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环保股票龙头有哪些*
环保股票龙头包括以下几家公司:
瀚蓝环境:
- 总市值:175.46亿
- 主营业务:固废处理、能源、供水、污水处理四大板块,协同一体化产业链。
- 优势:深耕环境服务行业近20年,固废处理一体化模式具有综合成本小、业务模式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将极大带动公司市占率的提升。
首创环保:
- 总市值:247.38亿
- 主营业务:城镇水务、水环境综合治理、固废处理和绿色资源管理等。
- 优势:全球第五大水务环境集团,在固废业务上深耕多年,有多个项目即将在2023年之前进入运行阶段,叠加全产业链城乡固废处置一体化,有望迎来业绩爆发。
上海建工:
- 总市值:319.67亿
- 主营业务:建筑施工以及园林景观、土壤修复、噪声与光污染等五大板块环保业务。
- 优势:我国规模最大的建筑类上市公司,参与了多个标志性工程,环保业务上取得突破,未来可期。
金发科技:
- 总市值:327.88亿
- 主营业务:改性塑料生产,同时涉足可降解产业。
- 优势: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全球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商的领跑者,未来3年净利有望大幅增长。
格林美:
- 总市值:496.53亿
- 主营业务: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等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再造高技术产品。
- 优势:全球前三大三元前驱体生产商,世界最大的钴镍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年均处理废弃物超500万吨,循环再造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料和电池材料等多种高技术产品。
华友钴业:
- 总市值:1378.28亿
- 主营业务:钴产品和锂电三元前驱体产品的供应。
- 优势: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国内锂电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2021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全球第一,未来有望迎来业绩放量。
『贰』 碳纤维龙头股票有哪些
2021年,碳纤维龙头股票有以下几支:
海源复材
碳纤维轻量化项目方面,公司与意大利朗基尔共同研发设计的纯碳纤维样车身"海源Albert"已亮相于3月份的JEC法国巴黎复合材料展,再次证明了公司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全车身配套领域的领导地位。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促进与多个车企关于开发设计碳纤维车身的合作,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朗进科技
2019年7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复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碳纤维材料空调系统融合了公司拥有的多项专利技术。
金发科技
2017年中报报告期内,得益于汽车及无人机市场应用的大幅增长,公司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出多尺度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和长碳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进一步丰富了热塑性复合材料产品线。同时,公司引进的两条德国复合生产线成功投产,使得公司复合材料总产能扩充到15000吨。
星源材质
2020年5月19日,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子公司江苏星源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研制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制品,该产品具有轻量化、可设计性。性价化高等优异性能而且绿色易回收利用,可应用于汽车、高铁、船舶、智能装备、航天航空等行业。目前该技术已经形成小批量生产智能生产线,该智能生产流水线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恩股份
2018年报披露,公司着力打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两大业务板块。
方大炭素
2013年9月,公司拟参与竞拍江碳公司70%股权(挂牌价7205.77万元)。江碳公司主营炭纤维生产及制品加工、销售,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739.9万元,净利润-2518.34万元。公司收购江碳公司为的是进一步整合碳纤维市场资源,目前公司即将形成一定规模的碳纤维生产能力。
『叁』 最严“限塑令”来袭,利好这8只概念股,金发科技一年上涨2倍多
“限塑令”进一步升级。
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自明年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同时,全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尽管此次“限塑令”只涉及部分城市且只限定了部分使用场景,但从国家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一次次加码的态势看,“限塑令”的涉及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
上述规定一出,立即引发热切讨论,甚至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行业协会和餐饮平台也开始表态倡议。资本市场上,一众上市公司已为相关产业做了布局。
Wind数据显示, A股市场目前有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产业涉足可降解塑料领域,分别为金发 科技 、亿帆医药、扬农化工、海正药业、齐翔腾达、*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 科技 、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
据Wind数据显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价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飞。金发 科技 、金丹 科技 、亿帆医药三只股票年前至今股价涨幅在100%以上,另有3只股票涨幅在50%以上,只有齐翔腾达和*ST兆新两只个股股价较一年前有不同程度下跌。
最严“限塑令”来袭,部分餐饮商家已做出反应
自2008年国家颁布“对塑料购物袋收费” 的政策法规以来,12年间,国家及地方政府先后共出台了14项法案、规划,加速推进限塑政策落地。
今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 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7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至明年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大涨,金发 科技 一年涨幅超2倍
随着最严“限塑令”实施日期确定,最直接利好的产业无疑是可降解塑料相关生产企业。从市场前景上看,可降解塑料可挖掘市场潜能可谓十分巨大。
6月14日,太平洋证券证券分析师柳强团队发布研报显示,中国每年约消耗购物袋400万吨、农膜246万吨、外卖包装260万吨,且随着快递、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塑料需求持续增长。其认为,可降解塑料未来成长空间10倍以上。
华西证券近期发布一份研报则指出,当前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约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假设可降解塑料的渗透率为在2022年达到2%,需求也将超过百万吨。
从市值上看,金发 科技 目前在上述8家公司中排名第一位,其最新市值404.3亿元(截至7月20日),其次为亿帆医药,总市值350.8亿元。此外从股价涨幅上看,自去年7月20日至今,金发 科技 股价涨幅已高达213.44%,同样排名第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发 科技 是亚太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现已具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能7.1万吨/年,另据公司相关公告显示,其还有年产6万吨的PBAT(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线在建,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完工,年产3万吨PLA(一种以乳酸为原料聚合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产线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其余公司中,亿帆医药和金丹 科技 股价涨幅同样居前,年内涨幅分别为145.9%和120.9%,对应市值分别为350.8亿元和80.9亿元。其余个股中,扬农化工、彤程新材、海正药业股价涨幅均在50%以上。
还有一批“概念股”在路上
除了上述已明确拥有“可降解塑料”业务的概念股外,还有一大批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在路上。
7月19日,联创股份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其将出售上海鳌投等3家公司全部股权,回笼资金投入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上。
同一天,美联新材也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可降解色母粒业务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淀,可降解材料将是公司未来深耕的市场领域。
更早之前,嘉澳环保方面提出,公司产品可以用于可降解塑料,如环氧植物油脂类增塑剂以天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大豆油等各类油脂为原料,可应用于聚乳酸类可降解塑料加工。
今年4月份,道恩股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有庆在公司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公司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其技术研发部门已经储备了可降解塑料技术。