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有什么作用
你好,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一定数额的股票的行为。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不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是国际通行的公司实施并购重组、优化治理结构、稳定股价的必要手段。
回购股票的作用:
增强市场信心。上市公司内部掌握着公司发展战略、技术研发、财务状况、人员情况等重要的内部信息,与外部投资者所能够了解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以向市场传达公司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其股票价值高于当前市场价值的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稳定股价。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资金紧张或股市行情低迷,股价震荡的时候,市场的悲观情绪容易引起投资者的大量抛售,使上市公司股价面临暴跌的风险。通过股份回购,上市公司可以将股价稳定在合理的范围,抑制股价的持续下跌,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例如1987年10月发生的美国股灾,在两周内有600多家公司发布了回购股份的计划,其中花旗集团宣布回购公司高达2.5亿美元的股票。
优化资本结构。上市公司发展资本依靠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种,构建合理的资本建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股份回购就是公司平衡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优化资本结构的方式之一。通过股份回购,上市公司减少了在外流通的股份,在债务资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权益资本的比例,提高长期负债比例和财务杠杆,降低公司的总体资本成本。使用股份回购来优化资本结构的公司往往具有未充分使用的债务融资能力,其预期现金流可以满足更高的债务资本。
防止恶意收购。公司上市公开发行股票,虽然筹集了资本,但是由于外部流通股份比例的上升,也增加了上市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本公司股票,减少外部股东所持股份的比重,提升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为了防止本国企业被外国资本吞并,大批上市公司推行职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员认股制度,鼓励职工和管理层持股。一方面将公司的利益与员工保持一致,激励了职工和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外部流通股份,维持了企业的控制权。
② 股票交易策略具体有哪些
股票交易策略常见的是趋势型策略,通俗说,就是追涨杀跌。从众心理是趋势的主要基础。趋势也是股市运行的最明显特征。虽然牛市即具有明显上涨趋势的时间只占总时间的15%左右,但由于它的特征显著,还是受到众多的投资者偏爱。CMC Markets提醒交易者,股票交易策略是一种在理想模型中抽象概括出的东西。在实际中,大可不必说只用一种基本策略。把不同的策略组合进一个交易系统一般能得到更好的甚至是出奇好的效果稳定盈利是一种境界。
③ 什么是投机股买卖策略
投机股是指那些从事开发性或冒险性的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有时在几天内上涨许多倍,因而能够吸引一些投机者。这种股票的风险性很大。投机股是指那些易被投机者操纵而使价格暴涨暴跌的股票。投机股通常是内行的投机者进行买卖的主要对象,由于这种股票易暴涨暴跌,投机者通过经营和操纵这种股票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取相当可观的利润。投机股价格波动幅度大,在短期内其价位涨幅远远超过投资股,是急功的近利者追求的对象。但其风险较大,如买卖不当,可能因出现戏剧性的股价暴跌而使投机者倾家荡产。投机股风险正在加大,这个交易周,市场起伏比较大,尤其是在下半周,股指出现了拉锯状态,行情显得有点扑朔迷离。实际上,在这期间最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是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另一个是投资者对后市预期所出现的某些变化。
先说市场结构问题。这一期间股指实际的涨幅是不大的,但根据算术平均法计算的市盈率、市净率和股价则上涨比较快,其原因就在于一些业绩差,甚至连续亏损的股票,还有一些股改难度比较大的股票,在传闻的推动下出现了大面积的上涨。正是它们的上涨,使得市场显得很活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人气,刺激了股指。这些股票的上涨大都是建立在对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题材的预期上的,而事实证明上市公司要做好这些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更何况对于不少公司来说,这些所谓的题材只是某些人的想象,并没有可靠的依据。
