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盘期货中的英国富时100指数的成份股有哪些
可以在这里查询,外盘期货中的英国富时100指数的成分股
2. 嘉年华国际股票靠谱吗
股票有涨有跌,投资有风险,买股票需谨慎,最好先不要买,观察一段时间看看。
3. 嘉年化邮轮公司股票已跌至8美金,会破产吗
嘉年华游轮公司股票已经跌得远,不会破产了。
4. 比如我购买了A股票10万元,现市值11万元,那请问我投入的10万元是被谁拥有了,然后我挣的1万是挣了谁的钱
“我投入的10万元是被谁拥有了”
答:这10万元归卖家所有,买卖家的证券公司从中收取少量交易佣金等费用。
1)首先,进入LZ问题答案的选项 —— 上市公司、LZ开户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买家(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持有者(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卖家(可以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
2)其次,说一下股票上市。
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总额,来自中签买家的买价,上市当天收盘价由买价+上市的资金净流入(正负)值 形成。
上市当天收盘后的持有者(庄家、股民、限售股持有者、流通股持有者)即成为原始卖家
【特别注释 1、上市当天的买家为收盘后的持有者,上市当天的卖家为上市公司(卖的是发行价xy元,面值小于xy元很多的股票)、中签投资者(卖的是买价为xy元的股票)。
2、从上市当天起,任何股票都是 只有当持有者通过竞价,发出卖出股票的委托变为卖家——卖家出现,买家才能通过竞价买入卖家的股票。
3、上市第二个交易日起,股票实质上就是 持有者与买家间的交易。
4、可以理解为 任一股票,没有持有者就没有卖家。没有卖家,买家的资金就不能进入这一股票的市场,要去看几乎没有卖家的市场,请去查看涨停交易日的股票】
3)再次,说一下证券交易所。
内地证券交易开户一般都会开沪、深两个账户,在交易时,分别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执行交易程序,股票市场用的是清算交割制度、交割结算规则,证券交易所执行制度的功能。
4)最后,说一下开户的证券公司与户主的关系——户主下达买卖的交易委托(指令),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指令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并收取雇佣金等交易费(包括佣金在内的交易费一共四项,10万元的话,总值上限不到6‰)。
其中,买入的股票由证券公司交于户主的帐户所有,户主的资金。
卖出股票后的金额由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交由卖家的证券公司,由卖家证券公司交由卖出股票的户主的资金帐户。
“然后我挣的1万是挣了谁的钱”
答:这1万元挣到了是A股票资金的净流入的一部分
1)LZ是说“现市值11万元”,就是没有卖出交易,这1万元=股价上涨的差价,直观来说是股票价格的差价;本质来说,LZ赚取的是持有A股票期间,A股票的资金的净流入,也是个差价(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差价),这差价来自从LZ在10万元买入到现市值11万元间,A股票的资金净流入。
2)如果在“现市值11万元”时卖出,那么这11万元(假设交易费=0)全部或是分别来自等价交易了LZ卖出的股票的买家。
3)具体算法(排除限售股解禁股等其他因素)
LZ的10万元+(A股票资金净流入y万元÷A股票总股数×LZ持有股数)= 买家的11万元
很多人炒股不会去弄明白这些,也照样买卖。但类似这种问题,个个都真正明白了,股票这东西很快就能熟悉的。我尽量答得通俗易懂也详细些,希望LZ能明白。
5. 2022年中国核心资产股票有哪些
2022年“核心资产”股票,既有新的思考,也有历史延续:
A股:伊利股份、周大生、口子窖;九强生物、东方生物、科华生物、稳健医疗、乐普医疗、华大基因;中国平安、卓越新能、中芯国际、龙腾光电、格力电器、中国电影;
港股:腾讯控股、石药集团
美股:苹果、云米
(5)嘉年华集团股票市值扩展阅读:
2021年“中国十大核心资产”
A股:伊利股份、恒瑞医药、迈瑞医药、恩华药业、新华医疗、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东方财富、中国国航、上海机场、周大生
港股: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芯国际、东阳光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锦欣生殖
美股:新氧科技、云米、华米、美国航空、嘉年华邮轮、苹果
6. 这是什么牌子
C&A,中文名“西雅衣家”。
从荷兰斯尼克小镇上的一家布料店,到声名远播的欧洲服饰零售品牌C&A,品牌经历了170年的历史。 这个品牌的拥有者Brenninkmeijer家族最早生活在麦廷根(Mettingen),也就是今天德国西北部泰克伦堡地区(Tecklenburg)的一个小村庄。1671年Brenninkmeijer家族离开了麦廷根的家庭农场,到荷兰发展亚麻布的贸易。1841年,Brenninkmeijer家族的Clemens和August兄弟,在荷兰北部小镇斯尼克(Sneek)开设一家经营布料的店铺,并正式创立C&A品牌,凭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兄弟两人将这间店铺经营得有声有色,并在接下来短短的几年里,就在荷兰的吕戈登、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城市开设分店。随着生意的日益兴隆,Brenninkmeijer家族逐步将事业扩展到了德国。1911年兄弟二人在德国柏林开设了第一家C&A大型百货商场,从此打开了另一片天地。到二战爆发之前,C&A已经拥有17家门店。战后,C&A在比利时的成功经验,更是加快了品牌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的步伐,1972年C&A在法国开了第一家店,随后在瑞士、卢森堡、西班牙、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开业。欧洲纷繁复杂的文化、宗教和国家背景,让C &A品牌贯穿着一种神秘性。如今C&A专卖店遍布全球,至2010年底,已经在20个国家,特别是欧洲,拉丁美洲和中国共拥有超过1,700家店铺,拥有36,000名员工,并仍在加快其扩张的速度。C&A,一个设计理念上乘,品质卓越的品牌,深受全球追寻个性和时尚品味人士的喜爱,并成为世界时尚零售行业中的领先品牌。
7. 国际主要的烟草公司有哪些,
一、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 Group, Inc.)
1、简介
2003年1月27日,菲利浦·莫瑞斯公司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公司。。“Altria”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tus”,意思是“高的”,“步步高升”。PM赋予新名称的含义是:保持公司持续发展,追求更高的经营目标。ALG主要的经营子公司有菲利浦·莫瑞斯美国公司、菲利浦·莫瑞斯国际公司、卡夫食品公司、菲利浦·莫瑞斯资本公司等。ALG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烟草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食品制造商,ALG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15.6万人,所属的制造和加工企业约245家。
ALG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2005年,ALG列《财富》全球500强第17位,《财富》股票市值最大500家公司中列第13位,《财富》全球盈利500强第9位。
2、发展历程
19世纪在英国的经营 ALG最早起源于英国,创办于19世纪中叶,历史已超过150年。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制造商。PM的创办人菲利浦·莫瑞斯先生当初只是英国的一个小烟草商,1847年他在伦敦的班德街(Bond)开办了一个商店,1854年莫瑞斯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卷烟加工作坊,开始制造手工卷烟销售。
在美国的创业 20世纪初,在PM进入美国经营的时候, 19世纪末出现的新型机制卷烟更加符合人们的口味,取代了传统烟草制品在烟草制品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成为美国烟草市场的主角。1927年,卷烟在美国烟草制品市场上已占到30%。
成为全球第一大烟草制造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PM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持续增长,在国内超过雷诺士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烟草制造商,在国际上超过英美烟草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PM的成就与“万宝路(Marlboro)”牌卷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万宝路”造就了PM。
3、公司主营产品
万宝路(Marlboro)、达能饼干
二、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
1、简介
英美烟草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成立于1902年。BAT的产品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制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卷烟市场。在64个国家拥有81家卷烟厂,另有9个雪茄和手卷烟加工厂分布在7个国家,每年加工处理6.6亿公斤烟叶,年生产卷烟8500多亿支(1600多万箱),全球雇员(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万多人。
2、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前
1902年,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联合,共同出资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国际业务.
