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ibm公司历史股票
扩展阅读
中国股票2016年股指 2025-08-17 18:21:39
515000科技etf重仓股票 2025-08-17 17:18:28
重庆社平科技股票代码 2025-08-17 16:32:23

ibm公司历史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4-24 04:57:33

① 知道IBm历史的进来说下

1、早期阶段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在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它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 IBM于1911年6月15日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作为CTR公司注册。 三个独立公司合并建立了CTR公司,它们是:列表机公司(1896年创立于华盛顿)、计算表公司(1901年创建于俄亥俄州代顿)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年创办于纽约州恩迪科特)。那时列表机公司的总裁也即创办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提出兼并并在CRT中任职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创始人, 1914年担任CTR总经理,1915年担任总裁. 1917年,CTR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1924.2月14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 公司合并成CTR制造各种产品,包括员工计时系统、磅秤、自动切肉机,而且最重要的是发展计算机、穿孔卡片设备.一段时间CTR集中精力专做穿孔卡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

2、二战期间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发表了《IBM和大屠杀》(ISBN0609808990),此书声称要说明IBM纽约总部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 J. Watson如何透过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国提供穿孔卡片机,并且他们制造机器可以帮助纳粹实行"最后解决" 。书中说,在纽约的合作下,IBM的日内瓦办事处和Dehomag、德国西门子公司,积极参与支持纳粹的暴行。Black还说,这些机器使得纳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该公司的纪录片还探讨这个问题. IBM已解除了这些指控,并且基于他们的诉讼也被驳回。 第二世界大战期间,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 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 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头时在洛斯阿拉莫斯人们广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机做计算;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畅销书《你在开玩笑,费曼先生!》特别讨论过。 IBM在战争期间还为海军建了Harvard Mark I,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3、20世纪50年代

在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的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着手再现高射炮系统,IBM才接触到在麻省理工进行的关键性研究;工作关于第一代实时、数码计算机(其中包括许多其它中前进诸如一项综合性录像展示、磁心经验传承、轻型枪炮,第一项有效的代数计算机语言、模拟-数码及数码-模拟转化技术、数字数据传输电话线、plexing、多处理器、网络化). IBM建了每台售价万的56台智能电脑,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员工(占总员工的20%)项目. 但是,在长远来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电子计算机进行研究的军事投资。IBM忽略争取更主导的新兴产业使兰德公司接过设计新电脑,因为按一个项目参与者(RobertPCrago)说:"我们不能想象, 在这方面的工作将在日后消失而我们从哪儿吸收二千程序员来在IBM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 。IBM将利用其庞大的设计经验,综合实时网络设计与智者航空公司预订系统的启动,取得很大的成功。

4、20世纪60-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八大电脑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学数据系统、控制数据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们在谈论这件事会说"IBM和七个星体",因为其他公司或他们的计算机部门的规模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产主机,其后就有人说"IBM和B.U.N.C.H." 现在大多IBM公司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复存在,除了优利系统公司,这是因为许多兼并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弃了一般主机和小部门和专注于有利可图的产品市场,NCR做的是收银机(所以名称就是国家收银机)、霍尼韦尔成为市场主导的恒温. 通用电气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电脑市场不再运作. 当时IBM电脑系列赢得了在市场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长. 原来称为IBM System/360,更为现代化64位形式,现被称为驻IBM系统(通常称为"IBM主机").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国司法部调查IBM违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诉的案件美国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IBM在美国地区法院纽约南区。官司声称IBM违反谢尔曼法第2条的垄断或企图垄断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市场,尤其是商业设计的电脑. 诉讼一直持续到1983年,对公司的做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5、90年代之后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会计年度亏损49.7亿美元,这是当时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损失。因为这次损失,IBM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经营活动,其重点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东芝三社达成共识,共同开发次世代游戏机的处理器。 IBM
2002年,IBM通过收购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询能力加强. 公司越来越把重点放在推动企业解决咨询、服务及软件,并且着重硬件和高价值的芯片技术; 截至2005年,从业人员约195专业技术人才. 总共有大约350名杰出工程师和60名IBM研究员、拥有大量的高级工程师.2002年,IBM宣布开始了$100亿美元的研究计划,并落实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来提供的超级资源"要求"所有企业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时以来计划就开始实施了. IBM近年不断加大专利组合,这是与其他公司的宝贵的交叉许可. 从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获得美国专利明显比其他公司多. 这13年期间已有超过31,000项专利,IBM是第一人. 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事业,在此期间该公司创造了$100亿美元的底线。. 2003年财富杂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罗的话说,IBM通过知识产权许可证带来了10亿美元的利润。 2004年,IBM宣布建议出售其个人电脑业务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联想企业部分是由中国政府控股,并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员会于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资,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联想股权,并将其总部设在纽约州和IBM任命行政总裁. 该公司将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权,最初为期五年。因购买、继承了联想产品线,包括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laptops已经成为IBM最成功的产品.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东芝三社共同开发的“Cell”中央处理器架构发表。 最近,IBM已从硬件科学技术的角度将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询和收购企业重整服务. 新IBM在咨询、软件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全球配送能力,这种变化反映非常强烈. 在2006年6月20日,格鲁吉亚与IBM共同宣布一项新技术记录型基于硅的芯片速度达500GHz。这是通过冻结芯片到F-451℃(-268.0C),而不是与CPU速度可比较的。 晶片350GHz大约在室温下操作.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 IBMpc机
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金额17.5亿美元并持有联想公司股份。 IBM 还在材料、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有很大造诣。硬盘技术即为IBM所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布线技术,原子蚀刻技术也为IBM研究院发明。 2003年,IBM营收为891亿美金,全职雇员23万人。 IBM中国包括: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CSDL,中国研究中心CRL 2004年,与香港文化传讯集团合作,推广中文CPU的收银机。 同年12月8日,占有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收购IBM的全球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产销业务。 2005年,出售桌面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业务给中国IT企业联想集团,联想在五年内仍旧适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归联想集团所有。
IBM“智慧的地球”计划是未来十年中IBM战略发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发投资达60亿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项目上。 “智慧的地球”战略被提上桌面是在2009年1月28日。当天,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该战略定义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现实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006 年,IBM 连续第14 年成为在美国取得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并以 3621 件专利刷新了纪录(其中不包括 30 件与其他实体共同获得的专利)。
IBM 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约为 60 亿美元,直接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收入约为 10 亿美元。但光有知识产权是不够的,建立一个支持、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同样重要,我们是一家由富有创造性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我们并不是一个人。
虽然 IBM 是全球最大的企业之一,但我们的许多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当中,有许多都是中小企业(SME),其中还有一些是有才干的自由职业者。专利制度必须为每一位发明人服务,基于这一原则,IBM 在 2007年 1月宣布将创办“发明者论坛”(Inventors’ Forum),这是一个专供中小企业对专利制度及其改革成果(例如提高专利质量)发表看法的在线交流平台。
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统计,小型企业的人均专利获得数是大型企业的近 15 倍。但是,与大企业不同的是,小企业缺少渠道和资源来有效参与专利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掌握获取专利、维护所有权以及将专利转换为适销产品与服务的规则和过程。
IBM 主管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级副总裁 John E. Kelly III 认为,创办“发明者论坛”的目的是“让众多发明团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人提出专利改革的新想法,例如他们该如何参与专利制度或者该如何帮助解决当前专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2006年,IBM 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区,请来全世界的法律、学术、经济、管理、科技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问题,明确一个功能完善的知识产权(IP)市场的主要特征,并为实现卓有成效的改革绘制一张蓝图。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专家组通过一个专门的 wiki 来讨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有时达成一致意见,有时则求同存异。
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均在《创建新的知识产权市场》报告中列出,这份报告详细描述了专家组对在全球知识经济环境中创造、拥有和等价交换知识产权等方面确定的原则:
发明者应就某一领域的新颖、非显而易见的发明提交高质量的专利申请。 专利所有权应明示。 市场参与者应自律。 知识产权的价值应按照公开市场的最新情况公平确定。 市场的基础结构应灵活支持不同形式的创新。 应在全球范围内就以上各项达成有实际意义的初步一致。