④ 反并购策略的案例分析
1994年4月恒通集团受让棱光实业35.5%的股份,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权转让的先例。但由于当时的棱光实业的主业处于惨淡经营的地步,入主棱光实业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使棱光实业的资产与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终于在1999年中期出现了整体性亏损。其中最典型和最恶劣的是恒通对棱光资产的“吮吸”,恒通入主棱光六年来,已通过溢价转让资产、股权质押、经济担保等多种手段,前后从棱光实业弄走了8个多亿的资产或信用。
同样,1997年10月成都联益大股东成都联益(集团)公司将成都联益3421.6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40%)转让给广东飞龙集团有限公司后,原本以为是一个沿海民营企业与西部上市公司的完美结合,随着广东飞龙集团的种种诈骗行为而化为泡影。这种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之声,表明获得控股权的两个不同的目的,即到底是扶持上市公司做强做大,还是以上市公司作为敛财的渠道。诚然,控制方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寻求对前期投入的套现是完全正当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急于求成甚至不惜采取欺骗手段圈钱,显然是竭泽而渔。因此,在目前上市公司亏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如何针对出现类似的问题制订相应完善的法规以杜绝纯粹圈钱式重组的发生,是保证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投资者也应当对廉价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行为予以甄别,以回避相应的风险。
总之,企业在反兼并、反收购策略可谓五花八门,随着收购兼并活动的发展,新的反兼并、反收购措施也会不断涌现。值得注重的是,目标公司在控制自己的反购并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当地法律对此种计划所持的态度,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步骤。因为,各国证券法均规定,目标公司管理层在安捧反购并措施时,必须充分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因董事、经理的一己之私而牺牲股东的利益。
例如,香港《公司收购与合并守则》第4条“禁止阻挠行动”规定: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一经接纳真正的要约,或当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有理由相信可能即将收到真正的要约时,在未得受要约公司股东在股东大会批准前,受要约公司的董事局在该公司事务上,不得采取任何行动,以阻挠该项要约或剥夺受要约公司股东决定该项要约利弊的机会其效果足。特别是董事局如果未取得该项批准,不得:
①发行任何股份;
②就任何未发行股份发现或授予期权;
③增设或发行、或准许增设或发行任何证券,而该证券是附有转换为该公司股份或认购该公司的股份权利;
④出售、处置或取得,或同意出售、处置或取得重大的价值的资产;
⑤在日常业务过程以外订立合约,包括服务合约;
⑥促使该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或联属公司购买或购回该公司的任何股份或为该等购买提供财政协助。凡该公司在之前已有合约义务,规定采取任何该等行动或凡出现其他特别情况,必须尽早在可能的情况下咨询执行人员,在适当情况下,执行人员可能豁免须取得股东批准的一般性规定。
⑤ 简述反向投资策略的行为学基础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股票收益率情况,买入过去表现较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当然,在目前国内股票市场还没有开放双向交易机制的情况下,还不能操作此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的一般模型:
一、加入MKT的反向投资策略,以评价期市场累积报酬减去评价期累积无风险利率之正负号作为是否执行反向投资策略标准,执行结果表明,当MKT为正作为操作标准时,获利普遍提高;
二、加入range的反向投资策略,以月度之间横断面个股累积报酬最大差距大变动方向正负号作为反向投资策略标准。当range为正时,说明横断面个股积累报酬最大差距扩大,反之亦然。执行结果表明,在评价期为6个月至1年的投资组合中,获利普遍提高;
三、加入PE后的反向投资策略,就整体而言,(市盈率低的输家-市盈率高的赢家)策略最优,说明市盈率高的赢家具有非常明显的反转倾向,所以卖出市盈率高的赢家可以确保反向投资获利的显著性。