20世纪初,英、美的两家老牌烟草厂商——帝国烟草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频频发动商业战,争夺对方市场,双方竞争十分激烈。1902年,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败俱伤,双方达成联合的协议。按照协议,共同出资(美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二,帝国烟草公司占三分之一)成立英美烟草有限公司,承接双方本土以外的国际品牌和海外烟草业务。
21世纪
2000年,并购加拿大帝国烟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韩国、越南和埃及等国市场投放大量资金。
2003年,收购意大利烟草公司;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雷诺士美国公司,BAT拥有42%的股份。
3、主营品牌
英美烟草具领导地位的国际品牌包括555、健牌、金边臣、希尔顿、总督、卡碧及时运,各自以不同的市场部分为销售对象。与乐富门合并后,英美烟草的品牌组合将增添卡地亚、乐富门、登喜路、威豪、黑猫及皇庄等品牌。而这些国际品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品牌,主要有555、健牌、乐富门等,这些品牌在一百多个国家畅销,是英美烟草的业务核心和利润源泉;第二类是区域性品牌,如英美烟草在欧洲生产的一些品牌、在巴西生产的一些牌号。第三类是仅在一国或一个地方销售的牌号,如在中国合资厂生产的“黑猫”和“君子竹”品牌。
三、 日本烟草公司(Japan Tabacco Inc)
1、简介
日本烟草公司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日元,现为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26家卷烟厂,年销售卷烟860多万箱,业务遍及约120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全球员工共3.26万。2001年,日本烟草公司居世界500强企业的第271位。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898~1948年) 为了垄断烟草收入,为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日本政府于1898年颁布了《烟叶专卖法》,成立专卖局,对烟叶实行专卖。20世纪初期,专卖范围逐步扩大到烟草制品和盐业。政府在这一时期对烟草和盐业实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与经营。
第二阶段(1949~1984年) 1949年,日本政府将财政部下属的烟盐专卖局改组为日本烟盐专卖公司。专卖公司是一个由国家出资、依据特殊公法设立的法人企业,它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经济法人,另一方面,特别公法对其经营范围、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必须依据特别公法开展活动。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放松对外烟进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烟草专卖。
第三个阶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烟草专卖公司依法改组成日本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烟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烟草国际公司,1996年,按照日本盐业法,盐业务从日本烟草公司剥离出去。2002年,日烟国际与雷诺士国际业务进行重组,不仅扩大了日本烟草公司在海外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完成了日本烟草公司向国际化烟草大公司的跨越。
第四个阶段(2002年以后)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烟草公司法,根据修改的日本烟草公司法,日本政府将逐步减少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的民营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3、主营产品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的烟草事业在日本市场占有约80%的市场占有率,以MILD SEVEN(七星)、CASTER、SEVEN STARS和CABIN(佳宾)等名牌为中心,骆驼、云斯顿、沙龙。
四、 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
1、简介
帝国烟草公司为全球第四大烟草制造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烟草公司之一。帝国烟草公司在全球拥有33个工厂,产品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卷烟约350万箱,手卷烟2.67万吨,共有员工1.56万。
2、发展历程
ITG成立于1901年,是在英国的一些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应对美国烟草公司的威胁,许多英国烟草公司决定联合起来抗争。13家英国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走到了一起,在伯明翰的皇后酒店召开会议。随即在190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帝国烟草有限公司
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与合作
相比其他世界知名的烟草公司而言,帝国烟草公司与中国烟草界的往来不甚频繁,该公司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近期在中国免税品市场推广的香烟主要是“英伯乐”(Imperial)烟。该品牌卷烟具有原味(焦油12毫克)和醇烟(焦油8毫克)两种选择,具有国际一流的宽包包装。
尽管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还不太多,但帝国公司有信心扩大与中国烟草界的合作。一方面,帝国公司的产品口味比较适合亚洲人;另一方面,帝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卷烟生产商,而中国又拥有悠久的手卷烟历史,或许将能成为帝国公司与中国烟草业合作的基点。
3、主营产品
在英国分销万宝路香烟。帝国烟草的产品涉及烟草的所有领域:卷烟、手卷烟丝、烟纸、雪茄和烟斗烟丝等。这里我们只介绍卷烟的著名品牌。
Lambert&Butler是英国销量最好的品牌
Embassy是英国南部著名的高档品牌,
Richmond就成为了英国销售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
Superkings是英国市场超长支卷烟市场的领导品牌,
JPS迅速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品牌,
Regal是帝国烟草主要的烤烟混合型品牌,
Fusion是新近推出的国际型高档低焦油卷烟以迎合全球低焦油的消费浪潮。
TheImperial是国际型的高档卷烟,主要针对全球免税和亚洲市场。
五、加莱赫集团公司(Gallaher Group Plc)
1、简介
加莱赫集团,是国际烟草生产及分销商,总部设在英国。在奥地利,德国,哈萨克斯坦,爱尔兰,俄罗斯,瑞典和英国都占有市场领导位置。
2、发展历程
加莱赫公司的创始人1896年,加莱赫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加工厂,同年,加莱赫成立有限公司,拥有资金100万英镑,他本人也变成为当时的“烟草之王”。
在20世纪30年代,加莱赫先后收购了Peter Jackson和J A attreiouex等公司,使其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
1941年,二战摧毁了加莱赫的Belfast工厂
1953年,加莱赫完成了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收购—— Benson and Hedges,这次收购行动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使加莱赫得到了著名的品牌,还为公司新品牌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英国市场开辟了道路,如Benson、Hedges Special Filter和Silk Cut牌号等。
1999年,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拓展海外业务,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卷烟加工厂。
2000年,加莱赫以2.6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俄罗斯卷烟制造商利吉特-杜克,并最终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烟厂之一。
3、主营品牌
加莱赫深入人心的品牌包括::Benson & Hedges (金边臣) ,Silk Cut (时运) ,Mayfair,Sovereign,Sobranie (寿百年) ,Dorchester,Troika,LD (乐迪) ,Memphis (孟菲思) ,Meine Sorte,Ronson,Blend,Hamlet,Old Holborn,Amber Leaf and Condor。
六、阿达迪斯公司(Altadis S.A)
1、简介
阿达迪斯公司为阿达迪斯集团的控股公司,是欧洲重要的烟草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第六大烟草公司,其雪茄业务在全球排名第一,卷烟业务在西欧地区排名第三。阿达迪斯的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2.74万人。
2、发展历程
阿达迪斯公司由法国的塞塔公司(SEITA)与西班牙的塔巴克莱拉公司(Tabacalera, S.A)于1999年合并成立的。1999年10月6日,塞塔公司与塔巴克莱拉公司宣布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共同在合作的协议书上签了字,这宣告阿达迪斯公司正式成立。
3、主营品牌
淡色卷烟
Gauloises Blondes、Fortuna、Anfa、Brooklyn、Colt、Ducados Rubio、Fine、Fox、Iris、Marquise、News、Nobel、Popularne、Royale、Smart、Spike
深色卷烟
Case Sports、BN、Ducados、Gitanes、Habanos
自卷烟
Amsterdamer、Kennings
七、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T&G Corporation)
1、简介