② IBM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做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军需之用。在曼哈顿计划发展原子弹头时在洛斯阿拉莫斯人们广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机做计算;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畅销书《别闹了,费曼先生!》特别讨论过。IBM在战争期间还为海军建了Harvard Mark I,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自动数码电脑。
1944年IBM公司与哈佛大学开始合作,先后制成了电子管计算机MARK-1和MARK-2,随后制成了电子管继电器混合大型计算机SSEC。 在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的自动防御系统的电脑发展的主要承包商,着手再现高射炮系统,IBM才接触到在麻省理工进行的关键性研究; 第一项有效的代数计算机语言、模拟-数码及数码-模拟转化技术、数字数据传输电话线、plexing、多处理器、网络化)。IBM建了每台售价过万的56台智能电脑,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员工(占总员工的20%)项目。IBM忽略争取更主导的新兴产业使兰德公司接过设计新电脑,因为按一个项目参与者(Robert Craig)说:“我们不能想象,在这方面的工作将在日后消失,而我们从哪儿吸收2000程序员来在IBM从事这方面的工作。”IBM将利用其庞大的设计经验,综合实时网络设计与智者航空公司预订系统的启动,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晶体管计算机出现以后,IBM研制出了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IBM1401,采用了晶体管线路,磁心存储器,印制线路这些先进技术,使得主机体积大大减小,电子数据处理计算机彻底替代了卡片分析机。随后,IBM在短短的四五年里推出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一共销售出14000多台,同时也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60年代IBM是八大电脑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学数据系统、控制数据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人们在谈论这件事会说“IBM和七个星体”,因为其他公司或他们的计算机部门的规模较小。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产主机,其后就有人说“IBM和B.U.N.C.H.”如今大多IBM公司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复存在,除了优利系统公司,这是因为许多兼并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NCR、Honeywell放弃了一般主机和小部门和专注于有利可图的产品市场,NCR做的是收银机(所以名称就是国家收银机)、霍尼韦尔成为市场主导的恒温。通用电气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电脑市场不再运作。当时IBM电脑系列赢得了在市场上的地位,如今仍在增长。 原来称为IBM System/360,更为现代化64位形式,现被称为驻IBM系统(通常称为“IBM主机”)。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IBM积极投入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生产。在1964年,IBM推出了划时代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从而宣告了大型机时代的来临。System/360的问世代表着世界上的计算机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OS)。自此,世界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研制和开发都以IBM360系列系统为基准,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趋势。
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国司法部调查IBM违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诉的案件美国IBM在美国地区法院纽约南区。官司声称IBM违反谢尔曼法第2条的垄断或企图垄断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市场,尤其是商业设计的电脑。诉讼一直持续到1983年,对公司的做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总和的4倍,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联合企业。
20世纪60-70年代,IBM推动的计算机事业迅速发展,为推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资料库,完成太空人登陆月球计划;建立银行跨行交易系统;设立航空业界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等。
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1981年8月12日,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州阿蒙克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推出5150的新款电脑,“个人电脑”这个新生市场随之诞生。IBM5150看起来像个米色的“大盒子”,售价1565美元,只有16K字节的内存,可以使用盒式录音磁带来下载和存储数据,此外也可配备5.25英寸的软件盘驱动器。
1979年IBM开始在新中国的发展,IBM向中国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装备和信息化观念:1979年,中国银行,也是中国银行史上的第一台计算机——IBM3032在香港启用。
1979年,沈阳鼓风机厂引进IBM 370/138大型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IBM向中国大陆出售的第一台计算机,也拉开了中国和IBM在携手发展、全面合作的序幕。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会计年度亏损49.7亿美元,这是当时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损失。因为这次损失,IBM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经营活动,其重点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
1996年IBM公司喊出“电子商务”的口号时,也许除了IBM公司自己,没人相信这个概念在其后会带动整个IT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整个社会还沉醉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惊喜中时,IBM却又以 “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勾勒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蓝图。大大的花体字母E和其代表的社会变革,为人类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9年以后,微软的总体规模才超过IBM软件集团。IBM软件集团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实体。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东芝三社达成共识,共同开发次世代游戏机的处理器。
2002年,IBM通过收购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询能力加强。 截至2005年,从业人员约195专业技术人才。总共有大约350名杰出工程师和60名IBM研究员、拥有大量的高级工程师。2002年,IBM宣布开始了100亿美元的研究计划,并落实必要的技术基础设施来提供的超级资源“要求”所有企业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时以来计划就开始实施了。
IBM不断加大专利组合,与其他公司交叉许可。从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获得美国专利明显比其他公司多。这13年期间已有超过31000项专利,IBM是第一。
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事业,在此期间该公司创造了100亿美元的底线。2003年财富杂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罗的话说,IBM通过知识产权许可证带来了10亿美元的利润。
2004年,IBM宣布建议出售其个人电脑业务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联想企业部分是由中国政府控股,并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员会于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资,2005年5月完成。IBM有19%的联想股权,并将其总部设在纽约州和IBM任命行政总裁. 该公司将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权,最初为期五年。因购买、继承了IBM Thinkpad产品线,包括了Thinkpad笔记本电脑,laptop已经成为联想公司最成功的产品。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东芝三社共同开发的“Cell”中央处理器架构发布。
2006年6月20日,格鲁吉亚与IBM共同宣布一项新技术记录型基于硅的芯片速度达500GHz。这是通过冻结芯片到-451°F(-268.0℃),而不是与CPU速度可比较的。晶片350GHz大约在室温下操作.
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金额17.5亿美元并持有联想公司股份。

