制冰机电费就要3400万円,门票收入才1300万円,不亏本才怪。每年赤字约20亿円,因为该设施不能另作他途开发利用,钢结构复杂解体都要18亿円经费,所以连买家都没有,于是该滑雪场到2003年9月不得不正式拆除。该地拆除后变成了宜家商场)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就稍微列一下图:
(长崎的荷兰风情村,开业1983年、闭园2001年,建造资金389亿円,倒闭后债务39.5亿円)
(北海道带广市的Gluck王国,取自德语幸福之意,意为筑造格林童话般的乐园。1989年开业,2003年破产。债务23.8亿円)
(左图为三重县志摩市的西班牙风情村,1994年开业,1999年关门,右图是香川县丸亀市REOMA WORLD 公园,1991年开业,2000年倒闭)
(新泻县柏崎市土耳其文化村,96年开园,2001年闭园,该县同时期还有1个俄罗斯文化村,瑞典文化村。)
以上是日本政府公共投资过热现象一环,但不要以为他们的眼光只停留在日本中。1988年日本政府在当年日韩FTA交流大会上野心勃勃提出建立环黄海经济圈,并承诺每年不少于15亿美元对中对韩城市投资,次年为了吸引日资投入,开发沿海城市。姚依林副总理访日,科学技术部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成为官定合作机构,曾经有计划让鹿岛建设,三井地产出资在中国大连,青岛,天津,上海,开设“游乐地”与“度假村”,但后来这个计划因为1989年夏的一系列事件告吹……
地价是如何推高的:
左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积约为41万平方公里,右图是东京都心部日本皇居,面积为3.4平方公里。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日本泡沫时代的一句不动产界的流说:如果天皇肯卖皇居,我们可以拿整个加州跟他换。皇居肯定是非卖品,美国人也不可能拿加州卖给日本不动产商人,这句当然是玩笑话。同时期还有东京都23区的全部土地可以买下整个美利坚合众国(后面会说道)。但从这些狂悖之言中也可以看到泡沫时代日本房地产投机的疯狂。日本当时不动产价格有多高,看下面几张图:
1989年东京银座5丁目鸠居堂前,当时国土交通厅公布的当年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円,折合97万美元,这也是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1991年最高时为1亿2千万円,从1986年开始此地一直蝉联日本地王30年,现今价格4000万円,跌了差不多有2/3。下面再看看,泡沫期日本全国平均地价的变化:
从1983年开始日本全国总平均地价从11万涨到了最高峰1991年的59万,整整翻了5.36倍。1986年广场协议后次年是个重大转折点,1985~1986年全国土地价格近乎翻了一番。2015年日本全国平均地价是14.99万円,可以对比一下。再下面是东京的历史地价,2015年是84.15万円,折合人民币5.25万,仍然要比中国上海贵。
推高房价的因素当然有很多,投机肯定是主因,但为什么会产生投机行为的土壤,这是最值得深思的。
广场协议后,大家都知道日元兑换美元升值了一半,出口企业利润受到下降,仅1986年一年日本企业在因日元升值问题上便损失了8兆円。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日银采取了降低企业贷款低率,放宽企业贷款融资条件办法,由过去连续12年的5%一下子减低为2.5%。以此希翼减轻企业债务。一般而言这种做法在通常都会产生利好结果。但这次的问题有点复杂,虽然贷款优惠了,企业融资压力减轻,但因为对欧美海外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高工资,都不肯在国内加大设备投资,何况日元升值进口原料成本便宜了不少,很多企业为了省钱省事,就更不再寻求产业链式发展。大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劳动力廉价的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与这些国家交易摩擦,通常选择当地生产及设备投资。而中小企业则没有那个能力,把精力放在出囗转内销。这样虽然看似企业仍然维持景气面,但实质日本产业空洞化。比起这个更严重的是贷款利率阧降了一倍,过快过急过松又不及时做调整,企业手上流动资金增多,形成了过剩的局面。据三井住友信托银行经济研究课1999年报告,1986~1988三年内,日本银行业一共向日本民间企业提供融资67.5兆円,由贷款利率下降产生企业过剩资本高达20兆日円,这么大一笔资金在社会上流动,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不久随着1987年中曾根政府公共事业建设大规划公布,建筑地产业大利好形势下,这些企业为追求利润,肯定把这部分钱投到房地产上,推势助长了地价也成自然。