反向投资策略理论框架及相关文献综述
1.反向投资策略的形成以及理论依据 1985年,邦特 DeBondt 、赛勒 Richard Thaler 等人在研究中发现,金 融市场中存在着“过度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往往会追逐那些表现较好的股票, 而过于倾向于抛售那些表现较差的股票,导致表现好的股票价格被高估,而表现 差的股票价格被低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最终还是会纠正这种股票价 格的“超涨”或者“超跌”,也就是说,被高估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而被低估的 股票价格会上涨。这种变化仅仅是市场对投资者“过度反应"的修正。 在此之后,丹尼尔 Daniel 等人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文献,其中阐述了投 资者的心理因素及其带来的投资偏差行为,会使得股价的波动以及金融市场对信 息的反应出现“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 正是以这一系列证实金融市场中存在“反应过度”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反 向投资策略”应运而生。它要求投资者根据证券在过去的表现 即收益率情况 对其进行排序,买入表现差的股票组合,同时卖出表现好的股票组合,从而构建 一个“零投资组合”。根据上述文献的研究结论,这个组合将在之后的一段期限 内获得超额收益。
2.反向投资策略的相关文献综述 DeBondtand Thaler 1985 认为金融市场会过度反应,反向投资策略可以获 得超额收益。 DeBondtand Thaler 1987 基于之前的研究,研究了公司规模以及投资组合 的风险与反向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并不相关;另外,考虑了一月 效应,发现每年12月的超额报酬都与第二年1月的报酬呈负相关。 万方数据 Loand 期望收益横断面变异、个股收益之序列共变异数、个股收益之横断面共变异数。 Lehman 1990 研究了股票买卖差价 bid―askspread 以及交易成本与短期 价格反转的关系,并经过调整,使得百分之90左右的短期反向投资获利。 Gautamand 系,发现前者是后者在短期内发生的主要原因。 AWLoandAC 功于证券市场上的“过度反应”现象,还与不同类型的股票之间的相关性有着密 切的联系。 Lawrence andHao KryzanowskiZhang 1992 运用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所有股票从1950年至1988年的所有数据,研究了市场上是否具有“过度反应” Bondtand 现象。结论与De Thaler 1985 不同,表现好的股票和表现差的股票将 在2年内持续他们原有的趋势,而直到10年以上,股票的价格才开始发生明显 的反转。 Conradand discreteness 等因素会对股价造成影响,使得 trading 以及价格非连续 price andhold 的方 长时段的反向投资策略的收益出现偏误。主张以买进持有 buy 式来计算长期反向投资策略的收益。
⑥ 反向收购上市的反向收购的操作过程及相关具体注意事项
要使买壳上市取得成功,先要找一个好的壳公司。一个好的壳公司应具备如下条件:
1)壳公司中可以没有资产、没有业务,但不要有债务和法律诉讼,就是所谓“干净”的壳,否则对收购公司不利。
2)壳公司的上市资格必须保持完整,包括根据美国证交会的要求,按时申报财力和业务状况,否则美国证管当局可以取消其上市的资格。
3)一视同仁公司要有足够的“公众股份”和“公众股东”,合并后交易才能活跃。所谓“公众”是指最初上市时购买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东。
4、壳公司提供法律证明书证明该公司股股为“可交易股额”。
5、商定收购合并方案
找到好的壳公司以后,就可以办理的收购合并的手续。其中对双方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最,最时间较长。接下来是双方商定合并方案,确定股权分配及费用支付方式等腰三角形事宜。
确定购并方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股权分配
壳公司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有公众股东,否则就不称为上市公司,所以反向收购不能收购上市公司百分之百股份。越是看好后市的国内企业(题材充足,业绩良好),占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愈高。
2)买壳合并的方式
买壳合并的方式是一种“反向收购“的方式。被收购的本来是壳公司,但因为壳公司是美国的上市公司,不能消失,所以壳公司继续存(名字可以改),只是将股权交由收购公司原股东所有,收购公司则将资产、业务装入壳公司,成为其子公司。
3)收购公司将资产、业务装入壳公司的比例及时机的确定。
6、作法律文件
收购合并方案商定后,双方即可编制法律文件、签约。办理完收购、合并手续后,收购公司就自然变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反向收购即告成功。
7、向美国证交会申请