2003年,IBM营收为891亿美金,全职雇员23万人。
IBM中国包括: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CSDL,中国研究中心CRL 。
2004年,与香港文化传讯集团合作,推广中文CPU的收银机。12月8日,占有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及股票收购IBM的全球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产销业务。
2005年,出售桌面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业务给中国IT企业联想集团,联想在五年内仍旧适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归联想集团所有。
2006年,IBM 连续第14年成为在美国取得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并以3621件专利刷新了纪录(其中不包括 30 件与其他实体共同获得的专利)。
IBM 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约为 60 亿美元,直接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收入约为10亿美元。但光有知识产权是不够的,建立一个支持、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同样重要,我们是一家由富有创造性的员工组成的企业,我们并不是一个人。
2007年 1月IBM宣布创办“发明者论坛”(Inventors Forum),这是一个专供中小企业对专利制度及其改革成果(例如提高专利质量)发表看法的在线交流平台。IBM 主管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级副总裁 John E. Kelly III 认为,创办“发明者论坛”的目的是“让众多发明团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人提出专利改革的新想法,例如他们该如何参与专利制度或者该如何帮助解决当前专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2006年,IBM 组建了一个全球性的社区,请来全世界的法律、学术、经济、管理、科技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问题,明确一个功能完善的知识产权(IP)市场的主要特征,并为实现卓有成效的改革绘制一张蓝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个专家组通过一个专门的wiki来讨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有时达成一致意见,有时则求同存异。
IBM“智慧的地球”计划是未来10年中IBM战略发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发投资达60亿美元,其中一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项目上。
2008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对外发布了“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将复杂的自然系统转化为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系统,而这个系统基于统一的智能全球基础设施:一个日益整合的,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及其之间每天的100万亿次交互
2009年,IBM充分把握“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科技大势,提出“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的愿景。2009年1月28日“智慧的地球”战略被提上桌面,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该战略定义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现实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如今,IBM的创新解决方案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能源和智慧水资源等政府、企业、民众所关心的重要领域全面开花,涵盖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环保、交通、医疗、现代服务业、软件及服务、云计算、虚拟化等热点方向。
2011年2月17日,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美国老牌知识问答电视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击败了两位人类冠军,被誉为21世纪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伟大突破。
2011年10月,IBM成功收购Algorithmics,使其成为IBM软件集团的重要成员。
2011年11月15日,股神沃伦·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2011年3月份开始不断买进IBM股票,已持有6400万股IBM股票,占其流通股股本的5.4%,市值10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成了IBM两个最大的股东之一。
2012年12月19日,IBM宣布,它已经签署了收购StoredIQ软件公司的确定性协议。IBM正在努力帮助客户从大数据中获得价值,对法律诉讼和法规做出更有效地回应,处理失效的信息和降低数据存储成本。
2013年9月19日,IBM宣布,它已经收购了Daeja影像系统有限公司。Daeja是一家私人持有的软件公司,总部设在英国米尔顿凯恩斯。
2014年4月10日,IBM宣布,已同意收购私人控股的云营销服务公司Silverpop。
2014年10月22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表示,作为公司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将把旗下IT基础设施部门出售给IBM,其中包括服务外包协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汉莎航空公司将所有的IT基础设施服务外包给IBM,为期7年。同时,由IBM接管汉莎航空公司的IT基础设施部门。
2015年02月02日,IBM任命陈黎明担任大中华区董事长。
2015年3月28日,IBM收购搜索引擎初创企业Blekko技术及团队。
2016年1月21日,IBM宣布收购了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商Ustream,将组建“云视频服务业务”。有报道指这次并购的金额为1.3亿美元,但这一金额并未获得IBM的证实。

③ 巴菲特从什么时候开始买入ibm

2011年,IBM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诞,这一年,这家科技巨头也成为了“股神”巴菲特生平首次投资科技股的投资对象。根据公开的资料,巴菲特从2011年3月份开始买入IBM的股票,到11月份,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已经以每股170美元的价格,耗资109亿美元,一共买入6390万股IBM股票,占IBM总股份数量的5.5%,成为IBM第一大股东。之后三年,巴菲特又陆续增持IBM,根据伯克希尔 哈撒韦年报,截至2014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 哈撒韦共持有7697万股IBM股票,持股总成本131.57亿美元,平均每股成本171美元,因为IBM近年大量回购股票,伯克希尔 哈撒韦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上升到7.8%。

④ IBM的股票代码是多少,还有伯克希尔.萨哈韦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IBM的股票代码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BM .伯克希尔.萨哈韦的股票代码(Berkshire Hathaway)A类股(BRK.A)和B类股(BRK.B)

⑤ ibm是什么公司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其简称为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

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在电子计算机发展之前,它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IBM于1911年6月15日在宾厄姆顿西几英里处的纽约恩迪科特作为CTR公司注册。

三个独立公司合并建立了CTR公司,它们是:列表机公司(1896年创立于华盛顿)、计算表公司(1901年创建于俄亥俄州代顿)和国际时代唱片公司(1900年创办于纽约州恩迪科特)。

那时列表机公司的总裁也即创办人是Herman Hollerith。合并背后的关键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 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创始人提出兼并,并在CTR中任职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创始人,1914年担任CTR总经理,1915年担任总裁。1917年,CTR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进入加拿大市场,1924年2月14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IBM的业务范围:

1、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键盘

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正式标志着从“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全面转型。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主要代表有深蓝、蓝色基因和Watson),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2、软件

