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股市最近几年走向如何
您好!我国股市和经济一样,在极不平凡年份取得了极其难得的成就,名居世界涨幅前位。面临世界金融风暴,尤其是紧挨着07、08年的大起大落,股市一举扭转跌势,出现小牛,实属不易;其也验证了中央及时应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的正确、有效性。 预测股市的点位是愚蠢的。这大约是巴菲特说的。不过正因为作出准确预测的难度极大,反倒吸引着众多“好事者”。关于2010年的大盘走势甚至点位,最近已有多位名家作出预测。笔者虽然愚钝,也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投资者参考。预计今年沪市大盘将在2600--------3800的箱体内震荡运行,总体上是温和牛市,走势上可能出现多波震荡,年初将有一波中级上攻行情,其后经过调整后将会再度上攻,上下将会出现反复波段震荡。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总理已经明确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不会贸然退出,将会保持连续性。已经采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将会逐渐显露成效,巨额投资和消费增加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将逐步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维持,但会出现微调。投资者要注意央行对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杠杆的运用,关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后续措施,留意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举措出台对于股市运行方式的影响。 国际方面,虽说金融危机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是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肯定会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大的更深度的危机短时期内不会出现,世界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我国对外出口将会进一步复苏。大体上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将会小幅缓慢升值。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消费将是国内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在高端科技的基础上,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分配方面,存在着社会财富向资本而不是劳动倾斜;存在着社会财富向政府而不是民众倾斜。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范围和力度不够;住房、看病、上学三贵,导致劳动力形成的成本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不能成比例跟进,直接导致了社会消费的相对落后,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决定了经济的外向型和低端性。不过由此可以判断,通货膨胀不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房价的暴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原因,其中主要的是财政体制和房地产开发运行体制以及信贷配套制度。同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资本的贪婪、以及人为投机因素和社会转型、需求增加、供给不足都是推手。 就股市自身而言,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人所共知不容置疑的。去年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酝酿多年的创业板终于推出,不仅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但是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中。笔者感到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权证的推出和市场表现就是最典型的诠释,基本上是每只权证末端走势犹如阿尔卑斯山的冬季滑雪------急速下落的末日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询价发行仍然没有摆脱抬价发行的怪圈,二级市场成了利益兑现的场所,众多散户成了利益输出的源泉。这不仅不利于股市自身的和谐与长远发展,也负面作用于实体经济。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共有规律,违背不得;违背了就要交学费、受惩罚,只不过现在板子是落在中小投资者的屁股上。 总之,自前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及时、措施得力,化险为夷,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对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均有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把握,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驾驭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和中国的经济一样,股市的未来会更好。
希望采纳
② 中国股市近十年出现过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说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4635
③ 中国股票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好心人帮帮忙)
从图中可以看出:之前股票市场流动性较低,且不能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与经济走势可以说毫无联系,而股改之后,股指与经济走势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对资源的配置也就更加科学了。
有关股改: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④ 近十年来股票的走势是怎么样的 具体说明
中国A股史上的7次暴跌!24次破半年线! 盘点中国A股史上的7次暴跌:
① 1992年5月-1992年11月 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
② 1993年2月-1994年7月 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③ 1994年9月-1996年1月 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④ 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
⑤ 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
⑥ 2001年6月-2005年6月 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