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Korea Tobacco and Ginseng Corporation.,简称KT&G),是韩国最大烟草制造商。2005年占据韩国烟草市场73%的份额。KT&G拥有4家卷烟厂,2个原料加工厂和1个印刷厂。在海外市场方面,KT&G公司的香烟出口到全世界的大约30个国家。
2、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成立时——1997年的国家垄断时期 前身是韩国人参公司,1921年更名为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 1987年成立完全国有化的企业,该时期公司没有竞争者,处于高速发展和资本积累时期。
● 第二阶段:1997年——2002年底的私有化进程时期
该时期是公司脱离政府走向完全商业化的重要时期,期间通过海外GPS股票来实行私有化的前奏,进而发行普通股票。于2002年底,公司完成了决定公司命运的私有化进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随着国际竞争者参与到国内市场,韩国的烟草竞争开始激烈, 2005年,KT&G占有国内的73%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收获颇丰。在国内,KT&G是最大、最有竞争力的烟草企业;在海外,利用其优势品牌产品也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伺机进入新的市场。KT&G已着眼于全球,特别是中东、中亚的烟草市场,以尽快成为全球性的烟草公司。KT&G这个世界上第7大烟草制造商,正在向世界前5大公司行列迈进。目前,世界前5大公司为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和加拉赫。
3、主营品牌
嘉年华 (海外版) 松树 (海外版) 宝恒一号雪茄 宝恒六号雪茄 Cloud9 Cloud9 1mg Esse Special Gold Esse Blend IN 3 Esse One Esse Field Esse Menthol Esse Lights Esse Classic Esse Soon 0.5 The One fresh The One 1 The One 0.5 Raison Red Raison Blue Raison Black Raison Fresh 印第高 阿里安 Ents 卢吉士 卢吉士 M 泽士 Vision Humming Time Timeless TIME Light Timeless TIME Simple Doraji Yeon 富翁 THIS THIS plus Hanaro Lilic Lilac Menthol 玫瑰 哈里信 发光
八、环球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
1、简介
环球公司(简称UN)成立于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烟叶公司,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农产品、木材及建材贸易公司。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环球公司经营业务包括贸易、加工、储存、分销、服务等,经营的商品主要有烟叶、木材、建材及农产品(茶叶、橡胶、向日葵、坚果、干果以及罐装和冷冻食品等)。
2、发展历程
环球烟叶公司的诞生
环球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公司的创办人杰奎琳·P·泰勒先生于1886年在弗吉尼亚州创立J·P·泰勒公司,主要从事烟叶运输和出口业务。当时,J·P·泰勒公司较具规模,是美国南部地区最大的烟叶商之一。
扩张之路
环球烟叶公司创立不久,在持续扩大国内烟叶贸易量的同时,开始了在美国本土之外的扩张进程。
多元化经营历程
环球公司的多元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6年,戈登·克因绍(Gordon L. Crenshaw)出任公司总裁,他积极推动多元化经营战略。
九、 联一国际公司(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Inc.)
1、简介
由世界第二大烟叶公司德孟公司(Dimon Incorporated)和标准商业公司(Stand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合并成立的。第一联盟公司专营烟叶,主要业务是进行烟叶收购、加工、贮藏和销售。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发展历程
德孟公司的诞生及发展
1994年10月,美国两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牌烟叶公司—— 德布勒兄弟公司(Dibrell Brothers Incorporated)和孟克·奥斯汀公司(Monk-Austin, Inc.)为了实现争霸全球烟叶市场的雄心,在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决定进行合并。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了一项高达14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并且以两家公司的开头字母作为合并后新公司的名称,德孟公司由此诞生。
2005年5月13日,与全球第三大独立烟草商标准商业公司合并,建立第一联盟国际公司。
十、雷诺士美国公司(Reynolds American Inc.)
1、简介
2000年后被英美烟草收购。由BAT所属的美国布朗。威廉姆逊烟草公司与雷诺士公司合并成立,BAT占有42%的股份。旗下有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Santa Fe Natural Tobacco Company, Inc.和Lane Limited,目前为美国第二大烟草制造商。特威尔、沙龙、骆驼、云丝顿
与厦门卷烟厂合资建设了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华美卷烟有限公司生产的卷烟牌号有“金桥”、“喜必利”,以“云丝顿”、“骆驼”等国际牌号。
8. NBA的老总的收入
波士顿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
老板: Wyc Grousbeck, Boston Basketball Partners的CEO及任事股东
年龄:42
籍贯: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 Worcester, Mass.
净资产:3.6亿美元 $360 million
入主时间:1986年1200万美元买下球队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和他父亲Irv曾经试过购买波士顿红袜队
钱是怎么赚来的: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的六个无限合伙人之一,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a是拥有18亿美元风险资本的世界知名风险投资公司,为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理财。之前创办了Medwise,全美著名的医药公司。
教育: 普林斯顿历史学士、密歇根法律学位、斯坦福MBA学位。
运动体验:曾是普林斯顿轻量级(赛艇?)队员。
趣事: 曾在一间普林斯顿酒吧里一个名为Daytonas的乐队里担任鼓手。
新泽西 网队 New Jersey Nets
老板: Bruce Ratner
年龄:59
籍贯:克里夫兰Cleveland
净资产:4亿美元 $400 million
入主时间:2004年3亿美元买下球队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无
钱是怎么赚来的: 房地产发展商,Forest City Ratner Cos.的CEO和创办人。最近的项目是布鲁克林的MetroTech中心。(所以篮网要搬家啊)
教育: 哈佛学士、哥伦比亚法律学位
运动体验:在中学打过美式足球。
趣事: 他的姐姐(也许是妹妹,搞不清),Ellen Ratner,是一个政论专栏作家和评论员。
歌星Jay-Z是网队的小老板之一
纽约尼克斯New York Knicks
老板: 美国有线电视Corporate owned by Cablevision
入主时间:1997年3000万美元买下球队
Cablevision市值80亿美元略多一些,拥有麦迪逊广场花园及其相关地产100%的权益,纽约尼克斯篮球队、流浪者冰球队、“自由女神”女子篮球队、纽约无线电台音乐厅、MSG电视网有线频道以及纽约和芝加哥地区体育电视网的全部股份。
Cablevision的董事长詹姆斯-道兰和他儿子CEO查里斯-道兰(James & Charles Dolan)曾被评为2002年全球最差经理人第四位。(看来尼克斯的总经理差是有源头的)
费城76人 Philadelphia 76ers
老板: Ed Snider
年龄:71
籍贯:费城 Philadelphia
净资产:3.1亿美元 $310 million
入主时间:1996年125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网球爱好者
钱是怎么赚来的:现任Comcast Spectacor的主席。其父从事银行、房地产和蔬菜业发家致富。创建Spectacor公司经营Flyers和 Spectrum。20多年中Spectacor拓展取得了大量业务,于1996年与Comcast合并。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Comcast Spectacor公司的股份主要包括 Philadelphia Flyers NHL 曲棍球队、Philadelphia 76ers NBA 篮球队和两个设立在费城的多功用大竞技场。1966年创建NHL的费城Flyers队。Comcast Spectacor 还拥有Flyers的AHL分支费城幻影队,并拥有三支巴尔的摩Orioles小职业棒球联盟球队的少量股份。
教育: 马里兰商业学士
趣事:他最初曾在费城的一家唱片公司Edge Ltd.工作。
多伦多猛龙Toronto Raptors
老板: 枫叶体育娱乐公司,股份比例为:58%属于安大略教师养老金计划,15%属于Bell Globemedia(加拿大贝尔电信公司的多媒体子公司),14% 属于TD Capital公司,13% 属于地产巨头Larry Tanenbaum。
芝加哥公牛男子篮球队 Chicago Bulls
老板: Jerry Reinsdorf
年龄:69
籍贯:出生于布鲁克林,自1957年起居于芝加哥。
净资产:2.8亿美元 $280 million
入主时间:1985年900万美元买下球队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芝加哥白袜棒球队的大股东
钱是怎么赚来的: 原是税务律师,后来在他的富人客户的怂恿下进入房地产市场,凭着他的房地产公司取得他大多数资产。有钱之后,1981年Reinsdorf从美国芝加哥出身职棒名人Bill Veeck手中买下芝加哥白袜队, 1985年入主公牛队,90年代初期,公牛称霸NBA,白袜队在美联也呼风唤雨,是Reinsdorf最风光的时候。(部份转自圆球)
运动体验:在大学打过校内(篮球?)赛Played intramurals in college.
