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州鑫红达财务公司的价格怎么样
广州鑫红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是刚成立的,所以财务价格很实惠,在新塘214车站正对面,鑫红达财务是专业代理记账,工商注册,验资审计,会计岗前培训,年检,企业管理咨询,会计报表审计等。欢迎大家前来察看,谢谢!
㈡ 如新是怎么样的
特点:
1.弱酸性
碱性清洁品能有效地清洁皮肤,但它们会破坏皮肤的弱酸膜,结果一方面会导致细菌滋生,另一方面会造成皮肤发干,发痒,且加速皮肤的老化(因皮肤的弱酸保护膜被破坏后需8~24小时的工作才能恢复)。
2.不含酒精
用植物成分如金缕梅等代替酒精收缩毛孔的功效,但同时又不会带走皮肤的水分。
3.不含矿物油
给皮肤营养,保湿在护肤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NUSKIN只放皮肤需要的东西,不放对皮肤有害的东西.因此,NUSKIN产品中决不含矿物油、蜂蜡。我们产品的第三个特点是水基保养品。
4.抗氧化
铁放在空气中会氧化生锈;苹果过切开之后会氧化变黄。同样,皮肤暴露在空气中也会氧化从而导致老化。Nu Skin产品在抗老化上独领风骚具有抗氧化的特点。使用如新的保养品可以至少让你年青5-10岁,而你所花的钱只有大牌护肤品的几分之一。
㈢ 求"大小非"减持公司财务特征分析相关论文
大小非成了09年躲不过去的一道坎,作为股改限售股解禁的第三季,全年解禁市值超过3.3万亿,大小非足以再造一个A股市场,解禁规模比08年增加了近4倍。大小非的要害不是超过市场资金的承接能力,而是逾越了市场交易法则,市场恐惧、下跌,正是市场的理性反应。究竟应不应该对"大小非"征收暴利税一度成为媒体热辩的焦点。今日喜闻财政部决定就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税。大小非暴利税是否已然开征?
导读:
高管极度减持:两个月套现6.19亿
财政部:股权激励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
郑榕:具体怎么征收、在哪个环节征收有待明确
叶檀:税收收紧 大小限会感受到压力
财政部:对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高管极度减持:两个月套现6.19亿
小牛市|高管减持
2008年11月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减持呈井喷状态,首发限售股解禁后遭高管集中减持是此轮减持浪潮的特征,而同期增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市场人士认为,中小板遭高管疯狂减持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公司的股价被高估,高管急于套现也表明他们对现金的渴望程度远高于股权。
一边是中小板的跨年行情,一边却是高管的无情减持,两个月套现6.19亿元。
去年前10个月中小板高管持股变动数为652笔,而自去年11月大盘反弹来,截至1月12日,中小板高管增减持已发生514笔,其中减持447笔,占比高达87%。
一些高管还踩着《公司法》规定的25%红线减持。
中小板1/4遭减持
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在2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有高管减持行为的上市公司共67家。截至1月12日,这67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计减持4928万股,套现6.19亿元。也就是说,中小板每四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公司的高管减持公司股票。
新嘉联(002188)是遭高管及发起人减持最密集股票。去年11月24日,新嘉联4740万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卜明华、宋爱萍、陈志明、韩永其、金纯和徐林元六位公司高管共进行61笔减持,合计减持新嘉联381万股,套现2604万元。据新嘉联2008年三季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有1422万元,同比下降了26%。
中航三鑫(002163)也遭到高管的集中"抛弃"。截至1月12日,费元文等六位高管共减持中航三鑫199.2万股,合计994万元。其中公司第六大股东费元文在去年12月29日一天就减持12.63万股,占其持股的4.3%。
值得一提的是,减持金额与减持股票的高管人数不完全成正比。如金风科技,尽管只有张晓涛一人两次减持,但两次共减持900万股,套现达2202万元。又如,路翔股份(002192)高管黄培荣去年12月23日一日减持150万股,减持比例高达其持股的11.7%,单日套现1755万元。
与减持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这次反弹中,只有31家公司的高管增持公司股票,合计1211.83万元,还不到减持金额的一个零头。其中,增持最多的是航天电器(002025),但增持金额也不过130万元。郑建勇等九位高管在去年11月通过竞价交易分15笔增持航天电器32万股。不过,自去年12月开始,公司高管停止增持航天电器。
另外,记者发现越到年关,减持越频繁。从去年12月开始,增持频率在减少,减持频率不断上升。在447笔减持行为中,有347笔发生在12月,占比为78%,而当月进行增持的笔数仅有21次,占比为31%。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琦认为,中小板遭高管疯狂减持的主要原因是高管认为目前公司的股价被高估,万国测评分析师谢祖平也持同样观点,不过张琦表示,还有部分原因是高管自身可能存在财务问题,谢祖平则认为,不少高管可能仅仅是财务投资者,"试想一大笔财富摆在你面前,谁能不动心呢?"
