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总结股神巴菲特投资获利的诀窍
巴菲特投资理念精华有“三要三不要”:
1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
巴菲特多次提到这个标准,今年他总结为投资好生意+好管理层+大公司。他表示,伯克希尔需要买足够大的公司,公司有好的管理层非常重要。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他非常青睐,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分析认为,巴菲特所以如此看好可口可乐的股票,其原因正在于可口可乐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满足“巴菲特选股三步曲”全部要求的超级明星企业。“第一步,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产业;第二步,在产业中选择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第三步,在优势公司中优中选优,选择竞争优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企业。”在美国和西方国家,饮料是一个具有相当长期稳定性的产业。从1977-2003年,16年间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从未动摇过,投资收益率高达681.37%。
2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
分析认为,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巴菲特近年积极涉足能源行业。以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为中心,伯克希尔进行了包括内华达能源公司的收购,以及对柯恩河与太平洋电力公司的接管。
在中国,巴菲特的两次大手笔让人津津乐道——中石油和比亚迪,而这两家公司都和能源有关。2002年至2003年间,巴菲特投资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股份。自2007年7月开始,巴菲特连续七次减持中石油H股,并在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的前一个月将所持的23.4亿股中石油H股在高位全部清空,收获40亿美元,获利近七倍。
搜狐财经注意到,巴菲特今年在股东会上放出投资信号,伯克希尔•哈撒韦将继续加码投资铁路和能源,能源会以收购为主。
3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巴菲特为什么选吉列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本人曾给出了几个理由,排在第一位就是他非常熟悉吉利。
巴菲特对吉列这么熟悉,因为他是一个男人,要天天刮胡子。他用了吉列剃须刀后他感叹:“在现代人类生活中,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剃须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他甚至自愿给吉列做广告:“如果你还没有试过吉列新推出的感应刀片,赶紧去买一个来试试!”
4 不要贪婪。
1966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巴菲特将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巴菲特曾谈到对中石油投资过程,他说:“我当时卖掉中石油是因为我觉得它不再是物超所值,它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应有的价值。”
5 不要跟风。
巴菲特说过:人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对很多人来说,金融危机就是噩梦,但对巴菲特来说,金融危机是他投资的商机。他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一些绩优股公司,5年之后,他当初的投资为他赚得了100亿美元。
看看他五年来的成绩单,这些收益全部来自于他在金融危机期间所做的救助性质的投资活动:
对玛氏糖果旗下箭牌公司65亿美元的贷款,获利38亿美元;对高盛集团50亿美元的优先股投资,获利17.5亿美元;对美国银行50亿美元的优先股投资,获利9亿美元;对通用电气30亿美元的注资,获利12亿美元......
6 不要投机。
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这次股东大会上继续倡导不要投机的观点,他说,试图赚快钱是最糟糕的错误。
⑵ 巴菲特 都买了中国哪些股票
结缘中国公司
【投资中石油】巴菲特于2003年4月开始分批吸纳中石油股份,累计买入23.84亿股,金融危机前成功出逃。
巴菲特于2004年买入中石油23.39亿股,斥资约38亿港元。巴菲特说,“当年入股中石油的价格为20美元,出售价介于160至200美元,总共获
利35.5亿美元(约277亿港元),相当可观。”【投资比亚迪】2008年9月,巴菲特斥资18亿港元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
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司在去年金融风暴发生前出脱中石油股票,报酬率高达700%,不久后投资的比亚迪又让他一年间账面获利13亿美元,成为他投资中国的第二个代表作。【看上创世西装】大杨创世(600233)董事长李桂莲称,巴菲特表示要参与经营创世品牌。
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桂莲2009夏季达沃斯期间在与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时表示,巴菲特表示要参与经营创世股份的品牌。李桂莲透露,巴菲特已经给其来信表达了合作意向。
巴菲特:希望再找到类似中石油的公司
我们选择中国公司和标准,和选择美国公司或者其他国家的公司没什么差别:首先要了解这家公司,了解其优势所在;希望这家公司有长期的竞争力,公司管理层诚实、可信并且稳定;在这些前提下,我们再选择那些股票具有相对价格优势的公司。
我们喜欢那些有长期竞争优势、高资本回报的企业。如果我们能相信它们可以在长期范围内取得高资本回报,又喜欢它们的管理团队,同时又能够以合理价格买入的话,我们就会写支票。
目前还没有购买其他高科技股的计划。中石油和比亚迪两个投资计划成绩不错。中石油的投资已经结束了,赚了大约35亿美元,希望能在中国再找个类似的公司。对比亚迪的投资还没有结束,但看好在中国的投资。中国已拥有一些伟大的公司,我们倾向于中国某些出口产品良好的公司,主要是消费者产品。中国已拥有一些巨型公司,它们的市值将超越某些美国公司。
⑶ 股神巴菲特是买的股票嘛还是单独去收购的公司股权如果是股票,他为什么能成为一些公司大股东的
请问“而且国内股票涨跌和公司盈利是没有多大关系的,适合成交量挂钩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另外“在国内来说,通过购买股票,是无法成为一个公司的大股东的”又是从哪儿听说的,去年的野蛮人举牌事件没听说吗?