教育: 乔治华盛顿学士、西北大学法律学位、伊利诺斯大学博士
克利夫兰骑士队Cleveland Cavaliers
老板: Dan Gilbert
年龄:42
籍贯:南菲尔德,密歇根 Southfield, Mich.
净资产:4.78亿美元 $478 million
入主时间:2005年3亿75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在南菲尔德Lathrup高中一年级时曾进入棒球队,后被裁。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曾竞标购买职棒Milwaukee Brewers队失败
钱是怎么赚来的: Quicken Loans, Inc.的主席和创办人,该公司在2004年完成120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业务。在1985创建Rock Financial公司开始他的业务。
教育: 密歇根州立大学学士、韦恩州立大学法律学位
趣事: 举重爱好者,身高5尺5(1米65)的他说最近曾经卧推310磅(140公斤)
歌星Usher是骑士队的小老板之一
底特律活塞 Detroit Pistons
老板: William Davidson
年龄:81
籍贯:密歇根州Bloomfield Hills, Bloomfield Hills, Mich.
净资产:28亿美元 $2.8 billion
入主时间:1974年8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在密歇根大学跑径赛,二战时在海军打过美式足球。Ran track at Michigan and played football in the Navy ring World War II.
钱是怎么赚来的:他的Guardian工业公司是汽车工业的主要玻璃供应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镜子生产商。该公司创建于1932年,那时叫Guardian Glass Company,生产汽车挡风玻璃,1970年开动第一个玻璃生产线生产浮法玻璃。美国加迪安(Guardian)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制造浮法玻璃产品的厂商,特别是在生产高质量浮法玻璃、半钢化玻璃和钢化安全玻璃产、汽车夹层档风玻璃和车用钢化玻璃、住宅和商业建筑用中空和反射玻璃以及镜子等产品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拥有60家工厂,拥有24条浮法玻璃生产线、28家玻璃加工厂、6个玻璃批发销售中心、32个汽车玻璃零售点,是世界第二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第一大银镜玻璃生产企业,有近两万名员工。目前该公司尚未在中国投资设厂。(这段是抄自中国玻璃信息网)。该公司最近起诉全球数十家PC厂商和视频显示器厂商侵犯了他们用于笔记本、电视机和手机中液晶显示技术的知识产权。现在总部设在密歇根州奥本山。
Williams Davidson是密西根人,一开始是执业律师,1955年加入叔叔的汽车挡风玻璃制造公司任职,两年后公司因经营不善,宣布破产,Davidson接手继续经营,1970年代,他的公司研发出平板玻璃的新制造方法,大量供应汽车与建筑用途玻璃所需,从此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一跨国大公司。Davidson在1974年以8百万美金买下活塞队,是全NBA第二资深的球团老板,仅次於巫师队的Abe Pollin,他的作风以低调稳健著称,十足保守派。(这段转自圆球)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WNBA的底特律震动队、NHL的冠军球队Tampa Bay Lightning ,他还是宫殿体育娱乐公司的大股东,该公司拥有奥本山宫殿球场和底特律毒蛇曲棍球队。.
教育: 密歇根学士、韦恩州立大学法律学位
趣事: 1979年炒了活塞主教练Dick Vitale,史上最差的10位NBA教练之一。
印第安那步行者 Indiana Pacers
老板: Herb and Melvin Simon
年龄:Herb 是 69岁, Melvin 是 77岁
籍贯:都是生于纽约布鲁克林,长于纽约布鲁克斯,现在住在印第安那波利斯
净资产:Herb,12亿美元 $1.2 billion, Mel,16亿美元 $1.6 billion.
入主时间:1983年11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Melvin是高尔夫爱好者
他们怎么赚得钱: Simom产业集团的联合主度,该集团拥有或部份拥有超过240家购物中心,是美国最大的购物商场业主。
Simon Property Group是全美国最大的SHOPPING MALL投资商发展商。在美国境内有250多座各型商业房地产及大型商业房地产。公司于1960年成立,199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美国证券市场最大的房地产基金IPO。西盟地产集团前后经过5次合并重组,其规模持续发展。尤其是1996年,两大家族地产商,即Simon和DeBartolo,合并后,其全美第一商业房地产投资商、发展商的角色,几乎无企业可以撼动。截止2001年,Simon家族拥有公司大约25%的股份,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旗下商业房地产的租金。 2001年,公司的市值达61亿美元,总收入21亿美元,企业收益率为5.9%。公司旗下物业数量为252个,总面积1741万平方米,出租率高大91.5%,每平方米年平均零售额达4133美元。2001年收购金额达17亿美元,在建物业投资达3亿美元。(这段抄自一个商业地产机构网站易铺网)
教育: 两人都是纽约城市大学学士
密尔沃基雄鹿 Milwaukee Bucks
老板: Herb Kohl
年龄:69
籍贯:密尔沃基 Milwaukee
净资产:估计为2.79亿美元,在他作为美国参议员期间,他的金融财产已经保密委托。
入主时间:1985年19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职棒Milwaukee Brewers队的11个原始投资者之一,与Kohl家族一起出资2千5百万美元捐建在UW-Madison威斯康辛大学的 Kohl中心,曾是威斯康星大学足球队员。
钱是怎么赚来的: 是把他家族的零售业务Kohl's发展为全国性的连锁百货公司的重要一员。柯尔公司是一家大型零售公司,拥有约400多家百货公司连锁店,这些百货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销售名牌的服装、鞋子、小饰品和家用器皿。Kohl's Corporation 经营面向家庭的专业百货公司,主要在中西部,中大西洋地区和美国东北地区,以提供特定价格高质量的全国品牌商品为特色。公司的商店销售中等价位的服装,鞋子,佩件和家用产品,目标是中等收入的客户为他们的家庭购买商品。Kohl's 商店的位置容易客户进出,布置较好,中央结算和库存丰富。
教育: 威斯康辛学士、哈佛MBA
趣事: 自1988年起担任代表威斯康辛的美国参议员。是美国职棒联盟总裁Bud Selig 在威斯康辛大学的室友。
亚特兰大鹰队 Atlanta Hawks
老板: Steve Belkin, 拥有30%的所有权,是Atlanta Spirit LLC 最大的个人所有者
年龄:57
籍贯:密歇根州大激流城 Grand Rapids, Mich.
