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股市中有那么多被退市的公司,那投资者不是老是亏损,退市的公司融资赚一把就跑了,完全没有惩罚吗
美国股市的公司等到退市时,公司股价只有几毛钱一股,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公司一旦退市,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再次上市,永世不得翻身。所以上市公司会非常珍惜已经上市的这个机会,专心把公司业绩做好。因为你业绩不好,股价一落千丈,跌到几分钱或几毛钱一股(有规定的,如果公司股价在几分或几毛钱保持一段时间,成交也很少的情况下,就必须退市),只有业绩上去了,股价才会上升。
所以它的制度好,就是逼上市公司认真做好产业。不像国内的A股,动不动就搞增发,增发后就跌破增发价。套牢一大帮人。真是害人啊。退后到三板市场。过几年,搞个重组,又杀回二级市场。改个名字,股价仍是暴涨,再过个二三年,业绩又不行了,股价暴跌,又回到三板。就是不死鸟。过段时间再搞重组!所以制度很重要,一个好的制度能把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一个不好的制度,却能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中国的股市制度就是很烂的。坑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真是害人啊。
❷ 在美国本科,如果在一个年收入四五十亿美金的一个金融公司里,有机会在股票分析员和基金分析员里选择,
总的来说,股票分析员的涵盖面要广的许多,而基金分析员之间在基金公司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上的分析,两者研究的对象不同。个人倾向于股票分析,在美国这个金融帝国,若能在一家大的金融投行打工,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和一般人了解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研究的起点和研究的手段、环境都是常人所仰望的。领悟到公司的运作管理和研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何况股票分析员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特别是那些优秀的行业龙头公司,对于他们的运作和管理水平的研究,有助于你自身业务素质的更上一层楼,就说到这了,愿你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❸ 美国有一个少年,利用午休时间,炒股赚了,10亿美金,他叫什么名字
伊斯兰利用午休时间炒股,替自己赚进大笔财富。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台媒称,美国纽约一位高中生伊斯兰利用午休时间买卖股票,让他年纪轻轻就赚进约7200万美元。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12月15日援引《纽约邮报》报道,今年17岁的伊斯兰是一位来自孟加拉的新移民,9岁第一次接触到股票买卖,当时他就十分热衷于这类型的投资,虽然一开始涉入股市总是空手而回,但他努力从自己的偶像避险基金经理琼斯身上学习经验。
伊斯兰经常利用午休时间进行期货交易,或是买卖中小型股票,至今他已替自己赚进7200万美元的财产。但他并没有因为年纪轻轻就成为千万富翁而感到满足,甚至预计要在明年与朋友合伙开公司,并赚进10亿美元。
尽管还不到考驾照的年纪,伊斯兰就已拥有一部BMW汽车,以及一间位于曼哈顿的公寓,平时也会邀请朋友到家里一起分享一份400美元的鱼子酱。伊斯兰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是什么让世界运转?那就是钱。”
❹ `为什么公司赚了钱股价会上涨,如果没人买这个股票,业绩好赚钱了也会涨的是吧,为什么呢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❺ 关于经济学 股票 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募集美国人的钱 而这些钱又不用还的 那美国人不是吃亏了
股票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投资。简单地说,假如你有新技术,想办个企业,没有钱。这时就可通过股市集资,人家给你投了钱,你给人家分红。只要你有足够的发展,对你投资的人,不仅没吃亏,而且是占便宜啦。于是就有了巴菲特、索罗斯等。
但中国股市,不客气地讲,缺乏诚信。包装造假,有可能谁买谁亏。当然不可能是全部,只是说有相当部分。这样美国人可能是亏了。
中国证监会、银监会,没什么水平。学的都是西方资本炒作的东东,比如热衷于股指期货等等金融衍生品,说是与西方接轨。实际上快与西方经济危机接轨啦。因为在中国股市上企业圈钱,管理层配合企业圈钱,通常认为投资股市,尤其是在市况低迷的形势下,是吃亏了。所以你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
❻ 投资10万的原始股,股票美国上市。上市之后大约能赚多少求专业解答
很简单,你现在购买的原始股的 市盈率是多少,比如5倍。过两年该公司在纳斯达克或者纽约交易所上市《IPO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此次发行市盈率为20倍;原始股一般有解禁期,比如一年,若一年后该股价格下跌一半,也就是说市盈率跌倒10倍,··你就赚了200%
但是有一个大前提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跟股价构成的市盈率一直没变,但上市后价格却变了,上述理论才成立
但是一家公司不可能营业收入 和 营业能力 一直不变,所以你的风险就是:在你的解禁股到期卖出去套现之前,这家公司上市后股价跌了,而且公司盈利能力下滑等风险,还有可能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向好,但是股价却跌了··
所以说你是属于第几轮风险投资,而不是一级市场首发IPO或者二级市场投资
❼ 在美国做股票赚的钱需要缴税吗
美国证券税收的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流转税,包括印花税、证券交易税。近年来,美国政府因为证券税收中的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小,同时注重资本的流动性,所以现已取消此税。 二、收益税,对个人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将其所得并入普通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公司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将其并入公司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对个人投资所得和公司投资所得分开征税,则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三、资本利得税。资本利得并入普通利得征税。对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采取差别税率,最高达28%。资本损失区分个人和公司,采取两种办法。对个人资本损失可允许扣除,并规定短期资本损失先扣除,长期资本损失后扣除,但每年的扣除额不得超过3000美元,当年没有扣完的,可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扣除。
❽ 美国除了巴菲特索罗斯还有哪些是靠炒股赚取上百亿美元的
巴菲特和索罗斯到底谁最厉害?
