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规模太小,故省略。
1999年2月的1047点到2001年6月2245点为牛市。
2001年6月的2245点到2005年6月998点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点到2008年10月1664点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点到2009年7月的3478点为牛市。.
2009年7月3478点到今为止仍为熊市。
⑵ 谁能具体的解释抄股!~~
应事先开立证券账户卡。分别开立深圳证券账户卡和上海证券账户卡。
(一)办理深圳、上海证券账户卡
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开设账户卡则需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办理。
开户费用:个人50元/每个账户;机构500元/每个账户。
上海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到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在各地的开户代理机构处,办理有关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手续,带齐有效身份证件和复印件。
委托他人代办:须提供代办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
开户费用:个人纸卡40元,个人磁卡本地40元/每个账户,异地70元/每个账户;
(二)证券营业部开户
投资者办理深、沪证券账户卡后,到证券营业部买卖证券前,需首先在证券营业部开户,开户主要在证券公司营业部营业柜台或指定银行代开户网点,然后才可以买卖证券。
证券营业部开户程序
(1)个人开户需提供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若是代理人,还需与委托人同时临柜签署《授权委托书》并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选择交易方式
投资者在开户的同时,需要对今后自己采用的交易手段、资金存取方式进行选择,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相应的开通手续及协议。例如:电话委托、网上交易、手机炒股、银证转账等。
参考资料:http://news1.jrj.com.cn/news/2003-08-26/000000631533.html
只要存入能买一百股的现金就行。当然,多者不限。
参考资料:http://www.8nn8.com/gpsj.htm
http://www.yc.jsinfo.net/stock/xuegu.html
为了尽快地缩短与顶尖高手之间的距离,尽快地步入炒股的最高境界,中小投资者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及时夯实自己的炒作基础知识炒股虽然并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知识,但需要具备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这是炒股最基本的知识基础,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为此,所有有志于在股市上搏杀的投资者都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比如对于那些公开的有关资讯,不要漠视它,而要认真对待它,多多整理、多多研究,尽量做到对自己所选的股 票的所有资料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实战经验表明,当投资者对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摸清摸透、胸有成竹的时候,那么,任凭主力机构和主力如何玩把戏,耍诡计,自己都会信心百倍,等闲视之,稳稳地坐在“轿子”之中,经受得起各种各样的欺诈打压、震荡洗盘,而绝不会被他们所利用。
(2)全力培养自己的投资眼光
中国的股市目前虽然炒风甚烈,但终究要恢复到以投资为主的正路上的。也就是说,价值回归是一种必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任何 过度的炒作都不会长久的。
举例来说,即使是曾经盛极一时全球金融大炒家索罗斯,也因为过度的炒作而屡屡失手,虽然曾经风光无限,而今安在哉?而倡导长线理性投资的世界股神巴菲特,至今依旧流光溢彩,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因此,投资者从进入股市的第一天起,便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只有理念正确了,才能培养出敏锐而正确的投资眼光,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得清、看得透,把握股市跳动的脉搏,踩准股市运行的韵律稳步向前。
(3)培养自己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胸襟
投资者的炒作目标与自己的最终赢利往往是成正比的。喜欢追逐蝇头小利的人,便难以有大的作为。惟有目光远大、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才有可能在股市上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来。
因此,投资者即使能够自由支配的资金暂时不多,但依旧需要培养自己赢大利赚大钱的气魄和胸襟,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操作习惯。不妨看看自己的对手:主力机构和主力,他们在炒作上是何等宏伟的规划和豪迈的气概,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何曾会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
清盘出局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主力机构和主力进驻一只股票的资金,少则几千万,多至数十亿,无 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从资金成本来说,他们所承担的炒作风险是多么的巨大,倘若一招不慎,就会有满盘皆输的可能,他们怎么会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益而轻易出局呢?
因此,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没有巨大的利好配合,没有丰厚的账面利润,他们是很难全身而退、也决不会甘愿退出的。明白这一点之后,投资者便不应当为一点点小小的利益或者一点点小小的洗盘打压、震荡折磨而出局了。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只要我们手中拥有价格低廉的潜力股,不管主力机构和主力怎么震荡、怎么洗盘,怎么引诱,怎么折磨,坐在“轿子”里就是不出来,不获大利绝不罢休。一旦拥有这样的持股耐心,便可以和主力机构和主力斗智斗勇,沉着周旋,笑傲江湖了。
怎样养成坚决果断的决心?