⑦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6124点跌至1664,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3% 24次破半年线 从统计上看,1992年以来,一共有24次破半年线,其中有70%概率是真破,29%概率是假破。” 记者:“真破和假破是什么概念?” 何永律:“破完以后在三天之内收复的就称为假破,不能收复的话,继续往下走或者进行一个弱市盘整,就是真破。” 万得信息提供的数据中我们注意到,在以往24次跌破半年线之后,有7次是在三到四天的时间内就结束了调整,从其余17次来看,都出现了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深幅调整。其中有6次,调整时间为7到16天,有8次,调整时间在一个半月到3个月之间,有4次,调整时间超过3个月。调整日期最长的一次出现在2004年5月,调整时间达到258天,跌幅最大的一次出现在2008年1月,跌幅为65.86%。 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何永律:“平均来看,下跌以后平均跌幅是18.5%左右,平均会调整51天。”
⑤ 2010年中国股市行情疑问
1.作为中国来说,股市的发展只有短暂的20年很多机制不成熟,波动大是一个鲜明的特点,其次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股市未来10年的大趋势是牛市,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大来资产升值,至于操作我建议选择一下新兴产业,发挥咱空间较大的比如新能源类,物联网等,持股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尽量少选择没落行业,比如钢铁有色等,这些行业在走下坡路。2010年是个震荡市,应该不会像很多人说的跌得很低,今年是属于对于去年经济见地后资金推动市场上涨的一个修正,个人认为,今年有可能是在4季度开始上涨延续到2011年
。
2,我认为现在国家的热点是新能源,低碳,物联网,这些温总理在去年的很多次讲话中都提到科技创新来引导新的经济转型,因为中国的重工业已经走到末期,必须有新的技术来带领下一个新的周期。这些市场长效的,至于短效的就是在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出台的一些区域振兴计划,长期来说对股价的效果不会太大,所以算是短效的吧
个人观点,很多地方不是很专业。
⑥ 谁能介绍一下中国近五年的股市情况比如几几年几月大跌了
中国股市历年牛熊市情况(2009-01-17 15:31:20)■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96.05——2年半后——1429) 1380%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1429——386)1992年11月17日 (半年时间) - 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386——三个月后——1558)303%
快速下跌之后,峰回路转,迎来了快速上涨,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让海外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1558——17个月后——325)-79%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一个半月时间——1052) 223%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1052——8个月后——577点)-45%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582——三天后——926)59%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说法被充分验证。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926——8个月左右时间——512) -45%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512——17个月时间——1510) 194%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1510------101-----1025) -33%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1047-------104-------2245) 114%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245-----199---------998) - 55.5%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998 -----118-------6214) 513%
对于2001年至2005年大熊市中经济快速增长的股指的修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并且国有股减持即股权分置的原则确定,有种利空出尽变利好的感觉,沉寂了4年的A股市场也该有上涨的动能了。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达到2005年9月20日的1223.57点之后盘整了二个多月后,几乎是一路上扬至6124.04点,演绎着疯狂的旋律,投资者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入市,但是冲动之后必然会有“冲动的惩罚”。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6124 --------54------1664) -73%
A股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疯狂的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截止2008年9月12日,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由于A股市场前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一定泡沫,有回调的需要,再加上市场再融资规模巨大,股权分置确定的大小非开始解禁,中国股市与国际的联动性逐步增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国内金融业和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都已一定的冲击。
⑦ 请列出在中国股市中有10年以上历史的股票名单。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十几年发展过程中,最让投资者兴奋的莫过于大幅飙升的牛市行情。近期,股市出现连续上涨的走势,受此影响,许多人都在高唱牛市到来了。而面对涨声四起的牛市论,仍有些投资者不敢踏入股市这个“雷池”,继续悲观地看待现在的市场。
其实,一轮牛市的产生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这里我们把中国证券历史上牛市特征和历史背景做一个分析,给广大投资者以参考。
1994
2个月涨2倍多不是牛市胜似牛市
1994年8月的行情惊心动魄,人称解放军叔叔救市行情,其实并非解放军出面救市,只是行情在8月1日建军节启动而已。
在这之前,股市一路阴跌,在跌破777点铁底后一路下滑到325点,其间没有称得上反弹的上涨。就在投资者一片绝望之中,管理层出台三大利好救市: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引进国外投资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资讯行情论坛)收盘333点。
1996
十三道金牌方能镇压的最强牛市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什么是优质股票?还是那句老话,散户不要的股票就是好股票,当时新发行的股票肯定没人要,湖北兴化这个大牛股就出现在这个群体。四川长虹(资讯行情论坛)因转配股的红股上市的丑闻,复牌后也遭到散户的抛售,成为了没人要的股票,它也是这次牛市的主要牛股。另外,由于当时投资者偏爱上海的股票,深圳的普遍没人要,为首的深发展(资讯行情论坛)由于流通盘偏大,自然成为散户抛售的主要对象,而它也成为了整个牛市的领头羊。