IBM软件集团(Software Group)分为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中间件产品,包括:

业务分析软件(Cognos、SPSS)、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信息管理软件(DB2、Infomix、InfoSphere)、ICS协作(包括Lotus等)、Rational软件(软件生命周期管理)、Tivoli软件(整合服务管理)、WebSphere软件(业务整合与优化)、System z软件。

IBM品牌文化:

1、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5)ibm公司历史股票扩展阅读

IBM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IBM 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 1934年,IBM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商业处理机。1979年,在中断联系近30年之后,IBM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 IBM 中型计算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在华业务日益扩大。80年代中后期,IBM先后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IBM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 IBM 在中国的独资企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IBM最早在中国成立合资生产厂,最早开设研发机构,发掘人才的价值,最早将世界级的专业服务引入中国,引导了“中国制造”、“中国研发”和“中国服务”的潮流。

1995年,IBM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院,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

1999年,IBM在中国成立了中国软件开发中心,成为IBM全球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基地之一,也是目前跨国企业在中国最大的开发中心。

2007年,IBM中国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于正式成立。IBM在华研究机构与中国的政府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贡献着智慧成就。

20多年来,IBM 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IBM的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

⑥ IBM 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收购案例

答:IBM收购LOTUS是一次震惊全球的大型并购案,当时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并够的全过程是资本运营历史上的典型。从以下几个角度上分析,可以明确其成功要点:

第一、并购机会,国际资本运营特别是在上市公司里带来的威胁在公司的困难期,无论是财政困难还是经营困难或是品牌灾难都容易造成被并购的机会。这个时期是企业风险时期,资本投资本身就有风险性,所以在这个角度上讲资本运作本身大都属于风险投资。莲花公司被并购的机会同样不具备特殊性。

第二、并购行为的发生应该是一个长期酝酿和短期完成的行为,本案就有这个特点,对于并购本身也需要考虑到价值本身,与产品不同的是他的买卖关系是一个整体企业,所以IBM应该通过酝酿后,立刻采取行动的收购行为在并购历史上也是典型方法。一是快速达到预期,一是避免并购竞争,一是消除价值缩水的麻烦,甚至是规避其他方面形成的威胁。

第三、并购是价值交换并非资本交换,从IBM收购LOTUS案来看反映了这点,为了达到预期,价格不停的提升,最终是超高价格完成,但就收购前来说IBM已经做好了高价收购的准备,说明收购和反收购是一场战争,甚至是市场竞争。

⑦ 是谁创建了IBM

IBM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IT业前三十年的历史。这是我最初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听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对IBM都是心存崇敬,这是一个很奇特也很强大强大的公司,从螺丝钉键盘鼠标到CPU硬盘内存到大型机巨型机,它都可以制造,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它都可以提供,这在IT历史上,是否绝后我不敢说,空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IBM是全球IT第一巨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遥遥领先,与第二名拉开极大的距离,人称“蓝色巨人”。长久以来,IBM就是计算机的代名词。IBM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家1914年创立的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
因此,IBM的历史就是一部计算机的历史。美国《时代周刊》称:“IBM的企业精神是人类有史以来无人堪与匹敌的……没有任何企业会像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和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IBM才是计算机行业的真正霸主,毕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

缔造蓝色巨人的沃森父子

1888年,第一台刻度盘记录器(dial recorder)诞生。是由Alexander Dey 博士发明的,Dey所在的公司后来(1907年)被IBM前身中的一家公司收购。
1896年, Herman Hollerith在华盛顿特区组建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电子制表与财务审计机器公司。

1901年,George W. Fairchild成立国际时间记录公司(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mpany),该公司是邦迪制造公司、威拉德与弗里克制造公司和标准时间印章公司三家公司的销售公司,同时还生产卡片记录器。
1905年,制表机器公司在新泽西实现合并。除了拥有并控制Hollerith Tabulating 专利和系统外,制表机器公司还是审计机器公司(Auditing Machine Company)的大股东,现在该公司作为一个部门运作。

1906年,第一台可以自动供纸的制表机问世,该机每分钟可处理150 个卡片。
1906年,国际时间记录公司在伯明翰建立了第二个工厂后,又在纽约州Endicott建设了一坐现代化的,用水泥加固的工厂,该工厂所在地是现在的IBM公司工厂的原址。

1907年,国际时间记录公司收购戴伊时间记录器公司 (即1883年成立的戴伊专利权公司),该公司生产刻度盘、卡片和工时记录器。国际时间记录公司的所有业务都转移到了约州的Endicott。

1908年,制造刻度盘记录器的锡拉丘兹时间记录公司(Syracuse Time Recording Company)被国际时间记录公司收购。

1911年,Charles R. Flint筹划了国际时间记录公司、计算尺公司和制表机器公司 三家公司的合并,成立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即C-T-R公司)。George Fairchild成为公司的董事会董事长。 (C-T-R公司后来在1924年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IBM)
1914年,Thomas J. Watson, Sr.加盟C-T-R公司 ,成为公司的总经理。此时,C-T-R在美国通过销售、服务与出租等方式获得在总收入达到了400万美元。每一百股C-T-R公司的股票价值不足3000美元。年底公司有770位持股人,员工达到了1,346名。

1914年,财务处理机器的应用开始普及开来。财务处理产品包括机械化的键盘穿孔机、手工操作的复穿孔机、垂直分拣机和制表机等。这些产品的客户包括铁路、化工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等。
1915年,T. J. Watson, Sr.当选C-T-R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第一次销售大会召开,后来形成百分百俱乐部大会(One Hundred Percent Club Convention)。销售力量进行了重组并得到了加强。

1915年,著名的“Think”标志,老沃森提出的口号,开始在公司内部使用。
1916年,C-T-R公司的总收入达到了600万美元,净收益为100万美元。员工达到2,529名。同时,公司向销售人员培训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1917年,C-T-R公司以国际商用机器有限责任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 Limited,IBM)的名字进入加拿大市场。
1919年,C-T-R公司进入欧洲市场。 公司内部刊报The T. M. Business Record 第一期发行。
同年,推出电子同步计时钟系统。