现在,中国的股民开始日益重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投资价值”的观点也渐渐开始被许多投资者认同了。“换股不如捂股”的说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市场中的许多人士开始倡导价值至上,倡导价值回归,等等,就是明证。其实,所有这些论点,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是原有的理论的一种“价值的回归”罢了。根据这样的理论来操作,就是选准一些基本面比较好的股票作中长线投资,以中长期捂股为主,以短线或者超短线投机为辅,这样操作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任何操作技术最怕走极端,最怕钻牛角尖。比如,一提倡价值至上、理性投资,就有人站出来攻击短线投机了,这样做实际是不正确的。
提倡中长线投资,并不是提倡拿住股票死死不放,如果不知道变通,只知道一味的死死捂住不放,到头来恐怕收益也不会太好,甚至有可能将好端端的股票捂死了。
比如粤电力这只股票,在2000年的广州市纳税光荣榜上,广东电力集团赫然名列第一位,纳税额超过2亿元以上。
从基本面分析来 看, 这是一只质素相当不错的股票,是为数不多的一只值得中长期持有的、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曾几何时,由于网络之风的劲吹,人们对所谓的网络股、高新科技股趋之若鹜,而对传统行业的老牌绩优股嗤之以鼻。
但是,2000年的中报业绩公告出来之后,粤电力那良好的业绩和大比例的送配方案既让不少看扁它的人大跌眼镜、颇觉尴尬,又让不少人刮目相看、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投资价值和投机机会。实际上,当市场开始重新密切关注它的时候,才发现该股的走势一直相当稳健,而且涨幅也相当大。从重视业绩的角度来它绝对比那些只会烧钱的网络股可爱得多。
像这样的股票,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坚持捂股无疑是不错的操作策略。但是,坚持捂股并不等于不知变通,并不等于死死捂住不放,而是应当密切关注、深入研究这只股票,根据行情的变化,低吸高抛,来回反复作波段操作。总而言之,就是不要买入后便丢在一边不管了,只等年终分红送股了事。
实际上,即使像沃伦?巴菲特这样倡导价值至上、注重投资理念的人,对于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股票,也不会一直都拿着不动,而是来回地炒作赚取差价利润。
所以,所谓坚持长期捂股,并不是死死抓住不动,而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话又说回来,目前中国股市上的大多数股票并不值得长期持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实在叫人担忧,“一年绩优、两年亏损、三年ST、四年PT”的上市公司一大把,叫人怎么能放心呢?它们的成长性和稳定性实在值得怀疑,它们的所谓中长期投资价值更是叫人怀疑。
“一年绩优,二年亏损,三年ST,四年PT”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持股热情。急功近利,投机为上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在中国股市上,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属于业余股民,他们的证券交易知识并不全面、实战操作技术并不过硬,因而作中长线投资本来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捂股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
然而,由于对中长线投资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由于捂股的方法失误,许多中小投资者经常成为深套一族,“炒股炒成了股东”。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所以,作为股市上的中小投资者,要特别警惕将“好股”捂死的问题。对于那些所谓的好股,要审时度势,把握最为有利的出货时机,坚决果断地保住胜利果实,落袋为安。这才是明智的持股策略。
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有限,能力有限,更应当打醒精神,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那些主力机构和主力为了出货而制造出来的所谓利好,要及时地运用相反理论,该出手时就出手。记住,行情往往在绝望中诞生,在欢乐中死亡。当主力机构和主力们极力制造狂热气氛,极力营造欢乐氛围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即将出现危机的时候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许多年来一直如此。
因此,根据相反理论,当所谓的利好来临时,坚决果断地作相反方向的操作,坚决果断地清仓走人,惟有如此,才不至于将所谓的好股捂死了,才不至于成为深套一族。
这样说并不是有意鼓吹投机,而是目前中国股市的性质决定了中小投资者的操作策略只能如此,生存至上,惟有保住自己的本金不受损失,才能够在股市上进一步玩下去。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现在天天都有人在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种声音实在可爱,但是,要真正将它落到实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到的。因此,中小投资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所以,从尽量保存自己的血汗钱起见,中小投资者还是多留几个心眼,把握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为好。
