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技巧 » 公司给别人股票拉群犯法吗
扩展阅读
至纯科技的股票分析 2025-07-08 12:49:03
股票交易资金帐号登录 2025-07-08 12:19:50
芯海科技股票深度分析 2025-07-08 12:10:23

公司给别人股票拉群犯法吗

发布时间: 2022-06-01 11:04:44

1. 拉人进股票群犯法吗

法律分析:需要根据他们公司具体操作模式(获利方式)确定公司是诈骗罪或者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有诈骗,那就是违法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 拉人进股票群是犯法的吗

拉人进群本身是不犯法的,但是如果拉人进群从事犯法行为,有欺诈,诱骗的事情造成别人的经济财产损失就是犯法了。

在十几年前,自己炒股小白的阶段,因为渴望增加对股市的认识,所以在网上就经常寻找一些信息。在寻找信息的时候,总是被人拉进股票交流的群。很不幸,当时被骗过几次,十分可恶。之后总结了经验:

1、拉你进股票群,一定是带有目的的。

2、群里的“托儿”,很多,让你辨别不了真的假的,都是骗的。

3、让你购买软件的居多。

4、让你跟着炒股票,然后拿提成的也不少。

5、推荐股票,甚至让你去接盘。

6、出售投资股票策略。

就个人感觉,现在也会遇到一些这类的骗子,并且也不少。花样,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一是忽悠;二是给你看收益,让你相信;三是给你每天的策略分析,让你感觉到专业。

通常是以投资短线为主,这样更能抓住投资者的心理,特别是在股市中亏损急需寻求改变的投资者,最容易上当受骗。

3. 拉人进股票群的客服犯法吗

这个不能单纯说你拉客户进群的行为,要总体评价公司的行为,现在股票期货咨询服务的公司太多了,很多公司就是非法经营甚至诈骗,你作为客服,按照公司要求拉人,也属于犯罪的一个环节,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4. 打电话拉客户进股票群违法吗

法律分析: 单纯的“拉客户入股票群”行为,无法评价,需要放在整个公司的大框架内去评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 拉人进股票交流群犯法吗

法律分析:进股票群不犯法,如果这个群有人推荐股票,没有证,也不是证券公司的,就是自己推票,然后骗你交钱,你钱交了,推的也是马后炮票,你是可以举报,也算是一种犯法。如果只是推荐股票,并不是让你交钱,就是讨论股票,这不算犯法,就是正常的股票交流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6. 平台发炒股信息志愿进群犯法么

拉人进群本身是不犯法的,但是如果拉人进群从事犯法行为,有欺诈,诱骗的事情造成别人的经济财产损失就是犯法了。
在十几年前,自己炒股小白的阶段,因为渴望增加对股市的认识,所以在网上就经常寻找一些信息。在寻找信息的时候,总是被人拉进股票交流的群。很不幸,当时被骗过几次,十分可恶。之后总结了经验:
1、拉你进股票群,一定是带有目的的。
2、群里的“托儿”,很多,让你辨别不了真的假的,都是骗的。
3、让你购买软件的居多。
4、让你跟着炒股票,然后拿提成的也不少。
5、推荐股票,甚至让你去接盘。
6、出售投资股票策略。
就个人感觉,现在也会遇到一些这类的骗子,并且也不少。花样,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一是忽悠;二是给你看收益,让你相信;三是给你每天的策略分析,让你感觉到专业。

7. 拉人进股票群的工作犯法吗

拉人进股票群的工作,这个病不犯法的,只要这个股票确实不是诈骗群,或者硕士不是那种骗子就行,不能造成别人很大的损失,如果造成,应该算犯法

8. 打电话拉人进股票群犯法吗

法律分析:不能单纯说你拉人进股票群的行为,就一定是违法的,要看你拉人进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你是按照公司的要求,那么还要总体评价公司的行为,现在股票期货咨询服务的公司太多了,很多公司就是非法经营甚至诈骗,你作为客服,按照公司要求拉人,也属于犯罪的一个环节,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9. 拉股票群员工被判刑多久

法律分析:第一,要看推荐的或者帮助操作的资金是不是真实的进入到了股票市场;第二,要看该公司有没有股票相关从业资质。第一如果没有真实进入股票市场,资金被公司占有则涉嫌诈骗罪;第二种情况则涉嫌非法经营罪。要看具体公司的情况和你问的这个人在公司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位。去年类似股票期权期货公司被抓的案件有不少,其中有的一开始涉嫌诈骗罪,后来变更为非法经营罪的,有的是全程就是诈骗罪或者非法经营罪处理的。要看具体公司的情况和资金的去向。建议为其委托专业刑事辩护律师介入处理,结合具体的案件情节和证据,积极沟通办案人员,针对性的开展有效辩护工作,符合一定条件尽量争取取保候审,如确实构成犯罪,争取从轻、减轻处罚以及缓刑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0. 公司是拉人进股票群被以诈骗拘留,员工要承担吗

法律分析:公司诈骗中员工无责或轻责,若有责任也是从犯,具体分析:1、业务员是否知道所在公司以及其业务行为是诈骗,如果该公司合法及不知道公司诈骗则不用承担责任。2、如果知道该公司是诈骗,则应承担相应责任。3、如果该公司本身就是空壳公司,没有经过正规注册,这时的责任大一点。4、如果公司没注册且知道是在骗人而继续干,肯定要承担从犯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