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高盛公司给股票股指
扩展阅读
中国铁建股票最新 2025-09-12 11:02:10
中小板科技文化类股票 2025-09-12 07:22:33

高盛公司给股票股指

发布时间: 2021-08-12 07:57:44

⑴ 请问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现在的状况怎样

楼上说的所谓转行是比较神奇的说法……以下说说本人的一点浅见

股权结构变化、要求吸收存款并不代表它们就有很大转变,这只是控制风险的手段而已,其实说到头,投行最核心呢的一些业务,除了部分衍生品,都是金融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而且现在的大投行从私人银行到资产管理,从各种基金到固定收益,从传统IBD到衍生品,业务其实并不想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单一了。

高盛因为次贷没怎么做但股指类的衍生品比较多,所以虽然次贷刚开始时候是独善其身,现在也不很乐观了,不过基本上没有什么倒闭之类的风险。这次金融危机迫使这两家公司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对高盛而言,股权变动比较的大,以后可能运营上也不那么自由;还有高盛以前还是相对比较低调的,这次由于危机前期财报过于好,弄的全世界都知道了,而且有很多人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崇拜与相信。其实高盛真的成为最顶尖投行,算起来还不到20年吧。而且高盛之前处境好,跟鲍尔森同学的一些做法也是分不开的,再说高盛自己的人也私下承认过,其实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高盛现在还没有买到真正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资产,转型也只是说说,美国政府的钱已经拿到了,四处想买点东西,不过不是看不上就是人家不卖。11月的时候GS的ceo打电话给花旗的Pandit谈合并,被人一口拒了,后来Smith Barney传说他们也有意的,不过最终是卖给了大摩。所以,暂时还不好说高盛未来会怎么样吧。资料么,你要搜资料,随便找个世界级金融网站,只要title是有gs或者ms的,都会有一点点小分析的。不过您老开的这个话题,有点泛啊,而且如果分部门分区域说,这个要N天N夜啊~
最近JP的名气盖过了昔日的姐妹大摩,甚至在中国区投行业务都把摩根斯坦利挤了下去。摩根斯坦利在危机中一度相当危险,不过作为血统最高贵的投行,这家牛就牛在从来跌不出前三(一般是前二,除了所罗门和美林斗的那几年)。大摩今年该换CEO了,广泛认可的是最近被任命为Morgan Stanley Smith Barney的头的那位,此人颇受好评,而且应该是风控方面还不错的。MS在危机中都比较亏,不过论转型,它却比gs稍微有点优势,因为他十来年前买了一家叫做添惠的零售经济商,虽然说规模也就那样了,不过对于分散风险还是有帮助,重点是,买了Smith Barney(就是曾经华尔街第一的所罗门美邦不做传统投行业务之后变成的公司,本来是被CITI并了,在那里比较施展不开)之后,MS就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理财顾问了(大部分是Smith Barney的),再加上Smith Barney理财客服是业内第一、经验丰富、顾问们人均贡献率超高、盈利状况相当好(在情况糟的不得了的花旗集团中,08年业务增长仍然有23%,赞一个)。MS去年的财报体现出asset/wealth management未来的前景,今年它的AM部门是少数有发展的,利润贡献也明显上升。而且业界广泛认为,与smith barney合了之后,对ms其他主营业务也很有帮助的,因为那些富翁中存在着不少IBD啊之类的机会。最难得是,这两家公司风格还算比较一致,虽然以添惠为主的MS WM比起Smith Barney来说水平有差距,但是由于两者管理资产(3000多亿 vs 1.5万亿)差距比较多,应该还是以SB为主的。在新环境下,SB应该会发展地更好,而MS也会活力颇丰,买SB这么个美国市场数一数二的财富管理+零售经纪公司,拿到三折不到还分期的价格,MS大概做梦都在笑了。
其实美国的投行多如牛毛的,那五大也就是规模大,影响力大,真正论利润啊、待遇啊、经历啊,那些中小型的精品行比较好。不过么,一般公众就关注这些big names了。
其实楼主真想想你所说的那样“详细”了解下的话,自己去看专业评论大概会更加深入吧。

⑵ 提供些股指认沽期权|股指如何计算|股指是什么意思|股指图片的介绍

根据广场协议,日币就要升值,后来全世界的金融炒家闻讯而来,几年内日本升值了将近1倍。日本政府没有意识到日币升值的坏处,反而因为美国的劝导再1987年降低利率,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继续导致楼市股市的大涨。当时没有人会认为股市会跌,谁说股市会跌那简直是开国际玩笑,在1987年股市涨了40%,而楼市涨了90%,而1988年股市在三年内涨了300%,在股市的高峰期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第二年开始下跌。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于是日本开始了所谓的失落的十年。
从头到尾都是美国政府联合国际金融炒家发动的金融核战,目的就是彻底打击日本,就算日本的保险公司不签署认沽期权,那么他们也会采用其他的办法,问题是日本保险公司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会不签么?就像深南电和高盛对赌的油价,还不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伸着脖子让人家套么?
另外美国设计的圈套,早就把什么情况都想好了,日本不上当是不可能的。美国之所以和日本的保险公司签署是因为保险公司的信用要比银行好,保险公司不能不兑现期权,他也无法倒闭避债。而银行可以倒闭了事。

