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借壳上市的股票都说是原来的公司吸收合并新(更名)的公司啊
借壳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
直白地说,借壳上市就是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上市的目的。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而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贰』 控股股东改制并更名后对股价的影响
甘肃电投控股股东改制并更名公告
甘肃电投近日接到控股股东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通知,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公司控股股东已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更名为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次公司控股股东改制更名后,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并未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仍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从公开的消息来看,这个消息对股价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近期电力股的走势还算是比较强势,主要是受益于“优先股”的消息,该股上方的强压力位置7.85一带,即便是突破该压力位置在8--9元区间依然压力密布,对于这样的个股建议您冲高7.80一带离场,短时间内不要再操作该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也祝愿您投资顺利,心想事成,财源广进
『叁』 公司上市之前为什么要进行改制
1、公司由人合、资合并存的组织,变成了纯资合的组织,并由此带来深刻的变化:比如有限公司可以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红,股份公司则不能;又比如股份公司要求同股同权,同次增资同价;
2、公司的三会运作(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更为规范,比如有限公司可以只设执行董事、只设一、二名监事,而股份公司必须有董事会、监事会,其余董事会人数要求、开会时间等规定比较细,不一一赘述。
『肆』 关于公司改制股票问题
这个很明显是公司的欺诈行为啊,
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去索回自己的利益,
不过到时你可能就会丢了工作的,中国就是这样的啦,算了吧。
『伍』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搞转增股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上市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目的和影响,一般来说有:
1、扩大股本规模(所有者权益没有变化);
2、向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给力、给希望、给信心;
3、对与股本规模有关系的问题,创造解决的必要条件。
4、对一般投资者——“股民”来说,在股价一定的情况下,资产总值不会变(资本公积转增给投资者的股份,股价要“除权”——原价要与转增后的总股份加权平均计算),但“股票”数量增加了,因此,在股票价格上涨(“填权”)的情况下,得利的绝对数会增加。
『陆』 为什么出现多家央企控股股东改制更名
周一(12月18日),上证综指弱势整理,收盘勉强翻红,涨0.05%报3267.92点;深成指跌0.35%报10960.12点;创业板指跌0.19%报1780.64点。两市成交3408亿元,创阶段次低。盘面上,中小创普遍低迷,江南嘉捷、华大基因、中科曙光、武汉凡谷等多只明星股跌停。新零售概念股遭杀跌,新华都、中百集团、人人乐等逼近跌停,三江购物、天虹股份跌逾7%。芯片概念股极度低迷,士兰微、景嘉微、国科微、江丰电子等多股逼近跌停。
国内期市当天收盘大面积飘红,黑色系领涨,焦煤封涨停,铁矿石、焦炭一度逼近涨停,分别收涨于7.09%、6.59%,成材涨幅相对有限;有色金属、化工品普遍走升,沪镍涨超4%,玻璃涨超2%;农产品窄幅震荡,普遍小幅飘红,淀粉涨超2%。
国企是比较稳定的。
『柒』 为什么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
一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产权,塑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管理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分权与制衡运行架构,将公司直接置于市场的竞争与监督之中,使企业的经营状况能迅速透明的反映出来,企业的价值时刻显现在公众面前,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发展。
二是筹集资金。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需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以便满足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的需求。现社会上企业的三种形态中,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能通过发行股票,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股份制改造,能使企业产权有明确的归属,便于资产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突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协调各方利益,综合利用各部门、地区的投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和联合,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四是确立法人财产权。规范的公司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改造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包括各出资者投资的各种财产而形成的法人财产权。公司法人财产的独立性是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是公司作为独立民事主体存在的基础,也是公司作为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捌』 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并指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些思想指出,股份制是将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股份制,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用股份制来改造国有企业以来,全国上下曾经形成了一股“股份热”,而且从上海、广州对公司企业成功的股份制改造看,可以认为,股份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运作机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十多年来的股份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相反,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进展也不够快。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0年底,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有430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只有282家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有多元化投资主体。而在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2001年4月底,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890家,占全部公司总数的79.2%。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还要继续深化,特别是“国有股减持”的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中央确定的“进一步探索”与“积极推行”股份制的决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进展不大,而且困难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国有资本过大,社会资本对其“稀释能力”比较小,多数社会资本持有者或战略投资者把其看做“庞然大物”,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由于历史的原因,债务负担比较大,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给银行打工”现象严重,对资本持有者或战略投资者缺乏吸引力;人员压力与社会负担比较大,致使资本持有者或战略投资者“望人兴叹”;组织结构复杂,发展不平衡,整体改造的经济性差;主辅分离不彻底,主业不明晰,改制的潜力难以预测等。这些问题,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股份制改造又如何开展呢?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竞争性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要找准突破口,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分而治之”。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进行彻底的主辅分离,使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实现“改制分流”。二是对企业集团下属有前途的“二级”、“三级”法人以及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也就是说,对于集团整体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可以对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这一改造实现“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并为集团整体股份制改造奠定基础。三是整合集团产业资源,按照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要求进行集团内部或与集团外部进行重组,重组后按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第二步,“合而分立”。由于建立与优化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链的原因,对实施了股份制改造的若干家公司根据产业链发展的需要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股份制公司。新公司的股份制度一方面要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要考虑集团经营层与骨干的个人持股与股份期权激励制度的设计。
第三步,“整体改造”。即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公司股票上市”,使整个集团全部实现股份制改造。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链更加明晰。同时,由于实现了主辅分离,有利于集团进一步进行股份制改造,特别有利于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且由于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引进了股份期权的运作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激励与约束经营者,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说,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不能片面强调集团整体的股份制改造,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计划、分步实施,逐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且股份制改造工作也要与机制改革、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等结合在一起进行。(
『玖』 企业股票上市前,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改制
简单说,符合广大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