索罗斯名义上退休了,我们都很难在明处看到他的投资动作了。
惜乎?惜哉!
索罗斯的投资成就无与伦比,事实上他比另一个大师巴菲特更加伟大。表面上,巴菲特个人财富更多,但是只要我们深通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发现索罗斯比巴菲特的成绩高很多。
首先:起点大不一样。
巴菲特是地道的美国人,家庭背景比索罗斯好。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巴菲特曾担任奥马哈扶轮俱乐部主席,是地方名流。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巴菲特是美国议员,交友甚广,而且他还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曾在1963年,即去世的前一年立遗嘱,把他的财富中33万投到小巴菲特的公司。
在此之前,1957,也就是索罗斯刚到美国的第二年,巴菲特就掌管50万美元的资金;1962年,巴菲特个人已经拥有100万美金,而此时索罗斯刚到美国第6个年头,还是个为混饭而发愁的分析师呢。
与巴菲特的家世比起来,索罗斯相见形拙。就在巴菲特还是学生时代就可以拿出一万一千美金买股票得时候,而彼时索罗斯和他父母天天还在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索罗斯在英国伦敦商学院读书的时候还不得不申请贫穷救济才能糊口。
索罗斯1956年到美国的时候,身上携带的全部家当只有5000美金,生存和生活只能全能靠5000元,而此时巴菲特个人资产已经几十万美金。当索罗斯1969年刚刚成立双鹰基金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已经达到6500万。起点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屌丝和贵族之间的差别,初始财富差距以万倍来计。
其次,资金分配天壤之别。
巴菲特是有名的抠门,每天就喝可乐吃面包,对于子女也是十分抠门,比尔盖茨到巴菲特家造访,发现他简朴的不得了。巴菲特在给比尔盖茨慈善基金捐钱之前,是有名的吝啬鬼,基本上很少捐款。巴菲特的钱只用一个用处:继续投资,复利赚钱。
而索罗斯就大不一样了。索罗斯有伟大的社会目标,他一生致力于开放社会,为此他捐了很多钱,在比尔·盖兹和沃伦·巴菲特开始捐款前,索罗斯的捐款金额多年蝉联第一。
索罗斯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在过去30年时间里,他捐赠了80多亿美元资金来促进民主、培育言论自由、改善教育和消灭全球范围内的贫穷现象。
虽然巴菲特也把钱捐出去了,但那是后来一次性捐出去的,之前一直是积累,本金没有缩小。而索罗斯捐款是在投资过程中不断捐出去的,每捐出去一笔钱,都缩小本金。
苏联解体的时候,索罗斯个人曾经出资养活苏联一半的科学家,索罗斯害怕这些科学家被极端独裁分子和恐怖分子拉拢,所以出手很慷慨。巴菲特是赚到钱等老来一起捐,索罗斯是边捐款边赚钱,这是两种模式,当然巴菲特积累的更多了。如果索罗斯把捐出的80亿美金也加在他的基金上面,按照他本人的收益率,索罗斯的总财富要翻一番还不止。
第三,巴菲特通过控制波克夏哈维公司来控制投资,而索罗斯通过基金来控制投资。
本质上,巴菲特是作为股东,用经营企业的方法来投资,而索罗斯则是基金经理,通过拿提成和管理费来投资。这两种企业组织形式,当然巴菲特更容易积累钱。说白了,巴菲特更接近企业家,而索罗斯更充满金融投资家的色彩。
这么一比较就知道,索罗斯和巴菲特个人财富差别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说索罗斯比巴菲特伟大,还源于:
第一,投资收益。据复旦大学孙飞舟博士的博士论文《乔治索罗斯金融投资思想研究》统计,从1969到2002,巴菲特的复合收益率24.31%;而索罗斯是30.23%。关于这两个大师的收益率比较,媒体有不同版本,但是记者的写法都不严谨,我采用博士论文的数据,这比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数据严谨多了,也比证券公司的数据客观真实。
根据孙飞舟博士的统计,我把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年度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用两个图表来直观对比,如图1和2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年度收益率巴菲特比较稳定,索罗斯比较波动大,但整体上索罗斯比巴菲特收益高。这点在后面的累计收益图就更明显了,索罗斯的收益总是遥遥领先于巴菲特。这是用数据说话,索罗斯比巴菲特更能赚钱。
❾ 巴菲特持股苹果7个月赚3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市值蒸发900亿美元。然而,大家没想到,靠着苹果这只股票,巴菲特完成了业绩翻身。真的没人会想到,“股神”巴菲特靠着一只股票,悄然完成了“业绩救赎”。随着苹果股价迭创新高且市值站上1.89万亿美元,巴菲特持有的苹果股票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过去7个月巴菲特在“苹果”身上净赚逾300亿美元,一扫市场对他提前清空航空股错失股价反弹机会的诟病。目前,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苹果5.6%股份,占伯克希尔哈撒韦美股投资组合市值的约20%。一直以来,巴菲特都十分看好苹果公司。此前,他曾表示苹果是他所知道的“全球最好生意”,并直言想要百分百拥有苹果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