解禁股成减持重灾区
理财一周报发现,IPO首发限售股解禁遭高管集中减持是此轮减持浪潮的特征。
在67只遭高管减持的股票中,有9只股票是2008年11月至12月上市的,根据规定这9只股票部分首发限售股上市一年后可解禁。不料,解禁期一到,这9只股票就惨遭股东减持。它们分别是金风科技(002202)、九鼎新材(002201)、绿大地(002200)、证通电子(002197)、海隆软件(002195)、山东如意(002193)、路翔股份(002197)、新嘉联和御银股份(002197)。
虽然9只个股仅占减持股票个数的13%,但是高管减持这9只股票的股数却是个大数目。据统计,这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计减持1628万股,占所有减持股数4928万股的近三分之一。其公司高管的套现金额达2.87亿元,超过减持套现总额6.19亿元的30%。
回首2008年的A股,股改限售股解禁被认为是股指重挫的刽子手之一。时至如今,股改新老划断后首发限售股的解禁成为市场的新问题。据统计,今年将有6800亿股限售股解禁,其中4600亿股为首发限售股。而中小板中超过八成的股票都是新老划断后上市的,2009年中小板首发解禁股将达77.4亿股。
谢祖平认为,今年首发限售股解禁压力肯定会一直存在,尤其是股权比较分散的股票,其中一些持股量小的股东、风险投资者的减持欲望会更强些。
从股市反应来看,中小板首发限售股解禁遭高管减持,给股价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如惨遭高管集中减持的新嘉联,2008年11月24日,新嘉联2962.5万股首发限售股上市流通,第二天公司监事韩永其、副总经理金纯和董事徐林元共减持6.99万股,套现41.86万元。而12月是高管减持新嘉联的"蜜月期",因为整个月股价总体处在上升通道,新嘉联股价最高飙升至近8元,高管减持新嘉联的平均股价在7元附近,比解禁当日收盘价高了17%。
尽管减持时的平均股价只有去年1月初的三分之一,但是高管们减持热情不减。正如新嘉联证券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时所言:"他们原先的成本就不高。"记者查阅了该股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减持新嘉联的六位高管都是新嘉联的原始股东,在2000年公司成立时,出资最多的是宋爱萍,但也只有199万,其余的五位高管出资都未超过50万元,但此次减持,套现最少的徐林元也有401万元。
谢祖平则认为,高管持股成本低,一旦股票获得流通之后,他们急于将股权转化为现金。"公司上市为他们提供了套现的平台。"张琦认为,新嘉联解禁即遭高管集中减持的重要原因是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下降,产品毛利率下降,市场竞争力弱化。
公司高管通过减持赚得钵满盆满,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却蒙受减持之苦。新嘉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管减持对公司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2月23日,在接近一个月的疯狂减持后,新嘉联股价开始回落,并走出三连阴。三日跌幅超过10%。
去年12月22日,陈志明、金纯、卜明华和徐林元继续减持17.17万股,套现136万元。这是高管12月最后一次减持新嘉联,次日新嘉联股价出现了当月最大跌幅,接着两个交易日连续下跌。
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路翔股份。去年12月22日,路翔股份当日最高股价涨至13.55元,已是10月底最低价5.97元的2.3倍。而就在股指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时,12月23日,公司监事黄培荣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150万股。黄培荣从中获利1755万元,当日股价跌停。
将股价与减持配合得最游刃有余的恐怕是中航三鑫的董事高练兵。去年11月以来,中航三鑫出现过三次涨停,而高练兵恰恰都是在这三个交易日进行减持。2008年11月17日,中航三鑫涨停,高练兵当日减持30.3万股;11月28日,中航三鑫再次涨停,高练兵继续减持27.2万股;12月1日,中航三鑫冲高涨停,高练兵减持10万股。
法律底线用到极致
按照《公司法》第142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
记者发现,一些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减持股本不多不少正好是其持股总数的25%。新嘉联证券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质疑高管减持会超过25%表示不解:"他们减持肯定不会超过25%,我们都帮他们算着呢。"
将25%的法律底线用到极致,是一些高官的减持思路,如新嘉联的监事卜明华。从11月27日至12月30日,卜明华共15次分笔减持新嘉联合计75万股,正好是其持股总数的25%。
又如中航三鑫的董事高练兵。高练兵不仅在股价涨停的当日减持股票,而且其去年减持的股数正好也是法律规定的25%上限。2008年4月17日,中航三鑫除权,经过10转增5,高练兵的持股数由之前的180万股增加至270万股。据统计,高练兵去年累计减持67.5万股,恰好为25%。