另一方面,银行给企业贷款利息减低,势必也要降低付给民众的存款利率,减轻自身压力。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也被认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不二法宝,实际也不见得,至少在中国银行钱转入各种理财产品中,后面就不说了……1986年「公定步合」同时,日银把1.75%的活期存款利率降为0.26%,利息降低,一些日本老百姓看到不动产翻倍增长,怎么可能忍住,也把毕生储蓄压宝了上去。同时因为外汇套利关系,国外热钱也拼命涌向了日本的房产与股票市场。
(1965~2013年日本银行普通贷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变化图,可以看到1991年开始贷存两种利率开始突然上升,这是日本政府认识到资本过剩性的重大问题,大藏省与日银的官僚菁英认为此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结果是木己成舟,悔之晚矣。)
很多人肯定要问泡沫时代房地产投机问题有多严重疯狂,日本1988年末全国公示土地总价是1842兆円,美国的地价总额为403兆円,换句话说,一个日本列岛可以买下4个美国不止,而东京23区总地价是411兆円,所以才会说一个东京绝对可以把美国买下笑话。泡沫有多严重呢? 1989年日本地价攀升至2137兆円、1998年末最低时候是1388兆円,749兆日円的泡沫值,相当于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2倍。
(70年代初8%高存款利率时代与泡沫经济时代土地投机收益比较图,两者获利比较,看了这便一目了然。)
当然数字是空洞的,最震撼的社会实情。中国炒房最高峰只听过夫妻离婚,父子对状公堂,但从没听说过为此杀人恶性案件,日本就有一件:
1989年11月东京杉并区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叫冈下香的42岁中年人,杀死了一位居住在东京杉并区的82岁名叫远藤的孤寡老太。事情起因很简单,这位老太和子女别居,最重要有一幢公寓,市值4亿円。冈下香假意交往,并打听到这位老太长女何子身体不好长期住院,于是找到以前做保险认识的一个叫清水芳三同事,和何子交往并结婚,婚后不久,两人欺骗母女二人,把名下公寓财产改为何子名下,并伪造一份房产契约书把公寓以2.8亿円成功卖出。事发后三人(还有1人是冈下香的情人,本案从犯)本想卷款逃跑,但被远藤发现,冈下香便一不做二不休绞死了老太,逃跑途中又黑吃黑,把清水芳三射杀。冈下香与情人辗转日本各地潜逃,于1995年在茨城县被捕,2005年冈下香被执行死刑。
这件事背景无疑是东京地区房价炒高过于夸张,1990年在东京买一户60平米小户都要5千万円以上,基本上按当时4百万円工资标准,这要不吃不喝干15年,这让很多怀泡上京梦的日本年轻人忘而却步,甚至很多日本国民认为东京人不劳而获,在吸地方上血汗钱,批评政府哄抬地价。
上图为东京港区附近汐留CBD,这片建筑群现在云集日本电视台,电通本社,住友地产日等本顶尖企业。北边3公里不到就是银座。但上世纪80年代前半叶,这里是日本国铁会社汐留货物转运场。87年国铁民营化时,这块地总市价是7兆7千亿円。而日本国铁负债37兆円。这块地归日本政府所有,按正常想法肯定变现还债。但当时日本政府想卖却不敢卖,因为这么高价格出卖,国民又得骂政府哄抬地价,贱卖吧又不舍得。这样一直拖到1997年方才以3723亿円 卖出,还不及泡沫期1/20。
(88年东京都港区青山南骨董通一座民宅,立牌上写 “此土地家屋绝对不卖,结局是1991年该地变为小商住两用楼,推测转卖价格1.6亿円。96年时这座楼变卖,价格只要730万円,跌了22倍)
『肆』 历史警示过度股权质押是摧毁股市核弹头
时间走到2017年5月底后,面对中国A股的跌跌不休,大盘权重指数与个股的严重背离,以及关于IPO争议,股东减持新规实施等股市“故事”演绎的越来越精彩之机,突然传来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的倡议。
从6月6日午间到当日晚上,一天之内竟有10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兜底式增持倡议的公告,从而一举超过2015年下半年股市大动荡时期的数量。据记者统计,2015年共有11家公司发布类似倡议,2016年仅有4家,而今年6月2日至6日晚间,发布企业的数量猛增至15家。