净资产:3亿美元 $300 million
入主时间:2003年3.5亿美元买下球队(包括另一支NHL球队)
教育: 康奈尔学士、哈佛MBA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Atlanta Spirit 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手上买下了NHL的亚特兰大Thrashers队和菲利普斯球馆的股权。
钱是怎么赚来的:Belkin是谁?他就是之前跟Larry Bird积极准备在夏洛特成立新球队的商人,由于新球队落在黑人富豪Robert Johnson手中,Bird与Belkin拆伙,各自发展,Bird回到溜马,而Belkin转进亚特兰大,找上与老鹰队关系深厚的J. Michael Gearon Sr.合作,这位年近七旬的Gearon先生曾经在1977到1986年担任老鹰队总裁,同时也担任过两年总管,也是AOL Time Warner老板之一的Ted Turner的私人好友。最后Belkin与Gearon决议,将球队经营权承接下来。Belkin是以创投业发迹,在波士顿地区起家,当年他这家公司是从报纸的分类小广告开始,到现在旗下已有26家公司。老Gearon则是亚特兰大当地的不动产大亨,儿子也是当地的电信业新贵,财力雄厚。而Belkin与老Geason各拥有三分之一股份,剩下三分之一由Bruce Levenson 与Ed Peskowitz持有,这两个人是华盛顿地区一家知名企管顾问公司的老板,专门提供企业经营信息咨询,他们俩也曾入股巫师队,但股份不多,这次入主老鹰,一圆球团老板梦。以上述这几人为主的Atlanta Spirit LLC集团,里头都是长期想拥有职业篮球队的企业大老板,花钱事小、让球队变强事大,我想接下来老鹰队如果有大手笔签约动作,积极补强阵容,一点都不会令人意外。(这段转自圆球)
趣事: 他放弃了为乔治亚科技大学打篮球的机会而去康奈尔大学学习工程学。
夏洛特山猫 Charlotte Bobcats
老板: Robert Johnson
年龄:57
籍贯:伊利诺斯州Freeport,住在夏洛特和华盛顿
净资产:7.5亿美元 $750 million
入主时间:2002年12月29日Expansion Committee的委员一致表决同意将夏洛特两支篮球队(即未来的山猫队和WNBA的针刺队)的所属权批给罗伯特•约翰逊,仅仅一个“新壳”就花了他3亿美元。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WNBA夏洛特蜂刺队,喜欢赞助马术精英跳跃赛
钱是怎么赚来的: 曾是有线电视业的国会说客,在1980年创建BET黑人娱乐电视,为非裔美国人提供信息和娱乐,在2000年作价30亿卖给Viacom。拥有RLJ Cos公司,名下有多家酒店和餐馆。罗伯特•约翰逊即创造了一个历史,成为美国职业体育各大联盟中第一个黑人大老板
教育: 伊利诺斯学士、普林斯顿硕士
趣事: 他的女儿Paige是奥运马术选手
歌星Nelly是山猫的小老板
迈阿密热队Miami Heat
老板: Micky Arison
年龄:55
籍贯:迈阿密Miami
净资产:53亿美元 $5.3 billion
入主时间:1995年从父亲手上接管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曾拥有WNBA的迈阿密Sol队
教育: 曾就读于迈阿密大学
钱是怎么赚来的: 从他父亲Ted手上接管Carnival Cruise Lines(嘉年华邮轮公司),并把它变成了世界上领先的游轮航线经营商。热队也是他在1995年从他父亲手上接管。1990年阿里森继承了父亲特德持有的迈阿密热队 60%的股权,随后他又买下了两位合伙人手中其余的股份,并为该队追加了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他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我的孩子,而且我痛恨失败。”
米基阿里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Carnival,在鼎盛时期,该公司年收入可高达38亿美元。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阿里森净资产59亿美元,排行第69位。嘉年华邮轮公司,是米基已过世的父亲特德(Ted)于1972年创建的,公司现在拥有372万名员工以及6条航线,公司的船队中既有低价位的旗舰“嘉年华”号Carnival),也有超豪华的“熙邦”(Seabourn)和“风之星”号(Windstar)。2003年,公司的营业额为44亿美元,而净利润率则创下了行业之最,达到了 23%。2004年4月,公司完成了对英国公主邮轮公司(P&O Princess)价值 55亿美元的并购,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邮轮公司,2003年的营业额为 25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拥有13条航线、65艘游船以及全球市场43%的份额。经过这番发展,这位53岁的首席执行官拥有的个人财富超过了50亿美元,在合并后的公司中持有35%的股份。Micky Arison大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他在 1979年就任嘉年华邮轮公司总裁时年仅30岁。
阿里森18岁时开始在船上经营宾戈赌博游戏,并帮助公司组织客人游览海滨。与此同时,他还时断时续地上了迈阿密大学的课程。1971年,特德公司的两位合伙人分道扬镳,他们一艘船也没得到。他随即找来了新的投资人,并且买下了一艘 27万吨级的旧远洋客轮,特德给它取名“狂欢节日”号。由于这艘船上的娱乐设施单调乏味,特德不可能按照退休人士通常支付的高价来收费。于是,他决定把年轻乘客作为目标群体,因为他们不愿意花太多的钱。不过,嘉年华公司在创业初期并不顺利。1972年“狂欢节日”号首航时就在阿附近的一处沙堤上搁浅了。在以后的航运中,乘坐邮轮的几乎全是放春假的年轻人,他们甚至比阿里森想像的还要年轻、疯狂。公司直到第三年才扭亏为盈。但父子二人并没有因此而畏缩不前。阿里森说:“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的定价能够物超所值,我们不可能不成功。”在经过几年稳定的发展并且成功吸引了更多年龄段的游客之后,公司于1987年上市。嘉年华公司以首发上市所得的现金为动力迅速扩张。1989年,嘉年华公司买下了荷兰美洲公司(Holland America)下属的一支拥有4艘游船的船队以及该公司旗下的豪华邮轮“风之星”号。翌年,特德从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并委任阿里森接替其职位。1992年,阿里森购买了熙邦公司的股份,该公司旗下有3艘超豪华游艇,但每艘游艇只能搭载几百名乘客。通过与意大利菁英邮轮公司(Costa Crociere)合作,他在 1997年又把触角伸向了欧洲。在随后的两年内,阿里森悉数买下了熙邦公司其余的股份,并一举收购了英国最大的邮轮公司冠达邮轮公司(Cunard)。然而,“9•11”让恐惧价值超出了旅游价值,嘉年华公司如今反而因为规模庞大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为了吸引宝贵的客源,阿里森使尽了浑身解数来平息他们的恐惧心理。阿里森列举了他预期公司能够获得成功的几个理由,美国大陆52%的人口居住在距离嘉年华公司停靠港口不超过250英里的地方,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情况非常乐观,公司的资产为 125亿美元,而长期债务仅为 30亿美元,这足以使公司有能力继续降低票价。(以上摘自《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奥兰多魔术 Orlando Magic
老板: Rich DeVos
年龄:78
籍贯:密歇根州的ADA,也住在佛罗里达的Manalapan镇,位于棕榈海滩县。
净资产:30亿美元 $3 billion
入主时间:1991年8500万美元买下球队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曾拥有现在已不存在的国际冰球联盟(IHL)球队奥兰多太阳熊和WNBA奥兰多奇迹队(现在是康涅狄格太阳队)。注:杀千刀就是在1997年以奥兰多太阳熊副主席和总经理的身份,加入魔术的母公司RDV。在他的领导下,太阳熊勇夺2000-2001赛季IHL冠军。
钱是怎么赚来的: 安利的创始人之一,在1959年与Jay Van Andel一起创建安利,其后把公司(现在是Alticor的一个子公司)发展为一个直销帝国。
安利公司位于美国密执安州亚达城。安利始于两位创办人杰•温安洛和理查•狄维士真诚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都是荷兰移民的后裔, 1959年,年仅30余岁的杰•温安洛先生和理查•狄维士先生在家中的地下室迈出了安利事业的第一步。开业时,公司只有5名员工,办公面积仅223平方米,产品也只有一种——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LOC),但这款产品却是当时市场上率先采用具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剂。第一财年,安利公司便创下了50万美元营业额的骄人业绩。经过一年的艰苦创业,两位创始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将公司搬到了亚达城一间废弃的加油站,与12名员工由此展开了建立安利基业的新历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安利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型日用消费品生产及销售商。公司总部占地43万平方米,集中了安利主要生产设施与产品研发部门。2000年,公司将安利(Amway)、捷星(Quixtar)和捷通(Access Business Group)合并成为安达高公司(Alticor Inc.)。安达高公司在全球现拥有13,000名员工,390万名推销人员。安利历经40多年风雨,不断发展和壮大,业务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卖肥皂的公司,成长为在直销业、电子商务、保健品和化妆品等生产以及物流等方面均居全球领先地位的跨国企业。在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2004年全美最大100家私人企业排名中,安利名列第19位。在2003年1月美国季刊杂志《家族企业》全球最大200家家族企业排名中,安利名列第104位。2003/04财年,安利机构全球销售额跃升至62亿美元。(很显然,这段是转自安利中国网)
教育: 曾就读于密歇根大激流城Calvin大学
趣事: 曾经出过三本书。
华盛顿奇才 Washington Wizards
老板: Abe Pollin
年龄:81
籍贯:生于费城,8岁后居于华盛顿
净资产:1.8亿美元 $180 million
入主时间:1964年11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网球爱好者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WNBA的华盛顿Mystics队,MCI球馆和华盛顿和巴尔的摩在线购票系统TicketMaster。
钱是怎么赚来的:1945毕业后在他家族建筑业中工作,1957年开始自己的建筑公司,建造了几幢大型公寓楼和写字楼,其中的一座是华盛顿第一座有屋顶游泳池的大厦。1964年110万美元买下巴尔的摩子弹队,创下那时球队交易金额之最。受其父影响,阿布热衷于慈善事业。他父亲当年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却不会说一句英文,他努力工作并且乐于助人,他教阿布:付出越多,收获越多。阿布启动了他自己的反暴力运动,因为他的朋友死于子弹之下,他把华盛顿子弹队更名为奇才队。
教育: 乔治华盛顿学士
趣事: 他已经做了超过40年的球队老板,任期为联盟之最!