深发展这只股票曾经一度是深圳交易所的龙头老大,曾经无限风光,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昔日的“定海神针”如今已经失去了一呼百应的风采。
自从1996年末被“封杀”之后,该股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从月线图上来 看, 几年来一直没有像样的走势,即使在2000年这样的大牛市行情中,该股的表现也很难令人满意。不可否认,公司为了扭转该股的颓势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竞争对手的不断崛起和壮大,从而使该公司的改造工作显得力度十分不够。由于公司业绩的不断滑坡,市场对它的认同程度已经越来越低了。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脚步越来越快,公司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该股的基本面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了。2000年的中报显示出该股短时间内实在难以有所作为。进入2000年的后半年,该股也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抗跌性。该股一路盘跌,成交清淡,买盘极度匮乏,更显示出该股近期内很难有所作为。
昔日曾经呼风唤雨、红得发紫的龙头老大,如今竟落到这步田地,又有谁敢拿住一只股票死死捂它几年不放呢。还是那句老话,该出手时就出手
⑶ 股市这样跌得厉害,有望回升没有
熊市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原创 2008-09-01 15:44:20]
这两场不大不小的地震,当然不是今天股市大跌的原因(除了攀钢系以外)。大盘逼近7年前2245点大顶以后,“A股严重低估”、“目前和998点惊人相似”、“很多股票已经具备投资价值”等鼓噪不绝于耳,小散们也满怀希望地锁仓盼着“救市”。今天在上班前我就打开QQ,建议大家开盘半小时内全部减仓或者清仓。那些认为现在估值和998点相似进而得出A股具有投资价值的论调,实在是害人无数。我敢说,现在距离大家梦想中的终极大底还差得很远,熊市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胡总书记最近说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困难“世所罕见”,温总理也说今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些话是随便说的吗?我个人的观点,改革开放30年,到去年达到了一个顶峰,现在高位回调,很正常,也是难免的,资本市场当然应该作出强烈反应。
第二,扣除中石油、建行、神华等去年下半年上市的新股打掉的近两千点指数,现在股指的实际运行水平还在接近4000点的位置,与998点时相比,仍然有三倍之多的涨幅,后市下跌空间依然十分巨大。最客观的指标是市净率,998点时是1.6倍,现在仍然在3倍左右。998点时股价平均4元左右,现在是8元。
第三,与998点时相比,现在的市场已经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数量巨大的“大小非”,老问题还没解决,新老划断后的新版大小非又上来了,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多年积累的大小非总和,而且它们连对价都不用支付。去看看紫金矿业的小非股东名单吧,那几个持股几亿的自然人,他们的成本不到一毛钱。再看看中石油小非,两个月后就要上来了,上百亿股,成本六毛多。我前两天说13元将是中石油未来几年的“铁顶”,大家以后验证吧!
第四,市盈率更靠不住。两市最低市盈率新安股份的PE不到五倍,你买不买?今天快跌停了,买了一样套死你没商量,因为这是周期性行业,其主打产品正由暴利向亏损过渡,或许到明年的时候,它的市盈就是五十倍了。红分很少的A股,以市盈率来论投资价值,没有多大意义吧?我认为正确的分红政策应该是:上市公司每年分红不应当低于税后利润的40%,红利税要全部免掉,对现金分红,二级市场不作除权处理。
第五,怎么看中报?据说每股收益创了新高,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现金流入下降60%,这说明三角债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利润相当一部分将来会变为坏帐,反映在股价上,当然还要由投资者买单。
所以,现在谈论终极大底,未免为时过早。说到这里,我还想替管理层说几句话,大家都怪大小非极低的成本毁了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然而股评家们都故意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本来就是建立在巨大的泡沫之上的。中石油天价发行,天价开盘,管理层可没逼着你买,什么股票贵,什么股票便宜,自己心中应该有杆称,谁让你信了“满城尽带汽油桶”的?
如果股市不是暴涨到那么可怕的水平,大小非成本和二级市场的成本差距不会这么大,杀伤力不会这么厉害,所以,二级市场爆炒股票的赌徒们,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出来混的,迟早要还,这话是绝对的真理!