咋一看,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无论是在A股大盘指数走低,还是个股处在低位,上市公司增持回购自家公司股票无可厚非。美股发生危机时,或者某家公司股价下跌过多时,在美上市的公司增持回购自家公司股票是作为“救市”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做法。美国公司回购股票都是市场化的选择,自动自发的增持回购。中国A股目前现状决定了急需出现这种好现象。在中国股市的危机关头,终于出现了自愿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应该值得可喜可贺的。
在一时兴奋过后,细细分析却发现这种兜底式增持背后竟然存在一大隐患。兜底式增持资金从哪里来是个必须透明公开披露的事情。从披露的公开信息发现,“喊买”背后,多数公司存在高比例股权质押现象。
比如,雪人股份于5月25日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汝捷累计质押股份14138.63 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78.40%。另外,第二大股东陈胜累计质押股份5377 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84.16%。
科陆电子4月26日公告,实际控制人饶陆华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计数为57487.3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4.64%,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0.86%。
星徽精密5月30日公告,控股股东星野投资已质押股份6852万股,占星野投资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64.81%,占公司总股本的32.67%。
不再一一列举。
一切金融风险的原罪是高杆杆融资。中国A股2015年的股灾,从资金最终雪崩断裂角度来看,是被疯狂加杠杆推向大风险泡沫的。凶手是股市流动性疯狂加杠杆。就在2017年初险资风险凸显的根本性原因也是疯狂加杆杠,将股权质押循环往复融资导致的。
历史上最血淋淋的例子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股市疯狂加杆杠融资,最终导致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的经济金融大危机。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股票市场。在那个“沸腾的20年代”,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股票繁荣,所有的人都在买进和卖出股票。这个疯狂的牛市中购买者所依靠的大多数都是保证金。这意味着购买者只需支付部分现金就可以买到价格10000美元的股票,差额部分以新买的股票抵押作为支付。
1929年美国股市达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当时,整个美国几乎所有人都笃信股市永远上涨,不会下跌。时任美国总统胡佛与时任美国财长奉行完全的商业主义,商业第一是胡佛政府奉行的所有政策核心。当1929年9月美国股市开始下跌时,胡佛以及财政部长都出来安抚股民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好,股市没有下跌的基础。同时商业大鳄的洛克菲勒、摩根等都出来告诫民众美国股市不会下跌 ,并且自己拿出了巨额资金来买涨托市。然而,却没有阻止住10月的暴跌。原因何在呢?
那时由于政府给民众传递的是经济一片大好,股市莺歌燕舞,永远不会下跌的信号。因此,许多民众企业都不再做实业、开工厂,而是把资金全部用来炒股,许多都是从银行贷款等借债炒股,并且把买来的股票抵押给银行多次贷款炒股。
然而,1929年9月美国股市开始下跌时吓坏了银行,银行立即要求股权质押贷款炒股者归还贷款。银行越逼越紧,炒股者只有卖掉股票还款,结果越卖,股市越跌,越跌银行逼债越紧,投资者越开始抛售股票,股市越暴跌。终于在1929年10月份美国股市崩盘了。
胡佛没有想到,民众也没有想到,财大气粗的洛克菲勒、摩根投入巨资也没有挽救美国股市崩盘的命运。接着世纪罕见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了。一句话,都是股权质押借债炒股等惹的祸。
这个历史血淋淋的教训一定要汲取啊。
不要埋怨说减持要管,增持也要管啊?关键在于是如何减持,又是如何增持的?法制制度与风险既是照妖镜,也是底线!