达拉斯小牛 Dallas Mavericks
老板: Mark Cuban
年龄:46
籍贯:生于匹兹堡,成年后才迁往达拉斯
净资产:13亿美元 $1.3 billion.
入主时间:2000年2亿80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在印第安那大学打了四年英式橄榄球,大学后打过俱乐部比赛。
钱是怎么赚来的: 1983年创立电脑咨询公司MicroSolutions,然后在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卖给了CompuServe。又在1995年成立Broadcast.com,提供网上影像与语音服务,后来在1999年以57亿美金的价格卖YAHOO。
教育: 印第安那学士
休斯敦火箭 Houston Rockets
老板: Leslie Alexander
年龄:60
籍贯:佛罗里达州Boca Raton
净资产:8千万美元 $80 million
入主时间:1993年以8500万美元买下火箭,然后火箭连取两年冠军,现在再拥有姚麦后,按福布斯的评测,球队价值已经超过3.69亿。
其它职业球队: 休斯敦慧星队、曾拥有室内足球联盟球队休斯敦ThunderBears /德州Terror、曾想过做一支NFL球队的小股东。
钱是怎么赚来的: 1965年在纽约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商界,作为华尔街证券交易商积累到他的财富,同时在华尔街也结识他现在的妻子。他们迁往加利福尼亚,并且上法律学校的夜校,四年后,两人都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亚历山大现在是加州律师协会会员。(这是译自火箭网站,没找到别的资料)
教育: 纽约大学学士、Western State大学法律学位
趣事: 素食者、与他太太一起经常捐助动物保护团体,对于丰田中心卖汉堡和热狗,他说:"In this particular case I have no choice" calling a meatless arena "unreasonable." 我别无选择!球场不卖肉食是不合理的。
孟菲斯灰熊 Memphis Grizzlies
老板: Michael E. Heisley
年龄:67
籍贯:出生在首都华盛顿,在弗吉尼亚州的Alexandria 长大,住在伊利诺州St Charles
净资产:8.5亿美元 $850 million
入主时间:2000年1亿6000万美元买下球队
运动体验: 打高尔球
钱是怎么赚来的: 通过购卖然后售出几家濒临或已经破产的公司发迹。原是电脑销售员,卖房子卖了15万美元,然后借了1000万美元买下一家生产排水设备的公司。再通过现金流转筹集资金买下一家公司,再卖出,买进,由此周而复始。现在是设在芝加哥的Heico Holding, Inc. 以及 The Heico Companies, L.L.C.的主席,也是其下约40家子公司的CEO。这些子公司中很关键的一个Heico Acquisitions就是专于买卖经营不善的公司。(这段译自福布斯网,我只奇怪他怎么借的1000万)
教育: 乔治敦大学学士 Bachelor's from Georgetown,他现在是这大学的董事会成员。
新奥尔良黄蜂 New Orleans Hornets
老板: George Shinn
年龄:62
籍贯:北卡罗来纳Kannapolis ,现住新奥尔良
净资产:1亿美元 $100 million
入主时间:1988年3300万美元买下球队
钱是怎么赚来的: 以连锁商业学校起家,然后发展到房地产、汽车代理、出版业、还有一个路况报告公司(traffic reporting company)。
黄蜂队由George Shinn跟Ray Woolridge共同合伙拥有,Shinn的故事就比较多了,Shinn出生在北卡的一个小镇,家境不算好,年轻的时候待过纺织工厂,当过洗车工人,甚至干过学校的清洁工,后来缵了一些钱便把这所学校给买下,从教育事业开始,以补习班致富,有生意头脑的Shinn还跨足房地产,成为亿万富翁。Shinn自承年幼即有拥有职业球队的远大梦想,所以排除万难让黄蜂及WNBA的针刺队在故乡从无到有。只是Shinn算盘打的精,夏洛特市议会不通过兴建新场馆,Shinn有意把球队搬离,加上黄蜂球员场外事件频传,Shinn本身也惹上性丑闻案,致使民心大失,黄蜂终究无法栖息于北卡州,最后落脚到纽奥良。说起Shinn,我个人非常讨厌他,尤其是小气,跟Zo与Larry Johnson签下长约之后,照理说要把他们当作球队基石,结果事后有点嫌贵,便陆续将这两位长约球员交易出去。同时黄蜂队历任的教练,从Cowens到Silas,以及Floyd,几乎都是联盟最低薪的教练,省钱省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这段转自圆球)
其它职业球队: 有一家曲棍球队、还曾拥有一个三A夏洛特骑士棒球队。
教育: 没上过大学,有五个名誉学位
运动背景: 高尔夫爱好者
圣安东尼奥马刺 San Antonio Spurs
老板: Peter Holt (Chairman and CEO)
年龄:53
籍贯:伊利诺州皮奥里Peoria, Ill.