1920年,研制成功时钟签名记录器(Lock Autograph Recorder)并推向市场。1921年,制表机器公司获得皮尔斯财务处理机器公司(Pierce Accounting Machine Company)和芝加哥票券印刷公司(Ticketograph Company of Chicago)的专利与设备。
1924年,计算-制表-记录公司(即C-T-R公司)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公司)。四分之一世纪俱乐部(Quarter Century Club)成立,该俱乐部只承认那些为公司工作25年以上的员工。IBM公司公司内部刊物《商用机器》(Business Machines )第一期发行。

1933年,IBM公司校舍与工程实验室大楼(IBM Schoolhous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在纽约州的恩迪科特(Endicott)落成。
1935年,面向员工和客户的杂志《思索》(Think)第一期发行。IBM公司在纽约州恩迪科特举办了第一届服务性行业女性系统训练班。

1940年,由于二战业已爆发,IBM大量生产军需品,生产线日益扩大。
战争年代里,IBM迈出了跨入计算领域的第一步,1944年,IBM公司向哈佛大学赠送其首台大型计算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也被称为Mark I。

1951年,IBM开始决定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1952年12月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它叫IBM 701。这是IT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52年,小沃森出任CEO,IBM新一代领导集体诞生。

1964年4月7日,IBM主席Tom Watson, Jr.亲自发布System 360。
1969年,在小沃森的改革下,IBM公司采纳新的营销政策,对大部分系统工程活动、将来的计算机程序和客户培训课程分别进行收费。 同年,政府在提出诉讼,控告IBM公司“企图垄断,并且已经垄断了...用于一般目的的数字计算机”。 政府起诉,IBM公司在1967年控制了市场的76%。此外, 政府还声称,IBM用了许多办法来阻止其他公司的竞争,包括价格限制,即降低价格以阻止进入该行业,以及引起减少其他公司产品吸引力的新产品。 IBM以顽强而有力的方式对政府的诉讼案(及许多私人诉讼案)进行了抗争。案件持续了13年。

在七十年代看起来是沃森家族对IBM的领导的结束,1971年,Thomas J. Watson, Jr.退休,成为执行委员会的主席。Frank T. Cary于1973年接任CEO。
在卡里的领导下,IBM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1年,IBM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引导"阿波罗14号"和"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

1981年,John R.Opel出任CEO,开创了IBM历史新纪元,由于IBM—PC,IBM商标开始进入家庭、学校、中小企业。Intel和微软的霸业在此萌芽。
1985年,John F. Akers接任CEO。IBM投资的科研项目催生了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亿美元,较1992年下降2.8%。纯收入下降到负81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63.1%。公司机构重组花费了89亿美元(税前)用以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1993年,Louis V. Gerstner, Jr出任CEO。

进入21世纪之后,IBM的领导层又发生了一次变化,Samuel J. Palmisano于2000年做了IBM的总裁,两年后,接任CEO。

⑧ 谁能帮我找一些IT业界历史上的有名有影响离的电脑公司吗

听我给你掰老故事:

IBM,即International Bus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成立于1914年,截止2002年底拥有雇员315889人,总资产965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
最近四年收入状况
1999年:833.34亿美元
2000年:850.89亿美元
2001年:830.67亿美元
2002年:811.86亿美元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BM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立于1911年,最初它只是一个生产计时器、穿孔卡、统计
分类机、称量器具等产品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1924年改为现在的名字。几十年来,
IBM公司在小沃森称之为“信念的力量”的鼓舞下,力求尽善尽美的服务,终于使之成为
当今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并在计算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老沃森时代
IBM公司的实际创业人,是被列为美国企业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托马斯·沃森(老沃森)
。他对公司的早期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老沃森对公司的最重要贡献,是为IBM公司
奠定了一个基调,培养了独特的企业风格。在很早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公司经营三方针
:为了顾客的利益;为了员工的利益;为了股东的利益。这实际上成为使他一生事业成
功的坚定信念。
老沃森的管理风格属于家长式,在公司中他简直就是“上帝”,跟他的意见不一致就等
于是“犯罪”。但是,在管理思想上,老沃森却颇具独创精神。
老沃森系推销员出身,他工作艰辛,曾经失业,因此十分了解一般工作人员的最严重困
难是职业保障。为此,IBM公司制定了职业保障政策,采取了美国少有的终身雇用制。这
一政策获得雇员们的衷心拥护,并大大促进了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为避免雇员由于经理人员的偏袒或个人好恶而受到不公平待遇,在老沃森的倡导下,IB
M公司推行所谓“开门政策”,公司雇员有所不满,可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反映,这最终
成为公司中一种正规的制度。这种政策本身,便会对管理人员产生一种温和的影响。随
后,在IBM公司的工厂中取消了计件工作,工厂里的第一线管理人员并不保留零件生产资
料,雇员的成绩根据其对公司的总体贡献进行评定。所有这些政策,充分发挥了公司全
部雇员的精力和才能,显著提高了雇员的士气和工作效率,也给公司本身带来了勃勃生
机,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沃森的经营思想,是力求使公司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尽善尽美。他希望并且要求所有雇
员在任何工作中,都应该有杰出的表现。他经常告诫公司人员:“订出完善的目标而未
能达到,总比订出不完善的目标而轻易达到为佳。”正是由于公司敢于负担看来是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敢于做他人认为不能做到的事,才使IBM公司脱颖而出。1914年,IBM公
司只有雇员1200人,年营业额300多万美元;到1937年,公司的规模扩大了10倍,人员增
加到1万,营业额达到3000万美元。1945年,IBM公司终于发展成为本行业中规模最大的
公司。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计算技术的强烈要求,1944年,IBM公司曾在人力、财力上支持哈
佛大学的艾肯研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部可进行四则运算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差不多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克利和埃克特在陆军的资助下,也在研究采用
电子管的电子计算机。1945年底,一部划时代的电子计算机一一埃尼阿克诞生了。
在事业发展顺利的公司里,人们习惯于认为自己的判断总是正确的。当时,没有人预见
到计算机的无限前景,一般人认为世界上只需要四五部计算机就够了,老沃森也未能免
俗。当莫克利和埃克特自己开办的公司经营失利,二人联袂相投IBM公司时,竟遭到老沃
森的拒绝。1950年,他们的公司被兰德公司收购。翌年,第一台民用计算机尤尼瓦克便
移交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并率先开辟了计算机商用市场。这一事件使得IBM失去了一些
老主顾,也使IBM公司落在了对手的后面。
面对这一巨大的挑战,老沃森的长子小沃森(也叫托马斯·沃森)面对现实,提出了研
制新计算机的对策,老沃森果断地采纳了儿子的建议,并挑选出一名最优秀的行政人员
负责这一任务。1952年,IBM推出了每秒运算16000次的701型大型计算机,随后又陆续推
出了702、704和705等一系列电子管计算机。1956年,IBM公司便又远远超过了对手。也
是从这时起,开始了1956—1973年的小沃森时代。
(二)小沃森时代
小沃森生于1914年,年轻时就读于私立学校和布朗大学。那时他就是一个很有思想的青
年。1937年,大学毕业的小沃森作为普通推销员进入IBM公司,很快便成为公司的一名得
力推销员,并荣幸地加入了公司的“百人俱乐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驾驶私人
飞机1000小时经历的小沃森志愿参加了空军,曾获中校军衔。这段军队生活的锻炼,培
养了小沃森的冷静头脑和坚定不移的性格。
复员回到公司后,小沃森晋升很快,1946年成为董事,1952年出任总裁。1956年老沃森
去世后,小沃森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委员、公司最高领导人,成为IBM公司的第二代首脑人
物。
小沃森继承了父亲的优良经营思想,并把这些思想总结为IBM公司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三条
信念:
1.尊重个人在IBM公司的管理工作中,这一点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保障每个人的职业,
尊重他们的人格,并注意培养他们。
2.尽善尽美地为顾客服务“IBM意味着服务”,是IBM公司最成功的广告。公司通过提供
最佳的服务以获得良好的信誉。
3.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这是使得其他两条信念得以有效贯彻的力量所在。
另一方面,面对周围新的挑战,小沃森在坚持贯彻企业“信念”的同时,大胆地对公司
进行了改革。
过去,IBM公司还是一个较小规模的企业,产品品种的改变也比较缓慢,公司实际上只由
几个行政人员管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经历了急剧的变化,带来了大批的新
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市场,公司的规模也有了迅速的扩大,以往的由一人作出决定的集
权式结构显然不能应付。因此小沃森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公司的管理结构,以适
应新的形势。
1956年底,小沃森召集了公司的100名左右最高级人员,在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连续举
行了三天会议,会上作出了从中央集权式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的重大决定。当时的报纸幽
默地报道说:“会议开始时,公司总部还像一块岩石,到大家出来时,公司便散开了。