『伍』 日本和韩国有哪些事务所
1 .日本杰尼斯事务所--“吸血”的造星工厂
说起杰尼斯事务所,真可谓垄断了日本当红男艺人的大半天下。现任杰尼斯一哥——泷泽秀明,是最具人气的当红偶像,前任一哥“万人迷”木村拓哉,更是日本男星中的第一人,再加上偶像组合Kinki Kids的堂本刚、堂本光一俩兄弟,几乎次次名列最受欢迎艺人、最具人气偶像等等选举头几名,在日本和东南亚一带拥有无数的Fans。
杰尼斯事务所有180多名学员,他们拍摄连续剧、广告、开演唱会、主持节目、担任节目嘉宾,都是由事务所安排的。除了两位一哥和堂本兄弟外,杰尼斯旗下还有几个极具人气的偶像组合——岚、V6、SMAP的Tokio。
木村拓哉是SMAP的成员,除他之外,还有染成金发喜欢穿裙装搞怪的香取慎吾,以及稻垣吾郎,不断做大Show主持人的中居正广,再加上人气激升的草剪刚等;V6由冈田准一、长野博、三宅健、阪本昌行、森田刚、井之原快彦组成;而“岚”的成员相叶雅纪、二宫和也、大野智、樱本翔、松本润,都是一流能歌善舞的美少年。
可以说,杰尼斯事务所是一个很成功的造星工厂,每天都在那里批量地制造当红明星,并都在日本演艺圈占了一席之地,真可谓是星光熠熠,美不胜收。但是,无论是泷泽秀明还是木要拓哉,抑或是堂本光一、堂本刚,他们本身赚到的钱都不是很多,收入可是都进不了艺人排行榜,连大哥大木村拓哉也都在十名之外,泷泽秀明更是名落孙山,更不用说各位其他的杰尼斯兄弟。
传闻中杰尼斯事务所抽佣极高,连木村拓哉也曾公开表示,他受了多年的“剥削”。仔细想一想,比如Kinki Kids在香港、台湾都去开过演唱会,人气正旺,唱片也是大卖,怎么“钱途”就是不看好呢?而且光一和刚还不停接拍电视剧、出写真集,版税如果不是落入公司口袋的话,他们该是赚翻天才是。
说起来杰尼斯的学员都是十几岁时招进来的,泷泽秀明今年不也才23岁吗?十四五岁乃至更小些的师弟,在杰尼斯里也都有得是,他们一进入事务所,一方面接受极严格的歌舞训练,一方面签下“卖身契”,大都是包薪制的,第一年比方该是10万日元,第二年成了天王也只有10万,除非你的唱片卖过一个事务所订的天文数字,才有版税可拿。也就是说,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各位杰尼斯帅哥,其实被一双无形的手控制着,正被一个贪婪的“吸血鬼”在吸取他们的青春和才华。
那为什么那些日本明星宁愿被尊尼事务所抽取巨额佣金也不离开事务所另谋发展呢?那是因为在日本,娱乐业几乎都被有实力的事务所所支配,一个再有名气的艺人,离开了有实力的事务所,很难自己找到推销自己的门路。再说,有了有实力的事务所撑腰,很多以前个人难以解决的事情也变得简单了。就拿尊尼事务所的艺人来说,虽然它旗下的偶像组合 V6的成员森田刚被女明星妃今日子指控****,但他依然可以免被起诉。这全靠森田刚背后有势力强大的尊尼事务所撑腰。
从通过控制货源来控制市场这个手段来看,尊尼事务所与几百年前的张顺也没什么不同,可怜的是那些身为巨星的艺人们,为了前途只好和被渔户捕获的鲜鱼一样任人摆布。
几乎所有的尊尼偶像都是尊尼事务所创始人喜多川亲自挑选的,大概可以分成三类,一是“邻家弟弟”型,像近畿小子里的堂本刚或V6里的三宅健;第二类是“白马王子”型,像同样来自近畿小子的堂本光一;第三种则是“野性”型,代表人物是V6里的森田刚。在挑好人选后,尊尼再因地制宜地把他们打造成我们眼里的明星。
2 .STARDUST事务所
常盘贵子
中谷美纪
松雪泰子
竹内结子
柴崎幸
市原隼人
山田孝之
安藤政信
ORANGE RANGE(业务提携:SPICE MUSIC所属)
3 .KEN-ON GROUP事务所
平井坚
片濑那奈
男艺人
唐泽寿明
竹也内丰
反町隆史
押尾学
海东健
女艺人
山口智子
ryo
江角真纪子
财前直见
伊东美崎
4 .HORIPRO事务所
妻夫木聪
藤原龙也
中尾明庆
深田恭子
优香
绫濑遥香
歌手
唐沢美帆
5 .LEIVE事务所
长谷川京子
池内博之
6 .AMUSE 事务所
福山雅之
深津絵里
岸谷五郎
须藤理彩
冈田义德
7 .SISCOMPANY 事务所
野村万斎
大竹忍
野田秀树
堤真一
胜村政信
段田安则
8 .A-Team 事务所
伊藤英明
9 .Cube Group 事务所
藤木直人
古田新太
生濑胜久
10 .Top Coat 事务所
木村佳乃
成宫宽贵
松本莉绪
11 .Oscar Promotion 事务所
米仓凉子
上户彩
菊川怜
韩国有四大娱乐公司,分别是SM,DSP,YG,JYP