⑶ 高盛:选股其实没什么用

怎么可能,股市玩的好,跟选股,选好股,选对股是息息相关的,好吗?我有总结几点选股的技巧,你可以看看,
第一:找一只有规律,波段节奏运行明显的股票去做。不但是我身边,还是博客里的朋友,有一些人就是这样操作的,那只股票跌破7块了,他们买进持有,涨上11块了,果断抛售,08年股市惨烈下跌,他们不但没有亏一分钱,反而赚了倍数以上的收益。简单、正确的方式重复做,自己也成为了个股主力,美不美?

第二:找一只放心的中小盘成长股,低价买进,安心持有。游侠股市实盘荐股中心每天都有高手推荐股票,可以参考一下。很多人苦恼地说,不懂得技术高低变化,不懂得如何高抛低吸,其实我在《3月4日实盘日志》里说过那段话:初级阶段是看着K线照“葫芦画瓢”,真正的投资家是完全不理睬K线。技术面分析说的是“阻力”和“支撑”,数的是“浪”和“顶”,基本面分析是认这个股票值多少钱,不到目标不卖出。股民买这样的股票,必须突出“垄断性、高成长、中小盘”色彩,这个话题在06年时期的博客里写了很多,垄断性且有企业自主定价权,就能够保证利润不断增长,就能够保证高送转、高分红,盘子大了不行,行业不突出不行,买了这样的股票,过上十年你去看看是什么样子。

第三:多掌握市场信息,多了解自己想投资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变化。比如博客每天提供了国际、国内基本金属期货、现货市场行情,从点击数量看,我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人关注,不关注这些,又怎么能够掌握市场运行变化呢?新春佳节前清仓川大智胜翻番股空仓过年,但是,长假期间的国际金属价格变化,让我感到有一个重大投资机会出现,于是写出《下一个暴富投资机会就在不远》,并马上买进龙头股,事实上,股票收益马上又翻番了。

第四:多学习政策信息,中国股市本身就是政策市,股指连续暴跌后,政策不容许下跌了,一再出台稳定措施,这个时候,就不要盲目看空了,可以选择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积极鼓励扶植的朝阳产业上市公司股票慢慢做多,一旦上升趋势建立,马上买进龙头股,需要注意的是,还要坚持中小盘去选股,还是要坚持净资产收益率、产品毛利率都不小于30%的品种投资,要买那些被熊市调整,杀跌到几块钱的股票,趁它们价值低估的时候去大胆买进,而非几十块去亡命追贵族股的方式。这些事实说明,炒股看政策,看大方向,看准确的权威信息,也是确保轻松赚钱的方式。

⑷ 高盛中国商品指数(GSCCI)哪里可以找到

GSCCI使用的是国内大宗商品现价,其与国际价格常常截然不同。这种差别在短期内尤为明显。目前GSCCI的权重构成如下:煤炭:45.7%,钢铁:41.5%,铝:6.3%,铜:6.5%。 GSCCI是一个衡量中国上游通货膨胀的周度指标。GSCCI近期的走势表明,上游的...
www.mysteel.com/gc/zhzx/hydt/2007/09/24/0

⑸ 高盛在中国赚了很多钞票,居然恬不知耻,还发表申明11。11大跌和他没有关系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信息:次贷危机到来前高盛靠作空获利31亿D,是唯一屹立不倒的最大投行。2010年4月20号高盛宣布第一季度盈利111亿D,其中50亿D用来发奖金。但对于你的见解我个人感觉太极端了,华盛顿和华尔街本来就是连体,起诉高盛只是敲山震虎,像周瑜打黄盖,让外人看大家都有台阶下。其实高盛很早就做过这种事,但每当和朋友提起都很佩服它,我有个同学也在高盛工作,我也没发现他价值观有什么问题。但我承认华盛顿是斗不过华尔街的,因为当。。。法案出台时,华尔街的天才们早就想好了新的idea,他们不犯法,但法律有漏洞这就够了。其实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和西方人的价值观,美国可没有5000年历史,也没有儒学,中道。我对美国人的认识就是追随我心。

⑹ 道琼斯工业指数是哪几个公司的股价指数

另一网友答案有误,以下是最新的正确答案:

根据英为财情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28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即一般说的道琼斯指数)包含以下30只股票:

3M公司

Facebook

IBM

Visa

亚马逊

卡特彼勒

可口可乐

埃克森美孚

威瑞森

宝洁

家得宝公司

强生公司

微软

思科系统公司

摩根大通

沃尔玛

波音

特斯拉

耐克

联合健康

联合技术公司

英特尔公司

苹果

谷歌

辉瑞制药

迪士尼

雪佛龙

高盛

麦当劳

默沙东

注意,随时间推移,指数的成分股可能改变,比如,2018年6月,原来的成分股通用电气(GE)被从道琼斯指数中踢出。最新的指数包含哪些股票,及对应的股票行情,请参考以下:

道琼斯指数成分股

⑺ 从哪里可以搞到国际大投行给中国客户的报告或操作建议!例如高盛,摩根每天给中国客户的报告或操作建议!

虽然不知道你要这有什么用?不过我感觉你就是搞到了也没什么用。其实你仔细想一想,例如高盛,摩根这种公司赚的都是谁的钱?你查一查资料就不难发现,国际大投行赚走了中国客户多少钱。有多少中国客户被他们给蒙了,他们给中国客户的建议都是以赚走我们中国人的钱为目的的。而且以华尔街的高智商,他们给的操作建议你根本是分辨不出是图利谁的,而且轻易听信他们的人基本上都赔的很惨。
而且例如高盛,摩根每天给中国客户的报告或操作建议基本上都是为了帮助他们拉抬或打压股指,让他们从中套利用的。比如他们可以通过这种东西来拉抬股指,然后他们转手卖空,从中获利,在香港这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大都是虚假信息,没有用的。
由衷的劝告你,别再去求这种没有用的东西了,即使搞到了也别盲目的轻信这种东西。同时劝告你,股指期货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东西,在中国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都是给机构投资人赚钱的东西,能不碰最好还是不碰。