股票就是股东的凭证,只要你有财力不停地买,就可以买成大股东
⑷ 巴菲特成首富了,真快,他是拿公司的钱炒股吗,这样可以的吗,请各位大虾分享一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波克夏-哈萨威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是全球首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巴菲特投资“金”定律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避税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不要在意某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只要在意其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在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即使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为之改变我的任何投资作为。
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巴菲特股市不败的六大要素
一、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二、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三、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四、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 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理财法:“三要三不要”
以下是堪称巴菲特投资理念精华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
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不要投机。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编辑]亿万富翁这样炼成:巴菲特理财习惯揭秘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曾联袂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演讲,当有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巴菲特推荐投资者要读的书
股神巴菲特赚钱神力让热衷投资的人羡慕不已,如何能得到这些神力的哪怕一点点呢?抽时间读读巴菲特推荐给投资者阅读的书籍也许有些帮助。
《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10遍以上。
《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专门为业余投资者所著,巴菲特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书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的精华段落,巴菲特认为此书是整理其投资哲学的一流工作。
《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著)世界第一CEO自传。被全球经理人奉为“CEO的圣经”。在本书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诀:在短短20年间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4500亿美元,以及他的成长岁月、成功经历和经营理念。巴菲特是这样推荐这本书的:“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赢》(杰克·韦尔奇著)。巴菲特称“有了《赢》,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这种说法虽然显得夸张,但是也证明了本书的分量。《赢》这类书籍,及《女总裁告诉你》、《影响力》都是以观点结合实例的方法叙述,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技巧,那么你只需要抄写下书中所有粗体标题,因为那些都是作者对各种事例的总结,所以厚厚的一本书,也不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但如果你认为这便是本书精华,那么你就错了,书中那些真实的实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经验才是这类图书的卖点。技巧谁都可以掌握,但是经历却人人不同,如果你愿意花时间阅读书中的每一个例子,相信你会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最后,巴菲特是这样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阅读”。巴菲特神力的源泉应该是来自阅读。
巴菲特的管理智慧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食其力。
多数公司董事都将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净资产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无法确保运营结果,但我们保证:如果您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不论时间多久,我们的财富将同您的同步变动。我们无意通过高薪或股票期权占您的便宜。
我们的长期经济目标:每股实现内在商业价值平均年增长的最大化。
我们并不以伯克希尔的规模来评价其经济意义或业绩表现。我们的衡量标准是每股的增长值。
为了达到目标,首选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
我们的首选是持有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这些组合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持续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产回报。
我们会报告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重要的数据。
