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红知识 » 蚂蚁集团股票流通盘多大
扩展阅读
买格力还是茅台股票代码 2025-08-18 22:38:18

蚂蚁集团股票流通盘多大

发布时间: 2022-06-08 01:55:53

1. 股票的流通盘怎么区分大小多大算大多小算小

你好,流通盘的大小的区分:
1、打开个股的K线走势后,在下方有各个指标,也有F10,在F10的旁边有个基本资料,而这个基本资料里应当是对于你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回答
2、提示:在下方的各个指标一栏里有多个选项,你可以多看看,如:权息等!
3、你也可以直接进入沪盘的个股栏,这里在左上方有报价、财务、统计三项。你选择财务一项也可以看到他的流通盘、公积金、总股本等等。
一般以流通股数来区分:
5000万股以下为小盘股
5000-10000为中盘股
10000以上为大盘股
如在50000以上又称为超大盘股
注意:流通盘小于一亿的股票一般在中小板板块。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2. 蚂蚁股票68.8一股,买一万块钱的是多少股

买一万块钱蚂蚁发行价的股票是1500步左右

3. 蚂蚁集团上市之后预估市值多少

蚂蚁集团上市市值是多少?

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在香港、上海科创板已提交上市申请,报道引述消息指,蚂蚁集团最快9月底在香港闯关上市聆讯,若结果顺利,蚂蚁集团会在10月中旬上市,集资额达300亿美元(约2340亿港元)或以上。

报道又指,市场人士对蚂蚁集团估值愈见进取,估计蚂蚁集团市值可达2600亿美元(约20280亿港元),超越中国最高市值银行工行。

对此,蚂蚁集团不评论相关传闻。

报道称,蚂蚁集团上月提交申请,拟在香港、上海共发行10%已扩大股本,当中A股的超额配售权,发行规模可占A股发行部分的15%。蚂蚁集团上市后总股数不低于300.3897亿股,外资股不可超过50%。

市传蚂蚁集团拟集资300亿美元或以上,有望超越2019年集资逾290亿美元的沙特阿美,成为历来最大的新股集资。

路透社IFR引述分析员指,蚂蚁集团若以2000亿至2600亿美元估值上市,对投资者相当有吸引力,以2600亿美元计,约相当于蚂蚁集团2021年预测市盈率25.8倍。以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中资科技龙头股,两者现价相当于2021年度预测市盈率25.5倍、31.3倍。

此前报道称,计划集资300亿美元(约2340亿港元)的蚂蚁集团于香港及科创板上市的发行股票流通量尚未有定案,不过蚂蚁于科创板发行的股份较香港多。

报道续指,负责蚂蚁上市项目的牵头经办人已经与机构投资者接触,要求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科创板,潜在投资者至少要投入10亿元至15亿元人民币,并需要履行12个月的禁售期。

4. 蚂蚁集团A股发行价确定,每股价格是多少

你好,备受关注的蚂蚁集团将在10月29日(本周四)进行网上网下申购,预计最快11月上旬登录科创板。
蚂蚁集团股票代码688688,发行价格确定为68.8,预计A股募资1321.86亿元,代码和发行价都比较牛,希望投资者多多中签。

5. 蚂蚁金服发行多少股份

蚂蚁集团公布发行方案,A股打新规模预计发行约200亿股票。

在科创板IPO获证监会同意注册后,10月21日晚间,蚂蚁集团更新招股意向书并公布上市发行方案:按照1:1的首发规模,蚂蚁将分别在A股和H股发行不超过16.7亿股的新股,A+H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超过发行后(绿鞋前)公司总股本的11%。

其中在A股的初始战略配售股票数13.4亿股,占A股初始发行量80%,创下科创板新高。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需承诺1-2年的限售期,为科创板历史最严。此外,蚂蚁还在初始发行安排中,留出3.34亿股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打新”。

(5)蚂蚁集团股票流通盘多大扩展阅读:

阿里巴巴认购7.3亿股

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上市的战略配售,认购7.3亿股。其他战略配售对象还包括:战略配售蚂蚁的封闭式基金、保荐机构和符合规定的长线投资者。