中航三鑫的另一高管公司财务总监孟菲减持比例也恰好为25%。在除权后,孟菲持股数由60万股增至90万股,而其去年的减持总数为22.5万股。
谢祖平说,减持比例达到25%的高管所持有的股份多为成本极低的原始股。高管急于套现,表明他们对现金的渴望程度远高于股权。张琦认为,作为高管,他们根据法律规定来履行自己的权利,这本身没有问题,而行为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也许是制度规范有失欠缺。比如说我们是否可降低减持比例,对于不及时公告增减持信息的上市公司给予重罚。
㈣ 如新股票为什么暴跌啊
经营护肤品和营养食品的美国直销公司如新(Nu Skin)被指在华从事非法金字塔式推销活动,中国政府已对相关指控展开调查。
如新股票在华尔街遭到抛售,两日跌幅近40%,周四暴跌26.41%盘中最大跌幅超40%,因股价波动剧烈盘中四次停牌。
㈤ 有了解如新集团的朋友吗,如新集团怎样
我知道如新企业集团是1984年创立的,业务遍及美洲、亚太地区及欧洲地区40多个市场,是全球个人护理品和营养保健品行业的领导企业之一。如新集团主要经营个人护理品、华茂营养品和大行星科技产品。在中国更侧重的是如新个人护理品这一块。
㈥ 如新是什么
如新(NU SKIN )集团全球五大直销巨头之一,1984 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业务遍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等53个市场,是全球性个人护理品和营养保健品行业的领导企业、抗衰老专家。
㈦ 如新集团是怎么样,是直销吗
是否直销,应当按其具体的经营运作模式和是否经过批准判定。
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直销是一种分销模式,分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单层次直销是指企业招聘业务员,直接把产品销售到用户;多层次直销是形成一个一个销售小组,把产品销售到用户。直销具有四大特点:即有明确的销售目标客户群体;没有中间环节和尽量少的中间环节;销售的实际的产品,有可以度量的销售效果;业务员按销售产品业绩获取报酬。
在我国,从事直销,需要经商务部核准,并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在商务部直销管理系统可以查到合法的企业名单,罗曼产品并非合法直销企业。http://zxgl.mofcom.gov.cn/pages/corp/CorpInfoBorderList.html。
㈧ 如新集团怎么样如新集团涉嫌传销是怎么回事
还行,想做的话,人脉问题的确困扰着很多朋友,也是很朋友在这个行*业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我以前也有类似的担心,不过还好当时找到(了凡老师),现在团队也已经起来了,俗话说:问对人就能做对事,建议你可以和老师接触一下,祝你心想事成!
㈨ 如新股票下跌后是否有大量买入
这个不好判断,只要换手率大,就有大量买入但是不能确定是主力买入还是散户买入,任何股票下跌我们都可以理解为以做空或者诱空卖出,无论是那种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都不是买入的好时机,只有股票趋势平稳向上的时候才能证明主力资金真正的做多,这个时候我们在一个相对的低点顺势买入即可
㈩ 为什么一些中国的概念股试图在美国退股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代码是SINA;6月30日,网易上市;7月12日,搜狐上市。
这一年也成为“中概股”元年。
因为国内证券市场实行审核制,门槛过高,不少上市无门的企业纷纷以三大门户为榜样,赴美上市,实现“赚美国投资人钱”的财富梦想。
但情况从去年起开始有了变化。2011年6月开始,数十家中概股频频遭受做空机构攻击,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11年8月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经退市的数量为23家,其中从纳斯达克退市的有15家。
即便是那些仍在苦苦挣扎并未退市的企业,也有很多陷入股价暴跌的泥潭中。华视传媒股价下跌超过96%,成为“中概股第一熊”;而曾经是资本市场宠儿、各种财富排行榜常客的赛维彭小峰,身家比最高峰时缩水70亿美元,恐怕再也没有重返富豪榜的希望。
噩梦仍在继续,那些仍怀有“美国梦”的企业家成为下一个受伤的人。
中概股杀手
自2006年起,莱福特共对21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发动袭击,其中有16家股价跌幅超过80%
美国东部时间8月7日上午,香橼(CitronResearch)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一份名为《双面如新》的报告,认为如新在中国国内涉嫌非法“传销”,致其股价一度下跌12.7%。
如新是一家在中国做直销的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它只是香橼众多猎物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香橼是一家美国做空机构,创始人及唯一员工是一名40岁的犹太人,名为安德鲁・莱福特(AndrewLeft)。让香橼和他大名远扬的是今年6月20日,他发动的对恒大地产的做空,这次不成功的猎杀让地产富豪许家印的身家在两个小时里蒸发了130亿港元。
