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中微公司股票减持
扩展阅读
派生科技的股票成交量 2025-07-10 02:43:34
五粮YGC1的股票代码 2025-07-10 02:39:57
深圳市天深医疗股票代码 2025-07-10 02:22:05

中微公司股票减持

发布时间: 2021-10-05 07:24:55

『壹』 股票里增仓减仓是什么意思

股市中的仓特指所持有的股票代表的资金量。加仓就是指因持续看好某只股票,而在该股票上涨的过程中继续追加买入的行为;减仓,就是卖出手中的股票降低持仓量的行为。简而言之,加仓、减仓就在你的购买能力范围内买卖股票的行为。

尽管金融业的持仓市值增加较大,但基金仅是大幅增持了中国平安(601318)和招商银行(600036),而大幅减持了中信证券(600030)、浦发银行(600000),小幅减持了民生银行(600016)、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

在大多被增持或新进建仓的房地产股票中,也有北京城建(600266)、中宝股份(600208)、上实发展(600748)被小幅减持。

从基金2007年第二季度持股市值前十名的股票看,与第一季度相比出现一定变化,属于金融的有5只股票;武钢股份(600005)、宝钢股份(600019)、大秦铁路(601006)从前十中出局,新入围的有中国平安、烟台万华(600309)、长江电力(600900)。

第二季度被减持的重仓股增加至6只,浦发银行、贵州茅台(600519)、苏宁电器(002024)、中信证券持股比例下降都在10%以上。比例增加最多的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万科A(000002)、长江电力仅有轻微增持。

有83只股票是基金在第二季度新进建仓的品种。其中,房地产14只,钢铁、石化等原材料类行业11只,信息技术9只,医药7只,煤炭6只,交通运输5只,金融3只,其余股票行业不集中。

被新进建仓的股票在房地产领域的较多。新进建仓的股票中基金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最大的前10只股票显示,中国远洋(601919)为第二季度新上市公司,估计为网下申购的部分,其余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在20%以上的公司只有宜华木业(600978)、潍柴动力(000338)。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是基金增持和新进的主要领域。信息技术、医药、商业是被减持套现的行业;原材料类行业、机械、交通运输既被大幅增持,也被大幅减持,凸显基金对此三类行业存在较大分歧,将更侧重于个股操作。

『贰』 股票减持的目的

减持国有股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基本目的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转变企业运行机制,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必要的微观基础。专家们指出,自70年代末提出企业改革以后,实现“政企分开”就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受国有产权的制约,政府部门既是国企的所有者又是行政主体,政企始终难以分开,而政企不分,企业的运转机制就改不了,经济体制就不可能转变,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难以建立。据此,专家们还认为,减持国有股不应简单停留在“减持”上,而应从政企分开,企业运行机制是否转变的实效出发,具体讨论减持国有股的数量关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重大改革思路之一。理顺产权关系的核心是产权清晰。产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的总和。实现股权多元化的目的在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经济资源的战略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国家信息中心完成的一份建议报告中提出,国有股减持后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就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家吴晓求也认为,当前我国社保问题日趋突出,国有股减持虽然从根本意义上说不是国家套现过程,但客观上提供了套现的可能,从而利用国有股减持的“套现”机会,为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巨大缺口也成为现实的选择。

『叁』 大大股东减持公司股票的原因有哪些呢

大股东撤离有几个原因 第一 是自身资金紧缺 所有要套现 第二 是战略性撤离 第三 是对该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没信心 主要就这三种原因 对股价有没影响那就要看大股东的撤离原因是什么了 如果是第三种的话 那么就会导致散户恐慌性抛盘 自然会跌了 如果是第一 第二种的话 那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肆』 持股百分之五股东减持需公告吗 最新,证监会对于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东增减持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伍』 第一大股东宣布减持的腾讯,未来发展还会好吗

腾讯的发展大概率会非常好,并不会受到股东减持的影响。

我们要知道腾讯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团企业,这家企业并不仅仅涉及到所谓的互联网业务,也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很多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就是腾讯直接参与投资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腾讯的产业布局非常广,不至于出现短期亏损的状况。

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减持了2%的股票。

这个消息对于腾讯来讲本身只是一个毛毛雨,因为腾讯的第一大股东是一个十足的价值投资类型机构。这家机构已经投资了腾讯20年了,在这20年期间从来没有减持过腾讯的股票,现在这家公司也从腾讯的股票中赚得了不菲的回报,2%的减持比例对于腾讯和这个机构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操作。

『陆』 股票减持是什么意思通俗的话来说

股票减持就是股票持有者卖掉股票,也就是卖掉一部分原来持有的股份。

我国在创建股票市场伊始,基于对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过高会使国家失去企业控股权的担心,精心设计了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并行的股权结构。其中公众股、外资股为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为非流通股,这种股权结构曾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股市的形成和发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股权结构已日益显露出其弊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6)中微公司股票减持扩展阅读:

股票减持目的:

减持国有股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基本目的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转变企业运行机制,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必要的微观基础。

在国家信息中心完成的一份建议报告中提出,国有股减持后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

『柒』 大股东减持是利好还是利空

大股东的减持对于股民来说是一个风险信号,但是利好还是利空还要看股东减持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关注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股票减持时的位置,高位套现还是低位减持,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

股票减持数量,通常来讲股东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减持行为,如果一旦出现了超过1%的股本减持,那么是十分危险的,这样大量的股票减持很有可能带来的就是利空的风险。

股票减持的次数,一般情况下减持次数少多数为股东个人行为,如果出现多个股东纷纷减持的现象,那么可能是因为公司股价处于高位或者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此时则建议逢高卖出以规避风险。

所以,其实在分辨真假消息之后,最重要的是分辨其股东增持、减持的背景是什么;其次要对股东增减持进行分析;最后观察股东和庄家动向。

『捌』 什么是国有股减持(用通俗一点的回答)谢谢。

1.“减持国有股”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的要求和有效途径
关于公司治理的内涵,理论界有多种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据以监督经理行为的过程、结构和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对经理阶层的监督和就组织的行为和政策对所有与该组织有关联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因而,将公司治理理解为一种对经理行为的制衡机制是符合现代公司的运营实际的。也可以说,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出资人或股东如何激励和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据对公布1998年中报的深沪两市公司进行的统计,我国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比例超过50%的公司多达273家,占全部813家公司的 33.58%,特别是其中的112家总股本超过4亿元的公司,国有股的比例半数以上超过70%,具有明显的绝对控股地位。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国家应当对企业行使其所有者的权利,并同时承担其行使财产权利的行为后果,即履行财产责任或义务,而不论是承担权利还是履行义务,所有者都极需要对经营者建立起强硬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但是,所有者在事实上的不在位导致了国有财产权利的私人化和财产责任的社会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直接造成严重的腐败、数量惊人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大量的经济犯罪。显然,解决“所有者缺位”现象成为缓解问题的关键。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因其公共产权性质,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解决,廉价的控制权总是会存在。因此,具有现实意义的做法不是指望国有产权的所有者真正在位,而是如何通过其他变通的途径削弱廉价控制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减持国有股”方案的推出正符合这一思路。通过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比重的减少而引入其他形式的股权,将股权结构分散化,便可以合法地削弱国有股权的控制权力度,使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趋于完善。
2.“国有经济保持必要的数量”——“减持国有股”的政策支持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深化,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已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且,对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表现也进行了阐释,其中指出,“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更要有质的提高”。按照人们对“控制力”的通常理解,只要是在总数中占50%以上,就表明了这个数在量上占有优势。但如果从股份制的角度来看,起主导作用的股份数量并不一定必须占总股本的50%以上,如果股权相对分散,只要拥有10%甚至5%的股份就可以支配其他90%以上的资产,就能实现“控制力”。因此,在保持“控制力”的前提下,国有股的适当减持,并不意味着国家作为大股东地位丧失,更没有否认国家资产的公有制。相反,由于国有股减持将给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改进作用,使所有者的监督和约束更加强化,以保证经营者尽心地经营国有资产,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这样,国有经济在保持必要数量的同时,也真正得到了质的提高。
3.国有股减持的法律背景
股份减持实质上表现为股权的下降,而股权下降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股份回购和转让。对于股权回购或股权转让,《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首先,《公司法》第152条明文规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应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虽然法律有如此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票计划额度管理的原因,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普遍存在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料,到目前为止,总股本超过4亿元,而国有股占总股本75%以上的上市公司还有十多家,这意味着国有股的减持势在必行。同时,《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22条也规定:“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可以减少注册资本。”第25条规定:“公司回购股份,可以下列方式之一进行:
(1)向全体股东按照相同比例发出购回要约;
(2)通过公开的交易方式购回;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证券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形。“由上述有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减持国有股“是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手段,且其实施过程不存在法律障碍。 [编辑本段]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减持国有股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基本目的在于实现“政企分开”,转变企业运行机制,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为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必要的微观基础。专家们指出,自70年代末提出企业改革以后,实现“政企分开”就一直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受国有产权的制约,政府部门既是国企的所有者又是行政主体,政企始终难以分开,而政企不分,企业的运转机制就改不了,经济体制就不可能转变,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难以建立。据此,专家们还认为,减持国有股不应简单停留在“减持”上,而应从政企分开,企业运行机制是否转变的实效出发,具体讨论减持国有股的数量关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重大改革思路之一。理顺产权关系的核心是产权清晰。产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的总和。实现股权多元化的目的在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经济资源的战略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国家信息中心完成的一份建议报告中提出,国有股减持后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环境。就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家吴晓求也认为,当前我国社保问题日趋突出,国有股减持虽然从根本意义上说不是国家套现过程,但客观上提供了套现的可能,从而利用国有股减持的“套现”机会,为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巨大缺口也成为现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