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险公司有钱人股东
4.1.1中国人寿
公司的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1996年分设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2007年底的国内市场份额为40%,是中国消费者中认知度最高的人寿保险品牌。截至2007年底,公司资产9000多亿。
主要国有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68.37%)。
主要外资股东:HKSCCNomineesLimited(24.30%)、RichboInvestmentLimited(1.52%)。
拳头产品:“三康”:康宁定期、康宁终身、康恒重疾。
4.1.2中国平安
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于1988年。平安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目前已形成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架构。国际信用评级为“AAA”级。截至2007年底,公司资产6000多亿。
主要国有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8.77%)、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29%)、源信行投资有限公司(6.13%)、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5.34%)。
主要外资股东: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9.99%)、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9.91%)。
拳头产品:“三鸿系列”:鸿利、鸿盛、鸿祥。
具体详细的资料,我就不找了,这是以前找的.可以到任一个股票行情软件的公司资料中看看.
保险历史上销售量最大、最火的险种是什么?
这个我也不知道.
意外险,确实极有可能,销售量最大.
但这答案真的是你需要的么?在另一种标准上,也许是国寿的康宁系列,也许是近来热卖的万能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国内主要保险公司的股东有谁
销量最大的应该是 意外险。。
Ⅲ 听说中意人寿是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股东分别是谁啊
中意人寿不但是一家合资保险公司,而且还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首家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股东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PC)和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
Ⅳ 什么条件对保险股利好
1、加息,保险公司拿着钱,主要是投资债券、定期存款之类收益保守型的,投资股市等渠道受到相当的限制,所以加息保险股收益率上升,利好。
2、外国发生大规模群死群伤事故,例如坠机、翻船、天上掉下大量砖头砸死大量人等等,这样的新闻会刺激民众的保险投保意识与需求,保险公司业务量增长。注意一点,是要发生在国外的。(为什么?发生在国内就赔大啦)
3、大规模基建工程,或者汽车销量大幅度增长,这都是要投保的,提高了保险需求
4、流动性泛滥,这一点与其他股票是一样一样滴,大家钱多了就去买保险。
5、 内资保险公司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收购,走向海外,提升了股价想象空间。
Ⅳ 外资收购的股票有哪些
这可都是国家机密和顶级商业机密,少打听。
Ⅵ 在中国经验的外资股票基金公司有哪些呢
股票型基金一般都有申购、赎回费。如果您选择后端收费模式,且持有期限足够长则可以免收申购费。如:您持有后端收费模式的华夏成长基金达8年或以上,则可以免交申购费。
对于一般中小投资者,为了降低追高杀低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偏股型基金(如:华夏成长基金和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时,投资期限最好在一年以上,同时建议您还可以选择后端收费模式。
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目标一般都是追求资本的长期增值,投资者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评判基金的表现会更加客观。而且偏股型基金的波动幅度一般比较大,再加之申购、赎回费较高,所以建议您在选择好一只股票型基金后,可以采取长期持有的策略。因为您只有十分善于把握短期证券市场的趋势,并适当进行波段操作,才可获得较高收益。
如果您确实预测到股市未来走势不会理想,建议您可以转换到货币市场基金,以暂时规避市场风险。待以后市场行情好转后,可以再转回到股票型基金。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但很灵活,还能节省一定的交易费用。
Ⅶ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参股了哪些公司和股票
这个得去平安的官网上查下,保险公司的投资必须是透明的,参股哪些企业和投资什么项目都会有明确的比例
Ⅷ 保险 香港上市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和效果
第一、香港上市的时间可控性很高。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确规范的程序,加之监管机构独立透明、廉洁高效,专业机构质素高,公司一般在6-12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过程。上市时间可控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时机。我们曾帮一家国内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物美股份2003年在香港上市,整个上市过程用了7个月左右的时间,赶在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之前,为公司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以发展网络,以抵抗外资零售业的冲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物美股份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
第二、在估值方面,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很多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新能源等行业板块。最近有多家先A后H股上市的成功案例(例如:农业银行)以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金风科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宣布进行H股增发的现象,更从侧面说明香港在估值水平总体上并不比内地股市差。
第三、对于一些拥有品牌和国际业务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给予公司一个借助上市过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宣传和推广公司业务的机会。第四、香港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公众都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管制和内部控制有较高的要求,这会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长期获益。
上市后的各项便利
第一、香港上市后的再融资非常便利,通常是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
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极为众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转债、认股证、高息债、杠杆融资等等。其实在香港资本市场,除个别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规模都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这突显了再融资的便利,也为优秀企业和像渣打银行这样融资产品全面的国际性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第三、控股股东禁售期仅为6个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
第四、兼并收购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运用股票作为并购工具的作法比较普遍,并且是市场化运作,无需行政审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国际并购,其便利性也优于涉及跨境审批的A股公司平台。
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来自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员广泛和资深的研究覆盖。通过与国际投行和国际投资者的密切交往,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国际化的视野。
所以香港成为中国公司上市最多的海外市场,群英荟萃,中国的行业龙头很多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票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以2009年度为例,中资企业占了香港股票交易总额的72%,市值占了58%,新股集资占了83%。渣打2009年度完成的香港上市案例全部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香港股票市场也就此成为国际资金投资中国股票的最主要场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