在IBM公司的历史上,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会议决定公司组成六个独立经营的事业部
和一个世界贸易公司,所有这些部门都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性。组织结构分散的目的,
是把业务部门分成多个较易管理的单位,以确保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方作出决策。公司
还组成了审查各部门长期计划和重大决定的管理委员会,其成员是董事会主席、总裁以
及6名其他最高级行政人员。同时,小沃森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专门人才,负责向管理
委员会提供咨询和建议。其中有通晓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有运筹学家,还有由优秀
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团,他们作为公司的神经中枢,积极地开展工作。
1958年,小沃森又进行了另一项大胆的改革,即在IBM公司的工厂中取消了小时工资制,
使IBM公司的每一名职工都纳入薪金制,从而取消了蓝领职工与白领职工之间的最后一项
差异,这件事对于公司人员的意义,可与二战后所做的任何革新相比,它给公司带来了
任何其他方法都不可能代替的良好人际关系和高昂的士气。
每当面对重大的挑战,小沃森始终表现出现代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巨大魄力和冷静头脑
。20世纪60年代初,公司又遭到其他计算机公司的巨大挑战,同时本公司内部由于机型
不统一,也存在着自相竞争等严重问题。对此,有人提出了通用360系列计算机计划,但
全面实施这项计划需投资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研究原子弹的费用,由一家公司承担确
实存在很大的风险。公司内部对此意见分歧,讨论再三决心难下。面对这种情况,小沃
森果断地起用了坚强不屈、经验丰富的副总裁利阿森领导这一计划。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
,1964年终于向世界宣布了计算机史上划时代产品——IBM360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自
此,世界计算机界无不向IBM看齐,完全巩固了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统治地位。
1971年,小沃森因心脏病发作病倒后退居执委会主席,1973年又根据他亲手制定的60岁
退休的规定从领导工作岗位上完全退了下来。
(三)不断开拓
由于小沃森的努力,为IBM公司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
后,IBM公司又陆续开发了370系列、303x系列和4300系列计算机,对世界计算机界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IBM公司的成功,特别是360系列计算机的成功,使公司产生了自满情绪,因此只
注意了大型通用机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了小型机、微型机的市场潜力,使公司的事业
遭到侵蚀。但IBM公司毕竟有它的传统,自1980年起,它又在各个领域努力开发新产品,
积极提高生产自动化能力,公司又向前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1981年,IBM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并开发了16位机,率先进入微型机的高级机时代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IBM公司便超过了同行业中的苹果、坦迪等先驱公司。目前,在
世界个人计算机市场上,它已掌握了30%的市场占有率。
IBM公司短期内在个人计算机领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设计先进公司从1981年进入微型机市场,即首先采用16位微处理器,从而大大提高了
产品性能。
2.公开软件公司一反以往保密的做法,及早公布产品规格,使一般软件公司都能据此编
写软件,这样做十分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并且能够以本公司产品为基础,形成软
件标准。
3.多渠道销售公司除自销外,还通过百货公司、零售公司多方推销。
4.自动化生产公司重视高度自动化工厂的建设。在生产线上,大致每45秒即可生产一台
计算机。
5.杀价进攻在产品供不应求时即主动大幅度降价,以提高竞争能力。
6.采取风险管理给公司内个人计算机开发小组以极大的自主权,公司只提供充足资金,
很少进行干预,从而大大促进了开发小组的工作积极性。
1984年,IBM公司从业人员已近37万人,年销售额达460亿美元,在美国最大的500家制造
公司中名列第5位。目前,全球约有150家较具规模的计算机公司在竞争世界市场,仅IB
M一家就占有市场的50%,在美国和世界计算机市场中,IBM公司始终雄踞盟主地位。
(四)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战略调整
1.精减组织。1986年至1991年,IBM在世界范围内裁员6万人。
2.集中经营范围。IBM卖掉了许多非计算机经营项目,复印机分部于1988年卖给柯达公
司,与打字机、键盘、个人打印机相关的企业于1991年卖给克莱顿一杜彼利埃公司,RO
LM电讯公司分两次于1988年和1992年卖给西门子公司。
3.调整结构,扩大分公司自主权。1991年,公司投入30亿美元改建费用,重新调整它的
9个分部,各分公司自主经营。
4.扩大战略联盟。20世纪90年代,IBM各系统集成包括许多主要战略联盟,其中有西尔
斯、王安及苹果等公司。1991年,IBM与德国西门子和日本东芝合资开发分离记忆集成块
。IBM还拥有价值1亿美元的法国布尔集团公司的股票。1991年,IBM多媒体集团与时代—
沃纳公司就一个可行的电视—计算机联机项目进行合作开发。
(五)收购莲花公司
1995年6月,IBM以35.3亿美元成功地收购莲花计算机发展公司,写下了现代商业史上极
其精彩的一笔。有人形容IBM的收购计划为“如同时钟里发条与齿轮般的精确”。莲花公
司是仅次于微软、NOVELL的世界第三大计算机软件制造厂商,一旦IBM的收购引起莲花公
司的反感,就有可能演化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伤元气的“官司”。按道理莲花公司必
然动用包括引用反托拉斯法在内的一切可行的手段实施反收购,然而IBM的收购计划居然
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变成现实,个中缘由,耐人探究。
1.密网早就撒向对手。IBM的精明之处在于,它所选择的收购对象有一个致命弱点,莲
花公司的章程中允许直接从股东手中吸收股份。1995年6月5日,IBM公司董事长杰斯特纳
宣布了收购莲花公司的计划。事实上在此之前,IBM的智囊团和决策层就已经精心编织了
一个网。5月12日,杰斯特纳召集IBM决策人物,通报公司计划收购莲花公司的重大决定