熊市下半场才刚刚开始,终极大底还很遥远
⑷ 最新保险概念股一览表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
保险板块备受“青睐”
与10月以来大盘的整体“拉锯”相比,同时期保险板块的表现堪称“优异”。据统计,10月以来,在69个Wind主题行业中,保险指数以8.14%的涨幅,成为统计区间内主题行业中毫无争议的最大赢家。从昨日行业内个股方面的表现来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行业中6只成分股全数实现上涨。其中,新华保险(63.50 -1.03%,诊股)、中国人寿(31.31 +1.10%,诊股)的涨幅超5%,即便是垫底的中国平安(64.13 +0.11%,诊股)也有0.20%的涨幅,这在昨日“跌多涨少”的盘面中,表现已属相当优秀。
今年以来,一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险企频抛“橄榄枝”。据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除一向“钟情”板块的公募基金之外,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机构。以中国平安为例,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分别增持了中国平安的H股和A股,持股比例分别从二季末的33.54%、1.78%升至三季末的33.85%、2.19%。
在板块、热点频繁切换,市场情绪“阴晴不定”的市场中,保险板块的集体走强,其实并非偶然。近日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险企盈利复苏,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有利(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和股票市场稳定),以及行业本身表现强劲(产品组合和债务储备结构改善)。而该机构也表示,从第三季上市险企的业绩中反映出的行业基本面支持市场对板块的重新估值,预计未来数季度板块市场盈利仍会上调,这也将进一步刺激板块的表现。而从资金方面来看,根据Wind数据,近5个交易日,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仅有15个行业出现了资金净流入,而在这15个行业中保险行业以近5日净流入8.74亿元位列第三。从昨日的资金流向来看,虽然盘面整体回调,两市资金整体净流出态势有所加剧,但从保险板块仍然呈现的资金流入来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资金对保险板块的“青睐”。
机构看好后市
在昨日市场的整体回调中,保险板块的逆势上涨无疑是盘面中的最大看点。虽然当前市场情绪依然不稳,后市走向也仍存分歧,但由于行业“靓丽”的三季报,对板块的乐观之声已成为当前多数机构的一致共识。
东吴证券(10.80 -1.37%,诊股)表示,上市保险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业绩全面加速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42.38 +0.76%,诊股)、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8.3%、41.4%、23.8%、5.3%,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明显提升,主要源于投资端持续发力+需求端高景气延续。而由于投资与需求共振下“靓丽”基本面的延续,从上市险企三季报来看板块拐点已全面确立。
针对板块三季报业绩超市场预期,中泰证券认为,主要为寿险剩余边际持续强劲释放、投资端向好、准备金因素逐渐出清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转型保障是保险基本面提升的根本逻辑,随着消费升级、家庭保障意识觉醒,保障型产品的需求端空间依然较大,保险公司也有充足动力提升保障型产品占比。目前四家保险公司17PEV估值不到1.2倍,估值切换后 18PEV仅1倍左右,估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继续看好保险股长期投资价值。
⑸ 中国传媒业的龙头股票有哪些
传媒龙头股及公司简介:
600088中视传媒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上海浦东,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088),北京、江苏无锡、广东南海、浙江杭州四地均设有分支机构。作为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一家传媒类A股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主营影视拍摄、电视节目制作与销售、影视拍摄基地开发和经营、影视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媒体广告代理等业务。000917电广传媒
300027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因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601999出版传媒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原名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 年1月份经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名称变更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888博瑞传播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瑞传播”)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的上市公司。博瑞传播自1999年实施重大重组以来,坚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参股、控股及重大资产置换,注入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回报的优质传媒经营资产,完成了产业转型和升级,确立了公司传媒经营主业的发展优势。截至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13.92亿元、净资产10.1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在上市公司“文化传播行业”中以其综合效益指标排名第一。
600825新华传媒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传媒”)承继了新华书店70年的光荣传统,是我国文化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出版发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一家综合性传媒类上市公司。
600037歌华有线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华有线’)于1999年9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唯一一家负责北京地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维护的网络运营商,公司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收转传送和广播电视网络信息服务,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⑹ 中国股市第一只股票是什么
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600651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改选股票`1万股,每股`50元
但是,真正上市交易的时候,是8只股票同时上市的,俗称老八股
飞乐音响600651 飞乐股份600654是其中的两只
老八股分别为:
1.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600653,申华控股
2.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园商城
3.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飞乐股份
4.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广电电子
5.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飞乐音响
7.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爱使股份
8.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⑺ 中国股市目前有哪些股票属于蓝筹股
2015中国股市蓝筹股有哪些股票?2015蓝筹股有哪些?低估值蓝筹股有哪些?