毫不夸张的说这4个公司几乎霸占了韩国歌手市场6成的江山,每个公司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说白点就好比咱们国家每个城市都会有所谓的重点中学存在一样,这在人才吸收这方面无疑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存在,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形成集团优势,就拿SM来说,已经成名的师姐或者师兄去带刚出道的新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好象每个公司都不会放弃这个一举两得的绝招^-^ 以公司名义推出合辑也是抢夺市场的一个很常用的手段,比如SM有"SM town",YG有"YG Family"
1.先来讲大家最熟悉的SM公司 http://www.smtown.com/
SM公司全称是SM Entertainment,创办人是20世纪70年代韩国很著名的歌手-李秀满,
关于SM缩写的正确解释应该不是其创办人李秀满的名字,而是Star Museum的缩写,网上资料有说SM公司是1988就成立的,也有说是1995成立的,这个时间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个推出的歌手就是韩国最著名的男子5人组合H.O.T,这也是韩流传入中国和日本的主力之一,随后他选出了女子三人组合S.E.S并也大获成功,由于当时dance曲风十分吃香,所以这时的SM公司也凭借这两个组合一跃成为韩国乐坛的老大,但客观的说绝不是独霸,
此后也成功的推出了Shinhwa,Fly to the sky,BOA,Dana,Isak n jiyeon,Blackbeat,The trax,M.I.L.K,Shinvi(神飞),东方神起,天上智喜,SuperJunior,张力尹等歌手,其间推荐的几个组合也因为市场反映不好而被提早结束宣传并停止了活动,SM之所以可以如此速度的冷冻歌手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其人才储备之雄厚,可以说想从SM正式出道是比较难的,需要很强的实力和出众的外貌,而且一般要歌,舞兼具,从SM离开的歌手也不鲜见
此外值得称道的就是SM可以说鬼斧神工的包装功力以及出名的"魔鬼式"训练,可以说SM出道的歌手一般都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从这里想还是有些担心他们的身体.
李秀满1971年6月推出歌曲《4月和5月》进入了演艺界,1977年凭借《幸福》被评选为韩国十大歌星之一。李秀满毕业于首尔大学农业机械系,他为了继承书香门第的衣钵,曾于1981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工程系。他回国后,使用电脑技术制作唱片,并在仁川月尾岛海边开了叫做“海明威”的咖啡屋。李秀满靠这时候积累的资金1989年成立“SM策划公司”,正式进入唱片业。2000年4月,S.M.公司登记注册了KOSDAQ,发行股票,成为韩国第一个娱乐文化股份公司
2.接下来说DSP公司 http://www.dspenter.com/
DSP公司的全称是DSP Entertainment,之所以第2个说它不是说它比YG JYP强,而是他旗下的歌手大多可能比较熟悉而已.DSP1991年创办,起初他们有4个创意,这也就是后来被大家所熟知的IDOL,SECHS KIES(水晶男孩),FIN.K.L,Click-B,
1996年在韩国没有一支是身为组合的十大歌手.在韩国最初企化十大组合的DSP 在1996年建立了叫 IDOL 的十大2人组。之后的第2个创意便是水晶男孩(SECHS KIES)。 DSP为了建立一支十大女子组合便创立了FIN.K.L,随后又推出了Click-B.目前DSP的当家组合是SS501,这个公司据说老板也是很厉害的,,具体怎么厉害我也不大清楚,马雪曾在BLOG里写过DSP的明星都比较难访到
值得一提的是06年很有名的一部韩剧"MY GIRL"就是出自这个公司,还有旗下歌手李孝利曾在2003年一举拿下SBS和KBS的歌谣大赏,只可惜MBC大赏最后旁落而未实现满贯,因为韩国历史上从未有女歌手获得满贯
3.YG公司 http://ygfamily.com/
