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以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一个公司的股票,然后达到控制这个公司的目的吗
股票本身就是拿来买卖的,特别是对于A股同股同权来说,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话语权越高,如果持股达到较高的比例,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并控制公司也并非不可能。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股权有几个界限,不同的股权比例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
绝对控制权67%,当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只有一个公司67%以上的股权,那么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这个公司,别人反对一点作用都没有;
相对控制权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这个公司;
安全控制权34%,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 临时会议权
10%,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
当然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股权结构是建立在同股同权的基础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购买的,符合监管的相关要求,那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之后,你不仅可以进公司的管理层,甚至有可能控制整个公司。
但从实际上来看,想要通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个公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关于大量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几年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万宝之争。
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过5%,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就必须发布公告,而一旦发布公告之后,大家知道有人要举牌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从而在短期之内推升这家公司的股价,这会让收购的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举牌之后,就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警惕,他们肯定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反制,比如通过回购股票,以及舆论压力给收购方施加压力等等,这会大大的增加收购方的收购难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控制权落入他人的手中,他们在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所掌控的股权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股比例都达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长持股比例达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个人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权。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了保持创始团队的绝对控制权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的股票方式,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比如在京东的股权结构当中,虽然刘强东只有15%左右的股权,但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却超过75%,相反,虽然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拥有京东18%的股权,但其投票权却只有4.5%左右。 这种同股不同权的股票设置,可以让创始人团队以较少的股份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恶意收购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开启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股权单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上市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时候,上市公司公司创始团队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让收购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从而达到稀释收购方股权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的放弃收购新浪的计划。
㈡ 公司被收购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被收购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注入了优质资产,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扩大公司规模和提高市场地位,是一种利好,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的买入,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收购之前,股票一般都是亏损的,股价很低,收购之后由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投资者预期公司将大幅扭亏,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公司股价也因此会大涨,同时,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炒它们的预期,大量的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但是,在上市公司收购时,一些主力可能会借助上市公司收购的消息进行出货操作,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即市场上的主力利用上市公司收购利好的消息影响,在上方抛出手中的持有的股票,把筹码全部转移到市场上的散户手中,散户接盘,导致股价的下跌。
【拓展资料】
收购:
收购”意思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造句:一,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二、此后也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参与收购的意向,但究竟“鹿死谁手”,尚待审批通过并正式签约。三、这八个不同凡响的大宗收购交易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是24倍,远高于股市现在交易的水平。四、对于某些投资者和华尔街分析师而言,雅虎拒绝微软的收购看上去有勇无谋。五、今年粮食丰收,粮库收购数量已经饱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㈢ 如果上市公司被收购,那手里的股票怎么办
你好,如果收购的目的是100%控股并私有化,那么收购方要提出要约收购;如果仅是上市公司股份被部分收购,其他投资者依旧可以继续持股。
风险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据网络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㈣ 上市公司被收购是利好还是利空
上市公司被收购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注入了优质资产,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扩大公司规模和提高市场地位,是一种利好,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的买入,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被收购之前,股票一般都是亏损的,股价很低,收购之后由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投资者预期公司将大幅扭亏,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公司股价也因此会大涨,同时,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炒它们的预期,大量的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但是,在上市公司被收购时,一些主力可能会借助上市公司收购的消息进行出货操作,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即市场上的主力利用上市公司收购利好的消息影响,在上方抛出手中的持有的股票,把筹码全部转移到市场上的散户手中,散户接盘,导致股价的下跌。
在牛市,收购消息非常受欢迎,股价走势无疑是利好;但如果出现消息公布前股价涨幅大,那么就要警惕,警惕主力利用利好出货,所谓“见光死行情”,因为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早就布局了。
如果大盘是熊市下跌阶段,此时所有个股都在大幅下跌,再好的个股新闻也难改市场环境,主力资金也不会和市场对着干,顺势而为是上策,这时投资者要特别警惕消息公布后股价的快速冲高,后市非常容易冲高回落,主力利用利好出货。
就是公司收购资产的具体价格,一般都会溢价收购,但有的收购价格高得离谱,投资者要警惕,这样的收购就非常危险。
这几种情况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其他比如收购资产是不是股市热点,收购资产有没有盈利保证协议等等也是投资者要特别留意的。总之,当手中个股出现这种情况,尽可能多收集信息,仔细研究,谨慎投资。
在股市中,投资者必须要跟随股市的脚步,而不是妄想着让股市跟着自己的脚步,即使是主力也不能例外。
㈤ 上市公司被收购后股票怎么办
一、被并购的上市公司股票怎么办
依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被收购的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可以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九十七条 ;收购期限届满,被收购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由证券交易所依法终止上市交易;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
收购行为完成后,被收购公司不再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应当依法变更企业形式。
第九十八条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
二、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
1、经济关系不同
因为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是不同的,所以其在市场中所处的经济关系也是不一样的,依据其基本的概念可以知道,债券所表示的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表示的是对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持有者是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限的,债券持有者却没有。
2、本金偿还不同
在进入市场投资,都是携带有本金进行操作的,债券是到期偿付本金的,所以连本带利都能够得到偿还;而股票的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由公司进行支配,但是公司破产之后,就需要查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本金是无法进行回收的。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的时候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是股权的象征代表,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股权表示的有价证券,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而债券则是一种债务证书,指的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是一种债务的象征的有价证券。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股票的投资对象是金融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其交易的周转率比较高,市场价格的变动也比较大,可以暴涨暴跌,风险性比较大,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预期收入,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的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这就要求我们要作用实战中的交易计划和风险控制策略。
从股票和债券的基本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相同联系之处包含有三点内容:一是两者都是有价证券;二是都是一种集资的手段;三是都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福佳金融网是经国家认证的交易平台。
在一个典型的案例中,抵押品包括举债公司自身的债券以及其下属公司的债券或股票。于是,这些抵押品的可实现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但是就近年来出现的投资公司的抵押——信托债券而言,持有人可以被认为拥有被抵押证券市值的第一权益,所以有可能根据债务契约中的保护性条款,使债券持有人在股东血本无归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清偿。这种抵押——信托债券可以被认为与设备债券一样,是我们的理论——即债券投资者的安全性决定于企业的成功经营而不是抵押的资产的一个例外。
㈥ 假如一个有钱人大量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那股票价格会不会涨。或者公司领导故意抬高股票价格。
大量购买会引起股价上扬,达到一定比例就要公布,如果继续收购二级市场上的流通股,上市公司无权抬高,只能说采取反收购模式,比如投入资金买入股票,或者进行拆分股份等等
㈦ 收购大量股票就可以收购一家公司
只要你拥有该股份公司的50%以上的股份那么你就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就收购了。 不过在超过5%的时候就要发公告了。后面就要触发要约收购了。
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是同股同权。面值相等。所以都一样。公司内部的股份也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不过对于公司内部的股份上市流通又一定的限制。一般都是上市过后的12个月或24个月的限制期限。这就是大小非解禁股。
㈧ 如果有大量的钱,是不是只要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能实现收购》
要买够全部流通股的90%以上才可要约收购。可以参考马克思收购推特案,看看后续结局。或者京东收购德邦股份
㈨ 是否是说只要购买了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可以说是收购了该公司
这不一定的 还有很多程序要走
而且在大陆A股市场收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全流通的股票并不是很多!!!
www.asharing.cn
问题补充回答:最简单的方法先从二级市场缓缓的吃进该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后,提出要约收购。(当吃入股份达到该公司全部股份的5%,要向证交所提交报告的,当然这期间有个时间差,如果超过5%后,在未来一年内你就不能卖了,因为如果你卖了得到的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