早在1995年初,IBM资深副总裁约翰·汤普逊已经多次与莲花公司的董事长克姆曼齐秘密
讨论过双方合二为一的可能性。IBM需要莲花公司最成功的软件产品,而莲花公司欲一举
实现其众多的软件开发计划,却又苦于财力不足。4月初,IBM公司财务长杰罗米·约克
等带领10名高级研究人员对莲花公司的软件产品与IBM自己的软件系统接轨展开了深入细
致的研究;与此同时,IBM把第一波士顿银行和CSM律师事务所的金融家和律师请来,让
他们参与制定收购计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收购行动做出无懈可击的安排。
2.储备巨资,志在必得。在5月12日的会议上,IBM的决策者们认为,不能与莲花公司长
期磨下去,克姆曼齐很可能会在IBM的对手中选择合作者,并以此为筹码与IBM讨价还价
。按惯例,如果以收购股票的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收购者必须根据该上市公司目前的股
票价格,并在此价格基础上制定出包括溢价部分在内的收购价格。当时莲花公司的上市
价格为每股近30美元。IBM根据公司的现金存量,把收购的溢价率定为100%。因此IBM把
收购价格定为每股60美元。为此,IBM准备了105亿美元的现金。尽管有人认为IBM的收购
价格定得过高,但IBM决策层有着自己的意图。从收购计划公布开始,就以高价位向其他
竞争对手传递信息,即IBM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以此逐出所有的潜在的竞争者。实际上I
BM最后收购的价格是每股64美元。而且IBM的法律顾问——CSM律师事务所为收购计划制
定了应付莲花公司反收购的诉讼文件等,真可谓滴水不漏。
3.交互网络传递信息。最令IBM担忧的是NOTES软件的设计者雷蒙德·欧兹尔,若他对I
BM的收购计划表示不满,必将使IBM的收购计划功败垂成。经过分析推测,杰斯特纳认为
欧兹尔的主要兴趣与IBM一致,即NOTES的前景,若IBM收购莲花公司后,能在资金上对开
发NOTES有所支持,欧兹尔何乐而不为?另外,IBM巧妙地利用交互网络(INTERNET)将
收购的信息传递给大多数莲花公司的职员、股东及合作者(在美国,公开与被收购对象
的职员联系是非法的),以此了解莲花公司职员对收购的反应。6月5日,在杰斯特纳向
世界公布IBM收购莲花公司消息时,莲花公司主要部门的反应都很正常。6月6日—6月11
日,杰斯特纳与克姆曼齐进行多次协商、洽谈。6月11日中午,IBM全体董事再次通过电
话聚到一起,杰斯特纳郑重宣布:IBM收购莲花公司成功。

⑨ IBM发展历史

IBM发展历史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IBM生产了M1卡宾枪和布朗宁自动步枪。盟军广泛使用IBM的设备进行军事计算、后勤和其他弹药。

20世纪50年代,IBM成为美国空军自动防御系统计算机开发的主要承包商,并开始复制高射炮系统。只有到那时,IBM才有机会接触到麻省理工学院正在进行的关键研究。

在20世纪60年代,IBM是八大计算机公司(UNIVAC、urban life、scientific data systems、control data、general electric、rca、honeywell)中最大的一家。

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计算机制造商的四倍。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财政年度亏损49.7亿美元,这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年度亏损。由于这一损失,IBM对其业务活动进行了重大更改,将重点从硬件转移到软件和服务。

2004年与香港文化传播集团合作推广中文CPU收银机。12月8日,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联想集团表示,将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业务。

(9)ibm公司历史股票扩展阅读:

业务范围:

IBM是计算机行业的长期领导者,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thinkpad)方面取得了最显著的成就。他创立的个人电脑(PC)标准仍在使用和开发中。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lenovo group),标志着从“大规模”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的全面转型。

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以深蓝、blue genie和Watson为代表)、UNIX和服务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软件软件,IBM软件集团(集团)分为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和中间件产品,包括业务分析软件(Cognos, SPSS),企业内容管理软件。

IBM在材料、化学、物理和其他科学领域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硬盘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铜线和原子蚀刻都是IBM的发明。