YG的全称是YG Entertainment,它是韩国最大的HIPHOP唱片公司,也可以说它是在韩国口碑最好的公司之一,YG成立于1996年,去年刚好是其10周年纪念,它的老板杨铉锡和李秀满一样也是大明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韩国以前最有名的那个"徐太志与孩子们"组合吧,他就是其中成员之一,YG一直走HIPHOP市场也正是因为杨铉锡的关系,徐太志与孩子们这个组合可以说是韩国HIPPOP风的开山鼻祖,要知道在这之前韩国人对HIPPOP并不喜欢,正是这个组合的出现才使用HIPPOP这个类型的音乐真正深入人心的
YG的明星也许不是最偶像的,但是却能得到韩国非常多人的欢迎可以说和他们有着绝对的实力是绝对分不开的..这点相信你去次韩国就能体会到,现在红的发紫的BIGBANG,在去年出道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办万人的演唱会,并创下入场券疯抢一空的纪录,这个实在不可想象的,YG旗下的艺人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1TYM,Se7en,辉星,GUMMY,BIGMAMA,BIGBANG
4.最后介绍JYP公司 http://www.jype.com/
JYP的全称和上面一样都是JYP Entertainment,名字是老板朴振英的英文缩写,只是P就是朴去了后面,说起朴振英可能看过XMAN和情书的人都知道很多人会用他的歌去跳舞,他在当年可是号称韩国的杰克逊的....现在红遍全亚洲的RAIN当时还只是他的伴舞而已,RAIN后来也当过朴志胤的伴舞,
以下转载自新浪娱乐
八年前,以热情的舞蹈和深厚的演唱势力在MV中出现的朴振荣还仅仅是一名歌手。数年后的今天,还是他,从Dancer到歌手,从歌手到作曲家,从作曲家到总策划,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朴振荣社团”的领导人,引导他旗下的成员在歌坛占据一片天地。在他的严格训练下,GOD,RAIN,星,Noel,林贞熙以及之前因《我是男人》、《成人礼》而走红的朴志润,早已成为韩国乐坛的中坚歌手或是最值得期待的新人。而由朴振荣一手创建的JYP Entertainment依然成为韩国最大的“梦工厂”之一。
从小酷爱舞蹈的朴振荣,拥有延世大学地质学和政治学的硕士学位。他以歌手出道初期,业内人士以“自由自在的音乐追求”来比喻这位音乐天才,其做音乐时的自由奔放在歌迷之间引起了共鸣。但是梦想成为音乐制作人的他在略有名气之后,开始策划建造属于自己的“梦工厂”。1997年11月,朴振荣在家族成员,朋友的帮助下以5000万韩元注册了一家名为“泰宏”的小型经纪公司,这就是如今JYP的前身,当然旗下歌手也只有朴振荣自己。公司成立之初,朴振荣力志将全部心力贡献于韩国音乐的开发与制作事业,以音乐的先进化和世界化为目标,力求充分结合韩国海内外的音乐优势,拓展韩国的流行音乐,为韩国的民族文化步入国际领域竭尽所能。2001年4月,泰宏公司正式更名为JYP Entertainment(简称JYP),并适应潮流将之前的家族经营模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同时成功融资35亿韩元。
完美的品质,一流的音乐制作水准,有赖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JYP成功改革后,分为唱片企划部,海外事业部,产业联系部,三大部门。其中,唱片企划部,负责新人发掘以及现有歌手的唱片制作。该部分又分为作业室,练习室,录音室,以及公司艺人宿舍等多个单独的活动部门。该部分作为JYP培养歌手的摇篮,多年来成绩斐然,备受韩国海内外众多音乐人士的关注。该部分通过仔细钻研唱片市场,歌手的特点等制作出众多大卖唱片,为韩国的流行音乐进入主流音乐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其制作的唱片,在艺术欣赏和商业两个层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功,并在中韩两国形成强烈的JYP风格。海外事业部,专门负责公司签约歌手的海外唱片宣传。而产业联系部,专门负责开发音乐,音乐录影带,广告,影视作品等多种衍生产业的衔接。此外,除了制作出色的音乐,JYP在平面设计领域也赢得了极高的荣誉。2002年5月,JYP正式成立平面设计室,该部门全面包揽了JYP所出版的音像制品的唱片封套,宣传品,JYP网站以及明星广告的设计工作,更进一步为乐界,广告界以及公司的企业宣传服务。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和电信事业逐渐大众化,JYP公司已经在2003年投入200亿资金与SK电信合作,全力开发Mobile Art产业。这种新型的宣传媒体,不但具备了电影的记实性,而且还具备了音乐和图片混合使用的独特性,它通过手机显示屏原汁原味地再现高清新版的MV和其他动态画面,包括电影。这项投资当初曾遭到众多人的反对,但是经过多方面调查后,朴振荣毅然签下合约书。事实证明,这一具有“杀伤力”的做法,已经让韩国所有使用手机用户,每天至少看上五小时的手机屏幕。