净资产:8千万美元 $80 million
入主时间:1993年7500万美元买下球队
其它职业体育股权: 马刺所属的公司还拥有WNBA的银星队和AHL的Rampage队。
钱是怎么赚来的: 其曾祖父Benjamin Holt是履带式拖拉机的发明者,那是所有现代履带车包括坦克的基础。现任Holt Cos.的CEO,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Caterpillar经销商。Caterpillar是他曾祖父创建的、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的生产商、世界柴油发动机制造业的龙头。
1890年Benjamin Holt 和 Daniel Best 的两家公司出于农用目的,各自试验了多种蒸汽推土机。他们是履带式推土机以及推土机用汽油发动机的先驱。 1904年Holt 推出第一辆履带式推土机。1906年Holt 推出第一辆汽油履带式推土机。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盟国使用Holt的“卡特彼勒”履带式推土机,并给英国坦克的发明创造了基础。 1925年Holt 制造公司与 C. L. Best 推土机公司合并成立卡特彼勒推土机公司。 1931年第一批柴油60推土机驶下在伊利诺州,东皮奥利亚市的新生产线,这批履
9. 目前世界上有几大汽车集团,该旗下都有什么品牌
当今世界上有10大汽车品牌,分别是:
通用,福特,戴姆勒,丰田,大众,本田,日产,标致,菲亚特,宝马。
1、通用
旗下品牌有:旁蒂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霍顿、沃克斯豪尔、奥兹莫比尔、欧宝、绅宝、土星、雷鸟、悍马、GMC、Suzuki(铃木)、Isuzu (五十铃)大宇。五十铃、富士(速波)和铃木制造的汽车产品。
10. 谢里·阿里森的人物经历
在父亲过世之后,她接手了特德·阿里森手中9600万股股票遗产,价值大约36亿美元,同时作为以色列阿里森控股集团的主席,她依旧是以色列最有实力的企业家:担任着以色列最大的银行哈波阿利姆银行的总裁,以色列最大的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控股公司的总裁,掌握着以色列最大的私人通讯公司EUROCOM49%的股权…… 谢里·阿里森的父亲特德·阿里森出生于以色列的一个小船主家庭。他的父亲和许多以色列20世纪早期的商人一样,淡泊地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意。直到16岁,特德才在父亲的支持下进入黎巴嫩贝鲁特的美洲大学学习机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犹太民族都处在风暴的中心,德国掀起了血腥的反犹浪潮。在这期间,特德·阿里森毅然中断了自己的学业加入了英国军队,开赴意大利和德国战场。二战结束后,犹太人获得了和平的机会,而作为家里惟一的男孩,特德·阿里森从战场返回后接管了父亲的船运生意。 战争却从来不曾远离犹太人,在脱掉军服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又开始了,流着犹太人沸腾的血液的特德·阿里森加入了以色列军队,参与了这场与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的著名战争。至1949年以色列战胜后退役,他重新接过父亲的生意,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生涯。但两次战争的经历,让这个犹太人的血液里开始燃烧着一种勇气和冒险精神。 1950年年初,特德·阿里森突然把父亲一手缔造的蒂森格夫船运公司出售给了兹姆邮轮公司,他的船开始悬挂巴拿马和洪都拉斯国旗为兹姆邮轮公司运送货物,从自己做商人成为了别人的合作者。 朝鲜战争后,世界大市场都处于极度低迷时期,试图求变的特德知道,如果单纯从事船运业,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于是他再度变卖了自己在以色列的船运公司,并和当时的许多犹太人一起移民美国。几乎已经建立起来的事业,又被卖掉换成了现金。 从1954年开始的12年里,特德·阿里森在美国扎下了根,他依靠自己犹太人经商的独特能力和在美国之前积累的财富陆续创建了航空货运公司以及贸易公司,据说其中一家企业的市值甚至达到1000万美元。1966年,特德·阿里森突然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再次变卖公司,并获得了一笔现金收入,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实际上,特德·阿里森后来表示,是因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机会。他一直希望重返船运业,在海上拓展自己的事业,犹太人的冒险精神再次支持了他,他和挪威人克努特·克罗斯特合伙联合组建挪威-加勒比游艇公司。特德凭借变卖公司的资金,帮助克罗斯特刚刚在欧洲组成的船队带进了美国,他的这种将其他合作伙伴的船只通过相互组建新公司而引进到新市场的形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方面节约了庞大的游艇购买资金,另外一方面又迅速获得了规模,在此之后,特德又设计出许多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也一度成为美国和欧洲游艇业公司联合的范本。 1972年,特德与克罗斯特决定拆分企业,特德通过一系列融资和抵押后,创立了完全属于他的嘉年华游艇公司,这个游艇公司也成为了后来世界上最大的游艇集团。同时,他还开始涉足体育产业,带领一支在迈阿密小有名气的篮球队在佛罗里达南征北战--这只球队就是2004年以一举购得奥尼尔而名动天下的迈阿密热队。70年代和80年代,阿里森家族的事业稳定发展。1990年,特德·阿里森还创办了荷兰-美国、风之星两家相当出色的游艇分公司,并拥有15艘超豪华的游艇。 至此,特德为阿里森家族在船运业和篮球界奠定了发展的基石。而在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年迈的特德宣布从嘉年华公司总裁的职位上退休,这个阶段也正是中东世界一个比较美好的阶段,和平仿佛触手可及,无数散落在他国的犹太人开始有了重回故土的梦想,特德·阿里森就是其中的一个。1992年他和谢里一起回到了以色列,在恢复以色列国籍后定居特拉维夫,并在那里开始了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新生活。 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这片热土,特德·阿里森在以色列过上了他盼望几十年的生活,他热衷于各种慈善事业,担任多个慈善组织的主席,还是西奈医疗中心以及其他多所医学院的创立人之一。尽管在以色列企业名义的慈善捐助不像在美国那样平常,但特德还是坚持到了他去世前。
另一方面,在回归以色列后,特德·阿里森的生意开始一分为二,在美国的长子米奇·阿里森负责家族的嘉年华集团,同时继承了父亲在迈阿密热队的大股东地位。而在以色列,他重新组建了除游艇和篮球俱乐部以外业务的阿里森投资公司,并且把他们交给了谢里·阿里森。 她的女儿没有辜负她,谢里·阿里森在以色列通过参与金融业和建筑业扩充阿里森投资公司的实力。从1997年9月开始,谢里·阿里森竞逐收购以色列最大的银行哈波阿利姆银行,随后成为这家犹太人中声名赫赫的银行的总裁。同时,谢里·阿里森作为阿里森投资公司的总裁,还出任以色列最大的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以及拥有5亿美元资金的特德·阿里森基金会的主席。 通过早年3次变卖企业,以及回归以色列后对企业的大胆分拆,阿里森家族的财富和阿布、索罗斯等同时期的许多犹太人一样,开始迅速膨胀,并且几乎影响了整个以色列。 财富永远不要和媒体作对 90年代初,特德·阿里森因为自己的移居把阿里森家族的生意分成了两半,1999年特德·阿里森的逝世却将谢里·阿里森的世界分成了两个阶段。 谢里·阿里森1957年生于纽约,虽然是以色列国籍,但却是在美国长大的富家女。谢里·阿里森曾在佛罗里达大学学习酒店管理。她在嘉年华集团的市场部干过几年,并有意进入管理层,但这个愿望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1979年,特德让儿子米奇当上了嘉年华集团总经理,为了安慰谢里·阿里森,他让21岁的谢里·阿里森进入公司董事会,却没有给她实权。但如前所说,谢里·阿里森的从商能力不容小视,自从当上阿里森控股集团主席后,她充分意识到在以色列做生意的情况和美国大大不同,公司是否乐善好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在这个国家以后发展是否顺利,于是,在她的建议下,阿里森家族成立了一个家族基金会,作为取信于社会口碑的工具,而这一举动果然得到了媒体的普遍赞扬。 在1999年之前,商界拼杀多年的谢里·阿里森显得毫无商人气息,作为一个赫赫有名的亚洲最富有的女人,谢里·阿里森不得不经常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但面对媒体,她还是常常会表现出害羞和不知所措,似乎在老父亲的看护下,谢里·阿里森变成了整个以色列女人的骄傲。 但在特德去世后不久,谢里·阿里森的生活就失去了平静。商业失误、离婚、绑架、逃税……把谢里·阿里森彻底推进了生活的低谷。