1999
轰轰烈烈的5·19行情
1999年的5·19行情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爆发的一波单边急升走势,中间经历了诸多利好传闻和消息的推动,场外资金不顾一切地接力买进,造成了32个交易日的辉煌,让人至今难以忘怀。
行情正式发动的当天,上午还显得相当平静,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下午,大量涌入的场外资金不断推高指数,成交量猛烈放大,市场开始骤然升温。此后连续3天,市场量能梯次推进,从75亿元到102亿元到145亿元。市场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胀,场外资金继续蜂拥入场,直到放出沪市单日445亿的天量,指数上攻至最高1756.18点才戛然而止。
2000
至今无法逾越的2245点
5·19行情力度之强史上罕见,但在见到阶段高点后,随之而来的持续半年的大调整,在1999年的最后几天,一轮新的牛市在一片观望中突然爆发。
这波由网络科技股引领的行情,无论在持续时间上,还是个股涨幅上都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上证指数从1999年12月28日起步,到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创出了2245.43点的历史新高,经过1年半的上扬,沪指创造了至今仍无法超越的历史高点。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行情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
⑧ 2010年中国股市走势如何
牛年已过。正如温总说的那样,我国股市和经济一样,在极不平凡年份取得了极其难得的成就,名居世界涨幅前位。面临世界金融风暴,尤其是紧挨着07、08年的大起大落,股市一举扭转跌势,出现小牛,实属不易;其也验证了中央及时应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的正确、有效性。 预测股市的点位是愚蠢的。这大约是巴菲特说的。不过正因为作出准确预测的难度极大,反倒吸引着众多“好事者”。关于2010年的大盘走势甚至点位,最近已有多位名家作出预测。笔者虽然愚钝,也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投资者参考。预计今年沪市大盘将在2600--------3800的箱体内震荡运行,总体上是温和牛市,走势上可能出现多波震荡,年初将有一波中级上攻行情,其后经过调整后将会再度上攻,上下将会出现反复波段震荡。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总理已经明确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不会贸然退出,将会保持连续性。已经采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将会逐渐显露成效,巨额投资和消费增加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将逐步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维持,但会出现微调。投资者要注意央行对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杠杆的运用,关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后续措施,留意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举措出台对于股市运行方式的影响。 国际方面,虽说金融危机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是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肯定会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大的更深度的危机短时期内不会出现,世界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我国对外出口将会进一步复苏。大体上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将会小幅缓慢升值。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消费将是国内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在高端科技的基础上,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分配方面,存在着社会财富向资本而不是劳动倾斜;存在着社会财富向政府而不是民众倾斜。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范围和力度不够;住房、看病、上学三贵,导致劳动力形成的成本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不能成比例跟进,直接导致了社会消费的相对落后,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决定了经济的外向型和低端性。不过由此可以判断,通货膨胀不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房价的暴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原因,其中主要的是财政体制和房地产开发运行体制以及信贷配套制度。同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资本的贪婪、以及人为投机因素和社会转型、需求增加、供给不足都是推手。 就股市自身而言,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人所共知不容置疑的。去年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酝酿多年的创业板终于推出,不仅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但是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中。笔者感到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权证的推出和市场表现就是最典型的诠释,基本上是每只权证末端走势犹如阿尔卑斯山的冬季滑雪------急速下落的末日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询价发行仍然没有摆脱抬价发行的怪圈,二级市场成了利益兑现的场所,众多散户成了利益输出的源泉。这不仅不利于股市自身的和谐与长远发展,也负面作用于实体经济。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共有规律,违背不得;违背了就要交学费、受惩罚,只不过现在板子是落在中小投资者的屁股上。 总之,自前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及时、措施得力,化险为夷,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对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均有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把握,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驾驭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和中国的经济一样,股市的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