莱福特和他的香橼外号“中概股杀手”。2001年8月至今,他已累计发布150余份针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告,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自2006年起,莱福特共对21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发动袭击,其中有16家股价跌幅超过80%,东南融通、中国高速频道等7家中概股都是在其攻击下最终退出美国资本市场。
与香橼齐名的还有浑水、OLPGlobal、AlfredLittle等机构。做空机构与中概股的猎杀与反猎杀游戏,愈演愈烈。尽管这些机构偶有“失手”,但更多时候中概股创始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手中的财富慢慢蒸发掉。
对于东南融通董事局主席贾晓工而言,“美国资本市场之旅”绝对是一次不愉快的回忆。
2007年10月,东南融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代码为“LFT”,IPO共募集了1.49亿美元。当时为其上市保驾护航的是高盛和德意志银行。
这家“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上市后股价即一路上扬,从发行价17.5美元一路飙升至最高42.86美元,市值曾高至25亿美元左右。
随着东南融通成功上市,实际控制人贾晓工一夜暴富,个人财富在2010年底一度达6.7亿美元。在理财周报当年发布的《3000家族财富榜》中,贾晓工以23.66亿元人民币排在128名。
但上市4年之后,东南融通却被赶出了纽交所。贾晓工的财富之梦也被敲碎了。
2011年8月16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东南融通正式被摘牌。做空机构正是东南融资的退市主力推手。
2011年4月26日,香橼在其官网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质疑东南融通造假。香橼认为东南融通毛利率远高于同行,涉嫌造假;同时质疑其高管背景、员工聘用关系等问题。
当日,东南融通股价大跌12.92%,次日,再跌20.28%。东南融通称暂不对香橼质疑发表评论。
直到第三日,贾晓工有所反应。这一天贾晓工主持召开电话会议,同时决定大规模回购东南融通股票。随后又决定将股票回购规模从5000万美元提高至1亿美元。但贾晓工并没有公开回应香橼的质疑。
5月9日,香橼发布了第二篇报告,指控东南融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同日,做空机构OLPGlobal亦加入“围猎”东南融通。当日,东南融通股价再跌8.26%。
次日,即香橼首份质疑报告发布两周之后,东南融通才发布了一份姗姗来迟的公告,回应香橼和OLPGlobal的质疑。
但为时已晚,贾晓工已经无法阻止东南融通的股价雪崩。5月17日,东南融通被迫停牌。此时,其股价已经跌至18.93美元,市值缩水至10.8亿美元。
而东南融通所聘审计机构德勤,早在5月4日即宣布开始调查东南融通造假事宜。调查的结果与香橼的指控相差无几,最终德勤在停牌两天之后宣布辞审。
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东南融通展开调查。
其间,东南融通4名高管先后辞职,包括首席财务官ThomasGurnee和3名独立董事。最终,纽交所认为其管理架构已不再符合上市要求,于7月26日启动退市程序。
东南融通在退市之后即于8月17日进入美国粉单市场交易。当日收盘价为0.78美元,比停牌前暴跌95.9%,市值仅为0.47亿元。贾晓工的纸上美元财富也随之烟消云散。
与东南融通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中国高速频道、普大煤业、中国电机、旅程天下、盛世巨龙等一系列中概股。财务问题、公司管理问题是这些公司的通病,就像一栋偷工减料的破房子,风和日丽的时候没问题,一旦遇到狂风暴雨,顷刻间倒塌。
彭小峰的黑色2012
赛维市值只有1.91亿美元,蒸发了上百亿;彭小峰的财富也缩水73亿美元,锐减98.11%
曾是中概股骄子的赛维彭小峰,其财富之路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大片。
2007年,赛维LDK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市场最大的一次IPO。上市首日,赛维市值为36.45亿美元,而持股72.13%的大股东彭小峰,其个人财富值也高达26.29亿美元。
至当年10月,赛维的市值飞升至102.85亿美元,彭小峰账面财富则达74.18亿美元,迅速蹿升至国内富豪榜前十之列。
但5年之后的今天,赛维市值只有1.91亿美元,蒸发上百亿;而彭小峰的财富也缩水73亿美元,锐减98.11%。赛维与彭小峰均已深陷泥沼之中,债台高企,而破产传闻也不断传出。
从创立赛维,到年产2G瓦硅片的“世界级规模”,彭小峰只用了2年时间。
彭小峰并不满足仅仅生产硅片,很快他就开始尝试光伏的上下游。
在赛维组建1个月之后,彭小峰即开始筹建多晶硅项目,3个5000吨的项目。而此时,国内各大厂商的多晶硅项目规模,多者也只有几百吨。
激进的彭小峰最终遇到了困境。
赛维从最初硅片经营,扩大到多晶硅、电池及组件等业务,一直都在快速扩张,但这种扩张并没有体现在业绩中。
自去年以来,赛维一直处于巨额亏损之中,而债务压力也难以缓解。