2002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激化,安全局势和经济状况都在失控的边缘。谢里的财富在这一年损失了9000万美元,但即使这样,她旗下的哈波阿利姆银行依旧有相当的盈利。但谢里·阿里森不满足于这些,她试图挽回损失,在她的安排下,哈波阿利姆银行裁员900人,这却引起了以色列最大的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尽管谢里·阿里森向被解雇的员工支付了丰厚的遣散费,并随后又恢复107名工人的工作,银行刚盈利却大幅裁员的举动遭受了激烈的批评。工会组织在全国各地的公共汽车站张贴了1600多张海报,上面写着900个家庭在哭泣,谢里·阿里森却在大笑。虽然,在她施压后这些海报在第二天就撤了下去,但她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打击。同一天,谢丽·阿里森在酒吧里开怀大笑地喝啤酒,以及被辞员工痛哭的照片被并列放在许多报纸次日的头版上。谢里的形象从慈善家变成了冷酷的资本家。这在整个以色列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色列的记者无孔不入,职业素养和闻名世界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开始寻找那些有关她的新闻,而所寻找到的各种难辨是非、难证真伪的新闻,就像垃圾一样被倾泻到谢里身上。 她的不幸福的婚姻成为了另外一个饱受品评的话题。 谢里·阿里森离过两次婚,2003年5月又嫁给了一位名叫奥法尔·格雷泽的花花公子。谢里·阿里森与格雷泽的婚姻从一开始便受到媒体的热切关注,他们的婚礼庆典由于请了一名德系犹太人作表演而成为城中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婚后不久,格雷泽就惹上了连串性丑闻。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格雷泽的是他们家的私人女护理,随后还有三名受害者陆续浮现。这位有着花花公子做派的特拉维夫商人这种出场办法让希伯来媒体开始大做文章,格雷泽受到了持续不断的性骚扰调查。虽然这些性丑闻最终都是不了了之,但以色列的媒体从一开始就大肆报道和渲染,让谢里·阿里森一家难堪不已。 谢里绝望了。她在2003年9月选择离开特拉维夫,回到她的天堂迈阿密,并在那些一掷千金买下了5900万美元的豪宅。同时,她还把公司总部移师迈阿密,并宣布停止所有在以色列国内的慈善捐款或基金拨款(谢里·阿里森名下的阿里森家族基金会每年捐赠2300万美元,用于以色列的社区和医院建设)。 从美国迁回以色列的犹太人很少有再返回美国定居的。谢里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她的愤然离去更加惹人瞩目,她的这次远走在以色列引起巨大的反响。
在以色列,上至总统下至学者、报纸主编都纷纷把谢里·阿里森的行为与爱国精神联系起来,仿佛她的离开就是对国家不忠的叛逃。以色列国内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让谢里·阿里森即使到了美国仍然需要继续忍受来自以色列媒体的舆论压力。以色列总统卡察夫都公开评论说,他毫不在意谢里·阿里森停止基金捐款所带来的损失,但是他认为谢里·阿里森的举动为犹太人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我希望所有的犹太人都留在以色列,但谢里·阿里森的决定却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色列人对他们的首富似乎没有表现出一点留恋,而是毫不留情地表达了对这位财富精英的蔑视,他们说:谢里·阿里森只要离开以色列,就不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首富。 争议还远不止这些。谢里离开以色列时,悄无声息的将她与第二任丈夫的儿子带往佛罗里达,2002年5月份与谢里离婚的迈克尔·多斯曼立即以绑架罪控告谢里。这桩拖沓的绑架官司最终以谢里将儿子带回以色列送还给前夫告终。谢里重返美国期间,出售了她持有的部分嘉年华集团的股票。以色列的税务部门并没有因为她的出走而忘记向她征收所得税。谢里逃税3000万美元的丑闻又被以色列的媒体炒热了。 谢里·阿里森陷于百口莫辩的麻烦和官司当中。她一再要求媒体给予起码的尊重,但收到的回应都是以色列舆论的讥讽甚至谩骂。 不过《耶路撒冷邮报》为谢里·阿里森辩护,认为她也是一名普通公民,有权离开以色列去另一个国家生活。谢里·阿里森如此有钱,她本来可以拥有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但她选择了回国,而且带着美好的愿望。如今她却怀着被抛弃、嘲笑和诽谤的感觉而黯然地 离开了以色列。
这些不公平的对待都是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强加给她的,谢里·阿里森的离开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大损失。此外,爱国精神也不应该如此狭隘,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如果谢里·阿里森认为她的事业更适合在佛罗里达州而不是以色列开展的话,她就应该离开。 和《耶路撒冷邮报》观点针锋相对的是《Ha'aretz》,该报的专栏作家反驳说,如果 像洛克菲勒这么一个美国财团巨头,他会不会只是因为一些小报的谩骂而离开美国,而且撤回所有慈善捐款? 在美国,同样有媒体开始嘲弄谢里·阿里森。在她回到迈阿密,举行新闻发布会,解释自己离开以色列的原因的时候,迈阿密一家媒体挖苦谢里·阿里森说:其实我对谢里·阿里森并不特别感兴趣,但有三件事情让我想不通。首先,我想奉劝谢里·阿里森一句,为什么你在公共场合出现时总是这么蓬头乱衣的样子?谢里·阿里森,你的银行里有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舍得花点钱去理个发和买件合体一点的衣服呢?其次,既然你已经厌烦了媒体的追踪,为什么这次回来那么劳师动众,还要召开记者会,这不是又给别人一个写好稿的机会吗?为什么你这一次还没学乖,做事低调一点呢?最后一点,你曾经说过,'3000万~5000万美元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我所捐赠给公益事业的数目来说,它并不算什么。'没错,5000万对你来说是小意思,但是对于以色列庞大的失业和贫困阶层来说,这是一个大数目。你要不相信,尽管问问他们是否同意你的观点。 ………
2004年6月,谢里发表声明表示,离开以色列的一段时间里,她感到她最喜欢的还是以色列,她愿意返回以色列生活,与以色列的税务部门达成妥协,并继续阿里森家族的慈善捐助。但到了这个份上,以色列媒体的媒体却开始一点也不合作,除了报道了谢里回来的简单消息外,他们似乎失去了对她的所有兴趣--他们已经不再认为她是这个国家的首富了。而对于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人,谁又会有兴趣去投入关注呢? 谢里·阿里森:祖国会谅解她吗? 对于谢里·阿里森而言,也许财富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是祖国的谅解。 2004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嘉年华首席运营官霍华德·弗兰克表示,仅2004年,嘉年华的第三财季营业额32亿美元、纯利10.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4亿美元营业额、2.5亿美元纯利大幅增加,创下财季最佳纪录。而随着假日出游方式的强势升温,不仅嘉年华的游客人数比去年上升了17%,预订也比往年提前,因此集团计划在2006年12月前再添8艘邮轮,这些油轮将继续为谢里·阿里森创造财富。 谢里显然更在意以色列和以色列人的看法。在世界上,犹太人对于财富的态度是如此鲜明,而对于1800年前的祖国的迫切和归属感又是如此的强烈。但谢里却选择了和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群渴望回归对祖国拥有巨大热情的人进行互相的惩罚,她在无意间伤害了众多以色列犹太人的感情后,现在,她又如何从这两个方面去缝补已经出现的巨大而深刻的伤痕? 更何况,在用了仅仅20年的时间就摆脱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而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之后,以色列对于富豪的态度也是不一样--毕竟她不认为一个超级富豪可以来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我宁可政治自杀,也不愿得罪以色列。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这样讥讽自己因为在巴勒斯坦的问题上做出不利于以色列的举动后遭遇的尴尬。现在,强硬的以色列和她的媒体们会原谅这个被财富宠坏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