⑩ IBM是怎么创立的

一个被辞的员工加入了一个叫CTR的公司,后来就成了IBM,公司刚开始是作围绕打卡机相关业务的,后来进入了pc业务,竞争激烈致使其改进,然后就成了近代的IBM。

在IBM历史中,最有成就的应该是沃森父子以及后来的郭士纳,他们对IBM的贡献也就是IBM的历史。
1914年,托马斯•J•沃森被他的商业导师约翰•帕特森无情赶出了全美现金出纳机公司(NCR),加入了当时一个叫计算—制表—记录的公司(C-T-R),也就是后来所谓的IBM。
1920年代,沃森逐渐找到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把IBM变成一家“打卡机”公司。沃森开始把未来放在这种“能思考的机器”上,或者说数据处理行业上。
专用的打孔卡片,与对手卡片不可互换。首先他拥有大量的打卡机专利,其次从IBM的卡片转换到别的公司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从卖卡片给顾客上IBM也得到了丰厚的利润。
在1920年代,IBM是股市中最具活力的明星公司之一,它生产计量仪、绞肉机、时钟、考勤钟、打卡机和穿孔卡片等。
1929年10月29日,股市崩溃,美国经济似乎突然瘫痪。但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沃森却想找到让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方法,30年代最初的几年,他以自己坚定不移的乐观心态用整个公司进行一场赌博,要么蓬勃发展,要么完全失败。
第一, 他的工厂将继续生产,不会解雇任何人。他要求工厂继续生产仪器和零部件,将它们存放在库房里。
第二,他还在1932年投入巨资100万美元(年收入的6%)建设第一个企业实验室,进行没有特定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它是后来施乐PARC研究中心、微软研究院所效仿的典范。这个实验室在整个30年代的研发让IBM远远领先于任何潜在对手。
从1929年到1934年,公司的收入停滞不前,而沃森在生产和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公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到了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案》,这个法案确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处理需求一夜之间对打卡机的需求猛增,而只有一家公司能满足这种需求:沃森的IBM。在其后的差不多半个世纪里,直到1980年代,IBM都统治着数据处理行业。
二战把所有美国人都卷入其中,他的工厂也被用于生产军工用品。他将战争合同变成让IBM的规模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两到三倍的机会。
在战争结束后,进过短暂几个月的经济衰退,马上迎来了没有人预想到的经济快速复苏,美国经济突然间恢复活力,消费者抢着去买战时买不到的商品,美国公司因而需要更多的IBM打卡机来记账,需求猛增。
但是,IBM成功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机会。当静电复印的发明者卡尔森要把技术出售给IBM时,沃森拒绝了,卡尔森去找了施乐公司,多年后IBM试图挤入复印机市场但未能成功。沃森把IBM制造的、在战争中备受军方欢迎的无线电电子打字机搁置一边,1946年他拒绝了ENIAC发明者埃克特和莫齐利,IBM几年后进入电子计算机领域时,埃克特和莫齐利成为IBM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在沃森1956年去世前后,小汤姆•沃森所做的主要是把公司从企业家沃森凭个人智慧管理的企业家型公司变成一家专业化管理的公司。公司有了明确的组织图,职责被分派下去,小汤姆•沃森不再准备像父亲那样事必躬亲。
IBM过去所有重要的管理者都是从推销员做起,慢慢培养起来的,然而在IBM之外,1950年代的大部分大型公司都采用“参谋与一线”的组织模式,小汤姆•沃森也要这样做。还有很多其他的管理措施,不过,他绝对没有想到,在后来几十年的专业化管理发展中,IBM固然成为管理典范,但有时候也被善意地称为“除了美国政府以外最大的官僚机构”。
1961年,IBM的规模是1956年沃森去世时的两倍半,股票价值增加了5倍,在全美国6000台使用中的大型计算机中有4000台是IBM生产的。另一方面,公司似乎到了平台期,与电子计算机业的蓬勃发展相反,公司的增长放缓。并且公司提供的多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正成为问题,它们互不兼容,内部结构不同,软件不同,外围设备也不同。
在1961年底,小汤姆•沃森批准了一个名为“S360”的全新系列计算机计划,它将淘汰公司过去卖得好或者不好的各种型号的计算机。这个项目每年的研发成本是10亿美元,总成本超过5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研发项目,与美国政府的曼哈顿登月计划成本相当。
正如郭士纳所说的,“没有系统360前,IBM只是众多生产和销售电脑的普通公司之一。”而如果失败,肯定没有了现在的IBM。S360电脑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公司再次以近30%的速度增长,只有新创公司才可能有这样的增长速度。1965年,IBM成为美国10家大工业企业之一,两年后,公司市值超过了通用汽车。
S360的极度成功不可避免地再次招来政府的反垄断诉讼,陷入了长达十年的讼争。这一次它彻底地改变了IBM做生意的方式,小汤姆•沃森不得不主动放弃自IBM创立以来就实行的捆绑式交易,单独为产品和服务定价。
尽管沃森相当不情愿,但多年后郭士纳主要是在这里找到IBM的未来。这一次反垄断诉讼中,IBM的主要对手是当时声名显赫的、现在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的控制数据公司(CDC)和他的传奇创始人威廉•诺里斯。在商业史上,我们其实只记住了那些留下来的企业。直到1981年这一诉讼变得毫无意义时才被中止,在这个过程中,IBM“从积极进取和骄傲的竞争者变成了谨慎的庞然大物”,从1972年开始,公司制定的每项决定都要经过反垄断法的过滤。
1970年他突然心脏病发作,病愈后他立刻宣布辞职,而不是等到按照原先规划的3年之后他60岁的时候。
在1980年代开始的时候,计算机行业开始迎来一些小不点竞争者,IBM最终也决定进入个人电脑市场(PC),大获成功,然后这段时间的失误造就了微软、英特尔以及已经消失的康柏等公司。
IBM PC的历史广为人知,埃思里奇在公司当时的CEO不断的“我的苹果电脑在哪里?”的询问中脱颖而出,他领导的小组最终设计出了一款基于英特尔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和从外部大量采购配件的个人电脑。
个人电脑为IBM在大众心中赢得了“青春”的感觉,它不再像其他大型机公司那样老朽,但它把IBM带入了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市场。大量的IBM PC兼容机公司不断涌现,他们的佼佼者是康柏公司,兼容机很快侵蚀了IBM PC所开创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在大型机之后的时代,IBM抓住任何一个它的实验室研发出来的、却被对手应用的技术,它大概也会完全不同,那些技术成就了至少这些公司:Oracle、Sun微系统公司、Seagate、EMC、思科等等。
在1990年代的市场繁荣中,郭士纳成功地实现IBM的大逆转,“电子商务”的符号使得IBM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热门的公司之一。郭士纳为公司找到了“服务”,按他的说法是“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根本就不存在的、强调客户需要的服务”,也就是代表客户的利益为顾客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而不是站在IT厂商的立场上。
如果说老沃森创立了IBM,那么小沃森让IBM转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继续走在计算之前,郭士纳则改变了IBM庞大臃肿的机构,让IBM依然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