蓝筹股有很多,可以分为:一线蓝筹股,二线蓝筹股,绩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还有蓝筹股基金。
一线蓝筹股
一、二线,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认为的一线蓝筹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属于二线。一般来讲,公认的一线蓝筹,是指业绩稳定,流股盘和总股本较大,也就是权重较大的个股,这类股一般来讲,价位不是太高,但群众基础好。这类股票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类个股主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贵州茅台、民生银行、万科、深发展、五粮液、浦发银行、保利地产、山东黄金、大秦铁路等。
二线蓝筹股
A股市场中一般所说的二线蓝筹,是指在市值、行业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逊于以上所指的一线蓝筹公司,是相对于几只一线蓝筹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烟台万华、三一重工、葛洲坝、广汇股份、中联重科、格力电器、青岛海尔、美的电器、苏宁电器、云南白药、张裕、中兴通讯等等,其实这公司也是行业内部响当当的龙头企业(如果单从行业内部来看,它又是各自行业的一线蓝筹)。
绩优蓝筹股
绩优蓝筹股是从蓝筹股中因对比而衍生出的词,是以往业内已经公认业绩优良、红利优厚、保持稳定增长的公司股票,而“绩优”是从业绩表现排行的角度,优中选优的个股。
大盘蓝筹股
蓝筹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盘股都能够被称为蓝筹股,因此要为蓝筹股定一个确切的标准比较困难。从各国的经验来看,那些市值较大、业绩稳定、在行业内居于龙头地位并能对所在证券市场起到相当大影响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长实、和黄;美国的IBM;英国的劳合社等,才能担当“蓝筹股”的美誉。市值大的就是蓝筹。中国大盘蓝筹也有一些,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一、钢铁行业:业绩增长价值重估
宝钢股份为代表的中国钢铁股,理应获得市场合理定价。给予了过高的贴现率或风险溢价,主要钢铁上市的价值都被明显低估。作为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可能永远存在估值“洼地”,钢铁股达到15倍的市盈率才是国际水平。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钢铁股: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马钢股份。
二、港口业:投资主线:低估+资产注入
虽然板块估值已经到位,但是板块中个股估值差异较为明显,上海港、南京港、重庆港的估值较营口港、深赤湾、盐田港高出一倍以上,在板块估值已经到位的情况下,安全性是我们给出07年投资策略时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整体行业具有20%增长幅度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拥有更多的港口资源,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更主动的市场地位,因此存在资产收购可能的公司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港口股:盐田港、深赤湾、营口港。
三、煤炭行业:外延扩张带来机会
从投资标的的选择而言,建议优先投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加注重“自下而上”的策略。逻辑主线为:价格维持高位——产能增量可充分释放——运输宽松——成本影响不大的企业最值得投资。预期资产价值注入、整体上市将是07~08年整个煤炭行业面临的重要投资主题及机会。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煤炭股: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开滦股份、国阳新能、恒源煤电、金牛能源、兖州煤业、潞安环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四、公路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关注价值重估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在0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所带来的网络化效应、油价回落和海外投资带来的车流量增长都为整个行业的的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
低于20倍市盈率的重点公路股:赣粤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现代投资。
⑻ 跪求:成立小贷公司对发起人及注册资本的具体要求募集股本的技巧
解释一: 大小非是指大额小额限售非流通股,解禁就是允许上市流通。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 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内。 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部分叫大非。 解释二: “大非”是指控股股东持有10%以上的非流通股票的大股东(国家股,法人股和发起人股)金融,博田金融论坛,能量选股,黎辉,博田金融网,收费股评,专业理财服务,股票资讯,投资技巧,在线炒股,证券学校,机构资讯,股票,证券,行情,新闻,经济,股市,股民学校,行情,黑马咨讯,内部消息,涨停,跌停,小道消息,收益,利润,获利,龙头,研究,机构操盘手,代码,股票软件,股票论坛#D'X T Q u#z K “小非”是指控股股东持有10%以下的非流通股票的股东(法人股和发起人股) “大非”解禁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可以流通的一部分. “小非”解禁是指,持有10%以下的非流通股票的股东可以出售全部股票. 解禁,即解除禁止。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上市流通。 哪里来的小非呢?