双方办完反向收购手续、签约后,向美国证交会申请备案,并向NASD申请股票交易(OTCBB),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使股价上涨的问题了。
8、与做市商商谈、沟通
为使新合并公司股票能较快上涨,应与做市商沟通,协商策略。
9、与金融公关公司商谈、沟通
为了使股票上涨更快,除了与壳公司原做市商及新公司增加的做市商相互配合,通常还需聘请金融公关公司,由金融公关公司向更多的股票经纪人、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一般个别股民推动,使他们注意到新合并公司的发展,引起人们对新公司股票的兴趣。
10、当股价达到US$4,即右申请进入NASDAQ(其他上市要求见附表)
⑦ 如何应对上市公司的反收购
可参照H-P并购Compaq的案例,制出一个更有远景的企业策略和运作方案,游说目标公司的主要股东,争取他们的支持,再发起委托书争夺战来表。
要不然,就要从法律入手,查找出反收购行为的破绽,攻其漏洞,这可参照历年来日本企业的诉讼案。
最后,就是游说行政干预,能否行得通,就要看该国的政治形势。
⑧ 反收购策略的企业反收购策略
收购与反收购的实质是企业控制权的争夺。产权交易的过程虽是股权的转移,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经营者的竞争。如是善意收购,双方握手言和;如是敌意收购,双方将不可避免地展开争夺。
具体地,企业反收购策略有: 若在敌意收购之前,目标公司有所察觉,经营者可采取一些主动的管理防范措施,主要有:
(1)修改公司章程,以抵御外来的敌意收购。这包括规定分期分批改选董事,重大决策需经更多的股权代表同意,限制董事的资格等,从而增加收购者控制公司的难度。
(2)环形持股,以稳定持股结构。为了防止上市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公司可采取交叉持股的股权分布形式。即关联公司,关系较密切的公司之间相互持有部分股权。一旦其中一家公司遭收购,相互持股公司间易形成“连环船”效果,从而大大增强反收购一方的实力。但其缺点是相互持股往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从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状状况。
(3)白衣骑士以抬开公司股价。所谓“白衣骑士”,是指通常与目标公司有密切关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充当“英雄救美人”的角色。面对敌意收购的要约,白衣骑士愿对目标公司的股份支持更高的价格,因此必然引起收购价格的轮番上涨。最后,要么敌意收购者承认收购失败,退出竞争;要么必须付出更高的收购价才能达到目的。白衣骑士的作用,就是迫使收购者的收购资金增加,收购成本加大,从而自动打消收购念头。
(4)以攻为守的帕克曼式防御。即被收购方以攻为守,对收购方发动进攻,收购对方的股份,变被动为主动。但这种进攻风险很大,反收购者本身需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外部融资能力。同时,收购方在财务状况、股权结构、股票市价等方面也要具备收购的条件。
(5)毒药丸子策略。毒药丸子是指目标公司为反收购而制定的对其控制极为不利的规定,甚至采取严重伤害自己的行动,犹如一剂“毒药”,收购方若想收购则必须承诺吞下毒丸。毒丸策略的典型作法是向公司股东或关系良好客户配售一种权利,即发行带认股权的债权。公司受威胁时,持券者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以优惠价出售的新股份。这样,股份总量增加,收购成本增大,同时收购者被歧视性地排斥在认购新股的范围之外,有效地稀释了袭击者拥有的股份。 这也是上市公司反收购的一种策略,具体的有:
(1)股份回购。即通过大规模买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来改变资本结构的防御方法。股票一旦被大量购回,在外流通的本公司股票减少,股价一般会上升。如果目标公司提出以比收购者出价更高的价格来回购其购票,则收购者也不得不提高其收购价格,导致其收购难度增加。我国《公司法》中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显然,我国目前还具备回购股份的条件。
(2)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鼓励自己的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而员工为自己的工作及前途考虑,不会轻易出让自己手中拥有的本公司股票。如果员工持股数额庞大,则目标公司的防线就比较牢固。
总之,企业的反收购策略多种多样。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公司在制定自己的反收购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当地法律对此种计划所持的态度,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步骤。因为各国证券法均规定,目标公司管理层在安排反收购措施时,必须充分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因董事、经理的一己私利而牺牲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