8月2日,赛维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赛维今年上半年亏损10.8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23.86亿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则为78亿元,同比下滑69.41%。而在2011年,赛维净亏损甚至高达54.9亿元。
而赛维的不断亏损也使资金压力不断加大。上半年其负债共为211.6亿元,负债率为80%,到年底还将有20亿元的银行到期借款。
据悉,为了缩减开支,今年以来,彭小峰已经裁减了5000余名员工,而近一年时间里已裁员9000余名。
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价格大跌。尽管随后有所反弹,但2011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又快速下跌,这种势头一直延续至今,而整个光伏行业也步入了漫长的“寒冬”。
广发证券一名分析师预测,由于多晶硅库存依然在增加,产品价格下滑趋势上会延续,行业回暖的迹象难以看到。
当然,彭小峰并不是孤例,他的同行过得也一样不好。无论是尚德电力控制人施正荣,还是晶澳太阳能董事长靳保芳,均面临着公司业绩下滑,个人财富灰飞烟灭的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尚德电力今年一季度债务高达接近230元(35.8亿美元)。中国英利最新业绩预告显示,其今年二季度预亏1.9亿元(0.3亿美元),去年其亏损了32亿元。
光伏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均高居“中概股”跌幅榜前列。截至8月10日,尚德电力市值已从上市之日的27.15亿美元跌至1.88亿,而晶澳太阳能市值也比首发日大跌93.27%。
施正荣的账面财富已经不足一亿美元,蒸发了26亿美元。靳保芳的财富则缩水9成。
“美国梦”破灭
今年以来,登陆美国成功的中国企业只有唯品会一家。从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兴趣越来越低,要求越来越苛刻。
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不得不面对退市或濒临退市的命运,而那些在美国证券市场大门之外徘徊的中资企业,想再多迈一步,也愈发艰难。
今年以来,登陆美国成功的中国企业只有唯品会一家。从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
相比于去年上半年,奇虎360、人人网等5家企业同登美国资本市场的热闹喧嚣,如今的局面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此前,迅雷、拉手网、窝窝团、神州租车和盛大文学等企业都已先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公开募股(IPO)申请,而京东商城的赴美IPO也已计划多时。
结局无一例外:等候多时,犹在门外。迅雷和拉手网等公司的上市申请都已搁置。着急融资的神州租车甚至等待不及,主动终止了赴美IPO申请。
今年1月,神州租车提交赴美IPO申请,计划募集资金1.58亿美元至3亿美元。
作为神州租车的创始人与董事长,陆正耀的梦想就是把这家公司送上资本市场。他此前曾表示,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租车企业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专业的金融支持。
神州租车一直在跑马圈地,最缺的即是资金。一位营销分析师认为,神州在战略上首先选择发展规模,加快扩张能获得更大盈利空间。
据神州租车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负债率在2011年底高达95.4%。
同时,陆正耀本人持有神州租车股比达30%。以神州租车所确定的10.5美元-12.5美元/股的价格计算,其市值在7.7亿-9.2亿美元之间。陆的个人财富至少在2.3亿美元以上。
然而,提交上市申请3个月之后,神州租车暂停了计划。5月,神州租车又撤消了申请。
折戟IPO,神州租车的官方解释是,美国资本市场疲软以及投资人对中概股信心不足所致。
一家于去年从纳斯达克退市的中资企业高管娄峻峰向理财周报记者介绍,美国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兴趣和信任度均在降低,所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条件要比以往严格。
“一些中资公司先后出现造假现象,比如东南融资、嘉汉林业等,会让美国投资者对现来的中国公司产生不好印象。”娄峻峰介绍,不少业绩较差的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纯粹为了“圈钱”,容易出现财务造假等多种乱象。
IPO失败,陆正耀财富之梦要推迟了,而神州租车至少融资1.58亿美元的愿望也要暂停一段时期。
然而,神州租车不久之前宣布,已获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2亿美元股权投资,而随后中国银行业宣布给予其30亿元人民币授信。神州租车对资金的饥渴,暂能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