⑻ 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双面”高盛 众所周知,从今年11月的CPI达到4.4%,并创出25个月以来新高的情况来看,中国内地加息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银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对于CPI而言,依然处于负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财富增长速度赶上CPI上涨的速度,投资成为百姓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项之一,因此加息对股市的下跌影响力,作用不会太大。至于上调印花税,则更显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点附近震荡,蓝筹股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市场根本不存在“投机过热”迹象,何谈上调印花税呢?至于传出内地基金大佬级人物范勇宏先生被双规的消息,更显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为国内基金业的领袖级人物,其被双规的消息自然在市场中引发担忧,进而引发A股市场的大幅震动。事实上,上证指数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点。谣言惑众的作用已经起到了。尽管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说,此为市场谣言,纯属无中生有。但谣言对市场的负面冲击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传闻。如果我们再参考12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名为《要警惕和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感觉就更清楚了。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是大跌的导火索。文章特别指出,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据此,《南方日报》亦撰文指出,该文所指的国际知名投行,依据事实,显然是指高盛无疑。这也难怪有媒体称,在此轮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别向中国境内媒体和境外客户提供了内容迥异的“阴阳”两份研究报告,一份是向内地公众唱多中国股市的;另一份却是向其客户下达卖出指令,掩护其客户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卖出的。 为什么这次又出现了高盛的影子?为什么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经常质疑高盛,每逢中国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之际都能“精准”押注,使其客户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资本 作为国际投行大鳄,高盛对赚取资本市场的“快钱”向来是来者不拒,由此培养出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国内举办的盛大的建国35周年大庆让高盛看到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为了便于就近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态,方便制订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亚太地区总部。 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设立,让高盛嗅到了香味扑鼻的商机。为此,高盛动用了其在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脉资源,为其打开中国金融资本市场铺路。高盛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高盛获准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与此同时,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拿到进军中国资本市场“通行证”的高盛丝毫没有耽误这“从天而落”的馅饼,把其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迈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场:1994年6月,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正式参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超过每股净资产6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资3500万美元。2005年,汇丰银行出资81亿港币收购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国平安股权。高盛转让平安保险股份之后,10年投资收益高达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发行上市之日,高盛参股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参与了中国平安的IPO发行,为已经是赚的盆满钵余的高盛又奉献了一把。 杀向中国金融资本的第一刀让高盛品味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资回报让高盛尝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国内金融资本的刀锋磨得更加锋利。2002年,高盛担任中银香港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与此同时,鉴于高盛在国际投行的大鳄地位,高盛也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额度为5000万美元。 2005年,对于高盛扮演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杀手”这个角色而言,无疑是一个极为忙碌的年头。高盛先后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而这一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则是高盛以1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国内银行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高盛也非常看好国内银行上市的商机。不过,为了降低参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参股工行价格上的话语权,高盛也是颇费心机。先是利用评级机构说事,惠誉国际评级在当时一份评价工商银行的报告中指出,资产负债状况近来出现的改善能否长久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惠誉认为,工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4.7%就是一个明证。在此背景下,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资人要求拟上市的国内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为此,四家国有银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银行剥离的2.5万亿元不良资产,这不仅使四家银行大大“瘦身”,资产质量一夜之间大幅改善,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的是一个甩掉历史包袱、资产优良的银行股权,使得国家担负了银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导致了工行发行价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驱使使得高盛为国内银行大唱赞歌,工行也在一夜间由一个资产状况不佳的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而当国人沉醉于这个“全球最赚钱的银行”称号之时,高盛则是低声埋头发大财,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获利近120亿美元,资产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约30.32亿股,已套现19亿美元。 通过参股国内金融机构赚取丰硕收获的同时,高盛也把屠刀挥向了俨然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内产业资本,利用资本优势和人脉资源,对国内优秀企业展开了新一轮“剪羊毛”运动。 二屠产业资本 高盛在国际投行中的卓然地位为其在国内企业开拓投行业务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时,由于缺乏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也缺乏与国际资本沟通的渠道,这就为高盛“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内外通吃手法大开方便之门。 从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募资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国石油、中国网通、中芯国际、东风汽车、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险、中兴通讯、TCL、联想集团、中海油、分众传媒、上海先进半导体的融资上市都有高盛的参与。2006年,高盛再度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资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亿元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获得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35.715%的股权,后通过受让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约收购。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借助着双汇发展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通过加大利润分红比例以图迅速收回参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52%。最高分红额度占净利润额度的比例高达88%,这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中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如此,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牛市的到来,高盛在狂吞双汇发展分红的同时,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以及其他公司,并未在双汇发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双汇发展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转增,以未分配利润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亿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投资回报高达974.3%。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此次投资曾被业内人士指责有手续违规、利益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持股数增至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资股变更为4500万股,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利达93.27倍。 在随后的日子里,在新东方、阿里巴巴、国美电器、分众传媒、中国粮油控股、先声药业、英利新能源、宁波银行、中国铝业、北京控股、远洋地产、雨润食品、SOHO中国、东南融通、波司登、尚德电力、中国旺旺、远洋地产、茂业国际、太平洋航运、吉利汽车的上市融资路上,都能看到高盛这个资本大鳄的身影。而在掘金国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后,高盛也把资本阴影伸向了刚刚迈过“温饱”进入“小康”的国内中小投资者。 三屠中小资本 今年的股市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极为郁闷,因为股市中为数不多的行情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电梯”。从11月11日至今,沪指单日涨跌超过50点的大幅异动次数超过5次,使得很多习惯于波段操作的投资老手疲于应对。 导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股指期货大幕拉开后,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对冲时代,进入了做空也可以赚钱的股指套利时代。各种迹象表明,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观面的原因,但是,市场中存在着一股不为投资者所知的雄厚资本,利用国内指数编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操纵指数和影响舆论造成市场短期大幅异动来谋取暴利。而能够在市场上具备如此雄厚资本实力和影响舆论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许就有高盛的背影。 从高盛精确出台的国内外“阴阳”研究报告来看,其出台时机和市场异动时机极为吻合,由于能够看到高盛精准研究报告的都是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当这些机构投资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资思路,凭借其资本实力,很容易在市场中形成急涨急跌的走势,为高盛“浑水摸鱼”掠夺中小投资者的散碎资本大放“绿灯”。这些跟随高盛投资思路资本采取的是拉高权重股吸引跟风盘、在股指冲高时逐步布局股指期货空头头寸、通过散布利空制造恐慌引发股指下跌三部曲实现的。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额度所限无法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 高盛“三屠”,让刚刚20岁进入青年期的国内证券市场累累受伤。而高盛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横”着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张国际著名投行的“画皮”?所依仗的不过是美联储高官以及美国财政部高官多是从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资源?因此,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在国内证券市场步入20岁之际,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也应该发挥青年人的“闯劲”和创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国特色资本之路,让高盛这个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鳄赚取应该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谋取暴利!

麻烦采纳,谢谢!

⑼ 美国高盛欺诈事件怎么会影响中国股市,而且影响很大

中国到处都有高盛的影子,最简单的前一阵子的猪肉涨价,都是高盛在操纵,英国人法国人搞的是控制产业资本,比如钢铁涨价,而美国搞的是金融资本,简单的说就是有大量的钱在中国股市,高盛一旦撤走,中国股市必跌。

⑽ 股指期货搞的股票大地震

不是,今天完全是因为,美国高盛公司出事了,美股大跌而影响的.
现在是恐慌性下跌,建议逢低可以买一点了.这就是巴菲特说的,别人恐慌你要贪婪.
股市还有一句话,大多人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