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说,有许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暂时是不能上市流通的。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两个解释都一样,多看多想吧~!! 我简单说说大小非的由来吧: 1、中国股市从90年设置的第一天起,就是个怪胎,当时政府怕国有企业的控股权被私人控制,专门设置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一般都占到总股本的60%以上,由国家控制住。这样一来,就算你某个人把流通股都买完了,你也别想控制这个公司,因为公司还有60%以上的非流通股控制在国家手上。这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可谓中国一大特色! 2、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种股权结构的弊端就逐步显现出来: --很多非重要的公司,比如百货、商业、家电等。国家觉得这些公司对国家安全没有影响,业绩又不好,国家还得投入大量精力去管理,很不划算,就蒙生了把国家控制的非流通股卖出的想法,但当时由于法规规定这部分股票不能流通,因此国家一直在为此想办法,每想一次,股市就大跌一次。 --由于国家控制的股票不能流通,代表国家的大股东对股票价格的涨跌一点不关心,因为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这些大股东就经常做出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比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恶意增发新股等。如此下去,显然不利于公司的治理及经营。 3、从1998年开始,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企图让这部分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但因为国家最初设置非流通股时,所谓的国有资产评估纯是拍脑袋定的,这些非流通股的成本低得吓人,很多就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跟二级市场上股民花几十元真金白银买来的成本相差太大,因此让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的方案老被否决,每试点一次,股市就大跌一次。 4、从2001年到2005年的五年熊市就是因为所谓的全流通引起的,股市从2245点跌到了998点,这个问题再不解决不行了,因此2005年就推出了股权分置。让非流通股的大股东无偿送给流通股股东一定比例的股票,然后获得上市流通权,这个方案每家公司不一样,但都须得到流通股股东的66%以上同意才行。为了缓冲这些非流通股的冲击,在股权分置时就设置了一个分批上市的时间表,这些股票分别在2007-2010年获得流通权。 因此你说的大小非的流通时间,在2005-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这个时间正是牛市开始的时间,当时是利空出尽变利好,因为非流通股迟早是有流通的,一天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象一把剑悬在中国股民的头上,股市永远起不来,2005年下半年,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出来了,虽然对股民还是不公平,但没办法,只能让国家占你的便宜,股民是不可能占国家便宜的。大小非几毛的成本跟普通股民比,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这是中国特色,谁让咱生在中国呢?而且当时都是投票通过了的。唉!只能一声叹息了!
⑼ 大家有什么好股票 能介绍一下吗现在迷茫中
一、绩优小盘股:
1.晨光生物,辣椒制品龙头,小盘绩优,前几个交易日因催泪弹概念涨停,现在股价回落,因业绩稳定,可以趁股价回落适当介入
2.南京中北,航天晨光,此两股现阶段关注度均不高,但是均有业绩保证因而股价应该不会大幅下跌,且均有资产整合预期,南京中北有可能整合为以南京公交为中心的多种业务资产共存的大型公司,而航天晨光作为航天四院资产整合平台,其资产的注入是早晚的事情
3.中南重工,绩优小盘机械股,此股也是业绩优良,概念颇多,但是关注度不高,而且注意新加坡二股东的大幅减持大股东也不能左右,所以还是有些风险的,但是二股东刚完成减持,相信近期不会有大动作,看好股价长期表现
二、绩优中盘股:
1.新兴铸管,机械龙头,超跌低估值
2.歌尔声学,电子龙头,我们国唯一量产3D眼镜企业,受益于3D电影、3D电视的发展,并带有军工概念
3.天士力:中药龙头,受益于复方丹参滴丸销量的持续向好,为数不多的在毒胶囊事件中不被受影响的药企
大盘股就先不推荐了
另外,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仅代表个人意见,实际投资请慎重选择!
⑽ ...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Peter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财富档案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企业类型股票投资业。成长记录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成长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他是一个奇迹”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成功秘诀心态平和,稳中取胜。纤毫小事中觅先机。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厌烦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6、充满谣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2、其龙头企业二世3、不务正业的公司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对投资工具的看法: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名言及观念:“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2、你有余钱投资吗?3、你有赚钱能力吗?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的钱。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