蚂蚁此次并未披露更多战略配售对象名单,但多个国内外知名机构投资者均在积极寻求参投蚂蚁IPO。

6. 蚂蚁集团a股港股同步上市估值是4.2万亿吗

蚂蚁集团在港股和A股同时上市,估值目前达到4.2万亿,将成为中国最赚钱,最值钱的上市公司

7. 蚂蚁集团的市值有没有过高,会有一批散户被收割吗

蚂蚁集团市值过不过高不是谁能下定论的,而是由市场来决定蚂蚁集团市值是高是低;但可以肯定一点,蚂蚁集团的上市绝对会有一批散户被收割。

根据当前蚂蚁集团上市数据显示,以港股为例,蚂蚁集团发行价为80港元/股,按照这个发行价格总市值达到2.1万亿元,确实是一只大块头。

至于蚂蚁集团2.1万的市值高不高,这个问题当前谁都不敢肯定,就看每个人对蚂蚁集团内心的估值是多少了。

这些股份都是已经落在散户手中,其中有一部分散户一定会成为韭菜,这是小一批韭菜。当战略投资者解禁之后,他们进行减持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是很大一批散户会被收割。

当然股票市场就是这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市场,如果不想成为韭菜的命运,只有自己成为股市强者,才能真正摆脱成为韭菜的命运。

只有当自己强大起来了,自己有能力去收割其他散户韭菜的时候,自己才不会成为股市的真正韭菜。

8. 蚂蚁集团股权结构

蚂蚁集团的所有股份中,员工持股平台占有的份额最多,合计超过一半。阿里巴巴持股超过三分之一。马云为集团实际控制人。根据招股书,持股比例达到两位数的股东共计三家。其中,君瀚、君澳作为蚂蚁的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蚂蚁29.86%和20.6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两者合计持有50.5177%的股份。发行完成后,君瀚、君澳合计持股将不低于40%。阿里巴巴公司持有32.65%的股份。发行完成后,阿里巴巴持股将约为25.84%。全国社保基金目前持有约2.93%的股份。发行完成后,全国社保基金持股将约不低于2.9%。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超过8.8%,远低于公司在2000年注册成立时的80%。他还宣布捐出6.1亿股蚂蚁股份做公益,相当于蚂蚁发行后总股本的2%。以下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蚂蚁集团的前十大股东:蚂蚁集团的国有股东于发行前持股情况如下:实控人:马云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持有发行人 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实际控制人在杭州云铂层面的一致行动人)持股情况如下:其中,杭州云铂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的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同受杭州云铂控制,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共同为公司控股股东。马云持有杭州云铂34%的股权,井贤栋、胡晓明及蒋芳分别持有杭州云铂22%的股权。基于这种安排,马云能够实际支配杭州云铂股东会与行使蚂蚁集团股东权利相关事项的表决结果,并通过杭州云铂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间接控制发行人50.5177%的股份,为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在杭州云铂股东会相关决议事项上,井贤栋、胡晓明及蒋芳为马云的一致行动人。蚂蚁“帝国”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共有境内控股子公司70家,境外控股子公司98家,参股的合营及联营公司58家,未设立分公司。其中,重要子公司共有20家,其中14家重要境内子公司,6家重要境外子公司。重要境内子公司包括支付宝、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蚂蚁金服、上海云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蚂蚁胜信、蚂蚁智信、重庆万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9. 股市当中流通盘的大小是怎么划分的

这个是根据上市的时候发行股票数量和后面的除权决定的,公司上市的时候一部分属于流通股,一部分是限制流通股,一般三年内限制流通股会逐步解禁。

10. 如何看待蚂蚁上市

上交所在此次公告中谈到,近日发生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按照相关规则,这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监管约谈和监管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其符合上市条件与否,如果上交所审核后认为其不符合上市条件,将出具意见并向证监会报告;如果审核后认为其符合上市条件,蚂蚁集团仍可上市。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需要面对最重要的问题是,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一个主要依靠金融业务盈利的公司是否适合在科创板上市?我认为,尽管蚂蚁集团已经改名,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限制,其主要利润、收入都来自金融业务,应该认定为一家金融公司,这其实不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因此,即便要上市,也应该调整上市板块。
暂缓蚂蚁集团上市传递“为人民监管”积极信号
目前,蚂蚁集团通过长期经营积累了数亿消费者的大数据资源,这块资源既是需要保护的个人信息,其脱密后的数据也属于公共数据资源,如何保护好、监管好、运用好这些数据资源,是需要加以研究,并补上相关制度短板。科技公司与金融业务结合,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普惠、适用的服务,是科技进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一件好事;但对这类创新型企业的监管也需要跟上。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既要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要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应当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制度、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制度,明确数据资源交易的标准规范。
科技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金融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市场公平有序,抓手是真实、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蚂蚁集团的业务模式,其开展业务与公共资源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监管制度变革,都是需要群策群力,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