由于我们的双重目标以及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方法已难以反映真实经营业绩。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查理和我事实上对这些数据视而不见。但是,我们会向您们报告我们控制的每一项重大投资的收益,以及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数据。
账面结果不会影响我们的经营和资本配置决策。
在目标资产的兼并成本相近时,我们宁可购买未在账面体现、但是可以带来2美元收益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可在账面上体现、收益为1美元的资产。
我们很少举债。
当我们真的举债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与其过度举债,毋宁放弃一些机遇。查理和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额外回报而牺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我们不会让股东掏腰包来满足管理层的欲望。
我们不会无视长期经济规律而用被人为操纵的价格去购买整个公司。在花您的钱时,我们就如同花自己的钱一样小心,并会全面权衡如果您自己直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多样化投资所能获得的价值。
不论意图如何高尚,我们认为只有结果才是检验的标准。
我们不断反思公司留存收益是否合理,其检测标准是,每1美元留存收益,至少要为股东创造1美元的市场价值。迄今为止,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只有在收获和付出相等的时候发行普通股。
这一规则适用于一切形式的发行——不仅是并购或公开发售,还包括债转股、股票期权、可转换证券等。每一份股票都代表着公司的一部分,而公司是属于您的。
无论价格如何,我们都无意卖掉伯克希尔所拥有的优质资产。
您应该很清楚,这是我和查理共同的心态,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财务表现。即便是那些我们认为差强人意的业务,只要有望产生现金流,而且我们对其管理层和劳资关系还算满意,在决定是否出售时,我们也会犹豫不决。
我们将会坦诚地向您报告业绩,强调对估价有正面的和负面效应的事件。
我们的原则是,要用一种换位思考的心态,将我们自己希望知道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您。这是我们的义务,决不打折扣。
我们只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讨论证券买卖。
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公开的,但好的投资点子也是物以稀为贵,并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获取。同样,对好的产品和企业并购策划,也同样得注意保密。因此我们一般不会谈论自己的投资想法。
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股价是合理的,而不是被高估。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希望伯克希尔的每一个股东在持有股份的期间内,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涨跌呈相应的比例。因此,伯克希尔的股价和内在价值,都需要保持恒定,希望是1∶1。
⑸ 巴菲特如果有盈利的股票 他卖吗不卖的话 如何盈利
会计报表上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有长期股权投资等等,有的是不交易有利润,有的是不交易就无利润的。所以不卖有的只要账面赢利就是盈利,更别说他的参股公司各种分红了。再说,巴菲特的公司不需要那么多现金开支,相反,他的保险公司有大量现金流,不用买卖股票周转
⑹ 巴菲特那么厉害,我们只要知道巴菲特投资了哪个公司,我们买那个公司的股票,这样不就赚翻了行得同吗
1商业头脑有的,但是你需要学习,并且有自己的信仰。可是你想过吗?因为你买了一家企业之后,可是哪家企业短期来讲不一定会涨的,巴菲特是长期投资的。那么绝大部分的人就受不了。亏了钱总是愤怒。这个愤怒就会使得我们原先的态度、观念发生改变。恼火的时候就卖了它。所以为什么巴菲特说不要在意短线的价格交易波动,而应该关注长期的。懂了吗?不懂的话,欢迎你继续问。可以联系我。
2为什么一般的投资者做不到?你认为他会懂吗?去看看投资心理学。人的欲望、人的生存价值、人的行为动物性。你现在买进去时这样想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还是这样想吗?当然不是。
3巴菲特的投资业不是都能赚钱的 也有赔钱的.多了去了。当初在所罗门投资的巨款全部打水漂。股市的钱赚不完的,但是不要太迷恋,也不要搞迷信。
⑺ 巴菲特巴菲特历史上持有过哪些股票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7)巴菲特购买股票盈利公司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IBM索罗斯增持金融股
13F数据显示,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场上的持仓规模达到1889亿美元,市值仅比前一个季度减少了22.2亿美元。经历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动,巴菲特不为所动,只是稍许减仓。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后,巴菲特选择了彻底放手,上季度还持有的200万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IBM的时机并不好,这一笔投资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资。
⑻ 巴菲特长期持有股票,他是靠股利盈利的吗
1. 公司如果盈利,股东赚的钱就是相应的百分数,例如:公司有200个股东,每个人持股 1 股,公司盈利200万。相当于每个人赚1万,这个数字就会反应在股价上。
2. 这就要求持股的公司会赚钱。
3. 巴菲特持股的可口可乐,IBM 都是盈利大户,巴菲特靠:公司盈利,公司市值就变大,自己的股份就增值,这样赚钱
4. 我们现在:有的公司不赚钱,靠炒作股票。股价短时间是上去了,然后长时间下跌,让投资人赔钱。