随着各个部门分工的逐步精细化,歌手从事的演艺事业逐渐多元化,JYP Entertainment公司将日益壮大
『陆』 日本的瘟神~
【日本第一瘟神】东原亚希个人档案资料2009-01-20 23:18东原 亜希 プロフィール
别名 本名:井上 亜希
旧姓:东原 亜希
爱称 ひがが
あきあき
あき
ひがし
生年月日 1982年11月11日
现年齢 26歳
出身地 日本;神奈川県横须贺市
血液型 A型
公称サイズ(2007年时点)
身长 / 体重 165 cm / ― kg
スリーサイズ 84 - 58 - 84 cm
ブラのサイズ D
靴のサイズ 24.5 cm
最初担任DC的宣传小姐 - 结果DC惨败
PS3同日发售 目前一塌糊涂
沙木第一章选在他出生的城市 结果烂尾
和在全世界几乎无敌的井上康生(柔道运动员)交往 - 结果之后井上雅典奥运四回战败退
东原第一次在05年1月嘉纳杯观看井上康生比赛 - 结果井上康生右大胸筋断裂
今年和井上康生正式结婚 - 井上康生没有被选入奥运代表,并且宣布引退
K-A大奖赛中,她曾经支持和声援的选手全部败退
出演消费者金融ディック的CM - 结果全店铺关闭
参加麦当劳的宣传活动 - 麦当劳发生寄生虫问题
担任白骑士代言 - 堵上Sony性命的大作评分29没进殿堂
在博客中发表「うまい棒」话题 -うまい棒工厂火灾烧光
宣布井上康生和东原亜希将在帝国宾馆举行结婚披露宴 - 帝国宾馆発生火灾。
担任朝日啤酒的宣传小姐 - 朝日啤酒跌出市场占有第一的位置
担任厚生労働省宣传小姐 - 年金问题、「产む机械」、肝炎等一系列丑闻爆发
宣称自己是坂神FAN - 已经处于マジック点灯(夺冠倒数场数开始)的板神接下来的战绩2胜8败完全停止不前
细木数子发言「你给别人带来了厄运,要多注意」- 细木和子全番组降板
甲子园 「决赛我支持常叶菊川」 - 大阪桐荫17-0常叶菊川 史上最悬殊比分
以井上夫妻为主题写的MR CHILDREN的新曲 - 销量大惨败
出演明星食品CM - 炒面(方便面)里出现虫
宣称中国股票会上涨 →中国泡沫崩壊
担当鸟人间コンテスト主持人 - 会场舞台撤除时发生坍塌事故
去韩国旅行 - 韩元暴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
揭载在サイゼリア(餐厅名字)吃匹萨的照片 - サイゼリア的匹萨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没错,就是三只梅花鹿那种)
北京奥运部分
鼓励马拉松选手野口みずきを - 结果野口因为受伤而没参加比赛
一次都没有遇见过的谷本歩顺利一本蝉联冠军
没有参加壮行会,也没有去观战 - 柔道选手上野雅恵获得金牌。
希望击剑选手太田能勇敢的继续前进 - 结果太田没有获得金牌
观看了200m蝶泳决胜 - 中西五位败退。
男子体操个人観戦中 - 内村从安马上落下,富田从吊环上落下
中途进入柔道会场 - 内村奇迹般的被逆转只获得银牌
比赛前一天在博客上声援铃木桂治、中泽.第二天铃木被一本初战败退,败者复活战也被一回败退,中泽也初战败退
和朋友看日本和古巴的棒球比赛 - 星野JAPAN(星野是教练)初战落败
结果发觉原来前一天在博客上为先発投手达比修声援。
赛马部分
竞马结果预测38连败
认为是本命的马三次骨折
被选为自己超大本命的马更是惨败
武豊等骑手多次恳求东原「请不要把我的马视为本命」
竞马予想20连败时多家报纸进行过报道
成为节目『スーパー竞马』的客座嘉宾,之后节目在三个月后关闭,结束了20年的历史
「把ウオッカ(马名)以外所有马的名字写进自己博客」 - 马匹流感蔓延,中央竞马终止
2007年7月1日放送『ジャンクSPORTS』出演后.、武幸四郎骑手发言「请饶了我吧」冬原回答「会在博客上写满你名字的!」
2个月后9月9日、武幸四郎在札幌比赛中落马。検査结果、全身打扑、左肺挫伤、左肋骨骨折,重伤判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