⑼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为富翁,原因很多。当然,在他的投资生涯的后半期,他已经不仅仅在做股票了,他拥有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特殊性,给他的投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而且这种资金还没有成本。再加上资金规模的巨大,他能够影响所投资公司的经营,这都是他成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资,他的后半期并不是仅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润。老巴能成为首富,因为他即是一名优秀的投机者,更大层面上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所以,作为我们中小投资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后半段的投资经验,我们要研究他从穷光蛋发家致富的过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将来您要发了财,您也能象他一样搞这些资本运做,毕竟谁钱多,谁的投资途径就更广泛吗。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为这个人的人格特质非常符合股票市场。比如,他个性沉静,喜欢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奋,对任何知识都充满了兴趣;个性非常稳定,没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习性;人品非常优秀;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强,几乎不受外界的影响等等。
其次,这个人在发财之前有过长期的投资失败经历。根据他的传记,老巴这个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场。但是他和我们大多数散户一样走的是技术分析的道路,炒短线。这导致他很长一段时间没赚到钱(我们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经过,却没有注意在发财之前他所经历的长期失败过程)。正是长期的失败经历,他本人又非常善于思考,使他对资本市场的投机机理有着非常刻骨的理解。这种经历是每个投资者都要经过的课程,只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或着不善于思考,总结不出有用的经验。所以,老巴在走上价值投资道路后,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不仅仅懂得企业投资,而且精通投机,是一个兼备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资,他的抛售时机把握的简直太精确了,几乎就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这都是他在青少年时期炒短线积累的投机经验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来就搞价值投资,我支持新手应该用至少5年的时间在股市里炒短线,表面上看这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只有这种浪费才能让一个人终身能立足于这个市场。只有短线的经历才能真正让一个人把握好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也可以说是技术分析的升华。
最后,老巴在创业的时候,正好赶上美国二战以后的经济腾飞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国60年代的大盘走势图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发财和其他生意一样,都需要耐心与执著,别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见笑了!
⑽ 巴菲特投资股票都不卖的话,他靠什么赚钱
其实巴菲特赚钱的途径有以下几点(个人分析):
1、靠老生常谈的长期持有股票闻名。可是他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普遍与民生相关的,饮料、剃须刀、超市、报纸这些本身就与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再加上某些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利润本来就高,记得看过一本书,巴菲特并不是这些公司的最大股东,却是大股东之一,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需要分红或者听取其它意见的时候巴菲特的发言权还是很重的,所以他不单单买进了这些股票就一无所获,反而获得了丰厚的分红,这点与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每股送几分是有极大差别的,仔细看看港交所就可以知道每股派1.5、2元其实相对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2、靠做差价。伯克希尔哈撒韦同样是投资集团,单靠吃利息不可能维持庞大的资本运营,中国石油是最大的例子,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低迷时买入,疯狂时卖出,这里的前提是,这还是一只被低估的绩优股。
3、借名气拉升股价,从容出货。私募经理赵丹阳深谙此道,跟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股价拉升后所获取的利润跟与巴菲特吃餐饭所花的钱不过九牛一毛,想想巴菲特是如何高调宣传比亚迪的,据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成本仅仅8港元还不到,然而消息放出后,以及巴菲特实地调研,比亚迪股价更是一路飙升,受益的不单单是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更是他这个世界级股神;
4、购买优先股,这点上与分红不同,优先股是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普通股票具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持有者与上市是约定股息率的,较少受公司利润变动的影响,只要有盈利,必须分红。唯一的不足就是享受不了公司高增长带来的高利润。不过既然买了优先股,应该是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考虑,不必承担高成长带来的高风险。
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个全方位的投资集团,涉及面相关广,维持每年的增长率不赚钱不可能办到的。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